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写作 » 学术英语写作基础范文

学术英语写作基础范文

发布时间: 2021-02-14 00:03:23

❶ 有谁能给我推荐一本关于写英语论文的书

『附上几本,新华书店都有,不是网购的话,就要看经营点大不大,书目齐不齐了』

书名:英语论文写作教程:基于国际标准的学术写作与发表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戴福林Devlin著
出版日期:2003-01-01
简介:
本书是一本高级英语学术写作教程。作者在较短的篇幅里融会了国际通用的写作标准与分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如何在国际标准的框架下写作论文并发表。
本书作者BrianDevlin是澳大利亚NorthernTerritoryUniversity大学的副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具有较好的国际学术背景。本书的基础是Devlin博士在作为英语专家在清华大学外语系讲授“英语论文写作”课程期间的讲义。
本书适合做英语专业研究生或本科生论文写作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写作参考书。

书名:E英语论文写作
作者:石坚//帅培天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简介:
从事高校英语写作教学及研究多年,一直心仪能有一整套供师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使用的写作教材。这套教材应包括基础英语写作、英语应用文写作和高级阶段的英语论文写作。作为基础阶段的教材,应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文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则为增强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添砖加瓦;论文写作应从普通论文讲起,再到学术论文,初步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
《英语论文写作》正是这种创作冲动的产物。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对其他英文学习和工作者而言,不乏为一部指导性的专著。这部专著/教材除努力体现上述愿望外,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书用第一人称写成,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让使用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问题的讨论,增强写作道地英语论文的自信心。
2、一些写作理论和技巧,从课文阐述转到了练习之中,从而减轻了说教式的讲解带给读者的枯燥感;同时,读者通过练习去探索,提取某种理论或技巧,会兴致勃勃,因为接下来的是一种成就感。
3、在学会使用图书馆的章节里,直接用计算机时代美国先进的图书馆为例,给读者树立了一个很高的目标,这一点,相信每位科研工作者或准备从事科研者都不会有异议。

书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
出版社:武汉大学
作者:陈春莲
出版日期:2007-01-01
简介:
随着我国与国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希望百己的学术文章和科研成果能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或是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而在校的大学生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怎样才能使用英语撰写的论文符合国际标准?本书作者根据多年指导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经验,参照MLA(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所颁布的英语论文写作规范,编写了这本《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相信对广大用英语撰写论文的人会有所帮助。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论文写作计划、论文撰写格式、论文范文。
本书适用于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继续教育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人员。

❷ 英语写作入门:怎样写学术论文

大卫斜着身子站了一会儿。大个子富豪手一挥。“你到车上去吧,”他说,嗓音和他回的块头一样大,但因其答教养和习惯而不失粗鲁。这声音所到之处,唤起的只有服从。年轻诗人只犹豫了瞬间,接着又是一声命令,由不得他再迟疑不绝。大卫登上马车踏步。黑暗中他依稀看见后座上那女人的身形。他正准备坐在对面的位子上,只听见那声音再次发出命令:“挨在女人边上坐下吧。”

❸ 大学生该如何提高英语学术写作水平

想要提高英语学术写作水平,首先应该在课堂上下工夫。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学好基本功,认真听老师讲的语法和单词,将大学中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烂熟于心,这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课下也要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堂任务,并多加练习,扎实基础,为英语学术写作做好准备。

最后,我们要多参加正式的学术写作比赛考察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大学期间,有很多考察到英语学术写作能力的比赛,这些比赛的内容、格式都较为规范,参赛人员也是我们平时很难接触到的,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可以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规范自己,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学术写作水平。

❹ 英文论文的详细格式

英文论文的详细格式:

一、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二、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五、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六、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2.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0.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

(4)学术英语写作基础范文扩展阅读:

发表论文作用:

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❺ 写一篇关于怎么学习英语的英语范文

在南hang上面授课,我曾问过我的辅导老师。南hang英语系的娄成英老师:“您学生时代是怎么练英语口语的?”
她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继萌教授的视频讲座,他的观点也很鲜明,他说“我认为学好英语的人没有不过背诵关的”。他还列举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读园事例和许国璋大师所倡导的背诵理念。
真正背下来了,语感有了,用法正确了。地道的英语吸收了。母语的干扰克服了。但是背诵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论谈中多谈一谈怎样去背诵,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语学院李寄老师谈背诵。
--------------------------------------------------------------------------------
记者:李老师,读了您为本刊写的专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语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温吞水”》,编辑部同仁都感到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认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们觉得文章中一些论题未能展开,我们准备了几个问题,借此机会,向您请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国英语教学水平低下,不仅落后于英、美、澳、新,而且落后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及中国的印、巴、菲、马,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诵扭转落后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师: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当今世界上的几种英语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种模式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英、澳、新、南非等国。这是一种英语自然环境和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兼具的习得模式。双重优势保证了英语教学无与伦比的优势。读写姑且不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们,听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马等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使英语学习有了半习得的性质;另外,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传媒、工商业等等无不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简直无法生存,学习者的动力是巨大的。这两个因素造就了这些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对成功。
记者:那么,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了,例如在中国。
李老师:您说得没错。在中国以及在欧洲等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自为自足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在中国,既没有第一种模式的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第二种模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学习英语因而是相当痛苦的。英语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来全国四处开花的双语学校,只是把英语教育下延至小学、幼儿园,添加了英语课的门数而已,教学模式上并无本质的改变。说得耸人听闻一些,在现存的体制上学不好英语是正常的,学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记者:李老师,看来,您是中国英语教学的悲观论者。听了您的分析,我觉得有道理,不禁觉得有些丧气。
李老师:我其实并不悲观,只是比一些人更愿意直面不容乐观英语教学的现状而已。
记者:听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 “温吞水”。
李老师:正是如此。我认为在现有英语教学体制无法作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背诵才能接近于第一、第二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有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话,背诵是硬道理。在中国要不背上一两百篇文章,学好英语简直是天方夜谭。
记者:您在背诵之前加上了限定词“新理念”,并具体提出了相对于传统背诵的5点突破之处。温故而知新,能否请您再谈一谈传统背诵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师:自打中国有了英语教学,背诵就是英语教学方式之一。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是课文,把背诵当作课文学习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课文常常存在篇幅较长,文体单一等缺点,合适背诵的文章并不多。背诵的另一个选材是流行的国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其实并不宜背,第一册是以听说为主,不谈了。第二、三册以记叙文为主,文体单一,而记叙文并不是背诵的主要选材方向。第四册选文又太古旧、太艰深,并不合宜。
记者:据我所知,二十年来,还是出过几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专书。
李老师:是的,二十年来,有三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文选。第一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背诵文选》。主编是陈冠商。这套四册的《背诵文选》选录的完全是英语经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编写体现了传统英语背诵理念。在八十年代,这套书影响较大,共发行近二十万册。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杨自伍先生编辑了一套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卷组成的背诵文选系列。编者痛心于应试书籍的泛滥成灾,编写之际是有一种虽不为读者接受亦无悔的悲壮的。由于陆谷孙、杨治中、侯维瑞等名家的推荐,杨版背诵风行一时。但杨版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分卷、编辑方式的活泼上,基本理念未见创新,连小学卷都是文学经典。用西餐大菜败坏读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场,就不难理解了。第三套背诵就当是本人主编的两套背诵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学英语背诵文选》(四、六级卷)和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诵100篇》(四、六级卷)。这两套背诵文选一反主收名诗名文的传统思路,收录的文章以时文打主,强调可诵性、实用性。可以说开了新理念背诵风气之先,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五、六年间销售已超过二十万册。随后出版的背诵书籍,如王长喜版的背诵手册,无不循此例,以时文为主,以名篇为辅。这两套背诵文选可以说是第二代背诵书籍的代表,如果我们把两个上海版背诵书籍当作第一代背诵书籍的话。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学苑版第三版的修订工作。这一次修订出新之处,一是增加了中国文化内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兴趣、激发睿思的“导背隽语。”
