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語培訓學校的國外研究
㈠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不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學英文的人有時候會注意到英式英文與美式英文的差異。其實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英文,不只英式和美式兩種而已。光是在美國境內就有好多種不同的美式英文的方言。如果你在美國波士頓、紐約、邁阿密、達拉斯、洛杉磯等地區待過的話,你會發現這些地方的發音、字匯、甚至於文法,都跟其它地方稍有不同。同樣的,在英國你如果待過倫敦、伯明翰、利物浦、愛丁堡、都柏林等地的話,也會發現各城市的差異。如果你在宴會上同時碰到一位美國人與一位英國人,幾分鍾之內就可以憑著他們的對話辨認出來。最明顯的線索當然就是發音,例如dance、butter、no、bird等等,不僅子音、母音的咬字有差異,就連重音位置也常常不一樣。英語、美語第二項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使用的單字。同樣的東西,在美國與英國的稱呼不一樣。以下舉一些最常見的例子:
第一個為:American English 美語
第二個為:British English 英語
公寓 apartment flat
洗手間 bathroom/restroom toilet
罐頭 can tin
糖果 candy sweets
洋芋片 chips crisps
餅干 cookie biscuit
玉米 corn maize
對方付費電話 collect call reverse charge call
嬰兒床 crib cot
尿布 diaper nappy
電梯 elevator lift
橡皮擦 eraser rubber
一樓 first floor ground floor
手電筒 flashlight torch
薯條 french fries chips
垃圾桶 garbage can stbin
汽油 gas, gasoline petrol
果醬 jelly jam
汽車的引擎蓋 hood bonnet
生氣 mad angry
數學 math maths
餐巾、擦嘴巾 napkin serviette
絲襪 panty-hose, pantihose tights
薯片 potato chips crisp
手提包 purse/pocketbook handbag
足球 soccer football
來回票 roundtrip return
人行道 sidewalk pxdyement
爐子 stove cooker
毛衣 sweater jersey, jumper
卡車 truck lorry
汽車後面的行李箱 trunk boot
假期 vacation holiday
拼字的差異比較小,以下是一些例子:
第一個為:American English 美語
第二個為:British English 英語
考古學 archeology archaeology
目錄 catalog catalogue
文明 civilization civilisation
顏色 color colour
馬路牙子 curb kerb
抵抗 defense defence
草稿 draft draught
最愛 fxdyorite fxdyourite
榮譽 honor honour
珠寶 jewelry jewllery
組織 organization organisation
練習 practice practise
輪胎 tire tyre
一、語言的變化
「語言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不斷變化。」(16)語言在很多方面發生變化,比如在詞彙、語音、語法以及語義等方面。英語語言的發展可概括為三方面:「1.英語自身的發展,盡管美國仍沿用英語中的一些舊用法,但英語在英國本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美國的獨立發展,美國在吸收詞彙的基礎上,同時使自身得到了發展。3.兩種語言的相互影響。它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十七世紀到美國獨立戰爭結束,英國英語佔主導地位;從獨立戰爭結束到美國內戰,美國已漸漸獨立發展起來,盡管英語仍占統治地位;從內戰到現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開始影響英語,同時替代了中的一些詞彙鑒於以上三方面的原因,英美語言出現一些差異是不足為奇的。」(3)
(一)、語音
美式英語和英式在語音方面的一些不同是顯而易見的。這么一則笑話:一位英國人和美國人在火車站不期而遇。美國人性格開朗,善於結交朋友,說了幾句客套話後就問:「what』s your job?」。英國人回答說「i』m a clerk. 」美國人聽了十分驚訝:「 clock? your job is to tick tick all day long? 」同一個詞,美國人念[klεrk],而英國人讀[cla:k]。以上這則笑話就反映了英美兩國在語音方面的不同。
英國英語和美國發音的差異,表現在某些單詞的發音上,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常見讀音差異的單詞有:
例詞 be ae
ate [et ] [eit ]
been [bi:n ] [bin ]
idyll [ˊidil] [ˊaidl]
z [zed ] [zi ]
