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英語旅遊文明
『壹』 試述雅思貝爾關於文明的標志及內涵
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神學家、精神病學家。雅斯貝爾斯主要在探討內在自我的現象學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問題。他強調每個人存在的獨特和自由性。
1883年,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國又迎來了另一位哲人的誕生,他就是雅斯貝爾斯。
文明一詞在辭典里的解釋是「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文明(中文有稱開化)的概念早已在人類廣泛使用,本是約定俗成。我們討論文明,必須和歷史上所指出的文明一致。盡量不違反古人人原來印象。但是文明的實質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並沒有人明確指出。
文明的實質是指有益於人類的發明創造的總和(名詞)或程度(形容詞)野蠻指破壞文明的行為(名詞)或程度(形容詞) 比如,一個社會保括各種形式體力腦力勞動者管理人員等等)都在以各種形式按照社會分工創造財富,符合文明社會要求的都是文明行為。而殺人,搶劫等嚴重破壞了創造財富,可稱野蠻行為。
人類古代由原始到文明發展過程非常相似,都是大量農業技術生存,建立固定居所,有社會分工,財產分配由有序社會管理而不是武力、出現文字幫助交流超越時間空間,使得技術發展有保障,社會沒有殺人搶劫行為也完全可以生存等待等等。進入這個時代就可成為文明社會。英文文明一詞(civilization)由拉丁文定居而來,中文「文明」也指有秩序社會管理,都和上述定義不矛盾。古希臘對附近搶劫文明地區的民族稱作babarion,和古中國進入文明時代後稱沒定居、經常搶劫民族為蠻族。在現在中文通稱野蠻行為,符合上述定義。
雅斯貝爾定義古代文明四要素,文字、青銅器、城市、宗教禮儀。這些顯然是外部特徵的定義,且不完全。如:印加文明沒有文字,瑪雅文明沒有青銅器,印度非雅利安史前文明沒有城市。這些外部特質,都是有益於人類的發明創造的必要條件。
文明的定義包括很多方面,既包括技術,也包括哲學思想、倫理道德。中國古代文明和其他文明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就象善於打鐵和善於做木工一樣,無所謂那個先進落後,合在一起能更先進。
世界上各文明既獨立發展,有相互借鑒,各文明有益於人類的發明創造當然會不一樣,比如,希臘羅馬地區古代樹木稀少,採用石料發展建築工藝非常發達。而中國由於樹木較多,所以建築才用木料多,不易於保存。可對造紙等技術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