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教學法在英語寫作課上的運用
1. 8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認識學會英語單詞,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知識專,把在課堂上的知屬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以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對於小學生的教育來說,小學生英語寫作的目的主要是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去,把生活中那些與英語相關的知識運用到英語寫作中去。在實踐中促進英語知識的學習,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文章試圖探究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以促進知識的學習。
2. 簡述任務型教學途徑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在哪些方面有著明顯不同
1.語法翻譯法抄的優勢:教師通過教授新詞及語法、講解課文、鞏固練習,逐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語法,使學生語法概念清晰;學生反復練習,能夠掌握大量的語法和詞彙,有助於培養其翻譯和寫作能力;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用具較少,便於課堂管理;通過單詞量、語法習題及課文背誦的方式,易於檢驗學習成果。
2.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任務不僅有利於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其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獨立學習習慣的養成。而學生要完成任務,就需要將理論知識與現實情境結合起來,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協作。
3.語法翻譯法的劣勢:語法翻譯法在教學內容上,注重語法詞彙而輕視口語練習,學生的口語發音較差且運用外語進行表達的能力欠缺;在教學方法上,是滿堂灌的單一模式,重視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學」,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性。
3. 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課堂中的應用是怎麼的呢
本文以仁愛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2 Cooking is fun! Section B為案例,介紹了筆者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並結合教學實例,展示了如何有效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
1. 教學片斷一:利用錄像還原情境,復習舊知識。
Step 1 Warming up
Play a video about making fried rice and let the students retell the steps which we have learned in Section A.
設計意圖:模仿央視節目「天天飲食」導入,情景再現炒飯環節,引起學生興趣,並通過復述達到復習順序副詞和描述步驟的目的。
情景再現:在師生互動問候之後,播放一段炒飯的視頻,情境再現炒飯的各個環節,在放映時邊停頓邊向同學們提問:「What are the ingredients? What』s this step?」 此舉在於復習Section A中所學的炒飯的步驟和順序副詞的使用。由於該視頻模仿的是央視節目天天飲食—daily diet英語版,由本人擔任廚師,因此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了上來,回答也比較積極。
評析:模仿央視節目復習導入,利用錄像還原情境,使教師的親和力倍增。電視上的節目出現在課堂上,教師本人成了廚師,學生感到既親切又有趣,成功達到上課伊始便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2. 教學片斷二:藉助圖片創設情境,利用表演體會情境, 鞏固新知識。
Step 3 Consolidation & Practice
①Retell & Competition:Ss read the steps and then they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of retelling the step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②Task2 Operation & Display:Group work: The Ss make sandwich in their group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tell the steps. And then some groups will display themselves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 Finish 1b.
設計意圖:藉助預先拍攝的圖片,再現製作三明治的過程;動手操作又讓同學們體驗了一把「天天飲食」節目中廚師和解說員的角色,幫助學生鞏固製作三明治的步驟、知識。
情景再現: ①在幾分鍾的准備之後,本人在幻燈片上播放了製作三明治步驟的圖片讓學生競賽搶答。在准備階段就感覺到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搶答也很積極。有些同學站起來後,雖然由於緊張或其他原因沒有很好地描述,但也能在老師或小組內其他同學的協助下完成描述。
②學生四人一組自己動手製作三明治,並用英語解說。設計的任務突出互動合作,有利於調動各層次同學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同學的參與意識。學習熱情在之後的展示環節達到了高潮,成績較不理想的同學對上台演示也躍躍欲試。
評析: ①優點:採用預先拍攝的圖片,把書本知識通過視覺更加直觀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並能引導學生進入英語思維模式。設置的小組競答步驟和動手製作三明治的過程,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進行語言聚焦。
②改進之處:課後有聽課老師建議如果在圖片旁多些關鍵詞,多些文字說明,那對中下層次的學生便能更容易地回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另外這個環節如果以學生整體來描述的話,會使更大面積的學生得到鞏固,畢竟這個製作三明治過程的描述是本課的重點所在。此外,小組分工還不夠到位。小組成員的分工是體現新課程提倡的合作學習理念的重要體現。(羅敏江2009:39)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各小組成員的分工是不一樣的,應要有明確的指導,使各位成員在每次合作中起不同的作用,不能每次都讓同樣的人來「說」英語,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取得不同的進步。
3. 教學片斷三:利用圖片和文字解說創設交際情境,操練新句型。
Step 4 Practice
Oral practice: T explains the sentence pattern 「Would you mind if …」 After presenting two examples, T sets another two situations for them to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their partners.