其次,兩國在詞重音的處理上也不盡相同且差異較大。重音的差別在單詞中,只要是兩個以上的音節,其中一個音節總要帶重音。在多音節單詞中,通常有兩個重音。
be使用者習慣把單詞的主重音放在諸音節靠後的音節上,而ae使用者則喜歡把主重音放在前面的音節上。在許多以-ary,-ory結尾的單詞和以-ate結尾的雙音節詞中,be把主重音放在第二個音節上,而ae則把重音放在第一音節上。例如:
be ae
anˊcillary ˊancillary
laˊboratory ˊlaboratory
coˊrollary ˊcorollary
dicˊtate ˊdictate
miˊgrate ˊmigrate
通常情況下,be 的次重音出現在主重音的前面,而ae的次重音出現在主重音的後面,特別是復合詞。例如:
be ae
farmˊhouse ˊfarmhouse
iceˊcream ˊicecream
盡管英式英語和美式在發音上有些許不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很容易的對其進行區分,這也並不會造成我們學習的困難。
(二)、詞彙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雖同出一源,但在以後的發展中受到的影響不同就產生了拼寫上的不同。「英語基本詞彙系統是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共同詞彙核心。離開這樣一個核心,無論是美國英語還是英國都將不復存在。(3)
1、同詞異義:相同詞既出現在美國英語中,也出現在英國中,但分別表示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
例詞 be ae
biscuit 蘇打餅干 軟餅
billion 萬億 十億
overall 緊身褲 工裝褲
2、同義異詞:英國英語和美國分別用不同的詞來表示同一概念。舉例來說:
be ae 詞義
lift elevator 電梯
tin can 罐頭
tap faucet 水龍頭
sweets candy 糖果
3、拼寫差異:英式英語和美式雖屬於同一體系,但兩國在拼寫體系仍略有不同。舉例如下:
be ae 詞義
ardour ardor 熱情
dialogue dialog 對話
aeon eon 永世
aesthetic esthetic 審美的
analyse analyze 分析
inflexion inflection 彎曲
sceptic skeptic 懷疑論者
mommy mummy 媽媽
盡管這兩種英語在詞彙的拼寫、詞義有所不同,但他們並不是兩種語言,而是一種語言在不同地區的變體。總之,通過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兩種語言的特點,豐富關於英語語言的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
nbsp; (三)、語法
英語和美語除了發音、拼寫和詞彙上存在差異外,在語法上也存在差異。對英式英語、美式英語語法上的差異進行分析對英語學習大有裨益。以下我舉幾個英式英語和美式在習慣上用法不同的例子。
(1)名詞:
除上文討論的詞尾變化不同外。美國英語將其他詞類名詞化的傾向比英國更為明顯,特別是那些帶介詞的短語動詞:to cook out →a cook-out ;to know how →the know-how; to run down →the rundown; to be shut in →a shut-in; to stop over →the stopover等。
集合名詞做主語時,英國英語的謂語動詞可以是單數形式或者復數形式,美國英語幾乎總是用單數形式。例如:be :they are a family who has been very influential in the history of this country. ae/be: the committee has decided to look into the matter further.名詞作定語時,美國英語多用單數形式,而英國則常用其復數形式。例如:be:the worker decided to form a new trades union. ae: the worker decided to form a new trade union.
(2)動詞 have ,get, make
當動詞have有致使之意時,美國用have;英國對上級用get,對下級用make.中的to have 是個詞性不明確的動詞。英國人既把它用作助動詞又把它用作實義動詞;美國人則一律將它當作實義動詞來用。例如:
be: i will get someone come.
ae: i will have someone come.
(3)形容詞:
在美國英語中,形容詞的比較可以跟在all the 之後,表示強調。而英國則使用any 加形容詞比較級這一形式來表示強調。例如:
be: can』t you do any better than that?
ae: is that all the better you can do?
(4)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
表示距現在不遠的過去所發生或完成的事情,英國英語常用現在完成時,則美國則傾向於使用一般過去時。例如:
be:i have studied your report already.
ae:i studied your report already.
be:now i know what it is! i』ve forgotten its name.
ae:now i know what it is! i forgot its name.
