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閱讀中國小孩想當美國人

英語閱讀中國小孩想當美國人

發布時間: 2021-02-08 22:21:00

Ⅰ 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英語試卷題好多英國人美國人都看不懂語法不會做 憑什麼要我們必須會 為什麼連美國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你怎麼知道英國人美國人都看不懂,都不會做?
參考拂菻坊(英國人)做中國英語題的視頻,謠言已破。可以在Bilibili視頻站上找到。在視頻中拂菻坊和其他英國人一起做了些中國英語試題,均表示語法詞彙類試題(選擇、完型之類)非常容易,只是閱讀題有難度(大概由於出題思路是中式的?),和中國人正好相反。
雖然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得外語學習脫離實際,但這不是不學外語的理由。
你可以把你所學的東西理解為基礎,不學走路,怎麼學跳舞?當然你用走路的姿態去跳舞,自然會顯得很逗比就是。如果你對學校教的這種不實用的英語感到不爽,那就好好學啊,學好了再標榜自己學的東西比學校教的渣渣玩意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樣面子有了,氣出了,B格也高了。
希望你不是以此為借口給自己不學英語的理由。

Ⅱ 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與中國有那些區別

很久以來,人們都接受這樣的觀點:中國學生創造能力遜於美國學生,但基礎知識的扎實卻遠強於後者。 然而,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卻給了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人當頭一棒:「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有多好!」 丘成桐說:「能進哈佛大學的中美學生應該是這兩個國家最好的學生。而兩類最優秀的人相比,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對不會遜色於中國學生,相反要強很多。「 」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里,中國學生念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一些好的學校,十一、十二年級學生的微積分已經做得非常漂亮,但聽說國內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學微積分。「 丘先生清楚地記得 :有一次,幾個來自國內一頂尖大學的學生找到他,求教一個幾何方面的問題。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們問的是一個微分幾何方面的古典問題,是學生們在讀本科時就應該掌握的數學知識。」這還能說中國學生比國外學生學得好嗎?「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則認為:中國的教育態度與美國的教育態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扎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 中國式與美國式的教育,不能講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要因人而異。在教學過程中,對於中國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創新,對於美國學生,應該讓他們打好基礎,這樣互相彌補,是最恰當的。換一種說法,對天資高的人,美國教育會好一些,而對於大多數的學生,基本上講,中國的教育哲學是比較好的。 楊振寧的結論是中國傳統的教育體制沒有完全改變的必要。 有人以中國學生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的卓越表現來反駁丘成桐的觀點,「國內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孩子多厲害呀,連著多年占據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國孩子能行嗎?」 然而,早在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就有學界專家告誡,別被「奧賽」的光環蒙蔽。中國之所以能在數學「奧賽」上年年豐收,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選手都是層層選拔的,並在賽前經過了嚴格的強化訓練。這種強化訓練可以用「殘酷」一詞來形容。在學校往往是採取數學教師輪番轟炸的方式,即競賽選手停止了其他所有學科的學習,整天從早到晚不休息,十幾名數學老師輪流輔導,出難題怪題考試,同一題型進行反復的多角度的練習,直到所有老師無題可出,甚至數學老師都被難倒,無法解答,還不罷休。在國外,參加」奧賽「是自由的,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組織得這么好。在我國,各種」奧賽「都帶有明顯的應試教育痕跡,不再是培養興趣的活動。這樣培育出來的數學苗子,他們多半會「告別」數學舞台。「在『奧賽』中獲獎的不少人不願繼續從事數學研究,個別人甚至表示一輩子不願意再接觸任何數學符號。」北京師范大學劉兼副教授說。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重大意義之一,本是促進創造性的思維訓練,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訓練尤為重要。數學不僅要教會學生運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有嚴密的思維邏輯,有靈活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在中國的奧賽熱,卻漸漸背離了其初衷…… 面對以上困惑,本刊近日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教育心理與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伍新春教授和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學家、前美國教育協會主席、現伊利諾依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先生。 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實際上中美教育差異不只存在於大學、中學,更存在於小學和學齡前幼兒時期。美國人重在開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認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他們覺得進入21世紀後,人們所要面對的是科技創新和紛繁龐雜的信息更替,只有培養一個人終身學習的能力,才是最大的生存保障。