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單詞 » 宗教上的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宗教上的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時間: 2021-02-22 17:08:39

雅思詞彙:各種宗教用英語怎麼說

ground. Part of theslope was in shadow, for

❷ 關於英語中宗教神職人員單詞的問題

monk 修道士 修道士(拉丁frater,「兄弟」)是規定向實踐monastic生活的原則和致力於人類服務在世俗世界某些宗教命令的成員被申請。
clergy 為牧師,僧侶的英文,諧音:可樂雞。牧師是在一般基督新教的教會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人。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
priest 神父
canon(在大教堂任職的)教士
friar 天主教的修道士
牧師和神父,僧侶都是低級別的神職人員,神職人員的級別如下:

羅馬教皇
紅衣主教
主教
神父
牧師
僧侶

神父 (司鐸)是羅馬天主教的宗教職位,千百年來只有男性才可擔當此職位,而且他們終身皆不可結婚。

近年有天主教改革派人物曾倡導容許由女性擔任神父但被教會內的保守派拒絕。

要注意的是修女不等同神父,亦不是羅馬天主教的宗教職位之一。

神父的工作
神父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神父的職務。
神父的權職范圍是教堂,且不能主持聖禮

成為神父的方法
要成為神父首先就要接受聖召分辨,然後再到神學院研習神學。研習完畢後亦得要在堂區實習一年方可成為神父。

就任神父的儀式一般稱為晉鐸,一般而言,是由主教主持晉鐸儀式的。晉鐸 (聖秩)亦是七大聖事之一。

神父的種類
神父有兩種:服務教區的和屬於修會的。

牧師(舊譯會長)是基督新教的聖品人,與天主教中神父的不同,在於牧師 可以結婚,女性亦可以成為牧師。在三級聖品制里,牧師上一級是主教,低一級是會吏。

各級教士之首是教皇(pope)。教皇府邸在梵蒂岡(Vatican)。

樞機主教(紅衣主教,cardials)是天主教最高級、最重要成員,地位僅次於教皇。樞機主教組成樞機團,是教皇的高級咨詢機構。教皇去世時,由樞機主教選舉新教皇。而樞機主教本身由教皇任命。

教皇任命主教(bishops),主教對教皇負責。主教與他們的首腦教皇一起構成主教團,分擔管理教會的職責。他們負責訓導整個教會。所有的樞機主教也都是主教。主教們被認為是基督門徒的後繼者。每個主教管理一個主教區(diocese),包括該地區的所有教會。較大或較重要的主教區稱為大主教區(archdiocese),由一位大主教統轄。主教區的總部多設設在教區內最大的城市。主教所在的教堂稱為座堂或大教堂(cathedral),一般是主教區內最大的教堂。

主教任命各教區(parish)的司鐸(pastor),而司鐸對主教負責。主教也負責監督主教內教會主持的許多滿足當地需求的服務機構,包括學校、醫院和報社等。

教區包括特定區域內的所有天主教居民。教區的司鐸(神甫)是教區的精神領袖。大教區的司鐸由其他教士(priest)、助祭(deacon)輔助履行職責。

❸ 一些和宗教相關的英語單詞:大乘佛教怎麼說

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m

  • Maha:巨大,偉大,優異…等意思。

  • Yana:載具,兩層意義。具相如車、專船等,抽象為方法屬,心性上的修行方式。

  • Buddhism:佛教。

  • 因此,Mahāyāna在梵文原意,是Great Vehicle,意譯為偉大的修行方法,可得度到彼岸。

大乘佛教為佛教三大分支之一,另兩個分支為上座部(Theravāda)和密部(Vajrayāna)佛教。

此外,世尊傳法時以三乘法循循善誘,廣攝各種修行人,最終說為一乘法。

故當時尚有追尋聲聞、緣覺的小乘(Hīnayāna)一詞,相對於「大乘」而說。

由於含有貶義,現代已逐漸將這個詞視為歷史分類的一種,而不將其視為佛教修行的分支。

❹ 求英語基督教宗教詞彙單詞拼寫: 敬畏/無畏

聖經紋身用英文?你最起碼也要用拉丁文啊(中世紀聖經多是用拉丁文寫,後來才翻譯成德文,英文,法文的。)。如果有條件,也應該是希臘文。
聖經最早是用希伯來文書寫的,用希伯來文最正宗。

❺ 高分求關於宗教文化與英語單詞詞意影響方面的文章!!