設計意圖:這個句型為請求允許的句型,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對學生要用英語表達出來仍存在難度,這是個這堂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本人設置了四個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息息相關的場景。
情景再現:幻燈片上的四個交際情境是為教授句型「Would you mind if…?而設置的。如場景一:圖片顯示在公共汽車上有一個空座位,一位剛上車的乘客在詢問空座位旁的另一位乘客是否可坐在該座位上。這時可用英語提問「Would you mind if I sit here?」 其回答是「Of course, please have a seat.」 再如場景二,圖片顯示窗外大雪紛飛,Jane 在向Maria 詢問是否可以開窗戶,可使用句型「Would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Maria 可回答「 Sorry, you』d better not/I』m afraid you can』t. It』s cold outside.」 本人用這兩個示例用來教授句型及其應答,並有另外兩個場景供學生小組討論並操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呈現問句之後故意不說出答語,而直接讓學生來回答。大部分的學生都回答不來,感覺有點不知所雲的樣子。教學之後,學生對應答和句型的使用是清楚了,但是在完整對話方面仍存在困難,這個問題在操練和展示第三個場景時就暴露出來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才完成了對話。後來,在第四個場景放映後,教師在黑板上臨時添加該場景所需的片語,這才解決了備課時沒想到會出現的問題,學生最後一個對話就完成得很不錯了。
評析: ①優點:巧妙設計四個生活情境,既跟句型相關,又貼近生活,學生在學習句型的同時能用英語思維,還能明白該句型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如何應答等。在遇到事先沒預設的問題時,教師能夠隨機應變,臨時對教學進行微調,很好地突破了這個教學難點。
②改進之處:學生的操練時間不夠長,小部分學生對英語解說詞不能理解透徹,以至於有些同學對造句的技能掌握不熟練,如果在備課時能在幻燈片上顯示出關鍵片語,就可以解決操練和展示時暴露的問題。因為在這個時候,學生仍然處於模仿階段,而不是生成階段。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4.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採用任務型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能有效地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許多收獲和成功!而教師也同樣享受到了學生進步的快樂和欣喜,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繼續踐行任務型教學的指導思想,在教中學,在學中作,和學生一起快樂地學習,成長。
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之初探與初體會
一直以來,我對英語學習就很有興趣,而現在,我已經由學生轉變成為一名英語老師,角色的轉換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點不適應,但是我很快調整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准》,並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努力嘗試,突然發現了看待英語的另外一種角度,那就是從以前單一地從老師那兒學習英語轉變為自己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在教中做,而且發現這樣英語更有魅力了,也體會到了初為人師的快樂,也就有了自己的一點體會。
剛參加工作,學校組織業務學習,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學習《英語課程標准》,也是在這次學習中我接觸到了這個新名詞:任務型教學。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我知道了《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任務型」的教學思想,並主張把對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什麼是「任務型」的語言學習呢?「任務型」語言學習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重要影響的學習理論。它有三個顯著特點:①側重語言的內容含義更甚於語言的形式結構,因此課堂語言活動更接近於自然的習得。②執行任務或任務的結果都離不開表達技能,即說和寫的技能;③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習者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標准,並能使其產生成就感。在教學中,我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 「任務型」教學活動,使學生不但獲得語言知識,而且獲得了語言運用能力。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這一教學思想呢?我一邊思考,一邊在教學實踐中尋找答案,通過這兩個月的理論學習和在一年級和六年級兩個年級的實際教學,總結出了兩點自己的體會。
一、任務要貼近學生生活,真實而有趣味。
