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寫作課如何導入
1. 講英語作文應該怎麼引入
有topic-based 和grammar-based 兩種方法,即從話題或者語法著手,或者雙管齊下。
topic-based:適合高年級學生內。可以從話容題著手,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然後分組匯報,既是從說到寫的過渡,同時說的內容對別人也是一種啟發。
grammar-based:適合低年級學生。先引入作文中所需用到的語法,進行講解或操練。也可以用相關話題的songs and chants 來導入,比較能調節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希望對你有啟發
2. 英語課如何導入
如何有效的導入英語課
如何從上節課向本節課的自然過渡是每位教師都必須考慮的技巧,導入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活動進行的也會順利一些。因此,應運用多種導入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智慧,還能使其愉快而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整節課作好開路先鋒。
一、導入的原則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受特定規律的支配。英語教學的各環節也受其自身規律的支配,因此在設計導入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導入應注重貼近課文的原則
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絕不是孤立存在的。導入必須為整堂課服務,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不可漫無邊際、泛泛而談,一定要將導入的方式、內容與所教課文有機結合在一起。
2.導入環節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只有選取其生活實際中的某個層面、某個細節或他們所熟知的一些知識領域,而後借題發揮,聯繫到所要學的對話或課文。才能既被學生所接受、所喜歡又能順利引入相關對話及課文的學習。
3.導入的設置應該自然恰當
每個人的心理認知過程都是有特定的規律的。對於新事物新觀點的接受,要麼通過由此及彼的比較,要麼通過舉一反三的聯想,要麼經過水到渠成的歸納。因此,導入環節的設置要注意與所講知識的銜接,千萬不可強拉硬扯的過渡。
4.導入應力求新穎、別致
導入環節應力求有突破、有創新,切忌落入俗套,那樣會削減導入的效果。因此,在導入環節設置中應該做到形式變幻多樣,內容推陳出新,使整個導入環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此外,導入應該注意時間的控制。從整節英語課系統而言,導入不是也不能成為主體,它只是一個前奏,所以在時間分配上就應該注意適度,一般應控制在3~5分鍾左右(也可以更短2-3分鍾或簡單的幾句話)。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句話告訴我們在教學之中,應該依據教學規律和原則去自由創新自己的教法。教師可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所教知識的前提下,自由創新出一些好的導入方式。
其實以下的這些導入方法都是大家或我在平時教學中使用過的,下面就略作一些導入方法的歸納。。
1、復習導入法。採用復習的方法導入新課是我們使用最頻繁的導入方式,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將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一般是通過教師與學生自由對話、提問、默寫、競賽等方式進行,特別是在進入復習階段使用的較多。如:陳瑤老師本周上第五單元時就是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導入新課的。
T: How about your weekend?
SS:It is very relaxing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
Ss: I usually watch TV/play /do homework/eat dinner.
T: Let me tell you about my weekend.I often talk on the phone/clean the room/watch TV/read.
通過提問來復習相關的短語來導入第五單元的現在進行時
2、游戲導入法。在英語教學中,適當地摻加一些游戲,既能調動課堂的氣氛又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並對新課的引出做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如初一(上)Unit 5 What are you doing?中,可以設計這么一個游戲:讓學生到講台前抽簽並表演動作,引出新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當然這些動作都是學生學過,而且是很容易表演的。這樣就成功地將新語法與句型導出。
3、故事導入法。例如:教「The man who never give up」(人教版),首先把課文縮成一則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後對愛迪生的國籍、出生年月、重要貢獻以及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等內容提問,還有八年級(上)Unit 9 When was he born? Section B 3a中的鋼琴家(李雲迪),就可以用鋼琴家(朗朗或傅聰)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如:T:Who can play the piano in our school?
Ss: Music teacher.
T: I think so.Do you know Lang Lang who is a pianist (from China)?
And I introce him to ss. Then ask :Who is Li Yundi? Where is he from? What does he do? 這樣就很自然的進入下面要學習的內容(此方法多用於閱讀文章)。
4.實物導入法。是最直觀最形象的導入方法,把實物帶入課堂進行教學,學生覺得新鮮,有趣,簡潔,語境真實,例如:初一(上)起始篇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初三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B 3a 可作如下導入:
T:What』s this ?
Ss:It』s a glass of tea.
T:What do you think of it?
Ss:It is very popular and make us relaxed.
T: Do you like drinking it?
Ss:Yes.We often drink it.