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在語法方面的差異不太多。兩國英語具有共同的語法體系,在語法上的一些細微差別正在逐漸地為對方所容納,模仿乃至同化。只是某些語法形式在兩國中使用的頻率有所不同。然而我們要與英美人交流就必須採用他們相應的習慣用法。
㈡ 國內外研究對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現狀
學英語對你以後走出社會有狠大的幫助,如:航海,還有做導游。學一點 也不吃虧?
㈢ 求文化差異對於英語聽力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拜託了各位 謝謝
相關資料: 研究中西方狗文化的差異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激發同學們對學習的熱愛,這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研究性學習 活動。同學們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地理組到泉州博物館,語文組坐自行車游覽閩南名勝,政治 組到社會搜集材料```各種各樣的研究方式層出不窮`而我們小組研究的是中西方狗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頗為明顯,有顏色差異,禮儀差異``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狗文化的差異。 從「狗」來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漢語和英語中「狗」的含義大不一樣。在西方,狗是忠誠的伴侶動物, 但在我國,人們通常對狗有種厭惡的心理。中西方人對狗所持的不同態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語言中 反映出來。在對外開放的今天,中國到處都可見外國人,到處都可見西方的產品,西方思想,西方文化 已經漸漸的傳入我們中國,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西方狗文化的差異做進一步的了解。 在漢語中,人們常常用「狗」字來辱罵自己所討厭的人,或是心胸狹窄的人。但在西方人們所說的「DOG」 在意思上卻與中國有很大的分歧。例如: 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 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倘若看到一個外國人親切的將他的手放在你肩膀說:「You are a lucky dog"自然的,如果用中文的角度 來看我們都會以為外國人在罵我們,但是在西方,Lucky dog是幸運兒的意思。如果不曉得這些習語,而與 老外大打出手,勢必會貽笑大方啊! 當然,並非西方所說的DOG都是褒義詞,雖然意思與中國不盡相同,但有的詞也間或含有貶義。 如」this/that dirty dog」(這/那個狗東西), 「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們說英語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說來,這個詞或含有這 個詞的各種說法大都含褒義。或是含中性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能僅僅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文化,這已經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促進不了社會 的進步,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們應該在繼承中國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有選擇的了解西方文化,吸收西方知識。 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 在這次學校開展的性學習活動中,同學們都受益匪淺,從中,我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研究中西方狗文化的差異 我們小組研究的主題是關於中西方狗的文化差異,在西方國家裡,人們通常把狗當成是忠誠的象徵,並且西方人們很喜歡養狗作為寵物.而在我國呢,我國人們似乎對於狗這種動物持有比較貶義的色彩, 人們通常對狗有種厭惡的心理.從古代來看,狗首先是人們的食物之一,再者中國古代養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看家,保護財物. 在我國這個對外開放的國家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商人,學生湧入,因此,了解一些關於西方文化的東西,勢必對我們有好處,避免會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之下被外國人誤會,甚至貽笑大方…… 在漢語中,人們常常用「狗」字來辱罵自己所討厭的人,或是心胸狹窄的人。但在西方人們所說的「DOG」在意思上卻與中國有很大的分歧。eg: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to lead a dog\'s life(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dog-tired(筋疲力竭)。 如果遇見一個外國人親切的將他的手放在你肩膀說:「You are a lucky dog"自然的,如果用中文的角度翻譯來看我們都會以為外國人在罵我們,但是在西方,Lucky dog是幸運兒的意思。如果此時外國人面對的是一個學過英語,但是對於中西方狗的文化差異不了解的話,說不定很跟這個外國人大吵一架,而這個外國人想必也會一頭霧水,甚至認為中國人素質真低,取消了在此投資,學習等目的…….對於已經學習了6年英語的我們,有的人甚至從小學,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如果學了這么長時間了,還因為英語這個東西鬧出笑話,就有點兒對不起我們的英語老師了.呵呵… 再者,狗這一名詞在西方國家也不完全是褒義的,雖然意思與中國不盡相同,但有的詞也間或含有貶義。eg:this/that dirty dog(這/那個狗東西),並且在
求採納
㈣ 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 近5年國內外的研究成果!!
