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英語寫作中文化因素的研究
A. 英語學習中的文化障礙的開題報告思路
要說最尊敬的老師嗎,那就要數胡哲老師了,我感謝陽光,它帶給我溫暖;我回感謝清泉,帶給我甘甜答;我更感謝我的寫作老師,他帶給我鼓勵的微笑.「豈有此理!胡說八道!」一聽這熟悉的話,你就知道我們的寫作老師來了.
我的寫作老師叫胡哲,是我師范時的寫作老師.他個子不高,年紀不大,可頭發卻白了一半兒.他穿著上也很不講究,一年四季總是那一襲藍布衣裳,與其他老師形成鮮明的對照.最令人難忘的是他寬寬的臉上戴著一副深度近視鏡和鏡片後那一雙永遠深邃的眼睛.他的形象不好看,可卻愛笑,一笑起來,就露出一對難看的大大的牙,臉上的皺紋也疊成了羅漢.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是:「豈有此理」.
那一次,也不知是心有所感,還是心血來潮,我寫了一篇作文《〈想家的時候》,結果被他在全班同學面前搖頭晃腦的大讀特讀,還說這就是有真情實感、有新意的佳作,惹來同學羨慕的目光.
B. 論文大學生英語寫作常見障礙應付策略開題報告怎麼寫
一:、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2、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C. 英語語言文學,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的關系
英語語言文學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這三者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這三者也是息息相關的,作為大學的一種專業選擇,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的主要集中在英語的文化上,也落實在人際交往之中。而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其中包括很多在精神層面上的研究,所以較比英語語言文學,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具有更深的含義,而且理解的也更加深刻,我們在選擇研究方向時,可以從這一角度來進行選擇。
所以為了中華民族文化能有更好的傳承,我們對於外國文化也需要進行深刻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研究方向。而且深刻的研究也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文化素養,更有利於我們在國際中的日常交往,可以提升我們自身的氣質,所以從根本上來講,對人的塑造作用也是很強的。
D. 誰知道【中英文化差異的原因】要詳細一點的!!!論文急用!!!
也不知道你要什麼方面的,論文這么寫題目有點大了吧....我給你找了一個「中英文化差異在翻譯教學中的影響及對策」你看看 合適嗎?
摘 要]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交際的人才,因此,不僅要學習語言,還要學習語言文化。本文聯系教學實際,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以及文化的差異對大學翻譯教學造成的影響。同時也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翻譯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文化差異 影響 對策
文化和語言的關系至關密切。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傳遞文化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在他們的語言表達形式上留下強烈的印跡,因此也造成翻譯的困難。
同一個詞或成語在不同國家人民中含義也往往不同。所以翻譯決不能只著眼於語言的轉換,而是透過語言表層,了解其深層內涵和文化涵義。只有透徹的理解兩種語言,翻譯時才能「全文神理。融會於心」, 「下筆抒詞,自善其備」。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語言又像一面鏡子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像一個窗口揭示著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歷史條件,地理位置和社會現實中形成的。中英兩種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業人口多,有很多的農諺。如:
槁木死灰(withered wood or cold ashes)骨瘦如柴(be lean as a rake)
對牛彈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眾人拾柴火焰高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而英國人喜歡航海,故很多諺語都源於航海。如: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風快揚帆
Still waters run deep。 靜水流深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要沉大船
二、風俗上的不同
中國人把「龍」視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因而龍在中國文化里是至尊無上的帝王的象徵,因而有「望子成龍」的說法,但是在英美卻把龍當作是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相反,中國人把貓頭鷹當作不吉祥的象徵,而英語中卻說as wise as an owl,把貓頭鷹當作智慧的象徵。
三、聯想上的不同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觀的反映。人類有許多共同的生活經驗和共同感受,所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之處。如英漢兩種語言中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靈活。但有時候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不同的民族也常用不同的比喻表達同一思想。如;漢語用「一箭雙雕」,而英語中用「一石二鳥」,德語用「一掌雙蠅」,俄語用「一石雙兔」。英漢兩種語言在這方面的差異類似的還有: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掛羊頭賣狗肉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膽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一箭之遙 at a stone』s throw