T: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it? And When /How was it invented? Now let』s read the text. 「Who invented tea?」
有些實物就在我們的身邊不用帶,初一(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第一課時學單詞,第二課時就要學新句型,就可以利用我們身邊的實物,學生穿的衣、鞋、帽或學慣用品等都可以。
5、設問導入法。教師根據教材新舊知識的聯系,抓住新課重點導入,以激發探索問題的興趣。例如:教初一上,Unit 1 「 English name」時,可問學生「Do you know my name」或「Do you know my first name/ my family(last,full) name」。初一(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就可以先問班級有多少學生知道父母的生日(或者用名人及明星的照片來)導入新課。
6、情景導入法。在導入時,可根據教材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可感情境,讓他們置身其中以積累感情,從而形成動力,上課效果也會大大提高。情境是有效使用語言和話語是否恰當的重要根據,將學生放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運用語言,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的內容和形式,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九年級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時,我讓每個學生都加上想像,把自己想成已經擁有了很多錢的億萬富翁,或者很貧窮落魄的乞丐,也可以是電腦高手,知識淵博的教授等等,如果是那樣自己該如何生活處世,在虛擬的情景中導入一些新語言項目──虛擬語氣,讓學生能對語法難點進行初步感知。
又如:初一(下)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利用一幅中國地圖或世界地圖來導入.
如:T:Where is Hainan/Beijing? Can you show me?
Ss: A student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show us.
T:You are from Hainan. Where am I from?
八年級(上)Unit 11.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這就要根據當時班級的情況而定,是關窗沒關還是黑板沒擦凈,還是取什麼東西,都可以用比較委婉的語氣來導入新課,這樣就順理成章的導入新授內容。
7、表演導入法。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讓分別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如教英語中的招呼語時,可以讓不同性格的學生演「不同的人,如:明星或名人」,學生見到自己所喜歡的明星,都爭先恐後地與他們打招呼。
8、調查導入法。如:九年級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進行復習時就可以問同學們是通過那些方式學習,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游戲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初一(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就可以先問班級有多少學生知道父母的生日(或先問會唱Happy Birthday這首歌嗎?),那麼要了解對方的生日,怎樣用英語表達呢?
9、看圖導入法。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幅或一組圖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後,用英語講述圖畫內容。這種方法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鑒賞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初一(下)Unit 5 I』m watching TV .Section B 3b,就可以利用一些圖片讓學生描述圖片中人物正在做什麼。另外在學習「there be」 結構時,也可採用此方法。另外上學期我們的李容情老師給我們上的示範課就是採用了看圖導入法。
10、音樂欣賞導入法 。音樂可以給人以美感,陶冶人的情操。我相信學生對音樂都是非常喜歡的。用音樂欣賞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張丹老師在06年上亮相課時就用此方法。
11、直觀形象法。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豐富的信息資源給了我們廣闊的選擇空間。無論是精美的圖畫、美妙的音樂,還是精彩的電影片段、巧妙的課件都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利用,使之成為構思新穎的導入形式。例如:在學習Mole 3 高一的三位年輕的教師都採用了給出自然災害的資料片,這樣直觀形象的導入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
12.自由談話誘導入法。 談話誘導法就是從和學生談話開始,談思想、談生活、談學習。但是並非是漫無邊際地談,要緊緊圍繞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本節課的中心內容。例如,在學習My Teacher一課時,李容情老師就採用此方法首先問學生幾個問題: Do you like your teacher? Who is your best teacher? Why do you like him/her so much? 然後,話鋒一轉,問學生: Do you know who Annie Sullivan is? Whose teacher is she? How did she teach the author? Now please read the material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至此,學生急於找到答案,肯定會帶著極大熱情去讀課文,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課文的導入。另外我在學八年級(上)Unit 2 What should I do ? 本單元的語言要點就是談論遇到的麻煩並能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在進行第二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have any trouble in your life?
SS: Yes, what about you?
T: Me ,too. I always have trouble in sleeping because some people play Majiang upstairs every evening. I can』t stand it. What should I do?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此時在黑板上標出第二單元的題目,並順理成章的導入本節要學的知識。
13.利用文中插圖,通過問答、討論的形式進行導入
新編英語教材圖文並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均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聯系的插圖,有的是為了提示教材難點,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通過對此畫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並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願望,為以下教學鋪平了道路。如九年級Unit 13 Section A 3a,可作如下導入:
T: Do you often go to fast food restaurant?
