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單詞 » 高中必修一英語第二單元單詞詞性

高中必修一英語第二單元單詞詞性

發布時間: 2021-01-22 05:12:29

1.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 分類 翻譯方法 例子
名詞動用
前加動詞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詞後加動詞 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動詞替換 舍於其址(蓋房子)

名詞作
狀語
表形狀 像…一樣 其一犬坐於前(像犬一樣)
表態度 像對待…一樣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
表方位 在…,從…,向… 孔子東游(向東)
表時間 每…,在… 歲賦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輦來於秦(乘車)
表處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形容詞
作動詞
狀語對譯法 敵人遠我(遠離)
補語對譯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動詞替換法 私我也(偏愛)
形容詞作名詞
形容詞+的+名詞 勞師以襲遠(遠方的國家)
使動 名詞使動 使…成為什麼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成為王)
動詞使動 讓…做什麼 臣活之(使…活下來)
形容詞使動 使…變得怎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變得愚蠢)
意動 名詞意動 把…當作…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形容詞意動 認為…怎樣 成以其小,劣之(認為…不好)

2. 求助:高中英語必修一二單詞的詞性轉換,300組

應該是紅旗的學生

3. 高一必修一語文 離騷(節選) 通假字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一、重點詞語
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2.誶: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
3.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
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8.偭:偭(miǎn)規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
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准則)
10.溘:寧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
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17.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19.游目:忽反顧以游目兮(放眼觀看)
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鬱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
1.長: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 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美好)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四、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盪的事)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於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使……加長)

五、古今異義的詞
1.浩盪:怨靈修之浩盪(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於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
5.流亡:寧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義:隨流水而消逝。②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後置)
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七、難句翻譯
1.余雖好姱(kuā)以鞿(jī)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譯: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早上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譯:這也是我心嚮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也不後悔。
3.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譯:寧願突然死去,隨水流而長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這種丑態。
4.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納,又遭受指責啊,就退隱了,重新整理我當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譯:裁剪荷葉做上衣啊,綴縫荷花花瓣做下裝。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譯:不了解我也罷了啊,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佩帶。
8.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譯:世上的清芳和污濁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

4. 求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各種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的詞,要舉例,最好多舉幾種

第一冊文言文知識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
1.貳於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勾踐滅吳》
7.南至於句無 句,通「勾」。
8.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
9.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娶妻。
10.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2.而摩厲之於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3.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
14.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有,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古: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6.將不可改於是矣 古:對這種局面;今:連詞,表示後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古:原野;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兩人結婚後,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鄒忌諷齊王納諫》
16.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
9,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指某一區域。
《觸龍說趙太後》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將伐顓臾》
19.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寡人之子國也》
20.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21.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22.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塗,通「途」,道路。
《勸學》
23.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曬。
2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秋水》
26。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27.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過秦論》
28.合從締交
從,通「縱」。合從,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29.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頓,失敗。
30.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31.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
33.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鴻門宴》
34.距關 距,通「拒」,把守。
35.毋內諸侯 內,通「納」,接納,使進來。
36.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9.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40.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蘭亭集序》
4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
43.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猶如,如同。
《歸去來兮辭》
44.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麼。
古今異義
《燭之武退秦師》
《勾踐滅吳》
《鄒忌諷齊王納諫》
《觸龍說趙太後》
10.太後明謂左右
古:近臣、屬下、侍奉在身邊的人員等;今:左和右兩方
面,或用在數目字後面表示概數。
11.年幾何矣
古:多少;今:指數學的一門學科。
12,至於趙之為趙
古:是動詞「至」與介詞「於」的連用,譯為「到,上推到」;
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將伐顓臾》
1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古:把……當做,讓……做;今:認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今
15.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古:諸侯的封地稱 今:「國」指國家,
《寡人之於國也》
16.河內凶 古:穀物收成不好,
17.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養生喪死無, 古:供養活著的人;
《勸學》
19.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制的刀劍 20.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古:驗,檢查;今:探;
2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過秦論》
22.山東豪俊遂並起而 古:崤山以東,即東:
《鴻門宴》
23.約為婚姻 古:結成親家;今:指
24.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的原因;今:
2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古:意外的變故;今:
26.將軍戰河北 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 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獻大王足下 古:兩次;今:又一次
《蘭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過去,從前;今: 有方向、對著、偏袒等意思
《歸去來兮辭》
32.問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見實詞歸類
《燭之武退秦師》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陳述)
說 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雜說,一種文體)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通「悅」,喜歡,高興)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
辭{②停數日,辭去 (告別)
③不辭勞苦 (推託)
①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邊遠的地方)
鄙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邊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淺陋)
①則名微而眾寡 (細小,輕微)
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③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沒有,如果不是)
《勾踐滅吳》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與知恥 (感到,懂得)
③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為汝多知乎 (通「智」)
復 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復)
②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 (再)
③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恢復)
①果行,國人皆勸 (勸勉)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說)
①自殺未遂 (成功) ,
遂{②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於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於吳 (終於)
①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掌管)
②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面對)
當③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介詞,表示在某個時候)
④—夫當關,萬夫莫開 (阻擋,把守)
⑤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必定)
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將)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①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朝拜)
10.朝{②於是人朝見威王 (朝廷)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 (讀zhao,早晨)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誰)
11.孰{②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通「熟」,仔細)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麼)
①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 (真心,誠意)
12.誠{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實在)
③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果真,表示假設)
13.方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圓,縱橫)
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地方)
③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 (才,剛剛)