英國文學
一、中世紀文學
古英語文學 英格蘭島的早期居民凱爾特人和其他部族,沒有留下書面文學作品。5世紀時,原住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落——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侵入英國,他們的史詩《貝奧武甫》傳了下來。詩中的英雄貝奧武甫殺巨魔、斗毒龍,並在征服這些自然界惡勢力的過程中為民捐軀。它的背景和情節是北歐的,但摻有基督教成分,顯示出史詩曾幾經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紀的手抄本里的版本來看,詩的結構完整,寫法生動,所用的頭韻、重讀字和代稱體現了古英語詩歌的特色。
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出現了宗教文學。僧侶們用拉丁文寫書,其中比德所著的《英國人民宗教史》(731年完成)既有難得的史實,又有富於哲理的傳說,受到推崇,並譯成了英文。 此後,丹麥人入侵,不少寺院毀於兵火,學術凋零。9世紀末,韋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力抗丹,同時著手振興學術,請了一批學者將拉丁文著作譯為英文,並鼓勵編寫《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這是用英國當地語言寫史的開始。
中古英語文學 1066年諾曼人入侵,帶來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制度,也帶來了一批說法語的貴族。古英語受到了統治階層語言的影響,本身也在起著變化,12世紀後發展為中古英語。文學上也出現了新風尚,盛行用韻文寫的騎士傳奇,它們歌頌對領主的忠和對高貴婦人的愛,其中藝術性高的有《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它用頭韻體詩寫成,內容是古代亞瑟王屬下一個「圓桌騎士」的奇遇。
14世紀後半葉,中古英語文學達到了高峰。這時期的重要詩人喬叟的創作歷程,從早期對法國和義大利作品的仿效,進到後來英國本色的寫實,表明了英國文學的自信。他的傑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優美、活潑的韻文,描寫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聖的人的神態言談;他們來自不同階層和行業,各人所講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會現實。同時,還有教會小職員蘭格倫寫的頭韻體長詩《農夫皮爾斯》(一譯《農夫彼得之夢》),用夢幻的形式和寓意的象徵,寫出了1381年農民暴動前後的農村現實,筆鋒常帶嚴峻的是非之感。同樣宣洩下層人民情緒的還有民間歌謠,它們往往是在長時間的口頭流傳之後才寫定的,其中最初見於15世紀抄本的羅賓漢歌謠,描繪了一群農民劫富濟貧、打擊教會僧侶和執法吏的事跡,傳誦至今。
二、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6世紀,由於新航路發現後海外貿易發達,英國國力逐漸充實,民族主義高漲,1588年一舉擊敗大陸強國西班牙派來入侵的「無敵艦隊」。文化上也出現了一個活動頻繁、佳作競出的文藝復興局面。
一如在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在英國是以重新發現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開始的。大學里恢復了古希臘語的教學,接著出現了規模宏大的翻譯活動,眾多的學者、作家將古代希臘、羅馬和近代意、法等國的學術和文學名著譯成了早期近代英語。哲學家、教育家、歷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紛紛從事著述,用不同方式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有托馬斯•莫爾用拉丁文寫的《烏托邦》(1516)。這部作品借一個旅行者談海外見聞的方式,描繪了一個沒有私有制和宗教壓迫而崇尚學術的理想社會,而對為了能多產羊毛而大規模圈地、迫使貧苦農民流離失所的「羊吃人」的現實英國作了有力的譴責。
詩歌創作空前活躍,大批詩集出版,開一時風氣的重要詩選也陸續問世,其中《雜集》(1557)發表了華埃特和薩里兩人對於義大利十四行詩的仿作,使這一詩體在英國生根。到了90年代,錫德尼等著名詩人都出版了十四行詩集,雖然仍以歌頌愛情為主,卻能突破舊格局而注入新內容。比十四行更重要的還有其他詩體,或抒情,或敘事,或諷刺,或探討哲理,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家,而成就最大的則數斯賓塞。他的主要作品《仙後》(1590~1596)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利用中古騎士傳奇的體裁,以寓言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卻反對天主教而歌頌作為英國民族象徵的伊麗莎白女王,傳達了正在興起的清教主義的嚴峻的道德觀,並且出之以優美而多變的韻文,使得斯賓塞不僅獨步當時詩壇,而且成為後世講究詩藝的作家所仰慕的「詩人的詩人」。
