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寫作 » 學術英語寫作基礎範文

學術英語寫作基礎範文

發布時間: 2021-02-14 00:03:23

❶ 有誰能給我推薦一本關於寫英語論文的書

『附上幾本,新華書店都有,不是網購的話,就要看經營點大不大,書目齊不齊了』

書名:英語論文寫作教程:基於國際標準的學術寫作與發表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戴福林Devlin著
出版日期:2003-01-01
簡介:
本書是一本高級英語學術寫作教程。作者在較短的篇幅里融會了國際通用的寫作標准與分析,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如何在國際標準的框架下寫作論文並發表。
本書作者BrianDevlin是澳大利亞NorthernTerritoryUniversity大學的副教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具有較好的國際學術背景。本書的基礎是Devlin博士在作為英語專家在清華大學外語系講授「英語論文寫作」課程期間的講義。
本書適合做英語專業研究生或本科生論文寫作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其他專業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寫作參考書。

書名:E英語論文寫作
作者:石堅//帥培天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簡介:
從事高校英語寫作教學及研究多年,一直心儀能有一整套供師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使用的寫作教材。這套教材應包括基礎英語寫作、英語應用文寫作和高級階段的英語論文寫作。作為基礎階段的教材,應從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英文寫作基礎;應用文寫作則為增強學生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添磚加瓦;論文寫作應從普通論文講起,再到學術論文,初步培養學生從事學術研究,撰寫學術文章的能力。
《英語論文寫作》正是這種創作沖動的產物。本書的主要對象是大學本科高年級學生,對其他英文學習和工作者而言,不乏為一部指導性的專著。這部專著/教材除努力體現上述願望外,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書用第一人稱寫成,充分體現了人文精神,讓使用者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問題的討論,增強寫作道地英語論文的自信心。
2、一些寫作理論和技巧,從課文闡述轉到了練習之中,從而減輕了說教式的講解帶給讀者的枯燥感;同時,讀者通過練習去探索,提取某種理論或技巧,會興致勃勃,因為接下來的是一種成就感。
3、在學會使用圖書館的章節里,直接用計算機時代美國先進的圖書館為例,給讀者樹立了一個很高的目標,這一點,相信每位科研工作者或准備從事科研者都不會有異議。

書名: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指南
出版社:武漢大學
作者:陳春蓮
出版日期:2007-01-01
簡介:
隨著我國與國外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學者和科技工作者希望百己的學術文章和科研成果能夠在國際刊物上發表或是在國際會議上宣讀,而在校的大學生中,英語專業的學生必須用英語撰寫畢業論文。怎樣才能使用英語撰寫的論文符合國際標准?本書作者根據多年指導英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的經驗,參照MLA(美國現代語言協會)所頒布的英語論文寫作規范,編寫了這本《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指南》,相信對廣大用英語撰寫論文的人會有所幫助。本書分為三大部分:論文寫作計劃、論文撰寫格式、論文範文。
本書適用於英語專業的大專生、繼續教育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用英語撰寫學術論文的科研人員。

❷ 英語寫作入門:怎樣寫學術論文

大衛斜著身子站了一會兒。大個子富豪手一揮。「你到車上去吧,」他說,嗓音和他回的塊頭一樣大,但因其答教養和習慣而不失粗魯。這聲音所到之處,喚起的只有服從。年輕詩人只猶豫了瞬間,接著又是一聲命令,由不得他再遲疑不絕。大衛登上馬車踏步。黑暗中他依稀看見後座上那女人的身形。他正准備坐在對面的位子上,只聽見那聲音再次發出命令:「挨在女人邊上坐下吧。」

❸ 大學生該如何提高英語學術寫作水平

想要提高英語學術寫作水平,首先應該在課堂上下工夫。上課時要認真聽講,學好基本功,認真聽老師講的語法和單詞,將大學中最基本的詞彙和語法爛熟於心,這是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基礎。課下也要認真完成老師所布置的課堂任務,並多加練習,扎實基礎,為英語學術寫作做好准備。

最後,我們要多參加正式的學術寫作比賽考察自己的寫作能力。在大學期間,有很多考察到英語學術寫作能力的比賽,這些比賽的內容、格式都較為規范,參賽人員也是我們平時很難接觸到的,通過參加這樣的比賽,可以清楚自己的英語水平,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規范自己,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己的英語學術寫作水平。

❹ 英文論文的詳細格式

英文論文的詳細格式:

一、標題

一篇較長的英語論文(如英語畢業論文)一般都需要標題頁,其書寫格式如下:第一行標題與列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列印紙全長的三分之一,與下行(通常為by,居中)的距離則為5cm,第三、第四行分別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該篇英語論文是學生針對某門課程而寫,則在作者姓名與日期之間還需分別打上教師學銜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門課程的編號或名稱(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列印時,如無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列印,行距約為0.6cm(論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二、提綱

英語論文提綱頁包括論題句及提綱本身,其規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與列印紙頂端的距離仍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詞及冒號,空一格後再打論題句,回行時左邊須與論題句的第一個字母上下對齊。

主要綱目以大寫羅馬數字標出,次要綱目則依次用大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和小寫英文字母標出。各數字或字母後均為一句點,空出一格後再打該項內容的第一個字母;處於同一等級的綱目,其上下行左邊必須對齊。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綱目必須是兩個以上,即:有Ⅰ應有Ⅱ,有A應有B,以此類推。如果英文論文提綱較長,需兩頁紙,則第二頁須在右上角用小寫羅馬數字標出頁碼,即ii(第一頁無需標頁碼)。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應用符合英文語法的文字語言,提供論文內容梗概為目的的短文。(內容基本與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對應)。

