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之鑒寫作背景
『壹』 學習翻譯用哪些書籍比較好
1、翻譯技巧類 《翻譯的技巧》 錢歌川 (作者), 李峰 (編者),《翻譯的技巧》為錢歌川先生最經典的網路全書式的英語翻譯技巧指南。全書編寫嚴謹、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注重基礎知識點的辨析與講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冊在手,讀者可以在牢固掌握英語語法和句型特點的基礎上,游刃有餘地學習翻譯的技巧。
《翻譯的基本知識》 錢歌川 (作者),講解翻譯的基本知識,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版以來,在華語世界廣為流傳。
《翻譯的基本知識(修訂版)》凡十八章,前半部縱論古今,介紹翻譯的歷史、語言學基礎、規則、標准,有如知識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讀起來也會興致盎然;後半部教授翻譯的具體步驟,俯拾引用當時歐美優秀作家文句及中國古典作品為例,由簡及深,糾偏取正。附錄部分列舉大量誤譯實例進行評述改譯,可供讀者研習實戰技巧。讀者可通由此書領略翻譯的魅力,掌握翻譯的基本知識,增進翻譯的能力。
《英文疑難詳解》 錢歌川 (作者),評價:本書包含各類語法13大項,對200個英語疑難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書中涉及多方面的英語知識,是《翻譯的基本知識》與《翻譯的技巧》的具體化延伸,可令讀者掌握扎實、靈活、熟練的英語知識,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中式英語之鑒》 Jone Pinkham (作者),《中式英語之鑒》十分系統地探討了中式英語這一非常普遍的現象。作者瓊·平卡姆是美國人,畢生人事翻譯工作。她曾先後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編譯工作過8年,專門給中國翻譯工作者翻譯的英譯文作修改和潤色。8年中她積累了大量的典型中式英語實例,她根據這些例子把中式英語的具體表現科學地加以分門別類。總之,該書是一部適合英語學習者和各行各業英語工作者的好書。它能夠幫助讀者分辨和克服中式英語,從而寫出更加地道的英語。
《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李長栓 (作者),歸納了非文學翻譯的特點,提出以英文寫作的基本原則指導漢英翻譯實踐,詳述如何利用互聯網資源提高譯文質量,介紹了文化成分的翻譯、翻譯改寫、原文糾錯、批判性思維等專業譯員需要掌握的高級技能以及法律翻譯應注意的問題,可按書索技,實用性強。
《英漢翻譯教程》 張培基 (作者),本書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翻譯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和大量譯例,介紹了英語漢譯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全書共分六章。各章節後配有單句練習,書後又附有大量短文翻譯作業材料,以便學生通過實踐熟悉翻譯技巧,培養翻譯能力。本書是高等院校英語專業和翻譯專業教科書,也適宜於青年翻譯工作者和業余翻譯愛好者作為自學參考用書。
《實戰交傳》 林超倫(作者),《中譯翻譯教材·翻譯專業核心課系列教材:實戰交傳(英漢互譯)》分為理念講解和實戰練習兩大部分。在理念講解部分,讀者可以了解交傳的概念、特徵與傳譯內容,領會「使用筆記」「四別」(別停下、別露餡、別加快、別拖延)、「三步法」(問、補、扔)、「反映講者」等交傳核心技能,體會採用預設、傳譯話面、順序傳譯、傳達效果、減字增時、跳片語句、譯所指而非所言等交傳輔助技能,學習口譯筆記、網路知識和短時記憶在口譯中的應用;口譯教師也可以借鑒其中的交傳課程設計和考試部分,更好地提升口譯培訓的速度和質量。實戰練習部分提供了30個單元的實戰練習,全部原汁原味,取材真實場合,既有國際政治和英中貿易,也有各大行業領域、公司老總演講和招商宣講,具有鮮明的實戰性。
不論哪個職業,要想高屋建瓴,必定要有理論的支撐和依託,不然落下實處,終究是空談。 作為翻譯,不論資質,有哪些書籍是必不可缺,一定要看的?小編在網上搜集了大神整理的翻譯必備書籍,分為「翻譯技巧類」「翻譯理論類」「翻譯雜志類」「譯作賞析類」四類書籍雜志,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閱讀,相信這些書一定會讓你的翻譯能力更上一層樓,一起來看看吧!
1、翻譯技巧類 《翻譯的技巧》 錢歌川 (作者), 李峰 (編者),《翻譯的技巧》為錢歌川先生最經典的網路全書式的英語翻譯技巧指南。全書編寫嚴謹、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注重基礎知識點的辨析與講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冊在手,讀者可以在牢固掌握英語語法和句型特點的基礎上,游刃有餘地學習翻譯的技巧。
《翻譯的基本知識》 錢歌川 (作者),講解翻譯的基本知識,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版以來,在華語世界廣為流傳。 《翻譯的基本知識(修訂版)》凡十八章,前半部縱論古今,介紹翻譯的歷史、語言學基礎、規則、標准,有如知識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讀起來也會興致盎然;後半部教授翻譯的具體步驟,俯拾引用當時歐美優秀作家文句及中國古典作品為例,由簡及深,糾偏取正。附錄部分列舉大量誤譯實例進行評述改譯,可供讀者研習實戰技巧。讀者可通由此書領略翻譯的魅力,掌握翻譯的基本知識,增進翻譯的能力。
《英文疑難詳解》 錢歌川 (作者),評價:本書包含各類語法13大項,對200個英語疑難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書中涉及多方面的英語知識,是《翻譯的基本知識》與《翻譯的技巧》的具體化延伸,可令讀者掌握扎實、靈活、熟練的英語知識,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中式英語之鑒》 Jone Pinkham (作者),《中式英語之鑒》十分系統地探討了中式英語這一非常普遍的現象。作者瓊·平卡姆是美國人,畢生人事翻譯工作。她曾先後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編譯工作過8年,專門給中國翻譯工作者翻譯的英譯文作修改和潤色。8年中她積累了大量的典型中式英語實例,她根據這些例子把中式英語的具體表現科學地加以分門別類。總之,該書是一部適合英語學習者和各行各業英語工作者的好書。它能夠幫助讀者分辨和克服中式英語,從而寫出更加地道的英語。
《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李長栓 (作者),歸納了非文學翻譯的特點,提出以英文寫作的基本原則指導漢英翻譯實踐,詳述如何利用互聯網資源提高譯文質量,介紹了文化成分的翻譯、翻譯改寫、原文糾錯、批判性思維等專業譯員需要掌握的高級技能以及法律翻譯應注意的問題,可按書索技,實用性強。 《英漢翻譯教程》
張培基 (作者),本書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翻譯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和大量譯例,介紹了英語漢譯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全書共分六章。各章節後配有單句練習,書後又附有大量短文翻譯作業材料,以便學生通過實踐熟悉翻譯技巧,培養翻譯能力。本書是高等院校英語專業和翻譯專業教科書,也適宜於青年翻譯工作者和業余翻譯愛好者作為自學參考用書。
《實戰交傳》 林超倫(作者),《中譯翻譯教材·翻譯專業核心課系列教材:實戰交傳(英漢互譯)》分為理念講解和實戰練習兩大部分。在理念講解部分,讀者可以了解交傳的概念、特徵與傳譯內容,領會「使用筆記」「四別」(別停下、別露餡、別加快、別拖延)、「三步法」(問、補、扔)、「反映講者」等交傳核心技能,體會採用預設、傳譯話面、順序傳譯、傳達效果、減字增時、跳片語句、譯所指而非所言等交傳輔助技能,學習口譯筆記、網路知識和短時記憶在口譯中的應用;口譯教師也可以借鑒其中的交傳課程設計和考試部分,更好地提升口譯培訓的速度和質量。實戰練習部分提供了30個單元的實戰練習,全部原汁原味,取材真實場合,既有國際政治和英中貿易,也有各大行業領域、公司老總演講和招商宣講,具有鮮明的實戰性。