語際遷移主要有兩種,正遷移和負遷移。凡是母語對外語學習有促進作用的,我們稱其為正遷移,凡是母語對外語學習產生干擾作用的,為負遷移。而一個人,一旦掌握了第一種語言,母語,這種語言就必將成為他終身離不開的工具,所以,一個人學習外語,尤其是學習外語的初級階段,即在學生對外語語言體系熟悉之前,母語是可以吸取經驗的唯一語言體系,這樣一來,很容易就把母語的語言規則和結構運用於外語學習,也就是說,不可避免的…
語言遷移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學生在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試圖藉助於母語的語音、結構、語義和文化來表達思想,就會產生語言遷移現象。語言遷移分為兩種:正遷移(posi tive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當母語的某些特徵同目的語相似或完全一致時,往往產生正遷移。例如,英語和漢語的基本語序均為S+V+O(主語+謂語+賓語),「我說漢語」(IspeakChinese)這個句子中,漢、英兩句語序完全一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學生就藉助於母語的語序用英語詞彙構成一句正確的英語句子。
論母語遷移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1)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fore language learners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have been using their mother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so that they have been very familiar with the rules of mother language.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when they learn a new language, they transfer those rules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unconsciously, and then transfers appear. However,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in their usages, rules and so on. For that reason, two kinds of transfers form. They are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This essay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definition of transf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mother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n it discusses the reason that causes transfer. Next, it illustrat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ransfer i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ulture separately in detail. In language knowledg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English letter』s learning, phonetic, lexical, grammar and discourse. In cultur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two areas: lexical meaning and pragmatics. Finally, this easy will giv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of the right treatment to the mother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mother 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language knowledge; English teaching
【摘 要】 語言遷移是二語習得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在語言學習者學習語言之前,他們就一直使用母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因而,他們對於母語的規則已經非常熟悉。又由於語言學習之間存在著共性,所以,在學習者學習外語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將母語的一些習慣遷移到他們所學的外語中去。而後,遷移就發生了。然而,兩種語言之間在使用習慣,規則等眾多方面存在著異同。這就使語言在遷移過程中發生了兩種變化:正遷移和負遷移。本文首先對遷移的定義以及母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性進行闡述。然後討論了遷移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分別就遷移可能出現的兩大方面(語言知識方面和文化方面)進行詳細的描述。在語言知識方面,從五個方面描寫母語的遷移的表現:英語字母的學習,語音方面,詞彙方面,語法方面和語篇方面。在文化方面,則從兩個方面來描寫:詞彙文化方面和語用方面。最後,本文提出一些認為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的正確對待母語遷移的方法。
摘 要 本文依據長期的教學和大量的觀察,從遷移的角度出發,探討分析了福建方言對方言區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發現方言語音與英語語音存在著很大差異,構成了方言區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因素。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福建方言區的英語教師的教學和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將有所裨益。
關鍵詞 福建方言,英語語音,負遷移,語言學習焦慮
一、遷移理論
在心理學中,遷移指的是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發揮作用的心理過程。[1]在外語學習研究領域中,遷移是指母語知識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許多語言學家和心理語言學家所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
1957年美國語言學家Lado在《跨文化語言學》中認為:在外語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廣泛依賴已經掌握的母語,傾向於將母語的語言形式、意義和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外語學習中來。奧得林(Odlin)[2]把遷移定義為:遷移是一種影響,它來自於已習得語言(可能是錯誤習得)與目的語之間的共性與差別。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將母語遷移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正遷移、負遷移、迴避和過度使用。由於本文主要討論負遷移現象,所以這里介紹一下此理論中的正負遷移兩個方面。