詩歌的成就還包括無韻體詩在劇本里的成功運用。詩同劇的結合產生了這一時期文學最驕傲的成果:詩劇。從16世紀80年代起,詩劇作者們擺脫了中古神秘劇、奇跡劇、道德劇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了一種生氣勃勃的新戲劇,敏銳、強烈地表達了時代精神,在藝術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膽創新。第一個成功地使無韻體詩變成戲劇媒介的是馬洛。他用「壯麗的詩句」寫壯麗的人物,如《帖木兒》(1590)中的中亞大帝國的創立者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劇》(1604)中的追求無限知識的德國博士,同時又在《愛德華二世》(1594)里將一個國王的遭遇寫成了英國第一個歷史劇。馬洛早死,但是詩劇繼續成長,經過基德、格林、查普曼、德克、米德爾頓、馬斯頓、海伍德等人的創作實踐,題材擴大,技巧更趨成熟,至莎士比亞而集大成。
莎士比亞是演員和劇作家,一生寫了37部劇本。他博採眾長而又自有創造,在歷史劇、喜劇、悲劇、傳奇劇各方面都寫出了傑作。他的 9個歷史劇包括了從約翰王到亨利五世(亦即從13世紀初到15世紀末)之間連續300年的英國歷史,場面之大實屬空前,而作者也寫得波瀾壯闊,反封建、反內戰,熱情地歌頌了民族國家的形成。他的喜劇活潑多趣,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中《仲夏夜之夢》(1596)和《皆大歡喜》(1600)又充滿浪漫詩情,令人神馳;《威尼斯商人》(1597)用生動的法庭對抗的場景提出了海外貿易和猶太人放高利貸等經濟問題;而結構完整、語言鋒利則又數揭露清教徒虛偽的《第十二夜》(1601)。他寫悲劇的天才首先見於《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這個歌頌自由戀愛的劇本象朝露一樣新鮮,而一對純真青年的死又對封建門第的殘酷作了有力的控訴,為後來的西歐乃至世界的文學藝術提供了又一個有長遠吸引力的主題。1600年以後,他的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老練,創作了一系列卓越的悲劇,其中《哈姆雷特》(1601)寫一個年輕的人文主義者面對邪惡勢力,在懷疑、猶豫之後終於為「重整乾坤」而獻出生命;《奧瑟羅》(1604)寫一個威尼斯的黑人大將雖然武功蓋世,卻仍然受到邪惡勢力的捉弄,以至親手殺了無辜的愛妻;《李爾王》(1606)寫一個國王在老年做了極不合情理的事,因此也受到極不合情理的對待,終於流落在民間,而在這過程中反而悟到了真理;《麥克白》(1606)則深入探索了野心的毀滅性,在充滿迷信和恐怖的氣氛里,作者卻讓他筆下的罪人不時剖析內心,沉思和反省給了這個悲劇以更大的深度。這一時期的作品標志著莎士比亞達到了他的戲劇藝術的頂點。以後他轉入傳奇劇的寫作,以寬恕和解為主題,其中《暴風雨》(1611)仍是有魅力的佳作。
在莎士比亞創作的末期,詩劇仍然繁榮,不僅有鮑蒙特與弗萊徹等人在寫傳奇劇,還出現了莎士比亞所未曾嘗試的社會諷刺劇,其代表作家是瓊森。他的最好的劇作是《狐狸》(1606年上演)和《煉金術士》(1610年上演),它們把17世紀初年倫敦社會上的騙子、方士、食客、盪婦、清教徒之流暴露得淋漓盡致,詩句也典麗有力。但瓊森後來為了投合宮廷所好而去寫假面劇。同時舞台上出現了韋伯斯特、特納等人寫的兇殺劇,他們以絕好的詩才而渲染色情和恐怖,詩劇的敗象已現。等到福特、修萊等人的劇本上演,不僅內容猥瑣,韻文也虛浮,深為在政治上日益強大、信仰清教主義的資產階級所不喜,他們所控制的國會於1642年通過法令,封閉了所有戲院。從16世紀興起的英國詩劇,在經歷了60年的光輝燦爛的成長過程之後,至此乃告衰竭。
文藝復興文學中還有豐富多採的散文作品。16世紀的英語雖然稍嫌蕪雜,卻十分富於表達力,敘事、狀物、寫景、辯難,無所不能,因此出現了各種風格的散文,繁麗工整如黎里的《尤佛伊斯》(1579~1580),明白曉暢如納什的《不幸的旅人》(1594),綿密雅潔如胡克的《論教會政策的法則》(1594~1597),簡約雋永如培根的《隨筆》(1597~1625)。上述黎里與納什二書也是原始形態的小說。此外還有德洛尼寫小城鎮手工業者的三本書,特別是寫鞋匠的《高貴的行業》(1600),在細節的敘述上已接近後來的現實主義小說。正是由於這時英語表達力強,所以在大規模的翻譯活動中也產生了許多優秀的譯作,如諾斯所譯的普盧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1579)和弗洛里奧所譯的蒙田的《隨筆集》(1603)。它們都是莎士比亞參考過的書。17世紀初最重要的譯作則是1611年由國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出版的英文《聖經》。它是47位學者集體翻譯的成果,吸收了以前英文譯本的優點,用詞純朴而富於形象,韻律也饒聲調之美,對後來的英語產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響。以上思想、學術、詩、詩劇、散文、翻譯等方面的活動成就卓越,尤以詩劇為最,使這一時期文學成為歐洲以至世界文學的高峰之一。