记者:您认为背诵选文应以鲜活的时文为主,并加添有关中国文化的篇什,确有新意,容易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为人接受了。人们一直认为背诵是为了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背”以致用,为什么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师:我一直以为,背而不用,背诵是难以长久的。花工夫,人们是要见效果的。把背与用(在口头和书面上)结合,人们才能保持背诵的长久兴趣。我打个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药,是慢补,久而久之才见效。背而立时就用,是打西医针剂,立马见效。
记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窃之嫌?
李老师: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下 “剽窃”这个概念。剽窃是一个学术术语,剽窃主要指引用一个作者的观点而不标明出处。而语言是大家共有的财产,比如说某一个词,某一句话,不能说某个人用过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背以致用,在口语、书面语表述中,我们认为不仅选用背过的词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无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学口语、学写作本质上就是仿说仿写的过程。更何况背多了,你必然会“化”用背过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还想提出一句口号:急用先背。意思是说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语演讲或写作文章,可搜集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先背。总结一下,我们的口号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记者:李老师,我欣赏您的中国式的幽默。您把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林彪提倡的学毛选的口号“活用”了一回。看来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有时胆子小了些。最后一个问题,在您对背诵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梳理之后,请您对背诵的未来做一点预期性的说明。
李老师: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首先,英语教学界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背诵在英语教育中的主轴地位,认识到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有力的举措。当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英语背诵进行一场大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可以摆出来,真理愈辩愈明嘛!其次,对于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同样面临一个理念改变的问题。背诵本不必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痛苦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活背活用的灵活的快乐学习方式。当前,有必要鼓励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新的背诵理念。经过一两学期的实验,看看新理念背诵究竟灵不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了没有,并把实验的结果写成文章,拿出比照数据等“硬货”,才真正有说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诵教材的基础上推出更利于教学的第三代背诵教材。本人近年来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构想,并正在进行教材编写中。我觉得第三代教材广泛应有以下几点突破。一、以主题单元代替原有的单篇文章。每册书可涵羞10—15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单元(如: 励志、亲情、友谊、科技、娱乐、地理等),每一个单元2-4篇背诵范文。一方面,学生可有选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几篇同一主题的文章为教师讲解范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既利于学也便于教。二、有统系、有计划地写作范文点评。在今天的背诵书籍中,在范文或头或尾附上点评已是标准的做法;这比传统书籍光秃秃呈现一篇范文的做法无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细细读过几本书后,觉得点评的写作有极大的随意性。撰写者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总体的构想,为了写作而随意生扯几句完事。我认为点评或导背说明的写作者应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写出的东西虽然是片断的,但读者整本书读下来脑子里应有一个完整的图式。例如,在我本人编写的背诵教材中,我有意识地从谋篇与布局,结构与衔接,用词与修辞三个角度撰写。当然,角度不只一个。三、在英汉文本对照的基础上,制作文本声像对应的产品。语言首先是声音,声音领先永远是对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边背边模仿——首先是语音、语调,然后是词、句、段、篇章的结构、内容。以往的背诵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大多未配以对应的音像产品。
记者:您对背诵教学及教材的历史追溯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我们对背诵教学的流变发展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谢谢您为我们及读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语背诵建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对空的抽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扯谈,实打实的过于具体的教学经验的总结,都令人厌倦。您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有理论升华,再加上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对今天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请教。

