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英語寫作水平不高的真相
㈠ 中國學生為什麼雅思作文得不了高分
一:考生對套句和模版太過依賴
很多考生在雅思寫作考試之前,會做大量的雅思寫作模版,有的學生甚至套用雅思寫作中的模版也一些套句。而這些套句和模板又偏偏受到考生的大力追捧和喜愛,皆因通過套句和模板簡化了考生的寫作任務,使寫作變得相對輕松和容易,但是殊不知這些套句和模板有時候卻是致命的。雅思專家認為:首先,套句和模板非常死板不靈活,導致考生觀點和句子表達機械,脫節,給人一種別扭的感覺。另外,考官見識過許多所謂的模板文章,對此非常反感,因為模板文章體現的並不是考生的英語能力而是記憶能力。第三,套句和模板大多為一些空洞的語言,不具備實際意義。因此,這樣的文章分數必然不會高。
二:西方人和東方人思維的不同
認為西方人的思維是直線型,而東方人的思維是螺旋型的。西方人寫文章的時候直接表達必定優於間接表達,並且說話人的立場保持一致,不會用無關的信息掩蓋真實的觀點。因此英語寫作一般以直線展開。通常包含四個部分:引出、主題、支撐、結論。
反之,中國人是螺旋式思維,寫文章的時候,把思想發上出去了還要收回來,讓它落在原來的起點上。這樣的圓型思維導致了漢語表達的螺旋式結構,即以反復而又發展的螺旋形式對一種問題加以展開,盡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題,喜歡用描述性語言進行迂迴說明。這樣的寫作方式是不符合雅思寫作要求的。
三、 思路狹隘和觀點匱乏
雅思題目范圍比較廣泛,許多考生在面對寫作題目時常會遇到知識的盲點,導致無從下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有些考生平時懶於思考,未經過論點發散訓練,這也導致在考試中因思路不開闊,思考不出足夠的論點來支撐文章從而只有將同樣的論點換表達方式反復的說。第三,平時對與寫作有關的話題閱讀不夠,缺乏對論點的積累,造成考試當中拿到簡單的話題也無點可用。
四、 邏輯思維能力不足
雅思寫作第二部分要求根據一個大眾廣泛關注的有爭議的話題寫一篇議論文。議論文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非常注重說理的准確性和邏輯性。雅思專家發現中國考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除了英語表達上的困難和對某些題目內容缺乏了解外,最值得關注的地方便在於論證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論據對論點支撐時段落的統一性和發散性不夠。另外連接詞使用混亂,句與句關系不明。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考生在以前的英語學習中注重的只是詞彙和語法的積累和學習,對於邏輯思維的訓練基本為零,因此難以獲得雅思寫作高分。
五、英語基礎薄弱
許多參加雅思考試的考生並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另外還有一些高中生出去讀本科,本來學得就不多。又或者有一些移民的考生,基本沒學過英語。在這種情況下,總的說來,中國考生普遍英語水平比較低,基礎比較薄弱。以這樣的狀態參加雅思考試很難達到雅思要求,尤其寫作需要體現使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每個雅思寫作的考生考不到高分,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以上合肥雅思寫作的老師分享出了雅思寫作拿不到高分的5點不足之處,如果以上的5點有和考生們是一樣的,那麼考生們要注意,開始改正,如果你的英語基礎薄弱,那麼你就要加強英語的基礎訓練,如果對於寫作總是套用一些模版和套句,那麼開始脫離這些,總之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根據情況加以改正,雅思寫作拿高分應該是件很輕松的事情。
㈡ 英語作文:為什麼中國學生英語成績差
First of all, China's ecational system makes students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dealing with tests and does poorly in encouraging student to speak English.As a result ,many students have no chance to practice English in their daily life.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English ecation students receive is the quality of their teacher.The majority of Chinese students learn their English from Chinese teachers.However,many Chinese teachers themself are not fluent in English ,and many students learned incorrect pronunciation of words from their teacher.As a result,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suffers significantly.
Another reason is classroom control.In China,traditional - lecture-centric teaching requires everyone to shut up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This teaching method create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teacher is speaking, everyone is nice and quiet, but nobody is listening. The message is being lost, and little learning is happening.
