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写作 »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2-13 19:30:09

① 如何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

课前精心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一堂课成功与否,与课前准备工作专的好与坏有直接关属系。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查阅各类信息资料、储备丰富的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准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用具

② 想了解图式理论,哪位老师赐教不要重复百科,看过了……

1.图式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的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特殊的事例,通俗的说,就是头脑之中根据自己过去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而形成的知识架构。比如,说到学校,会想到学校是个地点,有学生,老师,他们在学校里从事教学活动等等,也会想到自己的母校是哪里。

2.图式的概念是由Tayloy和Crocker提出来的,最早是用于解释人思维中概念的组织架构,后来发展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和剧本等等。
(1)个人图式是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识,比如对自己父亲的认识。
(2)自我图式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觉得自己是什么身份,有什么样的性格,价值观和处事方法是什么。
1977年Markus提出了自我图式理论,认为自我图式是以信息加工观来看待自我概念,也就是组织和指引与自我有关的信息的一套概念。自我图式理论包括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及运作的自我。
(3)团体图式是指对某一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也叫做团体刻板印象,比如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细腻。
(4)角色图式是指我们对特殊角色者(比如老师)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5)剧本是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比如到商场买东西,先挑选,再付钱,最后才能得到商品。
3.图式的具体作用,帮助我们解释新获得的信息,同时提供的新信息可以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补充,能让人们对未来发生的事件有心理准备。
4.图式也是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图式是心理发展的结构之一。他所提倡的发展观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强调在这种作用之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是指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比如婴儿的抓握、吮吸等。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富,通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使得个体心理不断发展。

以上全是整理各类资料后手打,希望能采纳~参考资料有,普通心理学(概念部分),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自我认知)、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③ 如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

