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培訓 » 英語培訓機構大掃盪

英語培訓機構大掃盪

發布時間: 2021-02-27 15:43:39

① 熱巧克力的英語單詞hot chocolate怎麼讀

哈 錯可力

保證聽得懂

② 新地道戰觀後感400字左右 急急急

在寒假期間,我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光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我看到,電影中的人們那麼英勇的對抗鬼子,電影中的人們面對生死還有國家民族的利益抉擇時對國家的無條件奉獻,我便被深深的觸動了!因為,這部電影也只是一個歷史的縮影,是一個民族在崛起時偉大的抗爭。仔細看一看,在地道戰的抗爭中,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英勇無畏、頑強拼搏、機智努力的大國精神。看著老百姓們從容地面對著毒氣與水淹,百姓們大膽的、機智的面對鬼子的花招,我的內心又再一次充起了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無比自豪與驕傲。
去年,10月1日,當庄嚴的國歌在天安門上空響起,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看著軍人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殲8殲10飛過藍天,想起中國艱難的60年崢嶸歲月,想起中國在60年的坎坷中艱難挺起,中國不容易!
雖說現在我們還沒有傑出的諾貝爾獲獎者,還沒有象美國人一樣踏上月球,甚至在科技上還超不過曾經侵略過我們的日本,但是誰說這不可能,誰說這是中國人的空想。中國早已不是那頭沉睡的雄獅,有朝一日,中國一吼天地也要顫三顫世界聞名的寶座終將被中國搶奪。這不是預言是無數炎黃子孫的期盼,無數龍的傳人的夢想,不過請相信這種將成為現實,世界高端的科技終將被中國人掌握。
看著地道戰,中國兒女的團結也將我觸動,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永放光芒,這是中國千年不變的凱歌與法寶。看了【地道戰】我更加深信,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垮中國,團結的中國人民可以取得勝利。激昂的歌兒又響了起來,讓我們齊聲唱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③ 南通高等師范學校的歷史沿革