雅思写作学术类第一篇作文一般怎么写

英语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英语(General English,也叫生活英语),另一种是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
生活英语非常好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购物旅游时用到的英语都属于生活英语的范畴。
而学术英语则应用在相对正式的场合,比如深层次的交流,课堂学术讨论,演讲,辩论,采访,各种presentation等。
学习学术英语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综合英语基础上,但从初中阶段开始,学术英语会越来越受重视,一方面中考和高考大量阅读材料都是学术英语范畴,另一方面托福、雅思以及SAT等大量出国必备标化考试的阅读和写作,也在考察孩子的学术英语能力。
学术英语写作要求学生有着优秀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考虑论点论据分析、批判性思考、有效说服等手法的运用。
比如,雅思考试中分析图表的小作文,新SAT考试中对议论文的分析性写作,托福综合作文中的摘要总结,就都属于学术英语。在海外课堂,学术写作的运用领域就更为广泛了。学生一个学期要交5到10份论文,包括读书报告、书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各种类型。
尽管学术英语写作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我们也可以看看,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帮助孩子提高。
1大量的读,而且要读最好的材料
在读写部分,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而输入部分包含以下层面:知识背景,思辨模式。

在知识背景的输入方面,中国学生的问题不大,主要缺乏的是思辨模式,如果让一个同学看完一本书后说出这本书里用了哪些思辨模式,包括这一段的功能是什么,跟上一段有什么联系,大部分同学都是不能总结出来的。
建议孩子可以抽空浏览国外的新闻网站,或者下载国外的新闻APP,比如:The New York Times、BBC、The Wall Street Journal、Economist等(其中一些app可能需要翻墙才能阅读哦)。注意要挑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果文中包含太多术语,孩子不仅看不懂,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另外,感兴趣的话题可能还会激发孩子自觉地去查字典,增加词汇量。
2有意识地储备背景知识
年纪比较小的同学平时看书看得较少,所以对社会话题的了解非常浅,经常说“这件事情我喜欢,那件事情我不喜欢”。
但是,喜欢与不喜欢是不可以写到学术写作当中去的,除非能给出非常明确的理由。比如,说清楚我不喜欢这件事的三点原因,并且每一点原因都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所以,建议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适当浏览社科类杂志,将一些能够作为论据的材料记录下来,扩大自己的背景知识储备。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3大量写作,训练清晰表达和严谨逻辑
很多同学看了很多书,也背了很多单词,但平时一个字都不写,觉得上考场写就行了,这样是不对的。

平时应该大量的写,并且批改。日记、新闻总结及评论、书评/章评、文章评论等这些类型的文章都能写。主要是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跟家长讨论,不管用中文还是英文讨论,都对写作有好处。
不停地写完后就是不停地改,训练个性化的行文风格和表达逻辑,写作就是这么提高的,不是套用一个框架就够了。一般来说,修改三到四稿后,才能说这篇作文已经写好了。

❼ 如何提高学术方面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论文写作

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下面给出一些提升论文写作能力的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论文可以有三个境界:毕业、科研、贡献。

现在只说第一个,为了毕业。

这里的论文,可以指EI论文、SCI/E论文。

我把论文分成三个阶段:读、写、改。

一、读

即:读哪些论文(对象),读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读(方法)

1、读什么论文

读论文,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survey(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好的论文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

2、读论文的目的

读论文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

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

(1) 第一种弥补缺陷法。即去发现别人论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读很多个论文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很多论文,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论文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论文的效率、方法什么的。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论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

(2)第二种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与论文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

(3) 第三种减少约束法。即减少论文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

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论文中的茫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往往会半途而废。你有一点点的贡献就好。没有一篇论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须在其他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3、怎么读论文

(1)首先,最忌讳的是一篇论文反复读前面的几段。要读,尽量一次性读完,不管理解多少,尽量一次读完,你可以一篇论文多读几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觉得读起来难,读一读,放一放,然后再从头读。好像烧开水,没等开锅呢,就凉凉了,然后再烧。

(2)第二,读的时候带着想法读。读论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有没有区别,有什么不同,有没有weakness。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忘了这个事情。怎么办呢,就是每次看完,对这篇论文做个总结,总结一下论文的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对比一下,这样,就把论文吃透了。好的论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读几次。

