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培訓交流材料
Ⅰ 初中英語學習方法總結演講稿
課堂上要盡最大可能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盡可能使自己保持積極的聽課狀態,對於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疑點要認真思考,通過聽講來解決預習時提出的問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通過聽課檢查和鍛煉自己的思維。並且不要滿足於老師的思路,應多思考一下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課堂的學習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一方面老師講你聽,另一方面通過把你的反應反饋給老師,使老師知道自己所講的內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我們要積極地思考,認真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交流中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課後還要及時的復習。復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復習即可恢復記憶。過了這個區段因已遺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復習起來就「事倍功半」。我們在復習功課時,有時感覺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識似的,這就是因為復習的間隔太長了的緣故。今後我們要有意識的運用這一規律,切莫以為什麼時間復習都一樣。
Ⅱ 如何提高初中畢業班英語成績 中學畢業班交流材料
一.讀 (每天復都應堅持讀。)
1、 朗讀:制一般文章讀2~3遍,帶著理解去讀,而不只是為讀而讀。
2、 背誦:好的文章應背熟,以記住好詞好句,同時培養自己的語感。
3、 速讀:文章第一遍用最快的速度讀完,以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並逐漸培養不翻譯直接理解英文的能力。
4、 精讀:文章第二遍應精讀,以達到對文章的准確理解,並熟悉語法結構,加深單詞記憶。也可選擇部分文章速讀,對於較好的文章精讀。
5、 泛讀:每天看1小時左右的英文報紙,在有興趣的基礎上閱讀能力會有很大提高。遇到不會的單詞在不影響文章理解的情況下可以略過去,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如果想記憶單詞,則可查詞典,多次查閱記憶便能記住單詞。(堅持一兩個月就會有明顯效果)
二、 聽
1、 從最初級的聽力入手,聽懂每個單詞、每句話、每段話及每篇文章。逐步增加難度。每天至少半小時。
2、 跟讀英語,一方面加強聽力,一方面訓練口語,同時還能培養語感。注意發音的准確性。 三、 寫 1、 每兩天寫一篇英文日記或作文。 2、 用英語寫信或E-mail。
3、 注意語法的應用和詞彙的記憶。
Ⅲ 初中生學習英語的好方法 發言稿 200字左右
你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疑問,滿意請採納,謝謝了O(∩_∩)O) 一、制訂計劃,周密安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而又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既有學期的長計劃,又有每個月的短安排。計劃可和同學交流,互相監督執行情況,也可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認真執行,千萬不要認真幾天後就半途而廢。
二、敢於開口,大膽實踐。學英語必須突破開口關,不要怕丟面子,不要怕說錯。多聽多說有助於理解和記憶,聽說能力提高了,英語也就學好了。
三、刻苦學習,勤學好問。知識如海洋,深鑽得學問。對所學內容要認真思考,深入理解,反復練習。學習中遇到的難點一個也不能放過,學問是「問」出來的。
四、專心聽講,主動學習。我們學習英語主要在課堂上進行,要全神貫注聽好每一節課,勤於動腦,自己的思路要與老師密切配合,當堂課當日清,不留尾巴。
五、課前預習,課後復習。預習是有的放矢地學習,減少聽課的困難,掃清學習障礙;及時復習鞏固能避免所學知識很快被遺忘。預習和復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但聽說讀寫這些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六、獨立作業,切勿抄襲。作業是鞏固和檢查所學知識的必要形式。口頭作業要認真朗讀和背誦,聽錄音糾正語言語調,多背誦點東西能增強外語語感,為流利說英語打下基礎,凡背誦的東西還應保證默寫准確無誤。做書面作業之前應復習課本上的內容,不懂可以求教,切忌互相抄襲,老師批改的作業發下後,要仔細看一遍,自覺改正錯誤。
Ⅳ 初二家長會英語課代表學生發言稿談 談英語學習經驗
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總結原因如下:
1 平時沒有養成細致版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權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 准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准備之仗。言外之意,無准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 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失敗了怎麼辦?認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這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要認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來要干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不要因為失敗不甘心接著走,而是要正確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麼,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弱勢是什麼;
第三,確定目標。明確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Ⅳ 怎樣學好初中英語
怎麼學好初中英語?有哪些方法?
