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英語社會現象類作文
A. 高三任務驅動型作文和社會現象類作文有什麼區別嗎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個「新生兒」,也是個「混血兒」。
說它是「新生兒」,因為2015
年全國語文高考新課標甲乙兩套試卷作文同時採用了任務驅動型作文。這是歷史性的變化,總體來看是一次進步的改變。自恢復高考後,高考作文先後經歷了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轉變。以發展的眼光看,每次轉變都是一次進步。命題作文審題難度小,不易偏題,但寫作空間小,不易體現個性和創新性;話題作文沒有審題難度,寫作空間大,角度多,幾乎不會偏題,但容易套題;材料作文包括寓言類(或比喻型)、名言類(或啟示型)、時評類(或熱點型),寫作空間適大,角度多,但審題難度高,容易偏題,容易套題,並且大多遠離現實生活。所以自2015 年起,考試中心通過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務指令,較好地解決了材料型作文審題難度大、遠離現實生活、容易套題等問題。
要論緣起,任務驅動型作文緣起於國外的日常教學與作文考試。「任務型教學」的全稱為「任務語言教學法」,是基於完成交際任務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最早由維果茨基提出,後來Pica(1993)等人根據完成任務過程中所產生的相互影響,把任務分成五類:
「拼板式任務」(Jigsaw tasks):此類任務要求學生把散亂的若干信息拼成一個整體;
「信息差寫作任務」(Information-gap
tasks):兩個或兩組學生有互補作用的信息,為了完成交際任務,雙方必須協商以探清對方的信息;
「 解決問題式寫作任務」(Problem-solving tasks)給學生一個問題及一系列信息,讓其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 決定式寫作任務」(Decision-making tasks)給學生一個可能有幾種結局的問題,讓他們通過協調和討論選擇一種結果,進行論述;
「交換意見式寫作任務」(Opinion-exchanging)學生參與討論、交換意見,但無須達成一致。
2015年新課標甲卷和乙卷的作文分別對應了「作決定式寫作任務」與「交換意見式寫作任務」。
因此,說「任務驅動型作文」是「新生兒」是因為這是新誕生的作文題型;說它是「混血兒」,因為它是我國材料作文和西方任務型作文的合體。考生不妨把任務驅動型作文簡單地看作是有具體任務要求的時評類/熱點型的材料作文。我們過去積累的寫材料作文的經驗、思路和素材依舊是有用的。
二、特質
上文提到,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務指令,同時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創設動機是要解決過去材料作文審題難度大、遠離現實生活、容易套題等問題。因此,任務驅動型作文相較於時評類/熱點型的材料作文有以下特質:
1、材料提供的內容是一個爭議性大,具有真實性、對立性、現場感和層級發展的敘事體事件。材料內容的爭議和對立,有時是「你對我錯」的矛盾,例如取材於新聞事件的甲卷,考生對「女兒舉報父親違法」這件事要麼支持,要麼反對,很難寫出既支持又反對的論點;有時是「你上我下」的選擇,例如乙卷的三人都很優秀,但考生被要求選出更具風採的,不能說他們都很有風采或都沒有風采。
2、任務指令有明顯的對象意識。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強調寫作對象,也不引導學生考慮怎麼寫容易讓讀者接受。往往只在語言上指導怎麼寫能吸引讀者,或者用什麼材料能讓讀者覺得你厲害。尤其是,過去所考慮的讀者僅僅指閱卷老師。但任務驅動型作文作文會明確要求選擇寫作對象,甚至可能指定寫作對象。例如甲卷要求「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那麼雖然閱卷的還是老師,但是你的文字表述應該要明顯的體現出是針對具體對象的。寫給小陳和寫給老陳,寫給當事人和寫給警方、媒體的文章,措詞、行文肯定要有所不同。
3、根據不同的指令選擇相應的文體。15年高考後,很多腦殘考生跑到作文題原型女生的微博下爆粗口,因為任務指令是寫成書信體,而很多考生不僅沒練過甚至沒學過。今後不排除出現其他文體和格式,例如倡議書、建議書等等。考生需要對各類應用文體的格式有所了解。
三、寫法
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在《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一文中對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法提到了兩條總綱性的建議:「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這句話應成為任務驅動型作文寫法的總綱。即讓考生在具體情境下引發思想交流,以小見大,從日常事件中洞察社會問題,由簡單粗糙的認知到認知的深化與細化。所以在寫法上要有兩個意識:「就事論事」和「以小見大」。
1、就事論事
因為任務驅動型作文更有針對性,一般要求「對於以上事情」說理,所以考生要以「就事論事」為主,談清楚事件本身的對錯、優劣。不能離開所給事情架空說理,更不能不能另起爐灶自說自話。
以乙卷為例。這個題目如果出成過去的材料作文,通常是這樣的:
對於「當代風采人物」評比,有人認為是有創新力,為科技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有人認為是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的人。也有人認為是在平凡生活中發現美、傳播美的人。對此你怎麼看?