2、翻譯理論類 《西方翻譯簡史》 譚載喜 (作者),《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是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教學用書」。內容包括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近代和現當代等各個歷史時期西方的翻譯實踐史和翻譯思想發展史,從古羅馬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翻譯作品,一直寫到21世紀歐美幾個國家翻譯理論領域的最新成果。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 陳福康 (作者),《中國譯學史》譯學理論史研究的開創之作,從古代的孔子直到當代的翻譯家,設專節研究的有65人,另外提及的有188人,《中國譯學史》希望通過記述評說歷代有代表性的或有較大影響和意義的譯論家和譯學流派的觀點,大致勾畫出中國譯學理論的輪廓和梳理出其流變的線索,或至少為研究者提供一點資料和管見。 《高級文學翻譯》 胡顯耀 (編者), 李力 (編者), 何其莘 (叢書主編), 仲偉合 (叢書主編), 許鈞 (叢書主編),《高級文學翻譯》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筆譯方向必修課教材。全書共十章,分上下兩編。上編五章著重梳理文學翻譯理論,勾勒文學翻譯實務;下編五章則系統討論主要文學文體的基本翻譯原則和方法。《高級文學翻譯》結合題材和體裁特點,以「譯論探索」、「經典譯作」、「翻譯練習」三部分組織每一章的教學與實踐,力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拉近教學與實務的距離。
《翻譯論集》 羅新璋 (作者, 編者), 陳應年 (作者, 編者),《翻譯論集(修訂本)(精)》輯錄散見於各類書刊中有關翻譯問題的單篇文字,以期對研究翻譯理論和翻譯史,從事翻譯工作或翻譯教學,以及對翻譯文學或翻譯問題感興趣者,提供較為集中的資料。《翻譯論集(修訂本)(精)》依學術性資料編纂成例,博採眾說,百家爭鳴。
《當代國外翻譯理論導讀》 謝天振 (作者, 編者),《當代國外翻譯理論導讀》為國內第一部全面譯介當代國外翻譯理論流派代表性論文的譯作選集,共選擇了國外當代最前沿、最有權威性的八大主要理論流派的三十三名代表性學者的代表性論文三十三篇,全部完整地翻譯成中文,並為每一流派、每篇論文配上簡明扼要的導讀性文字,使讀者能迅速了解並掌握該流派或該論文的學術背景、基本框架和基本內容。
《中國翻譯文學史》 孟昭毅 (作者),《中國翻譯文學史》內容起於1896年,迄於2003年,是目前中國橫跨時間最長、最全面的翻譯文學通史著作。《中國翻譯文學史》以文學翻譯為主線,梳理近代以來中國譯壇的演變。廣泛關注翻譯文學的最新成果,將之放入歷史的大框架中,尋找百餘年來翻譯文學在中國文壇的准確定位與意義。內容不僅囊括中國翻譯文學的重要史料、譯家生平與成就、而且包括重要的翻譯理論、相關評價、現實意義及深遠影響。在吸收國內外最新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從譯學高度評述文學翻譯,既注重鞭辟入裡的微觀分析,也不失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
《應用翻譯功能論》 賈文波 (作者),以功能翻譯理論為理論基礎,結合不同文本功能類型,討論了應用翻譯的功能特徵,提出相應的翻譯對策(紀實翻譯與工具翻譯、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解釋性翻譯、注釋翻譯、直譯意譯、改寫重組、異化歸化)和相應的翻譯技巧(選瀏用字、詞語搭配、省譯增澤、分譯合譯、虛實互易、照應連貫),尤其是重點討論了政治文獻翻譯的「表達性」功能要素、科技與公文翻澤的「信息性」功能要素、旅遊與商業廣告翻譯的「誘導性」功能要素、外宣翻譯中意識形態操縱下的改寫。
《當代翻譯理論》 劉宓慶 (作者),其中涉及到翻譯學的件質及學科架構、翻譯理論基本模式、翻譯的意義理論和理解理論、翻譯過程解析、翻澤思維、可譯性及可譯性限度、翻譯的程序論、翻譯的方法論、翻譯美學、翻譯風格、翻譯的技能與技巧、如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翻譯理論等課題。
3、翻譯雜志類 國內: 《中國翻譯》 《上海科技翻譯》 《中國科技翻譯》 《東方翻譯》 《外國語》 《翻譯天地》 《中大譯訊》 《外語與翻譯》 《翻譯學報》 《Renditions: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Magazine》 《Translation Quarterly》翻譯季刊 國外: 《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 《Alta newsletter 》 《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n other words》 《Languages in contrast》 《Machine translation》 《meta:Translators' Journal》 《MT news international 》 《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 《Targ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raire》 《Translation and literature 》 《Translation Review》 《The Translator: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Two Lines》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Language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ing》 《The Bible Translator》 《Translation Jour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Notes on Translation 》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Text linguistics 》
4、譯作賞析類 林紓: 《巴黎茶花女遺事》、《黑奴籲天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吟邊燕語》、《離恨天》、《現身說法》、《迦茵小傳》、《塊肉餘生述》、《不如歸》、《拊掌錄》。 嚴復: 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約翰·穆勒的《群已權界論》和《名學》、甄克斯的《社會通詮》、孟德斯鳩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學淺說》與《天演論》一起,被稱之為「嚴譯八大名著」。 梁啟超: 《論譯書》、《翻譯文學與佛典》、《佛典之翻譯》。 魯迅: 《紅星佚史》、《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塔》、《文學與革命》、《查拉圖斯特拉的序言》、《死魂靈》。 朱生豪: 《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莎士比亞戲劇集》、《人文奧瑟羅》、《威尼斯商人》、《哈姆萊特》、《雅典的泰門》、《莎士比亞全集》、《亨利四世》、《李爾王》、《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郭沫若: 《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戰爭與和平》,《雪萊詩選》。 傅雷: 《約翰·克里斯朵夫》、《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老實人》、《扎第格》、《伏爾泰小說選》、《貝多芬傳》、《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夏培爾上校》、《幻滅》。
『貳』 北大英語專業碩士怎麼學習英語的
從小到大,我學得最明白的一科可以說就是英語了。雖絕非那種出生沒多久嘴裡就可以蹦句子的那種神童,也沒一個海歸媽媽或爸爸給我營造那種將英語作為母語的語言環境。這些年學習英語的個中滋味,只有自己方才能體會得到。從初中講「colors」被別人聽成「哈喇子」,第一次演講比賽時張口結舌,到現在能夠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人家問我是不是ABC(America-Born Chinese,美國出生的中國人),過了英語專業八級成為非英語專業唯一得到「優秀」的人,所以說對於英語學習,還是有不少可以與大家來侃侃的。今天先來聊聊英語應試的一些比較抽象的方法,談一下我與大家所知道的那些學習方法的不同意見。
Part1聽力篇1.妙手偶得,插柳成蔭我是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基本上那時候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應試。因為考試不考聽力,所以也沒想過要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我聽力水平的起飛,是從我打算訓練語音語調那時候開始的。那時候,不誇張地說,無論是我之前教地理的英語老師,還是班上所有的同學,沒有一個人英語發音是正宗而好聽的。每天無論是聽他們讀英語還是聽自己讀英語都是一種折磨。所以,我打算通過聽和模仿來走出這種困境。小時候,我爸很喜歡給我買電子產品(主要是電腦游戲的光碟什麼的,不過我的視力也就在那時候下降了),其中就有一個隨身聽和很多英語磁帶。有一天,我隨意放的一盤磁帶,不經意地聽到了一段很美妙的外國女聲,當時讓我心生歡喜。印象中那是一個兩人告別的故事,背景音樂是Yesterday Once More。從此以後,我每天上學之前,都忍不住會聽英語磁帶——刷牙時候聽,吃飯時候也聽,不想聽我媽嘮叨的時候更會聽。然後奇跡一般,我的語音語調就逐漸變得比較地道。然後很多東西也慢慢地可以聽懂了。雖然說聽起來比較玄學,但其實鍛煉英語聽力嘛,無非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充滿英語的氛圍,讓自己時常可以聽到英語。