任務型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任務的設計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經歷,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興趣越濃求知慾越強,參與意識越高,越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越能主動進行任務的學習。 例如我在教一年級的colours:red,green,yellow, purple, orange, blue, white, black時所設計的一系列任務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中感受語言,在生活中自然地運用語言。首先我在彩紙上分別出示這些單詞,讓學生對照相應的彩色的紙片對這些單詞進行鞏固(學生在幼兒園時已初步接觸到了這些表示顏色的詞),領讀以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任務:A)猜一猜。我先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香蕉,然後讓學生猜一猜它是什莫顏色,課前我其實只想到了學生肯定會說是黃顏色的,It』s yellow,可是課堂上出乎我的預料,有個學生說香蕉還可以是綠色的,我當時一想,對呀,香蕉也可以是綠色的,我當時就表揚了那名學生,表揚他觀察非常仔細,我順勢問他綠色用英語怎麼說呢?他一臉自豪地說green,這下子學生的積極性可高了,他們讓我趕緊再畫一個物品來猜顏色,我當時想為何不讓他們自己來畫然後自己來說顏色呢?於是我又布置了下一個任務:B)畫一畫。我朗讀red,學生跟讀,然後畫出他們心中的紅色的東西,畫完後一起來展示。學生們馬上行動起來,我看到大部分學生畫了紅紅的蘋果,還有的細心的學生在蘋果上畫了綠色的蘋果葉,當我走到馬志強身邊時,他還興奮地說:「Miss Dong,apple, it』s red.還有葉子,it』s green.」我當時是一陣欣喜湧上心頭,深深地體會到了老師的那種特有的樂趣,這可是任務型教學思想帶來的活力呀!我還發現有的學生畫了紅紅的太陽,還有一位小女孩她突然指著黑板的上方說:「Miss Dong, 看,國旗,it』s red.」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一雙雙小手舉得高高的,有的說國旗上的星星是yellow,教室外面的樹葉是green,我的衣服是purple,還有葡萄是purple,天空的顏色是blue,雲彩的顏色是white…聽著孩子們的話語,我也變得很興奮,和他們一起交流我發現的各種顏色,當我說到老師的牙齒是白色white的時候,他們都變得很崇拜我,說老師觀察也很仔細,很快就有學生說我媽媽的頭發是紅色的red,接著就有學生說我媽媽的頭發是黃色的yellow,最讓我吃驚的還是一名平時比較內向的學生說:「Miss Dong,同桌說我臉紅的時候是粉紅色的,是pink,對嗎?」我微笑著拍拍她的肩膀點點頭,她會心地笑了,就這樣,九種顏色學生愉快地學會了,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快下課的時候我又布置了一項任務,學生回家後找找看家裡面的物品都是什莫顏色,然後介紹給家人聽,學生愉快地接受了。所以設計比較有趣的任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關鍵,而且和學生一起處在興奮點上,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關懷,一種激勵。
5.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實踐方法
(一)功能策略給學生提供和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和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運用語言規則達到能交際的目的。它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 情景教學法是指運用目的語的環境。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教師應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置模擬的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其中包括利用實物、真實的語境、體態語言、非語言手段以及多媒體等手段,使語法教學更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
(1)創設一個對話情景,設置猜測性任務在復習不定式這堂課上,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堂課的重點。教師創設一個與遲到的同學進行對話的情景。通過對話,讓學生思考對話中用了什麼結構,布置學生任務:
猜一猜「What will we review today?」(對話如下)
T: Why are you late today?
S: Because my bike is broke on my way toschool. It's too old. T: Don't you want to buy a new one? S: Yes, I want to buya new one this Sunday. But I can't decide which one to choose. Why don't youask your parents to go with you?
S: That's a good idea. If they are free, I'll ask them to go with me.
T: Ok.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bicyclesto choose in the shop. It's not difficult for you to choose a nice one.
S: Thank you.
T: You're welcome.