給你一些points,你自己圍繞這3個點舉些例子延續到1000字吧。開頭段100字,結尾段100字,中間3個點每段250字左右很容易就1000了。不能幫你全寫完,因為這樣對你沒好處。不懂再問我吧
㈢ 中國學生雅思寫作為什麼不給力
一:考生對套句和模版太過依賴很多考生在雅思寫作考試之前,會做大量的雅思寫作模版,有的學生甚至套用雅思寫作中的模版也一些套句。而這些套句和模板又偏偏受到考生的大力追捧和喜愛,皆因通過套句和模板簡化了考生的寫作任務,使寫作變得相對輕松和容易,但是殊不知這些套句和模板有時候卻是致命的。雅思專家認為:首先,套句和模板非常死板不靈活,導致考生觀點和句子表達機械,脫節,給人一種別扭的感覺。另外,考官見識過許多所謂的模板文章,對此非常反感,因為模板文章體現的並不是考生的英語能力而是記憶能力。第三,套句和模板大多為一些空洞的語言,不具備實際意義。因此,這樣的文章分數必然不會高。二:西方人和東方人思維的不同認為西方人的思維是直線型,而東方人的思維是螺旋型的。西方人寫文章的時候直接表達必定優於間接表達,並且說話人的立場保持一致,不會用無關的信息掩蓋真實的觀點。因此英語寫作一般以直線展開。通常包含四個部分:引出、主題、支撐、結論。反之,中國人是螺旋式思維,寫文章的時候,把思想發上出去了還要收回來,讓它落在原來的起點上。這樣的圓型思維導致了漢語表達的螺旋式結構,即以反復而又發展的螺旋形式對一種問題加以展開,盡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題,喜歡用描述性語言進行迂迴說明。這樣的寫作方式是不符合雅思寫作要求的。三、 思路狹隘和觀點匱乏雅思題目范圍比較廣泛,許多考生在面對寫作題目時常會遇到知識的盲點,導致無從下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有些考生平時懶於思考,未經過論點發散訓練,這也導致在考試中因思路不開闊,思考不出足夠的論點來支撐文章從而只有將同樣的論點換表達方式反復的說。第三,平時對與寫作有關的話題閱讀不夠,缺乏對論點的積累,造成考試當中拿到簡單的話題也無點可用。四、 邏輯思維能力不足雅思寫作第二部分要求根據一個大眾廣泛關注的有爭議的話題寫一篇議論文。議論文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非常注重說理的准確性和邏輯性。雅思專家發現中國考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除了英語表達上的困難和對某些題目內容缺乏了解外,最值得關注的地方便在於論證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論據對論點支撐時段落的統一性和發散性不夠。另外連接詞使用混亂,句與句關系不明。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考生在以前的英語學習中注重的只是詞彙和語法的積累和學習,對於邏輯思維的訓練基本為零,因此難以獲得雅思寫作高分。五、英語基礎薄弱許多參加雅思考試的考生並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另外還有一些高中生出去讀本科,本來學得就不多。又或者有一些移民的考生,基本沒學過英語。在這種情況下,總的說來,中國考生普遍英語水平比較低,基礎比較薄弱。以這樣的狀態參加雅思考試很難達到雅思要求,尤其寫作需要體現使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每個雅思寫作的考生考不到高分,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以上合肥雅思寫作的老師分享出了雅思寫作拿不到高分的5點不足之處,如果以上的5點有和考生們是一樣的,那麼考生們要注意,開始改正,如果你的英語基礎薄弱,那麼你就要加強英語的基礎訓練,如果對於寫作總是套用一些模版和套句,那麼開始脫離這些,總之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根據情況加以改正,雅思寫作拿高分應該是件很輕松的事情。
㈣ 在掌握了很大部分的英語詞彙量後,寫作水平為什麼老提不高
這是很多學英語的通病!詞彙雖然掌握了但只是僅僅掌握了這個單詞的意思而已版!而不是它權的用法!也就是說不會用!所以說掌握詞彙千萬不要去僅僅記它的意思,而要把它放到句子里去記,甚至要記住這個句子!這樣不僅掌握了這個詞的用法,而且對這個單詞的掌握更加牢固!
另外平時還要多多閱讀文章,多背一些精彩的句子!用到日常寫作中!願你進步!
