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體優化英語寫作教學
❶ 怎樣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
如何運用多媒體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語言氛圍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能較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創設最佳情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嶄新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去,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如:高二下冊課文Life in the Ocean,教師如果利用多媒體先向學生展示海底奇觀及海底奇異生物的圖片並配以英文解說,以此引入課題,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第二冊第一單元Disneyland這一課,老師可直接放映動畫片《唐老鴨與米老鼠》、《白雪公主》、《三隻小豬》、《灰姑娘》等片段,讓學生在笑過之餘更迫切地希望了解Disneyland的歷史. 多媒體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從不同的感官刺激學生,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語言氛圍,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2.促進聯系,強化聽說訓練,培養讀寫能力 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聽力練習打到屏幕上,錄上聲音,反復播放,如還有困難可把聽力內容也打到屏幕上,看懂後再重新聽,學生見到文字內容並理解了練習,難題降低了難度,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益. 教師上閱讀課時,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或錄像一邊聽課文錄音.此舉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下一步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在加強閱讀訓練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根據課文回答問題的練習打到屏幕上,如果沒有生詞,學生可以順利地讀懂,也很容易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有困難,答案也可隨後顯示出來. 對話課的教學中採用多媒體能大大激發學生說的慾望.高中第一冊Unit 4 Lesson 13的主要內容情節是准備乘飛機去旅遊,高中第二冊Unit 1 Lesson 1是迪斯尼樂園的鍾樓附近問路,Unit 10 Lesson 37是在商店與售貨員交涉,節取這樣的視頻圖像是較方便的.在「扮演角色」的對話中,大屏幕又起到了舞台背景的效果,使表演真實可信,增強自信心. 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加強學生寫的技能訓練.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創設場景並提示Key words,要求學生先說後寫,或在閱讀訓練後安排這樣的練習.採用多媒體技術可把學生的典型錯誤顯示在屏幕上,針對錯誤分析講解,一目瞭然,學生便能得到整體提高. 3.增強感知,突破學習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利用多媒體可以用圖形、圖像、動畫等表現一些口述和板書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化解教學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可利用不同的色彩、字體和符號突出重難點,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大幅度地增加實踐練習的數量,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語言信息的活動強度.講解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區別時,教師若設計幾組對比圖片:a falling tree/a fallen tree, the rising sun/the risen sun boiling water/boiled water讓學生觀察理解將會獲得較好的效果;講授單詞用法時,我們可以利用現成的教學軟體,通過技術處理,提取該詞在各課中出現過的典型句子進行匯編作為例子,讓學生通過例子進行總結,得出單詞用法.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密度,實現單元的整體教學,或跨單元跨學期的對比教學.教高二Einstein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聯系高一Abraham Lincoln KarlMarx進行對比教學,挖掘文章的共同點,幫助學生總結寫人物作文的方法.這樣,通過前後聯系擴大了課堂容量,使學生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接觸到多篇課文,增加了知識的輸入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4.豐富刺激,培養觀察能力,促進創新思維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一個廣闊視覺的空間.大量的圖文信息,多姿多彩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激發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觀察認真,感受豐富,對課文理解才有深度,語言表達才能貼切. 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有的放矢地補充恰當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並長期堅持不懈地組織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學高二課文First Aid時,教師可展示一些需要採取急救措施的場景資料,如:遇火災,車禍,有人落水等,要求學生自由發揮想像,討論並陳述急救方案;教課文Saving the earth 時則同樣可以展示一些環境污染之類的素材,要求學生觀看後發表見解.資料通過用多媒體手段來表現,會更直觀、形象、生動,更有利於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活躍和激發思維,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英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把握好「度」的問題,要找准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的最佳切入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要避免過多地使用多媒體.如果刻意地追求現代化,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教師就成了「放映員」,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很濃,但實際上變成了老師搞「雜耍」,學生看熱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無意注意過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 2.注重課件的實效性 課件的製作是為了教學,不是單純吸引學生,課件的製作重在實效.許多教師希望多媒體課件「好玩」一點,「檔次」高一點,特別是用於公開教學或評優活動時,講究畫面背景復雜一點,按鈕多一些,令人目不暇接.事實上,我們不能不考慮實際效果而片面追求「技術含量」.面對眾多按鈕,教師可能會被搞得手忙腳亂,紛繁復雜的背景往往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結果反而事倍功半. 英語教師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恰當地進行選擇和運用,注重多媒體的實效性,使其能最佳地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3.注重課件的啟發性和結合應用 我們不能強調「學生——計算機」的關系而忽視「教師——學生」的關系.多媒體無法取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用英語進行的交際操練,更無法取代學生的思維訓練. 同時我們還要避免用投影屏幕取代黑板.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隨時根據教學進展需要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從而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且優秀的板書不僅精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隨時調整、修改板書內容,這些作用是多媒體所不能取代的.
