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霧都孤兒課外閱讀題型
Ⅰ 語文課外閱讀的主要題型
一、題型分類
記敘文閱讀題型可分為四大類,二十三小類:即概括類(文章主要內容、語段內容、中心或主旨、層次結構)、理解類(詞語{能否刪除類、作用類或好處類、意義類、代詞的指代內容、過渡與照應類}、句子類{文中作用或意義、能否刪除類、表達感情思想類}題目{取題目、題目的含義類})、知識類(人稱、寫作順序、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語言特點、線索)、開放類(感悟題、補充題、仿寫題、聯想(想像)題)。
二、具體解法
(一)概括類
1、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因為記敘文主要是通過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經過來表達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做此類題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
〔1〕人物,即文章記敘的人物對象。寫記敘文,必須明確要寫的是什麼人;讀記敘文,也必須清楚作者寫的是什麼人。
〔2〕事情,即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幾個方面都交代了,記敘的事情才完整;讀記敘文,也要把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讀懂了文章。
〔3〕時間,即記敘內容所發生的具體時間。可以明確說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個時刻;也可以大體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時候""很久以前"之類的表達。時間表達具體到什麼程度,這要看記敘內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讓讀者准確理解記敘內容,不會引起歧義。
〔4〕地點,即事情發生的地方。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地點可能會有變化。寫記敘文,就要把變化了的地點交代清楚;讀記敘文,也要認真分析,把握地點變化的情況及其線索。
只要是記敘文,一般都具備這六要素。但有的記敘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響表達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閱讀記敘文,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於掌握全篇內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確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後,根據自己做題的需要選擇概括文章內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後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合,即完成此類題目。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心思想的歸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從分析標題入手,從分析材料入手,從分析首段入手,從分析文章中議論或抒情句入手,從分析篇末入手,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反映、歌頌、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作者……的感情。
3、理清結構層次
理清結構層次即劃分段落並明確各段大意,應注意以下幾種方法:
按時間先後,按地點的轉換,按描述內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變化,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聯合法:有些文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這些意思連接在一起,概括出聯合段意。
(二)理解類
1、理解詞語
這一類題型的前三種題型在做題過程中都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此詞語的本身義,即詞典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獨特的作用。
把握好這三點是做好前三種題型的基礎,只有把握這三點內容才有可能做好這幾種題型。在做不同題型時,要做到靈活運用三方面內容。
比如做「能否刪除類」題目時,首先就應先回答「不能刪去」,然後回答詞語的本義和文章義,再說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刪去後有什麼不利。
做「作用類」題目時,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簡單一些,只需考慮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詞語的「意義類」題目應該是最簡單的一類題目,只是考查對詞語的掌握或者說是對平時對詞語的積累,因為大部分題目所牽扯到的詞語都是課文中曾經接觸過的,所以做好這類題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礎知識。另外這類題目中還有的是讓你結合詞語的辭典義歸結出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或者也可以說它所指代的具體對象。
做「代詞的指代內容」類題時,首先應做的是找到該代詞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後結合文章內容及其主題,在該代詞之前找出答案。此類題型一般較簡單,但在做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讀清題意,二是確定好代詞位置,三是找好指代的具體內容,這也是做此類題的重點所在,一定要找准,不要多寫也不要少寫。
過渡類題目一般都是考查對過渡句的判斷及對過渡在文章中所起作用。此類題一般有兩種考查方法:一是考查同學們能否判斷出哪一句是過渡句,二是考查過渡句的作用。做此類題時,首先要確定好過渡句的位置,過渡句一般在兩段之間,或者在一段的開頭,一般由兩個分句組成,前一分句是對上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承上句,後一分句是對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啟下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過渡句最重要的作用:承上啟下。
照應類題目一般考查詞語之間、詞句之間、句子之間的照應關系,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理解題目中提供的詞或句的真正含義,然後才能根據題目要求來尋找它所照應的詞或句子。同時還需要大體把握該詞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後尋找與之相關的詞句。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會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尋找。
做此類題可注意以下幾種常見的照應方式:題目與段落之間的照應、開頭與結尾之間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
2、理解句子
這類題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數是指中心句、統領句、轉承句、結論句和一些意蘊比較豐富的句子。
理解這些句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從內容上看思想感情,從結構上看作用,從藝術效果上看(理解句勢的整散長短對於抒情議論的作用,要理解修辭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
「作用或意義」類題型主要考查對句子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1. 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這兩個關鍵詞。這兩個詞看起來似乎矛盾,但卻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見到總理的靈車,以及不見靈車決不離去的那種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感情。