英語詞彙的來源

學習詞彙跟學習語言的其它組成部分一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共時語言學(synchronic linguistics)和歷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就是兩種大不相同的方法。共時語言學研究在某一時期的狀態,歷時語言學研究語言的演變發展。這兩種方式盡管研究的途徑不同,從早到晚 可以相輔相成;十九世紀的語言學研究成果主要在前者,二十世紀以來的成就多數在後者。我們在學習英語詞彙時簡單地了解它的發展過程,可以對英語詞彙的全貌有更為清晰的了解,對許多令人困惑的現象可以找到答案。例如:英語的詞彙為何如此龐雜、外來詞為什麼這樣多、同義詞為什麼這樣豐富、拼寫為什麼這樣紛亂,等等。

一、英語的譜系關系和發展階段
(一)譜系關系
根據較新的研究資料,世界上的語言共有5651種,其中1400種以上的語言還沒有被最後公認為獨立語言,或者是正在消亡的語言。用得最廣的是10種:漢語、英語、俄語、西班牙語、印地語、日語、德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和法語。說漢語的人數佔世界首位,而說英語的人在世界上分布最廣。英語是當今世界上國際性最強的語言。

語言學家根據一定的標准對語言進行分類。目前在語言學中通常的分類法是類型分類法(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和譜系分類法(genetic classification)兩種。