2、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自成一頁(1頁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頁之後。

3、英文字體與行間距: 統一使用「西文字體」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間距。

4、英文題目: 使用三號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頂格,使用四號字,並加粗。

英文摘要具體內容使用四號字。

6、英文關鍵詞: 「Key Words」頂格,使用四號字並加粗。

四、正文

有標題頁和提綱頁的英語論文,其正文第一頁的規范格式為:論文標題居中,其位置距列印紙頂端約5cm,距正文第一行約1.5cm。段首字母須縮進五格,即從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頁不必標頁碼(但應計算其頁數),自第二頁起,必須在每頁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後部)打上論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後再用阿拉伯數字標出頁碼;阿拉伯數字(或其最後一位)應為該行的最後一個空格。

在列印正文時尚需注意標點符號的列印格式,即:句末號(句號、問號及感嘆號)後應空兩格,其他標點符號後則空一格。

五、文中引述

正確引用作品原文或專家、學者的論述是寫好英語論文的重要環節;既要注意引述與論文的有機統一,即其邏輯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語論文參考文獻)的規范性。

引述別人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間接引用。無論採用何種方式,論文作者必須註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處。美國學術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後以圓括弧形式註明引文作者及出處。

六、文獻目錄

論文作者在正文之後必須提供論文中全部引文的詳細出版情況,即文獻目錄頁。美國高校一般稱此頁為 Works Cited, 其格式須注意下列幾點:

目錄頁應與正文分開,另頁列印,置於正文之後。

目錄頁應視為英語論文的一頁,按論文頁碼的順序在其右上角標明論文作者的姓和頁碼;如果條目較多,不止一頁,則第一頁不必標出作者姓和頁碼(但必須計算頁數),其餘各頁仍按順序標明作者姓和頁碼。

標題Works Cited與列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2.5cm,與第一條目中第一行的距離仍為0.6cm;各條目之間及各行之間的距離亦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條目內容順序分別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稱、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頁碼等;各條目應嚴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順序排列,但不要給各條目編碼,也不必將書條與雜志、期刊等條目分列。各條目第一行需頂格列印,回行時均需縮進五格,以將該條目與其他條目區分開來。

英語論文摘要又稱文摘,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閱讀全文,就可獲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於文題之後,文章之首。在論文發表後,論文摘要常被文獻檢索系統所收集。英語論文摘要一般為200-300單詞,並有與英文摘要表達觀點一致的中文摘要與之對應。

(4)學術英語寫作基礎範文擴展閱讀:

發表論文作用:

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不同的人發表論文的作用也不同:

1、評職稱(晉升職稱):研究生 畢業需要;教師 、醫護人員 、科研院所的人員、企業員工 等 晉升高一級的職稱時,發表期刊論文是作為一項必須的參考指標。

2、申報基金、課題 :教育、科技、衛生系統 每年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它各種基金項目、各種研究課題時,發表論文 是作為 基金或課題 完成的一種研究成果的結論性展示。

3、世界性基礎領域的研究,比如在醫學、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 等領域開展的基礎性研究,公開發表論文 是對最新科技 科學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種展示和報道。以推動整個社會的科技進步等。

