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六級考試江蘇文藝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壹』 吉林文史出版社的組織機構
文史普及圖書事業部成立於2004年10月,出版范圍包括古籍整理、文史類學術著作、傳統文化普及讀物等。
成立以來,文史普及圖書事業部一直牢記自己的使命,以古典文化普及為己任,設計出版了多種形式與風格的古典文化類圖書。一套清新淡雅的《雙色古典文學精品賞析叢書》與其中一個個美麗的書名一樣,「好風如水」般吹過讀者審美的空間。《國文珍品文庫叢書》是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暢銷不衰的一套成功的古典文化普及類圖書。整套書曾以不同的設計、印刷、開本出版過,幾年來重版10餘次,創利潤100餘萬元,收到良好的雙效益。該套書中的《論語》榮獲2006年度首屆「新華杯」讀者最喜愛的圖書獎。其他文史類的圖書還編輯出版了《韻文精品文庫》、《繪圖韻文精粹》、《雙色古典文學精品賞析》、《繪圖中國古典韻文三百首系列》、《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等等,及多種單行本的文史類圖書。在文化普及類圖書中還有一套書是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256開本的「小小口袋叢書」,也是一套既有創意又暢銷的圖書。《中國歷代韻文三百首系列》、《雙色綉像四大名著》、《中國現代名仕名媛韻文精品叢書》、《萬古風流蘇東坡》、《智聖東方朔》、《中華古漢語大辭典》、《薛福成日記》、《中華傳統美德修養文庫》等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史普及圖書事業部為吉林文史出版社的專業化定位作出了重要貢獻。
多年來,我們以敬業、嚴謹、團結、創新的精神,精心打造優秀圖書,以全新的經營理念面對讀者,面對市場。我們堅持積累知識、傳播文化、以書育人的方針,艱苦創業,努力拚搏,不斷創新,培養多學科、多類型、多層次、多品種、多媒體形式的出版能力。
康邁倫,1956年生,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從事編輯工作25年。
出版方向:歷史古籍,文化,健康,大學、中學(初中、高中)小學教材,高中、初中、小學教輔圖書。
已出版的圖書:《炎黃匯典》(李學勤主編)、《大儒列傳》(張岱年主編)、《宋帝列傳》、《孔子傳》、《孟子傳》、《王明傳》、《呼倫湖志》、《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方誌總目》(趙嘉朱主編,榮獲2003年中國辭書二等獎)、《語文基礎知識辭典》、《實用中國名人辭典》、《中華成語通譯》、《吉林省地理》、《東北歷史地理簡論》、《太極扇》、《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小學生古詩文必讀》、《古詩文100篇》、《小學生自主學習目標檢測》(1-6年級新課標)、《中學生自主學習目標檢測》(7-9年級新課標)等。
出版宗旨:以「使人聰明,使人從高」為宗旨。以社會各界讀書人為友,做好人,出好書。
文史助學圖書事業部
主任:周海英
編輯:於涉袁一鳴陶玉婷
出版方向:中小學助學讀物、學生時尚閱讀、時尚暢銷書、學術著作、高校教材。
曾出版圖書:《中學生古典詩詞500篇》《中學生古典詩詞300篇》《小學生古典詩詞200篇》
