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作業
㈠ 國培作業 怎樣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技巧: 一、揚信息技術與英語整合之長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進行教學,信息量大,節奏快,活化教材內容,交互性強。能產生多種感官的刺激,調動眼、耳、嘴、手的積極性。人的大腦右半球控制形象思維,左半球控制抽象思維,將抽象的語言符號和具體的形象動作結合起來,左右兩半球同時發揮作用,既能加深理解,又能鞏固記憶,在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中,耳聞其聲,目睹其人、其事,其景,實現語言交際與非語言交際相輔相成,學生不僅可以聽到純語言,還可以"察言觀色"加強情感和心態理解,以促進對語言由表及裡的深刻體會。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對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因,而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合理運用恰恰能使這些因素得到優化。在上課時,給畫面配以不同的動作、加入不同的聲音,在這樣的環境下,抽象的事物和句子變具體了、形象了,減輕了學生的認知難度。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又保證了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了學習效率。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參與個性化學習 在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中,應用Powerpoint課件等媒體方法,新課內容可隨時調整,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使課堂教學生動、有效,提供多角度,多通道的圖文和和聲像,並能較好地支持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活動,可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主宰,學生才是一切。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後,在教學有關"課本劇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待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知識後為學生提供幾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場景,讓他們用英語進行描述。面對栩栩如生的畫面,學生會在各類角色中猶如身臨其境,表演的有聲有色。這些嘗試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個性化學習的要求。整個過程圖文 並茂、聲情並茂、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創造出對話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在培養交際能力的時候,又強化了記憶。 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反饋的有效性 多媒體計算機能把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等所具有的視聽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產生出圖文並茂的、生動形象人機交互形式。而這一顯著特點對英語課堂習題有重要意義,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
㈡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業怎樣提交
國家教育部在《關於加快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全國普能高級中學和城市初級中學最遲於2001
年新學年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其他地區小學最遲2010年新學年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和學生將隨著新世紀的步伐,同步進入信息社會和深化改革時代,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應用信息技術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信息素質網路教學
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影響並進入各個領域。學校是培養新型人才的場所,信息技術對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影響必然尤為深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1、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為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培訓目標分為:普及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內容。普及層面,主要是對一般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在自己所任學科里使用信息技術,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層面,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幹,目的在於培養信息科學技術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指導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進修學習,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及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者,應有超前意識,率先想到適應新形勢、進入新角色,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對社會需要什麼人,教育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多維思考和全方位探討,著眼於現代化,把這種思想和精神領會透,把這個道傳輸到學生和社會中,去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適應新形勢,發展新教育,創造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應變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是多面手,是復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師的施教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練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學科基本功,加強實驗操作和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學會用拿慣了粉筆的手點滑鼠,用寫慣了教案的手制課件,把多年習慣的一支粉筆寫古今,一塊黑板種春秋的傳統做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使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動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腳步。
2、主動參加自學進修
由於計算機的智能特徵,使它成為了信息時代的電子教師,並已進入了學校,影響著教育和教學。計算機即使可以稱為教師,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充其量也只能是傳統教師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卻對傳統教師提出了挑戰,促使教師的職能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傳統教學基本是結論式的教學,即以教師傳授學科結論為重點,輔以一定的講解,從結論出發,在回歸到結論,任務是讓學生記住結論。電子教師介入了教學以後,以其軟體功能推動著傳統的結論式的教學模式迅速向新式的過程式的模式發展。過程式的教學模式的特徵是通過電子教師的引導,側重讓學生從分析事實、現象入手,逐步得出結論,核心是推導過程。這樣傳統教師的主要任務就由是什麼為什麼發展到了學什麼怎樣學;教師的智能就由傳授者、操作者變成了組織者、指導者。這樣的任務和職能變化,加之各個學科領進入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知識總是在爆炸式的增長,每個人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角度討論教師的進修學習,當然應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兩個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術素質這個重點的前提下,對以下兩個方面的進修學習也不可忽視。