❺ 寫一篇關於怎麼學習英語的英語範文

在南hang上面授課,我曾問過我的輔導老師。南hang英語系的婁成英老師:「您學生時代是怎麼練英語口語的?」
她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繼萌教授的視頻講座,他的觀點也很鮮明,他說「我認為學好英語的人沒有不過背誦關的」。他還列舉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讀園事例和許國璋大師所倡導的背誦理念。
真正背下來了,語感有了,用法正確了。地道的英語吸收了。母語的干擾克服了。但是背誦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學們在這個論談中多談一談怎樣去背誦,相互交流心得,體會。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語學院李寄老師談背誦。
--------------------------------------------------------------------------------
記者:李老師,讀了您為本刊寫的專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語背誦燒開中國英語教育的「溫吞水」》,編輯部同仁都感到這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認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們覺得文章中一些論題未能展開,我們准備了幾個問題,藉此機會,向您請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國英語教學水平低下,不僅落後於英、美、澳、新,而且落後於經濟發達程度不及中國的印、巴、菲、馬,請您進一步闡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誦扭轉落後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師:說清這個問題,有必要對當今世界上的幾種英語教學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種模式是英語作為母語的教學模式,存在於美、英、澳、新、南非等國。這是一種英語自然環境和大中小學英語教育兼具的習得模式。雙重優勢保證了英語教學無與倫比的優勢。讀寫姑且不論,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們,聽說是不成問題的。第二種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教學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馬等國,大中小學各科教學以英語為媒介,使英語學習有了半習得的性質;另外,英語是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傳媒、工商業等等無不以英語為工作語言,不學好英語在社會上簡直無法生存,學習者的動力是巨大的。這兩個因素造就了這些國家英語教學的相對成功。
記者:那麼,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語為外語的教學模式了,例如在中國。
李老師:您說得沒錯。在中國以及在歐洲等國,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長期以來,英語在中國被單列為一門自為自足的語言課程,是十幾門課中的一門。在中國,既沒有第一種模式的自然習得環境,也沒有第二種模式的以英語為媒介的學校教育的半自然習得環境,學習英語因而是相當痛苦的。英語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來全國四處開花的雙語學校,只是把英語教育下延至小學、幼兒園,添加了英語課的門數而已,教學模式上並無本質的改變。說得聳人聽聞一些,在現存的體制上學不好英語是正常的,學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記者:李老師,看來,您是中國英語教學的悲觀論者。聽了您的分析,我覺得有道理,不禁覺得有些喪氣。
李老師:我其實並不悲觀,只是比一些人更願意直面不容樂觀英語教學的現狀而已。
記者:聽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誦燒開中國英語教育的 「溫吞水」。
李老師:正是如此。我認為在現有英語教學體制無法作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只有背誦才能接近於第一、第二種英語教學模式的效果。背誦在中國英語教學中有特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話,背誦是硬道理。在中國要不背上一兩百篇文章,學好英語簡直是天方夜譚。
記者:您在背誦之前加上了限定詞「新理念」,並具體提出了相對於傳統背誦的5點突破之處。溫故而知新,能否請您再談一談傳統背誦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師:自打中國有了英語教學,背誦就是英語教學方式之一。從教學角度來看,教師要求學生背誦的主要是課文,把背誦當作課文學習的輔助手段之一。可是,課文常常存在篇幅較長,文體單一等缺點,合適背誦的文章並不多。背誦的另一個選材是流行的國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其實並不宜背,第一冊是以聽說為主,不談了。第二、三冊以記敘文為主,文體單一,而記敘文並不是背誦的主要選材方向。第四冊選文又太古舊、太艱深,並不合宜。
記者:據我所知,二十年來,還是出過幾套有較大影響的背誦專書。
李老師:是的,二十年來,有三套有較大影響的背誦文選。第一套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背誦文選》。主編是陳冠商。這套四冊的《背誦文選》選錄的完全是英語經典文學名著,可以說是編寫體現了傳統英語背誦理念。在八十年代,這套書影響較大,共發行近二十萬冊。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編輯楊自伍先生編輯了一套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卷組成的背誦文選系列。編者痛心於應試書籍的泛濫成災,編寫之際是有一種雖不為讀者接受亦無悔的悲壯的。由於陸谷孫、楊治中、侯維瑞等名家的推薦,楊版背誦風行一時。但楊版的突破主要體現在分卷、編輯方式的活潑上,基本理念未見創新,連小學卷都是文學經典。用西餐大菜敗壞讀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場,就不難理解了。第三套背誦就當是本人主編的兩套背誦文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學英語背誦文選》(四、六級卷)和學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誦100篇》(四、六級卷)。這兩套背誦文選一反主收名詩名文的傳統思路,收錄的文章以時文打主,強調可誦性、實用性。可以說開了新理念背誦風氣之先,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五、六年間銷售已超過二十萬冊。隨後出版的背誦書籍,如王長喜版的背誦手冊,無不循此例,以時文為主,以名篇為輔。這兩套背誦文選可以說是第二代背誦書籍的代表,如果我們把兩個上海版背誦書籍當作第一代背誦書籍的話。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學苑版第三版的修訂工作。這一次修訂出新之處,一是增加了中國文化內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興趣、激發睿思的「導背雋語。」
記者:您認為背誦選文應以鮮活的時文為主,並加添有關中國文化的篇什,確有新意,容易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為人接受了。人們一直認為背誦是為了潤物細無聲地潛移默化,「背」以致用,為什麼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師:我一直以為,背而不用,背誦是難以長久的。花工夫,人們是要見效果的。把背與用(在口頭和書面上)結合,人們才能保持背誦的長久興趣。我打個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葯,是慢補,久而久之才見效。背而立時就用,是打西醫針劑,立馬見效。
記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竊之嫌?
李老師:這里我們需要釐清一下 「剽竊」這個概念。剽竊是一個學術術語,剽竊主要指引用一個作者的觀點而不標明出處。而語言是大家共有的財產,比如說某一個詞,某一句話,不能說某個人用過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背以致用,在口語、書面語表述中,我們認為不僅選用背過的詞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無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學口語、學寫作本質上就是仿說仿寫的過程。更何況背多了,你必然會「化」用背過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還想提出一句口號:急用先背。意思是說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語演講或寫作文章,可搜集幾篇主題相同的文章先背。總結一下,我們的口號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記者:李老師,我欣賞您的中國式的幽默。您把上個世紀60年代中葉林彪提倡的學毛選的口號「活用」了一回。看來我們中國英語學習者有時膽子小了些。最後一個問題,在您對背誦的歷史和現狀作了梳理之後,請您對背誦的未來做一點預期性的說明。
李老師: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注。首先,英語教學界以及主管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背誦在英語教育中的主軸地位,認識到背誦在中國英語教學中特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堅定的信念,有有力的舉措。當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對英語背誦進行一場大討論,支持和反對的意見都可以擺出來,真理愈辯愈明嘛!其次,對於工作在英語教學第一線的英語教師而言,他們同樣面臨一個理念改變的問題。背誦本不必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的痛苦學習方式,完全可以轉化為活背活用的靈活的快樂學習方式。當前,有必要鼓勵一線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實踐新的背誦理念。經過一兩學期的實驗,看看新理念背誦究竟靈不靈,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沒有,實際運用能力加強了沒有,並把實驗的結果寫成文章,拿出比照數據等「硬貨」,才真正有說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誦教材的基礎上推出更利於教學的第三代背誦教材。本人近年來一直進行著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較為成熟的構想,並正在進行教材編寫中。我覺得第三代教材廣泛應有以下幾點突破。一、以主題單元代替原有的單篇文章。每冊書可涵羞10—15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單元(如: 勵志、親情、友誼、科技、娛樂、地理等),每一個單元2-4篇背誦範文。一方面,學生可有選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幾篇同一主題的文章為教師講解範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既利於學也便於教。二、有統系、有計劃地寫作範文點評。在今天的背誦書籍中,在範文或頭或尾附上點評已是標準的做法;這比傳統書籍光禿禿呈現一篇範文的做法無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細細讀過幾本書後,覺得點評的寫作有極大的隨意性。撰寫者的腦子里沒有一個總體的構想,為了寫作而隨意生扯幾句完事。我認為點評或導背說明的寫作者應有一個總體的考慮。寫出的東西雖然是片斷的,但讀者整本書讀下來腦子里應有一個完整的圖式。例如,在我本人編寫的背誦教材中,我有意識地從謀篇與布局,結構與銜接,用詞與修辭三個角度撰寫。當然,角度不只一個。三、在英漢文本對照的基礎上,製作文本聲像對應的產品。語言首先是聲音,聲音領先永遠是對的,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邊背邊模仿——首先是語音、語調,然後是詞、句、段、篇章的結構、內容。以往的背誦教材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大多未配以對應的音像產品。
記者:您對背誦教學及教材的歷史追溯和對未來的展望,使我們對背誦教學的流變發展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謝謝您為我們及讀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語背誦建構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對空的抽象的英語教學理論的扯談,實打實的過於具體的教學經驗的總結,都令人厭倦。您的理論源於實踐,又有理論升華,再加上對歷史和現實的洞察,對今天英語教學的研究更有方法論的意義。希望以後有機會再向您請教。