2.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在古詩學習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萬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還得聯系下文。下文是「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感到悲傷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最後兩句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軍隊能早日收復中原統一祖國,到時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你的父親。反映了作者臨死時念念不忘統一祖國的***。
3. 聯系實際,通過聯想來理解。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挪動過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我們可以聯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燙著時會迅速地把手縮回來以及劇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雲在烈火燒達半小時之久卻能做到紋絲不動,足見他的高度紀律性及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
4. 從比喻、象徵意義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作者用「黑洞洞」形容舊社會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這是魯迅先生用詼諧的笑談來諷刺、抨擊舊社會的黑暗。
5. 從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有的文章要與當時的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如 「趕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料想四年以前該不會有這些東西吧。」四年以前是什麼時候呢?文章寫的是解放初期農村面貌的迅速改變,農民的生活不斷改善,從而歌頌了黨的領導好。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題型主要有這么幾類:
1、句子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類型,然後再來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來答題即可:一般情況下,統領句起總起全文的作用,結論句起歸結全文的作用,轉承句(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還需注意的是有的情況下,尾句還會起到揭示主題,點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據不同情況來區分。
2、句子在文章內容上所起的作用,這類題主要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而寫的,所以字里行間一定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做此類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結合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中心思想來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藝術效果,這類題有這么幾類,如運用修辭手法的效果,比喻,擬人,誇張等使表達內容生動形象;排比,反問增強表達力量等;再如句子對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如有的設懸生疑,有的對比映襯,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揚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見大,有的升華深化,有的象徵寓意等。有的題型就是考查對句子的藝術效果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各種藝術效果的表達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
在此列舉各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結合具體文章作出明確的判斷: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比擬的作用:
1、色彩鮮明;2、描繪形象;3、表意豐富。
誇張的作用:
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對偶的作用:
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排比的作用:
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2、敘事透闢,條分縷析;3、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反問與設問的區別:
1、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反問則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
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
能否刪除類題型的解法與詞語中的刪除題大同小異,這里不再細說。
(三)知識類
這一類題主要考查對記敘文中各種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掌握好記敘文章的基礎知識,牢記各種知識點,並能把自己的知識形成休系,形成網路。下面我將就有關這記敘文中的各種知識所出現的各種題型進行解說:
1、記敘文一般有六個要素,哪六要素?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結果。
2、記敘文的人稱有幾種?
記敘文的人稱:第一人稱(「我」),第三人稱(第三者口吻)。記敘文的人稱是如果敘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當事人的身份來敘述的,就叫第一人稱;如果敘述人並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對方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二人稱;如果敘述人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三人稱。一般地說,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經常使用。
3、記敘文敘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幾種?
記敘文的敘事方式:順敘(時間順序、事物發展順序)、倒敘、插敘、補敘。
記敘文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和插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寫;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開展情節或描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事件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
4、表達方式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文為主.兼用描寫、議論、抒情。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分兩大類:一是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一是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描寫有正面也有側面描寫,描寫有的結合各種修辭手法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以突出強調描寫的對象,有的則是運用白描,使文字朴實、簡練、乾脆。
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5、修辭手法已在上文中進行了詳細的解說,這里也不多說。
6、記敘文中的語言特色,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或朴實或生動;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閱讀時要細加體會。
7、理清讀物的線索
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理清了線索,文章的段落、層次就好掌握了。一篇記敘文一般只有一條線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有的以某一事物為線索,有的以行蹤為線索,有的以時間為線索,還有的以感情為線索等。