2.應試助力,飛速提升大學的時候,老師說聽VOA、BBC這種東西可以讓聽力變得更強,我聽了不少,但其實每每遇到聽力題時還是不會做。後來我發現,其實這種漫無目的的聽力訓練太輕鬆了——輕松的方法往往無法讓人能抵達目標、臻於佳境。於是,我買了市面上英語聽力考試的書,每天背著破電腦,沒事就去教室聽。因為聽力的目的是把題目做對,所以這種聽力就會很有針對性。就是在刷題的時候,英語聽力逐漸由劣勢變為了我的優勢。哪怕聽力材料很不清楚,或者說話者有口音,我也基本能做對題。所以說有目的性的鍛煉也不可或缺。
Part2寫作篇相信大家都知道寫作其實是一個輸出的過程。輸出的基礎在於你之前的「輸入」。所謂的輸入,就是那些詞彙、語法和思維。所以首先就要勇於邁出寫作的第一步,如果對生活的感悟太少,沒東西可以寫的話,可以嘗試先去把你看到的中文翻譯成英文。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過程——當然隨後你會發現你像是沒有學過英語一樣......但完全不必沮喪,任何人剛開始都會有這么一個階段,重要的是說在翻譯時不斷地翻找資料,日積月累你就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英文專業練習翻譯的不二之選: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就非常適合練習中譯英,在短期內迅速提高翻譯的手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一個段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翻譯,在翻譯過程中完全模擬考場模式,不藉助任何工具書或者查閱任何資料,充分調動自己大腦的英文儲備。接下來,最重要的第二步,就是對照譯文進行細節比對和總結提升。這個過程,不僅要深挖名家譯文的字詞句段,尋找摘抄奇思妙譯,而且還要透過譯文看本質,也就是看譯文如何用意譯或修辭方法等技巧傳遞原文的精妙之處,如入「化境」,錢鍾書先生認為:「文學翻譯的最高理想可以說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風味,那就算得入了『化境』。」舉個例子:如何翻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這段話呢?譯文如下: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譯文注重與原文形式上的對等,力求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還原原文中的精美語言,注重選詞,並採用了工整的對仗和修辭格,再現了原文作者筆下的飄忽淡遠的意境。不過現在市面上的寫作教材大多針對考試,如四六級、GRE、雅思、托福之類的。這種寫作跟外國人眼中地道的英語寫作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應試寫作有時是對應用寫作的背離,比如一般人推崇的「長難句」,實際上是與英語這種語言的「簡潔性」(concise)要求是相悖的。
在寫作時,我們要注意寫作背景並根據情況選擇寫作文體。比如在《中式英語之鑒》一書中,就指出了中式英文長難句中「名詞腫脹症」這一現象。「名詞腫脹症」指句子包含過多的名詞,且句子重要位置都被抽象名詞占據。比如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中文想表達的意思是「由於這座寺廟建造得十分牢固,因此歷久不敗。」然而,在上面的英文句子中包含了過多的抽象名詞,比如prolongation,existence,solidity,construction,是「名詞腫脹症」的典型案例,讀起來冗長且難以理解。經改譯,可以優化如下:This temple has en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原來句子里的四個抽象名詞被兩個動詞(enred,built)和一個副詞(solidly)取代,名詞當家一變而為動詞主宰,句子頓時有了生氣。在英文寫作時,我們要注意寫作背景並根據情況選擇寫作文體。
語言選擇方面,要著重考慮如下四個因素:(1)說話者與受話者(addressor and addressee);(2)話題(topic or subject of discourse);(3)背景(setting of environment),即使用語言的具體環境場所;(4)交際方式,即用哪種方式、媒介進行交際。根據不同的寫作場景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比如,在英文電子郵件寫作中,會包含大量省略結構,這是英文casual style的主要語言特徵,省略句法的使用能夠化繁為簡,突出寫作重點。比如:(Did you go for)www..com? or(have you)totally forgotten(our appointment)?在這句話中,括弧里的文字就是被省略的部分,體現了英文電子郵件寫作的簡明口語體色彩。再如,在英語記敘文寫作中,如果想寫出靈動的文章,句子結構也需要跟隨文章情節和思想感情的變化而靈活安排,嘗試長短句交錯的句式技巧。以Mark Twain 的This Was My Mother中的一段為例:(1) She had kept that pathetic burden in her heart 64 years without any of us suspecting it.(2) Before the year was out, her memory began to fail.(3) She would write letters to schoolmates who had been dead 40 years,and wondered why they never answered.(4) Four years later she died.在這個段落中,長短句交替使用,使整個段落錯落有致,行文流暢。其中,第三句最長,包含18個單詞,包含了定語從句(schoolmates who had been dead 40 years)和賓語從句(wondered why they never answered)。第四句最短,只有5個單詞。

Part3閱讀篇夯實基礎,穩中求進。閱讀的基礎是單詞和語法。其實說實話整個英語的基礎都是單詞和語法。所以我們不妨來說說如何記住更多單詞、如何更牢地掌握語法、如何實現快速閱讀。背單詞其實我個人認為是沒有捷徑的。那些英語培訓機構所謂的「詞根詞綴法」、「聯想法」都無法切中背單詞的肯綮。因為且不說詞根詞綴數量不少,詞根詞綴本身具有的多義性就讓人無所適從。舉個例子。advertent是「注意的,留心的」,inadvertent表示「大意的,馬虎的」,in-作為前綴,表示否定。但同樣是in-前綴,form和inform就不能這樣解釋(這兩個詞就建議大家自己去查字典看看,這樣你就明白了)。所以說這種方法看似高深有效,實則完全靠不住。至於聯想法,更是一個美麗的神話233。我個人所提倡背單詞的快捷方法——就是抄。不要急,我在這並不是說抄單詞本身,而是說去抄單詞的例句。從小到大我沒事就喜歡抄英語句子,甚至有一次大年三十的時候興致一時來了也會忍不住去抄。你們可以體驗一下那種一邊抄單詞一邊聽音樂的天堂般的感覺。注意抄的時候也不要瞎抄,一定要弄懂意思,途中遇到不認識的詞,那就再把這個單詞的例句抄一下,那自然是意外的驚喜。而且背單詞一定要每天都背,每天起碼25個。不斷鞏固,不斷增益。這里向大家推薦一個好用的背單詞軟體——輕輕鬆鬆背單詞,無任何利益關系哈,就是單純地發自內心地喜歡它。再說語法。語法是英語中最簡單的東西。規律是有限的,語言規律也是如此。英語的語言規律,就是語法。提升語法最快的方法,不是自己去啃語法書,而是找那些對語法很熟悉的人給你講,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比如定語從句的語法點,很多同學覺得毫無頭緒,我們不妨以《哈利波特》中的一段為例,說一說定語從句這一高考熱門考點。
The only person left outdoors was a teenage boy who was lying flat on his back in a flowerbed outside number four. He was a skinny, black-haired, bespectacled boy who had the pinched, slightly unhealthy look of someone who has grown a lot in a short space of time. His jeans were torn and dirty, his T-shirt baggy and faded, and the soles of his trainers were peeling away from the uppers. Harry Potter』s appearance did not endear him to the neighbors, who were the sort of people who thought scruffiness ought to be punishable by law, but as he had hidden himself behind a large hydrangea bush this evening he was quite invisible to passers-by.