《四大名著人物點擊》《學生閱讀經典》系列叢書、《學生版四大名著》《學科與考試》《君臨天下——漫畫中國帝王》系列叢書、《中外藝術名作鑒賞》《哲學導論》《雷鋒故事》《雷鋒日記》《和爺爺重走長征路》《大學體育健康實用教程》《三步導學1、2、3》《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高考CPU》《水是最好的葯》《中國健康調查報告》《這樣走路不得病》《親子按摩實用手冊》《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系列書》等。 時尚閱讀圖書事業部編輯,畢業後就進入了出版行業。這是一個令人常常憧憬未來、充滿美好期待的職業。作為編輯,有更多機會與大師對話;有條件接觸到最前沿的先鋒思想,而且可以將這些喜悅與廣大讀者分享,不亦樂乎!出版的書籍主要涉足少兒圖書和版權圖書兩個領域。其中《中國孩子的好榜樣》傳記叢書榮獲「2007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時間的皺紋》《收費亭里的小米洛》《貓頭鷹的叫聲》「手斧男孩」系列書等圖書得到孩子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在社領導「立足傳統,緊跟時代步伐」的精神指導下,參與編輯並主撰了《國家地理神秘中國》叢書。本套叢書於2008年5月出版,是中國第一部實地實拍、實景考察的大型歷史文化類叢書。
『貳』 《海底兩萬里》的出版社。
外國文學名著:海底兩萬里 外國文學名著:海底兩萬里,作者是儒勒·凡爾納,由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是描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的一本書
『叄』 吉林文史出版社翻譯的書怎麼樣是不是盜版感覺書質量不太好
1出版來社多了大了什麼樣子的自編輯都有,忙起來水一點也是有的,只要在行業規定范圍內都是可以出版的;
2如果是在出版社發行部拿的不會有盜版,自己社裡的書自己印刷,正版都沒賣完,怎麼盜。若是其他渠道不好說,哪怕是旗下書店。
『肆』 老子 吉林文史出版社
額,去文廟附近舊書攤看看吧。
『伍』 【請問 哈爾濱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萬卷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哪個出版社出的書最好
物資、哈爾濱、吉林文史這幾家出版社賣書號的都挺多的,不算太好。
萬卷之版所以好一些,是權因為它是與幾家民營公司合作,像路金波的萬榕、李克的智品,出書都用萬卷的號,所以看起來萬卷好一些。
當然,那幾家合作的民營公司可能也比較好,但他們合作的更為分散,你要找到那家合作的好公司才行,比如華文天下的許多書用的是哈爾濱社的號。
『陸』 菜根譚 吉林文史出版社 是翻譯跟原文對照的嗎
吉林文史抄出版社出版的有很多版本,襲有95年的、04年的、06年的,一般都有原文譯文對照,建議樓主可以去當當網搜搜,裡面可以看到前幾頁的內容
http://search.book.dangdang.com/search.aspx?key=%B2%CB%B8%F9%CC%B7+%BC%AA%C1%D6%CE%C4%CA%B7%B3%F6%B0%E6%C9%E7&catalog=01&SearchFromTop=1
『柒』 川大出版社和吉林文史出版社哪個級別更高
答: 吉林文史出版社級別更高
如有疑問
請繼續追問
『捌』 吉林文史出版社的紅樓夢綉像版封面是誰設計的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過很多種《紅樓夢》幾乎每一版的封面設計者都不同。
封面是綉像的差不多有以下幾種。我找了一下照片,題主看一下。如果題主能提供是哪一版的最好。
第一二張是同一本書。
『玖』 票號的意思
票號亦稱"票莊"、"匯票莊"或"匯兌庄"。商業資本轉化而來的舊式信用機構。因票號多為山西人開設,又被稱為"山西票號"或"西號"。山西票號以平遙、太谷、祁縣三幫勢力最大。票號產生的時間說法不一,通常認為是由清代山西商人雷履泰的天津日升昌顏料庄在道光初年演變而成。票號有合資、獨資之分,股東負無限責任制,資本額較錢庄為大,自二三十萬至四五十萬兩不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票號