南通高等師范學校是一所以培養專科程度小學教師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校,其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匯融了南通師范學校、南通女子師范學校和海門師范學校三支主要源流。
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我國逐步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內憂外患日漸深重。尤其是在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西方列強更是爭先恐後地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掠奪土地,國家、民族的命運到了存亡危機的緊要關頭。這時候,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發出了「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呼聲,他們開始創辦實業,提倡和創設新式教育。在這種歷史潮流之中,南通地方以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其兄張詧以及梁孝熊、顧中一、沈書生為代表的開明、進步士紳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求活之法,唯有實業、教育」,「實業、教育富強之本」,於是在二十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中,他們在南通地方倡導並建設起一個包括師范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內的較為完整的近代學校教育體系。他們最先創辦師范教育,因為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欲教育普及國民而不求師,則無導。故立學須從小學始,尤須從師范始」,「師范為教育之母」。 一、南通師范學校
光緒二十八年( 1902 年)正月,張謇向清兩江總督劉坤一提議在南通地方創辦公立師范學堂,但他的提議卻遭到一些官僚的阻撓、反對,於是他召集范當世、沙元炳等地方士紳討論,毅然決定自辦師范學校。三月,張謇以通州(今南通)城東南千佛寺廢址為基礎,把自己辦大生紗廠應得的酬勞拿出來作為建校資金,建築校舍。五月,劉坤一正式批復學校「准予立案」。學校初名「通州民立師范學校」,張謇親任總理(民國後稱校長)。
通州民立師范學校是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師范學校,與南洋公學附設師范院、京師大學堂附設師范齋一同被公認為中國師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頭,因而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初一( 1903 年 4 月 27 日 ),學校正式開學。當天,張謇在校內揭示《總理開校演說詞》,後來他把其中「堅苦自立、忠實不欺」八字作為校訓,要求師范生學會為「經師」、為「人師」。
建校時,學校佔地 41 畝,校舍 500 余間。設有師范四年制本科、兩年制簡易科和一年制講習科,培養不同層次的師資人才,以適應地方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為造就各種地方建設人才,學校曾先後附設測繪科、農科、土木工科、蠶科,為南通地方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打下基礎。學校先後聘請 8 名日籍教師和以國學大師王國維、繪畫大師陳師曾、教育家江謙為代表的一流師資到校任教。為輔助各科教學,配合學生學習知識, 1905 年學校建成附屬博物苑(今南通博物苑前身),供博物、歷史和理化課教學之用, 1906 年學校建成附屬小學,供師范生進行教育實習。
1912 年民國創立,因學校「開全國之先河」,「規模宏大,成績昭著」,江蘇省公署改其為「江蘇省代用師范學校」(即代用為省立師范)。 1921 年,改稱「江蘇省第一代用師范學校」。期間,由於辦學經費由江蘇省補助,辦學規模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校學生由幾十人發展到四、五百人。 1922 年,為研究和試驗鄉村教育,學校在南通縣近海創設附屬墾牧鄉高等小學(第二附屬小學)。 1923 年 8 月,遵「壬戌學制」,師范部改設高中師范科及初中。
1927 年,南京國民政府在江、浙地區試行「大學區制」,取消「代用」,並規定師范不得單設。學校遂恢復私立,改稱「私立張謇中學」,招收初中及高中師范科學生,同時組織校董會,決策學校辦學, 1929 年又改稱「私立通州師范學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 1938 年 3 月,日寇登陸南通,學校被毀。為保持民族氣節,維系教育命脈,廣大師生遷往位於東南沿海的第二附屬小學堅持敵後辦學,至 1946 年遷回南通城,這一時期習稱「僑校」。 1945 年抗戰勝利後,在 張季直 先生手創教養事業復興委員會和大生紗廠支持之下,學校在慘遭日寇踐踏、破壞的舊校址重新興建校舍,完成了復校重建工作。
1949 年 2 月,南通城解放,從此學校獲得了新生,辦學規模和層次都獲得質的飛躍。 1952 年學校改為公立,並作為江蘇省重點配備的學校之一,專向發展師范教育,初中部並入南通商益中學(即今南通市啟秀中學),校名改稱「蘇北南通師范學校」。 1953 年,江蘇建省,遂改稱「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 1958 年,與南通女子師范學校合並。為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學校先後增設簡師、初師、幼師和音樂、體育專業。
1966 年後文革十年期間,學校正常教育受到破壞,領導、教師橫遭迫害,校舍被佔用,校名曾改為「南通市師范學校」,一度只辦初、高中及工農兵學員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進入了辦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學校秉承「勇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教師教育模式,成為我國中等師范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 1984 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通師范學校在全國最早創設培養專科程度小學教師的五年制師范教育,並且在學制改革、學科建設、課程建構等方面,於中等師范教育領域之中,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其改革成果為我國中等師范學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為豐富師范教育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學校的改革實踐與經驗受到有關方面的熱情關注和高度評價。《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曾多次報道學校的改革成果, 1986 年學校的教育錄像作為我國中等教育的典型在第 40 屆國際教育大會上交流放映。 1988 年 6 月受到國家教委的首批表彰, 1991 年至今一直是「江蘇省文明單位」,此外還曾榮獲「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集體」和「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等光榮稱號。 1995 年春李嵐清副總理來校視察,在觀看了五年制師范生職業能力匯報後,十分高興地發表即席講話,稱贊學生「後生可喜」,並希望南通師范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優秀教師。
二、南通女子師范學校
光緒三十一年( 1905 年)十二月,本著「女子教育不可無師,與國民教育尤須有母」的認識,由張詧私人捐資購買南通城東柳家巷陳氏老宅,張謇及地方鄉紳集資捐助,共同創辦起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學校由張詧任總理,張謇任協理,並聘請近代著名女詩人范姚蘊素擔任校長。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年)三月,刊布校章,招生開學。十一月,學校改為「通州公立女子師范學校」,設有師范四年制本科和初、高兩等附屬小學。
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和師范學校是近代教育史上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女子學校之一,而至 1907 年清王朝頒布《奏定女學堂章程》之前,公開創辦女學是被明令禁止的,因此,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和師范學校的創辦可謂是開風氣之先。
光緒三十三年( 1907 年)二月,因學校學生人數增加,校舍不敷使用,張詧又籌款購買南通城北珠媚園舊址建築新校舍,宣統二年( 1910 年)二月遷入。
民國成立後, 1912 年 5 月,改通州為南通縣, 11 月,縣議會決定將學校改歸縣立, 除原有經常費外,其他開支有南通縣公署在教育經費中劃撥,遂改稱「南通縣立女子師范學校」。 1913 年 8 月,張謇出資在校內附設女工傳習所,聘請近代刺綉大師沈壽任主任,培養出一批刺綉人才,發揚了中國刺綉藝術。 1914 年 10 月, 張楊 夫人捐資 在校內建成附屬幼稚園。 1920 年 5 月,因附屬小學辦學規模擴大,張謇、張詧出資在南通城南段家壩購地建築校舍, 1921 年 2 月師范部遷入,珠媚園校舍歸附屬小學使用。 1923 年 8 月,遵「壬戌學制」,師范部改設高中師范科和初中。 1924 年 7 月,經南通縣教育局同意,將北土山小學劃為附屬小學分校,供師范畢業生從事鄉村教育實習。 1926 年 4 月,為紀念創校二十周年,學校畢業校友捐資在段家壩校址旁創辦紀念小學一所,贈送母校。學校仿美國鄉村小學樣式,重點研究小學單級教學,以使參與實習的師范生畢業後能適應鄉村教學需要。
1938 年日寇佔領南通城後,學校堅持敵後辦學,輾轉大江南北,先後遷金沙、上海、如東豐利和四安縣辦學。 1943 年 5 月,因日寇清鄉大掃盪,學校疏散停辦。同時, 1942 年 5 月以後,日偽佔領下的南通在珠媚園校址續辦南通縣立女子師范學校,以解決失學在家的學生就學問題。抗戰勝利後,由南通縣政府接收,恢復南通女子師范學校辦學。
1949 年南通解放後,學校改稱「蘇北南通女子師范學校」, 1953 年改稱「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學校」。 1952 年 9 月,為適應小學、幼兒園師資需要,增設師范速成班和幼兒師范科,同時初中部與南通崇英中學合並組建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即南通市第一中學)。 1958 年 5 月,與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合並,原附屬小學,改為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三、海門師范學校
清朝末年,康梁變法,廢科舉、興洋務、辦學校。為推廣「癸卯學制」,適應教育變革,地方政府和開明鄉紳開始著手創辦師范教育,培養師資。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年),海門直隸廳同知(縣長)梁孝熊在縣治茅鎮東首的文廟(即孔廟)內廳舉辦「縣立師范傳習所」,學制 8 個月~ 1 年。同年,海門鄉紳顧中一在縣署東文昌宮創辦「民立師范學校」,聘請地方新知人士沈書生擔任校長。這兩所師資培訓機構的創辦成為海門進行師資培養的先聲。
1912 年民國成立後,地方知名人士、國會議員茅祖權等在孔廟續辦「師范講習所」,次年,收歸縣立,改為「海門縣甲乙種師范講習所」,學制 1 ~ 2 年。 1917 年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單級師范學校」,培養適應鄉村教育的復式教學師資,一年後學校停辦, 1920 年又復辦。至 1922 年,學校改為「海門縣立師范學校」,學制三年, 1930 年再改為「海門縣鄉村師范學校」。 1934 年起再度停辦。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從「縣立師范傳習所」到「鄉村師范」,學校多次停辦,實際辦學時間不足 28 年,但仍然為祟明、海門、啟東等地培養了 600 多名師資。許多畢業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參加了革命,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1949 年海門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舊學校,廢除了舊教育制度。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文教事業形勢, 1951 年 8 月,海門縣人民政府決定,並由南通行政區專員公署報請蘇北行政公署批准,正式創辦新的師范學校,取名為「蘇北海門初級師范學校」,承擔啟、海、通、如、祟(祟明) 5 縣小學師資的培養任務。初師階段,學校為 5 縣培養了 1100 多名師資。 1956 年 5 月,江蘇省教育廳決定將學校由初級師范學校升格為中等師范學校, 8 月,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師范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 3 年。 1960 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單位。 1962 年,國家經濟面臨困難,學校奉命停辦。
1972 年,南通地區革命委員會為解決南通地方農村學校師資存在的問題,決定報請省革命委員會教育局批准復辦海門師范學校,學校隸屬南通地區。 1979 年 5 月,學校正式定名為「江蘇省海門師范學校」,為省屬全日制中等師范學校。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 3 年。除普師專業外, 1976 年 9 月起,學校增辦音樂、體育、美術 3 個專業。 1996 年 9 月起,學校試辦五年制大專班, 1999 年起,全面啟動五年制大專學歷教育。 2000 年,學校創辦了以海門師范早期領導人、第一個中共海門支部創立者張冠今的名字命名的附屬中學——南通市冠今中學。 2003 年,學校設立非師范五年制高職專業, 9 月,首批招收辦公自動化、商務英語、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
建國後,海門師范學校為南通地區及周邊的崇明、沙州(現張家港)等地大量基礎教育師資,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學校曾先後多次被評為縣、市、省級先進集體,成為江海地區培養園丁的搖籃。 三所師范綿延流長,百年歷史滿溢芬芳。一百多年來,學校歷經時代變遷,數歷劫難而始終辦學不輟,且代有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在改革中不斷奮進,教育教學和事業規模都獲得巨大的發展。一百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師范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教師教育模式。尤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學校堅持全面的職業素質教育,在學制改革、學科建設、課程建構等方面為中國當代中等師范教育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一百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校風、學風。在這里曾誕生了南通和海門地區最早的共產黨組織,革命的火種從這里遍撒在江海大地。
為更好的發揚學校百年的優良傳統,積極應對二十一世紀教師教育迅猛發展的新形勢,整合優勢資源,提升辦學層次, 2005 年 5 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由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和江蘇省海門師范學校合並組建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同時增掛江蘇教育學院南通分院的牌子。南通高等師范學校的組建是學校辦學躍上高等教育序列的新的發展平台,學校將秉承百年的文化積淀和辦學傳統,肩負服務南通基礎教育、助推經濟社會全面騰飛的歷史使命,以建設一所兼顧本科的中等規模的師范類專科院校為目標穩步發展。