"怎麼學好初中英語?",這個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籠統了,你還不如問"自己並不是很想努力,怎麼才能走捷徑學號英語呢?"而有些人是真心的想要學習,所以就會先虛心的學習一段時間,實在不會不會的地方才會向學習比較優秀的人討教問題的,而且這種虛心學習的人是會按照自己的真實狀況來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通常的情況下,假如是借鑒別人的成果,先要考慮的是你要借鑒的人是不是和你有一樣的處境和背景,這樣他才會理解你所處在的境況,才會借給你的.
初中英語語法
這個是需要勇氣的,那就是大膽說出來,你想說的英文全部都大膽的往出說,這樣才能很好的發現你的錯誤不足還有優秀的地方啊.
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英語的方法已經介紹完畢了,希望同學們可以認識並且掌握好這些學習英語的方法.
Ⅵ 我學習英語的經驗的70詞左右的發言稿
我的英語學習經驗之談
(附:本人已經能熟練使用英語讀、聽、說、寫,也能較熟練地使用日語讀、聽、說、寫,德語達中級,韓語達中高級,西班牙語達初中級,越南語達入門級。)
自從我在網上連載自己學習各類小語種(包括德語、韓語、西班牙語、越南語)的筆記以來,很多朋友加我的QQ,然後問我學習的各個方面的經驗。有一部分朋友,還是問最重要的英語如何學。英語是我學習的第一門外語,是十幾年前學的,我已經忘記了入門時是什麼一種感覺了,便覺得很難回答這些朋友的問題。
後來我想了一下。以我學過這么多門語言得到的一個感覺,那就是語言的學習是一理通、百理明的,有其相通之處。或者我把自己以前學英語的情況談一下,不但對人數更遠為龐大的想學英語的朋友有助,對學習其他小語種的朋友一定也是有益的。事實上,此前我已經寫過關於德語、韓語、西班牙語的入門經驗談,即使不是學這些語言的朋友也可以去我的QQ空間看一下,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共同的啟迪。
簡單地歸納,一門語言的習得無非是看、聽、寫、說四個方面,而每個方面又涉及詞彙量(不僅指單獨的單詞,也包括習慣搭配的短語)和語法這兩個要素,從而構成一個4×2的矩陣平面。我就從這個矩陣平面出發,來介紹一下我學習英語的過程。
另外,以防讀者對我的情況不了解,我先說一下我當時學英語的情況。我那個年代,學校是初中才開始學英語的,而且我生活在一個小城鎮里,在我18歲之前除了在電視機上見過老外,再也沒有在身邊見過一個西方人,因此是沒有什麼老外可以幫忙練聽力、口語什麼的。那時也根本沒有互聯網可以提供海量的免費的學習資料。所以我學習英語的條件可以說是一點優勢都沒有,因此我想現在的大部分朋友比我當年的條件,只會更好,不會更差。
一、看(讀)
我接受的,是最傳統的中國式的英語教學。因此,從一開始就練得最強的,便是看(讀)的能力了。其實我個人覺得傳統的中國式的英語教學也沒什麼不好,對於初學入門的人來說,那是一種不錯的方式。看、聽、寫、說四個方面,都要涉及到詞彙量和語法,因此應該在入門階段就盡快把詞彙量和語法這兩個要素解決了,然後當你覺得哪個方面欠缺,就能集中精力地解決那個方面的「短板」。而傳統的中國式的英語教學,正是最能快速、扎實地解決詞彙量和語法這兩個要素的。問題只不過在於,接下來是如何在看、聽、寫、說四個方面把這兩個已經積累起來的要素的能量發揮出來而已。
而詞彙量和語法,沒啥說的,就是背吧。很多人不喜歡背,但我覺得最省勁的方法其實就是背。背單詞、背能反映語法的典型例句、背課文,這些事情在初級入門的階段堅持做上一段時間,很快就能解決詞彙量和語法這要素,並同時已經把「看」這一方面完成了。
(一)詞彙量
以我學習英語為例。那時初中的課程很輕松,我們的學校嚴格地落實執行「減負」要求,下午幾乎全是自修課。(在我記憶中,只有星期一下午有一堂正課,星期四有一堂課外興趣班的課,星期五有一堂班會課。但每天下午都有兩堂課的時間,因此至少有一堂自修課。而第三堂課是學校留給我們到外面操場去進行體育運動的,如果你不需要每天都去進行一下體育運動的話,那堂課其實又是自修課了。)於是我往往很快就完成了當天的所有作業,剩下的時間就是在那裡反復地背單詞。