(3) 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写论文时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读native的论文,非常必要。论文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论文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所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

二、写

写论文和读论文过程类似,包括确定论文的性质,论文的目标(发表到哪里),写论文的方法。要了解论文的组成是什么,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写论文的过程。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考虑下面的过程:

写什么性质的论文。如会议论文、期刊论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写的是综述(survey)、方法、理论等等。不同的论文的对象,载体,篇幅,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会议论文、短论文等对新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论文写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论文等对新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完善、高质量,所以写作时候要系统性和创新性并重。

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你想要发表的地方是什么,会议还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论文。所以,在写论文之前,尽量确定要投的期刊或会议。然后,去阅读几篇最新的该期刊或者会议的论文,明确一下体例和内容大致规划。重要的是,你选择的题目和投稿对象的要求尽量切合。第二,你想要发表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发表的时间点。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时间点,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选择几个,这样你就会处于忙碌和兴奋状态,成果就会快而且好,否则非常容易消极怠工。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需要在写大论文之前,需要得到论文的接收函。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时间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关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对快些。一定要提前谋划,无论是会议还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写论文的方法。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结构。通常一篇论文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所以,一篇会议论文大概200-300个句子罢了。一小时写5句,一天写一页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写一篇论文吧,当然前提是idea什么都比较成熟后。其实,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论文的组成。下面,针对论文给出7个大部分的一些内容组成:

(1) 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150-200words)

(2)Intro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1page)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

(6)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

(7) 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论文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

然后我们就开始写论文了。

首先,写论文时候,最好一气呵成。千万不要犹豫,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的样子。那样往往写不好论文。一篇SCI论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主题部分;而一般会议论文2,3天即可。当然,一些实验可能需要时间长些。无论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说,每篇论文都可以发表,所以你写出的论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写论文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语言表述的地方。首先,尽量拼写、语法正确。保证全文没有单词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非常重要。论文学术是非常严谨的,错误拼写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高。另外,写作句子尽量简单,每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意思,这个和中文论文差别很大。记住一定用简单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使算上从句也尽量不要超过两句话。第三,避免用口语。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从native和好的论文里面,把重要的连词的应用学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尽量装着学术化一些。第四,尽量避免第一人称,we怎么怎么地。

论文的组成元素。通常,包括图形、公式、算法、证明等等。论文应该是图文并茂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读者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完论文的图片及图注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大体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标注好每一幅图片所展示的信息,但尽量简洁。图和文本要保持一致,并且互为补充,所有图在论文中都是必须提及的。不同的图有不同的要求:

(1)对于说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图,我建议一般先自己在纸上手绘大框,这样方便设计、修改,等定型后,在用专业工具绘画,这样一般效果很好而且节省时间。

(2)另外,当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优先用黑白色,然后是灰色或阴影的,最后才是彩色的。据说有大概10%的男性是红/绿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红/绿色,而且打印时候大多时候是黑白的,所以,在采用颜色标识的同时,尽量加一些标识性的线条标志,要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对于这些性能分析、对比等,在解释时候一定要尽量说明图的形成原因,并包括数据。如与谁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图工具一定要专业,尽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图的质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尽量用专业工具作图,然后粘贴。在论文录取后,尤其期刊论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质量的图片,尽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后,论文排版要尽量和论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

除了图,论文里面还应该有公式、算法、证明、定义等。一定尽量用专业的东西编写,这些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整篇论文要尽量用多种元素说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后,好的论文要有好的明确的题目,我一般是先写一个然后整篇论文写好后,查重、修改、定稿。查重目的主要是了解下重复率是多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还有助于论文的修改。