㈤ 影響中國學生英語寫作質量的幾種因素
一、外部因素
(1)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相對於滿分(150分)來說,高中英語寫作在整份高考試卷中佔有不很大的分量(20分)。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同時,應試教育的舊習仍舊存在於許多學校和各類考試中,再加上我國傳統文化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而優則仕」等思想有時仍然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有時家長對學校的評價,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圍繞著考試成績做文章,最終導致對英語寫作的不重視。
(2)生活環境的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缺少大環境的存在:說話時無論句子長短,都是漢語交流;在平常的閱讀過程中也只是閱讀漢語的書籍(包括教材和課外書刊),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英語書籍,精讀朗誦外文佳作、名篇或者名言詩歌更是不可能的;看電視或者電影時涉及外文的一律轉換成漢語,或者只看帶有漢語翻譯的等等,導致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或者材料時很少或者壓根不用英語。如此一來,英語寫作水平每況愈下,越來越差。
二、內部因素
(1)學生的因素。①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和消極態度,導致許多學生對寫作採取放棄的態度。作文上交拖拉,往往一篇作文從布置到上交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半數同學能上交,剩下的陸陸續續上交的同學也是在老師的「催促下」完成的,就這樣其中還不乏敷衍應付的同學。如:找他人作業抄襲的,照抄課本或者作文範文句子的、東找一句西拉一句胡亂拼湊的。②詞彙貧乏是學生在寫作中最為突出的問題。許多學生反映說很多單詞很熟悉,但不知為什麼寫作文時就是想不起來。很多學生,尤其是農村學校的學生,他們學習條件差,學習工具少,許多學生連本小小的英漢詞典都沒有。在作文時,遇到不會表達的詞時,學生往往就會穿插相當一部分漢語詞彙放在作文中。有個別學生,雖然他們也去查字典找單詞來盡量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但往往是事與願違,反而造成學生寫英語作文時漢英詞對詞生硬翻譯的現象。③中國英語學習者用英語寫作時,常常習慣用漢語思維構想一篇作文,這樣寫出的作文多數是一篇堆砌英語詞彙的漢語式的作文。學生大多數是按照漢語習慣,把漢語中一些詞彙或表達方式直接拼湊在一起成為不合乎語法、不正確的句子。如「我愛我的媽媽」,好多學生寫作時會寫成「I love I mother」,這樣寫出來的句子往往句子不通順、病句連篇,甚至詞不達意。④語法知識的欠缺。比如有些學生甚至到高三寫作文時還在be動詞後面直接寫動詞原形或者動詞的過去式。只會寫短句子,不會使用復合句,寫起文章來只會重復小學初中用過的語言和句子,寫作「無米下鍋」,反復使用一些簡單句型「I am……」「I like……」結果寫出的作文語言乾巴,不連貫,內容貧乏,表意不清。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㈥ 為什麼中國學生寫不出英語好作文
c美國教育重視閱讀與寫作是自小學始,而美國大學所有的大一新生都會有一門寫作必修課,這是所有美國大學生進入校園之後都要面對的。想在美國大學取得優異的成績,尤其是文科的學生,最需要花心思的就是大學論文的寫作。
為什麼英文寫作對於學生來說那麼難?
對於中國學生而言,用英文寫作本身就很困難,還要用英語寫出精彩絕倫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而對於很多美國的學生來講,他們早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把英文寫作中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爛記於心,可是這些寫作上最常見的規矩確是中國學生最陌生的。不僅如此,除了形式上的不熟悉,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寫的文章有深度、有邏輯,這也常常讓我們的留學生們頭疼不已。