❷ 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教師培養學生興趣方法:
1.寓教於樂,趣味橫生。寓教於樂,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課文內容實施愉快教學的一種手段。這種方法的設置,是為了有效的教學,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物理課上先放一段精彩的電視節目之後,問學生電視上為什麼會出現圖像,這樣必然會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一定會提高。
2.提問設疑,培養興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對一眼能看到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對藏在後面的奧妙卻很感興趣。」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就要從問題入手,善於設疑,引導學生思考。講述秦朝經濟文化時,可以提問學生: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然後安排學生帶著「疑」看書,產生興趣。教師設疑時,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思維,達到產生興趣的境界。
3.改進教法,激發興趣。陳舊的教學方法早已成為過去,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才是培養人才的捷徑。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需要、動機、興趣所支配的。學習活動亦如此,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而陳舊的教學模式卻不能充分地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故此,終究要被淘汰,必然被新型的教學方法所取代。
4.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良好策略,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我們都可以通過聽錄音、看錄像、學微機等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生為什麼對學微機、上網很感興趣,就是因為這門課有新、奇、美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電教媒體以及各種實驗演示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效果則必佳矣。
❸ 如何用多媒體技術推動小學英語寫作教學
如何用多媒體技術推動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英語寫作是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之一,在教學中是一大難點。分析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意義、現狀,闡述有效提高策略。
❹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一 、正確處理好運用多媒體教學與教材的關系。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本身就要求教師將傳授知識、掌握技能、培養能力與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進行整合。實現這個任務,首先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正確處理好運用多媒體與教材的關系,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進行恰當的分層施教,實現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原則。英語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現代教育媒體和網路環境的適當使用,找到網路環境和學科教學的最佳整合點,將學科教材中能使用電教媒體的地方要標明記號,尋求創新與發展。
例如, 就以我執教的Lesson43 Junior Book II的課堂教學為例:我針對本節課是一節枯燥的學習反意疑問句的語法教學內容,而教材又缺乏生動的實例的現象.我認為, 如果沒有多媒體的輔助,學生就很難以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最終導致學習效益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的下降.。於是我決定通過藉助於網路環境自製多媒體課件,採取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利用Front Page ,Flash, 錄音等使學生從乏味的語法操練中解脫出來,從而達到讓學生樂學、善學、會學的教學目的。特別是我通過利用自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介紹中國與澳大利亞季節與氣候的反差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並運用已學或搜索的詞彙或句型進行充分的語言交際和語言運用,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學習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也解決重點和突破難點,使學生重點掌握反意疑問句 be動詞的句式。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效果非常好,既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凸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把課堂應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去觀察探究獲取知識;又能運用多媒體環境與音樂的結合,通過鳥鳴、風聲、海浪聲、歌聲等不同的自然現象,讓學生明白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增強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有利於促進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通過這樣恰當的方式來運用了反意疑問句:They are beautiful , aren』t they? You like the beautiful world , don』t you ? We must do something for the world , mustn』t we ?學生在回答中也表達了Yes, we like the beautiful world .We should keep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等美好的願望。
二、正確處理好教師的角色轉換與學生的關系。