三、改

好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完成一篇论文后,先通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一般来说,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两种。写完之后通读一次,先不要再读,放两三天再说。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后再仔细更改。更改是个打磨的过程,必须字斟句酌,可以参考其他好的文章,对照写。改论文绝对不是查缺补漏那么简单,要从审稿人、读者多个角度去看,想想读者能从你这个论文里面获得多少、想看的是什么。另外,一定请领域朋友帮助审查一下,以便检验论文的正确性和新鲜性,而且可以对一些术语用词进行改善。

改好之后,就是投稿。

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论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会议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论文,一般随时都可以投稿。但是对于特刊、会议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对有时间限制的,建议尽量提前一两天投稿。我见过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后那天才投稿,这样如果发生意外就不好补救了。另外,有些期刊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不管论文接受还是被拒,都会有比较好的意见回来,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些意见并做相应的修改及反馈。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论文的滚动问题。一个方向,发表一篇论文后,不是就完成大吉了。还有尽量深挖你这个课题。一个主题多种实现方法。一个好的idea,我觉得怎么应该发一到两篇conference和一个journal

(2)论文合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问题,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4) 项目申请问题。

(5) 最低满足论文之后,是为以后铺路的问题。平实心态,积极争取。

❽ 如和学好英语的英语范文

在南hang上面授课,我曾问过我的辅导老师。南hang英语系的娄成英老师:“您学生时代是怎么练英语口语的?”
她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继萌教授的视频讲座,他的观点也很鲜明,他说“我认为学好英语的人没有不过背诵关的”。他还列举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读园事例和许国璋大师所倡导的背诵理念。
真正背下来了,语感有了,用法正确了。地道的英语吸收了。母语的干扰克服了。但是背诵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论谈中多谈一谈怎样去背诵,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语学院李寄老师谈背诵。
--------------------------------------------------------------------------------
记者:李老师,读了您为本刊写的专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语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温吞水”》,编辑部同仁都感到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认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们觉得文章中一些论题未能展开,我们准备了几个问题,借此机会,向您请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国英语教学水平低下,不仅落后于英、美、澳、新,而且落后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及中国的印、巴、菲、马,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诵扭转落后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师: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当今世界上的几种英语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种模式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英、澳、新、南非等国。这是一种英语自然环境和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兼具的习得模式。双重优势保证了英语教学无与伦比的优势。读写姑且不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们,听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马等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使英语学习有了半习得的性质;另外,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传媒、工商业等等无不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简直无法生存,学习者的动力是巨大的。这两个因素造就了这些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对成功。
记者:那么,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了,例如在中国。
李老师:您说得没错。在中国以及在欧洲等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自为自足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在中国,既没有第一种模式的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第二种模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学习英语因而是相当痛苦的。英语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来全国四处开花的双语学校,只是把英语教育下延至小学、幼儿园,添加了英语课的门数而已,教学模式上并无本质的改变。说得耸人听闻一些,在现存的体制上学不好英语是正常的,学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记者:李老师,看来,您是中国英语教学的悲观论者。听了您的分析,我觉得有道理,不禁觉得有些丧气。
李老师:我其实并不悲观,只是比一些人更愿意直面不容乐观英语教学的现状而已。
记者:听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 “温吞水”。
李老师:正是如此。我认为在现有英语教学体制无法作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背诵才能接近于第一、第二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有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话,背诵是硬道理。在中国要不背上一两百篇文章,学好英语简直是天方夜谭。
记者:您在背诵之前加上了限定词“新理念”,并具体提出了相对于传统背诵的5点突破之处。温故而知新,能否请您再谈一谈传统背诵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师:自打中国有了英语教学,背诵就是英语教学方式之一。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是课文,把背诵当作课文学习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课文常常存在篇幅较长,文体单一等缺点,合适背诵的文章并不多。背诵的另一个选材是流行的国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其实并不宜背,第一册是以听说为主,不谈了。第二、三册以记叙文为主,文体单一,而记叙文并不是背诵的主要选材方向。第四册选文又太古旧、太艰深,并不合宜。
记者:据我所知,二十年来,还是出过几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专书。
