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语体意识研究
A.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求答案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最终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实践。 高中时学生们是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刻苦学习英语,寻求的仅仅是分数上的自我安慰,而英语对他们来说实际上仍然是那么的遥远,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七八年的英语,却不能讲出一口流利的口语,这并不足为怪。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早已经为他们现在的哑巴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学习英语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强行背记语法,做对每一道题就是其真正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口语的练习。近几年来,学习英语已经成为社会的热潮,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似乎已把学习英语认为是成才的必须选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学习英语,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他们的眼里,证书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自己真正的实力。英语是一种语言,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最终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而大学也应该是一个用英语战斗的时代:用英文获得专业最新信息,直接阅读英美主要杂志,用英语参与辩论和谈判,用英语发表论文,用英语介绍中国产品和中国文化,用英语进行国际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交流等等。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实践。
一、学生课外学习方面
首先,应向学生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想让我们的英语成为“哑巴英语”,成为一种中看不中用的工具,那么大声朗读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可以改变我们中国人的口腔肌肉发音模式,使自己对英语产生一种感觉,也就是语感。如果有了语感,那么英语学习不会再有任何障碍。如果学生能达到初步熟读成诵的程度,那么一段时间他的听说读写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其次,就是要鼓励学生“多读”。那么读什么?建议学生多读一些报纸、杂志上的文章或者一些英文原版小说,而不是看四级以上的阅读理解。因为这样太枯燥,而且一直处于压力之中,负重跑永远没有轻装上阵跑得快。应该尽力让学习轻松化、多样化、乐趣化。遇到好的范文,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将其中好的语句、词组记下来,分析一下文章组织结构,然后自己试着去写。写作应该是说和读的延伸,如果做到了熟读和流利地说,写作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容易提高的。
如果要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比较,那么我认为应该这样排列:读→听→说→写,也就是读懂的不一定能听懂,听懂的不一定能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不一定能写好。所以要学好英语,应该从哪一步做起,应该显而易见了。
此外,要鼓励学生运用一切感官学习英语。必须经常听英语、说英语、触摸英语、闻英语,还要尝尝英语的味道。用心去感受英语,让自己沉浸在这门语言当中。学会用英语思考。每天听,每天说,每天读,让英语时刻保留在脑中。持续的接触会更容易掌握这门语言,如果只是一个星期学习两次,要记住所学的东西就太难了。
二、教师课堂教学方面
1.采用功能交际法教学
功能交际法就是以语言功能为纲,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我们不应该把它只看做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方法,而应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个教学体系去认识,去研究。它主张语言的学习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功能交际法是把语言功能意念和语言交际规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教学法理论。它把语言在应用中的各种功能作为预备知识,视不同的语言环境、说话场合交流对象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最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功能交际法强调的是在英语课堂上尽量模拟出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各种情况,在此过程中根据真实的交际需要,教授有关的语言及语用知识,让学生学会在实现某种特定功能时,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传递信息,表达意念或交流思想等。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怎么介绍,如何使学生易于主动接受和掌握,结合什么样的课堂活动,都要心中有数。在各个环节里都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设计安排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配以适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功能交际法更多地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因素。这与英语教学的宗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相一致。如果忽略了文化差异这一因素,势必造成双方交流的障碍。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从英语“重逻辑,重明确”的特点入手,使大学生学会用英语式的思维造句作文。此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向学生讲授跨文化交流的礼仪、注意事项、日常用语、体态语等。这种文化因素的导入,有利于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的大学外语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局限性,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2.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在英语学习中提高大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所学材料解决问题,发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加言语活动的有效方式。以综合英语课为例:这是启发大学生心智,帮助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交流活动。所以,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除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课前演讲、讨论等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主题,编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双人对话(pairwork)、小组讨论(group work)、课堂辩论(class debate)及演讲(speech)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大学生出现疲倦的状况,又可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提问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激励手段
在讲授新课程之前,提问可以激励大学生去主动预习了解新材料的内容和重点等。在讲授新课程过程中,提问可使大学生保持高度注意,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理解程度,从而提高讲授效果。在讲授新课程之后,用提问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促使大学生运用所学材料积极参加语言实践。在实践训练中多用提问启发大学生思维,使大学生更主动更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
4.将学生分组,增加口语练习
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口语水平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语言环境。大学生能够练习口语的唯一机会是课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忽视口语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只会读、不会说的情况。为了克服以往翻译语法教学法造成的“哑巴英语”现象,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应在授课的内容和侧重点上也做一些调整。将学生分组,对所学课程的有关内容设定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并通过口头表述出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组织学生欣赏现代诗歌、名人演讲、电影对白、英文歌曲等。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培养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点和关键。总之,英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建立和提高英语语言应用与交际意识,使教学过程与语言使用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和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B. 本科毕业论文里,研究中文译本中的思路里,是介绍译者还是介绍作者也要介绍大概顺序哪位可以讲一下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语言学研究:
美国黑人英语和政治背景
措词与语境
从中式英语的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中式英语之争:希望与现实
中国英语与国际交流
从英语发展史来分析汉语热的趋势
如何使中式英语成为标准英语?