類型分類法主要根據語言的語法構造的特點進行語言分類,一般把語言分為四類:詞要語、粘著語、綜合語和多式綜合語。

譜系分類法主要根據語言的共同來源和「親屬關系」進行分類。有「親屬關系」的語言是指從同一「原始語」(parent language)分化出來的一些語言,它們在基本詞彙和語法結構上有顯著的共同點。根據譜系分類法可以分出以下一些語系:漢藏語系(Sino-Tibetan)、印歐語系(Indo-European)、閃含語系(Semito-Hamitic)、班圖語系(Bantu)、烏拉爾語系(Uralic)、阿爾泰語系(Altaic)、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Malayo-Polynesian)、印第安語系(Indian)等。

印歐語系是世界最主要的語系之一,包括大約一百多種語言,是從公元前4500年前後生活在中亞草原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Aryans)傳下來的。一般認為古印歐人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開始了向東西方的民族大遷移,一群移民往西到達歐洲西北部地區和地中海地區,另一群移民往東漂泊到到亞洲的伊朗、印度等地。古印歐人講的印歐原始語逐漸分化成為幾個語族,這些語族又分化出各種語言。

印歐語系的主要語族有:
1 印度—伊朗語族(Indo-Iranian group):包括伊朗的波斯語(Persian),印度的梵語(Sanskrit)。以後發展為印地語(Hindi)、烏爾都語(Ur)和孟加拉語(Bengali),還有吉普賽人的語言(the language ofthe Gypsies);
2 亞美尼亞語族(Armenian):逐漸發展為現代的亞美尼亞語;
3 斯拉夫語族(Slavic):包括俄語(Russian)和波蘭語(Polish);
4 古希臘語族(Hellenic):逐漸發展為現代的希臘語(Greek);
5 義大利語族(Italic):包括拉丁語(Latin)以及由於羅馬帝國向外擴張而傳播到歐洲各地的羅曼語言(Romance language);
6 凱爾特語族(Celtic):包括蓋爾語(Gaelic)、威爾士語(Welsh)和布列塔尼語(Briton)等;
7 阿爾巴尼亞語族(Albanian):逐漸發展為現代的阿爾巴尼亞語;
8 日耳曼語族(Germanic):包括英語(English)、德語(German)、荷蘭語(Dutch)、意第緒語(Yiddish)和斯堪的納維亞各國語言(the Scandinavian languages);

日耳曼語族在公元開始前分為三個語支:東日耳曼語支、西日耳曼語支和北日耳曼語支。東日耳曼語支指現已不復存在的哥特語(Gothic);北日耳曼語支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各國的語言;西日耳曼語支包括高地德語(High German)、低地德語(Low German)和英語。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中的西日耳曼語支。

(二)譜系關系
一種民族語言(包括詞彙)的發展與民族的歷史密切相關。要了解英語詞彙的發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個英語的發展史,乃至英國的歷史密不可分的。

不列顛群島的最早居民是凱爾特人(Celts或Kelts),又稱不列顛人(Britons)。公元前55年,羅馬人在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的率領下入侵不列顛群島,凱爾特人被趕入威爾士和蘇格蘭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410年,羅馬佔領時期才告結束。隨後,來自德國北部平原的三個日耳曼部落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開始來到不列顛定居。英語(the English language)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

語言史家一般把英語的歷史分為三個時期:①古英語(Old English)時期(AD450-1100);②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時期(AD1100-1500);③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時期(AD1500至今)。

1 古英語時期(又稱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the Anglo-Saxon Period)
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顛定居以後,各自佔領一些地區。盎格魯人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和蘇格蘭的低地,朱特人佔領了肯特郡一帶地區,撒克遜人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各個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出現了英語史上的七國時代(the Anglo-Saxon Heptarchy)。直到公元830年,阿爾弗烈德大王(Alfred the Great)才統一了整個英格蘭地區。由於全國長期沒有統一,所以古英語時期存在著多種方言,主要的方言有四種:西撒克遜語(West Saxon)、肯特語(Kentish)、莫西亞語(Mercian)和北恩布瑞安語(Northumbrian)。這四種方言都曾一度佔主導地位。西撒克遜語保存下來的手稿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英語的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英語的詞彙有著濃厚的日耳曼語族的特點。這主要表現為復合法是重要的構詞方法,復合詞在古英語詞彙中佔有顯著的地位。據統計,在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3183行的詩句中,竟有1069個復合詞。有些復合詞中不重讀的部分,漸漸失去獨立地位,而演變為詞綴,如 for-,in-,-ful等派生法在古英語中也廣泛使用,共有24個名詞後綴、15個形容詞後綴,-dom,-hood,-ship,-ness,-the,-ful,-ish 等詞綴都可溯源到古英語時期。古英語時期詩歌有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即頭韻(alliteration),由此產生的許多短語一直保留至今,如 might and main(全力地),friend and foe(敵友),a labour of love(出自喜愛而做的事)。