運用多媒體環境在英語課堂教學必然出現若干新特徵。其中一條表現為多元問題解決任務與研究性學習。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看成是模擬科學家發現探討、求證、思索的過程,看成是嘗試體驗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建立更具新穎性,情感互動性和心理共鳴性的語言教學環境,建立合作共進、師生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廣闊的精神發展空間和愉悅的身心體驗。英語教師要把握課件圖、文、聲兼備,版面生動活潑和可感性強的優點,選擇情境法與點撥法等先進的英語教學方法進行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語言教學互動中去實現「善教與樂學」,體現英語課堂教學的再優化。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了這一條主線。如,在執教Unit10的教學中,我一方面引課採用在學生中很受歡迎的流行英語歌曲:《Big Big World》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紛紛表露自己知道這首歌曲,很快說出歌名,我及時讓他們展示了一回他們的藝術才能。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恰如其分地讓老師有了誇贊學生的理由:You are so clever . You can say out the name of the song exactly. Your voice is the best one I』ve ever heard in class. 其目的是讓學生繼續進行聽音訓練,通過聽各種樂器的特色音效,如鋼琴聲、吉他聲、小提琴聲、鼓聲,讓學生在美妙的樂器的演奏聲中自己說出每一音效所代表的樂器,同時在和同學的合作中,使他們的發散思維進入興趣點。另一方面我利用網頁中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觀察,很快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掌握 dance ,swim ,play chess, paint ,sing , speak English等當堂主要語言詞彙。(如圖)
又如我在執教Lesson 43 中要重點解決反意疑問句,需要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觀察多幅網頁圖片,充分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行語言訓練,如通過以下flash
我讓學生進行「猜猜他們在干什麼(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的游戲,讓學生們的思維充分發散,紛紛爭著搶答問題,說出很多的反意疑問句。例如,The girl is reading ,isn』t she? ,She is swimming ,isn』t she ?…這樣, 我使學生再次鞏固了反意疑問句的句式,等到猜到一定程度時候, 我再揭曉答案。這樣使很多同學參與到課堂談論中來。接著, 我再呈現以下四張圖片,讓學生猜猜小男孩、兔子們、嬰兒、成年男子在做什麼?
這樣, 我就以整體的游戲教育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參與的機會,使課堂教學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提高了能力。
三、正確處理面向多數與個別指導的關系。
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基礎上,多媒體教學方式和網路環境要分層遞進、逐步實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與學生成績的差異,以多層次的學習要求,分成多元化學習目標。英語教師要積極創造語境,從環境、手段等方面的條件入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英語,既體現共性學習要求,又體現個體的獨立性。英語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動靜搭配的優點,向學生進行指導,在實踐中有兩種方法值得倡導:一是游戲活動與小組討論,體現了一種活潑有趣的教育形式,其新的學習態度,新的探究精神,新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式,在新的成長環境中體現面向全體,兼顧個別指導。我常採用引出圖片在游戲中進行綜合練習操練,或開展小組討論,使學生在盡情的娛樂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培養個性,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真正獲得全面發展。二是通過屏幕上的網頁和動畫課件進行分層演示,使每個學生都能領會教學內容所達到的教學目標,再通過演示,體現分層作業指導,使學生一目瞭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如圖,
結果,同學們課堂學習的情緒極其高漲,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我也從中深刻體驗到快樂的英語課堂教學的樂趣。
當然, 多媒體學習環境有自己的優勢, 但也可能會給學習活動帶來健在的問題, 其中常見的問題是:「見樹木不見森林」和「蜻蜓點水」。所以, 在運用多媒體優化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既要考慮多媒體環境的優越性,還要要考慮這些潛在的問題,對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務必要吃透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適當的語言環境,採用多媒體等高效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語用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
❺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 英語作文
要做到所授知識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吃透所授內容,抓住所授知內識容的教學目的,緊緊把握其重點、難點,分析媒體的特點,然後進行多媒體的方案設計,盡可能達到思想性、科學性和技巧性的統一。教師決不能脫離教材內容,違背客觀規律,只顧追求其設計的巧妙,製作工藝的高難度,或構思圖的標新立異,而忽視正確完整地表達所授知識的內容。否則,其結構是所授知識與使用媒體脫離,這樣不僅顯得牽強附會,而且給學生帶來錯誤知識。
❻ 如何巧用多媒體進行優化作文教學
我家的晚餐對別人來說或許只是單純的家常菜,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專比山珍海味還要屬華麗的晚餐,總是讓人在還沒開口前就已經垂涎三尺了!我家的晚餐每天的菜色都不同,每一道菜一定都色香味俱全。而且每道菜、每粒飯都包滿了媽媽的愛心,就是這一個最特別的調味料,讓媽媽所做出來的晚餐更加的美味可口更加的好吃,媽媽我最喜歡您了!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准備晚餐,媽媽做好了第一道菜,我便拿著沖到樓下,也順便休息一會兒再上樓,上去後,媽媽已經做好了第二道菜和第三道菜,我立刻將菜拿在手上,又沖了下去,但是因為我的兩只手上都拿著菜,所以沒辦法開門下去,我馬上大叫:「弟弟!幫我開一下門!」弟弟回了一聲:「等一下」過了一會兒,我又大叫:「幫我開門」沒想到他又回了一句:「等一下!」我們兩個總共重復了三次,這一次終於有人來開門了,原來是爸爸,我高興的說:「謝謝!