聽完對話,學生很容易猜出對話中運用了許多不定式結構,從而了解到今天課上復習的重點。創設對話情景的活動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集中注意力,在語言環境中找到目標。同時,也可訓練學生的聽力水平。
(2)利用圖片呈現目標,設置舉例型任務在總結「It's+adj.+for sb. +to do」的句型時,藉助圖片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較好。先呈現第一幅交通燈為紅色的圖,然後問學生: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what's it dangerous for you to do?」 學生很快回答:It's dangerous for us tocross the road 把這句話寫在黑板,學生對這個句型產生印象。然後,再呈現其它幾幅圖,如交通燈變成綠色,孩子們在踢足球,骯臟的環境等,布置學生根據圖的內容,運用黑板上的句型進行列舉。在學生思考時,教師給予一些提示性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列舉了以下句型:
It'ssafe for us to cross the road.
It'sinteresting for the children to play football.
It'simportant for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句型,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用所學句型造句。在這種以圖片創設情景的活動中,語法知識由抽象變為具體,從而使語法學習降低了難度,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2.活動育智法活動是為了鞏固、擴充知識,活動是為了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才會對所學的語言理解得更加清晰,想像更活躍,思維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學習要活動化,活動要交際性,教師應把語法規則活化為活動,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都動起來。
(1)用游戲法來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游戲活化語法規則。設計精巧、難易適度的游戲活動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練習to do作賓語成份時,教師設計了「接龍」游戲,即學生運用黑扳上所列舉的動詞編成問句,向下一個學生提問 , 下一個學生必須先回答問題,再用其它動詞編問題,然後依此類推。例如:
S1:What do you want to do this Sunday?
S2: I want to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decide to do this summer?
S3: I decide to travel to Beijing. What do you hope to be in thefuture?
S4: I hope to be a doctor. What did you learnto do last summer?
S5: I learned to swim last summer.
在這種開放的意義性操練活動中,學生既練習了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還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和鞏固,使語法學習既輕松又有效。
(2)在討論中完成任務小組討論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學生能積極參與,在交際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在復習「to do」的不同用法後,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用不定式句型討論如何學好英語。同學們組成四人一組,展開討論,並且寫下他們的觀點。學生們很快進入狀態,討論熱烈,平時不發言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出主意。最後每個小組派代表闡述各組的觀點。綜合他們的意見,給出討論的結果,學好英語應做到以下幾點:
1.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peak English asmuch as possible in class or out of class
2. You need to read English books andnewspapers, or listen to English programme on TV or on the radio. .It can helpyou know much about English knowledge
3 . When you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eproblems, you may ask your teacher to help you. Of course, if you never giveup, you'll find it no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這種小組討論,提供了相互學習口語,人人參與的機會。小組討論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生綜合不定式的用法貫穿於語言交際中,既鞏固了這堂課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這種創造性的任務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認知策略在課堂上教師通過一系列方法進行語言知識的滲透,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交際活動活用語言規則,進行創造性語言活動。它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分析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就能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復習不定式做賓語的句型結構時,教師先啟發學生:Do
you think it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學生會立刻回答:Yes. 教師就把「I think it very importaritto learn English well." 的句子呈現到黑板上。此時,教師不急於點明"to do"的用法,而是請學生用完成句子的形式來呈現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對語法要點的理解。
如: We feel itpossible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贏得比賽的勝利)。
He foundit very h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決這個問題)。
Jimthought it interest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
教師在呈現每個句子時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待學生完成句子後,讓他們思考這些句子結構是否相同,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它們結構相同,教師進一步問他們能否總結一下它們相同的句型結構。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很容易找到規律,歸納出結構如下:主語+動詞 (feel/find/think……)十it+adj.+to do 教師還請學生注意句型中「it」 和「to do」的關系,學生很快發現他們在句子中的成分相同,「it」稱為形式賓語,"to do」稱為真正的賓語。在上述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的練習很快歸納了「to do」做賓語的句型結構,較好地掌握其用法。這樣的語法歸納教學能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和內化語法規則,並使他們逐步建構起清晰且完整的語法知識圖式。