1、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 :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相同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這時母語規則能夠減輕外語學習的負擔,減少外語學習中的錯誤,促進外語的學習。這時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是積極的,這種影響叫正遷移。
2、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有差異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母語便會干擾外語的學習,此時母語對外語的影響是消極的。這種影響稱為負遷移。
由於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在語音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因此,在中國學習者的發音中普遍存在著漢語發音的負遷移現象;由於地區差異,又存在著方言語音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現象。依據上述遷移理論,本文將具體探討一下福建方言在方言區大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
二、福建方言與英語語音
「語言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聲音符號的習慣系統』……只有人發出的有意義的成系統的聲音才是語言」[3]。可見語音在語言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語音、詞彙、語法在區分漢語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等的。相對來說,語音應該是區分漢語方言的主要標准」[4]。可見方言是按照語音來劃分的。
1、福建方言
「方言是民族語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語言。」[5]方言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個是從結構去看,一個是從功能去看。社會語言學側重從功能方面去給方言下定義,「認為它是一種交際功能受到地區限制,其發展未達到標准化的語言變體。」[6]方言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福建省是漢語方言最復雜的省份之一。全國各大方言區中,福建占著5種。分布最廣的是閩方言。閩方言分為邵將、閩北、閩中、閩東、莆仙、閩南、瓊文7個次方言,之間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漢時代漢人南侵時與當地的閩越語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結果。除分布最廣的閩方言之外,閩西有大片客家方言,閩西北有贛方言,浦城縣有吳方言,還有一些地方有官話方言島。福建省境內的方言不但品種多,而且內部差異很大。像連城、尤溪、順昌等地,一個縣內就有幾種、十幾種不能相通的話。福建方言區的學生,由於福建方言的影響,英語發音會遇到一些特殊困難,因此也可以從母語方面探究原因,尋求解決方法。
本文針對在校福建籍大學生方言的語音特點,做一個淺顯的分析、總結,結合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方言的語音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並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以資參考。
2、英語語音
語言首先是由語音組成的,語言的作用首先是交際,交際的首要形式是口語交際,口語交際離不開語言的發音。英語語音是英語使用者所必須遵守的約定俗成的東西,個別語音可以有變化,但是變化不能超出該音音位變化所允許的范圍,否則就會引起發音錯誤。方言區的學生由於受方言影響根深蒂固,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又以應試為主要目的,大多沒有受過系統的語音訓練,因此把方言中的語音遷移到英語語音中來,由此造成的語音方面的錯誤是非常突出的,下面具體討論福建方言在英語語音中的負遷移現象。
三、福建方言在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
英語學習中,本族語語音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早已有人論及。「從語音上看,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語言中的音去感知不熟悉的語音」[7]。學習一種外國語的人,尤其是成年人,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受他本族語發音習慣的影響,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本族語的一套發音習慣搬到外國語中去。
這種影響對於那些普通話不標準的學生而言,是十分明顯的。如福建各地對/n/,/l/,/r/基本不分,在上大學英語Focus Listening的第一冊第一課中,對於平行的兩個班,我們在上課時先給一個班講述這三個音的發音特點、舌位,然後做辨音練習,而另一個班我們先不做區分,直接聽音,結果發現第一個班的效果要比第二個班好得多,而第二個班中,城市學生比地縣學生區分得清楚。這就充分說明了受方言語音影響較小、普通話水平較好的學生,其本族語對英語語音的影響就小,而那些方言很重,普通話很不標準的學生,本人方言語音對英語語音的影響就大。
綜上所述,語言具有表意性,「語言的表意性就是語音傳遞說話者用詞彙概念表達的一系列思想」。[8]當語音無法正確地傳遞說話者的思想,或聽者無法用已有的語音知識去感知說話者的詞彙概念時,這種語音肯定會對說話者或聽者帶來一定的影響。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觀察到,方言太重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著焦慮情緒。根據心理學家的解釋,「焦慮是個體由於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9]。這種語言學習焦慮對英語學習產生影響如下:
1、英語學習焦慮
福建籍學生由於很多人方言重,無法准確地拼讀單詞、朗讀句子課文,往往面臨一種尷尬的局面:自己讀的材料別人聽不懂,別人讀的東西自己不明白,寫出來大家都明白。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但語音問題是毋庸置疑的。如a moon-lit night,福建籍學生由於n、1不分,是不太可能聽明白什麼意思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學生以英語為學習目的語,很多新生剛入大學很難適應課堂活動,逐漸產生焦慮心理,進而影響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對他們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這種影響可從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觀察到。有這種學習焦慮的學生,常表現為「語音變調,不能正常地發出語言的語音和節奏,站起來回答問題有凍僵的感覺,忘掉才學過不久的詞彙,甚至根本不說話,只是保持沉默不語」[9]等。他們回答問題以及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很小,傾向於迴避比較復雜的句子,或者經常抱怨課程進度太快,學習太難,需要更多時間去學習。
2、交際畏懼