论中式英语成为英语主要方言之一的巨大潜力
政治委婉语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
浅析英语委婉语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语用语义特征
英语委婉语构成及其社会功能
歧义的语用研究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英语句子歧义初探
模糊词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现象
男女英语言语习惯的差异
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的分类及其修辞作用
网络英语新词的形成及其特点
词汇发展中的特殊现象——非术语化
被动语态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作用
从礼貌的视角看性别的语言行为差异
翻译研究:
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英文品牌汉译
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
英语教学:
语言测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比较中西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课堂气氛对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记忆在词汇习得中的作用
谈英语阅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和中学英语教学
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论外语自主学习中师生的角色
让我们的思绪飞扬---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发言主动性的因素
C2C贸易中的写作技巧
大学生英语写作问题研究
文化词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
英语学习策略的成功案例
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浅谈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及教师角色的改变
论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研究:
西方的个人主义
浅析咖啡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
从情景剧《家有儿女》看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西化
中国中产阶级及其消费文化
诗酒中国
爱琴海孕育的浪漫与真实—希腊神话所呈现的西方文化特征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与民族象征
从拜占庭式到哥特式——建筑背后的中世纪欧洲文化及其影响
从文化角度看电影黑客帝国
语言和文化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英国的绅士文化日趋没落
北京2008奥运会带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跨文化研究:
东西方时间观念的跨文化比较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
希腊和中国创世神话的比较
中西创世神话初探
中英文广告语言特点对比
中英文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西方对颜色象征意义的不同观点
红颜真的祸水吗?—中外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外国人居住在中国的文化冲突
浅析中西方世界遗产保护之差异
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
中西休闲文化差异
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数字文化差异
中西住宅文化差异
中西方“孝”观念比较
汉英“死”的委婉语比较
中美慈善文化之比较
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中美年轻人婚姻观的对比
从中美婚俗对比看美国文化
中美婚恋性观念对比分析
中英婚俗面面观
中国七夕节与西方情人节比较
中西方青少年早恋问题初探
论中西方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探究中西社会称谓的文化差异
希腊悲剧与现代悲剧的比较
东西方重大节日的文化比较
中美企业文化比较---以中国正泰集团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禁忌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三十六计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浅析中西方的方位“左”“右” 观和左撇子的社会地位
中国大学专业技能教学与美国大学人文通识教育之比较
幽默的民族性——中英文幽默对比比较
英汉成语的对照与对比
英汉动物习语分析对比
“吃”的隐喻英汉对比的研究
中国商人与穆斯林商人商务风格之差异
从《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吕燕现象看中西审美差异
从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
C. 国内外关于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研究有哪些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作文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内容完整、用词恰当、语义连贯的短文。然而在考试过程中,看到作文题目后,有些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有些考生挖空心思地堆砌词语,导致文不对题、词不达意。那么,怎样才能在考试中写出好作文,取得高分呢?