❼ 如何讓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教學
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多年的實踐證明,合理利用多媒體,是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電視、錄音機、錄相機等電教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不但能使學生學習英語的氣氛濃厚,興趣盎然,而且還能在整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緊張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學生學習由「苦學」轉變為「樂學」,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此談一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教師就要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從所學材料內容出發,運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並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這時,適當利用多媒體,能使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富有創造意義,學生的興趣才會逐漸變濃厚。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以直接興趣為主。他們比較喜歡一些直觀的東西,而多媒體恰恰有聲音、動畫兼備的優勢。它比其它媒體來得更直觀、更有效。我們就要充分引用多媒體進入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濃厚的英語興趣充滿整個課堂。才會令學生更專心致志地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不僅減少學生怕學的心理因素,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和化解難點
傳統的英語教學重視機械地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實際運用。已經為時代所淘汰,也不易被學生所接受。而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可以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對智力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也是教師處理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好幫手。
在教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上冊Unit 9《Colours》時,我是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喜歡看動畫片的心理。利用Powerpoint製作一幅卧室圖,裡面有顏色不同的家用電器和文具,為了更直觀傳授I have ,It』s 這個句型,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有趣中掌握重點。我先用滑鼠點擊顏色卡片,復習What colour is it?這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red、blue、yellow……每答對一種顏色,電腦就會顯示Good、very good,否則出現Sorry,try again.接著通過一陣動聽的歌聲,出現一幅卧室圖,隨著滑鼠的移動,每經過一個地方,就會出現一幅圖,教師也會隨著提問:What』s this?學生就會說It』s a hat.接著教師再提問:What colour is it?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回答:「red、blue……」.這時,教師出示這課的難點句,讓學生在情景會話中去領悟它的中文意思,並掌握這個句型。這樣一堂聲圖並茂的形象英語課,不僅使師教之有方,生學之有味,而且會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決心和信心。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環境
在英語課上,為了讓學生少受本族語言的影響,使師生在交流過程中盡可能用英語交談,好象生活在充滿英語語言的國度里。讓學生「身臨其境」,培養英語會話能力。心理學證明:凡是具有新的、奇的、動的因素的事物或環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而產生興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願望。而適當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環境,可以令學生投入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起到一定作用。
如在教《Fruits》一課時,我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幾種水果的圖片,再出示買水果店的情景。伴隨著輕松優美的音樂,學生彷彿和老師一起進入有聲有境的水果店,在那裡可以見到來來往往的人在購買水果。這時,教師出示May I have…?Yes,here you are.的句型。讓學生根據句型進行情境對話。這種利用多媒體的視聽信息和學生的口語會話相結合起來,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動性。
四、利用多媒體進行層次性教學
多媒體技術創設類似真實的生活情景。情景教學在英語層次性課堂教學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尤其是交際層次中,盡可能的創設類似真實的交際環境,使學生盡量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發展語言能力,提高英語素質,是在英語教學中實行素質教育實現交際法教學的關鍵。而電腦多媒體可以很容易地做到這一點。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在理解層次里,結合生詞創設情景,結合情景講故事:在詞彙教學中,單純的生詞學習是乏味的,在操練鞏固層次上,創設接近學生生活的情景,拉近情景與學生距離,提供更多有助於擴大認知范圍的信息,就能幫助學生盡快理解和記憶生詞。另外,在英語教學中,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利於學生潛在的語言習得能力的發揮,有利於英語順利教學的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是英語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這恰恰是多媒體的優勢所在。
五、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主要指教師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片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和觀察外語的特點,在情景中理解,識記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和進行機械性句型操練。這一層次的活動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開展的。層次性活動的表現形式為引入,講解,示範,模仿和機械操練(包括機械替換,句型轉換,四段式問答,各類復合句的聯結等)。在引入和講解時,可讓學生靜聽,增加語言輸入;教師示範後,學生跟讀與朗讀,強化記憶,訓練正確發音,替換時,可用單詞,實物,圖片等。如學習 「I like…」: 教師可利用幻燈片呈現圖片,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指導如下進行: T: film S: I like films very much. T: bananas. S: I like bananas very much. T: apples S: I like apples very much. 在這一層次,師生在活動中的角色分別為:教師是講解者和師范者,學生是觀眾和模仿者。由於涉及到較多的機械操練,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操練的目的,學生只有形成了操練的內部動力,才會認真地對待。
總之,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使雜亂的課堂明了化,讓語言點在一個實實在在的情景載體中,變的有血有肉,靈活有趣,將有助於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看圖說話和寫作能力,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而且精心創設情景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互結合,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❽ 如何使用多媒體進行有效英語教學