根據McCroskey(1978)的解釋,交際畏懼指的是個人對於與他人的真實或者預期交際產生的恐懼或者焦慮程度。語音、語調太差的學生由於擔心無法感知他人話語,或者別人不能聽懂自己傳遞的信息,往往不願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有壓力和焦慮,不願坐前排,上課低著頭,迴避與老師的目光相遇,即使被迫進行交際,也是寥寥幾句,不願深入,或是說聲「sorry」結束。這些都是典型的交際畏懼表現行為。他們的交際經常是被迫的、很勉強的。他們對自己的英語能力的自我評估很低,有些學生甚至不認為英語學習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不願為此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因而學習效果很差,效價不高。
3、負評價恐懼
實踐證明,受方言影響大、語音差的學生往往很在意老師、同學對自己語言水平的評價,過於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其行為方式傾向於使可能出現的不利評價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經常有意識地迴避或盡早結束交際。對自己今後的英語成就期望不高,在學習和交際過程中常有「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這種經常性的提醒會威脅學生自尊需要的滿足,挫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增強焦慮傾向。
四、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以上論述證明,福建籍學生,很多人由於受方言影響,英語語音掌握較差,英語學習存在一定障礙,產生語言焦慮。根據有些學者的研究,語言焦慮可能對動作行為產生兩種完全相反的影響:一是「促進性焦慮」(Facilitating anxiety);二是「抑制性焦慮」(debilitating anxiety)。[10]前者有利於外語學習,而後者則相反,而完全缺少焦慮感與焦慮感過強都不利於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為此,在英語教學中,對於由於受方言影響而產生的語言焦慮可採取一些措施予以有效控制。
1、英漢語音分析對比
成人學習英語和兒童學習話語的心理基礎是不一樣的。兒童在客觀環境作用下,通過同化和適應來習得語言,其語言習得的過程和智力成長的過程是一致的。成人學外語時其智力已發展成熟,因此他是從已知的事實出發,採用相應的方法去學習。要克服其本族語的干擾,最好的辦法是進行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這在語音上已證明有較明顯的進展。[11]因此,對於剛入校的大學生,在語音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參照普通話語音特點,指出學生方言中的語音失誤並與英語語音進行比較,有目的、有意識地強化訓練,逐漸減少其方言的干擾,提高他們正確發音、拼讀的語言能力。
2、創造輕松、愜意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
福建籍學生語音基礎普遍差,學習中存在語言焦慮,如何將這種焦慮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輕松、愜意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十分重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一樣重要。輕松、愜意的課堂氣氛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其對英語學習持一種積極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學質量,增強課堂信息反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鼓勵學生朗讀、背誦英語材料
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材料的積累,朗讀、背誦英語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理解內容,另一方面可使學生充分感知語音特徵。提高對語言形式的敏感可以幫助學生注意所輸入語言的特徵,並且注意所輸入語言和輸出語言間的差距,從而更好地掌握語音知識。正確的發音不僅有助於學生聽力、口語的提高,而且也可幫助他們正確拼寫單詞,使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7.
[3]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綱要[M] .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2. 145.
[4]王福堂.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M] .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9. 46.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
[6]陳松岑.社會語言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7]申小龍.社區文化與語言變異:社會語言學縱橫談[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8]潘諾夫、王仲宣.信號、符號、語言[M].何純良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
[9]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10]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11]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ujian Dialects i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ts Revelation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Zhang Shu
(a 2004 graate student in College of E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view of transf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Fujian dial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which, according to large amount of observation and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makes a point that grea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dialect and that of English, and hence, the factor of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dialect speaki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formed. It will be of extraordinary value not only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but also to English learners』 study metho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n it in Fujian.