時期
清代初年左右
本質
信用機構
起源地區
山西 平遙
首家
日升昌記
目錄
1產生年代
2晉商首創的原因
3形成
4發展
5業務活動
6政府政策
7影響力
8理念領先
9衰落
折疊編輯本段產生年代
折疊清初說
據陳其田《山西票莊考略》轉引《中國經濟全書》稱:"據說開始是山西的康(亢)氏。李自成敗走時所有的金子攜帶不便,便把軍中所有的金銀財寶放在康氏的院子里而去,康(亢)氏忽拾得八百萬兩,因此之後將從來謀一般人便利的山西匯兌副業改為本業,特創票號,至是該地的巨商都是康姓。"近人徐珂《清裨類鈔》稱:"相傳明季李自成攜巨資敗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資以設票號。"
折疊康熙朝說
李華教授認為:"山西票號在康熙年間早已產生,但在當時票號寥若晨星,可以肯定不會太多。"李華教授的根據有二:一是據何焯《何義門先生集》所載,康熙末年何焯在家時,因生活窘迫,曾將"一應冬衣,俱當在對門當內,因皮錢尤重",贖不回來,其家人就由原籍蘇州向北京天會號匯銀九十兩,使其"先贖皮襖"。又據康熙40年《康熙南巡秘記》載:"時濟南票號適以銀款糾葛事,須時敏親自料理。"
折疊乾嘉時期說
民國十二年出版的《晉商盛衰記》稱:票商經營,為山西極有名之商業,"創始放前清中葉,當乾隆、嘉慶間"。李宏齡《山西票商成敗記》稱:"溯我票商一業,創始放前清康熙、乾隆時代"。范椿年《山西票號之組織及沿革》稱:"雷履泰、李正華於嘉慶二年創立日升昌票號"。
折疊道光初年說
陳其田《山西票莊考略》稱:"大概是道光初年天津日升昌顏料鋪的經理雷履泰,因為地方不靖,運現困難,乃用匯票清算遠地的賬目,起初似乎是在重慶、漢口、天津間,日升昌往來的商號試行成效甚著。第二步乃以天津日升昌顏料鋪為後盾,兼營匯票,替人匯兌。第三步在道光十一年(1831)北京日升昌顏料鋪改為日升昌票莊,專營匯兌。"
筆者以為,會票(匯票)在明末清初已經出現。顧炎武《日知錄》稱:"鈔法之興,因於前代,未以銀為幣,而患錢之重,乃立此法,唐憲宗之飛錢,即如今之會票也。"所謂"飛錢",乃是異地取銀錢的一種匯兌方式,起源時間約在唐憲宗時。當時商業發達,錢幣攜帶不便,加之錢幣缺乏,各地方又禁錢出境,各地在京師的商人,便將售貨所得之錢,交付各道駐京的進奏院及各軍各使等機關,或交各地設有聯號的富商,由機關、商號發給半聯票券,另半聯寄往在各道有關機關、商號。商人回到本道後,合對票券取錢,此種票券即稱"飛錢"。看來明末清初也有類似"飛錢"的會票,開始寫作"會券",後來寫成匯票,近人衛聚賢先生說:"匯票亦名會券。"(衛聚賢《山西票號史》)到乾隆時,還出現了期票形式,據《清高宗實錄》卷1068載: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山西商人張鑾從新疆阿克蘇販運玉石到蘇州發賣,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月初到達蘇州,共賣得銀128000餘兩,因犯禁被官府查禁,在船上"搜獲現銀僅二萬四千餘兩,其會票期票所開,亦止四萬六千餘兩"。(《清高宗實錄》卷1068,乾隆四十三年十月)由此可知,當時的會票制度已有了會票和期票之別。會票如前所述,是見票兌付的即期會票,期票則是簽發會票後約定若干時日後而兌付的長期會票。會票種類的發展,說明匯兌業務在當時已有相當發展。但是從顧炎武《日知錄》和這條史料所載,卻未說明已有專營匯兌業務的票號,在票號未出現前,由商號兼營匯兌業務是很正常的。那麼,究竟何時出現專營匯兌和存放款業的票號呢?前述明末清初說是以相傳為據,難以為憑。李華先生的康熙朝說,值得重視。但是從康熙到道光朝山西日升昌票號成立的近百年時間內,又難得見到有關票號活動的史料,有的只是有關會票的情況,而且《康熙南巡秘記》所載票號的具體活動較籠統。至於乾嘉說實為近人推測。道光初年說則史料比較豐富。在票號界對於日升昌票號為山西票號界鼻祖,一般沒有多少異議。