水中撈to fish in the air
蠢得像豬as stupid as a goose
守口如瓶mb as an oyster
害群之馬 black sheep
揮金如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四、制度,信仰和世界觀的不同
自然界是五顏六色的,綠色的田野,藍色的天空,紅色的玫瑰,人類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但顏色用於人類社會時,就在人們的心目中產生了特定的意義,引起了特殊的聯想。如黑色常代表壓抑,白色意味著純潔。然而由於特定環境和文化的不同,各種顏色的象徵意義也有所不同。如在英語中黑色表示悲哀與庄嚴,而中國以白色表示哀悼;在歐洲紫色是權力的象徵,而在中國黃色是不可侵犯的權貴顏色。
五、社交禮節上的不同
由於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在社交禮節方面,英語國家和中國也有著許多的差異。如中國人見面經常說「你吃了沒有?」或者「到哪去啊?」等之類的問候語和客套話,而英語國家的人打招呼常用「Hello」, 「Hi。」如果不清楚英漢文化的差異,在見到外國朋友時用 「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打招呼就會帶來很多不便和尷尬。又如」您辛苦了」在中國使用的范圍非常廣,而在英語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表達方法。例如歡迎遠道而來的外國客人可以說「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表示「路上辛苦了,一路好嗎?」而對於剛剛完成艱難任務的可以說「Well done! That was a hard job。」
六、文化上的空白與意義上的沖突
文化上的空白是指有些說法和行為在有的國家有,其他國家沒有。如中國有很多說法在外國就沒有:唱紅臉,老油條,半路出家,跑龍套,拍馬屁,班門弄斧,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等等。同樣,英語中也有一些獨特的說法: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take French leave, a white lie, a green eye。
意義上的沖突指的是有些事物或行為在中國有,英國或其他國家也有,而且有相同或相當的詞彙,但是涵義卻不一樣。如「中國是塊肥肉,誰都想吃。」肥肉在英語中也有,但外國學生卻很難理解,為什麼要把中國比作肥肉,而不是瘦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譯者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也是各種文化之間的橋梁。譯者不僅是中外文化的使者,也是一個永恆的學生。翻譯不僅要跨越語言的障礙,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鴻溝,筆者在長期的翻譯教學過程中發現,對文化差異的理解不夠透徹是導致學生翻譯失誤或者作品質量低的根本原因。其主要表現如下:
1.由於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造成誤譯。尤其是諺語,習語的翻譯。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s。(約翰為人可靠,他既忠誠又正直)由於對「to eat no fish」 和「to play the game」這個英國的典故和習語不熟悉,有人將此句子按字面意思譯成「他一向不吃魚而且經常玩游戲」。It was Saturday afternoon, and the landlady was cleaning the stairs。(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女房東正在打掃樓梯。)在英國常有人把房屋分間出租,這種人被稱為landlord 和landlady。正是由於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有人誤將「landlady」譯為「女地主」。
每種語言都有豐富多彩的諺語,習語,他們都是各民族人民在長期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千錘百煉創造出來的,具有濃厚的民族,歷史和地方色彩,也是翻譯中最難處理的部分之一。在翻譯諺語,習語時,一定要准確的理解原文,決不可望文生義,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直譯法,意譯法等翻譯技巧對原文進行靈活的處理。如To move heaven and earth不是「翻天覆地,驚天動地」而是「千方百計,不遺餘力」。To talk horse不是「談論馬」,而是相當於漢語的「吹牛」。To gild the lily也不能按照字面直譯,這句習語相當於漢語的「畫蛇添足」。
2.中文水平低。英漢筆譯者往往只注重英語的學習,將中文學習放在無足輕重的地位或無暇去潛修中文。翻譯家陳廷佑認為,譯得出譯不出,基本上看英文的功底;譯得好不好,主要看中文的根底。
Because of this explosive progress, today』s machines are millions of times more powerful than their crude ancestors。有了這種突飛猛進的進步,今天的機器比起原始期的機器不知強了好幾百萬倍。「explosive」本義為「爆炸性的」,根據上下文和特殊的語境,譯成「突飛猛進的」更通順,准確。Enjoy the luxury of doing good。 以行善為樂。
Luxury常譯成「奢侈,奢華」,但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所以該句應用中文的思維去闡釋。
It is two years come Christmas。到今年聖誕時就是兩年了。
He identified himself with the masses。他和群眾打成一片。
以上例句的翻譯,最難的地方不在於對原文的理解,而在於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找出合適的,符合漢語思維習慣的漢語表達。
要從根本上解決由於中英文化差異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從詞彙和句法入手,充分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為做好英漢翻譯打好扎實的基礎。英漢語言對比,是翻譯理論的核心。因為英漢互譯的理論,方法與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漢兩種語言異同對比的基礎上的。正因為有了「同」,才可以互譯;正因為有了「異」,才產生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因此對於翻譯實踐來說,對比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掌握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是至關重要的。