古英語時期有兩個重要歷史事件,給英語詞彙帶來較大影響。第一件事是基督教傳入英語。公元597年,一個名叫奧古斯丁(Augustine)的牧師從羅馬來到英國傳教。羅馬文化隨著基督教傳入了英國。與此同時,一批拉丁詞進入英語。

第二件事是北歐人入侵英國。從公元790年開始,大批斯堪的納維人在英國定居,丹麥國王卡紐特(Knut)還一度成為英國的君主。斯堪的納維亞人和英國人交往頻繁,所以有許多斯堪的納維亞各國詞語進入英語。

2 中古英語時期
公元1066年,諾曼人在征服王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率領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在哈斯丁戰役中擊潰了盎格魯-撒克遜軍隊,英王哈羅德戰死,英國被征服。這在歷史上被稱為諾曼征服(the Norman Conquest)。從此,英國結束了分裂狀態,置於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統治之下。諾曼征服是英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對英語的發展有巨大影響。

諾曼征服之後,諾曼人占據了教會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職務。以後的二、三百年間,諾曼法語(Norman French)成為英國官方語言。普通仍然操英語,但英語的文字記載幾乎中斷。中古英語一般可以分為兩個時期:1204年英王失去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這是兩個時期的分界線。1204年後,英語逐漸恢復主導地位。1362年英王愛德華三世首次使用英語向議會致詞。十五世紀,倫敦標准方言興起。1476年,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把印刷術傳入英國,對英語拼寫標准化、傳播英語書面語都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在中古英語時期,英語經歷了劇烈變化。詞尾變化大多消失,名詞的性也消失了,詞序、虛詞和語調成為表示句子結構關系的主要手段。如果說古英語與其它日耳曼語族的語言(如德語)一樣是典型的綜合語,那麼到了中古英語末期,英語已逐漸具有詞根語(如漢語)的特性,而且這個趨勢一直在繼續著。

詞彙方面的變化也是顯著的。由於諾曼法語一度是英國統治階級的語言,大批法語詞湧入英語。這在政治、宗教、法律、軍事、社交、服飾、飲食等凡是與統治階級有關的一切領域都有反映。法語詞成為這些領域所有的詞語的主體。從此,英語改變了運用復合法作為創造新詞的主要手段,並用來指稱新事物、表達新概念這一日耳曼語族的詞彙的特徵,而向外來語敞開大門,用直接引進借詞的方法來滿足對新詞的需要。這一變化對英語詞彙的發展影響深遠,為日後大量的借詞——主要是希臘語詞、拉丁語詞進入英語鋪平了道路。

隨著眾多的法語借詞被吸收進英語,一些法語和拉丁語的詞綴也被英語化(Anglicized)了,成為英語構詞的重要素材。如前綴dis-(distrust),en-(enrich),inter-(intermingle),mal-(maladjustment),non-(nonage),pre-(preconceive),re-(reenter),semi-(semi-circle),sub-(subtenant);後綴如-able(believable),-acy(delicacy),-age(peerage),-al(rehearsal),-ancy/-ency(vacancy,innocency),-ate(translate),-ory(transitory),-ance(hindrance),-ant/-ent(occupant,resident),-ician(geometrician),-ise/-ize(epitomise,fertilize)。與此同時,有些英語本族語的詞綴反而被廢棄不用了。在復合詞的構成格式方面,也吸收了法語的一些特色,例如:名詞+形容詞(knight-errant 游俠騎士),副詞+過去分詞(by-gone 過去的)。這些現象,語言史家稱謂英語的羅曼語化(Romanization of English)。這就是為什麼從譜系關系看,英語與德語同族,但現代英語的詞彙和法語更相近的原因。