一位美國的寫作老師說:「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當他們進入大學就會發現寫論文是多麼重要的事。」然而事實上,我們常常發現在美國的課堂上,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學生執行起來舉步維艱,看起來總是缺少必要的准備。如今的通識課程里,寫作課幾乎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而他們中的大多似乎並沒有達到大學水平的寫作能力,尤其是研究型論文的寫作。即便對於美國學生來說,大學論文也是一個大問題,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 積累不足
年輕的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十幾年的經歷積累不出深厚的底蘊。而寫作和自身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是在漫長的人生經歷中沉澱下來的能力,而不僅僅是一個學期或者一年就能培養出的。
? 過度依賴模板
很多學生過去寫文章總是像標准化的模板一樣,只是機械地模仿已有的範文,放眼一看全是五段話式的文章。尤其在中國,應試作文要求每一位學生有固定的字數和統一的格式,而進入美國大學之後,突如其來的分析與辨證性寫作方式讓他們手足無措,而只有一學期甚至一年的寫作課是遠遠不夠的。
? 缺乏自己的思考
學生在分析和論證上很難寫得出彩,因為他們缺少廣泛的論點和角度,這也是他們認為寫作頗具難度的最大原因。多數時候他們只能描述別人說了什麼,卻沒能把這些信息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常常看到學生把自己的觀點直接嵌進其他人的觀點中,尤其是當他們第一次嘗試討論新的領域里的問題時,就特別喜歡直接找來已有的研究內容。
? 對文章體裁了解不足
有的老師會讓學生從分析修辭情景開始,包括受眾意識、寫作目的和文章體裁的學習,但是當他們遇到沒寫過的文章體裁,就又被打回原形,寫出來的句子有時都不能稱其為句子。
有時候,學生其實不清楚寫作要求和體裁類型,每一個不同的領域的論文寫作,都有自己特殊的、約定俗成的慣例。如果不知道這些,學生很難摸清楚其中的門道。比如對於不同類型的文章,在人稱和語氣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記敘文中我們可能更需要用自己的口吻來講述一個生動的例子,但是對於議論文而言,我們更多地需要用到第三人稱來闡明觀點以體現正式和客觀性。
? 對特定領域的寫作鮮有接觸
對於大學新生,歷史、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科學等等論文都是從來沒寫過的。更糟糕的是學生對這些內容陌生又熟悉,他們會用一些相近的模板套用在文章里,而不是根據具體的情境來寫作,這樣就又回到一個定勢思維的怪圈裡。
? 沒有明確寫作目的
老師們常常會說他們的學生甚至都寫不出一個合適的句子,問題不在於學生不會使用正確的語法和句法規則,而是他們很難讓說出來的話有意義,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為什麼要說、說給誰聽。
以上原因雖然主要針對美國學生,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其中很多原因其實也是中國學生的在英文寫作中的通病。
如何更好地用英文寫作?
當然,縱然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對於學生而言,這也不能成為自己寫不好文章的理由。留學生在剛剛接觸到論文寫作的時候都很生疏,你不能指望他們一進學校,文章寫得比老師還好。但是怎樣幫助他們更好地寫作呢?
? 學會理解文本,釐清思路
當你想談論一個論點,首先嘗試寫出一個大綱,然後去論證它,建立一個個小的分論點,再去論證這個分論點,這樣來不斷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找出合理而有說服力的論據並不容易,但可以通過平時的閱讀積累起來。
? 學習如何用英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
如果詞彙量不夠,在寫文章時對於詞的精確含義和使用並不了解,就會詞不達意。另外,在不同的語境下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是很重要的。比如一篇論文寫作中,學生常常喜歡用滿篇的「I think」或者「In my opinion」等看起來很自我的語氣詞,但是用在專業的議論文寫作中就顯得很不正式。而正式的論文寫作語氣應該使用第三人稱,這就意味著作者要把所有的「I」從論文中剔除,並且用具體的、清晰的證據和事實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僅僅是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
如今很多「學術作文」看上去更像是給教授寫的郵件,學生喜歡用近於口語化的表達,所以在寫學術作文時我們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文章的正式程度,是否嚴謹和專業是衡量我們所寫的論文的很重要的標桿,從形式上應該和日常的表達作一定的區分。