在立論時,你只要圍繞「當代風采人物」這個核心,可以認同甲,可以認同丙,可以都認同,也可以都不認同提出新觀點。就如同上一段說的,寫作空間適大,角度多。但很容易套題,「創新」、「敬業」這類作文高中生一定做過不止一次。
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立論就不同了,你必須從甲乙丙三人中選擇一個,不能都選,也不能都不選重新提名一個。更不能不提甲乙丙,空論「風采」、「創新」、「敬業」等。
此外,「就事論事」時要特別留意任務指令的用詞。乙卷的任務指令是「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關鍵詞在「更」。這就意味著你要寫的不是一篇證明「甲體現了當代風采」的材料作文,而是一篇證明「甲乙丙都體現了當代風采,但甲更符合」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證明「好」很簡單,證明「更好」就非常難了。
2、以小見大
如果一件事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純粹是偶然的、個別的,那麼對這件事的思考、議論就是無意義的。我們在以「就事論事」為主體之餘,還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別看到普遍,通過表面看到深層,通過現在看到過去和未來。具體來說,考生要選取一點深化、細化,並通過概念辨析、多維度比較、探尋問題根源等方式呈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而不能只停留在問題表面。
例如甲卷女兒舉報父親違法,就可以上升到「情與法」、「私與公」的高度,與時下提倡的建設法治社會的治國綱領相聯系。
「以小見大」是為了是文章的內涵升華,升華的部分一般不要作為主體,否則容易犯偷換話題的問題。
最後用歐陽國勝老師的話來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型作文應把握緊扣任務指令、不簡單粗糙表態、分析事件背後人性善惡的根源、挖掘潛藏於事中的因果得失、尋找改良社會的良葯的說理方向,要注重「傾訴自己,呼應他說;深入分析,表達善意;不在壓倒,重在釐清」的說理原則。從闡釋型作文到任務驅動型作文,涉及思想與觀念的變化:從寫作材料到任務指令,從針對性到對象感,從簡單論證到入情入理的說服,從粗糙的表態到深入的理由闡述,從封閉的自圓其說到開放的文明交流,從替聖賢教訓人說神話說套話到表達自己的思考辨析說人話說真話說貼心話等,都意味著現代語文思想的變化。因此,我們也應以積極的心態迎接這一變革。
B. 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社會現象類作文
餓壞了那匹馬與當今社會的看法
這篇課文講的是身無分文的我經常在一個殘疾青年的書攤上看書,可是我沒有錢,所以總是偷偷看,然後溜走,可是那個青年知道坐著在偷看書,但並沒有揭穿.
而是滿足了我看書的願望.父親知道後卻狠狠的教訓了我,還讓我以後扯馬草換錢後再去看書,可是馬草不好賣啊,那個青年知道後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自己家的馬要馬草,所以我以後的馬草就賣給了那個青年,最後我才知道那個青年都是騙我的,他為了滿足我看書的願望,買下了我的馬草.我知道真-相後非常感動!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那麼殘疾青年的贊美,贊美了他的高尚品德.生活中雖然不能撒謊.但是也少不了善意的謊言,這或許對他人是有好處的,當我讀到「一堆焦焉枯黃的馬草堆在那裡,這些天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可是那匹馬呢?那匹正香甜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我的眼淚都快要擠出來了,這是一片感人肺腑的文章,讀到可以讓人流眼淚的文章.那位青年雖然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但他放棄了利益,得到了一些沒有用的馬草的這種高尚品德,怎能不使我們感動,又有誰會不感動呢?