背單詞的事情我一直進行到大學階段。讀中學的時候,我一直覺得自己的詞彙量還不錯,考試時偶爾會出現一些課本里沒教過的單詞,別的同學遇到了就只能交白卷,我通常卻都認識,甚至在課堂上曾經糾正過英語老師在詞彙上的錯誤,以致很多年後那個老師還記得我,在我大學畢業後再去探訪他的時候,他感嘆說現在的學生雖然很早就學英語,但說到詞彙量之豐富,卻是比不上那個時候的我。
但進了大學,我才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因為畢竟我是來自於一個小城鎮,與那小鎮上的學生比,我的英語詞彙量是很厲害了;可一旦進入了一個全國性的重點大學,與全國的精英學生一比,那還真是差遠了。入學第一學期初的英語摸底考試,我的英語成績只夠進入中等班,英語精英雲集的快班是沒我份了。一向是學習尖子的我對此很受刺激,於是發奮圖強要急起直追。當時我反思自己的成績達不到進快班的原因,總結出兩條:第一,就是詞彙量不夠。第二,是聽力完全不行。這都是因為我來自普通小鎮的緣故,當時高考又不考聽力的,中學的學校也就根本不去費心給我們練聽力。其實我那初中的英語老師算很好了,一直堅持用英語給我們講課,而這是學校並沒作要求的。但到了高中,英語老師換了,就沒這樣做了。
聽力的事情且留待後面再說,這里先說怎麼增加詞彙量。當時我先是去找了一本四六級詞彙手冊來背,後來背完了就再找到一本清華大學編的TOFEL詞彙手冊,再後來這個也背完了就找了本大約有三萬詞彙量的袖珍小詞典。後來這就成了我學習其它語言時增加詞彙量的不二法門——以一本有三萬詞彙量的袖珍小詞典作背單詞之用。
背單詞的辦法是這樣的:並不是從頭到尾一個接一個地背。而是去找該種語言的書籍來看,看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單詞就查這小詞典,把這個生詞劃起來。一天完成一定的閱讀量,就會遇到一定量的生詞,當天就把這些生詞背下來。這些生詞因為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的,有上下文,背單詞時就回想一下這個生詞是在什麼上下文中出現的。因為閱讀的內容是有故事情節的,在一個有故事性的背景下記這些生詞,就比較容易記住它的意思,也不會是孤立地記這個生詞了。
當天記下的生詞,以後還要反復地記背。把那小詞典(或詞彙手冊)按頁數分成六等份或七等份,一天溫習其中一等份,這樣一個星期(不算星期天是六天,算上星期天是七天)下來就能把你曾經在這小詞典里劃過的單詞全部復習一遍了。發現有記不住的就把那一頁的小詞典折起來,當天與後一天再溫習它一遍。
事實上,我所有其它語言也是這樣學的。曾經用過一本日語小詞典,因為那詞典的紙質比較差,輕不起我這樣反復地翻看、折頁,到最後是被我「折磨」到紙頁破碎、裝訂線都斷了。另一本德語小詞典,雖然紙質好一些,沒有給我折破了紙頁,但外面的軟皮封面還是給我翻斷了,後來我就索性把那軟皮封面拆下來扔掉。其它語言的小詞典雖然未到破爛不堪的境地,但也因為每天都被多次地反復翻看而變得臟兮兮、黑乎乎了。
是的,什麼時候你把一本小詞典翻爛了,什麼時候你就可以不再去背單詞了。(現在我就不再需要天天背英語、日語、德語的單詞,韓語等背完了TOPIK高級之後也差不多可以放下了。)每門語言,大致上1000的詞彙量是入門級,2000的詞彙量是初級,3000的詞彙量是中級,5000到6000的詞彙量是高級。(日語所需的詞彙量要高一些,3000算是初級,6000算是中級,10000才是高級。但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詞,對於中國人來說其實是不需要背的,因此總體算下來,需要記背的日語詞彙量並不真的要那麼多。)當然,這樣的詞彙量是指你真的都懂、都掌握的,不是說你光認得那個單詞、模糊地記得它的意思。所以詞彙量其實不需要追求太多。GRE的詞彙手冊我就沒有去背,因為我又不打算出國讀書,裡面那些詞彙大多很偏門,平日根本用不上。
當然,根據你自己的專業或職業所需,你要擴展有關方面的詞彙量,這就要因人而異,還要因時而異了。
(二)語法
語法是應該學的,而且就應該在入門之時打下扎實的基礎。到了中、高級階段,反而不需要再考慮了。
現在很多人不齒於傳統的中國式的語言教學方式,推崇外國那一套「交際導向」的語言教學方式。是的,外國那種教學方式是可以讓你很快就能夠與外國人作簡單的交談,好像馬上就能用起來,很有作用似的。但是,我要說,也就僅止於此。如果不好好地掌握語法,你永遠無法深入,永遠就只能停留在跟人家說說「今天天氣真好」、「你身體還好嗎?」這類打哈哈的對話之上。如果你身處國外,還能有個語言環境讓你能慢慢潛移默化地學到中級水平。但像我們大部人身處國內,並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那就更是只能永遠停滯在入門、初級那種低水平上。