Key Words: Fujian dialec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negative transfer,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㈤ 國內外學者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成果有哪些
筆者認為抄應從以下幾方襲面去努力:
1、預習。預習既是學習方法問題,也是學習習慣的問題。預習的內容很多,如:課前要預習生詞、課文和語法內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去聽課,課堂上盡力去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仍不懂,課後應馬上問老師。
2、聽課。聽課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聽課效率高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聽課要做到:緊跟各個教學環節,如復習、引入、呈現、練習和鞏固等;要集中精力,聽懂教師的講解,並做好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回答問題、對話、角色扮演和復述等。
3、作業。要認真完成課後作業。英語作業分口頭和筆頭兩種。對語言學習來說,朗讀、記憶、背誦等課後作業十分重要。
4、復習與總結。課後要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如整理筆記、復習重點和難點;熟讀或背誦重要句子;通過歸納、分析和比較,使知識條理化;根據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5、自備一本詞典。對於重點詞彙或易混詞要勤查詞典,學會用簡單的英語去解釋生詞,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今後能正確使用英語詞典等工具書,准確地理解詞義。
㈥ 關於寫關於英語培訓學校的論文
具體要求,多少字
㈦ 英語培訓學校。和外國語學校有什麼不同嗎。不同之處有哪些。
學習時間更長,自習抄課比較多襲,一天最少兩節自習課。教育大綱規定的科目全部有,還有額外的專業課,興趣課。英語實行小班教育,高級老師、特教、外教上課。在外國語學校當然可以考國外的大學,只要你交得起學費,成績能達到國外學校的要求,基本上問題不大。學校還有外派生,交換生,與美國的一些中大學都有來往。民辦公助的學校算不算私立學校?廣西師大附外是廣西考取一本上線率是最高的,去國外讀書的學生也最多的。
英語培訓學校只是一個培訓機構,
㈧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
英語教學中小組活動有效性策略的實踐與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合作學習是國際上最流行的教學策略之一,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是當前在學校課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特別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
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個體努力以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強調積極的相互支持與配合,強調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有效的溝通與交往。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有小組取得了成功,個人才能成功。合作學習特別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另外,有助於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一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改變英語教學中長期存在著「重知識講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互動、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從而真正推動每個學生進步。因此,努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嘗試著將小組合作學習引進課堂,改變以往的師生關系,更新講課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同類課題的研究狀況
小組合作活動(又稱合作學習)於70年代率先興起於美國,並且已被廣泛應用於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產生除了美國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
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關於小組合作學習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一種適應各種學習風格,並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早在1979年,美國的教育學家約瀚遜就論述了這種方法的種種好處。他這樣寫道:小組合作學習比起班級競爭學習或個體學習來,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遷移概念、定律和原則??合作的集體成員可以逐漸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學習策略,更有效的探尋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從自己的頭腦中復現或用自己的話闡述正在學習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材料??學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態度和經驗,他們就越是能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地追求明確的學習目標,越是相信學業成敗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為優秀的學生和獲得優異的成績,越是認為學習新知識是有重要意義的??與只有班集體競爭學習或個體學習經驗的學生相比,有合作學習經驗的學生更信任自己的教師,更容易把教師當作激勵者而接納教師,無論從學習上還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小組合作活動得到了許多國家教育工作者的認同。80年代以來,它也成為了我國教學理論和實踐領域所研究的對象。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課堂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基本理念和課堂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標准》提出的小學英語課程的任務是這樣闡述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學校改革課堂教學,也對小組合作活動進行了應用與研究。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都驗證了小組合作活動作為課堂教學常規組織形式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組合作活動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旨在能使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找到高效的操練模式,切實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小組合作活動,使每個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都能得到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以這樣的學習形式為載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參與意識,
發揮潛能;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為他們以後進入社會,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打下扎實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合作學習的時機
小組合作學習時機選擇的適當與否對合作學習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較簡單的認知學習任務,只需要個人獨立自學或開展全班教學即可,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任務,則可採用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採用合作學習的時一般為:
1.個人信息有限時