? 了解需要寫的文章體裁
既要知道寫這個學科的文章有什麼樣的要求,還要知道來源和背後的深層原因。比如在學某一個特殊的引用格式時,還要去了解之所以要寫清楚引用的來源,是源於讀者的需求。當一篇文章引用了其他學者的觀點,讀到的人可以根據引用檢查來源,為他們提供更准確的參考。所以說,學的不僅是格式,還包括這樣寫可以給讀者提供什麼。
? 注重個人知識體系的搭建
我們應當學會通過對標准範文的觀察、推理和分析,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同學科領域里的論文要求也各有不同,對各個領域的標准範文加以研究,最終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這樣當他們寫任何文章時就知道自己的寫作目的和讀者需求。
美國的大學校園里從不乏努力的學生,但是你的努力真的有意義嗎?就寫作來說,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投入,不斷地閱讀和寫作。尤其對於中國學生,長期以來的應試培養策略使他們在寫作上總是中規中矩,美國大學則需要你更深度地去思考和分析,而不僅僅評判這件事的好壞。更重要的是中國學生的文章常常堆砌著華麗生澀的辭藻和冗長難懂的句子,但美國的老師可能並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只有你寫的邏輯清晰、論據合理才會讓人信服。
轉載自「北美學霸君」
㈦ 英語教學反思:為什麼中國學生寫不出好的英語作文
在教材編排和實際教學安排中,存在一種「蛇尾」現象。在在現行的中學英語教材中,寫作內容是依據各單元的話題,散插在每個單元的最後一課,往往被視為對話、閱讀教材的附庸部分。這種安排本身就導致寫作內容的支離破碎,缺乏系統的框架。教師似乎很難窺其全貌,更不用說學生了。鄭樹棠先生也曾指出,英語教材中的微技能部分,如寫作技巧,「編寫得不盡科學,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另外,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存在著「蛇尾」現象,絕大多數課時都被用於講授語言點、語法等內容,寫作練習常常是在要下課時被一帶而過,布置為課後作業,而且也很少有學生在課後認真地按要求去完成。
高考英語書面表達沒有起到預期的良好導向作用。首先,高考測試形式的缺乏多樣性。不少省份的《考試說明》把高考英語作文定義為100字左右的「情景表達」。由於提供情景的形式不外乎於圖畫、圖表、提綱、短文等,多年考下來,高考書面表達題形式雷同的現象很嚴重,沒有質的突破和飛躍。高考英語命題人員考慮到中國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有限,就對作文的內容、人稱、時態、文體、字數等方面做了有關限制。這些束縛思維的限制,圈定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過,這幾年高考英語作文命題正在悄悄地在改變。首先作文試題的名稱發生了改變,北京卷把「書面表達」換成「情景作文」和「開放作文」,湖北卷用了「短文寫作」,廣東卷直接改成「寫作」。
其次,高考測試內容的片面性。目前高考書面表達的命題中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題材較偏,不具有普遍性。有些省市的高考英語作文題就對農村及邊遠地區的考生就十分不利。
再者,高考英語作文閱卷評分的不可靠性。一方面高考書面表達的評分標准本身常不詳盡,常帶有較強的命題人的主觀色彩,再加上評分的人常有不同的看法,故導致有一些問題往往難以取得一致認可;另一方面由於作文閱卷時間緊任務重,不少閱卷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考生的作文,甚至是秒殺,打出一個中庸的分數,既保證自己不被仲裁,也准時保量完成閱卷任務。
㈧ 為什麼中國人的英語都是:即使考得很高 但實踐交流還是不足
因為都是應試教來育,背語法什源么的,在考試或者書面寫作中比較有用;
實際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真正目的是與人溝通,不在於什麼教條式的語法;
拿漢語而言,文盲也懂得怎樣與人聊天,但是他們不知道什麼主謂賓;
以我自己而言,口語能力應對八國聯軍都沒問題,但是去考試還是只有50分的水平。。。。
㈨ 中國人從小學習英語,為何英語普遍水平還是不高呢
中國人從小學習英語,但是真正學會英語,會說英語的人不對。大部分人學英語只是為了考試,考試考什麼,就學什麼。而且就算考試很好的學生,也不見得英語的口語好。口語不好,英語交流能力就不強。在我們身邊,用英語使用率不高,除了經濟發達的地區有外國人。見到外國人可能需要英語交流。但是一般的地方,就根本不怎麼使用英語交流。我們學了英語,不使用,英語水平怎麼會高呢?