雅思寫作學術類第一篇作文一般怎麼寫

英語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綜合英語(General English,也叫生活英語),另一種是學術英語(Academic English)。
生活英語非常好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購物旅遊時用到的英語都屬於生活英語的范疇。
而學術英語則應用在相對正式的場合,比如深層次的交流,課堂學術討論,演講,辯論,采訪,各種presentation等。
學習學術英語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綜合英語基礎上,但從初中階段開始,學術英語會越來越受重視,一方面中考和高考大量閱讀材料都是學術英語范疇,另一方面托福、雅思以及SAT等大量出國必備標化考試的閱讀和寫作,也在考察孩子的學術英語能力。
學術英語寫作要求學生有著優秀的語言能力,同時還要考慮論點論據分析、批判性思考、有效說服等手法的運用。
比如,雅思考試中分析圖表的小作文,新SAT考試中對議論文的分析性寫作,托福綜合作文中的摘要總結,就都屬於學術英語。在海外課堂,學術寫作的運用領域就更為廣泛了。學生一個學期要交5到10份論文,包括讀書報告、書評、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等各種類型。
盡管學術英語寫作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但我們也可以看看,從哪些方面入手可以幫助孩子提高。
1大量的讀,而且要讀最好的材料
在讀寫部分,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而輸入部分包含以下層面:知識背景,思辨模式。

在知識背景的輸入方面,中國學生的問題不大,主要缺乏的是思辨模式,如果讓一個同學看完一本書後說出這本書里用了哪些思辨模式,包括這一段的功能是什麼,跟上一段有什麼聯系,大部分同學都是不能總結出來的。
建議孩子可以抽空瀏覽國外的新聞網站,或者下載國外的新聞APP,比如:The New York Times、BBC、The Wall Street Journal、Economist等(其中一些app可能需要翻牆才能閱讀哦)。注意要挑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如果文中包含太多術語,孩子不僅看不懂,也會覺得枯燥無味。另外,感興趣的話題可能還會激發孩子自覺地去查字典,增加詞彙量。
2有意識地儲備背景知識
年紀比較小的同學平時看書看得較少,所以對社會話題的了解非常淺,經常說「這件事情我喜歡,那件事情我不喜歡」。
但是,喜歡與不喜歡是不可以寫到學術寫作當中去的,除非能給出非常明確的理由。比如,說清楚我不喜歡這件事的三點原因,並且每一點原因都有足夠的證據支撐。

所以,建議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適當瀏覽社科類雜志,將一些能夠作為論據的材料記錄下來,擴大自己的背景知識儲備。這樣,在寫作時才能做到有理有據。
3大量寫作,訓練清晰表達和嚴謹邏輯
很多同學看了很多書,也背了很多單詞,但平時一個字都不寫,覺得上考場寫就行了,這樣是不對的。

平時應該大量的寫,並且批改。日記、新聞總結及評論、書評/章評、文章評論等這些類型的文章都能寫。主要是要發表自己的看法,還可以跟家長討論,不管用中文還是英文討論,都對寫作有好處。
不停地寫完後就是不停地改,訓練個性化的行文風格和表達邏輯,寫作就是這么提高的,不是套用一個框架就夠了。一般來說,修改三到四稿後,才能說這篇作文已經寫好了。

❼ 如何提高學術方面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論文寫作

據學術堂的了解,論文對於碩士,尤其博士,是必須的一種技能,也是一道難關。所謂大道無形,小道可走。下面給出一些提升論文寫作能力的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論文可以有三個境界:畢業、科研、貢獻。