在英語學習中,搜集信息與資料是常有的事,雖然學生會使用相關工具,也知道通過什麼途經去獲得信息,但有時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這個時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能提高收集、處理信息的效率,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2.理解重點和難點時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精心安排,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理解新知識有困難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討論的形式讓每個成員發揮各自的主體性,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攻克教與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左煥琪,2002)"比如,在學習一段電話對話之後,不要求學生機械地背誦對話,而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新編對話內容完成打電話的任務"教師在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時候,應相信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所能發揮出來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挖掘教材進行拓展性活動時
新教材的編寫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造性,適當地調整和拓展教材內容是再創造的生長點,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而具有針對性。此時進行合作學習,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的熱情。
4.對開放性問題存在不同見解時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開放性問題進入課堂教學。對於開放性問題,如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做到各盡所能!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表述自己的觀點和解題策略,傾聽同伴的意見,並從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
開放性問題的解題策略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又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需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
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較大的意見分歧,此時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重要動力。如果此時採用合作學習,可以形成較濃厚的研究氛圍,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質疑,不同的觀點可以辯論。在這種思想的交鋒、智慧的碰撞中,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語言表達的准確性都將得到相應的提高,並且養成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5.復習和整理知識體系時
當學生對某一階段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認識時,如果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不可能解決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在復習整理知識時,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充分調動學生聯系新舊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加深和鞏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
6.展示自我時
新課程要求所有的學生參與所有的學習活動過程,學生也有表現自我的強烈慾望。然而,由於課時和班級人數的限制,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表現自己。在這種情形下,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來,滿足他們表現自我的願望,同時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7.進行集體創作時
語言的學習不僅在於語言知識的記憶,更在於語言的運用,並通過語言的交流和思想的溝通不斷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王仁才,1996)。由於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創作往往不全面,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成員充分發表意見,通過有意義的協商和共享,相互補充。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從同伴那裡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其他途徑,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既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也提高了學生的發散型思維能力。
(二)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 1.復述——陳述式
要求小組每個成員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陳述個人觀點。每個學生在發言前,需先變化語言表達方式,復述前者的表達,然後完成相關表格。
2.個人成果綜合式
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要求事先准備一些材料,並在課堂上進行組內交流,經歸納整理後,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與全班共同分享。
3.小組討論式
各小組根據教師給出的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每個組員自由發表意見,經記錄員記錄整理後,由報告員向全班匯報。 4.角色表演式
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發揮想像,通過情境創設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
5.探索式
教師先提供給各小組一些詞彙、短語或圖片,讓學生據此做出反應,在交流反饋後,再組織學習新的語言材料。
6.概念圖表式
小組通過填圖表的形式,對所學材料進行復習歸納,以幫助記憶。
(三)合作學習的組織模式
1.合作學習的管理體制
(1)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將全班學生按照性別學習成績、能力、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差異, 且具有互補性, 並根據學習表現和能力給每個組員編上號即①、②、③、④。①號最好,依此類推。學習小組的座次一般是前後兩排為一組,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習小組起個名字,如Victory, Success,Smith等。合作學習小組個體是由不同水平學生組成的,而全班各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基本相同, 便於各小組公平競爭。
(2)建立管理體制
a設專家組。將4人學習小組的成員進行分工組成4個專家組,分別管理作業、應用、句型、詞彙四個專項。作業專家組:由每組的1號學生組成。分管各個學習小組的作業、自測題的批改及學習行為的監督和檢查。應用專家組:由每組的2號學生組成。主要負責各小組的對話、短劇表演及口頭作文、演講等方面交際應用的練習。句型專家組:由每組的3號學生組成。主要負責各小組成員的重點句型、句子及課文的掌握、記憶。詞彙專家組:由每組的4號學生組成。主要負責各小組成員的單詞、短語的掌握情況。
b設教師助理。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管理能力選出五名最好的學生擔任教師助理, 協助教師工作,直接管理學生的課外學習,有四人分管4個專家組, 一人負責記錄、計算、公布各小組的考核成績。
c設小組長。每組的1號學生擔任該組的組長,負責管理本組的全面學習情況。
㈨ 國外有哪些專家對創設英語學習環境做過研究,研究結果如何 ,求幫助,非常感謝!!!!
L.G.Alexander,世界著名的英語教學權威,曾任歐洲現代語言教學委員會理事。其著作為交際回教學法奠定答基礎。其中一些如NCE(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語》)、Follow Me已成經典教材。
L.G.亞歷山大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英美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萁莘先生合作編著了世界聞名的英語教程——《新概念英語》。
L.G.亞歷山大還編寫了一套專為非英語國家中、小學生使用的英語教程——《看聽學》( Look,Listen and Lea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