现行的中高考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浙江省普遍使用的《英语新目标》教材中,听力材料大多数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形式多样并且情景性和文化性较强,材料难度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实际听力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材料的背景知识和学生的参与作用。他们较多采用放音一听音一对答案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听音之前教师先对材料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比较详尽的巩固,然后直接放音,学生边听边做练习,最后教师对答案并稍加解释,一篇听力材料就这样草草地处理完了。在该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不能得以激活,无法发挥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普遍较低。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中,充分发挥该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了理解能力。
2 听力理解与图式理论
听力理解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听者并不是被动地运用听觉来接收信息,而是通过调动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对当前输入信息进行能动地加工处理,从而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和情感。正如Anderson所言:“理解并非仅仅是接收,听者实际上在理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需要激活各种类型的知识,并运用它们来理解说话者表达的真实意图”(Anderson&Lynch,1988)。这与图式理论的观点一致,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等背景知识相联系。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王初明,2003)。因此,将图式理论引入听力教学会对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3 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图式在听力理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听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下将从几个不同方面具体阐述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3.1 图式的预测作用
预测是指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己知信息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推理猜测。预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图式集合了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具体构成知识,可以为听者理解话语提供积极的准备状态。当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听者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听者就会对即将要听到的内容产生一种预期。当预期同所述内容相一致时,其内容则易于理解;相反,当预期同所述内容不一致时,说明听者的预期出现偏差,则会刺激听者修正偏差,并提高听的兴趣。
3.2 图式的补充作用
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知识结构,它概括了具有不同细节的各种已知的实例,所以,当材料中省略了一些常识性的信息时,这时只要激活相应的图式,听者就能推理出被省略的信息,并把他们添入到正在处理的图式中去。如:Jack likes reading. He went into a library .When He left the library, he was happy with two books.在理解中,听者会结合自己已有的图式将 “Jack borrowed the books” 这一事实纳入整体理解中去。此外,当听力材料偏难时,对于没听清楚的词句,听者也能根据语境自动弥补,这样难度自然随之降低。
3.3 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
图式对所要加工的信息并非全部接纳,而是有选择地进行加工。某一图式一旦被激活,就会为信息的加工储存提供一种框架。与该图式密切相关的信息,就会被图式组织进来并获得巩固的记忆,而与图式无关的信息因没有被纳入图式而很容易被遗忘,可见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
由于听力过程中,声音是转瞬即逝的,听者不可能一字不漏地记住每一句话,他们必须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筛选,将注意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信息点上,这样才能保证抓住文章大意。因此,图式有助于注意力分配这一作用对听力理解至关重要。认知科学研究也表明,如果大脑中没有相应的图式为理解语篇内容提供参考和向导,听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抓住关键词句,就很难达到对文本中心意思的理解。
3.4 图式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对不可知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邓媛、阳志清(2004)的研究表明紧张焦虑情绪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些情绪是由于对所听内容无心理准备,担心听不懂导致的。听前图式的激活可以为听者指明方向,让听者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缓解听者紧张害怕的情绪,从心理上增加听懂的信心。
4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已有图式对听力理解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已有图式? 这就需要一种激活程序,使听力内容与学生已有图式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将这种激活程序称作“激活图式”。激活图式在已有图式和新图式(对当前输入信息的正确认知)之间起衔接桥梁的作用,如图1所示。以下将具体阐述如何构建与听力材料相适应的“激活图式”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从而发挥已有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图1.三种图式的关系图
4.1 观察图片
《英语新目标》听力材料大多配备了插图,这些插图相比文字更直观地反映了听力材料
的主题内容。在听力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插图呈现给学生看,并告知学生接下来的听力内容会和该插图相关,让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这种方法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图式。如在放八年级上册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Unit 7)第二课时听力材料之前,先让学生观察配套图片,学生看完图片后知道接下来的听力材料与如何制作水果沙拉有关,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已存储的水果沙拉的制作图式就会被激活,并且学生会不自觉地去预测接下来的听力内容。有了这样的预测,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会特别留意与制作水果沙拉相关的词汇,如,cut up, mix…up, turn on, pour…into…, 以及表先后顺序的副词,如first , then , finally , last…。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就更容易抓住重要信息。
4.2 通过标题或关键词进行brainstorm
对于议论文这样的听力材料,可以在放音之前告知学生听力材料的标题和关键词,让学生以brainstorm的方式对该主题进行探讨,以此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图式。在这种自然、无约束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从而激活更多相关的图式内容。如进行九年级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unit 1)第三课时听力之前,教师先将标题 “What are your challenges in learning English?”告知学生,并将关键词“challenges”写在黑板上。在引出主题之后,为了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进一步将主题细化成speaking;listening;reading; writing这四个模块,并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对一个模块进行brainstorm。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一名代表口头陈述本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边听边把要点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各组的信息进行比较、分类、概括,使各观点之间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并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将信息间的层次关系表示出来,如图2所示,同一层次的信息采用同一种图形来标示,以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要点和作者的思路,提高收听阶段的效果。
图2.brainstorm 结构图
4.3 5W+H 提问方式
在记叙文或对话中,事件的叙述方式或叙述的顺序结构,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对于这类材料,教师在放音之前可以通过提问有关主题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主要事实及理由,事情的结果,作者的观点态度等问题,即What-When-Where-Who-Why-How?(5W+H) 系列问题的方式来串联整个事件,并激活学生已有的事件相关图式。以八年级上册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Unit 10)第二课时为例。这是一篇情节性比较强的对话,教师可以作如下提问:1.What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2. Where is Cheng Han going to move? 3. How is Cheng Han going to do that? 4. When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a/an …?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可以确定材料是关于个人理想这一主题的,并且预测可能到来的信息类型包括一些关于职业、时间、地点以及如何去实现理想等相关内容。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把握篇章框架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把注意力放在所期待的信息内容上,来达到听懂和理解的目的。
4.4 直接讲解
对涉及到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的听力材料,不少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在听力理解时往往会出现理解障碍。听前,可由教师讲解,直接为学生提供所需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的图式。
以《英语新目标》九年级上册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Unit 12)为例,section B中的听力材料涉及到中西餐桌文化的差异。为了让学生在听力之前,对中西的文化差异有个整体的印象。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张表格,如表1所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来完成该表,对于那些学生并未掌握的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此过程,不仅回顾了学生先前的认识与经验,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使学生为理解材料内容提前做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④ 请问英语中的图式理论的有关书籍有哪些越多越详细越好,谢谢!

上当当网上买吧!有很多!

⑤ 请问你找到关于《图式理论》的书了吗我也写论文用,不知道有什么书籍

《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

⑥ 图式理论的介绍

所谓图式理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

⑦ 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现代图式理论,两者各是什么样的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家使用不同的术语来表示图式概念,诸如框架,知识单元、资料专结构、脚本等。这些属术语虽然不同,但本质上:是指同一现象。鲁构哈特认为,图式就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船概念的资料结构。图式是以存储的一般概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都是具有内在结构的完整系。
后者“图示”指得是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模拟演示图或流程图。