而且是從日升昌票號成立以後,眾皆效尤,山西票號才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最後成為金融界的重要力量。筆者以為,李華先生所說的康熙朝說,暫且可以存疑。而道光初年說則是從產生到發展,具有連帶性。所以,從山西票號作為專營匯兌業的形成和發展來看,山西票號在道光初年產生之說較為妥貼。關於日升昌票號,是由山西平遙達蒲村李氏開設。李氏原籍陝西漢中,元代仕官山西後,落戶達蒲。據說,李氏經營顏料鋪始於雍正年間。李氏在達蒲村沒有製作顏料的作坊,而是在山西平遙城西大街和北京崇文門外設有顏料商號。日升昌票號前身是李氏開辦的西裕成顏料庄,嘉慶後期總經理是雷履泰。當時,發生了白蓮教大起義,又因自然災荒不斷,社會很不安定。商號之間調運現銀靠鏢行保護,不僅費資費時,而且極不安全,雷氏就在所屬商號間以會票代替運現,後來就兼營起匯兌業務,並把西格成顏料庄改組為專營匯兌的日升昌票號。取名為日升昌,是票號有如旭日東升、繁榮昌盛之意。今平遙縣尚保存有日升昌當年的對聯:
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
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
關於日升昌的成立時間,可能在道光初年。據嘉慶二十四年(1819)北京前門外平遙顏料會館《重修仙翁廟碑記》捐銀商號名單中,有西裕成顏料庄捐銀 120兩,名列榜首。(李華《明清以來北京工商會館碑刻選編》,《重修仙翁廟碑記》,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但是到道光十八年(1838)北京前門外平遙顏料會館所立《顏料行會會館碑記》捐助銀兩商號名單中已無西裕成顏料庄,(李華《明清以來北京工商會館碑刻選編》,《顏料行會碑記》,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說明西裕成顏料庄此時已不復存在。嘉慶只有25年,也就是說西裕成顏料庄改組為日升昌票號只能發生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之後,道光十八年(1838)之前。又據道光八年(1828)江蘇巡撫陶澍奏摺稱:蘇州為百貨聚集之區,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等地商人到蘇州販貨,銀達數百萬兩,"俱系會票往來"。(清檔,江蘇巡撫陶澍道光八年四月初八日奏摺)說明當時蘇州市場已有匯票流通,而且攜帶匯票者多為北方商人,可見北方已出現票號。再者,西裕成顏料庄總經理雷履泰生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在平遙縣文廟尚存道光二十四年(1844)所立之碑,碑文刻捐助者有"日升昌捐銀一百五十兩,雷履泰捐銀四十兩"。(衛聚賢《山西票號史》)可見,雷氏此時尚健在,但已是74歲了。而道光八年(1828)前雷氏正是50多歲,年富力強,閱歷深,此時由雷氏主持將西裕成顏料庄不失機宜改組為日升昌票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山西票號至遲在道光初年已經誕生。
折疊編輯本段晉商首創的原因
1、積累比較雄厚
如前所述,早在乾隆時,山西商人資本"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
2、經營活動需要
山西商幫多數從事長途販運,商品流轉和資本周轉慢,墊支資本大,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就需要向社會借貸。例如山西商人販運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或湖廣茶,經水陸之途運銷至北京、歸化城、張家口、蒙古草原、烏里雅蘇台、科布多、恰克圖和西北蘭州、新疆伊犁、塔爾巴哈台等地,路程數千里,資本用量大,周轉慢,需要大量貨款,為了適應營銷活動需要,山西商幫首先創辦了賬局,經營存放款業務,後來,在賬局的基礎上而形成票號。