8、閱讀分析記敘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節和結構形式
記敘文主要是寫人記事的文章。寫人和記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來做,而人的活動表現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過就文章的整體來說,由於記敘的目的、角度和側重點的不同,而可以確定是寫人為主、還是寫事為主。
讀記敘文,一般地說,應該以了解故事情節為突破口。先從整體上看,寫的是一件事還是幾件事。如是一件事,它的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有沒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樣的過程;如是幾件事,那就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系。故事情節弄清楚了,就要進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些故事情節的,是通過什麼樣的結構形式來表現的。這是閱讀、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為重要。
(四)開放類
這一類題一般採用主觀題型,常見的有:感悟題,即談閱讀後的體會、感想、啟示等;補充題,即聯繫上下文,補充一句或幾句話、補充論據等;仿寫題,聯想、想像題等。
1、感悟題,是對原文內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創作意圖、作者創作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活動。答題時,既要聯系原文內容,更要從原文中抽取本質的東西,結合實際,發表自己的感悟和見解,體現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03年語文中考題中就有此題)
2、補充題,關鍵在於把握題目要求,吃透原文有關內容,理清原文思路,這樣補寫的句子才能與前後文意思連貫,補寫的論據才能吻合論點和文意。
3、仿寫題,可謂形式多樣:有單一性仿寫,如:修辭、表達、關聯詞、短語等角度進行仿寫;也有綜合性仿寫,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辭等,按照多項要求進行仿寫。完成這類題目,首先要讀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點、修辭方法、前後句和其中的關鍵詞語的內在關系等,然後,還要讀懂題意,按照題目要求進行仿寫。
4、聯想、想像題,常見的形式有:根據設定的情境造句或寫一段話;完成這類題目,一要注意答題內容與原文主旨、題目要求的相關性、一致性,也就是說,首先要找到題目所問與原文內容的契合點,再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實際情況,才不致於答非所問,偏離題意。二要注意想像的合理性。不合情理的想像,會給人以荒誕可笑的感覺。
現代文閱讀理解,在每年的高考試題中都占相當大比重,是高考試題中拉開分數檔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學生做題時感到難以把握,就連教師輔導復習時也感到棘手。怎樣才能提高這類試題的得分率,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下面我談一點關於解答閱讀題的看法。
現代文閱讀理解的重要方面和難點是揣摩語言。所謂「揣摩語言」主要是指對關鍵詞句作用的領悟。
首先,要了解哪些是文章的關鍵詞句。先看下面的例題:
[例1]2000年高考2卷第四題的22題: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提到了「歸鴻」(飛鴻),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第23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例2]2001年高考2卷第四題24題:作者筆下的門,有的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有的則賦予象徵意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例3]2002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2題:怎樣理解第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
[例4]2003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從以上四例可以看出:閱讀中不僅要注意動詞,形容詞,副詞,還要注意名詞,代詞。不僅要重視議論性句子,抒情性句子,還要注意描寫性語句。此外,在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鋪墊、照應性句子,總領、總結性句子,修飾成分多、結構復雜的句子,引用名言詩句的句子,打破常規結構形式的句子,運用多種修辭格的句子等。這些都是高考試卷容易設閱讀理解題,讓學生揣摩的地方。
從詞句對文章結構的作用來看,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全文、過渡、照應、鋪墊作用的詞句。從修辭效果角度來看,用比喻使文句生動形象的句子,用擬人使文句親切可感的句子,用對比使事物得到強調突出的句子,用排比使文句增強語勢的句子。對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來看,有點明中心、深化中心或升華中心作用的句子。從詞句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態度來看,有表現作者熱愛、懷念、珍惜、憤恨、厭惡、鄙視等各種情感的句子 。
對這些,我們都應該從文章的整體出發來理解,有自身讀後的主觀心理感受。
解答這類題目有什麼技巧呢?其實也很簡單。首先,搞清這個詞、這句話表面意義是什麼,然後,再看一下用什麼方法表達,接著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表達,如果這三個問題解決了,含義就基本上就領悟得八九不離十了。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題第Ⅱ卷的現代文閱讀,第19題的提問:俞伯牙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地興奮和感激」?這就是一個揣摩語言、理解句子深層含義的問題。
其實簡單
Ⅱ 英語專業的畢業論文,想寫關於《霧都孤兒》,有沒有好的角度或者資料!
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畢業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目錄,正文版(引言,權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學校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
《霧都孤兒》中人物的創造性叛逆——重塑
《霧都孤兒》中的南希形象剖析
小說《霧都孤兒》中前景化特徵的文體分析
污濁社會里的純真——《霧都孤兒》中反映出的良知
Ⅲ 用英語概括《霧都孤兒》的主要內容
Oliver Twist is born in a workhouse in a provincial town. His mother has been found very sick in the street, and she gives birth to Oliver just before she dies. Oliver is raised under the care of Mrs. Mann and the beadle Mr. Bumble in the workhouse. When it falls to Oliver』 lot to ask for more food on behalf of all the starving children in the workhouse, he is trashed, and then apprenticed to an undertaker, Mr. Sowerberry. Another apprentice of Mr. Sowerberry』s, Noah Claypole insults Oliver』s dead mother and the small and frail Oliver attacks him. However, Oliver is punished severely, and he runs away to London. Here he is picked up by Jack Dawkins or the Artful Dodger as he is called. The Artful Dodger is a member of the Jew Fagin』s gang of boys. Fagin has trained the boys to become pickpockets. The Artful Dodger takes Oliver to Fagin』s den in the London slums, and Oliver, who innocently does not understand that he is among criminals, becomes one of Fagin』s boys.