关键词:大学英语 四级 写作 策略
大学英语写作是一种语言技能,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写作的重要性还不够重视,写作成为学生英语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作文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卷面成绩,针对这种现象,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找原因。笔者从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原因,探索其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书面交际的目的。
一、英语四级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常见词的错误
学生常见的用词错误除单词拼写错误外,包括冠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分词的误用,还有词语搭配错误,用词宽泛。词汇简单、平淡、重复等。
2、常见句式错误
句子是能单独存在并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法单位。好的英语句子不仅仅是用词得当,拼写无误,语法正确。还必须结构严谨,语言规范,富于逻辑性,能最有效、最准确地表达思想。好的句子应具备完整性、连贯性和明确性。
3、常见篇章问题
一篇文章应该具有完整性、唯一性和连贯性。四级写作中常见的篇章问题包括:主题不明确、详略不当以及结构模糊。为了应对这些问题。
二、提高英语四级写作策略实施
1、了解英语写作的测试目的,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迅速梳理写作思路
英语写作测试,其实主要还是要考查学生组织英语语言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体裁不外乎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主题也是在大学生熟知话题基础上的翻新或扩展。纵观历年的四级作文题,变化趋势是从三段论的议论文向实用性更强的应用文体,尤其是向书信写作方面倾斜。考生平时应有意识地就他们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进行思考和拓展,争取在实践中磨练出敏锐的审题能力。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还是非常善于思考的,他们不仅想象力非常丰富,晚上做梦,还经常daydream,各有独特的思维和写作思路。但是,如何将千头万绪的思路梳理清楚,则必须有真功夫。为此,在进行四级写作时,考生一定要首先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合理运用一些手段。如常用的有四种:陈述理由、举例说明、提供数据、下定义等,之后充分就此展开论说。这样通过高效思考,严密组织,再辅以提纲形式的文章架构,考生一定会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2、扩充单词量,包装语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词汇和语法知识将融入各部分试题中,不再单独列项考核。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考核的各项技能要求,考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参考词汇表)。要解决学生词汇量不足的状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生应该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具体来说,学生应该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增大阅读量,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新词汇,积累新词汇。对于新学习的词汇,学生应该增加其同义词,反义词的学习,以新代旧,加深印象,夯实已经认知单词的用法。
针对四级考试大都是议论文,而议论文是由开头、结尾、启转、分析、举例、比较等部分所组成的,其中都有些固定而漂亮的句型来表达。由于这些句型都是地道的英语,是经过千锤百炼,可以放心的拿来使用,背诵并模仿这些地道的英语表达句式非常有助于考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当然,在任何写作完成后都一定要有润色包装词汇,并仔细检查,清除单词拼写,时态不一致等低端错误,扫清高分作文的障碍。
3、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所要表达的内容语言材料.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写不仅有助于巩固山阅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平时语言输入不足,他们大脑中储备的语言信息非常有限。“以至不得不用汉语的思维,英语的词汇,依靠语法编造句子。”当学生在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情况下进行书面交际,必然会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输出。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是十分重视阅读的,因为大量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为成功的写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实践证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在句法、词汇、内容及篇章结构方面比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要好。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语原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更为有血有肉、丰富多彩。针对学生语言输入严重不足,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精、泛读材料,将里边出现的优美的词句熟记或背诵,并鼓励学生将所学所记的新词、句型及精美句子用于写作。如遇到优秀的篇章或段落时,提示学生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欣赏其表达法及遣词造句的优美和准确,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模仿和运用。如此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快就提高了。
三、结语
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要想在四级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过教师和学生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如果学生们在平时多下功夫,在日常的学习中努力积累知识,多学多练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考试中讲究写作技巧,正如一句英语言语所讲:Practice makes perfect. 考生一定能够发挥出水平,润色出高质量高分数的文章来。
D.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如何着手进行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语言学研究:
美国黑人英语和政治背景
措词与语境
从中式英语的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中式英语之争:希望与现实
中国英语与国际交流
从英语发展史来分析汉语热的趋势
如何使中式英语成为标准英语?