我曾見過一個歐洲青年,他精通多門外語,他介紹自己學習外語的經驗之談時,只說了一句:語法很重要!
我又記得曾兩任英國首相、以政治家之身卻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邱吉爾,在談及他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這可是他的母語!)能力時也說了一句:要學習語法!
語法怎麼學?快速上手的辦法還是背:背誦能反應語法要點的典型例句。這一點對於日語、韓語這些幾乎純粹是靠慣用型支撐起來的語言,尤其重要。而英語、德語、西班牙語等這類歐洲語言則還不夠,還必須背課文,在一個有上下文的語境里去體會語法所起的作用。
初中三年的英語教材,我把裡面所有課文都背下來了。那時我每天步行上學,單程是15分鍾,上午一來一回,下午一來一回,一天下來就是一個小時。在這一小時里,我就是一邊走,一邊低聲地把那個學期的英語教材里的課文一篇接一篇地背(有些老師都還沒教的,但我已經預習過了,就已經背下來了)。
學日語的時候,也是這樣。每天坐車到學校去,單程就是一個小時,一天是一個來回,就是兩個小時。也是利用這個時間背日語二級、一級的考試里要考到的慣用型的例句。
後來學德語、現在學西班牙語和韓語,都是這樣。至少是入門到初級那三個月的時間里,都要背書的。背句子,背課文,在這過程里不但是記背了語法,還背了詞彙量、習慣用法,還培養了語感,有了初步的口語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三)閱讀
當然,這一節的重心其實還是在看(讀)的方面。這方面看似是傳統的中國式語言教學最擅長的,但這不等於按部就班地跟著老師在課堂上學就夠了。課堂上那一點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自己在課外大量地進行閱讀。
我開始大量地進行英語的閱讀,是在大學階段,就是痛感自己的詞彙量不夠的時候開始通過大量閱讀來積累詞彙量。當時我的做法也很簡單:走到大學圖書館里去,在「英語」那一分類之下找書看。我都是找小說看,尤其是通俗的流行小說。因為這類作品有情節,有趣味性,可以吸引你克服語言的障礙而堅持一直看下去。先看中國人改編的簡寫版(我現在還記得當時看的第一本簡寫版的英語小說是史蒂文森的《金銀島》),然後在積累了相當的詞彙量後直接看原著。
找合適的讀物的方法也很簡單,你翻開其中一頁讀下去,發現一頁之內你不懂的生詞在5個左右,最多不超過10個,那就說明這本書的難度是適合你的。一天讀這本書5頁到10頁,先不查字典,憑上下文大致地猜意思。看完當天的指定量之後再去查字典確認你猜對了沒有,並且把這些生詞記背下來。當然,記背的時候回憶一下它是出現在小說的哪句話、是什麼樣的情節背景,從而為這個生詞構造一個鮮明生動的來源。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學中文的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會認字的,因為在我還沒有上學之前,我就已經會認字了,而父母也沒有專門地教過我。我大概是四、五歲的時候,在舅舅家裡,見到他的書架上有一本《一百零一夜》,就拿下來看起來。舅母見我這么一個小孩拿著這么一本大部頭在那裡看,以為我是在裝模作樣,取笑我說:「你看不懂就不要裝啊。」我馬上回答她:「我不是在裝,我都看懂了。」她不相信,從裡面選了一個故事要我念給她聽,我就一字一句都念出來了,只有極個別的字是不懂的。然後,據我的母親後來回憶,說我那時天天就背著這本大書到幼兒園,把裡面的故事念給同班的小朋友聽,小朋友們都愛聽我念裡面的故事,不喜歡聽幼兒園阿姨講的故事。
我有想過我是怎麼在完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學會認字的。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是我哥哥當時已經在讀小學,晚上父母會輔導他做功課。那個年代不要說互聯網,連電視都是沒有的。我這小孩子沒有任何的娛樂,就只是坐在一邊看父母監督哥哥讀書。很可能是這樣,我就從父母教哥哥讀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