現在只說第一個,為了畢業。

這里的論文,可以指EI論文、SCI/E論文。

我把論文分成三個階段:讀、寫、改。

一、讀

即:讀哪些論文(對象),讀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目標),怎麼讀(方法)

1、讀什麼論文

讀論文,需要讀經典的專業基礎論文、survey(概述)論文,及5-10篇左右讀新的高質量的專業論文。

好的論文怎麼找?首先找專業領域中好的會議、期刊;其次,經常訪問專業領域有名的實驗室、研究員的主頁,關注其發表的論文方向及內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開始動手寫論文了。

2、讀論文的目的

讀論文的目的有兩個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專業領域的內容和發展情況;

二是在了解過程中,產生自己的idea,進入這個領域。

什麼是idea?怎麼樣產生?idea一般是在讀論文的過程中產生的,給出三種比較簡單產生idea的方法。

(1) 第一種彌補缺陷法。即去發現別人論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讀很多個論文時候,就會逐漸發現,每一篇論文都不是完美的,解決的都是某一方面的問題。很多論文,尤其是經典論,都有很多論文跟著去提高和改善原來論文的效率、方法什麼的。因此,你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去找你感興趣的論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應的彌補缺陷的解決方案;

(2)第二種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與論文不同的解決方案,你覺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產生了新的idea,不斷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為一篇比較好的論文;

(3) 第三種減少約束法。即減少論文中的assumption(假設),一般來說,所有的假設都是約束條件,去除約束條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過程。

這三種方法是比較簡單的、操作性比較強的方法,比較有針對性的產生idea,避免看論文中的茫然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產生idea過程中,不要想著憋大的idea,不要試圖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體系。在目前階段,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好高騖遠,往往會半途而廢。你有一點點的貢獻就好。沒有一篇論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須在其他人工作基礎上進行的。

3、怎麼讀論文

(1)首先,最忌諱的是一篇論文反復讀前面的幾段。要讀,盡量一次性讀完,不管理解多少,盡量一次讀完,你可以一篇論文多讀幾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覺得讀起來難,讀一讀,放一放,然後再從頭讀。好像燒開水,沒等開鍋呢,就涼涼了,然後再燒。

(2)第二,讀的時候帶著想法讀。讀論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內容是什麼,和以前的有沒有區別,有什麼不同,有沒有weakness。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就忘了這個事情。怎麼辦呢,就是每次看完,對這篇論文做個總結,總結一下論文的主要闡述的內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對比一下,這樣,就把論文吃透了。好的論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讀幾次。

(3) 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記下來,然後自己寫論文時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讀native的論文,非常必要。論文的文風怎麼樣,整個文章的版式,句子的書寫,詞彙的使用。論文讀多了,就很容易把專業詞彙積累下來,所以,尤其在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單詞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非常推薦大家這樣去做。

二、寫

寫論文和讀論文過程類似,包括確定論文的性質,論文的目標(發表到哪裡),寫論文的方法。要了解論文的組成是什麼,每一部分應該怎麼寫,然後再進入寫論文的過程。

在具體寫作的時候,需要考慮下面的過程:

寫什麼性質的論文。如會議論文、期刊論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寫的是綜述(survey)、方法、理論等等。不同的論文的對象,載體,篇幅,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會議論文、短論文等對新的要求比較高,比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論文寫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論文等對新的要求之外,還要求完善、高質量,所以寫作時候要系統性和創新性並重。

寫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第一,你想要發表的地方是什麼,會議還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論文。所以,在寫論文之前,盡量確定要投的期刊或會議。然後,去閱讀幾篇最新的該期刊或者會議的論文,明確一下體例和內容大致規劃。重要的是,你選擇的題目和投稿對象的要求盡量切合。第二,你想要發表的時間,一定要有個發表的時間點。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時間點,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選擇幾個,這樣你就會處於忙碌和興奮狀態,成果就會快而且好,否則非常容易消極怠工。另一方面,很多畢業生,需要在寫大論文之前,需要得到論文的接收函。在時間規劃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時間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關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對快些。一定要提前謀劃,無論是會議還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寫論文的方法。首先了解一下論文的結構。通常一篇論文包括7個大的部分,每頁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個句子。所以,一篇會議論文大概200-300個句子罷了。一小時寫5句,一天寫一頁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寫一篇論文吧,當然前提是idea什麼都比較成熟後。其實,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論文的組成。下面,針對論文給出7個大部分的一些內容組成:

(1) Abstract—— 對自己工作及其貢獻的總結:a)闡述問題;b)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結果。(150-200words)

(2)Intro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綱、你的貢獻:a)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徵,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文章的基本結構,大綱。(1page)

(3)Previous Work——說明自己與前人的不同:a)將歷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類別;b)對每項重要的歷史工作進行簡短的回顧(一到幾句),注意要回顧正確,抓住要點,避免歧義;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進行比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評價前人的工作,不要過於苛刻;e)強調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舉出各自適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個部分:a)從讀者角度闡明定義和表示法;b)提供演算法的偽碼,圖解和相應解釋;c)用設問的方式回答讀者可能提出的潛在問題;d)復雜的冗長的證明和細節可以放在附錄中,這里關鍵是把問題闡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應該在腳注中給予說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驗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設計實驗(簡潔的實驗和詳盡的實驗步驟);b)必要的比較,突出科學性;c)討論,說明結果的意義;d)給出結論。