④ 冬令營有意思嗎

「模擬聯合國達人特訓營」

2010-11-30

宣傳語:

你知道模擬聯合國嗎?

你想在2小時內熟練掌握模擬聯合國的流程嗎?

你想在2小時內模擬聯合國的講台上侃侃而談、妙語連珠嗎?

你想在2小時內成為儀表堂堂、儀態蹁躚的外交禮儀達人嗎?

如果你是模擬聯合國的准外交官,如果你致力於做一個出色的MUNer,請加入我們——北京新東方酷學酷玩英漢雙語口才營「模擬聯合國」特訓班!

6小時的集訓,給新手上路的你一份站在模聯講台的坦然與瀟灑,讓爐火純青的你成為有思想有內涵有技巧的模聯達人!

招收對象:

已經參加過、即將參加或有志於參加全國高中生模擬聯合國大會的初、高中生,各個初、高中模擬聯合國協會成員,迫切渴望在短時間內提高英漢兩種語言的聽說能力、交談藝術,培養邏輯思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使人生更加自信且充實的的青少年(12歲-18歲),或對演講、辯論等實用技能較為感興趣,渴望在實戰訓練中獲得提高的初、高中生。男女不限,名額有限,快快從速

課程特色:唯一+強大

全北京唯一擁有禮儀課程的模擬聯合國培訓課

全北京唯一提供口才培訓的模擬聯合國培訓課

強大師資帶你最短時間內入門模擬聯合國課程

課程設置

3周6小時的專業培訓,課程囊括從禮儀到溝通到模聯知識的全方位培訓,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准外交官。

不同選擇,同樣精彩

A方案:11月27日——12月11日,每周六下午18點至20點

B方案:12月4 日——12月18日,每周六上午9點至11點

班級設置:每班25人/班

學費標准:200元/人(如有營期時間調整,費用也會產生相應變化,具體詳見新東方報名網站)

時間與課程安排:

課程

內容

模擬聯合國技巧培訓:

主題: rules and
proceres(規則與過程)
課程安排: 模擬聯合國規則培訓

模擬聯合國術語介紹

模擬聯合國專業文案寫作
模擬聯合國參會技巧介紹
模聯全真模擬

溝通與發言技巧:

主題:Communication
交流
課程安排:
演講技巧
面試技巧
辯論技巧
即興評論

社交禮儀:

主題:Etiquette 禮儀
課程安排:
Greeting and
communicating(問候及交際禮儀)
Dining out(就餐禮儀)
Going to the
ball(舞會禮儀)
Dressing(穿著禮儀)

使用的教材:北京新東方學校「酷學酷玩」英漢雙語口才營專用教材

課程介紹:

A. 模聯知識培訓:

模擬聯合國規則流程講解:

教你模聯怎樣玩兒!教你怎樣在不同的環節中表現出色!