5.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文言文中詞類活用

我國古代的論說文源遠流長,先秦諸子的書都可以看成是論文集。《戰國策》等書中保存的縱橫家的說辭,有很多也是論文。在現存的文獻中,單篇的論文以賈誼的《過秦論》為最早:全書系統地闡述了賈誼的思想和主張,《過秦論》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因此還不是純粹的單篇論文。
論說文的寫作特點,和今天的論說文差不多,做到說理深刻、邏輯嚴密、條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家劉勰把心、理、辭看成是寫論說文所必需的三個條件:心裡想得正確清楚,才能說得明白深刻、沒有漏洞破綻;而遣詞造句精審嚴密,又是寫好文章的重要條件。我們欣賞分析論說文時,就應該從這三方面著眼。
一、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論說文,風格不同。
自漢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鋪排,或著意對偶,而其論述的展開往往是層層推理,沿著一條線索直貫而下,層次比較簡單。
唐代自韓、柳起,就很講究文章的波瀾起伏、回轉曲折,其變化奇詭多端,使人莫測;而作者的結論,就在這中間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到了宋代,以蘇軾為代表,除了繼承前代遺風之外,又有了通暢明快、氣勢浩然的特色。試以賈誼《過秦論》和韓愈《雜說一》作一簡單比較,看一看這種區別。
《過秦論》一般被分為上中下三篇。
上篇依次敘述:秦從孝公起日益強大;其他諸侯網羅人材、合縱締交以攻秦,反為秦所敗;延至始皇帝,滅山東六國統一天下;此後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傳業萬世;但陳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結論:秦之速亡,是由於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後卻不能施仁義以守業。
中篇承上篇繼續論述秦不能安民的過失:首言處於戰國動亂之後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為暴虐,以致國事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得出結論:「故先王見終始(事情的開頭與結尾)之變,知存亡之機(關鍵),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可以說:上篇以述代論,從事實中引出作者所要論述的命題;中篇才做了系統的推論,歷史事實的敘述是作為論據出現的。其論述如千丈瀑布一瀉而下,較少紆徐曲折。
再看《雜說一》。這是一篇不過一百一十幾字的短論: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靈於龍:比龍還「靈」。茫洋:即汪洋,浩瀚無際的樣子。玄:玄冥,指廣大空間。薄:迫,接近。伏:等於說遮蔽。景:同「影」。震:指雷。神:動詞,指其變化很神奇。水:動詞,流水,降水)
文章的主題是論雲、龍關系,藉以喻指君、臣應該互相依賴和幫助。文章雖短,卻富於變化。先說雲「弗靈於龍」;「然龍乘是氣」句一轉,得出「雲亦靈怪」的結論;說到龍「非雲之所能使為靈」處又是一個波折;「然龍弗得」句卻又把意思扭轉回去。然後發出「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的感嘆,最末從《周易》引出「雲從之矣」以作結,言已盡而意未窮。全文如沿路盤山,時進時退,而每次的退也都是在進,步步深入,循環上升,極盡奇宕變幻之能事。在韓愈的那些長篇論文如《原道》、《原毀》等篇中,這種手法的運用更為典型。
三、以《師說》為例,從內容上賞析論說文章的角度
要注意找出論說文中對事物和事件做判斷的語句,互相聯系起來,對文章主旨進行把握。
《師說》旨在透過一系列的論據證明「古之學者必有師」、「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三方面的道理。當時世俗人不知古之學者必有師,只以為年紀不是大於自己的話,他的賢能一定不及自己,韓愈看到此點,借李蟠拜自己為師、跟從自己學習,發表議論,韓愈的構想是以十七歲那麼年輕的學子從自己學習,而自己年紀比他大很多,但也不敢以年長自居賢位,而說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等說話,足見師的重要及師其道而非師其年長的道理。而且「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穎,將師之角色具體定義,使當時老師作為「授其書而習其句讀」的普通層次提升到授儒家之業、解儒家之惑之新高點,立意高遠。
好的論說文一定有強大的說服力,要學會發掘作者的論述思路。
在文章中,他先是提出中心論點是「古之學者必有師」,認為師的角色是傳承儒家道統、講授儒家經典、解決學生面對的學問及人生困感,師的作用的確如此重要,令人難於辯駁。韓愈進而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之道理,人學習的是道理,最先能領略道理的人就可以為師,這與年紀、貴賤都無關系,能力優勝者自可在某一范疇為師,這更是難於質疑的提法。接著,韓愈舉出古之聖人亦有師、今之愚人竟謂可以無師,今之士大夫擇師教子、而自身卻不從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而士大夫們都以從師為恥三項論據,有力地證明師之不可或缺,以及不從師之愚。作者進而引伸,以聖人孔子轉益多師為例,說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道理,以萬世師表為例,說服力自然不庸置疑。作者最後說明本文寫作動機,引師事自己的十七歲少年為例,證明自己就是一位躬行師道者。在全文對比、襯托論證手法下,通過層層推進,「古之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等核心論題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附:徐匯高三一模卷http://www.newclasses.org/ziliao/4_1_6_1_2017_8_1/ehjrt.html