中文譯文:他是一個瘦瘦的男孩,黑頭發,戴著眼鏡,看上去有些贏弱,略帶病態,似乎是因為在很短的時間里個頭躥得太快。他身上的牛仔褲又破又臟,T恤衫鬆鬆垮垮,已經褪了顏色,運動鞋的鞋底與鞋幫分了家。哈利波特的這副模樣,是無法討得鄰居們喜歡的。他們那些人認為,破舊邋遢應該受到法律制裁。不過他這天傍晚藏在一大叢綉球花後面,過路人都不會看見他。在這個段落中大量使用了關系代詞who引導的定語從句。在高考中,定語從句的一大考點就是根據不同的先行詞選擇恰當的引導詞(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常見的關系代詞有who (先行詞指人)、whom (先行詞指人)、which (先行詞指物)、that (先行詞既可指人,又可指物)、whose (先行詞指人或物的所有關系)。常見的關系副詞包括when(時間狀語)、where (地點狀語) why。至於選擇關系代詞還是關系副詞,我們要根據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的成分來確定。判斷定語從句所缺成分的原則是「不缺主賓就缺狀」。當定語從句缺少主語或賓語,即先行詞在從句中充當主語或賓語時,要選擇關系代詞,然後再根據先行詞是指人還是指物來選擇對應的引導詞。當定語從句缺少狀語,即從句的語法要素齊全,先行詞在句中作狀語,此時要選擇關系副詞。
在上面的段落「The only person left outdoors was a teenage boy who was lying flat on his back in a flowerbed outside number four.」這句話中,定語從句很顯然缺少主語,也就是先行詞在從句中充當主語,需要選擇指人的關系代詞who。關於快速閱讀,一個研究表明:雙語讀者的第二語言的閱讀速讀只是第一語言的30%。讀者常常因為不理解文意而造成閱讀速度下降,不僅耗費大量時間(比如反復回看,造成語義理解的卡頓),而且讀者完全無法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造成對閱讀的疏離感,陷入惡性循環。通過練習逐步提高速讀速度才能讓讀者漸入佳境,形成良性循環。快速閱讀不僅可以讓讀者在單位時間獲得更多的內容,而且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還會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所以對於第二語言閱讀者,建議最佳閱讀速度為每分鍾300個單詞。
『叄』 daydayup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天天向上。
是以往的一句中式英語,直接將「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內句話逐字翻譯,就翻成了容: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3)中式英語之鑒寫作背景擴展閱讀:
中式英語:
指帶有漢語詞彙、語法、表達習慣的英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
在使用英語時,因受漢語思維方式或文化的影響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具有中國特徵的英語。這是中國人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出現的,是必然的一種語言現象。
隨著英語在中國已經成了一個流行的話題,許多新鮮事也跟著出來了。俄羅斯新聞公布全球語言監聽會公布的2005全球最流行的十個詞彙清單,位列第四位。
中式英語是漢語及英語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體字。學習者在寫作中往往先用漢語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綱,再把漢語一句句機械地轉換成英語,帶有明顯的漢語痕跡,因而不易被以英語為母語者所接受。 中式英語指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是一種洋涇浜語言。
『肆』 英語畢業論文拿個主題比較好寫
提供一些易於寫作的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主題,供參考。
語言學研究:
美國黑人英語和政治背景
措詞與語境
從中式英語的現狀看其發展趨勢
中式英語之爭:希望與現實
中國英語與國際交流
從英語發展史來分析漢語熱的趨勢
如何使中式英語成為標准英語?
論中式英語成為英語主要方言之一的巨大潛力
政治委婉語在伊拉克戰爭中的使用
淺析英語委婉語
淺談英語委婉語的社會心理基礎及其語用語義特徵
英語委婉語構成及其社會功能
歧義的語用研究以及對英語學習的啟示
英語句子歧義初探
模糊詞在人際交往中的應用
英語語言中的性別和種族歧視現象
男女英語言語習慣的差異
英語廣告中的雙關語的分類及其修辭作用
網路英語新詞的形成及其特點
詞彙發展中的特殊現象——非術語化
被動語態在商務英語中的語用作用
從禮貌的視角看性別的語言行為差異
翻譯研究:
商務合同英漢互譯技巧
英文品牌漢譯
知識對於翻譯的重要性
中英文化差異及其對英漢互譯的消極影響
英語廣告中修辭手法的應用及其翻譯
<<紅樓夢>>金陵判詞兩種譯文的比較及評析
從紅樓夢詩詞翻譯看翻譯中的文化補償
關於李後主「虞美人」的3種英譯本的鑒賞
跨文化交際與商標翻譯
中式菜餚的命名與翻譯
淺談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
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策略
英文化妝品廣告之美學翻譯
數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內涵差異及數字習語翻譯初探
淺析原語文本在目標語文本中文體的適應性
英語慣用語翻譯中的等效性研究
論語境在英漢翻譯中的作用
淺析英語動畫片翻譯的基本原則
中英服飾廣告的翻譯
論英漢翻譯中語篇連貫的重要性
論譯者的風格與譯風
經濟英語中的隱喻及其翻譯
從翻譯的美學角度淺析旅遊資料的中英譯
英語教學:
語言測試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比較中西課堂教學及其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
游戲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英語情趣教學漫談
論中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課堂氣氛對高中英語教學效果的影響
記憶在語篇理解過程中的作用
記憶在詞彙習得中的作用
談英語閱讀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跨文化交際中的體態語和中學英語教學
分析具有中國特色的雙語教學
非智力因素在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影響
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論外語自主學習中師生的角色
讓我們的思緒飛揚---淺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發言主動性的因素
C2C貿易中的寫作技巧
大學生英語寫作問題研究
文化詞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功能
英語學習策略的成功案例
文化差異對閱讀理解的影響
淺談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及教師角色的改變
論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文化研究:
西方的個人主義
淺析咖啡在中國迅速傳播的原因
從情景劇《家有兒女》看中國家庭教育方式的西化
中國中產階級及其消費文化
詩酒中國
愛琴海孕育的浪漫與真實—希臘神話所呈現的西方文化特徵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與民族象徵
從拜占庭式到哥特式——建築背後的中世紀歐洲文化及其影響
從文化角度看電影黑客帝國
語言和文化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作用
英國的紳士文化日趨沒落
北京2008奧運會帶來的文化碰撞與融合
文學研究:
童心的泯滅,人性的黑暗--- 《蠅王》之象徵體系初探
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中婚姻價值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
荒謬還是真實——從瑪麗
『伍』 CATTI 三級筆譯證書有用嗎難度大嗎
CATTI翻譯三級是一個入門級的翻譯考試,但通過率不高,許多通過學院八年級考試的回考生沒有通過CATTI翻譯三級考試。答
CATTI是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面向社會的翻譯專業資格考試,它是對參考咨詢人員的雙語翻譯能力和水平的評價和認可。
外資委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委託,負責考試的實施和管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考試中心負責考試管理,外國專家局培訓中心負責口譯考試。
2016年,《人民日報》微信評論稱,「全國13個含金量高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同時被列入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錄
『陸』 寫英文入學個人簡介有什麼格式么
英文簡歷
一、簡歷種類
1.中式
中式簡歷中,常包括政治面貌、性格及身高體重等。
如果中英文簡歷一起遞交,建議中文不寫政治面貌,因為如果去外企工作,背景中的政治色彩越少越好,起碼沒有必要讓老外知道。
性格是一個主觀的東西,有經驗的招聘人員從來不相信任何人自己寫的性格, 因為它不是一個硬性的東西,不象學歷、技能。有些人如果認為公司要招聘一個比較活躍一點的,便會在簡歷中寫性格開朗,有的是真相信自己性格開朗,有的是覺得寫上開朗更好,其實沒必要。
身高體重,向外資求職時,就不必寫了,因為屬於特別隱私性的內容,寫了顯得不了解國外文化。
2.港式
香港出版的簡歷書寫技巧書籍中都要求寫年齡、婚否,報紙的招聘廣告中還要求求職者寫上工資現狀及預期工資,這些都屬於隱私問題,美式簡歷則不要求提供這些信息。
3.英式
很接近港式,但個人資料沒有港式說得那麼多,篇幅長但不詳細,我們這里不做過多評論。
4.美式
國際大公司中比較流行,一頁紙,是我們重點參考的樣式。美式簡歷書寫格式也有十幾種,有些書籍登載了上百種樣本,但我們所介紹的式樣是美國大公司中比較流行的,如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國際咨詢公司、工業公司、製造業公司、營銷業公司等都採用這種式樣;同時,我們也參考了三個名牌學校: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商學院的簡歷樣本,式樣大同小異,這里主要以哈佛商學院的為主。
二、簡歷要領
1.招聘人員怎樣鑒別簡歷?