模擬聯合國專業術語大掃盪:

教你玩轉兒模聯常用語,讓你成為「語出驚人」的模聯達人!

模擬聯合國專業文案寫作:

在最短的時間內幫你書寫高效專業的5大模擬聯合國專業文件!

模擬聯合國實戰演練:

用實戰案例讓你全程體驗模擬聯合國會議的緊張與快樂!

B. 禮儀課程:

Greeting
and communicating(問候及交際禮儀)

Ø
世界不同語言的「你好」

Ø
身體語言

Ø
美語中的溝通技巧四原則(But原則,Positive原則,自貶原則,好聽話原則)

Ø
國際交流的「黃金法則」

Dining
out(就餐禮儀)

Ø
外出吃飯訂餐點餐步驟

Ø
特殊場合入席就坐規矩

Ø
餐具擺放及使用

Ø
用餐流程(西餐)

Ø
中餐英文名爆笑翻譯

Ø
餐桌禮儀小常識

Ø
請客與買單

Going
to the ball(舞會禮儀)

Ø
舞會穿著

Ø
邀請舞伴

Ø
基本舞姿

Ø
舞會用語

Dressing(穿著禮儀)

Ø
正裝的分類

Ø
配飾的基本法則

Ø
衣著與場合

Ø
衣著的基本搭配

C. 溝通與發言技巧:Communication交流

演講:

即興演講常用模式

輕松掌握即興演講方法,讓你從此言之有物

演講的非語言要素

眼神、動作的設計,公眾演講更從容、更自信

話題演講實戰

檢驗課堂效果,教師單獨點撥

面試:

1, 面試初接觸

升學面試、學生社團面試、自主招生考試面試,規則流程一網打盡

2, 單獨面試訓練

如何以一敵三,獲取面試官的芳心?致勝絕招向你呈現

3, 群體面試訓練

親身體驗無領導群體面試,在博弈中脫穎而出

辯論:

1, 辯論初體驗

何為賽場辯論?規則流程完全解讀

2, 各板塊重點訓練

辯論體現著口才的綜合性應用,本訓練將演講、面試、辯論等技巧做全面復習回顧

3, 自由辯論綜合訓練

妙語連珠、才思敏捷的綜合訓練邀你加入!

模聯知多少?

A. 模擬聯合國是什麼?

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簡稱MUN]是模仿聯合國及相關的國際機構,依據其運作方式和議事原則,圍繞國際上的熱點問題召開的會議。青年學生們扮演不同國家的外交官,作為各國代表,參與到「聯合國會議」當中。代表們遵循大會規則,在會議主席團的主持下,通過演講闡述「自己國家」的觀點,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進行辯論、游說,他們與友好的國家溝通協作,解決沖突;他們討論決議草案,促進國際合作;他們在「聯合國」的舞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雖然對模擬聯合國活動其起源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但普遍公認這項活動起源於美國哈佛大學。在聯合國成立之前,就有一批學生活躍在校園里,他們對國際組織、對國際政治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活躍的哈佛學子在積極活動的同時探索出新的形式。他們開始模擬不同國家的外交官,參照國際聯盟的議事程序討論國際問題。後來聯合國成立,這樣一種模擬會議的形式被保留下來,並逐步發展成熟,形成了模擬聯合國活動。

經過60多年的發展,模擬聯合國活動現在已經風靡全世界,形式多樣,規模不一,有國際大會、全國大會,還有地區級和校際間的大會,參與者有大學生到高中生,乃至初中生。同時,模擬聯合國活動已經不僅僅是對聯合國機構的模擬,它還包括對其他全球或地區性多邊組織,政府內閣,國際論壇等組織或者會議的模擬。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四百個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在五大洲的50多個國家召開。每年參與大會的師生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總人數超過四百萬人。

B. 模擬聯合國規模怎樣?

1.國際背景

模擬聯合國作為一項世界性的大型活動,在世界上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二戰之後,聯合國建立之初,各地的有志青年就開始模擬聯合國的活動。這項活動旨在增進各民族國家青年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青年一代的文化交流,同時讓青年人了解聯合國,從而使其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有生力量。現有的國際模擬聯合國結構有:

Model
United Nation

The
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National
High School Model United Nations

American
Model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Hague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Model
UN Headquarters

Harvard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2.國內背景:

國內模擬聯合國相比國際起步較晚,最早由北京大學發起,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熟。雖然市場開發時間不長,但市場擴大速度極快。現在不僅大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模擬聯合國活動,而且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中學生也積極地加入到了模擬聯合國的活動當中,大部分市屬示範校,如北京市第二中學,北京市八一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市第四中學等都建立起了模擬聯合國社團,並且定期組織學生參會。

縱觀國內模擬聯合國的運營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其主要以中國聯合國協會為主導,以高校為主體,現有的在國內初具規模的模擬聯合國會議有:全國模擬聯合國會議,北京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外交學院模擬聯合國大會,亞太地區模擬聯合國大會(這個會議也是由北京大學主辦),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當然,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模擬聯合國大會在近些年來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參會人數以及范圍逐步擴大。據中國人民大學模擬聯合國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即將舉辦的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參會代表數達到了370人的歷史新高,並且這370名代表分別來自北京12所著名高校。