2.重視雙語的修煉,尤其是母語的修養。對許多文學翻譯作品的研究表明,在譯者理解表達水平大致相等的情況下,真正能夠流傳久遠的譯本,如林紓,傅雷等譯本,皆勝在其譯文文字之優美。漢語精煉簡約,而又富於意象,只要掌握了漢語的行文特徵,就能在翻譯的過程中自覺地在字里行間繼承和發揚這種文字傳統,創造出燦爛的譯文篇章。
3.在翻譯過程實踐中,譯者難免會碰到各種寫作形式復雜多樣,不同體裁,題材的作品。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背景,就很難做到譯文忠實,准確。所以,豐富的社會經驗,生活常識,天文地理知識,都是翻譯時不可缺少的輔助材料。
4.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加強翻譯的。訓練實踐。翻譯技巧來自翻譯實踐。在表達相同的意思時,英漢句子結構往往有著很大的差異,只有遵循這些差異,採用合適的翻譯方法,才能使譯文忠實地道,合乎表達習慣。比較常用的有詞類轉譯法,詞序調整法,增詞減詞法,拆譯法等,掌握了這些翻譯技巧,對於進行各種題材和體裁的翻譯大有裨益。
不論是成功的譯者還是優秀的譯評專家,都必須是充滿兩種文化意識和精通兩種有關語言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沒有交流就沒有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理解。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世界文化史是各民族思想感情互相交融,互相滲透,互相補充的歷史。
參考文獻
[1]英漢比較與翻譯(增訂版),陳安定,中國對外翻譯公司
[2]英漢翻譯教程,張培基,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3]英漢互譯實用教程,郭著章,武漢大學出版社
[4]英漢翻譯教程,楊士焯,北京大學出版社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E. 英語寫作中漢語干擾因素分析研究現狀
Analysis of interfering factors of Chinese in English Writing
F. 關於英語文化的畢業論文。急!!!
淺談理工科學生的英語教育問題
摘 要:正確地為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定位,把握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的特點,充分認識理工科學生的群體差異性,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切實加強理工科學生的英語教育,對促進理工科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定位;特點
一、引言
加人WTO後,我國經濟進一步融人經濟全球化之中,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交流合作口益頻繁。對於我國眾多的理丁科學生來說,無論他們畢業後是繼續深造,還是從事各種技術性工作,具備用外語進行技術交流的能力都是必要的。例如在學術領域,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都有受邀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機會,各大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也不例外,甚至有很多學生獲得了當眾宣讀、答辯論文的寶貴機會,尤其是高學歷的碩卜生和博士生。由於這些學術研討會幾乎都將英語作為工作語言,這就對我國理工科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為了跟上科技的飛速發展,理工科學生應該了解不斷發展的科技最新信息,小僅要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閱讀專業外文文獻的能力,以掌握自己所在的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而要通過各種媒體尤其是巨聯網在第一時間內獲得精確的信息,就必須通過原始資料准確掌握其他國家的技術和文明成果,尤其是最新的自然科學成果,以全方位、深層次地把握國外動態。在這樣的背景卜,我們就迫切需要培養大量既精通專業知識又精通外語的高素質人才。因此,理工科專業的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專業英語閱讀課要作為高年級學生的必修課。通過該課程的敦學,指導學生閱讀專業英語書刊和文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信息。
二、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的定位
作為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他們與文科學生在學習內容、自身特點、思維方式、知識結構等方面自然有著較大的區別。理工科學生在校所學的絕大部分課程郜是與其專業有關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必修的人文課程卻不多。這就使得理工科學生的綜合素質過於偏重理工方面,而人義知識及文化修養卻明顯不足在學習方法上,理工科學生比文科學生更善於計劃、組織和安排學習,善於在遇到困難時尋找原因。他們的調控能力較強,在不同的階段和環境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學會如何學,如何記憶,如何更好地進行學習反省,以提高學習的功效。由於這些自然的差異,理工科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也與文科學生有著較大的不同。理工科英語在詞彙、語法、修辭等方面和文科英語有一些不同之處。這種差異有時會給人一種隔行如隔山的感覺。如描述同樣一個事實,理工科的學生可能會原原小本地把事實用規范的詞語精確客觀、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而搞文學藝術的人則會覺得理工科學生的說法太呆板乏味,太沒有水平,缺乏生動性,他們就會把事實描述得更生動、形象。他們之間的這種差異,還決定了理工科學生在語言學習策略方面也有其獨特之處。理工科學生一般偏好思維和分析,學習方法多以模仿、記憶、訓練和實踐為主,其學習策略具有明顯的特徵。
但是,理工科學生的英語教育也面臨著相當多的困難。如由於我國基礎教育分文理科培養學生,相當一部分理工科學生性格內向,課堂上不懂的東西不願意請教老師。凶為他們害怕在同學面前丟面子,寧願自己解決也不願求助於別人,尤其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並且,由於缺乏外語學習環境,很多理工科學生很少閱讀英文報刊、聽英語廣播或與英語母語者交流等。