寫得好,當然要保留,如果其背景又是公司急需的, 可能馬上就要見求職者;寫得不好的,就會丟掉,實際上,連看都不看。任何一個知名的大公司,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遞簡歷,如果寫得太差,根本就不值得保留。因為這些公司認為,一個人連自己的簡歷都寫不好,將來進了公司,對外行文質量不夠;對內說件事情也說不清楚,公司肯定不要這樣的人。大家經常說大公司的人訓練有素,實際上這也是其中一方面。即使不進大公司,簡歷寫得不好,也會顯得不懂基本格式,沒有智慧。
2.YRIS。
Your resume is scanned, not read.(「YRIS」)。一方面簡歷要寫得好,另一方面招聘人員看簡歷只是掃描式的,最初看也就是5秒鍾左右,寫得不好就扔了。這兒你就會問了:"寫得好,短時間他看不出來怎麼辦?"不用擔心,他們是可以看出來的,因為招聘人員每天乾的就是這一行,如果您懷疑他看不出來,說明兩點:第一,您對招聘人員的工作性質還不了解。假設您是司機,經常走北京那麼多胡同,自然就記住了,而一般人就會覺得很難記。第二,說明您對行文格式、專業寫作形象還不熟悉。我們見到,美國很多職位很高的大老闆,在看他的下屬寫的東西時,一點點小錯,哪怕換了一種字體,漏了一個逗號,多了一個空格,都能及時指出來,說明他們的眼很尖,速度很快,您要是懷疑的話,說明您對這個領域還很不熟悉,那麼您需要做的工作就很多了。即使您進了這種公司,也要在這方面下工夫,否則,很難成為他們當中合格的一員。另外,YRIS還說明寫的內容千萬不要多,而且要控制在一頁內,因為沒有人會認真看您的簡歷。關於這兩點,我們在後面有時還會提到。
3.簡歷中的任何字句,都有可能成為面試中的話題。
一定要有把握的才寫,沒有把握的不要寫,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要誇張。外資公司是最忌諱撒謊的,一旦讓他覺得你在撒謊,你就喪失了進入這個公司的資格。比如說,你在簡歷中寫了你會講日語,小心碰上懂日文的人。凡是派到國外來的老外,有的人不一定會說中文,但會一兩門外語的人大有人在,不定撞到什麼人手上。
三、格式結構
包括頁眉部分、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和個人資料四部分。
如果已經有全職工作了,一定把工作經歷放在前面(即「頁眉部分之後」);如果您目前還是在校學生,應該把教育背景放在前面。舉個例子,一個美國商學院的畢業生,在一個很大的公司里工作了三年,不斷得到提升,從未換過工作。由於新換了老闆,他想換個工作,獵頭讓他把簡歷傳過去,傳過去後幾天遲遲沒有消息,他問為什麼,獵頭左找右找,終於在學生類的簡歷里找到了他的簡歷。原來,他用的是學生簡歷的格式,被當作了在校生。所以,作為在職人員,若把教育背景放在前面,人家會對你很不重視。
頁眉部分
1.名字
有7種寫法:
例: 1) Yang LI
2) YANG LI
3) Yang Li
4) Yang Li (李陽)
5) Li, Yang
6) Li Yang
7) LI Yang
我們認為都有可接受的理由,或適用的場合,比如說第四種-Yang Li (李陽),很方便招聘人員,尤其是人事部經理為中國人,聲調弄錯了或者名和姓搞不清楚,會很尷尬;但標準的、外資公司流行的、大家約定俗成的簡歷中的名字寫法,則是第二種,YANG LI。
我們在審閱了大量中國人的簡歷之後,發現一個非常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就是有人用粵語拼寫自己的姓氏。比如,王寫成Wong,李寫成Lee。這里要告訴大家兩點:一個是這只是香港人的拼法,並不是國際的拼法;第二是將來您辦護照準備出國時,公安局是不會批准您用粵語拼音的。但是,我們也見到一些出過國的中國人,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姓和漢語拼音並不一樣,那是各有各的原因,我們的建議是不用漢語拼音以外的寫法。
另外,也發現有一小部分人用外國人的姓,如Mary Smith,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如果你用外國人的姓,別人會認為你是外國人,或者你父親是外國人,或者你嫁給了外國人。而名字用英文則是很常見的,也是很方便的,尤其是名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是q、x或z,老外們很難發出正確的讀音。有個叫韓強的先生,名片上印著John Han,這樣,中外人士叫起來都很方便。
名和姓之間,如果有英文名,中文名可以加,也可以不加,或者用拼音的第一個字母簡稱。 如上例:John Q. Han。
雙字名,也有四種寫法
例: 1)Xiao-feng
2)Xiao-Feng
3)Xiaofeng
4)Xiao Feng
列出四種來,我們建議用第三種,Xiaofeng,最簡單方便。大家一看就知是名而不是姓,要不然,大家有可能會誤認為你是姓肖的。
2.地址
京以後要寫中國。很多人說:「誰不知道北京呀!」但一個完整的地址、全球暢通的通信地址應該是加國名的,但不必用PRC等,因為用China簡單清楚。郵編的標准寫法是放在省市名與國名之間,起碼放在China之前,因為是中國境內的郵編。
3.電話
寫法很有講究,中國人名片中的電話經常寫得不清楚、不專業,有幾點提醒大家注意。
1) 前面一定加地區號,如(86-10)。因為您是在向外國公司求職,您的簡歷很可能被傳真到倫敦、紐約,大家不知道您的地區號,也沒有時間去查,如果另一位求職者的電話有地區號,招聘者很可能先和這個人溝通。另外,國外很流行「user friendly」,即想盡辦法給對方創造便利,尤其是在找工作時,更要加深這一意識。用中國人的思維邏輯來解釋,"是你求他,而不是他求你"。.
2) 8個號碼之間加一個「-」,如6505-2266。這樣,認讀撥打起來比較容易,否則,第一次打可能會看錯位。
3) 區號後的括弧和號碼間加空格,如 (86-10) 6505-2266。這是英文寫作的規定格式,很多人忽略了,甚至不知道。
4) 寫手機或者向別人通報手機時,也有一定的規范,要用「4-3-4原則」,如「1380-135-1234」。也有人6個5個的念,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字數越多越不容易記全,甚至出錯,降低效率,有的人還念得特快;二是有人總結說,這是台灣人的念法,帶有很濃的地方色彩。我們追求的是國際規范。
5) 傳真號千萬不要留辦公室的,免得辦公室的同事都知道你想跳槽。如果家裡有傳真號,最好告訴對方,萬一他找不到你,可以發幾個字,比較快;將來對方發聘書或材料時,比較方便。不要等到將來再給,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就培養「user friendly」的意識,處處方便對方。
6) 國外很流行留言電話,有人為找工作,專門去買留言電話。這里順帶講一下留言文化,中國人甚至包括很多亞洲人,都不習慣使用留言電話,但隨著國際間商業文化交往的增多,願意在電話中留言的人越來越多了,留言技巧也越來越高了。
7) 家中老人試寫留言條。經常會出現這么一種情況:您出門了,朋友打來電話,回來時,媽媽告訴你:「今天有人來電話找你。」你會問:「誰來的?」一般她只會告訴你:「是個男的」或「是個女的」,當你問到:「您怎麼不問一問他的電話呀?」,媽媽往往會回答:「我還沒問呢,他就掛了。」這里我們要說兩點:一是要跟家長交流一下寫留言條的方式,就是怎麼接聽電話及寫留言條;第二,這里有一個中國的傳統觀念。以前,只有辦公室才有電話,打電話來的人一般都是找你辦事的,接聽電話的人總覺得高高在上,並且形成了習慣。這種習慣帶到家裡,甚至在年輕一代中也很流行。很多人接聽電話時,若沒能及時識別出對方身份,起初語氣往往非常冷漠。在這里,我們向全社會建議:任何給您打電話的人,都有可能是您的朋友、同事或者合作夥伴,即便目前不是,將來大部分都有可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所以,務必熱情對待每一個電話。另外,換個角度想:如果您打電話給別人,別人是這樣的態度,您又會作何感想呢?我們要在全社會提倡一種禮貌熱情的電話語言,這在我們以後的專題講座中會提到。
五、教育背景
1.時間要倒序
最近的學歷要放在最前面。
2.學校名要大寫並加粗
這樣便於招聘者迅速識別您的學歷,這里又用到了"YRIS"原則。
3.地名 右對齊,全部大寫並加粗