同時值得指出的是,中國聯合國協會對於中國模擬聯合國的發展也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聯合國協會在整個過程中承擔了制定規則,提出發展方向,以及為主辦方高校提供相關費用的工作。其可謂是中國模擬聯合國活動的核心推動者。原聯合國副秘書長,中國聯合國協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陳健大使也十分關心中國模擬聯合國活動的發展,並出席了重要的模擬聯合國活動。

⑤ 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辦學歷史

南通高等師范學校是一所以培養專科程度小學教師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校,其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匯融了南通師范學校、南通女子師范學校和海門師范學校三支主要源流。
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我國逐步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內憂外患日漸深重。尤其是在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西方列強更是爭先恐後地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掠奪土地,國家、民族的命運到了存亡危機的緊要關頭。這時候,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發出了「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呼聲,他們開始創辦實業,提倡和創設新式教育。在這種歷史潮流之中,南通地方以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其兄張詧以及梁孝熊、顧中一、沈書生為代表的開明、進步士紳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求活之法,唯有實業、教育」,「實業、教育富強之本」,於是在二十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中,他們在南通地方倡導並建設起一個包括師范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內的較為完整的近代學校教育體系。他們最先創辦師范教育,因為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欲教育普及國民而不求師,則無導。故立學須從小學始,尤須從師范始」,「師范為教育之母」。 一、南通師范學校
光緒二十八年( 1902 年)正月,張謇向清兩江總督劉坤一提議在南通地方創辦公立師范學堂,但他的提議卻遭到一些官僚的阻撓、反對,於是他召集范當世、沙元炳等地方士紳討論,毅然決定自辦師范學校。三月,張謇以通州(今南通)城東南千佛寺廢址為基礎,把自己辦大生紗廠應得的酬勞拿出來作為建校資金,建築校舍。五月,劉坤一正式批復學校「准予立案」。學校初名「通州民立師范學校」,張謇親任總理(民國後稱校長)。
通州民立師范學校是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師范學校,與南洋公學附設師范院、京師大學堂附設師范齋一同被公認為中國師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頭,因而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初一( 1903 年 4 月 27 日 ),學校正式開學。當天,張謇在校內揭示《總理開校演說詞》,後來他把其中「堅苦自立、忠實不欺」八字作為校訓,要求師范生學會為「經師」、為「人師」。
建校時,學校佔地 41 畝,校舍 500 余間。設有師范四年制本科、兩年制簡易科和一年制講習科,培養不同層次的師資人才,以適應地方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為造就各種地方建設人才,學校曾先後附設測繪科、農科、土木工科、蠶科,為南通地方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打下基礎。學校先後聘請 8 名日籍教師和以國學大師王國維、繪畫大師陳師曾、教育家江謙為代表的一流師資到校任教。為輔助各科教學,配合學生學習知識, 1905 年學校建成附屬博物苑(今南通博物苑前身),供博物、歷史和理化課教學之用, 1906 年學校建成附屬小學,供師范生進行教育實習。
1912 年民國創立,因學校「開全國之先河」,「規模宏大,成績昭著」,江蘇省公署改其為「江蘇省代用師范學校」(即代用為省立師范)。 1921 年,改稱「江蘇省第一代用師范學校」。期間,由於辦學經費由江蘇省補助,辦學規模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校學生由幾十人發展到四、五百人。 1922 年,為研究和試驗鄉村教育,學校在南通縣近海創設附屬墾牧鄉高等小學(第二附屬小學)。 1923 年 8 月,遵「壬戌學制」,師范部改設高中師范科及初中。
1927 年,南京國民政府在江、浙地區試行「大學區制」,取消「代用」,並規定師范不得單設。學校遂恢復私立,改稱「私立張謇中學」,招收初中及高中師范科學生,同時組織校董會,決策學校辦學, 1929 年又改稱「私立通州師范學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 1938 年 3 月,日寇登陸南通,學校被毀。為保持民族氣節,維系教育命脈,廣大師生遷往位於東南沿海的第二附屬小學堅持敵後辦學,至 1946 年遷回南通城,這一時期習稱「僑校」。 1945 年抗戰勝利後,在張季直先生手創教養事業復興委員會和大生紗廠支持之下,學校在慘遭日寇踐踏、破壞的舊校址重新興建校舍,完成了復校重建工作。
1949 年 2 月,南通城解放,從此學校獲得了新生,辦學規模和層次都獲得質的飛躍。 1952 年學校改為公立,並作為江蘇省重點配備的學校之一,專向發展師范教育,初中部並入南通商益中學(即今南通市啟秀中學),校名改稱「蘇北南通師范學校」。 1953 年,江蘇建省,遂改稱「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 1958 年,與南通女子師范學校合並。為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學校先後增設簡師、初師、幼師和音樂、體育專業。
1966 年後文革十年期間,學校正常教育受到破壞,領導、教師橫遭迫害,校舍被佔用,校名曾改為「南通市師范學校」,一度只辦初、高中及工農兵學員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進入了辦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學校秉承「勇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教師教育模式,成為我國中等師范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 1984 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通師范學校在全國最早創設培養專科程度小學教師的五年制師范教育,並且在學制改革、學科建設、課程建構等方面,於中等師范教育領域之中,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其改革成果為我國中等師范學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為豐富師范教育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學校的改革實踐與經驗受到有關方面的熱情關注和高度評價。《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曾多次報道學校的改革成果, 1986 年學校的教育錄像作為我國中等教育的典型在第 40 屆國際教育大會上交流放映。 1988 年 6 月受到國家教委的首批表彰, 1991 年至今一直是「江蘇省文明單位」,此外還曾榮獲「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集體」和「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等光榮稱號。 1995 年春李嵐清副總理來校視察,在觀看了五年制師范生職業能力匯報後,十分高興地發表即席講話,稱贊學生「後生可喜」,並希望南通師范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優秀教師。
二、南通女子師范學校
光緒三十一年( 1905 年)十二月,本著「女子教育不可無師,與國民教育尤須有母」的認識,由張詧私人捐資購買南通城東柳家巷陳氏老宅,張謇及地方鄉紳集資捐助,共同創辦起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學校由張詧任總理,張謇任協理,並聘請近代著名女詩人姚蘊素(范當世的夫人)擔任校長。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年)三月,刊布校章,招生開學。十一月,學校改為「通州公立女子師范學校」,設有師范四年制本科和初、高兩等附屬小學。