⑧ 如果做图式理论的ppt

报个培训班学学。

⑨ 什么是图式理论

"图式"是指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图式"认识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图式论任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例如,当我们谈起医院,就会想到医生、病床、打针、吃药、动手术等等,这是头脑中有关医院的图式发生了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 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中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 内容图式的运用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及狭义的背景知识(赵代玲,2001)。学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将新信息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许多语言专家认为,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阅读理解障碍,因而在理解句意时不仅要用语言本身的知识,还要运用客观世界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就会对阅读材料加以推测、判断,就容易理解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学生不能理解某篇阅读材料,并不是因为语言知识障碍,而是他们根本不具有作者所想象的背景知识。 因此,在阅读教学之初,可针对阅读课文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利用与阅读材料配套使用的图片、光盘、实物、影片等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引入课文的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联系起来,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此外,还介绍学生课外读一些有关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的书籍,如《英语学习背景知识》(英国澳大利亚)、《英语学习背景知识》(美国加拿大)、《英国风土大观》、《美国风土大观》等。 2. 形式图式的运用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即读者的篇章意识。 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如故事、寓言、说明文、论说文等,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越熟悉某种文章结构,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就越清楚文章的特定框架结构、各段落的组织排列及文章的逻辑关系,读起来就得心应手,阅读速度也会随之提高。 教学中,如果老师缺少对语篇文体的分析和指导,学生不懂得分辨体裁,阅读就会带有盲目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体裁,应进行分类指导。从写作方式看,高中英语教材中常见的体裁是记叙文(narrative writing)和说明文(expository writing)。记叙文有可分为人物传记和故事。 人物传记的文章可从两个角度去阅读,一是按时间顺序了解人物生平(time and events);二是关于人物所获得的成就(achievements)。以sefc 1a unit 13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为例,开始阅读时就按时间线索找到有关abraham lincoln 的信息: 1809:was born in kentucky, usa 1818:his mother died 1860: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1:the american civil war broke out 1864: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econd time 1865:was shot at the theatre in washington, d.c. 学生从总体上理解了文章之后,再来概括abraham lincoln's achievements就显得容易多了,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被看着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更重要的是再遇到相同体裁的文章,如sefc charlie chaplin,albert einstein,walt disney,madame curie,captain cook,martinluther king jr等传记类文章,学生都会从类似的角度去阅读,而且还掌握了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故事类文章也按记叙文的特点进行阅读。记叙文的结构由开端(beginning)、发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结尾(ending)四部分构成。 说明文的结构分为引言(introction)、正文(body)和结束语(conclusion)三部分。以sefc 2a unit8 lesson 30 first aid为例,首先按结构和意义把文章分成块,明确大意,然后版书以下要点: introction(para 1):first aid is the science of giving medical care to a person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body(para 2-4):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if someone has an accident and some advice for dealing with common injuries. conclusion(para 5):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first aid, 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使复杂的文章简单化,同时也突出了核心,层次分明,达到了透彻理解的效果。同样,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类似的文章时,会根据教师介绍的方法,迅速的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内容。 3.语言图式的运用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是对词汇的掌握和语言结构的了解。语言图式在阅读中起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结构复杂的长句和语法难句进行分析,以扫除学生阅读中的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三中图式进行阅读教学,这三中图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对同一篇阅读材料,应兼顾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及语言图式,只有这样才会产生高效率的阅读理解。[好研网]

⑩ 浅谈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指导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

那么,怎么才能把图式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去呢?
按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Pre-reading
引导学生作好阅读心理准备, 实现自上而下的内容图式激活。着手激活的角度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题材来进行不同的选择。具体说来,也就是充分刺激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图式,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预测有关课文的图式知识,使已有知识向课文的新的图式知识靠拢,相近并达到吻合。要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利用插图、利用标题或一些关键词进行预测,并随着学习进程不断地印证和修正。关键词是与文章主题思想紧密相关的词语,能激活图式。阅读前,教师有意识地仔细选出关键词语,让学生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他们的思路引到文章的脉络上。也可要求学生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进行猜测,根据自己对于类似文章的图式,对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实际表达的内容加以比较,从而达到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的理解。
2.While-reading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技能。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理清文章的脉落,使学生易于记忆,理解并推理,并力求把课文新的知识充分融入学生原有的图式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新的图式。
3.Post-reading
运用图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活泼的讨论氛围,允许学生争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新的图式知识加以运用,扩充和输出。

热点内容
39天电影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发布:2024-08-19 09:18:18 浏览:939
可投屏电影网站 发布:2024-08-19 08:19:20 浏览:140
农村喜剧电影在线观看 发布:2024-08-19 07:46:21 浏览:300
电影院默认区域 发布:2024-08-19 07:39:02 浏览:873
台湾金燕全部电 发布:2024-08-19 07:30:20 浏览:249
在哪可以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7:29:06 浏览:467
电影tv版app 发布:2024-08-19 07:28:17 浏览:51
韩国伦理电影在什么地方看的啊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835
韩国找女儿那个电影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667
惊变温碧霞在线播放 发布:2024-08-19 07:10:13 浏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