然後,我也是在完全沒有人教的情況之下,學會了繁體字。這繁體字是怎麼學會的,我倒是有點記憶了。因為那是小學時的事情了,我能記得那個時候的事情了。應該是因為家裡有很多繁體字印刷的舊書,而父親也會經常借些港台原版的武俠小說回家看,於是我跟著一起看這些繁體字的書。我能清楚地記得,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已經能完整地看完金庸的《笑傲江湖》繁體字版。有個別繁體字不認得的,或者是根據上下文猜,或者是根據相似的簡體字猜,實在還是猜不出來,並且嚴重影響我對小說內容的理解的,我就去查《新華字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漢字字典里是同時有標注繁體字的。)
學會繁體字對我後來學日語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基本上日語中的漢字就是繁體字,這讓我在記背日語詞彙的時候省了好多的勁。
(二)聽
聽力是學習英語(及很多其它外語)的心頭一大痛。因為我們中國國土面積很大,於是這就等於接觸到其它國家的機會很少,不像歐洲那裡小國林立,隨便收聽一個外國語言的電台很容易。
初級聽力怎麼練?英語(還有日語)我已經學了太久,不記得了。我只能以最近學習的其它外語的聽力是怎麼練起來的加以說明。我寫過一篇叫《神奇的三十分鍾與三個月》的帖子,說的就是初級階段的聽力怎麼練:
==============
最近輔導一位零基礎起步的朋友學日語,目標是要一年至一年半之後考取日語一級,以便可以到日本留學。為此我在網上搜到了一篇「我是如何一年內考取日語一級」的文章,其中介紹練習聽力的方法,恰恰正是我教那朋友的方法,就是做聽力練習:把聽力材料逐字逐句全部聽錄下來,聽懂一個詞就記一個詞,聽懂一句就記一句,聽不懂就反復地聽,實在還是不行才看一下文本。那文章介紹的方法比我所說的更詳細之處,是它加上的時間的規定:一天至少聽半小時,至少堅持聽三個月。用那作者的話來說,就是「突然之間,我發現我能聽懂日語了!」
最近,我自己也開始在練韓語的聽力。因為我已經學習到《標准韓國語》的第三冊,同時也在背TOPIK的詞彙表,高級詞彙都差不多背完了。有了這樣寬厚的詞彙量基礎,大致上我不大可能是因為不認識某個詞彙而聽不懂,只會是因為我對聲音反應不過來。我拿延世大學的《韓國語》做聽力資料。這本書一課有五小節,我就每天晚上聽寫一小節(連課文和練習在內),大致上要花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聽寫完。現在我才聽到第五課,也就是說,其實花了一個月時間還不到(而且中間有斷續,因為要加班或其它事忙的緣故而沒能天天晚上都做這個聽寫練習),但我已經覺得自己開始能聽懂韓語了。這所謂的「開始能聽懂」,是指一句話聽下來,我雖然不能每個單詞都抓住,但我已經能夠迅速地在腦子里反應出句子的意思。這讓我信心大增,決定以後不管再怎麼忙,還是得每天都擠出至少半小時來聽寫韓語,哪怕這半小時並不足夠讓我聽完一小節課文。
==============
初級聽力的練習就這么簡單。不需要買什麼專門的聽力教材,就用其它入門級的教材的MP3來作聽寫練習就行。不過一般來說,聽力練習很難馬上就練,因為沒有相應的詞彙量的話,你即使聽到了那個音,但因為你不懂那個單詞,你還是聽不懂!韓語是因為我不太急於要學會,就一直沒練聽力,直到現在「看(讀)」的能力已經達到高級了,才開始動手去練聽力。如果你想比較平衡地發展你的閱讀和聽力的水平的話,應該在達到初級詞彙量之後就開始練聽力。也就是說,你用一本教材學語言,學完它的第一冊之後,你就可以找其它的教材的第一冊來作聽寫練習。同一種語言的不同教材的第一冊,其詞彙量、語法都是大同小異的,有了其中一本的基礎之後再用另一本去練聽力,詞彙量構成的妨礙就不會太大。
至於進階的聽力,那就是直接聽廣播、看電視了。前面說過我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聽力太差,於是要急起直追。當時我的英語當然已經早就過了初級階段了,因此是屬於進階層次的聽力提高。方法還是很簡單,就是天天聽BBC、VOA。聽得懂聽不懂都努力地去辨認裡面的單詞和意思。我是這樣鼓勵自己的:只要每天多聽懂一個單詞,那就是有收獲有進步!