地名後一定寫中國。例如,海口(Haikou)的拼寫與日本北海道(Hokaido)的拼寫很相近。讀簡歷的有可能是外國人,不知道的會搞不清楚是哪個國家。可能你出過國,這是件好事,但如果去的地方並不太出名,沒加國名,大家也意識不到。白出了。總之是造成了一些不方便,效率不高。我們應該一切從最周全,最完善的角度出發。但有一點要指出的是,哈佛商學院的簡歷中,美國的州名後就沒寫國名,這是因為美國州名已在全世界廣泛流傳,為人們所共識了。
4.學歷
如果正在學習,用Candidate for開頭比較嚴謹;如果已經畢業,可以把學歷名稱放在最前,具體見樣本。
5.社會工作
擔任班幹部,只寫職務就可以了;參加過社團協會,寫明職務和社團名,如果什麼職務都沒有,寫「member of club(s)」。社團協會,國外一般都用club。不必寫年月和工作詳情,有些可留待工作經歷中寫。
順便講一下幾個職稱的譯法:
1) 班長。國內很流行用Monitor,但國外常見的是Class President,這樣顯得更國際化;另外,用YRIS原理,顯得官更大一點兒。
2) 團支部書記。用Secretary也可以,但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如果參加的是純商業機構,背景中政治色彩越少越好。經常一個班就是一個支部,我們可以用class表示支部,那麼class用Secretary不合適,不妨用President。在某種意義上,班長和團支部書記二者的角色是相同的。但如果二者是並駕齊驅的,不妨用Co-president。再有,如果你寫了President,當有人問班長時,他可能會不高興,為處理好關系,你不妨謙虛一下,用Vice President。這樣,發生副作用的可能性就會很小。
3) 副會長。用Vice President是最合適的,在國外也很常見。
6.獎學金
一般用一句話概括。如果有多個,也爭取用一句話概括。但如果是學生簡歷,則有其它的處理方式,我們會在「學生簡歷」一節講解。
7.成績
如果不是前五名,建議不寫。因為如果排在五名之外,感覺您不是一個最優秀的學生。一旦寫上,有些人會窮追不舍地發問,讓你尷尬。
六、個人資料
1.名稱
有四種寫法:Personal, Personal Information, Other Information, Additional Information。無論是教育背景、工作經歷,還是個人資料,既可以首字母大寫,也可以全部字母大寫,還可以全部字母小寫。哈佛商學院的標准格式是全部字母小寫,這在主流商業社會中已沿用多年。另外,名稱可以寫在最左側,也可居中。
2.語言
有幾個層次。Native speaker of指母語;從嚴謹的角度講,Fluent in顯得更流利;English as working language顯得不非常流利,但可信度更高; Some knowledge of 會一些,沒有把握的千萬別寫。在面試中,語言是最輕松的、最容易被測試的,一旦被考倒,他會認為你在撒謊,甚至認為通篇都有很多撒謊的地方。 外企公司不會僱用撒謊或有撒謊嫌疑的人。
3.電腦
中國人最愛用「熟悉」(familiar)。無論中文還是英文簡歷,「熟悉」是一個很弱的字眼,說明你不熟練,不常用。如果幾個軟體,有的熟練,有的熟悉,建議只寫軟體名。完全沒把握的,一點兒不熟悉的,千萬不要寫。不要以為沒有電腦,就不會考你,他也會考你一兩個關鍵用法。如果真的用的很多,不妨用「Frequent user of」。
4.資格證書
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將注冊會計師籠統地翻譯成CPA,但全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CPA,有些是互不承認的,所以一定要寫上國別,寫明考取年份。
有一些業余愛好,能顯示出一定素養的內容,也可以寫上,如鋼琴考級。
TOEFL、GRE和GMAT,應不應該寫?應該寫哪一個?我們建議都不寫。因為一般外企公司不願意僱用很快就要出國的人。
5.愛好與特長
1) 寫強項。弱的一定不要寫,面試人員不定對哪個項目感興趣,有時會跟你聊兩句,尤其是接連幾個、十幾個面試之後,有些招聘人員愛聊一些輕松的話題,一旦是你的弱項,絕大部分人會很尷尬的,顯出窘態,喪失自信,這對你是很不利的。更重要的是,他會覺得你在撒謊。
2) 要寫也只寫兩到三項。因為極少有人在很多方面都很強。如果您覺得自己玩得都可以的話,您的標准可能稍低了點兒。當然,確實有的人七八樣都玩得挺好的,但一般人不相信個人的強項有特別多,所以您也沒必要寫那麼多,以免給人輕浮的感覺。
3) 不具體的愛好不寫,如sports、music、reading。大家不知道你喜好什麼,或者讓大家覺得你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愛好,更糟糕的是,人們會認為你的寫作水平很差。
4) 舉幾個用詞。如travel,如果你喜歡旅行,而有些工作需要經常出差,那麼你寫上travel是非常有利的;有些女性寫上cooking,是很實事求是的,也給人以踏實的感覺,對於象秘書這樣的職位,總是有好處的。
七. 工作經歷
首先要再次強調一下,對於正在工作的人,Experience應寫在Ecation的前面,而對於在校生Ecation則應放在Experience之前。
1. 時間
1) 目前的工作要最先寫, 左側寫時間,如寫成1997-present。詳細寫法請點擊哈佛商學院簡歷樣本。此外更要注意拼寫,不要把present寫成president,否則您現在就成了總裁,老闆怎麼還敢僱傭您呢?這種往往是拼寫檢查無法查出的"漏網之魚",所以要特別小心。這個問題我們在後面還會談到。
2) 以前的工作,只寫年份,如1993-1995。這樣的寫法主要適於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工作時間較早;二是工作時間在兩年以上;三是旨在巧妙地拉長工作時間。例如,如果您曾於1997年12月到1998年1月就職於某家公司,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寫成1997-1998就顯得工作時間較長,同時也沒撒謊。
3) 以前的工作,加上月份,如May, 1998或May 1998。這樣的寫法自然會顯得精確一些,也投合銀行業僱主的口味。有的中國人則喜歡用5, 1998或1998,5。前一種寫法很少見,只有在實在寫不下的情況下才使用。1998,5則是純粹的Chinglish(洋涇幫英語),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4) Summer Intern(夏期工作)的幾種寫法。
Summer Intern
Summer Analyst
Summer Assistant
Summer Associate
一是直接寫Summer Intern,不管職務職稱;二是寫成Summer Analyst,這種寫法比較適合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期間的暑期工作;三是寫Summer Assistant,這種寫法適合多種情況;四是寫Summer Associate,這一寫法專指MBA學生的暑期工作。而且一般認為Summer Associate的級別會比Summer Analyst要高一些。我們將在以後的專題講座中為大家介紹美國投資銀行家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梯模式,到時候會涉及到不同職務和職稱的寫法。
2. 公司名
公司名稱應大寫加粗。若全稱太復雜,可以寫得稍微簡單一些。如ARRAIL CHAINSHIN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不如寫成ARRAIL CHAINSHINE來得簡單明了,大家一看就知道指的是哪家公司。
有些公司的全稱往往不為人知,但縮寫名卻盡人皆知。比如在中國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是什麼公司,但IBM的大名卻是家喻戶曉的。所以在中國,我們建議大家寫IBM,因為許多外企人事經理都是中國人,這樣寫更順眼也更順口。而在美國,大家還是會寫全稱的。
3. 地名
地名寫法與Ecation部分相同,這里就不再贅述。
4. 職務與部門
1) 從公司名稱之後的第二行開始寫,如果想介紹公司情況,則職務與部門應寫在公司簡介之後。
2) 職務與部門應加粗,每個詞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如Manager, Finance Department。
5. 公司簡介