Ss: Never/sometimes /once a month and so on.
T: Do you know why the seats are hard? Are you hungry when you see the color red? How about the loud music?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of 3a .
14.以舊帶新導入法
這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按溫故而知新的原則,或進行對比,或進行突如其來的提問,以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自然地引入、接觸進而理解新知識,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例如我要講一般將來時,就用現在進行時導入。把現在進行時的時間狀語一改,時態也就跟著出來了。(還有在學習一般過去時的時候,就用一般現在時導入,一般將來時可以導入過去將來時,現在進行時導入過去進行時,現在完成時導入過去完成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導入要有較強的相關性,才可以舊拓新,溫故而知新。
T:1.I am free every Sunday. → I was free last Sunday.
2.She is very happy on Saturdays. →She was very happy yesterday.
3.You always study hard →You studied hard last year.
4.She usually plays with friends →She played with friends six days ago.
15.預習導入法
在課前教師就應布置預習內容,最好設置幾個問題,然後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准備,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講BOOK III Unit13 Section B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置了1:你可以找到多少我們學過的有關情感的形容詞? 2:我們學過有關make的用法有幾種?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理念更加深入地探討。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一是布置的預習問題一定要具體,不可過多、過難;二是提問要緊扣課前所布置的內容。在我們的教學中導入的方法不僅限於這些還有很多如:解題導入、 回顧導入, 懸念導入, 故事導入 、預習導入、時事導入法、破題導入、語言點導入、背景知識導入等等,無論是那種導入方式。在課堂導入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對於低年齡的學生應採用生活化、興趣式的導入方式,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主要運用任務型、討論式導入方法為主。
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課堂教學,不同的教學重點、難點,不同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類型,其實導入方法的設計要因課型的不同而不同。其導入方式都應有所側重,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手段,不能千篇一律。因此,導入一定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麼、怎麼學、為什麼要學。教師只有不斷地在課堂實踐中運用導入的各種方法並加以比較、總結才能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一切新穎的、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遵循科學性 實用性 啟發性和趣味性等原則加以利用有效的方法,易於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導入要起到凝聚、激發和鋪墊等作用。上課伊始,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但主要的還需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而如何在剛開始就抓住他們的心,順利地轉入課堂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覺得上課是一種樂趣,而不枯燥乏味,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與教師達成一種默契,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如果能恰當使用不同的導入法,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拓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 如何進行英語寫作教學
一、確定恰當.實際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揮棒」,是所有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因此教學目標的設置必須:
(一)符合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的程度通常在一堂英語課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師都會努力去落實,但後兩個目標在教學中容易忽視。而在有些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目光有盹總是停留在某一知識點的教學上,反反復復圍著目標知識,只求學生能將知識點爛熟於心;而有些教師則片面的追求課堂上的熱熱鬧鬧的場面,而忽視了本堂課所要達到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筆者曾隨堂聽過這樣一節課:這是一節一年級英語課,本課要教學生們用英語打招呼。上課鈴響了,「Hello!」老師有激情地向學生揮揮手。大家也情不自禁地回應「Hello!」「I』m fine.How are you?」老師豎起大拇指,指向自己,然後指向大家。於是開始了這節課的教學。『'How are you?」「I』m fine.」的呼聲此起彼伏。然後,老師放起了「heuo!Hello!How are you?」的樂曲。「Is it nice?Do you want to sing?」老師笑眯眯地問大家。「Yes!」孩:Pff]回應。老師看著學生們興致這么高,也很高興。首先,她讓學生先聽兩遍錄音,然後讓孩子們一句句地學說英文歌詞,又親自一句句的耄眇昌,然後跟著節拍唱、分男女唱、小組唱??教唱歌曲的過程整整持續了21分鍾。課也在歌聲中結束了。加分鍾的課里,有整整21分鍾學生們是在學唱歌中度過的,後半節課幾乎成了一堂音樂課。唱歌雖是/J嘩生容易接受的形式,但在英語課堂中,任何形式的活動都應為學生獲得語言能力設計,如果這些活動缺少了應有盡有的教學目標的指向,動的主題偏離了教學目標,再好的教學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 如何導入英語英語寫作部分的教學
在 英語寫作教學中引入 案例分析,分組學習,可以改變傳統的「範文——模版仿」的教學模權式,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提供案例,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在真實的商務活動中熟悉各種商務文體,寫出內容充實、切合商務實際的英文書信。這種 案例分析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充分激發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對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提出新的要求。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哦,謝謝~~
5. 如何更好地進行英語課堂導入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師生互動導入到新的教學內容。
講台如舞台,教師如「導演」。一堂課的開始就如一幕劇的序曲一樣,好的導入能更有效地吸引更多的「觀眾」。好的課堂導入需要教師與學生間的相互配合。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做好「導演」的角色呢?