相關學者對理工科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理工科院校的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能聽懂日常交際英語,並且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因為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北京成功地申辦奧運,和外界交流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多數學生希望大學畢業後能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排在第二位的是閱讀能力,僅次於聽說的能力,這也是理工科院校學生的一個特點。因為隨著我國經濟對外交流的增多,理工科學生在未來的工作或學習中將不可避免地要閱讀英文文獻資料,尤其是那些選擇繼續深造的研究生們。還有相當比例的一部分理工科學生將學好英語視做找到一份滿意工作的橋梁,認為學好英語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競爭能力。
基於以上調查結果,理工科專業的英語教育必然有其獨特的定位。那就是將英語作為一種了解本專業國外情況的工具,強化理工科的專業英語教育,使理工科學生具備足夠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以滿足他們在其專業領域的學習要求。
三、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的特點
對於理工科的學生來說,英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工具出現的,而不是賴以謀生的一技之長。因此,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基礎階段和專業階段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整個大學英語的教育過程,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今後在各自的專業崗位上具有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聽說讀寫能力。下面我們將分幾個方面具體闡述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的特點。
1.詞彙、語法和閱讀
詞彙是語言的基礎,能否牢記專業英語詞彙和專業術語將直接關繫到理工科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發展前景。詞彙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而長期的認知過程。盡管學生不贊成死記硬背的方法,但他們認為單詞還是應該要記和背的。由於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中國語言教學中仍然很普遍。很多理工科大學生反映,詞彙量的缺乏是他們在入學初期面臨的最大困難。這就需要英語教師重視詞彙教學,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這樣有助於幫助學生解決在聽力、閱讀、寫作、翻譯中遇到的困難。
語法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之一,應該受到理工科學生的重點關注。事實上,能否嫻熟地掌握英語語法知識,將直接關繫到理工科學生閱讀英文專業文獻的能力。長句子多,句子結構復雜,是理工科專業英語的一個典型特徵。對句子結構的分析能力,對句子組成各部分的解剖能力,是學生英語水平的綜合體現。而這就涉及到了理工科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問題。專業英語閱讀是一門以英語為基礎又與專業相結合的課程,它注重對本專業涉及知識的理解,以普通英語閱讀為基礎又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為理工科學生開設專業英語閱讀課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把自己已有的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去獲取更廣泛的、更前沿的專業信息。
2.聽說
受我國傳統外語教育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理工科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聾啞英語」現象,即多數理工科學生的英語讀寫譯能力較強,而聽說能力卻很弱。大多數學生經過十多年的學習後,仍難以昕懂英語,難以進行口頭交流。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們的聽力基礎往往較差,這直接影響了理工科學生學習英語聽說的興趣;另一方面,理工類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生習慣於安靜地進行思索,在頭腦中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不善於將這些問題表達出來與其他人共同探討,這一點決定了大部分理工科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更不用說是英語的表達了。
但是,對於理工科學生來說,基本的英語聽力和會話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原因前文已談到,此處不做贅述。但是筆者認為,理工科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畢竟不像閱讀能力那樣重要,因此,可以考慮在學生高年級階段的專業英語教學中加強其在專業方面的聽說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鞏固他們在基礎階段所形成的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並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3.翻譯與寫作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了增強我國學術成果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理工科學生具備一定的翻譯和寫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對於要寫英文文章、向國外期刊投稿的理工科研究生群體更是如此。但在目前的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中,學生翻譯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卻被忽視了。試想,一個看不懂英文文獻、不會英文寫作的學生如何能寫出質量好、水平高的學術論文來?因此.培養理工科學生的翻譯和寫作能力也是理工科英語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四、推進理工科學生英語教育工作的幾個著手點