一是不斷更新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新課程教材與舊課程教材相比變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陳舊的知識,增添了不少新知識,在編寫思路和知識體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對自己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來一次較為廣泛和較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正在爆炸式的增長。一個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就必須以所任學科為中心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並將持續學習看作是搞好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經驗。教育思想論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前幾年的新理論、新方法,近幾年就已變的過時、陳舊,因之就不斷吸收新思想,學習新理論、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與其他學科整合,用於和改善其它學科的教學,就必須採用有別於過去使用的、過時的新的教學方法。
3、合理的利用網路的功能
網路資源極其豐富,功能很多,在研究應用過程中,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應用網路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網路的有效資源,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網路資源雖然豐富,但在教學中我們僅能應用其中的極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學中一味的放手讓學生查閱資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些內容也不是很合適,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路,將一些有用的網路資源下載並與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源進行重組,使之優化,應用於課堂教學,學生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查閱大量的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利用網路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閱到大量圖片資料、動畫資料等;利用網路的下載功能,教師、學生可以很方便的將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利用網路的交互功能,學生可以自由點擊,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今天的教師應當樹立一種新的理念,那就是:學校不僅是教育學生的場所,也是自我發展的場所;只有在教學中持續發展自我,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22)2005(16)3、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104、山東教育2008.1
㈢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自薦作業怎麼做
http://wenku..com/link?url=nPR783Zf624ZwMVr53pgu34pPJk_d2Ya-_szbHFaVzjrT-gHkH0xodD09AmJvc25_LcUF301C
本著終身學習的宗旨,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很高興參加了國培計劃(2014)——雲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通過這次遠程培訓,我收獲頗豐,受益匪淺,對教育技術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教學技術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認識到了「電化教育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主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活動,以實現教育過程最優化」。現將學習收獲和體會總結如下,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首先,從2014年10月15日到至今的培訓中,我學習了很多有關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案例。我對教育技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白了在教學中不能因為形式上的需要而使用信息技術,要真正地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的學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平台的課程深層剖析了教育技術的內涵,讓我感受到了教育技術的魅力。在學習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難,通過請教老師和學友,外加自己動腦琢磨、動手操作,這些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這就增強了自己發揚堅定頑強的學習精神、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信心。
其次,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從真正意義上更新了教學觀念,學到了很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也解除了我原來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充分認識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這將對我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平時上課一般採用探究式教學,而新授課上一般很少用到研究性學習,通過培訓改變了我的觀念,研究性學習對學生來講參與進來,記憶深刻,平時應該大大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本身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常規教學中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或方式來進行學習,有意識地將
㈣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英語教學
.信息技術的應用利於知識的獲取 信息技術化英語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的動畫效果是其它英語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易於學生掌握。其交互性將授課內容和學生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動靜結合的特點,能充分再現語言情景,並將知識訴諸畫面,達到聲、畫交融。英語教學內容更具體、更生動,使人如身臨其境,學得輕松愉快,有樂趣;理解更加深透,印象更加深刻。從而,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原來枯燥的語言材料,不用費很大勁兒就能記住。 認知心理學對記憶率的研究發現:學習同樣的材料,單用聽覺,3小時後能記憶獲知的70%,3天後降為10%;單用視覺,3小時後記憶中留存72%,3天後降為20%左右。如果視覺和聽覺同時使用,則3小時後保存85%,3天後留存65%。可見在英語教學環境中廣泛使用使學生視、聽覺並用的英語教學媒體,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英語教學效果。這比單一地聽英語教師講課強得多。2.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優質、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意味著「高密度」和「快節奏」。「高密度」是指「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大、面寬」,而「快節奏」指「在設計信息技術課件時,英語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於貯存大量信息,我們更能多創設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一種輕松、愉快、適度緊張的課堂氣氛,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英語教師應重視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英語課堂教學的復習(revision)、呈現(presentation)、操練(drill)、自由交際(free communication)等工作,使信息技術所能提供的圖像、影片、提示語和背景音樂等能發揮充分作用。3.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中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應用的關鍵在於充分體現並充分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等到進一步提高。 在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英語交際環境中,其工具性和交互性有利於呈現英語教學材料相結合,通過語言、圖像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英語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得以進行大容量的模擬交際。在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其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經常得到鍛煉,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