一、不會說英語我記得我是從小學開始學的英語,初中高中,直到大學還是有英語的課程。而且英語是必須要學的。但是我的英語口語不怎麼好。也就是不能用英語流利與他人交流。我們學的英語,是學語法,做英語試題。很少交流。學英語更多時候是為了考試。
總的來說,中國人從小學習英語,英語普遍水平不高,是因為我們會考試,但不會說英語,是因為我們沒有說英語的氛圍,是因為我們學的是應試教育。要學好英語,還是得多練習口語。就算是英語成績再高,不會用英語交流,那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學語言是為了交流的。
㈩ 中國學生為什麼難寫出好英語作文
中國同學為什麼很難寫出好的英語作文? 這是一個困擾大家很久的問題。從小學開始學習英文直到初中畢業,我們掌握了一定量的單詞和句型,但是在運用這些單詞和句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先在腦海中構造一個中文的句式,然後把它翻譯成中文。 比如這個句子: 他的笑話把我給逗死了。 絕大多數同學都這樣寫:His joke made me laugh to death. 正如一句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中文會顯露出它原本的英式結構和用詞一樣,這樣一句漢語轉換成的英語也會暴露它深刻的中文血統,甚至因為強求對某個局部進行中文對譯而導致最後寫成的句子貽笑大方。 所以在動筆練習寫作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雖然思維轉換成語言是瞬間的事情,但是思維本身不是語言。中國同學的問題在於,我們的思維轉變成中文的速度太快了,快到你自己意識不到這種轉換完成了,所以腦海中永遠都是成型的中文句子,地道的中文句子。於是在寫作的時候,同學們總是面對中文句子,從第一個詞開始動筆翻譯,最後呈現的是一篇生硬的英語譯文,而非英語作文。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 他的笑話把我給逗死了。 His joke made me laugh to death. 這兩個句子的一一對應關系和生搬硬套的文字處理。 思維――中文――英文寫作模式最大的危害在於它不允許同學從整個句子的高度來把握句式結構的組織和詞彙選擇,把同學套牢在和自己的中文斗爭,和一個個中文單詞斗爭的局部戰場上。所以說,在進行英文寫作的時候,切斷思維和中文的連接,讓思維,而不是表述思維的中文留在腦海中,是進行英語寫作的第一步。 說白了,就是你腦海中有那個意思,沒那個句子。 正因為沒有,才能夠創造,佛經中說的真空妙有也是這個意思,因為茶杯是空的,才能倒進水去,一個被塞滿的茶杯貌似充實,其實是最沒用。 現在同學們可以嘗試用英文對整個句子進行表述,這時候,絕大多數的同學會感到有點兒痛苦。因為你的復雜的思維,豐富的感請,美好的想法要用一種陌生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吃力的。這是正常而且真實的情況,因為這是你第一次甩掉中文的拐杖獨立用英語寫作。 讓我們一起來試試。還是那個句子: 他的笑話把我給逗死了。 我們放棄對「逗死」這個詞彙的對譯,感覺一下,其實就是他的笑話很精彩,我很愉快。因為一種娛樂活動而感到快樂,我們就能找到amuse這個詞彙了。還有一個詞是entertain,也接近這個意思,但那是綜合的被娛樂而滿足的意思,沒有哈哈大笑的傳神感覺,所以我們還是用amuse這個詞。 Amuse是一個動詞,它的分詞形式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是amused,一個是amusing。在這里兩個詞都可以用。 然後再來看看逗死的死怎麼說。按照字面就是die,一個笑話,字字見血,這太可怕了。其實死在這里無非表示一種很深的程度而已。這個意思我們掌握有quite,rather等一系列詞彙。 現在難點解決了,讓我們用amused寫這個句子: I was quite amused by the joke he just told. 同學們注意到這是一個比His joke made me laugh to death這種人鬼情未了式的句子正常多了的一個表達。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寫不出來呢?讓我們把它字字對譯到中文: 我是很被逗樂被那個笑話他剛告訴。 這的確是中文,但不是人話。所以同學們永遠也不可能在腦海中形成這么一句中文句子,沒有「我是很被逗樂被那個笑話他剛告訴」這樣的中文句子,對譯型同學就無法寫出「I was quite amused by the joke he just told」這樣的被動句子。 事實上,絕大多數英文的被動表達在中文中都特別奇怪。比如常見的「sb"s son was born」,這是一個被動語態,用中文的被動來表達就是「某人的兒子被生了」,這幾乎會讓同學們忍不住產生「是誰乾的」這樣的問題。 同學們之所以不太能夠在寫作中自如地使用被動句子,思維――中文――英文的錯誤寫作習慣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糾正這個習慣就要隨時在英語寫作訓練上注意克服對中文的依賴。習慣是由於重復而產生的,也只能通過更多次的重復去消除掉。你練習中文,使用中文已經很長時間了,中文對你來說是一種強勢的語言,思維到中文最輕松,最快捷,最不假思索。而我們就是要把這個不假思索的過程停止,重新去審視,阻斷和剝離掉中文的影響,才能讓寫出的英文句子地道,純凈,優美。 同學們如果使用amusing來重寫上述的例句,就能發現,其實不習慣使用形式主語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 如何動手寫英文,是一個宏大的問題,以上所及的只是其中一點。還有學會使用高級表達,學會選用合適表達,閱讀積累,對比寫作等一系列問題,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提到。 寫作是紙上的行走,是用筆在紙上和讀者們交流,和讀者們說話,好的寫作是用心的,好的寫作其實就是「有話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