首先,應該在運用多媒體備課過程中體現教學目標。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電化教學方式,每堂課必須要有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標包括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獲得理解,分析語言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往往在課前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選材、剪接和設計課件,這在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如果過分追求多媒體本身,為了課件而課件就無法專心於視、聽媒體所蘊含的教學內容。很多時候,教師會為了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往往會不惜花時間去尋找大量的圖片或者影音資料,如此便成了雜耍,學生看熱鬧,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無意注意太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干擾太多,學生獲得的知識量有限,學生經過長時間的感覺器官刺激後,已無心再去思考與學習英語有關的問題。因為在學生看來,這樣的英語課失去了啟發思考的價值,而等同與一般的藝術鑒賞課了。另外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培養方向,學生現有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等等,進行軟體設計和程序編制。一個好的課件,應該是經過細心設計,富有藝術性的作品,應該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結構、教學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把全部的操練材料、問題和答案都輸入到計算機,就是多媒體教學了,這樣的話,不但起不到應有效果,反而可能還會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所以,在備課過程中,應時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所提供的多媒體資料是否體現了我的教學目標?我多准備的各個步驟是否能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們必須清楚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不是教學目的。
其次,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其主導作用,而不是單純的放映機。計算機不同人腦,它不能時刻反饋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問題,也不能因為特殊情況而改變教學任務。所以盡管多媒體有很多無可比擬的,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它所不能替代的。師生之間課堂上互動性的交流應該是最有效的教與學的途徑。我們很清楚,師生的口頭交流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好方法。因而我們應正確認識到,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多媒體盡管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僅僅是輔助工具,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而且自主性是新世紀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它體現在教材的選用,研究,開發上,教師要有自主選擇,自主研究,自主設計教材的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有取有舍,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發揮自己的個性。現在網上的英語多媒體教學資源比較多,為了節省時間,在平時教學中,有的教師乾脆把別人用過的課件拿來用,美其名曰:資源共享。其實是放棄或忽視了自己的教學靈性,讓自己的教學行為跟著別人跑,這樣的英語教學怎麼能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積極功用呢?例如,在一次全國中小學英語優質課大賽上,上的是同一課題,不同班級的學生,大多數老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內容卻是那麼的相似,給人以雷同之感。英語學科獨特的思想性,人文性,文化的傳播性及由此表現出來的育人功能都要求老師有其獨特見解和靈性。而作為輔助教學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應當體現出每個教師各自的思想和見解。而有的老師卻不是這樣,他根據自己學生的水平和特點瀏覽、查閱資料,選擇練習。老師也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並給予及時幫助。學生不同層次水平得到充分照顧,促進了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
最後,有效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對英語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英語教師對多媒體技術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擴大信息來源,注意資料積累,能自主地完成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也需要在教學觀念上的更新,要把握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做到有機結合、完美統一,更大的開拓課堂教學容量,吸引學生對知識的追求。我在實踐中感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對自己是一個促進,一個提高,既可以提高自己運用計算機的水平與能力,為教育信息化的到來打下基礎,又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素質,加快由傳統型教師向現代型教師轉變。
❾ 如何利用多媒體優化英語閱讀教學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版作業等方面的優化權.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❿ 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一、巧妙創設情境, 優化教學環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與深入, 情境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創設情境的有效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課堂教學, 可以給學生提供文字、圖片、有聲讀物、動畫和視頻等形聲結合、圖文並茂的學習材料, 創設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並茂的情境。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模式, 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也變得豐富而生動, 學生從無興趣轉化為有興趣,從抑制狀態轉化為興奮狀態, 必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
在英語教學中, 單詞的學習是相對枯燥乏味的。對於單詞的學習, 傳統的方法往往是教師領讀或用錄音機播放, 學生跟讀, 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運用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教學, 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以冀教版英語SB1 Unit 6 中的lion 為例, 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伴隨著一聲洪亮的獅吼, 一隻威武的雄獅出現在屏幕上, 接著醒目的黑色字體lion 出現在圖片下方, 同時播放出單詞清晰的發音[lain], 最後通過畫外音提問: 「What』sthis in English?」學生齊答: 「It』sa lion.」學生很快就能被這「形神兼備」的畫面和聲音吸引, 興趣十足地跟著大聲朗讀並很快記住這些單詞。