论中式英语成为英语主要方言之一的巨大潜力
政治委婉语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
浅析英语委婉语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语用语义特征
英语委婉语构成及其社会功能
歧义的语用研究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英语句子歧义初探
模糊词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现象
男女英语言语习惯的差异
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的分类及其修辞作用
网络英语新词的形成及其特点
词汇发展中的特殊现象——非术语化
被动语态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作用
从礼貌的视角看性别的语言行为差异
翻译研究:
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英文品牌汉译
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
英语教学:
语言测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比较中西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课堂气氛对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记忆在词汇习得中的作用
谈英语阅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和中学英语教学
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论外语自主学习中师生的角色
让我们的思绪飞扬---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发言主动性的因素
C2C贸易中的写作技巧
大学生英语写作问题研究
文化词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
英语学习策略的成功案例
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浅谈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及教师角色的改变
论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研究:
西方的个人主义
浅析咖啡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
从情景剧《家有儿女》看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西化
中国中产阶级及其消费文化
诗酒中国
爱琴海孕育的浪漫与真实—希腊神话所呈现的西方文化特征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与民族象征
从拜占庭式到哥特式——建筑背后的中世纪欧洲文化及其影响
从文化角度看电影黑客帝国
语言和文化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英国的绅士文化日趋没落
北京2008奥运会带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跨文化研究:
东西方时间观念的跨文化比较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
希腊和中国创世神话的比较
中西创世神话初探
中英文广告语言特点对比
中英文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西方对颜色象征意义的不同观点
红颜真的祸水吗?—中外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外国人居住在中国的文化冲突
浅析中西方世界遗产保护之差异
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
中西休闲文化差异
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数字文化差异
中西住宅文化差异
中西方“孝”观念比较
汉英“死”的委婉语比较
中美慈善文化之比较
中美大学生课外活动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中美年轻人婚姻观的对比
从中美婚俗对比看美国文化
中美婚恋性观念对比分析
中英婚俗面面观
中国七夕节与西方情人节比较
中西方青少年早恋问题初探
论中西方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探究中西社会称谓的文化差异
希腊悲剧与现代悲剧的比较
东西方重大节日的文化比较
中美企业文化比较---以中国正泰集团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禁忌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三十六计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浅析中西方的方位“左”“右” 观和左撇子的社会地位
中国大学专业技能教学与美国大学人文通识教育之比较
幽默的民族性——中英文幽默对比比较
英汉成语的对照与对比
英汉动物习语分析对比
“吃”的隐喻英汉对比的研究
中国商人与穆斯林商人商务风格之差异
从《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吕燕现象看中西审美差异
从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
E.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英语写作: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英语的表达方式进行不尽相同的遣词造句。有语篇结构的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是用笔将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是初中英语新课标语言技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根据写作要求,能正确分析材料、审好题,能运用英语思维和所学词汇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能简单的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它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不仅包括词汇、语法、习惯用语等语言知识,还包括学生对文章的构思、组织、表达以及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交际能力,它能准确、全面反应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
(三).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在当前英语课堂改革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的口语训练,忽视对学生英语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写作能力远没有达到新课标要求。在近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规范写作的方法、怎样利用已知背景和结合学生自己的思想运用英语思维来表达等提高英语写作的策略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的能力,要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2、主体教育理论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在老师的写作方法的指导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通过日记、简报等形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英语写作的培养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自己的阅历拟定自己的写作计划。
三.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背景: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传统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已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单纯传授,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忽略了培养写作思维。往往许多学生背诵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是写不好作文。这违背学习和运用英语规律的表现,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所写句子往往汉化,支离破碎,语法错误较多,缺乏连贯性,不能正确的言表意达,从而畏惧写作。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听、说能力训练较多,指导学生写作时间较少,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感到头疼。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书面表达不够重视外。教师也确实缺少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导。学生缺乏再学习的能力,缺乏鲜明的个性,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2.意义:
新课标指出: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其中听、读是信息输入能力,说、写是信息输出能力,四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写作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写一篇作文,不论长短,都需要妥善地组织材料,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这样,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英语写作水平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运用英语的水平。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差将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很大的铺垫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①确定课题,调查分析,进行理论学习。
②结合我班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现有英语写作水平。
2、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
①根据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拟定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
②对我所带班级进行跟踪研究,并对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不断反思和完善。
3、总结阶段(2011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结题鉴定。
(二).方法:
1.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调查表、谈话和问卷等形式接触和了解教育对象,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初中生英语写作自主学习培养途径的分析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我班学生在写作方面能力的变化,做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改进和解决学生英语写作的实际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途径的教学案例,在较长时间里对我班学生连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每个学生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普遍和个别问题,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作出调整,边研究边反思,形成具体的操作,以培养学生准确的写作,从而研究出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条件及保障:
(1)研究者是一直奋战在一线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几乎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2)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写教育随笔。
(3)上教学公开课。
F. 英语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语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1、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2、谈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