6. 高中語文必修一《鴻門宴》第三段詞語和詞類活用有哪些

劉邦第二天早晨帶著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王,到了鴻門,向項王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現在有小人的謠言,使您和我發生誤會."項王說:"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如此,我怎麼會這樣?"項王當天就留下劉邦,和他飲酒.項王、項伯朝東坐,亞父朝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朝北坐,張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帶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沉默著沒有反應.范增起身,出去召來項庄,說:"君王為人心地不狠.你進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請求舞劍,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否則,你們都將被他俘虜!"項庄就進去敬酒.敬完酒,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作為娛樂的,請讓我舞劍."項王說:"好."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張開雙臂像鳥張開翅膀那樣掩護劉邦,項庄無法刺殺.
(2)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為者?
籍何以至此
②.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沛公軍霸上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貪於財貨
具告以事
長於臣
因擊沛公於坐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得復見將軍於此
(3)被動句
①.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矣.
3、詞類活用
A 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駐軍)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數目項王(示意)
若入前為壽(上前)
刑人如恐不勝(懲罰)
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中(稱王)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稱王)
發上指(向上)
B 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四人持劍盾步走(徒步)
C 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止:使……停步,內:使……進來)
拔劍撞而破之(使……破)
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使……回去)
樊噲側其盾以撞(使……側過來)
D 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觸,沾染)
E 形容詞用作名詞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急事)
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F動詞用作名詞
此亡秦之續耳(後續者)

7. 求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離騷原文 要實詞 詞類活用 文言句式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內,肇錫余以嘉名容: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8. 高中語文(蘇教版)必修一、二中詞類活用及倒裝句