(6) Conclusion——總結、前景及結文:a)快速簡短的總結;b)未來工作的展望;c)結束全文。

(7) References——對相關重要背景文獻的全面引用:a)選擇引文(眾所周知的結論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經典的和新的論文要引用);b)與前文保持一致。

然後我們就開始寫論文了。

首先,寫論文時候,最好一氣呵成。千萬不要猶豫,今天寫點,明天寫點的樣子。那樣往往寫不好論文。一篇SCI論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點的時間寫完主題部分;而一般會議論文2,3天即可。當然,一些實驗可能需要時間長些。無論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說,每篇論文都可以發表,所以你寫出的論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寫論文時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語言表述的地方。首先,盡量拼寫、語法正確。保證全文沒有單詞錯誤和明顯的語法錯誤,這個非常重要。論文學術是非常嚴謹的,錯誤拼寫容易讓人覺得水平不高。另外,寫作句子盡量簡單,每個句子只包含一個意思,這個和中文論文差別很大。記住一定用簡單的句子,一般情況下,即使算上從句也盡量不要超過兩句話。第三,避免用口語。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從native和好的論文裡面,把重要的連詞的應用學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盡量裝著學術化一些。第四,盡量避免第一人稱,we怎麼怎麼地。

論文的組成元素。通常,包括圖形、公式、演算法、證明等等。論文應該是圖文並茂的。通常情況下,如果讀者是同一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看完論文的圖片及圖注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大體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標注好每一幅圖片所展示的信息,但盡量簡潔。圖和文本要保持一致,並且互為補充,所有圖在論文中都是必須提及的。不同的圖有不同的要求:

(1)對於說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圖,我建議一般先自己在紙上手繪大框,這樣方便設計、修改,等定型後,在用專業工具繪畫,這樣一般效果很好而且節省時間。

(2)另外,當採用柱狀圖、折線圖等,優先用黑白色,然後是灰色或陰影的,最後才是彩色的。據說有大概10%的男性是紅/綠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紅/綠色,而且列印時候大多時候是黑白的,所以,在採用顏色標識的同時,盡量加一些標識性的線條標志,要有區別於其他區域的大小和形狀。對於這些性能分析、對比等,在解釋時候一定要盡量說明圖的形成原因,並包括數據。如與誰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麼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圖工具一定要專業,盡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圖的質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盡量用專業工具作圖,然後粘貼。在論文錄取後,尤其期刊論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質量的圖片,盡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後,論文排版要盡量和論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對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盡量用latex,排版的質量非常棒的。

除了圖,論文裡面還應該有公式、演算法、證明、定義等。一定盡量用專業的東西編寫,這些地方盡量不要用圖片。整篇論文要盡量用多種元素說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後,好的論文要有好的明確的題目,我一般是先寫一個然後整篇論文寫好後,查重、修改、定稿。查重目的主要是了解下重復率是多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其次還有助於論文的修改。

三、改

好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完成一篇論文後,先通讀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更改的。一般來說,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兩種。寫完之後通讀一次,先不要再讀,放兩三天再說。這樣容易產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後再仔細更改。更改是個打磨的過程,必須字斟句酌,可以參考其他好的文章,對照寫。改論文絕對不是查缺補漏那麼簡單,要從審稿人、讀者多個角度去看,想想讀者能從你這個論文裡面獲得多少、想看的是什麼。另外,一定請領域朋友幫助審查一下,以便檢驗論文的正確性和新鮮性,而且可以對一些術語用詞進行改善。

改好之後,就是投稿。

一定要選擇和自己論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會議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論文,一般隨時都可以投稿。但是對於特刊、會議一般是有時間限制的。對有時間限制的,建議盡量提前一兩天投稿。我見過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後那天才投稿,這樣如果發生意外就不好補救了。另外,有些期刊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這個一定要注意。

最後,不管論文接受還是被拒,都會有比較好的意見回來,一定要認真閱讀這些意見並做相應的修改及反饋。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論文的滾動問題。一個方向,發表一篇論文後,不是就完成大吉了。還有盡量深挖你這個課題。一個主題多種實現方法。一個好的idea,我覺得怎麼應該發一到兩篇conference和一個journal