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和師范學校是近代教育史上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女子學校之一,而至 1907 年清王朝頒布《奏定女學堂章程》之前,公開創辦女學是被明令禁止的,因此,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和師范學校的創辦可謂是開風氣之先。
光緒三十三年( 1907 年)二月,因學校學生人數增加,校舍不敷使用,張詧又籌款購買南通城北珠媚園舊址建築新校舍,宣統二年( 1910 年)二月遷入。
民國成立後, 1912 年 5 月,改通州為南通縣, 11 月,縣議會決定將學校改歸縣立, 除原有經常費外,其他開支有南通縣公署在教育經費中劃撥,遂改稱「南通縣立女子師范學校」。 1913 年 8 月,張謇出資在校內附設女工傳習所,聘請近代刺綉大師沈壽任主任,培養出一批刺綉人才,發揚了中國刺綉藝術。 1914 年 10 月, 張楊 夫人捐資 在校內建成附屬幼稚園。 1920 年 5 月,因附屬小學辦學規模擴大,張謇、張詧出資在南通城南段家壩購地建築校舍, 1921 年 2 月師范部遷入,珠媚園校舍歸附屬小學使用。 1923 年 8 月,遵「壬戌學制」,師范部改設高中師范科和初中。 1924 年 7 月,經南通縣教育局同意,將北土山小學劃為附屬小學分校,供師范畢業生從事鄉村教育實習。 1926 年 4 月,為紀念創校二十周年,學校畢業校友捐資在段家壩校址旁創辦紀念小學一所,贈送母校。學校仿美國鄉村小學樣式,重點研究小學單級教學,以使參與實習的師范生畢業後能適應鄉村教學需要。
1938 年日寇佔領南通城後,學校堅持敵後辦學,輾轉大江南北,先後遷金沙、上海、如東豐利和四安縣辦學。 1943 年 5 月,因日寇清鄉大掃盪,學校疏散停辦。同時, 1942 年 5 月以後,日偽佔領下的南通在珠媚園校址續辦南通縣立女子師范學校,以解決失學在家的學生就學問題。抗戰勝利後,由南通縣政府接收,恢復南通女子師范學校辦學。
1949 年南通解放後,學校改稱「蘇北南通女子師范學校」, 1953 年改稱「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學校」。 1952 年 9 月,為適應小學、幼兒園師資需要,增設師范速成班和幼兒師范科,同時初中部與南通崇英中學合並組建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即南通市第一中學)。 1958 年 5 月,與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合並,原附屬小學,改為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三、海門師范學校
清朝末年,康梁變法,廢科舉、興洋務、辦學校。為推廣「癸卯學制」,適應教育變革,地方政府和開明鄉紳開始著手創辦師范教育,培養師資。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年),海門直隸廳同知(縣長)梁孝熊在縣治茅鎮東首的文廟(即孔廟)內廳舉辦「縣立師范傳習所」,學制 8 個月~ 1 年。同年,海門鄉紳顧中一在縣署東文昌宮創辦「民立師范學校」,聘請地方新知人士沈書生擔任校長。這兩所師資培訓機構的創辦成為海門進行師資培養的先聲。
1912 年民國成立後,地方知名人士、國會議員茅祖權等在孔廟續辦「師范講習所」,次年,收歸縣立,改為「海門縣甲乙種師范講習所」,學制 1 ~ 2 年。 1917 年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單級師范學校」,培養適應鄉村教育的復式教學師資,一年後學校停辦, 1920 年又復辦。至 1922 年,學校改為「海門縣立師范學校」,學制三年, 1930 年再改為「海門縣鄉村師范學校」。 1934 年起再度停辦。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從「縣立師范傳習所」到「鄉村師范」,學校多次停辦,實際辦學時間不足 28 年,但仍然為祟明、海門、啟東等地培養了 600 多名師資。許多畢業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參加了革命,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1949 年海門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舊學校,廢除了舊教育制度。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文教事業形勢, 1951 年 8 月,海門縣人民政府決定,並由南通行政區專員公署報請蘇北行政公署批准,正式創辦新的師范學校,取名為「蘇北海門初級師范學校」,承擔啟、海、通、如、祟(祟明) 5 縣小學師資的培養任務。初師階段,學校為 5 縣培養了 1100 多名師資。 1956 年 5 月,江蘇省教育廳決定將學校由初級師范學校升格為中等師范學校, 8 月,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師范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 3 年。 1960 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單位。 1962 年,國家經濟面臨困難,學校奉命停辦。
1972 年,南通地區革命委員會為解決南通地方農村學校師資存在的問題,決定報請省革命委員會教育局批准復辦海門師范學校,學校隸屬南通地區。 1979 年 5 月,學校正式定名為「江蘇省海門師范學校」,為省屬全日制中等師范學校。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 3 年。除普師專業外, 1976 年 9 月起,學校增辦音樂、體育、美術 3 個專業。 1996 年 9 月起,學校試辦五年制大專班, 1999 年起,全面啟動五年制大專學歷教育。 2000 年,學校創辦了以海門師范早期領導人、第一個中共海門支部創立者張冠今的名字命名的附屬中學——南通市冠今中學。 2003 年,學校設立非師范五年制高職專業, 9 月,首批招收辦公自動化、商務英語、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
建國後,海門師范學校為南通地區及周邊的崇明、沙州(現張家港)等地大量基礎教育師資,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學校曾先後多次被評為縣、市、省級先進集體,成為江海地區培養園丁的搖籃。 三所師范綿延流長,百年歷史滿溢芬芳。一百多年來,學校歷經時代變遷,數歷劫難而始終辦學不輟,且代有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在改革中不斷奮進,教育教學和事業規模都獲得巨大的發展。一百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師范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教師教育模式。尤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學校堅持全面的職業素質教育,在學制改革、學科建設、課程建構等方面為中國當代中等師范教育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一百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校風、學風。在這里曾誕生了南通和海門地區最早的共產黨組織,革命的火種從這里遍撒在江海大地。
為更好的發揚學校百年的優良傳統,積極應對二十一世紀教師教育迅猛發展的新形勢,整合優勢資源,提升辦學層次, 2005 年 5 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由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和江蘇省海門師范學校合並組建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同時增掛江蘇教育學院南通分院的牌子。南通高等師范學校的組建是學校辦學躍上高等教育序列的新的發展平台,學校將秉承百年的文化積淀和辦學傳統,肩負服務南通基礎教育、助推經濟社會全面騰飛的歷史使命,以建設一所兼顧本科的中等規模的師范類專科院校為目標穩步發展。 2014年1月12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升格為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這是繼1902年張謇創辦通州民立師范學校以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2015年2月3日,經南通市人民政府同意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如皋高等師范學校合並辦學。