2.比較法學生對於一些比較接近的語法規則會出現概念混淆,往往理不清頭緒。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他們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啟發學生找出關鍵點及區別,有針對性地解決語法問題。在復習不定式的公開課中,教師運用了比較法幫助學生找出現象之間的區別,以掌握其用法。在復習「看見某人做某事」 的結構時,教師在黑板上呈現兩句看似相同的例句:
1)I often see him________football. (play)
2)I saw him_________ football when was walking past.(play) 然後,弓l導學生觀察並找出上述三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學生會發現,第一句話中含有「often",表示看見他踢足球的動作經常發生,第二句話中含有「when I was walking past」表示當教師走過時,看見他正在踢足球。通過比較,學生發現了兩句句子的差異,確定第一句應運用 「see sb. do sth」 的結構,空格上要填"play";第二句應運用「see sb. doing sth」結構,空格上要填"playing"。運用比較法,把看似容易混淆的語法知識「化難為易」,學生很輕松地掌握其不同的用法。
四、運用任務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 教師設計任務活動要有針對型,所設計的活動應吸引全體學生參加,保證有效的分層教學。基礎差的同學可以進行難度較小的任務,成績好的同學可以執行難度較大的任務。另外,設計任務時要採用「階梯型任務鏈」。所設計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高級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教師還應該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有意義,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大腦始終處於一種激躍狀態,通過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使其學習自化、自動化、智能化。
2. 教師應該是「任務」的評判者。學生經過合作學習後,教師應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狀況做出評判。教師不能以命令的方式對學生的言行做出生硬或有傷學生的自信心的評價,在不違背合作型原則下,教師以暗示法對錯誤進行糾正,對正確加以強調。真正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進步,使學生有更大的積極性去獲取知識。
3. 任務型教學更要求每位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英語教師要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先進的外語教學方法,還必須有深厚的漢語和外語語言知識儲備,廣泛了解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和風俗習慣,具有熟練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特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英語教學,能給學生們創造廣闊的視覺空間,大量的圖形信息和多姿多彩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結束語在語法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情,實踐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生動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它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教師要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精講精練,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活潑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加課堂學習活動,使語法教學生動有活力,為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6.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
(1)適應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 我們的英語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習得上專, 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屬學生語 言運用能力.本研究所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法」 ,能極大地發展學生主體意識和 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為學生擁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堅實的基 礎. (2)適應深化課堂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分析將為實現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 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3)適應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需求. 本研究的最終理論成果將會促進部分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適應新課改要 求,逐漸實現課堂「以生為本」的理念. 2.實踐意義 (1)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 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 通過對師生教與學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對任務型教學 法的指導策略研究、 以及對任務型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當今小學英 語教學提供一手資料, 有效促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相應的任務型教 學方法,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生語言實際運用的能力.
7. 英語專業的文獻綜述怎麼寫是關於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課堂的應用的
文獻綜述就是用資料,只不多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格式。
主要是,關於你的論文主題,國內外學者提出多點看法和主張。某某學者在某某文章中,就你的論文主題,提出看法認為如何如何
都是這樣的語句,寫出來就ok了。需要大概七八篇文章的論述,最好是高級的人物寫的文章,發表在高級期刊上的。
http://www.cnki.com.cn/delivery/lunwen-wenxianzongshu-14.html文獻綜述的寫作技巧和範文,中國知網的,很全面。
文獻也去中國知網找
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搜出來的文章,看看摘要就能寫進綜述里了,自己搜索吧
合適採納啊
8. 跪求:英語畢業論文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的應用部分該怎麼寫
應用就是指復在初中英語教學制中怎麼以任務型教學法設計教學,進行教學的。具體的還要你自己想哦。我的英語論文就懶得自己動手了,太麻煩,怕反復。我是二本,在淘寶找人寫了一篇與教學有關的本論,新蕾寫作店,居然一次性過了,老師就讓改了一下關鍵詞、摘要之類的。還問我,是不是你自己寫的呢?呵呵呵。。。我早有準備,對論文非常熟悉,順利通過,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