在當今社會中過度公開隱私是一種不太健康的輿論導向,引用魯迅先生的話,它只能「使扯淡的嘴巴們覺得有些味道」,而直接影響則是,給當事人造成傷害.輕則,打擾明星的生活,重則,威脅人的生命.小甜甜布蘭妮用可樂潑記者,黛安娜王妃車禍都是最有力的證明.部分主流媒體記者呼籲,請中國媒體千萬不要打著娛樂大眾的旗號,引進這些海外狗仔隊的產業垃圾.《北京青年報》資深記者鄭葉直言:「別打著讀者喜歡的旗號胡說八道.如果讀者
中有人殺人放火,你做記者的也支持?這是記者的職業道德問題.」法律專家:冷靜分析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那麼殘疾青年的贊美,贊美了他的高尚品德.生活中雖然不能撒謊.但是也少不了善意的謊言,這或許對他人是有好處的,雖然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但他放棄了利益,得到了一些沒有用的馬草的這種高尚品德,怎能不使我們感動,又有誰會不感動呢?而對比了曝光別人隱私的看法是:直接影響則是,給當事人造成傷害.輕則,打擾明 星的生活,重則,威脅 人的生命. 這是記者 的職業道 德問題.」 法律專家: 冷靜分析
",
C. 如何指導學生寫作社會現象類材料作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可採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也可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路、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
我們注意到,新課標要求高中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進行社會調查」。因此,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人生、自然和人類的命運等社會現象類話題的作文就比較普遍了。
僅以2009年全國各省市高考作文為例。全國卷1以免子學不會游泳以及其他動物對他的評論為內容,要求學生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作文。如果學生能夠從教育這個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聯系起來,便很容易寫出有見地的文章來。全國卷2以三個成功事例為材料要求學生作文。這三個事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科學發現、發明。導向比較清楚,學生可以從他們科學的發現、發明創造來思考寫作。胡錦濤主席提出「科學發展觀」之後,社會普遍形成這樣共識:只有科學發展,才能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學生如果平時多關注時事,寫作時就可以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D. 社會現象類作文,包括英語作文
這個誰能猜到呢,語文還是背幾篇經典範文,英語還是牢記各種文體基本句式框架吧,祝你好運...
E. 社會現象類作文怎麼寫
我們生活在農村,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讓我們難舍難忘。回憶起來,總會咯咯地笑個不停。
小時候,每當看到奶奶在田裡拔草、打除蟲劑時,我心裡總是癢癢,便多次央求奶奶帶我去「玩一玩,耍一耍」。終於,奶奶受不了我的糖衣炮彈,答應了我的請求。
剛一跑到田裡,我就像回到我「家」似的,東奔奔,西跑跑;見到花就採下來;見到蒲公英就吹一吹……早把拔草那事兒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奶奶叫了我一聲,我才反應過來,准備做正事兒。我提著小籃子,一蹦一跳地來到我家田裡。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怎麼地里的植物都一摸一樣呢?我還以為是我眼花了,看錯了呢!便趕緊揉揉眼睛,再定睛一看:怎麼還是一樣的?我摸不著頭腦,只好哭著去找奶奶。她聽了我的話,那真是哭笑不得,說:「孩子,你再仔細看看,哪些麥苗和雜草,雖然長得像,可還是有區別的呀!」我眨著閃著淚花的眼睛,似懂非懂,蹲下來,一顆一顆地辨認著……
就這樣,我頂著炎炎烈日,不顧蚊蟲的叮咬,仔細地拔完我眼中的「草」,盡量不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收工後,奶奶看著汗如雨下的我,再看看籃子里的野草,欣慰的笑了,誇我拔完了「所有的草」。我知道,其實我沒有那麼出色,以致拔完所有草,但聽到這番話,我明白了奶奶對我的愛,也漸漸戀上了農村生活!
每當走在鄉間小路上,問這油菜花香,感受著徐徐涼風的溫度與速度的時候,我總會想起生活中的點點趣事,便會咯咯的笑個不停!
我愛農村,我戀農村生活!