當然,現在有網路了,網上有海量的聽力資料。(尤其是英語!)大家根本不用愁找不到原汁原味的聽力資料去練習,無非就是堅持而已。看美劇時,不要看字幕。打開一個空白的「記事本」文本,把窗口的形狀拉成細長的條狀,把字幕的部分遮擋起來。
先找一部相對來說語速不算快、詞彙不算復雜的劇集,看一遍。當然不可能都看懂的,大致上掌握了該集的梗概,然後開始做上述的聽寫練習,把台詞一句一句地聽下來。也是一天做上半個小時。做完半小時的聽力練習之後,又把劇集看一遍。做過聽寫練習的部分你肯定聽得比較明白了,(雖然可能語速的緣故你還是不能把每個單詞都抓住。)還沒做聽寫練習的部分就當作是重復再聽一次,這次盡量抓住比第一次更多的單詞,而且運用你已經看過整整一集所得到的信息來協助你的耳朵去抓單詞。每天做半個小時的聽寫練習,同時天天又再重復看一次這劇集,到你把這一集全部聽寫下來之後,大概你已經把這一集重復聽了十幾次、甚至幾十次。這樣一集下來,花的時間當然比較多,開始時可能要一個月才聽完一集(我建議是選那種20分鍾就已經講完一個簡單故事的動畫來看,不要一上來就練那種45分鍾長、集與集之間還有關聯性的肥皂劇),但你會感到自己的聽力有明顯的進步。
然後再換一部難度高一些的劇集來練。其實不需要練很多集,堅持三幾個月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能達到聽懂電視劇的程度了。有了這樣水平的聽力,在目前的中國,基本上已經是無往而不利的了。
(三)寫
在語言學習中,「看」是最容易的,「聽」是其次的,但不管是看還是聽,都是屬於被動接受,因此相對來說都算是比較容易的。但「寫」和後面要談的「說」都是屬於主動表達,那就真的是比較困難了。而說又比寫更難,因為寫是可以慢慢地想,說卻是有時間限制的。這就跟聽比看難是一個道理。也正因為如此,其實最難的說是應該放到最後去練的。先把寫練好了,有了寫的基礎,再練說的時候無非只是把反應速度練起來而已。這跟前面我主張也是先練好看再練聽是一樣的:有了看的基礎,詞彙量和語法都不會成為妨礙之後去練聽,那聽的練習無非只是把你對聲音的反應速度練起來而已。
寫雖然比看和聽都難,但寫是可以在很早的時候就練的,因為反正寫什麼是由你自己決定的。當你詞彙量不多、語法沒有完全掌握之前,你可以先寫些簡單的東西,迴避使用復雜的詞彙和語法結構。
前面說了,我是初中才開始學英語,但我在初中就已經開始用英語寫日記。具體什麼時候開始我不是很記得了,但應該是初二吧。那就是說,在我只學了一年到一年半的英語之後(而且還是學校那種進度甚慢的教學),就已經開始練習寫了。
用寫日記的方式來練習英語的寫,其實無非是把我學習中文寫作的辦法照搬到英語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參加了一次看圖作文比賽。比賽回來的途中,我聽到老師們在交談,說起怎麼才是最好的練習寫作的方法。其中一個老師的話我記住了,那就是:天天寫日記!這老師沒有教過我,她並不是要求我按她說的去做。但我聽到了她的話,我就馬上做了起來,而且一直堅持到讀大學的時候,還有天天寫日記。現在出來工作了,事忙,不可能天天寫,但只要遇上我覺得是重要的事情,或是有了重要的想法和感悟,還是會寫日記。