3、商號之間需要
晉商的商號之間資金調撥和結算的需要
晉商商號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一定規模的商業網路。而各地商號的盈利,均須解回山西總號,統一結賬分紅,同時總號與分號之間,也要發生資金調撥。過去對此均採用由鏢行保鏢運現銀形式。但是由於乾嘉以來社會極不安寧,保鏢運現極不安全。為了解決運現銀問題,於是以匯兌形式出現的山西票號就產生了。
折疊編輯本段形成
折疊第一、需求
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對貨幣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中國的封建社會經濟,到了明代中葉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國外白銀流入的刺激,山西票號由於商人異地采購業務的不斷擴大,現銀調動額數也越來越大,次數也越來越多,因此既安全又快速運現就成為一個突出問題。鏢局就是在這種狀況下應運而生的專門運現機構。所謂鏢局,以"僱傭武藝高超的人,名為鏢師傅,腰系鏢囊,內裝飛鏢,手持長槍(長矛),於車上或馱轎上插一小旗,旗上寫明師傅的姓,沿途強盜,看見標幟上的人,知為某人保鏢,某人武藝高強不敢侵犯。重在旗標,故名標局。"鏢局起運的騾馱子,人稱"標馱子"。每一馱可馱銀3000兩。山西祁縣是著名的戴氏心意拳發祥地,有武功之人不少,而山西商幫遍布全國各大商埠,商品交易中常需運現,放開設源局者山西人居多。衛聚賢《山西票號史》載:"考創設鏢局之鼻祖,仍系……山西人神拳張黑五者,請於達摩王,轉奏乾隆,領聖旨,開設興隆鏢局於北京順天府前門外大街。"(衛聚賢《山西票號史》)衛聚賢還進一步推論,鏢局是明末清初顧炎武、傅山、戴廷軾為反清復明,以保護商人運送現銀而設。鑲局不論何時開創,山西人業此行者不少。直至清末尚有不少山西人開辦的鏢局,如山西榆次人安晉元在張家口開辦有"三合鏢局",王福元在蒙古三岔河開辦有"興元鏢局"。此外還有"志一堂"、"長勝"、"三義"、"無敵"等鏢局,太谷車老二,祁縣戴二閣等都是有名的鏢師傅。(孔祥毅《近代史上的山西商人和商業資本》,《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鏢局運現一般是按季起運,以歸化城鏢局來說,凡運往直隸的白銀,路線是經平型關、駱駝峪,達平山、唐縣;運往山西的白銀,由殺虎口,往雁門關,達祁縣、太谷。但是鏢局運現,隨著社會的動盪,土匪四起,已不安全。近人銖庵說:"時各省貿易往來,皆系現銀。運轉之際,少數由商人自行攜帶,多數則由鏢局保送。蓋沿途不靖,各商轉運現銀,時被劫奪,而保鏢者遇眾寡不敵,亦束手無策,故為各商所深憂。"(銖庵《人物風俗制度叢談》)下面我們舉一個商人運現被盜匪騷擾的事例:山西祁縣史家開辦的大盛魁商號,祁縣喬家開辦的復盛公商號,其運貨駝隊曾多次在蒙古草原被土匪所搶劫,而造成很大損失。據說領頭的劫匪綽號"流矢兒",其人武藝高強,伸臂可舉牛犢,起腳能增傷烈馬,摔跤贏遍草原,射箭百步穿楊。他把不少廳、旗衙役捕快收為徒弟,並充當官吏的保鏢。他的公開身份是跤王拳師,暗中卻與響馬賊寇勾結,作惡草原。史、喬兩家深受其敲詐、勒索之害,便雇來鏢師懲治其人。豈料,那些被雇來的鏢師,都被"流矢兒"打得落花流水,遁跡潛蹤,再不敢在草原上露面。史、喬兩家便想請故里祁縣武林高手戴奎。如前所述,祁縣是戴氏心意拳故地,雖說此時始祖戴龍邦、名師戴二周已過世,但戴氏傳人戴奎仍是隱居鄉間的武林高手,若是請他出山,制服"流矢兒"當不成問題。但戴奎為人性寡孤傲,商人們對能否請得動他卻沒把握。後來便派一位名叫二旦的商人手提重禮來到縣城戴宅,見到戴奎後,便將祁縣史、喬二商在外受害之事說來。待戴奎聽得怒形於色時,二旦又把厚禮送上,請他出山相助。誰知戴奎一言不發,竟將二旦連人帶禮推出家門。二旦無奈,只好垂頭喪氣重返包頭。山西到包頭,殺虎口是必經之處,此地匪患也最厲害。