大量法語詞彙的湧入,也使英語詞彙起了詞義變化。有一些英語固有的詞語被淘汰了,有一些雖然還存在,但詞義范圍有所改變,或者帶上特有的文體色彩和感情色彩。例如:wed在古英語中作「結婚」解,但在中古英語時期傳入了法語詞marry,英語中的「結婚」一意義漸漸由marry來表示,wed只有在引申意義中了;它的動名詞wedding還是一個常用詞,但只限於指「婚禮」。

3 現代英語
到中古英語末期,英語已經確立了作為英語國家國語的地位。喬叟(Geoffrey Chaucer約1340—1400)的作品證明,英語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語言。英語語法的簡化過程大體完成,拼寫走向固定,基本詞彙也已形成。總之,現代英語的基礎已經奠定。如果說閱讀中古英語以前的英語彷彿是閱讀另一種外語,那麼十六世紀以後的英語與當代英語的差別就不那麼明顯了。現代英語一般以1700年為界,分為早期現代英語與後期現代英語。1700年英語規范化和標准化過程已經完成,這以後英語語音和語法都無大變化,只有詞彙不斷擴大和豐富。

早期的現代英語暑期,對英語影響最大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是十四世紀在義大利開始的,在十六世紀以後的兩個世紀內對英國的影響很大。這一時期,強調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對抗中世紀的封建文化。於是許多外來語詞,主要是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彙進入英語,成為英語的書面語和術語詞的基本部分,同時也為英語提供了大量的同義詞。希臘和拉丁詞彙進入英語後,有的保存了原來的形式,如climax(高潮),appendix(附錄),exterior(外部),axis(軸);有的失去了詞尾,如consult(商量)←[拉]consultare,exclusion(排斥)←[拉]exclusioneum,exotic(異國情調的)←[拉]exoticus;還有的改變了詞尾,使之適合英語的形式,如形容詞尾-us變為-ous(conspicuus→conspicuous 明顯的)或變為-al(externus→external 外部的),名詞詞尾-tas變為-ty(celeritas→celerity 迅速)。

經過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其後的工業革命,英帝國開始向外擴張,與世界各地的日趨頻繁,全球各地的語言都有詞語進入英語,例如:harem[波斯語]商隊,bazaar[波斯語]市場,shawl[波斯語]披肩,kiosk[土耳其語]涼亭,coffee[土耳其語]咖啡,nabob[印地語]大富翁,soy[日語]醬油,orang-outang[馬來語]猩猩,paddy[馬來語]稻。

在構詞法方面,截短詞和混成詞迅速增加。依靠母音交替(ablaut)構成新詞(如filmflam 胡言亂語)的方法漸漸被廢棄了。

在這一時期,英語被帶到英國以外的一些地區、國家,成為那裡的通用語言這里應特別提到美國英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西洋兩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使用的英語盡管基本相同,但在語言、拼寫、語法等方面都開始出現一些區別。

第一部有影響的英語大詞典是1775年出版的由約翰遜(Samuel Johnson)編纂的《英語詞典》(Th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從現代語言學的觀點看,這部詞典缺陷很多,但在當時對詞彙的標准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828年出版的《美國英語詞典》(An American Dict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以及二十世紀初陸續出版的《牛津英語大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分別是美、英兩國詞典編纂的代表作。

二十世紀以來,英美的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各式各樣的宣傳媒介越來越普及,又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人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英語的詞彙也隨著越來越豐富,詞彙量有了成倍的增加。英語作為一種國際的語言,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國語,使用的人口達三億四千萬以上,是在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外語,在國際交往中起重要的作用。