When Oliver is sent out with The Artful Dodger and another boy on a pickpocket expedition Oliver is so shocked when he realizes what is going on that he and not the two other boys are caught. Fortunately, the victim of the thieves, the old benevolent gentleman, Mr. Brownlow rescues Oliver from arrest and brings him to his house, where the housekeeper, Mrs. Bedwin nurses him back to life after he had fallen sick,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he is happy.
However, with the help of the brutal murderer Bill Sikes and the prostitute Nancy Fagin kidnaps Oliver. Fagin is prompted to do this by the mysterious Mr. Monks. Oliver is taken along on a burglary expedition in the country. The thieves are discovered in the house of Mrs. Maylie and her adopted niece, Rose, and Oliver is shot and wounded. Sikes escapes. Rose and Mrs. Maylie nurse the wounded Oliver. When he tells them his story they believe him, and he settles with them. While living with Rose and Mrs. Maylie Oliver one day sees Fagin and Monks looking at him in through a window. Nancy discovers that Monks is plotting against Oliver for some reason, bribing Fagin to corrupt his innocence. Nancy also learns that there is some kind of connection between Rose and Oliver; but after having told Rose』s adviser and friend Dr. Losberne about it on the steps of London Bridge, she is discovered by Noah Claypole, who in the meantime has become a member of Fagin』s gang, and Sykes murders her. On his frantic flight away from the crime Sykes accidentally and dramatically hangs himself. Fagin and the rest of the gang are arrested. Fagin is executed after Oliver has visited him in the condemned cell in Newgate Prison. The Artful Dodger is transported after a court scene in which he eloquently defends himself and his class.
Monks』 plot against Oliver is disclosed by Mr. Brownlow. Monks is Oliver』s half-brother seeking all of the inheritance for himself. Oliver』s father』s will states that he will leave money to Oliver on the condition that his reputation is clean. Oliver』s dead mother and Rose were sisters. Monks receives his share of the inheritance and goes away to America. He dies in prison there, and Oliver is adopted by Mr. Brownlow.
Ⅳ 英語翻譯霧都孤兒快樂閱讀
男孩一來般都有極好的胃口。奧利弗和源他的同伴被飢餓所折磨度過了漫長的三個月。最後,他們因為飢餓而變得貪婪而粗野。一個對於他的年齡來說太高的男孩,沒有飢餓過(他的父親開了一家小客店),他悲觀的暗示他的同伴,除非他三餐都有一盆粥吃。他害怕會發生他吃了睡著他身邊的男孩,誰正好虛弱而又年幼。
我盡力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霧都孤兒英語簡介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專了一個孤兒悲屬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凶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說,本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與犯罪等。