二旦剛到此,便被一群土匪圍住,要留下千兩買路銀,否則暴屍荒野。二旦正在危難之際,突地戴奎一人闖進圈裡,三拳兩腳撂到不少土匪。拉上二旦就跑。不想走出數里,又被一群土匪攔住,又要買路錢,領頭的自稱是"流矢兒"大弟子飛駱駝。戴奎一聽是"流矢兒"的人,怒起心頭,一挾一躍先將二旦放在臨近屋頂,隨後飄下來,對眾匪大打出手,轉眼就撂倒七、八人,飛駱駝見狀便親自上陣,照戴奎致命處就是一拳,戴奎輕輕閃過,未等敵手回轉,已插進敵襠,大喝一聲,將飛駱駝打翻在地,爬不起來。眾匪見狀,紛紛逃竄。戴奎也不追趕,輕輕一躍,上房將二旦接下地面,對癱在地上的飛駱駝說了句:"我是祁縣戴奎,不服氣到包頭找我。"便與二旦揚長而去。不出五天,"流矢兒"戰書傳到戴奎手中。戴奎如期從包頭趕到歸化時,"流矢兒"早已帶來數百名弟子及各廳、旗官場要員助陣,誓與戴奎決一雌雄。"流矢兒"身高體壯,形如羅漢。他見戴奎骨瘦如柴,氣焰更盛,遂順手將場外一個三百斤重的圓椎石磙舉起,扔到戴奎腳下。戴奎嘿嘿一笑,右腳一踩,將石磙就地轉了兩圈,猛一抬腳,已將石磙送到半空,不等石磙落地,一個"蟄龍登天",已將石磙送出一丈開外,物落原地。"流矢兒"所帶之人見狀大吃一驚,"流矢兒"也不敢怠慢,便先向戴奎動手。戴奎連破對方致命攻擊,而"流矢兒"更加瘋狂。於是戴奎拿出戴家絕招,趁"流矢兒"猛撲之際,順勢發出裹拳,又出其不意拍向敵人左臂,呼地一下點住了對方腋下"夾窩穴"。不可一世的"流矢兒"一下蹲在地上,起不來了,只見他腦袋耷拉,誕水流出,二目發怔,面無人色。"流矢兒"對眾徒弟艱難地說了聲:"扶我回去。""流矢兒"回到家,沒出七天,氣血難通,一命歸天。消息傳到包頭,輕財好義的戴奎辭掉史、喬二家謝禮,返回祁縣。(參見曹繼植《戴拳師除霸護商賈》,《文史研究》1992年第三期)上述戴奎替山西商人清除商路上的土匪、惡棍一事,雖然是清末民初之事,但也反映了山西商人經商之艱,運現之難。因此,山西商人隨著商業貿易的擴大,靠鏢局運現確已遠遠不能適應業務發展要求,更何況鏢局運現時間長、費用高,安全系數低。在這種情況下,以經營匯兌為主的票號自然就應運而生了。
折疊編輯本段發展
日升昌票號成立後,營業繁榮,業務發展迅速,到道光三十年(1850)已在北京、蘇州、揚州、重慶、三原、開封、廣州、漢口、常德、南昌、西安、長沙、成都、清江浦(在江蘇)、濟南、張家口、天津、河口(在江西)18個城鎮建立了分號,到光緒十二年(1886)後又陸續在沙市、上海、杭州、湘潭、桂林五城鎮增設五個分號。據日升昌在北京等14個分號統計,僅光緒三十二年(1906)這個賬期即獲利583762銀兩。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山西商人紛紛效尤投資票號。如介休侯氏聘原任日升昌票號副經理的毛鴻翙為蔚泰厚綢布莊經理,毛氏到任後,協助財東侯氏將其所開辦的蔚泰厚綢布莊、蔚盛長綢緞庄、天成亨布莊、新泰厚綢布莊、蔚豐厚綢緞庄均改組為票號,並形成以蔚泰厚為首的"蔚"字五聯號,不數年,大獲其利。自是,凡長江各埠茶莊、典當、綢緞、絲布業,及京津一帶皮毛雜貨業之晉人,群起仿辦,往往於本號附設票莊。票號的發展,大致在道光年間為興起之時,時有票號僅十家,即日升昌、蔚泰厚、天成亨、蔚豐厚、蔚盛長、新泰厚、日新中、廣泰興、合盛元、志成信。咸豐時由於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受戰爭的影響,票號發展受挫。同治年起,票號又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光緒時達到鼎盛,請看下列山西票號家數統計:
咸豐十年(1861)14家
咸豐十二年到同治十三年(1862--1874)26家
光緒元年到光緒八年(1875--1882)28家
光緒五年(1879)29家
光緒九年(1883)30家
光緒十九年(1893)28家