1.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理工科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是什麼,必然與他學習英語的態度(堅持性、勤奮程度、主動精神等)有關,與他追求的學習目標與水平有關。很多理工科學生只是把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自己在學校里學習英語的唯一目標,這是非常不夠的。有關調查結果表明,在理工科院校里,只有35%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很感興趣或較感興趣。這是我們進行理工科英語教育面對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需要每個理工科大學英語老師思考的問題之一。
2.改善英語教育環境
理工科院校要注重英語學習環境的建設,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語言環境中自然習得外語。比如可以結合理工科學生的特點,通過校園廣播電台或校園有線電視定期播放英語節目,或者在已有的廣播電台和校園電視台中固定一些時段專門播放英語節目。還有其他手段,諸如設立校園英語角、舉辦各種英語協會、與外國留學生舉行聯誼會等,以吸引更多的學生自願參與。總而言之,要讓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看到英語、聽到英語、使用英語,讓英語逐步成為校內師生之間交際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營造濃厚的校園英語環境,不僅可以彌補理工科學生英語課時的不足,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為學生英語實踐提供寬廣的舞台。
3.加強專業英語教育
要想提高理工科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就必須強化專業英語的教育。一個值得借鑒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考試的導向作用,改變專業英語單一的書面考核方式。比如可以讓學生事先選擇比較熟悉的專業領域,要求學生用英語寫好講稿。學生在課堂上講解自己的文章內容,教師根據其敘述提出相關問題,學生稍做准備後作口頭解答。用此方式既可以考核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又可以考核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還有其他一些做法,比如要注意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自學能力和基本技能等,指導有能力的學生閱讀英文版專業文獻,通過交流和討論,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還有助於學生擴大詞彙量,從而在理工科學生中形成英語學習的良性機制。
4.強化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實現用英文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術交流的目標,在更高的層次上掌握和應用英文。應該說,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我國加入WTO,使用雙語進行專業課和基礎課的教學是大勢所趨。實施雙語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需要有適宜的教材和授課方法。雙語教學雖然主張用英語授課,但並不排斥漢語,應合理分配兩者使用的比例。因為在雙語教學中恰當利用學生母語原則是建立在「語言與思維相互依存,語言是思維的形式,是思維的物質外殼」這一原理之上的。如果理工科學生只知專業知識的英文表述而不知其中文表達,同樣無法在國內進行科學研究。通過雙語教學,我們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與國際前沿接軌、適應世界高科技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G. 文化因素對英漢翻譯影響的研究現狀該怎麼寫 求高人
語言是文化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制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語言既像一面鏡子反映著民族的全面文化,又像一個窗口提示著該文化的一切內容,而文化又是語言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語言新陳代謝的生命源泉。基於語言的復雜內涵,在英漢翻譯的實踐中,就不能只著眼於語言轉換,而要透過語言表層,了解其深層內涵和文化涵義。翻譯者必須深入探明翻譯內容所涉及到的原語和目標語的文化特徵及其差異,運用各種翻譯技巧方法,譯出既保持異國情調,又為讀者所接受的最自然的最接近原義的譯文。
翻譯難,難就難在兩種不同的理解與翻譯。有些東西在一種文化體系裡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種文化體系裡卻是很難理解的;同一個詞或成語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中含義卻往往不同。翻譯決不是只著眼於語言轉換,而是透過語言表層,了解其深層內涵和文化涵義。因此,譯者必須深入探明翻譯
H. 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現狀
分開國內跟國外,你找下國內有多少人在研究這個話題,國外又有多少人在研究這個話題,再找出她們的見解和看法或對這個話題有什麼影響力。
I. 國內外關於大學英語四級寫作的研究有哪些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作文部分主要考查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的能力,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寫出一篇內容完整、用詞恰當、語義連貫的短文。然而在考試過程中,看到作文題目後,有些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筆;有些考生挖空心思地堆砌詞語,導致文不對題、詞不達意。那麼,怎樣才能在考試中寫出好作文,取得高分呢?