Ⅵ 英語閱讀理解閱讀的技巧
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更多的是從泛讀中來,而不是精讀。這個問題如同在問:生活經驗從何而來?給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講解結婚的程序,離婚的道理,難道他就象成年人一樣會駕御生活了嗎?否!精讀課文往往短小精悍,生詞多,語法點多,是用來學習語言知識的。切記:語言知識不是語言能力。單純背一萬個單詞,熟記語法規則並不能保證在正常的時間之內,准確領悟篇章的內容。因為語言知識不是一下子就能轉化為能力的。就如同小孩學習成年人的生活。泛讀的過程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
基本閱讀方法:不為單純的學英語而讀,為了獲取知識與樂趣,要與書本產生知識和思想上的交流。一遍讀過,不回頭,讀懂70%-80%的內容即可。基本不查單詞,除非單詞對領悟文章的核心內容構成障礙。鄙人曾經讀Red star over China,遇到如下信息,說毛主席坐在延安的炕頭上,脫下褲子找lice,什麼東西?單詞不認識。對興趣構成重大障礙,查!虱子。
注意事項:
1、一定要有成就感,沒有成就感就無法堅持。
2、材料要適合自己,不然只有挫折感。
3、選擇大腦清醒時讀,感覺不適就放下採集者退散
4、時不時獎勵自己,比如一個冰激凌或者情人的吻,建立良性循環。
註:以上方法是建立在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之上的。合適的材料+閱讀量+興趣。這個規律的合理性不難理解:英語中常用的詞彙也就五六千吧,經過一百萬字以上的閱讀材料的洗禮,自己原有的語匯變的駕御自如,稍生的語匯變的熟悉了,各種結構的句子也由生到熟。最重要的是你已經是一個積累了相當知識和思想的喜愛閱讀的知識分子了。閱讀將伴你一生,會在你沒有伴時給你解悶,會在你困惑時。
專家提供:上海立達國際培訓機構
Ⅶ 英語閱讀理解怎麼做具體把各種題型闡述一下
閱讀理解。
就是中國的小短文。
一般設計文化類題材,科普類題材較多。
文章不長。
題型 有考細節的,有考推理的,有考理解某句話的含義的。
還有分析類的
Ⅷ 求幫助,寫 《 霧都孤兒》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及閱讀後的評論,和時代背景,要全部英文寫,各250詞
剛剛讀過這本書,讓我感慨頗多。這是一本狄更斯著作,剛開始有些難懂,畢竟內是外國名著翻譯而來。這本書容寫法獨特,刻畫的人物形象鮮明。主要講述一個叫奧利弗·退斯特的孤兒生活,生下來就被遺棄的他過著艱難的生活,但他非常堅強、勇敢,從一個生活不下去的地方逃出來又掉入小偷設計的陷阱。苦命的孩子,艱難的生活,他始終無比的勇敢堅強。南希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可惜的是這么一個好人結局卻是那樣的凄慘。這本書中描寫的角色善惡區分得非常明顯。我想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們應該學習和反思的是:真正做一個像奧利弗一樣堅強勇敢的人,如何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Ⅸ 霧都孤兒 練習題 20
、填空
1.《霧都孤兒》是 英國 國作家 狄更斯 寫的。
2.《霧都孤兒》的主人公名叫 奧利弗 ,他出生在 濟貧院 。
3.富人的棄嬰 奧利弗 在孤兒院里掙扎了 9 年。
4.奧利弗曾在 濟貧院 生活,他所犯下的「罪過」指的因為吃不飽而要求再吃一碗粥。
5.《霧都孤兒》中霧都是指城市 倫敦 。
6.小說通過孤兒奧利弗的命運,反映了 英 國剛剛通過 《 濟貧法 》後社會 窮人 (階層)民眾的生活,揭露了 資產 社會的黑暗和虛偽。
2、選擇
1.《霧都孤兒》的作者是( A )
A.狄更斯 B.大仲馬 C.托爾斯泰
2.《霧都孤兒》的主人公( A )
A.奧利弗 B.奧雷良諾 C.海斯特
3.霧都孤兒中見義勇為,同情奧利弗的遭遇,冒生命危險,偷偷找到羅斯小姐向其報告主人公情況的是誰?( A )
A.南希 B.費金 C.塞克斯
4.賊首費金的結局?( A )
A.被捕,後上了絞刑架 B.自殺 C.逃跑途中意外死亡
5.奧利弗的同父異母兄長是誰?( A )
A.蒙克斯 B.塞克斯 C.布朗洛
6.老猶太最終的結局怎樣?( B )
A.活了下來 B.判處絞刑 C.坐牢 D.不清楚
7.蒙克斯拿到遺產後是怎麼做的?( A )
A.揮霍一空,重新走上老路犯罪 B.回頭是岸,改邪歸正
C.什麼事情也沒有做 D.省著花
8.奧利弗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A )
A.教區幹事邦布爾先生按照字母順序給他取的
B.孤兒院的工作人員取的
C.奧立弗的爸爸媽媽取的 D.奧立弗的爺爺奶奶取的
9.奧利弗被迫跟隨小偷們入室偷竊後發生了什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 1 / 4 ~
?
A.他受傷了,自己來到被偷的人家求救
B.他因為失血過多而非常虛弱
C.他在被偷的人家收到了精心的照顧
D.他被扭送到警察局了
10.奧立弗的特點是什麼?( A )
A.語言規范,談吐清楚,心地善良
B.心術不正,語言骯臟,心懷鬼胎
C.不清楚 D.心狠手辣
11.關於露絲小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露絲小姐得了一種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