第一、「承上啟下,憶舊引新」式的導入。
這種方法也叫做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法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語言點及知識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幫助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從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課題。如在教授Go for It八年級下冊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第二課時,可
以通過這兩個問題來開始:「What are you doing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這樣既復習了現在進行時,又導入了過去進行時,同時還對兩種事態做了比較,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
第二、直接提出問題,解答疑問導入法。隨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的討論中。例如,在學習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第二課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Where did the author go on vacation?
2、How was the weather?
3、What did they eat for lunch?
??
第三、通過對熱點知識、新聞的討論引入話題。
這種方法要求教師與學生就某一話題或某一熱點展開自由的對話,然後適時的導入所要教授的課文。如在講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第一課時,暑假剛剛結束,筆者是這樣開頭的:
T: We have just had a long vacation. Do you know what』s it? Ss: It』s Summer Vacation!
T: Yes. What did you do on you Summer Vacation?
Ss: I ??
T: Well. Where did you go?
從學生的回答中還可以帶出新的句型:went to the mountains, went to New You city, visited my uncle等等。
第四、設置懸念導入法。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了「疑」學生才會問。當學生面臨問題
時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使學生投入到積極的揭開「謎底」中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用他們的行動導入新課程。 初中生由於處於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具有探索的精神。他們活潑、好動,而且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自由式的談話、演講、表演等行為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談話式(Free-talk)。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倆倆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自由發表看法,也可分組匯報,或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新聞話題、社會熱點,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明星、足球賽等。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並適時地引入主題。
2、話題演講式引入。教師讓值日學生演講一兩分鍾,演講的內容必須與所教內容息息相關。通過學生的演講話題直接設問,當然話題要圍繞本課的知識點來展開,這樣很自然導入到本文的知識點。
3、課本劇表演。新編初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都可以編成課本劇。如在上初中英語 Go for it八年級上 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時,教師事先通過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排練,然後找出幾個有代表人物性格的對白,讓他們表演機器人和他的主人之間的對話或動作,班上的其他學生一下子就明白機器人在未來的作用。改寫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簡單的排練,在上課時進行表演導入,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陶醉於英語學習之中。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材料進行導入 。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教學設施也日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電腦、電視機、投影儀、VCD、錄像機、錄音機等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
1、直觀教具導入法。這種方法是指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2、通過欣賞音樂導入法。教師可根據課文的需要,直接讓學生欣賞有關音樂、歌曲,從歌詞或作者引出新課。如在學習big這個單詞時,可以讓學生聽聽I』m a big big girl. 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深刻的記憶這個單詞。在學習條件狀語從句時可以讓他們聽聽If you are happy!音樂導入法能夠極大的把學生的興趣迅速的吸收到課堂當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背景知識導入法。對於一些人物傳記或是地點歷史的課文,我們可以安排一些有關圖片,或者播放一些有關的錄像。教師採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符合語言的輸入大於輸出的原則。
當然,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根據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但最終目的必須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英語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導入一定要有較強的目的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麼,怎麼學,為什麼要學。總之,英語課堂的導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覷,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當在導入上多下功夫。
6. 講英語課 what are you doing怎麼課堂導入有意思呀