3、浅谈高职公共英语现状及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对策
4、中小学英文教育方法浅析
5、传统茶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7、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语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方案探析
8、试论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9、基于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究
10、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
11、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特色研究
12、网络课程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育考核机制新探
13、略论大学英语教育的通识化
14、“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途径
15、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G. 秦晓晴的科研成果
1.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写作教学研究”(10BYY035)。2014年6月结项,等级为“良”
2.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第五批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ZGWYJYJJ2010A30)。2012年结项,等级为“优”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规律及特征(NCET-05-0654)” 2006-2009年
4. 国家985项目创新基地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研究(985HUST-12)” 2005-2007年
5.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文本特征和写作方式的系统研究” 2004-2006年
6.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高校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及效果研究”(X020),2003-2005年
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英语写作特征及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2003d010),2003-2005年
8. 教育部全国教育考试“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外语听力考试标准及评分误差控制研究(40.1)” ,2002-2004年
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及其外在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 (01JA740019), 2001-2003年
10. 国家留学基金委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实验研究” ,2001-2002年
11.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研究” ,2001-2003年
12.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重点建设基地重点项目“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研究”,2001-2003年
13.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外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 ,2001-2002年 1. 2009年12月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 2006年1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计划
3. 2002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4. 2001年12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5. 1995年10月获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二等奖
6. 1997年4月获华中理工大学青年学术论文交流一等奖
7. 1996年12月获南京大学笹川良一奖学金一等奖
8. 1997年10月获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一等奖 1. 学术写作中文本借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现代外语》2014年第4期
2. 国外二语学术写作研究趋势及其启示,《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
3.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话语的文本借用策略特征,《外语教学》2014第6期
4. 二语学术写作中的引用特征及与写作质量的关系,《外语电化教学》2014第5期
5. 词汇呈现方式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外语界》2014年第2期
6.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研究述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4第5期
7. 《抄袭、知识产权与二语写作教学》评介,《语言教育》2014年第3期
8. Writer’s Block and Writing Apprehens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China. 2014.11.13-15, 2014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North Arizona University
9. 2013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特邀会前工作坊“外语教学定量分析”。2013.10.31 — 2013.11.3 华中师范大学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Processes of College EFL Writers in China and Writing Proficiency: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2013.10.17—2013.10.21, 2013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11. 国外第二语言学术写作研究述评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2013年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48-568
12. 二语写作流利性研究趋势,《现代外语》,2013年第3期,315-322
13. 二语写作流利性指标的效度——一项基于文本特征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
14. 英语学术写作中作者显现度研究综述,《外语教育》,pp. 31-37。2012年11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5. 流利性与二语写作质量和二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10月12-14日
16.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中国应用语言学》2012年第3期, 365-380
17.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2012年9月收录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战菊主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47-68.
18. 大学生英语写作话题知识运用特点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第3期,29-35
19. 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中国外语教育》2011年第4期,62-70
20.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导读――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2011年10月,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i-xxvii
21. Extern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第16届应用语言学国际大会,2011年8月24-28日。
22. 二语学术写作教学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首届中国二语习研究高层论坛,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6月25-26日
23. 内容知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
2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Undergraate and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究会,2010年9月25至26日吉林大学
25. 学术写作中的外在知识资源使用研究,第四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4月23-25日苏州大学
26.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写作焦虑测试报告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外语界》2010年第2期
27. 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8. 二语写作准确性结构效度研究(第2作者)《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2期
29.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Man Li, Xiaoqing Qin. AAAL 2010 Annual Conference Atlanta, March 6 - 9 2010
30.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7月)
3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一项针对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第2作者)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9年第4期
32.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ttributions of EFL Learners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第2作者). Asian EFL Journal, 2009, Volume 11. Issue 3
33. 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调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第4期
34.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选题特点《外语教育》2008年12月
35. 第二语言写作过程研究现状。2008年9月26-27日“第六届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北师大)
36. Motivation for Writing and Writing Strategy in EFL Writing Process 。2008年3月22-23日“第六届亚太地区二语习得研究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北外)
37. 跨文化语用交际策略(第3作者),《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第三期
38.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rtiary English learners. (Co-authored with Li Jie. Pp. 146-170).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39.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Co-authored with Mu Jinyun. Pp 790-804).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40.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规律与特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1.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42. 《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研究方法与应用》(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5月)