關鍵詞:大學英語 四級 寫作 策略
大學英語寫作是一種語言技能,是衡量學生英語綜合水平和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但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對寫作的重要性還不夠重視,寫作成為學生英語技能中最薄弱的環節。作文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卷面成績,針對這種現象,許多專家、學者從各方面找原因。筆者從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尋找原因,探索其對策,目的在於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使學生真正達到書面交際的目的。
一、英語四級寫作中常見的問題
1、常見詞的錯誤
學生常見的用詞錯誤除單詞拼寫錯誤外,包括冠詞、代詞、形容詞、副詞、分詞的誤用,還有詞語搭配錯誤,用詞寬泛。詞彙簡單、平淡、重復等。
2、常見句式錯誤
句子是能單獨存在並能表達相對完整意義的語法單位。好的英語句子不僅僅是用詞得當,拼寫無誤,語法正確。還必須結構嚴謹,語言規范,富於邏輯性,能最有效、最准確地表達思想。好的句子應具備完整性、連貫性和明確性。
3、常見篇章問題
一篇文章應該具有完整性、唯一性和連貫性。四級寫作中常見的篇章問題包括:主題不明確、詳略不當以及結構模糊。為了應對這些問題。
二、提高英語四級寫作策略實施
1、了解英語寫作的測試目的,准確把握題目的要求,迅速梳理寫作思路
英語寫作測試,其實主要還是要考查學生組織英語語言的能力和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體裁不外乎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主題也是在大學生熟知話題基礎上的翻新或擴展。縱觀歷年的四級作文題,變化趨勢是從三段論的議論文向實用性更強的應用文體,尤其是向書信寫作方面傾斜。考生平時應有意識地就他們感興趣的一些話題進行思考和拓展,爭取在實踐中磨練出敏銳的審題能力。
到了大學階段,學生還是非常善於思考的,他們不僅想像力非常豐富,晚上做夢,還經常daydream,各有獨特的思維和寫作思路。但是,如何將千頭萬緒的思路梳理清楚,則必須有真功夫。為此,在進行四級寫作時,考生一定要首先形成自己的觀點,之後合理運用一些手段。如常用的有四種:陳述理由、舉例說明、提供數據、下定義等,之後充分就此展開論說。這樣通過高效思考,嚴密組織,再輔以提綱形式的文章架構,考生一定會寫出符合規范的文章
2、擴充單詞量,包裝語言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詞彙和語法知識將融入各部分試題中,不再單獨列項考核。要達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所考核的各項技能要求,考生掌握的詞彙量應達到4500個單詞和700個片語(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參考詞彙表)。要解決學生詞彙量不足的狀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學生應該循序漸進,逐步積累。具體來說,學生應該平時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增大閱讀量,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新詞彙,積累新詞彙。對於新學習的詞彙,學生應該增加其同義詞,反義詞的學習,以新代舊,加深印象,夯實已經認知單詞的用法。
針對四級考試大都是議論文,而議論文是由開頭、結尾、啟轉、分析、舉例、比較等部分所組成的,其中都有些固定而漂亮的句型來表達。由於這些句型都是地道的英語,是經過千錘百煉,可以放心的拿來使用,背誦並模仿這些地道的英語表達句式非常有助於考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當然,在任何寫作完成後都一定要有潤色包裝詞彙,並仔細檢查,清除單詞拼寫,時態不一致等低端錯誤,掃清高分作文的障礙。
3、加強閱讀、豐富和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為寫作提供所要表達的內容語言材料.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寫不僅有助於鞏固山閱讀和聽輸入的語言材料,促使語言知識的內在化,提高語言運用的准確性,而且還能為實質性的口語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由於學生平時語言輸入不足,他們大腦中儲備的語言信息非常有限。「以至不得不用漢語的思維,英語的詞彙,依靠語法編造句子。」當學生在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情況下進行書面交際,必然會產生大量不規范的語言輸出。眾所周知,我國傳統的外語教學是十分重視閱讀的,因為大量閱讀有助於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有助於鞏固和擴大學生詞彙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語感,為成功的寫作奠定必要的基礎。實踐證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寫出的文章在句法、詞彙、內容及篇章結構方面比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要好。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語原文。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更為有血有肉、豐富多彩。針對學生語言輸入嚴重不足,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現有的精、泛讀材料,將里邊出現的優美的詞句熟記或背誦,並鼓勵學生將所學所記的新詞、句型及精美句子用於寫作。如遇到優秀的篇章或段落時,提示學生研究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思想內容,幫助學生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欣賞其表達法及遣詞造句的優美和准確,並在自己的寫作中加以模仿和運用。如此讀讀寫寫,寫寫讀讀,學生的寫作水平很快就提高了。
三、結語
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要想在四級考試中作文取得高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經過教師和學生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獲得。如果學生們在平時多下功夫,在日常的學習中努力積累知識,多學多練打下牢固的基礎,在考試中講究寫作技巧,正如一句英語言語所講:Practice makes perfect. 考生一定能夠發揮出水平,潤色出高質量高分數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