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鄭薇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英語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義。英語教師除了要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蘊涵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還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教學行為,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以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這一點變化尤其體現在語篇閱讀教學上。筆者認為,一堂閱讀課教學,如同一首交響曲的演奏,扣人心弘的交響曲的前奏能引導觀眾步入意境,課堂成功的「導語」即「開場白」,能激發並加深學生聽課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所以說,要收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導入的設計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導入恰當與否,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差。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各有千秋,筆者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基本採用以下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1.從趣味性表現入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趣味性表現法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一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可操作性的活動,然後再講解學生要學習的具體內容。以新目標英語九上?為例,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對problems這個話題一般都抱有極大的興趣。所以,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設計了富有戲劇性的導入手段:小品表演。一群學生模似了生活場景:他們相約周六去聽周傑倫的演唱會。誰知周五各科老師布置了很多作業,回到家後,爸媽又增加了新的任務。他們萬般無奈,同時又十分沮喪。這一做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們迅速進入上課狀態,並產生了共鳴。除了拚命做作業之外,還能怎麼樣呢?懸念產生了。這時,由一位學生扮演的LuckFairy出現了,她作了自我介紹,屏幕上適時出現了有LuckFairy文字的圖片。每個學生都問她:LuckFairy?Canyouhelpme?她回答說:Youareagoodboy/girl.I』dliketogiveyouawish.於是,小品的氣氛轉為活躍。孩子們的願望各種各樣:Iwishnohomeworkatall./JayChouwillcometoseeme./…然後,LuckFairy又走到講台下的學生中,詢問他們生活學習上的煩惱。這次的導入打破了教學常規,以學生表演的形式第一時間抓住了學生的眼球,並因為生活氣息濃郁而獲得了全體學生的心理認可。LuckFairy這一導入自然、適時,在特定的環境中很快被全體學生掌握。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提出新的問題:?順勢引入學生要學習的課文內容。2.從文章的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以新目標英語九上為例,先讓學生分析文章的標題,Whoishe?Whatdoeshedo?HowoldisMartinnow?Whatmadehimchangealot??Whydidhismotherhavetowork??WhatchangedMartin』smind?分析文章的標題,能夠使學生簡要快捷地弄清文章的中心主旨、寫作意圖或學習重點,從而深入具體地閱讀理解,讓學生真正地步入到學習佳境中。如教讀新目標英語九年級一文時,我做過這么一個試驗:在所執教的兩個平行班中,採用不同的教法。甲班採取慣用的講授法。課堂上,從單詞的拼寫、含義到用法,從片語到句型,從句型又到語法、句法,一一進行詳細的講解。一節課下來,老師口乾舌燥,非常疲勞;學生們也是緊追急趕,氣喘吁吁。整整一節課的內容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的印象卻很少,對於那些乏味枯燥的語法條框,學生更是如墜雲霧之中。乙班則是給學生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去收集有關FoodandDrink方面的資料。學生們非常積極,去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搜索相關信息,向有關人士打聽、求教……課堂上,學生們踴躍發言,不僅用英語把課本上的內容表述出來,還補充了不少知識,甚至還有不少同學談到了東、西方不同的飲食文化,肯德基、麥當勞為什麼會風行中國等。接著我不失時機地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就如何健康飲食這一焦點問題進行辯論。經過一個時期的「擱置」,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用同一份試題對兩班學生測試,試題以課後習題為主。結果表明:甲班優秀答卷僅佔全班的38%,而乙班的優秀率達70%。究其原因:教者在乙班從課文的焦點問題切入,相機誘導,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所獲取的知識在學生潛意識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並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即使擱置了較長一段時間,學生仍能得心應手地去解答相關問題。而在甲班,學生僅僅依賴於老師講解的知識,即使當時心領神會,但未必能長期保存於大腦,更談不上轉化為學生的真正能力。同一個內容,同一位教師,兩個班竟出現了不同結果。為什麼呢?僅僅是由於教師的教法不同嗎?追根求源,學生的學習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後一個班的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達到了更好的效果。4.從質疑入手導讀課文「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疑,能促進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探索,從而提出問題或新的見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敢疑、善疑,使之養成敢於質疑的習慣。如講授新目標英語八下?一文時,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選擇了如下教具:一張新加坡國家地圖,一段相關的影音設備。在教學一開始,我做了如下的導入:Todaywe』llgettoknowacountry,thatisnamed…然後播放了一小段Singapore的人文景觀,學生立刻被吸引住了,此時提出第一個問題:??部分學生率先簡單地對新加坡做一些描述,而大多數提出了許多的疑問。於是我發出指示:,pleasereadthepassagecarefully.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拿起課文,一氣呵成讀完。然後踴躍發言,爭先恐後地給出各種各樣的回答。一節課下來,老師輕松,學生心情舒暢,不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總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導讀方法多種多樣,導入切忌古板、單調。乾巴巴的導入不能引起學生充分的注意,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課堂氣氛就沉悶、乏味。教師應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靈活選擇、恰當運用,設置一些科學、合理、藝術的問題,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喚醒學生探求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牢牢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求知慾,教給學生閱讀的技能,讓課堂煥發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