43. 国外二语学习者作文书面反馈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4.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研究的现状,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2006年5月)
4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2006年5月)
46.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co-author with Li Jie). 2006. RELC Journal (Vol. 37, 1)
47. 《外语教育》(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48. 成功英语学习者特征分析,2005年12月《外语教育》第5期
49. 英语专业大学生句法复杂性的发展特征研究。2005年11月12-13日第二届全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南京)
50. 非英语专业生英语写作策略意识调查,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
51. 浅析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差异,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
5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53.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Li Jie
54.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Mu Jinyun
55.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styles to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 (co-author with Li Jie). 2003.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8, 1:17-32
56. Internal structure of EFL motivation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In Hu Wenzhong (ed.) 2003, ELT in China 2001----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T in China, pp. 593-624.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胡文仲主编《中国英语教学(三)》2001年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57.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58.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59.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使用情况,《外语教育》2003年第3卷
60.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61.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之探讨,收入马登阁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有《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
6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63.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现代外语》2002年第1期
64. 动机理论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
65.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探讨《外语教育》2002年第2卷
66.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二作者),2001年05期
67.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68.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的研究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69. 通过互动发展研究生创造性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2期
70. 外语学习策略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71. 英译汉教学中还原法的灵活运用,《中国翻译》1996年第4期
7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4期
73. 论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74. 论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5.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6. 论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7. 论索绪尔的语言社会性,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8. 通向外语教学的理想目标--外语的直觉性掌握,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9. 与动词同源的边缘介词,《英语学习》1996年第6期
80. 与比较相关的几种英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4期
81. 动词转化的临界连词,《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2期
82. 研究生应试中英译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5年第2期
83. 《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主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7年2月
84. 《考研特别快车——英语》(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85.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语法·词汇·完形填空》(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86.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英译汉》(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H.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
丰富多变的句复式让你的制作文看起来专业而地道,因此,在英语写作时, 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句法知识, 采用各种句法结构, 使作文句式多样、生动活泼。写作是考研英语里比分较重的题目,想要考出好成绩,在这段时间加强英语写作练习必不可少,
好文章不是天生就能写出来的, 日常多阅读,背诵一些范文,不仅能锻炼阅读能力,而且能获取到很多紧扣这个时代的词汇、句子,这样在写作时就很容易写出贴近生活且亲合力强的文章。
I.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可以写词汇研究方面的吗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不难的,词汇的肯定可以。我开始也苦于写不出,费了好久还是找的莫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了
单词解码、英语语言理解和一般认知能力在汉语儿童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作用
英语语言消费探析
加强英语实践教学 提升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语语言实践中心建设探索
英语语言思维的特性
英语专业初始阶段系统开设“主题式”内容依托课程对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英语语言意识培养的理论架构
从四、六级考试看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现状
隐喻思维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
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
国际英语教学领域中的课程研究透视——从基本术语解析到发展脉络审视
英语语言类精品课程网站现存问题与对策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制定亚洲统一的英语语言能力等级量表
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策略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语言研究
论英语语言的民族歧视现象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研究
英语语言异体的认知分析
会计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研究——兼谈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试论英语语言与经济的关系
《圣经》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渗透
解读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语言思维与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相关性的调查分析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改革
国内英语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对国内9种主要外语类期刊的统计分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培养初探
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程序分析 优先出版
日本中古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考
中外合作办学之高等教育中的英语语言教育
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实证研究
从词汇的演变看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试论广告英语语言的简约美
论英语语言学习与数学思维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演变
J. 英语写作要注意什么
1、要有鲜抄明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袭
2、要有完整的组织结构。比如:有时间顺序,有空间距离,符合逻辑,按重要性排列,有比较和对比,有分类和阐述。
3、要使用正确的语态。
4、词语的选择和使用要恰当。
5、句子要符合常识和具有多样性。
6、拼写、标点和大小写都要正确。
(10)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语体意识研究扩展阅读:
英语作文的写作技巧:
英语考试作文试题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限性,即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分配30分钟)按试题要求完成作文试题。
英语作文试题一般要求字数在120字左右,段落一般为三段,因而有“三段论”一说。
所谓“三段论”即全文分为三个自然段,一般结构为“首段摆事实(现象)、提观点(论点或问题),在这一部分参试者最好将题目要求中的第一个要点(一般为提出问题或观点)作为首段的内容之一;
第二段剖析现象、分析论点,这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参试者需要将试题要求中的所有要点的内容都加以阐述和扩展,同时注意不要信马由缰的写一些与文章主题无关的内容以免被当作跑题处理;
第三段为结论段,这一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全文做一个结论性的终结,让文章显得完整和连贯。至于开头和结尾有一定的固定的套路可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