F. 社會現象類材料作文怎麼做到分析思考
●言論類材料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上海東方衛視主持人采訪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 問:「成為一個科學家需要什麼?」丁答:「興趣。」 問:「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需要什麼?」丁答:「興趣。」 問:「成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需要什麼?」丁答:「還是興趣。」 讀了這樣的「對話」,你有怎樣的感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說說你的看法。二、話題作文 有一隻雄壯的獅子,蹲在一塊石頭旁。它抖了抖美麗的鬃毛,對石頭說:「你不會捕獵,不會歌唱,不能吃也不能喝,實在是太渺小了。而我們獅子一聲怒吼,就震動山野,是多麼的偉大啊!」 石頭笑了笑說:「獅子,你雄壯英勇,十分威武,確實是獸中之王。但是,你看看,那高樓大廈,那宏偉金字塔,那綿延長城,不都是我們石頭建成的嗎?」 獅子聽了,羞愧地離開了。 請以「渺小(或『平凡』)中的偉大」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簡析]話題作文,必須理解材料,扣住話題,弄清題目的指向和隱含的要求(即范圍、限制)。 「渺小(或『平凡』)中的偉大」與「渺小(平凡)與偉大」是不同的。「渺小與偉大」是對立和同一,直接涉及兩者,要求闡明兩者的關系;而「渺小中的偉大」,著手點是「渺小」,要求從「渺小」中發現、揭示「偉大」,即「於細微處見精神」,由一滴水反映太陽的光輝。 這樣主題基本確定,選材的要求也明確了,即選取渺小的平凡的事物———蘊涵著偉大的渺小事物,文章的重點也就在通過對「渺小」的分析,闡發其中的偉大。 不能忽視(輕視)「渺小、平凡」,不妨甘於「渺小、平凡」,在「渺小、平凡」中顯示偉大,以及其中的意義,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G. 找個對不良現象說不之類的 作文 反映一些社會不良現象 的作文
日益豐富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不良現象。有的人被巨大的誘惑沖昏了頭腦,陷入了「泥潭」難以自拔;而有的人卻不願向誘惑屈服,勇敢地對誘惑說「不」。
誘惑來自金錢,來自虛榮,來自享受,來自他的神秘。或許你只要說出本公司的機密,就可以大發一筆橫財;或許你只要向敵人低個頭,就可以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利;或許你只要……但在說出機密的同時,你也出賣了自己的良知;在向敵人低頭的同時,你也喪失了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因此,面對誘惑,我們就應該堅決地說「不」!
朱自清在生活極度貧困潦倒時仍堅決地對美國救濟糧說「不」。
陶淵明看不慣官場中的腐朽黑暗,堅決「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拋下官印,到山上過著隱居的生活。
文天祥面對金兵的利誘,絲毫不為之動容,堅持與敵人作殊死抵抗,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布魯諾拒絕放棄真言,寧願選擇火刑來使真理昭示天下,為全人類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成了全人類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盡管拒絕意味著生活將會失去保障,盡管拒絕意味著生命將會付之一炬,但屈服意味著人格的喪失,國家尊嚴的喪失,神聖真理的喪失,因此他們選擇了說「不」。
但生活中不乏在困難面前退縮,喪失征服勇氣的人。在他們眼中,這種誘惑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寧願放棄個人的尊嚴,也要把它牢牢抓住。
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結束後,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制終於結束。然而革命的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了。同樣是中國人,孫中山帶領中國人民脫離苦海,而袁世凱卻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深淵。區別就在於孫中山能抵制誘惑,而袁世凱不能。面對西方帝國主義要擁護他當皇帝的承諾,袁世凱投向了反革命的一方,做著發財、富貴、享樂的美夢,最終落得個「大漢奸」的「美稱」。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古以來,人們就歌頌不向誘惑屈服的人,唾棄為了誘惑而放棄尊嚴的人。那麼,不要迷戀於金錢帶來的富有,不要醉心於權力帶來的顯貴,學會對誘惑說「不」吧
H. 社會現象類作文怎麼寫
現象
「追星」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成為年輕人的標志。其實「追星」並不是一種好現象,但如果適當的,選擇好的「星」做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許多人卻以誇張、瘋狂的態度「追星」,不僅沒有好處而且對社會也無益。
那些「明星」和我們一樣,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瘋狂到為了得到他們的東西,不惜一切代價。記得電視上報道過,有四個女生太喜歡自己的偶像,但卻怕對他不夠忠誠、熱心,並決定要將那偶像永遠留在她們「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樣有什麼用?這樣就在「心中」了嗎?到頭來還不是一個個的被推進手術室!那照片有用嗎?這樣瘋狂地崇拜有意義嗎?有的甚至為了偶像而要輕生自己。這種做法實在太恐怖了,擾亂了社會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負擔。這樣子追星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正因為那些fans的太過熱情,使那些原本和我們一樣是工作者的「星」漸漸忘卻了自己真正的價值。但有一件事情讓我難以忘卻。
一次,一個電影明星來到汽車檢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卻對他的到來沒有任何驚訝和興奮,這便引起了這位影星的注意,其實那位女工很喜歡他,也愛看他的電影但她卻沒有像別人那樣瘋狂、熱情。她說:「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來修車就是我的顧客,我會熱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來修車,我還是一樣熱情的招待您。」最後她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是這樣嗎?」是啊!這就是明星的價值,真正的價值。他們就和我們一樣,為什麼我們要放棄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可是既然社會上有了「追星」這一現象,所以我們也可以適當的「追星」,選擇品德好,有益於我們自己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其實「追星」有好有壞,但好與壞就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了。
像「追星」這一現象的流行,我們需要獨立思考,了解它們所具有的意義所包含的價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