李老师:是的,二十年来,有三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文选。第一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背诵文选》。主编是陈冠商。这套四册的《背诵文选》选录的完全是英语经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编写体现了传统英语背诵理念。在八十年代,这套书影响较大,共发行近二十万册。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杨自伍先生编辑了一套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卷组成的背诵文选系列。编者痛心于应试书籍的泛滥成灾,编写之际是有一种虽不为读者接受亦无悔的悲壮的。由于陆谷孙、杨治中、侯维瑞等名家的推荐,杨版背诵风行一时。但杨版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分卷、编辑方式的活泼上,基本理念未见创新,连小学卷都是文学经典。用西餐大菜败坏读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场,就不难理解了。第三套背诵就当是本人主编的两套背诵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学英语背诵文选》(四、六级卷)和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诵100篇》(四、六级卷)。这两套背诵文选一反主收名诗名文的传统思路,收录的文章以时文打主,强调可诵性、实用性。可以说开了新理念背诵风气之先,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五、六年间销售已超过二十万册。随后出版的背诵书籍,如王长喜版的背诵手册,无不循此例,以时文为主,以名篇为辅。这两套背诵文选可以说是第二代背诵书籍的代表,如果我们把两个上海版背诵书籍当作第一代背诵书籍的话。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学苑版第三版的修订工作。这一次修订出新之处,一是增加了中国文化内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兴趣、激发睿思的“导背隽语。”
记者:您认为背诵选文应以鲜活的时文为主,并加添有关中国文化的篇什,确有新意,容易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为人接受了。人们一直认为背诵是为了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背”以致用,为什么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师:我一直以为,背而不用,背诵是难以长久的。花工夫,人们是要见效果的。把背与用(在口头和书面上)结合,人们才能保持背诵的长久兴趣。我打个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药,是慢补,久而久之才见效。背而立时就用,是打西医针剂,立马见效。
记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窃之嫌?
李老师: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下 “剽窃”这个概念。剽窃是一个学术术语,剽窃主要指引用一个作者的观点而不标明出处。而语言是大家共有的财产,比如说某一个词,某一句话,不能说某个人用过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背以致用,在口语、书面语表述中,我们认为不仅选用背过的词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无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学口语、学写作本质上就是仿说仿写的过程。更何况背多了,你必然会“化”用背过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还想提出一句口号:急用先背。意思是说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语演讲或写作文章,可搜集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先背。总结一下,我们的口号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记者:李老师,我欣赏您的中国式的幽默。您把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林彪提倡的学毛选的口号“活用”了一回。看来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有时胆子小了些。最后一个问题,在您对背诵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梳理之后,请您对背诵的未来做一点预期性的说明。
李老师: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首先,英语教学界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背诵在英语教育中的主轴地位,认识到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有力的举措。当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英语背诵进行一场大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可以摆出来,真理愈辩愈明嘛!其次,对于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同样面临一个理念改变的问题。背诵本不必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痛苦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活背活用的灵活的快乐学习方式。当前,有必要鼓励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新的背诵理念。经过一两学期的实验,看看新理念背诵究竟灵不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了没有,并把实验的结果写成文章,拿出比照数据等“硬货”,才真正有说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诵教材的基础上推出更利于教学的第三代背诵教材。本人近年来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构想,并正在进行教材编写中。我觉得第三代教材广泛应有以下几点突破。一、以主题单元代替原有的单篇文章。每册书可涵羞10—15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单元(如: 励志、亲情、友谊、科技、娱乐、地理等),每一个单元2-4篇背诵范文。一方面,学生可有选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几篇同一主题的文章为教师讲解范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既利于学也便于教。二、有统系、有计划地写作范文点评。在今天的背诵书籍中,在范文或头或尾附上点评已是标准的做法;这比传统书籍光秃秃呈现一篇范文的做法无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细细读过几本书后,觉得点评的写作有极大的随意性。撰写者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总体的构想,为了写作而随意生扯几句完事。我认为点评或导背说明的写作者应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写出的东西虽然是片断的,但读者整本书读下来脑子里应有一个完整的图式。例如,在我本人编写的背诵教材中,我有意识地从谋篇与布局,结构与衔接,用词与修辞三个角度撰写。当然,角度不只一个。三、在英汉文本对照的基础上,制作文本声像对应的产品。语言首先是声音,声音领先永远是对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边背边模仿——首先是语音、语调,然后是词、句、段、篇章的结构、内容。以往的背诵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大多未配以对应的音像产品。
记者:您对背诵教学及教材的历史追溯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我们对背诵教学的流变发展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谢谢您为我们及读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语背诵建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对空的抽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扯谈,实打实的过于具体的教学经验的总结,都令人厌倦。您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有理论升华,再加上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对今天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请教。