1) 對於新公司、小公司或招聘公司不甚熟悉的某些行業的公司,為了保險起見都不妨介紹一兩句。甚至對於那些業內知名的企業往往也不一定名聲在外。求職者一般不會針對每家應聘的公司都量身定做一份專門的簡歷(tailor-made resume),目前可能只想在行業內跳一跳,但也不排除將來在別的行業發展的可能,所以不妨都略帶提一下公司的簡介。
2) 有些外國人可能對中國的公司不太知道,因此要介紹一下。 這不是說別人孤陋寡聞,而是缺乏對中國的了解。比如說,您也許對美國、德國、日本的一些大公司耳熟能詳,但對於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巴西一些有名的大公司,您就不一定都知道了。千萬不要覺得中國的公司很大,別人就一定知道,一不留神,就成了井底之蛙。例如,中國銀行叫Bank of China (BOC)。在海外很多銀行都知道中國銀行,但不少人都誤認為中國銀行就是中國的中央銀行,這個概念已經被混淆十多年了,到目前還沒有徹底更正。
3) 簡介長度以兩行為宜。只用一行易與別的內容相混,而三四行就顯得比較累贅。總之要恰到好處,讓人一目瞭然。
6. 工作經歷順序
1) 倒序,這是非常流行的方式。
2) 技能類別,這主要是為了強調自己的某種技能,如翻譯、電腦等。如果招聘公司正是需要一名翻譯,這樣寫可以正中下懷。此外,對於那些工作經歷有時間斷層的人,如下崗、休產假等,不妨也可使用這種方法。根據上周所講的YRIS原則,僱主往往會在短短幾秒的時間里,忽略時間斷層這個問題。但要注意,並不是說只要有時間斷層問題就一定要死板地用這種方法。因為這種寫法只適合技能性比較強的情況,其它可參考前面所提到的只寫年的方法加以彌補。如果斷層時間長達兩三年,則一定要解釋清楚,說明確切的原因,實事求是。越誠實越坦盪,越能給人好印象。
3) 兩者結合,先按技能類別加以分類,再以倒序的方式一一列出。
7. 工作內容
1) 要用點句(bullet point),避免用大段文字。中國人在寫簡歷時往往會走兩個極端,一是過於簡單,只有哪年哪月在哪工作,蜻蜓點水,具體內容一點都沒有;二是過於復雜,大段描寫,洋洋灑灑說了半頁紙,卻讓人摸不著所以然。
2) 點句的長度以一行為宜,最多不要超過兩行;句數以三到五句為佳,最多不超過八句。一位美國的招聘經理曾對我說,一般只重點看前三句,超過八句之後的百分之百不看。
3) 點句以動詞開始。目前的工作用一般現在時,以前工作用過去時。為了便於大家撰寫簡歷,我們從一些簡歷書籍中精選了148個簡歷常用動詞,供大家參考。這里特別給大家介紹兩個簡歷中熱門詞彙的用法。Market不完全是指sell,要比sell更豐富一些。Market可作動詞,即market後接名詞也是可以的。這種寫法會顯得工作更具有管理性質,檔次也要更高一些。Conct後面要加名詞,如concted research on something,這里conct相當於中文中的"做"。
4) 主要職責與主要成就,誰先誰後?有人認為應把主要職責放在前面,因為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在做什麼。其實這種寫法較適合初級工作以及開創性不強的工作。若是較高級或開創性較強的工作則應把主要成就寫在前面,因為別人看的就是您的工作業績。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地斷定誰先誰後。
5) 工作成就要數字化,精確化,避免使用many, a lot of, some, several等模糊的詞彙,應盡量使用具體的數字,到底管理了多少人,銷售額是多少等等。
6) 在同一公司的業績中,不必拘泥於時間順序,而應秉持"重要優先"的原則。例如,在成就裡可先寫最重要的成就;在職責里可先寫最高的職位,不要拘泥於倒序或正序的方法。關鍵是要使僱主在短短幾秒鍾之內就發現您的最高賣點。
7) 接受培訓的內容可放在每個公司的後面。我們認為培訓是公司內部的,與公司業務有關,不是Ecation的一部分。
8. 五個避免
1) 長句:沒有人願意看太冗長的句子,而且切記YRIS原則,僱主只是在掃描您的簡歷。
2) 縮寫:因為外行人往往很難看懂。不要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前面我們講了"user friendly"的原則,所以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別人能猜到或者能查到你用的縮寫。
3) "I" (我):因為正規簡歷多用點句,以動詞開頭,是沒有"我"的。當然若在公司簡介中一定要用到一兩次,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4) 不利因素:我們講過簡歷的原則是不要撒謊,但不寫不等於騙人。大家可能還記得前面提到過的"簡歷中的任何字句都可能成為面試中的話題"。揚長避短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
5) "Reference available upon request":這個短語的意思是如需證明,可提供見證人。這在許多英式、港式簡歷範文中經常出現,但是美式的簡歷則不要這樣寫。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招聘人員認為任何人都能隨便抓來一兩個見證人應急。而且如果您在簡歷中也沒有寫上他們的名字及聯系方法,這句話則完全是多此一舉了。
八. 學生簡歷
之所以要把學生簡歷單拿出來講一講,是因為學生的工作經驗很少,寫不出東西來,顯得頁面不夠豐滿。要按我們在前面講的格式,也很尷尬。因此我們在這里特別介紹一些彌補的技巧:
1. 教育背景中寫相關課程。但千萬不要為了拼湊篇幅,把所有的課程一股腦兒地都寫上,如體育等。這樣不很有效,別人也沒耐心看。
2. 獎學金一項一行。許多學生每年都有獎學金,這樣一來,也可寫出三四行,甚至更多。
3. 拉長句子。每個句子都可加入一些詞拉長一些。其實拉長並不難,難的是縮短。
4. 自然地多換行,多寫點句。
5. 加大字型大小。可將10號,小五改成12號,小四。
6. 社會工作細節放在工作經歷中。這樣會填補工作經驗少的缺陷,例如,您在做團支書、學生會主席等社會工作時組織過什麼活動,聯系過什麼事,參與過什麼都可以一一羅列。如果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應該盡量把它掰開了寫,如領導過多少人,完成了什麼事,起到了什麼作用。這樣一來,起碼就有了三行。如果做了更多的事,一件一行就可以了。行文簡潔的原則還是要遵守的。
7. 暑期工作。作為大學生,僱主通常並不指望您在暑期工作期間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成就。當然如果您有就更好了。不過即使實在沒有,就算是在父母的單位呆過幾天,也不妨寫上。這樣也算是顯得接觸過社會,了解了些行業,做過了些工作。但您一定要能說上幾句才寫在簡歷上。否則將來面試時,您恐怕會被問得張口結舌,顯得很尷尬。
8. 中學情況。一般都不寫。寫的話也不要寫太多。有的人中學經歷特輝煌,做過學生會主席、當過團支部書記,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其實中學成績如何如何好是最沒有參照性的,除非是北京四中這樣的全國知名學校,否則作
『柒』 中式英語之鑒怎麼樣
作者瓊?平卡姆是美國人,畢生人事翻譯工作。她曾先後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編譯工作過8年,專門給中國翻譯工作者翻譯的英譯文作修改和潤色。8年中她積累了大量的典型中式英語實例,她根據這些例子把中式英語的具體表現科學地加以分門別類。
作者採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方法,先是對某一類別作一概述,然後提供大量的該類別中式英語實例,並逐一修改,同時還扼要地加以分析。
總之,該書是一部適合英語學習者和各行各業英語工作者的好書。它能夠幫助讀者分辨和克服中式英語,從而寫出更加地道的英語。
讀者對中式英語之鑒的最新評論: 當當網用戶Manaka:
我是做英語翻譯的,常常覺得自己翻譯的東西很chinglish,但又不知道改改哪裡。這本書給出的建議非常好。當當網用戶妮妮90:
在漢譯英時,我們通常面臨的挑戰是思維方式的轉變而非單詞和句型,我們造出一些中國人都看得懂,老外卻迷惑的英語,並且這些句子多說沒有嚴格的語法錯誤。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GRAMMARTICALLY CORRECT, HABITUALLY INPRPROPTIATE.