(2)論文合作:在質量和數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問題,為以後工作做准備。

(4) 項目申請問題。

(5) 最低滿足論文之後,是為以後鋪路的問題。平實心態,積極爭取。

❽ 如和學好英語的英語範文

在南hang上面授課,我曾問過我的輔導老師。南hang英語系的婁成英老師:「您學生時代是怎麼練英語口語的?」
她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繼萌教授的視頻講座,他的觀點也很鮮明,他說「我認為學好英語的人沒有不過背誦關的」。他還列舉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讀園事例和許國璋大師所倡導的背誦理念。
真正背下來了,語感有了,用法正確了。地道的英語吸收了。母語的干擾克服了。但是背誦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學們在這個論談中多談一談怎樣去背誦,相互交流心得,體會。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語學院李寄老師談背誦。
--------------------------------------------------------------------------------
記者:李老師,讀了您為本刊寫的專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語背誦燒開中國英語教育的「溫吞水」》,編輯部同仁都感到這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認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們覺得文章中一些論題未能展開,我們准備了幾個問題,藉此機會,向您請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國英語教學水平低下,不僅落後於英、美、澳、新,而且落後於經濟發達程度不及中國的印、巴、菲、馬,請您進一步闡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誦扭轉落後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師:說清這個問題,有必要對當今世界上的幾種英語教學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種模式是英語作為母語的教學模式,存在於美、英、澳、新、南非等國。這是一種英語自然環境和大中小學英語教育兼具的習得模式。雙重優勢保證了英語教學無與倫比的優勢。讀寫姑且不論,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們,聽說是不成問題的。第二種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教學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馬等國,大中小學各科教學以英語為媒介,使英語學習有了半習得的性質;另外,英語是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傳媒、工商業等等無不以英語為工作語言,不學好英語在社會上簡直無法生存,學習者的動力是巨大的。這兩個因素造就了這些國家英語教學的相對成功。
記者:那麼,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語為外語的教學模式了,例如在中國。
李老師:您說得沒錯。在中國以及在歐洲等國,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長期以來,英語在中國被單列為一門自為自足的語言課程,是十幾門課中的一門。在中國,既沒有第一種模式的自然習得環境,也沒有第二種模式的以英語為媒介的學校教育的半自然習得環境,學習英語因而是相當痛苦的。英語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來全國四處開花的雙語學校,只是把英語教育下延至小學、幼兒園,添加了英語課的門數而已,教學模式上並無本質的改變。說得聳人聽聞一些,在現存的體制上學不好英語是正常的,學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記者:李老師,看來,您是中國英語教學的悲觀論者。聽了您的分析,我覺得有道理,不禁覺得有些喪氣。
李老師:我其實並不悲觀,只是比一些人更願意直面不容樂觀英語教學的現狀而已。
記者:聽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誦燒開中國英語教育的 「溫吞水」。
李老師:正是如此。我認為在現有英語教學體制無法作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只有背誦才能接近於第一、第二種英語教學模式的效果。背誦在中國英語教學中有特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話,背誦是硬道理。在中國要不背上一兩百篇文章,學好英語簡直是天方夜譚。
記者:您在背誦之前加上了限定詞「新理念」,並具體提出了相對於傳統背誦的5點突破之處。溫故而知新,能否請您再談一談傳統背誦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師:自打中國有了英語教學,背誦就是英語教學方式之一。從教學角度來看,教師要求學生背誦的主要是課文,把背誦當作課文學習的輔助手段之一。可是,課文常常存在篇幅較長,文體單一等缺點,合適背誦的文章並不多。背誦的另一個選材是流行的國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其實並不宜背,第一冊是以聽說為主,不談了。第二、三冊以記敘文為主,文體單一,而記敘文並不是背誦的主要選材方向。第四冊選文又太古舊、太艱深,並不合宜。
記者:據我所知,二十年來,還是出過幾套有較大影響的背誦專書。
李老師:是的,二十年來,有三套有較大影響的背誦文選。第一套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背誦文選》。主編是陳冠商。這套四冊的《背誦文選》選錄的完全是英語經典文學名著,可以說是編寫體現了傳統英語背誦理念。在八十年代,這套書影響較大,共發行近二十萬冊。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編輯楊自伍先生編輯了一套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卷組成的背誦文選系列。編者痛心於應試書籍的泛濫成災,編寫之際是有一種雖不為讀者接受亦無悔的悲壯的。由於陸谷孫、楊治中、侯維瑞等名家的推薦,楊版背誦風行一時。但楊版的突破主要體現在分卷、編輯方式的活潑上,基本理念未見創新,連小學卷都是文學經典。用西餐大菜敗壞讀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場,就不難理解了。第三套背誦就當是本人主編的兩套背誦文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學英語背誦文選》(四、六級卷)和學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誦100篇》(四、六級卷)。這兩套背誦文選一反主收名詩名文的傳統思路,收錄的文章以時文打主,強調可誦性、實用性。可以說開了新理念背誦風氣之先,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五、六年間銷售已超過二十萬冊。隨後出版的背誦書籍,如王長喜版的背誦手冊,無不循此例,以時文為主,以名篇為輔。這兩套背誦文選可以說是第二代背誦書籍的代表,如果我們把兩個上海版背誦書籍當作第一代背誦書籍的話。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學苑版第三版的修訂工作。這一次修訂出新之處,一是增加了中國文化內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興趣、激發睿思的「導背雋語。」
記者:您認為背誦選文應以鮮活的時文為主,並加添有關中國文化的篇什,確有新意,容易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為人接受了。人們一直認為背誦是為了潤物細無聲地潛移默化,「背」以致用,為什麼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師:我一直以為,背而不用,背誦是難以長久的。花工夫,人們是要見效果的。把背與用(在口頭和書面上)結合,人們才能保持背誦的長久興趣。我打個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葯,是慢補,久而久之才見效。背而立時就用,是打西醫針劑,立馬見效。
記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竊之嫌?
李老師:這里我們需要釐清一下 「剽竊」這個概念。剽竊是一個學術術語,剽竊主要指引用一個作者的觀點而不標明出處。而語言是大家共有的財產,比如說某一個詞,某一句話,不能說某個人用過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背以致用,在口語、書面語表述中,我們認為不僅選用背過的詞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無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學口語、學寫作本質上就是仿說仿寫的過程。更何況背多了,你必然會「化」用背過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還想提出一句口號:急用先背。意思是說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語演講或寫作文章,可搜集幾篇主題相同的文章先背。總結一下,我們的口號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記者:李老師,我欣賞您的中國式的幽默。您把上個世紀60年代中葉林彪提倡的學毛選的口號「活用」了一回。看來我們中國英語學習者有時膽子小了些。最後一個問題,在您對背誦的歷史和現狀作了梳理之後,請您對背誦的未來做一點預期性的說明。
李老師: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注。首先,英語教學界以及主管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背誦在英語教育中的主軸地位,認識到背誦在中國英語教學中特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堅定的信念,有有力的舉措。當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對英語背誦進行一場大討論,支持和反對的意見都可以擺出來,真理愈辯愈明嘛!其次,對於工作在英語教學第一線的英語教師而言,他們同樣面臨一個理念改變的問題。背誦本不必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的痛苦學習方式,完全可以轉化為活背活用的靈活的快樂學習方式。當前,有必要鼓勵一線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實踐新的背誦理念。經過一兩學期的實驗,看看新理念背誦究竟靈不靈,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沒有,實際運用能力加強了沒有,並把實驗的結果寫成文章,拿出比照數據等「硬貨」,才真正有說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誦教材的基礎上推出更利於教學的第三代背誦教材。本人近年來一直進行著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較為成熟的構想,並正在進行教材編寫中。我覺得第三代教材廣泛應有以下幾點突破。一、以主題單元代替原有的單篇文章。每冊書可涵羞10—15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單元(如: 勵志、親情、友誼、科技、娛樂、地理等),每一個單元2-4篇背誦範文。一方面,學生可有選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幾篇同一主題的文章為教師講解範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既利於學也便於教。二、有統系、有計劃地寫作範文點評。在今天的背誦書籍中,在範文或頭或尾附上點評已是標準的做法;這比傳統書籍光禿禿呈現一篇範文的做法無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細細讀過幾本書後,覺得點評的寫作有極大的隨意性。撰寫者的腦子里沒有一個總體的構想,為了寫作而隨意生扯幾句完事。我認為點評或導背說明的寫作者應有一個總體的考慮。寫出的東西雖然是片斷的,但讀者整本書讀下來腦子里應有一個完整的圖式。例如,在我本人編寫的背誦教材中,我有意識地從謀篇與布局,結構與銜接,用詞與修辭三個角度撰寫。當然,角度不只一個。三、在英漢文本對照的基礎上,製作文本聲像對應的產品。語言首先是聲音,聲音領先永遠是對的,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邊背邊模仿——首先是語音、語調,然後是詞、句、段、篇章的結構、內容。以往的背誦教材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大多未配以對應的音像產品。
記者:您對背誦教學及教材的歷史追溯和對未來的展望,使我們對背誦教學的流變發展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謝謝您為我們及讀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語背誦建構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對空的抽象的英語教學理論的扯談,實打實的過於具體的教學經驗的總結,都令人厭倦。您的理論源於實踐,又有理論升華,再加上對歷史和現實的洞察,對今天英語教學的研究更有方法論的意義。希望以後有機會再向您請教。