❾ 建筑学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有要求么太难了 实在不知道怎么写能符合老师要求

我不知道你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有写过类似,当时也是迟迟下不了笔,最后是在网上找了51e完成的。或者如果你只是想提高这方面的话,我当时去的留学府在线补习也不错,前提你得是个留学生哈。

❿ 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

一般咱们在写到图画类或图表类作文时,首先应该描述图画或者图表的内容。可是很多同学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句式开头,以下几个句式,大家可以学习:
1。 As is symbolically illustrated in the cartoon …
2。 As is shown in the pie chart…
这两个句式用as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引出图画或图表内容,意为“漫画以象征的手法为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正如饼状图显示的那样……”。
3。 From the picture we can see…
该句式中的亮点是将介词短语做状语置于句首,不影响句子的整体结构。
4。 Portrayed in the set of drawings above are/is…
5。 Emerging from the drawing is a miracle:…
6。 Described by the bar chart above are/is…
这三个句式都是倒装结构,非常漂亮。放在篇首,能够在茫茫考卷中,吸引阅读组老师的眼球,分数定会提升。
7。 The cartoonist laid out the image elaborately, placing。。。at the center of picture。
8。 The implication conveyed in the cartoon is that…
这两个句式中使用了分词结构placing…和conveyed。大家在学专升本语法时,知道分词结构是专升本英语中的高频考点。如果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高频考点,阅读组老师自然会觉得咱们考生功底深厚,作文定能得到理想分数。
9。 The photo exhibits us an eye-catching scene:…
该句式用特殊标点符号(冒号)引出图画描述的具体内容。这样的句式,比较方便,考生使用起来比较灵活。
首段图画或图表内容描述清楚后,一定要在作文中提出自己对该现象或者哲理的看法或观点,这样的作文才有深度。
一想到提出看法、观点,同学们脑海中立刻浮现的句式“ 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as far as I am concerned”…。这些句式太过于平凡,无法让阅卷组老师眼前一亮。那怎样让阅卷组老师欢喜呢?以下几个句式,供大家学习:
1。 It is undeniable that…(不可否认……)
2。 It is obvious that…(明显的是……)
3。 It occurs to me that…(我想到……)
4。 I give my vote to the former/ the latter opinion。 (我同意前者/后者的观点)
5。 be supported by sound reasons(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6。 As the proverb goes…(正如谚语所说……)

热点内容
39天电影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发布:2024-08-19 09:18:18 浏览:939
可投屏电影网站 发布:2024-08-19 08:19:20 浏览:140
农村喜剧电影在线观看 发布:2024-08-19 07:46:21 浏览:300
电影院默认区域 发布:2024-08-19 07:39:02 浏览:873
台湾金燕全部电 发布:2024-08-19 07:30:20 浏览:249
在哪可以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7:29:06 浏览:467
电影tv版app 发布:2024-08-19 07:28:17 浏览:51
韩国伦理电影在什么地方看的啊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835
韩国找女儿那个电影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667
惊变温碧霞在线播放 发布:2024-08-19 07:10:13 浏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