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英語四級
A. 完整的中國歷史朝代年份
一、朝代列表(名稱/起止時間):
1、
4、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朝代。
共傳四世,歷經九帝,享國60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別,故又稱為劉宋;又按五德終始之說,其為水德,故又稱水宋。
劉裕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趁勢崛起,先後平定孫恩、桓玄、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勢力,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
不僅統一了中國南方,同時也收復了山東、河南、關中等地,最終代晉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陽)為陪都。
劉宋前期,社會安定,劉裕即位前後,大力推行改革,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並,實施土斷,打擊豪強士族,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
劉裕死後,宋文帝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元嘉年間一片繁榮,史稱「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敗致國力大損,劉宋後期,朝政混亂,帝王更迭頻繁。公元479年被權臣蕭道成取代,建立南齊,劉宋覆滅。
5、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朝宋
B.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版)、西晉、東晉、五胡權十六國、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中國古代政權的最高統治權力者皆是王或皇帝,由家族世襲相承構成的「家天下」的政權稱之為「朝」或「朝廷」。此等由世襲王族所建構的政權更替構成了中國朝代。東漢末年之前,只有被視為正統之天下共主才敢稱朝。而不是隨便一個國號、政權都可以稱「朝」。
更換非本家族繼承人的中原王朝大多都會更改國號及正朔(如年號等紀年方法)。一般奉在中原的王朝為正朔,其他為割據政權。五代十國(「代」為正統,「國」為割據)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就像把中國歷史朝代整合成朝代歌(朝代順序表口訣),一般稱之「唐宋元明清」,而不是「唐宋金元明清」。
C.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計:267年
(3)中國歷史朝代英語四級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D. 中國歷史朝代簡介(英文版)
一、秦朝
Qin Dynasty
The Qin Dynasty (221-207 BC) was the first unified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developed by the Qin Stat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譯文: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二、漢朝
Han Dynasty
The Han Dynasty (202-8 years ago, 25-220 years ago) was a unified dynasty after the Qin Dynasty. It was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譯文: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三、晉朝
Jin Dynasty
Jin Dynasty (266-420 years), a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wa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譯文: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四、隋朝
Sui Dynasty
The Sui Dynasty (581-618 or 619) was a unified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which inherite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d the Tang Dynasty.
譯文: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五、唐朝
1、Tang Dynasty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was a unified Central Plains Dynasty after the Sui Dynasty. It had twenty-one emperors and enjoyed the country for 289 years.
譯文: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4)中國歷史朝代英語四級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中國區域范圍內的歷史)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E. 中國歷史朝代一覽表
我要指出各位答抄案中的一個錯誤:
中華民國 (1912年-1949年)首都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今) 首都 北京
准確的說,應該是:
中華民國 (1912年-1949年)
兩岸 (1949年-今)
中華民國 首都 台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 北京
才是客觀的解釋了現在的局勢.
F. 中國歷史朝代英文名
周朝是The Zhou Dynasty
依次類推
G. 中國歷史朝代的順序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順序表: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
代代往下傳
H. 中國歷史朝代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開國皇帝 詳細介紹
夏朝
約前2070-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殷商)
約前1675-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 西周 約前1046-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周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戰國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6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漢 西漢 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漢 新朝 9-23年
王莽
漢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 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三國 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三國 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晉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南朝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南朝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南朝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 386-49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朝
494-534 洛陽 河南洛陽
北朝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北朝 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朝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朝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五代十國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十國 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五代十國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五代十國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宋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耶律阿保機
南詔
738-937 太和城 雲南大理 皮羅閣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
1115-1234 中都 北京
金
1115-1234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3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極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南京 孫中山(開國領袖)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北京 北京 毛澤東(開國領袖)
I. 我國歷史朝代的全部排名
周朝延續時間最長。朝代順序排名: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9)中國歷史朝代英語四級擴展閱讀
中國在漫長的歷史中,除了諸子百家的時代之外,唐朝的歷史名聲最好,這與那個朝代在「名譽分配」上的合理性有關。連皇室也崇敬一個個宗教大師、著名詩人、書法家,他們這些人在當時擁有極高的名聲,因此唐朝也就在歷史上擁有極高的名聲。
相比之下,漢朝過於尚武,社會聲譽主要集中在統帥、將軍一邊,雖也令人振奮,但軍事和文化一比,在時間上畢竟容易朽逝。因此,唐朝的整體榮譽也高於漢朝。
最值得玩味的是宋朝,居然一度將國家的很大一部分行政管理職務交付給了一代文化大師,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等等,把頂級行政聲譽和頂級文化聲譽罕見地疊加在一起了。他們之間的政見並不一致,而且也先後遭到貶黜,但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他們都是君子。
即便是對立,也是君子之爭。因此,他們也讓他們所處的時間和空間,保持了高雅的名聲。明清兩代,實行思想專制主義和文化恐怖主義,即「文字獄」,君子們應有的名聲被殘酷剝奪,代之以文化庸人、文化奴才和文化鷹犬們的「時名」。
最多的名聲,全部投注給了宮廷皇族和官僚體制。就算是其中比較像樣的文化人,也一定要與官僚體制掛鉤才能被確認名聲。但嚴格說來,這已經不是純凈的文化名聲和君子名聲了。正是這種長達數百年的風氣,造成了中華文明的整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