二、遵循注意規律, 突破教學難點,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心理學家認為, 調節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節奏, 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及其積極因素, 可以最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提高學習效率。對於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 若單純依靠老師的講解會顯得很抽象, 利用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使一些抽象難懂的概念變成形象、直觀的畫面、圖形, 而且還能夠動態地演示它們的變化過程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演繹、綜合、歸納等抽象思維活動, 從而形成概念並掌握事物與現象的原理及規律。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 可以將抽象晦澀的文字變成生動易懂的圖像畫面, 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並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 進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並掌握教學內容。例如, 學生對於英語動詞時態的區別及應用有一定的難度, 筆者在教學中適當應用了多媒體課件,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區分「David is playing football.」和「David plays football .」這兩個句子時, 為了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 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 筆者利用電腦顯示首先呈現一個男孩正在操場上踢足球的動態畫面, 然後問大家: 「Look! What is David doingnow?」學生們很自然地作出回答: 「He is playing football.」當涉及到一般現在時時, 就連續設計出現幾幅圖, 呈現男孩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後都去踢球的情景, 讓學生們經過仔細觀察, 再提問: 「What does David usually do afterschool everyday?」藉助畫面學生基本上能正確地理解並運用一般現在時態。接下來, 屏幕上再連續播放不同動作畫面, 讓學生根據圖片迅速造句, 並通過和正確句子的對比來查找自己的問題, 引導他們思考並總結這兩種時態中動詞、頻率副詞和時間狀語的區別及使用。最後, 筆者再呈現事先做好的對比圖和看圖說話練習加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通過多媒體教學, 學生能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地學習, 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了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三、提供背景知識, 加強語言、文化溝通, 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它反映了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的綜合, 了解說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然而, 在教學實際中, 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存在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而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把抽象事物具體化, 縮短時空差距, 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媒體課件具有重現力, 它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把各個不同時代的歷史故事和異地風情的記錄內容重現。同時, 多媒體課件也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它可以對事物與現象過程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進行擴大與縮小, 藉助視頻展現其緩慢的變化過程與現象。
筆者在講授冀教版《英語( 七年級上) 》Unit 8 MyCountry and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時, 學生需要了解一些有關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基本知識。但是, 學生都未曾去過這些國家, 對其文化背景了解甚少。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獲得感性的知識, 對這些國家能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筆者搜集大量有關這些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藝術、宗教建築、節日慶典等文化的圖片、文字和音樂資料, 並利用這些資料製作成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充滿異域風情的多媒體課件, 使學生在欣賞音樂和精美圖片的過程中了解Sydney Opera, Buckingham, theRockyMountains, the Statue of Liberty 等。
四、增加知識容量, 增大信息密度,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資源傳播的效率, 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具有發現性、探索性、交互性、個別性、創造性的學習環境, 有益於學生智力、能力和心理的發展, 實現主體教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大量地接觸英語。因此, 教師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存儲和顯示功能, 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在課堂上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信息、畫面、聲音以及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本以外的內容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
例如: 在講聖誕節「Christmas Day」時, 教師可以先追溯到聖誕節的起源, 通過感人的畫面給學生講基督耶穌降生的宗教故事、聖誕老人的動人傳說, 然後進行古今對比, 讓學生了解現代西方人是如何過聖誕節的。同時, 教師選擇一些精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和形象生動的動畫來展示聖誕歌曲、聖誕樹和聖誕禮物等,給學生展示出一個動人的情境: 在皚皚的白雪中, 慈祥善良的聖誕老人歡快地唱著歌兒, 駕著雪橇從寒冷的北極趕來。由於中西方文化不同, 教師還可通過節日進行中外對比, 並設計出多種不同的題型來進行知識能力的鞏固和練習。
五、結語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可以有效地增加課堂知識的容量和信息密度, 優化教學環境, 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 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枯燥乏味、費時低效的教學模式, 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盡管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如此多的優勢, 然而, 它也不是萬能的, 它只是一種必要的技術輔助手段, 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必須要遵循「實用、適時、適度」的原則。因此, 在具體的語言教學實踐過程中, 教師只有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 才能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和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進而體現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