⑥ 我心目中的英雄英語演講稿

演講稿
今天我演講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的故事是這樣的: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村頭那座破舊的草房裡住著王二小一家。11歲的二小是個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鬼子的炮彈落到了二小的家裡。在山上放牛的二小驚恐地看著遮天蔽日的濃煙烈火,他不能相信,剛才還溫暖的家和親愛的爹娘頃刻間就灰飛煙滅了。
鬼子掃盪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組織鄉親們轉移。二小和鄉親們一起轉移到長城腳下。 村外有一個大山坡,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綠的青草間開著點點的小花。二小就在這片山坡上放牛,這里美麗安寧,二小躺在草地上,望著藍藍的天空想,沒有鬼子該多好。 二小參加了兒童團,跟著柳老師和吳連長,學了許多知識。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長大了,還要建設我們的國家。 鬼子的大掃盪又要開始了,吳連長帶著隊伍去山那邊,說要做個包圍圈等鬼子來鑽。鬼子來了。二小看到鬼子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走去,心裡著急,就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為他們帶路。二小牽著一頭壯牛,就帶著鬼子走了。 二小領著鬼子在山裡轉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裡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你撒謊,你想騙皇軍。二小說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著他走了。到了八路軍埋伏的山溝,二小機靈地從溝邊往山上跑。吳連長一邊高喊要二小快跑,一邊開槍打死了向二小瞄準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隊長端著大槍追上二小,把刺刀扎進了二小的身體,將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了下來,滿山的樹葉都一起落了下來,鮮血染紅每一片樹葉和綠草。 八路軍發起了進攻,消滅了鬼子。大壯牛像是要報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隊長。 鄉親們把二小放到擔架上。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了。太陽也彷彿被染紅了,滿山都飄著紅色的樹葉,那景色,美麗極了。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王二小的故事深深的打動著我們每個人,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抗日小英雄

⑦ 我是文科生,第一輪復習已經開始了,該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給閣下幾點建議
1:數學的提高就是多練題,題做的多了自然得心應手,你可以做回針對性的答聯系,打個比方,勾股定理,你可以對應勾股定理做一系列的題,類似。
2:英語建議每天早上讀半小時課文,單詞一定要背,可以適當看看比如床頭燈系列的英文讀物,這樣能夠快速提高閱讀能力。

雖然我高中畢業已經好幾年了,我把我當時的作息時間給你說下
早上6點起床,讀半小時英語,7點20學校早讀開始後按照學校安排進行學習
中午放學後回去不再學習,好好睡個午覺
晚自習是九點下,回家後稍微休息下開始背誦語文,英語(你是文科生還有政治歷史),一般是十一點半到十二點睡覺。
復習貴在堅持,周末也必須堅持,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果。包括高考,以及以後的考研等等。還有就是你最好對自己每周每天都學什麼內容進行個安排,比如周一數學英語,周二語文英語,然後按照這個來進行,相信經過一年的復習你會有很大的提高。