此書為我們在轉換思維時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但是語言現象紛繁復雜,不是這本就能解決的。它最多為我們指出了英語學習道路上的一個方向,要從實質上提高地道英語表達水平。我覺得,除了大量練習漢譯英,一定要閱讀有深度的原著+大量的英語電影。假以時日,我們一定會走上語言學習的康莊大道!當當網用戶瑪莉夢菲: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提高英語水平的書。作者從大量的實例中總結出了我們中國英語學習者視而不見、司空見慣的漢語式英語;分門別類列出了錯誤的句式,修改的原因和道理,修改後的例句和篇章,並且提供了相應的練習題供讀者訓練。 熱門書籍推薦:新編英漢 英英 漢英詞典――人事部指定的唯一職稱英語負責人 么建華 主編2010年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滿分聽力進了外企再學英語2011考研英語詞彙分頻語境記憶2011考研英語各個擊破系列:寫作熱點話題TOP120/中國人民大學
『捌』 求一篇2000字《扎實做學問》的論文 求大神直接發到我的郵箱裡面呢。。 灰常感謝。[email protected]
《百萬英專》
「百萬英專」是著名翻譯人、專欄作者南橋一篇博客文章的題目,原話似乎就是來自本科教過我的一位老師。原話似乎是調侃國內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每年的畢業生產量巨大,產出的畢業生卻良莠不齊。現今「拿來」做介紹英語專業文章的標題倒是頗為正點——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布點廣(在原來的系全面升格為學院的背景下,幾乎是個高等院校就有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最不濟也有外文系英語專業)、學生人數多(有的地方院校一屆英語專業學生比一個營還多)、專業細分或者雜交(除了傳統的語言文學專業、隨著職場要求細分而來,卻絕非新興的翻譯專業之外,因改革開放紮根的國際商務專業、各類學校因自己特色而設的復合型專業不一而足)、「英語專業等於沒專業」的傳說(從小學乃至幼兒園就開始的外語課、各級各種的英語考試、各類各層次細分市場的英語培訓既給了很多英專學生第一份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把英專畢業生在面對就業和深造時撒在了茫茫人海中)、「英語專業翻譯機」的吐槽(「你是英專的吧,幫我翻譯下XXXX」,「你是英專的吧,CCTV-9這個節目在說什麼,你給同傳下」,有木有!有木有!)……那為什麼還要加入「百萬英專」的隊伍呢?
女生多?——讀外語類專業的本科的確是高三女生熱選的專業之一,可是英語專業的女生比例實為各語種專業當中最低的之一(當然比不過俄語系、阿拉伯語系)。
課業空?——也不盡然吧,至少在我本科四年的記憶當中,低年級要背的詞彙和課文、寫作課要寫的journal、各類綜合了聽說讀寫的小組任務,高年級要讀過並且理解和分析的作品、文學課和語言學課要寫的小論文、寫作課和翻譯課的任務,絕對會把一個中學是外國語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按在寫字台前。當然不同高校情況有所差異,但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的性質決定了這不是一個「平時療養院、考試瘋人院」的學科。
洋氣?——世界已經「是平的」了,英專只是給了你一個系統了解世界的平台,但如果你揮霍它,它就從你的指縫當中流過,什麼也不剩。
一時想不出更多的猜想了。不過無論如何,雖然早年的「英文系」已經隨著「百萬英專」的風起雲涌變成了幾乎沒有門檻的「英語系」,但四年間或精心、或模式化的課程以及課外項目的設置,甚至當下英語專業本身的不足,都可能成為加入「百萬英專」大軍、不再「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的理由。
聽、說、讀、寫、譯是外語類課程標準的標桿,也是英語專業課時安排著力最多、貫穿四個年級的課程設置、考核方式最為標准化(眾所周知的「專四」、「專八」筆試和口試就是嚴格參照高等院校英語專業培養方案,集合最好的幾個英語專業學校的老師出題的標准化考試)。雖然看起來有將一種語言大卸八塊、變著法兒訓練的印象,但實際上是在低年級的專業基礎課之間有了明確的分工,各個擊破;又在綜合實踐課(辯論、配音、戲劇)中合成訓練,以及到了高年級專業知識/能力課(文學課程、語言學課程、翻譯課程)中落實和提高,循序漸進中的提高還是很明顯的。而貫穿四年專業課程的讀與寫,也有一個漸漸深入的過程。舊時所說的「綜合英語/精讀」會從大一與我們同時代的短雜文、短散文,漸次深入到詩歌、戲劇;短、中、長篇小說,以及時代有所隔絕但依然經典的雜文、散文、不僅需要理解文句,而且需要理解並討論其中思想的人文社科類文章。而同樣貫穿大一到大四的寫作課,也會從簡單的記敘文、說明文寫作,漸次深入到專業寫作(如英語新聞寫作)和學術寫作的程度。
知其文還要知其意,西方文化、英美歷史與社會類的課程也是貫穿二、三年級的重要課程安排之一。有的學校如南京大學,還在三、四年級用英文開設中國思想經典和西方思想經典精讀的課程。
而語言學、文學類課程也從原來的高年級課程下延到低年級,開設「語言學導論」和「文學導論」,讓英專學生盡早進入專業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語言能力優秀,但研究能力和專業基礎不夠扎實的欠缺。
坦率地說,我不算英文系最地道的學生,當年涵養其中的項目在我本科畢業那年,被整體調整到了本校的Honor School;也沒「一條道走到黑」成為的英專小碩小博,而是在對英美文學驀然回首之際,進入了另一個專業,並從事了與之相關的工作。然而英專印記終究留下——一個好的讀者或者說一個好的研究者,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他者、要與他者論事,先要了解他者並學會表達;即使不能達到西東合集、中通外植,在這樣一個立體的世界裡,通則順。更何況,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無論是接收英專畢業生最多的教師/培訓、外事、外貿、銀行外資相關業務、新聞出版,還是同樣吸納消化眾多英專畢業生,專業門檻最模糊的公務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記背新知,整理研究的能力或者說是實力,實際上在各類課程中已經培養起來了。
當然,如果能夠遇到讓你愛上英語文學、愛上語言學眾多分支之一;遇到以此為志業的老師和際遇,而你也踏踏實實問學、有拿得出的學術成果或者譯文並脫穎而出。那麼祝賀你,你已經不是「the million」,而是「the one」了,我不知道「the one」背後的數字是多少,但這意味著你有更長的路要走,而且要靠自己走了。
(最後,一個小小的書單:想了解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小不同的,可以用瓊•平卡姆的《中式英語之鑒》考考自己、想了解文學方向,可以看看鄭樹森的《小說地圖》、想了解翻譯方向的,可以看看葉子南的《英漢翻譯對話錄》、想了解語言學的,關於詞典可以看看西蒙•溫切斯特的《OED的故事》、關於語言學其他方面的,好像太多了,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起一個或者幾個合適的小冊子@@)
『玖』 求上外MTI的考研科目與參考書目
考研科目:
1、101政治
2、二外(211-翻譯碩士英語、212-翻譯碩士俄語、213-翻譯碩士日語、214-翻譯碩士法語、215-翻譯碩士德語、216-翻譯碩士朝鮮語)任選一門(二外語種不能與第三門考試科目語種相同)
3、351 英語翻譯基礎或354 法語翻譯基礎
4、451 漢語寫作與網路知識
參考書目:
1、翻譯碩士英語:
《新編英語教程》 李觀儀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中式英語之鑒》 瓊平卡姆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GRE閱讀39+3全攻略》 魏宇燕 北京大學出版社
《英國散文名篇欣賞》 楊自伍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英語翻譯基礎: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葉子南 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級口譯教程》 梅德明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口譯:技巧與操練》諾蘭傑姆斯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3、漢語寫作與網路知識:
《中國文化要略》 程裕禎 2013-06-01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知識應試指南》林青松2005-08-01東南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化讀本》(中文本)葉朗 朱良志2008-04-01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9)中式英語之鑒寫作背景擴展閱讀:
MTI(全稱:Master ofTranslationand Interpreting)是我國20個專業學位之一。
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置的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分為全日制和在職兩種,也有的學校叫秋季班和春季班。
這些大部分的MTI都是需要自費的,全日制一般2年,在職的一般是3-5年。學費每個學校都不一樣,貌似學校越好,學費越高。
2010蘇州大學有全日制專業碩士有公費名額,只是比例很小。首師大等第二批25所授權MTI學校,特別是首師大,預期三年之內公費比例將一直維持高水平(2010年招生情況為為14公費+4自籌+1委培)。但是這一批次的學校招生穩定後,據悉公費比例將大幅度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