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詩詞中押韻單詞
1. 押韻的古詩詞有哪些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賣駱馬
【唐】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騎行,臨賣回頭嘶一聲。
項籍顧騅猶解嘆,樂天別駱豈無情。
2. 以eng字壓韻的古詩
一、原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客居洛陽城中,秋風惹人相思。想寫一封家信,只是思緒萬端,匆匆忙忙之間,如何寫進情感?信差剛要上路,卻又被我叫住。打開信封細看,是否還有遺漏。
出處:(唐)張籍《秋思》
二、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出處:(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三、原文: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譯文:淚水濕透羅巾,好夢卻難做成。深夜,前殿傳來有節奏的歌聲。紅顏尚未衰減,恩寵卻已斷絕。她獨倚著熏籠,一直坐到天明。
出處:(唐)白居易《後宮詞》
四、原文: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譯文:長安城上一片明月,幹家萬戶都傳來陣陣的搗衣之聲。秋風吹不盡的是,思婦們對玉門關外的綿綿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掃平胡慮,夫君從此不再遠征。
出處:(唐)李白《子夜四時歌·秋歌》
五、原文:
奉詔甘泉宮,總征天下兵。
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
臣願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譯文:一位大將從宮中奉旨出征,全權征調天下的兵馬。朝廷用很重的禮儀拜將出征,沿途州縣皆出城迎送。參戰數萬將士多而雜亂,經過戰斗後卻無一生還。我希望宮中享樂用的馬,能把賜給守邊將士以御外敵。
出處:(唐)王昌齡《塞下曲·其三》
3. 古詩詞中和雲押韻的字
以下都是和古詩詞中和「雲」押韻的字:
Cun:村寸存
Chun:春唇純蠢醇淳
Dun:噸蹲盾遁
Gun:滾棍
Hun:混昏葷渾婚魂
Jun:軍君菌
Kun:困捆坤
Lun:論輪
Qun:群裙
Run:潤
Sun:孫損筍
Shun:順吮瞬
Tun:吞
Xun:尋熏訊訓殉巡勛醺曛
Yun:雲暈運韻勻孕隕蘊醞
Zun:尊一尊
Zhun:准
4. 以eng壓韻的詩詞
1,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下雨的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賞析: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
5. 古詩詞韻律的[押韻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分述如下: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 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 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 請參照「平仄簡表」。 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 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 韻),也不能摻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6. 求大量押韻(韻母a)的詩詞曲
<天凈沙·秋>·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山行 ·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浪淘沙·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鸚鵡洲頭浪颭沙,青樓春望日將斜。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水檻遣心·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春雪·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過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浣溪沙·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望海潮 ·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但棲樓極目,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7. 我國古詩詞中的押韻韻腳都有哪些
韻腳是韻文(詩、詞、歌、賦等)句末押韻的字。一篇(首)韻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後一個字,採用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這就叫做押韻。因為押韻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後,故稱「韻腳」。引這些字的韻母要相似或相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詞押的是en韻。秦,津,人,鄰,巾是韻腳。
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chóu),春日凝妝上翠樓(lóu)。
忽見陌頭楊柳色(sè),悔教夫婿覓封侯(hóu)。
這里的「愁」、「樓」和「侯」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ou。「色」字不押韻,因為它讀作sè,它的韻母是e,跟「愁」、「樓」、「侯」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詩是不用押韻的。
蠶婦
[唐]杜荀鶴
粉色全無飢色加(jiā),豈知人世有榮華(huá)?
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薴麻(má)?
「加」、「華」、「麻」的韻母是ia,ua,a,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的韻干都是a,因此也是同韻字,押在一起,讀起來時同樣諧和的。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huā),寒食東風御柳斜(xié)。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jiā)。
xié和huā,jiā不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像jiá,和現代上海、杭州等地「斜」的讀音一樣。因此,在當時是諧和的。
8. 我認為漢語比英語高級,漢語大多數情況下同樣的字元能表達更多的意思,而且寫詩詞能傳遞出韻味,還能押韻
漢語是表意文字,英語是表音文字。要判斷哪種語言更高級,目前還沒有統一專的標准。
表音屬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區別主要有三點:
1、掌握文字的難易之比——表音文字容易,表意文字難。
2、文字表達事理的准確之比——表音文字准確,表意文字含糊。
3、文字對思維的影響之比——表音文字有利於抽象思維,表意文字有利於形象思維。
第1點掌握的難度不是主要問題,如果一種文字對人類更有利,人們是願意克服學習難度的。第2、3點可以合起來看,准確、抽象思維是科學的需要,從科學的角度看,表音文字有利於人類的科學發展。但人類除了科學需要,還有其他需要,比如文學、情感、宗教、信仰等人文的東西,這方面表意文字占優勢。漢字的模糊正適應了文學的含蓄和朦朧,是表達情感的最好工具。
9. 詩詞中,押韻是什麼意思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釋義
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
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
但是,需要明白,並不值得為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除非是參加科舉,否則即使偶爾一兩句出韻,古人也是允許的。
規則編輯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松,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③。但仍有例外情況,如柳宗元的《江雪》。
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游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④
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於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並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朴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註: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
日常作詩與應試不同,不應用應試的要求苛刻地對待作者,尤其是後世使用古韻書作詩的作者。
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請參照通轉古韻、【108部平水韻】
避忌
1、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今天已沒有必要再強調這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