經過1500年的變遷,英語從幾個日耳曼部族的語言發展為今天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語言,這固然有政治、經濟、社會的原因,但英語本身也具有其它主要語言所沒有的長處。詞彙的國際性便是它的明顯優點之一。一方面英語屬於日耳曼語族有日耳曼語族的共同詞語;另一方面又長期與法語及其它羅曼語族語言聯系密切,同時吸收了大量古典(希臘、拉丁)詞語。可以說,英語把代表歐洲主要文化的詞語兼收並蓄於一身,這在歐洲各語言中間是獨特的。從語法角度看,英語詞尾變化簡單,沒有復雜的性、數、格變化。英語正在不斷向分析性語言的方向發展,向簡化的方向發展,英語的詞序起的變化越來越大,這也使英語比較容易學習,特別是容易入門。

英語也有它的弱點,最容易覺察到的是拼寫與讀音不一致,造成拼寫混亂。此外,同義詞、慣用語特別多,這固然使其表現力加強,但同時也給英語學習者帶來了不少困難。要真正掌握英語,是非下苦功夫不可的。

二、各種詞源成分
我們已經知道,英語詞彙的來源十分復雜。下面分別介紹英語中主要的詞源成分。
(一)本族語成分
對詞彙來源的研究,顯然必須從本族語開始。在屬於印歐語系的各種語言中,存在著一些共同的成分。事實上,語言學家正是基於這些共同成分才把這些語言歸納在同一語系之中的。這些共同的成分並不是以相同的形式存在於現代語言中,而是依照一定的音變規律,以符合各種語言的特徵的形式存在。例如:我們說英語的 is 是印歐語系的共同成分,意思並不是說印歐語系的其它語言也有 is 這一形式的詞,事實上德語是ist,俄語是ест,拉丁語是est,希臘語是εστι,梵語是asti。歷史語言學家根據語言演變中的音變規則,考證出它們同出一源。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把 is 作為英語中的印歐語系的共同成分。

印歐語系共同成分都是表示遠古人類生活最基本方面的詞,如家庭成員的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有關家庭住所的詞door,timber,thatch。由於當時以游牧為主,所以有牲畜的名稱goat,goose,hound,sow,cow,ox,ewe和herd,遷徙時用的wagon,yoke,wheel,nave,axle。還有季節名稱spring,summer,winter,常見的動植物名稱tree,birch,beaver,mouse,wolf等。

英語本族語詞中也有在民族大遷移後、西方語族(centum group)的共同成分。西方語族居住在歐洲的東部和中部平原,逐漸由游牧變為農耕,corn,grain,ear,furrow,bean,meal這樣的詞就出現了。西方語族與海洋接觸較多,就有salt,fish等詞,也有一部分動植物名稱。

英語是印歐語系西方語族中日耳曼語族的一員,因此有不少日耳曼語族的共同成分。表示家庭生活的詞有bowl(碗),broth(湯),dough(面團),knead(揉面),quern(小型手推磨),home,ho

❻ 英文簡歷中Religion宗教信仰「無」 用什麼單詞表示啊 急求救 !!!

要用 free thinker 表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
姐填表格填了8年了,絕對不會錯的。

❼ 四大宗教用英語怎麼說

四大宗教 Four religious
基督教 Christian
佛教 Buddhism
伊斯蘭教Islam
補充說下,貌似是三大宗教

❽ 請問關於宗教信仰的英語單詞

佛教 Buddhism, 印度教 Hinism, 伊斯蘭教 Islam, 無神專論 atheism,

不可知論agnosticism

天主屬教 Taoist 基督教 Catholic 道教 Christian 儒教 Confucianism

❾ 宗教這個詞用英文怎麼說

Religious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東正教(Easten Orthodoxy0)

❿ 宗教觀用英語怎麼說 是哪個單詞

宗教觀
[名] religious view of life;
[例句]其主旨就是要拋開以基督教為版中心的宗教觀。權
The whole point was to get away from a Christian-centred view of religion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