❾ 建築學英文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有要求么太難了 實在不知道怎麼寫能符合老師要求

我不知道你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有寫過類似,當時也是遲遲下不了筆,最後是在網上找了51e完成的。或者如果你只是想提高這方面的話,我當時去的留學府在線補習也不錯,前提你得是個留學生哈。

❿ 如何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作文

一般咱們在寫到圖畫類或圖表類作文時,首先應該描述圖畫或者圖表的內容。可是很多同學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句式開頭,以下幾個句式,大家可以學習:
1。 As is symbolically illustrated in the cartoon …
2。 As is shown in the pie chart…
這兩個句式用as引導的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引出圖畫或圖表內容,意為「漫畫以象徵的手法為我們闡述了一個觀點……」,「正如餅狀圖顯示的那樣……」。
3。 From the picture we can see…
該句式中的亮點是將介詞短語做狀語置於句首,不影響句子的整體結構。
4。 Portrayed in the set of drawings above are/is…
5。 Emerging from the drawing is a miracle:…
6。 Described by the bar chart above are/is…
這三個句式都是倒裝結構,非常漂亮。放在篇首,能夠在茫茫考卷中,吸引閱讀組老師的眼球,分數定會提升。
7。 The cartoonist laid out the image elaborately, placing。。。at the center of picture。
8。 The implication conveyed in the cartoon is that…
這兩個句式中使用了分詞結構placing…和conveyed。大家在學專升本語法時,知道分詞結構是專升本英語中的高頻考點。如果在寫作中能夠靈活運用這一高頻考點,閱讀組老師自然會覺得咱們考生功底深厚,作文定能得到理想分數。
9。 The photo exhibits us an eye-catching scene:…
該句式用特殊標點符號(冒號)引出圖畫描述的具體內容。這樣的句式,比較方便,考生使用起來比較靈活。
首段圖畫或圖表內容描述清楚後,一定要在作文中提出自己對該現象或者哲理的看法或觀點,這樣的作文才有深度。
一想到提出看法、觀點,同學們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句式「 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as far as I am concerned」…。這些句式太過於平凡,無法讓閱卷組老師眼前一亮。那怎樣讓閱卷組老師歡喜呢?以下幾個句式,供大家學習:
1。 It is undeniable that…(不可否認……)
2。 It is obvious that…(明顯的是……)
3。 It occurs to me that…(我想到……)
4。 I give my vote to the former/ the latter opinion。 (我同意前者/後者的觀點)
5。 be supported by sound reasons(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6。 As the proverb goes…(正如諺語所說……)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