寫日記不難,難的是天天寫!我這個人應該是有點文字天賦的,但如果不是從小學四年級起一直堅持天天寫日記寫到大學,我想我的文字能力也不是憑空就會冒出來的。到初二的時候,我就把天天都正在寫的中文日記,一周抽出一天用英語來寫。寫了之後交給當時的英語老師給我修改。那英語老師對我這主動學習的行為只誇獎了一句:這樣的英語文章就是這學校里正讀著高中的學生也多半寫不出來。
剛才說寫可以遷就著自己掌握的詞彙量和語法來寫。不過我初中時練習寫英語日記,卻沒有太多的顧忌,都是把本來要用中文寫出來的日記換成用英語寫,不會因為英語學得不多就另想簡單的題材。反正有老師給我改,我想不出來怎麼寫的單詞就填一個中文在裡面,甚至有時整句話都不知道怎麼說,就整句話都用中文寫,讓老師給我一一地改過來。當然,還有些句子我是用英語寫了,但是不附合英語的習慣,老師也給我重寫了。我回去就好好對比、體會老師的修改。這樣一周一篇的寫下來,我在初中階段就已經學會怎麼用英語寫東西了。
而到了現在,除非是嚴謹的法律文本與文學性的小說作品,平時用英語寫東西是不需要用很難的單詞與語法結構的。我們學英語也不是為了做文豪,小說作品可以不管了。而嚴謹的法律文本,那東西還是交給律師去做吧。不要說英語的,就算是中文的,這些東西都是由專業人士去處理比較安全可靠。因此,真的,初中階段所練起來的那英語寫作能力,其實已經足夠應付這一輩子的所需了。
再說一句題外話。其實我覺得寫這能力,主要還不是語言能力,而是你的文學能力。如果你的中文文章寫得好,你的其它語言的文章也會寫得好的。從小學到中學,我寫的語文文章幾乎每一次都被語文老師拿到班裡去作為範文朗讀。在大學的時候,英語老師也特別喜歡拿我的英語文章向全班朗讀。為此她還問我:「以你英語這么好,為什麼是到了我這個中等班,不是到快班去?」在日本的時候,日語寫作課的老師也是經常拿我寫的日語文章讀給同學聽。其實以我當時的日語水平,無論是詞彙量還是語法,都遠遠不及很多已經在日本呆了很多年的中國留學生,以及很多第一外語就是日語的韓國留學生。因此絕不是因為我的日語能力很高,而是我擅於寫作,我知道怎樣迴避使用我不懂的詞彙和語法,把句子寫得簡單直接,降低犯語法錯誤的機率。
然後,最重要的是,我很會編故事!自從小學時起,我就已經把寫學生習作當編小說那樣寫,因此文章的內容有很強的情節性,也就很有趣味性、可讀性。於是,大家該明白了,那些英語老師啊、日語老師啊,其實是因為被我寫的故事吸引,而不是被我的英語或日語水平所震動。而因為我用的詞彙、句子簡單,語法錯誤極少,因此他們能看得懂。只要他們看懂了,他們就會愛看我寫(其實是編)的故事!
Ⅶ 初中英語學習方法
現在很多的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感到非常的煩惱,這會使很多的學生都非常的頭大,那麼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們哪?我們來看一下吧!
英語新聞
在學習的時候,需要明確,這些知識都不可能是幾天就能學會的,都需要我們不斷的積累和使用,才能漸漸完善自己的語言系統,無論你是第一次學習英語還是第二次,都需要堅持下來才可以.
以上就是初中英語學習的方式,希望這些學習的小技巧可以幫助到你,但是這些雖然對學習英語有一些幫助,更重要的就是多看書以及看一些英語的網路視頻,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你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