⑧ 地道戰觀後感600字

觀【地道戰】有感
——團結就是力量
在寒假期間,我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光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我看到,電影中的人們那麼英勇的對抗鬼子,電影中的人們面對生死還有國家民族的利益抉擇時對國家的無條件奉獻,我便被深深的觸動了!因為,這部電影也只是一個歷史的縮影,是一個民族在崛起時偉大的抗爭。仔細看一看,在地道戰的抗爭中,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英勇無畏、頑強拼搏、機智努力的大國精神。看著老百姓們從容地面對著毒氣與水淹,百姓們大膽的、機智的面對鬼子的花招,我的內心又再一次充起了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無比自豪與驕傲。
去年,10月1日,當庄嚴的國歌在天安門上空響起,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看著軍人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殲8殲10飛過藍天,想起中國艱難的60年崢嶸歲月,想起中國在60年的坎坷中艱難挺起,中國不容易!
雖說現在我們還沒有傑出的諾貝爾獲獎者,還沒有象美國人一樣踏上月球,甚至在科技上還超不過曾經侵略過我們的日本,但是誰說這不可能,誰說這是中國人的空想。中國早已不是那頭沉睡的雄獅,有朝一日,中國一吼天地也要顫三顫世界聞名的寶座終將被中國搶奪。這不是預言是無數炎黃子孫的期盼,無數龍的傳人的夢想,不過請相信這種將成為現實,世界高端的科技終將被中國人掌握。
看著地道戰,中國兒女的團結也將我觸動,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永放光芒,這是中國千年不變的凱歌與法寶。看了【地道戰】我更加深信,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垮中國,團結的中國人民可以取得勝利。激昂的歌兒又響了起來,讓我們齊聲唱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⑨ 離中考只有68天英語只考了62分,怎樣提高英語成績

這個案例和你很像:
一初三學生問:我快要面臨中考了,可是英語成績一直沒有提高,我請過家教也上過補習班。當時學的知識很清楚,但是過後很混亂,不能把知識點對上號。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

針對該生的情況,武漢新東方中學部初三特訓的老師們給出了以下建議:

初三特訓聽力主講教師熊穎認為:

聽力是中考全卷的第一部分,也往往是影響考生做題心態的部分。而且隨著素質英語教育對聽說能力要求的提高,其分數比重有上升的趨勢。從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來看,聽力部分的題型以對話理解和短文理解為主。聽力材料更貼近生活,更加註重考生對對話或短文整體內容的理解。提問方式多針對材料中並未明確交待的部分,需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理解說話者的意圖和句子暗含的意思。

在應試時,首先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快速瀏覽一下題目,並根據所給答案的不同信息做出相應標記,在聽的時候就更能有針對性,提高做題效率。第二,要注意把握關鍵詞,抓住主要信息。往往重讀或拖長的詞是幫助我們解題的關鍵詞,最好養成邊聽邊記提示信息的習慣。最後,考生在心態上一定要保持沉著冷靜。當某一小題沒有聽清的時候,應馬上轉入下一小題,不要急躁慌亂而影響回答後面的題目。

初三特訓閱讀主講老師李達認為:

閱讀能力本身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但閱讀考試成績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的。這就是為什麼說中考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攻破的原因。這一點同學們一定要有信心!

鑒於閱讀這樣的一個特點,我建議同學們從兩方面來提高閱讀。

首先就是技巧。技巧包括不讀文章做對題目。方法是先讀題目後過文章,通過分析題目本身,並利用常識和邏輯來推理,這樣可以在未讀文章時就做對一些題目,或者起碼了解文章的大意,對四個選項進行篩選從而降低難度。然後再用讀題目時候劃好的關鍵詞到文章中定位找到答案。

其次就是真正閱讀實力的提高。包括單詞的記憶,長句的分析和主旨的把握。請各位同學牢記一點實力的提高對於一個學生的成績和信心至關重要。而且實力的提高是使用技巧的基礎和保障。所以這一點絕不能放鬆。而且其實只要堅持不懈,閱讀實力的提高是可以看的見的。記住我們的「21」原則(堅持讀21篇文章會有一個階梯性的跳躍)。

初中三級特訓寫作主講教師莫玄認為:

寫作如同畫畫。

一,首先畫一輪明月,好比先想出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題要明亮,能馬上吸引人的眼球。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放在「標新立異」上。中考書面表達考察的重點不在文章的觀點,並且中考階段即便你想出了新的點子,限於詞彙和語法結構你的表達一般也不會很清楚,反而成了月亮中的:「月海」。讓人抓住了把柄。特別是少虛構內容,增添沒有必要的細節性描述。中考的寫作是提示性寫作,把要點寫清楚了就能得分。細節內容過多反而會造成考生使用語法和詞彙的錯誤的比率增大。

二,再畫一棵大樹和一片小草。

大樹的特點是多枝共干,代表著英語的句子結構。也就是在文章中要寫那麼一兩個長句,復合句。而這樣的好句在什麼地方用?文章的首句和末尾句,號稱為「斬首行動」和「大掃盪」。因為從評卷的流程來看這兩個地方是評卷官光顧的重點區域。同時也沒有必要整篇文章都是難句,中間部分寫點小草(簡單句)好了。

三,然後點綴幾顆閃亮的星星

星星代表著用詞要用閃光詞,也就是好詞。比如用great,wonderful代替good。但是注意,閃光詞一定是能夠恰當的、用得著的,一定是事先了解了這個詞的用法的。否則在考試當中信手拈來一個就會變閃光為危險了

⑩ 中日戰爭時期的問題

http://post..com/f?z=98358121&ct=335544320&lm=0&sc=0&rn=50&tn=PostBrowser&word=%BD%AB%BE%FC&pn=0

http://news.163.com/special/a/000113DV/antijapanese050525.html

http://www.gcdy.net/geming/xuelei/content.jsp%BFn_id=3575.html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