你也是吧,。我也是。江蘇省淮州中學高一年級語文暑假作業答案
必修一、二語文詞類活用復習訓練參考答案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詞,說明其用法並解釋:
一、名詞的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日、月,時間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驪山北構而西折(驪山,名詞作狀語,從驪山。「北」、「西」,用法相同,向北、向西。)廊腰縵回(名詞「腰」「縵」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回」的狀態:像人的腰部一樣,像縵帶一樣)
蜂房水渦,矗不知幾千萬落(名詞「蜂房」「水渦」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矗」的狀態:像蜂房,像水渦)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名詞「輦」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來」所用的工具:用車子,乘車)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名詞「鼎」「玉」「金」「珠」分別作「鐺」「石」「塊」「礫」的狀語:「把鼎」「把玉」「把金」「把珠」。「鐺」「石」「塊」「礫」作省略主語「秦人」的謂語,用作動詞:「視為鐺」「視為石」「視為塊」「視為礫」)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二)名詞作動詞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名詞「炬」處於謂語的位置上,用作動詞:放火)
能守其土,義不賂秦(義,名詞用作動詞,堅守大義)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禮,名詞用作動詞,禮遇)
以地事秦(事,名詞用作動詞,侍奉)
未雲何龍/不霽何虹(名詞「龍」「虹」,受狀語「何」修辭,用作動詞,出現龍,出現虹)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詞「族」帶賓語「秦」, 名詞用作動詞:滅族,殺死合族的人)
朝歌夜弦(歌、弦,名詞作動詞,唱歌,彈琴)
雨雪霏霏(雨,名詞作動詞,下(雪))
順流而東也 (東,名作動詞,向東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泳。)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居於……之下)
或師焉,或否焉(師,名作動,從師學習)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名詞用作動詞,歌唱)
漁樵於江渚之上(漁樵,名詞用作動詞,打漁、打柴)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夢,名詞用作動詞,入夢、入睡)

(三)名詞的使動用法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正,名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地(坐))

(四)名詞的意動用法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借鑒)
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朋友)
糞土當年萬戶侯(糞土,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糞土)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吾從而師之(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二、形容詞的活用
(一)形容詞用作動詞
不能獨完(完,形容詞用作動詞,完好地存在)
用武而不終也(終,形容詞用作動詞,堅持到最後)
始速禍焉(速,形容詞用作動詞,招致)

(二)形容詞作名詞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受賄、大的受賄)
齊楚之精英(形容詞「精英」用作名詞,指金玉珍寶)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第一個聖、愚,形容詞作名詞,聖人,愚人)

(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奈何取之盡錙銖(形容詞「盡」帶賓語「錙銖」,使動用法,使……盡,取盡)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暖,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充滿暖意)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於師(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望西山,始指異之(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奇異)
不恥相師(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三、動詞的活用
(一)動詞作名詞
蓋失強援(援,動詞作名詞,援助)
秦以攻取之外(攻,動詞作名詞,攻的方法)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動詞「收藏」「經營」用作名詞:收藏的珍寶,聚斂的珍奇。形容詞「精英」用作名詞,指金玉珍寶)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亡,動詞作名詞,失去的土地)

(二)動詞的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哭泣)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李牧連卻之(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

四、其它詞類的活用
蜀山兀,阿房出(兀,形象詞用如動詞,這里指樹林被砍光了。)
六王畢,四海一(一,數詞用作動詞,統一。)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與,介詞用作動詞,與……交好,結交,親附)

9.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文言文中「詞類活用」有哪些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2.名詞作動詞

3.名詞的使動與意動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2.動詞的使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2.形容詞作動詞

(四)數詞活用

10. 高中語文必修一、二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和倒裝

名詞作狀語(鴻門宴:夜 兄 翼
荊軻: 進兵北掠地 北 函封之 函
詩經:象耳魚服 魚
孔雀東南飛:卿當日勝貴 日
赤壁賦: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游褒禪山記 :距其院東五里)
名詞作動詞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