山西票號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亂時雖有損失,但尚未傷元氣。韓業芳《山西票莊皮行商務記》載:"庚子之亂,雖在內地,而受傷者不過直魯二省,肢體之傷,仍非心腹之害。"山西票號北京分庄經理李宏齡說:"庚子內亂,天子西巡,大局岌岌,各商停滯,而票商之持券兌現者,上海、漢口、山西各處雲會霧急,幸賴各埠同心,至是之後,信用益彰,即洋行售貨,首推票商銀券最是取信,分布遍放通國,名譽著放全球。"李宏齡《山西票商成敗記》上海為商務總匯之地,一日出入值銀錢千百萬,票號之業務因是特盛。其重要票號皆是山西商人開辦,如大德通、合盛元、中興和、蔚泰厚、百川通、志成信、大德恆、日升昌、存義公、蔚長厚、新泰厚、三晉源、協成乾、蔚豐厚、協同慶、大德玉、蔚盛長等。與此同時,山西票號在國內設立的分號已由20多家增加到80多家。山西票號設立的城市計有:北京、張家口、天津、奉天、濟南、揚州、江寧、蘇州、蕪湖、屯溪、河口(在江西)、廣州、長沙、常德、湘潭、漢口、沙市、重慶、成都、西安、三原、開封、周家口、上海、杭州、福州、廈門、汕頭、營口、南昌、九江、桂林、梧州、昆明、貴陽、鎮江、巴塘、里塘、打箭爐、自流井、迪化、甘州、南寧、解縣、新絳、介休、曲沃、煙台、包頭、蘭州、肅州、歸化、周村、張蘭、寧夏、潮州、文水、汾陽、萬縣、雅安、康定、正陽關、通州、賒旗、興化鎮、禹縣(今河南禹州)、博愛、清化、懷慶、壽陽、交城、喇嘛廟、涼州、盂縣、庫倫、吉林、長春、黑龍江、錦州、安東、安慶、運城、徐州、亳州、道口、濟寧、獲鹿、承德、多倫、赤峰、香港等。
山西商幫除在國內設立票號外,還在國外如朝鮮新義州、韓國仁川和日本大販、神戶、橫濱、東京等地設立了票號。
隨著山西票號業務的發展,在山西票號內部,還出現了山西平遙、祁縣、太谷三大幫。這種幫是以總號的所在地來區別,即總號設在平遙縣的為平幫,總號設在祁縣的為祁幫,總號設在太谷縣的為太幫或谷幫。平、祁、太三幫裡面,以平遙幫最早,票莊的先鋒日升昌、蔚泰厚總號都在平遙。茲將平、祁、太三幫票號情況統計如下:
也可以是某些票據的編號 發票辦好 收款單編號
『拾』 中國有多少個出版社
截止到2018年,中國有467家出版社,其中比較有名的出版社有:科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建築工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以科學出版社為例:科學出版社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科技出版機構,由前中國科學院編譯局與30年代創建的有較大影響的龍門聯合書局合並,於1954年8月成立。1993年8月,恢復使用「龍門書局」副牌。
科學出版社比鄰皇城根遺址公園,是一個歷史悠久、力量雄厚,以出版學術書刊為主的開放式出版社。1993年,科學出版社榮獲國家首批「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
近年來,科學出版社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在組織結構、選題結構、市場結構、經營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大幅度的調整。
(10)英語六級考試江蘇文藝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擴展閱讀:
出版社的分類:
1、從出版介質來說,出版社可分為:圖書出版社、音像製品出版社(唱片公司)、雜志出版社等。
2、從出版類別許可來說,出版社可分為:綜合出版社、專業出版社。
3、從出版經營性質來說,出版社可分為:公益性出版社、經營性出版社。
4、出版社的類型、工作范圍和組織機構 出版社的類型,在中國,按隸屬關系區分,有中央級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按業務范圍區分,有綜合性出版社和專業出版社。綜合性出版社的出書門類比較多,專業出版社只負責編輯出版一定專業和門類的讀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