閱讀是最直接有效的學習途徑,人類80%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西方人說:「Leader is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讀書人)。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兒童早期開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說閱讀是學習的基石,教育的根本,那麼,兒童閱讀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閱讀更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美國總統布希在「教育改革藍圖「中說:我們太多的孩子不會閱讀,閱讀是建築的基石,它必須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基礎。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就已經把兒童智力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在美國、英國的幼兒園,閱讀佔到課程的 80% 以上。每天晚上睡前進行20分鍾的親子共讀,已經成為大多數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習慣。西方國家兒童讀物出版機構、社區、家庭、教育機構、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及傳媒的多方參與,構成了良好的兒童閱讀促進機制。 伍新春: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著有《教育心理學》、《小學語文心理學》、《高等教育心理學》等書。承擔過國家「攀登計劃」《腦科學與素質教育》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現代學習理論與學習方式變革》課題;教育部《教師職業倦怠的特點、成因與干預研究》;美國福特基金《漢語兒童的閱讀與促進》課題。 問:數學大師丘成桐認為中美學生的差距不止在大學教育階段,更在基礎教育階段,您對此怎麼看? 答:我們目前正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其實,我們的基礎教育也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我們學生的基本功很扎實,解決書面問題的能力往往比較強。關鍵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究竟怎麼教才能盡可能的發揮優勢,減少劣勢。這是個教育政策的策略問題。現在,美國也在學習中國應試教育中好的一面,以期減少他們學生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美國所倡導的「快樂教育」就是希望孩子從小培養內部動機,享受做這件事的樂趣。而灌輸式的教育雖然也能達到這種目的,能力可能提高了,但也可能無形中使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以後再也不想做這種事情了。我自己也是一位大學老師,從我的經驗看,國內中學里最優秀的學生,大學里繼續優秀的不多。因為國內中學里最優秀的學生往往為了保住第一名,就要加倍的用功讀書,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摳書本、摳教材上,興趣面會比較狹窄,一旦進入大學學習後,外在的壓力沒有那麼大了,自己就會從精神上放鬆,學習成績就會掉下來。所以,從中外教育來看,最核心的就是別人學得比較輕松、愉快,而國內則整體上強調學習是一種苦差事,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中國有句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說:你現在吃苦了,以後就可以享福了。可是現在有誰能夠讀20年書後,就可以從此不學習只享受呢?心理學中有一種術語叫做「過渡理由效應」,就是這樣一種理由足夠我從事這樣一種活動了。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家長和老師不斷地給學生一種獎勵,學生就會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得到這些獎勵,一旦這些獎勵沒有了,他的學習動機也就沒有了;沒有了動力,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掉了下來。 用獎勵刺激學習的方式,會把孩子往一個方向引。實際上,並不是只有往這個方向走才是最對的、最合理的。所以,有創造力、成功的人並不總局限在某個方面。 問: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各有各的利弊,您認為應該怎樣揚其所長,避其所短?目前,我國在這方面有什麼策略? 答:中國的學生眾所周知都比較勤奮,比較刻苦,這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特點有關。中國人受幾千年的傳統影響,一直以來都是以「勤勞、智慧」聞名天下。我們的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把握與理解都很好。這一點,美國也正在向中國學習。他們的課程改革也吸收了許多中國教育中好的一面。比如,美國曾經提出一個口號」恢復基礎運動「。它就希望把自己強的一面發揮得更好的

Ⅲ 中國孩子到美國讀書很輕松嗎(周末專題)

這也是近期以來,陳晚的博文第二次被推薦到新浪博客首頁「博客勁爆點」了!主編的話: 本文作者陳晚,是一位蜚聲海內外的作家,也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優秀撰稿人。作為一個在美國打拚了十幾年的成功學者和母親,陳晚的作品充滿了睿智與寬厚,更充滿了理性與深度。本文是陳晚繼《中美兩國孩子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後的又一篇力作。也是陳晚向《育兒天地》廣大讀者奉獻的新春佳作! 本期專題:中國孩子到美國讀書很輕松嗎? ●疑問★美國是輕松讀書的天堂嗎? 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新聞報道,多年來,美國確實給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中國父母一個畫餅充飢的機會。不知有多少人堅信,中國孩子到美國讀書很輕松。在這樣的意識支配下,於是就有了下面這樣的說法:如果在中國玩兒不轉啦,孩子們,咱就投奔美國去!如今的各類媒體把這種說法演繹得幾乎全民皆知。 ★魚會失去水性嗎? 中國孩子到美國讀書很輕松嗎?不知為什麼,當我要細細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想起了80後小作家郁秀筆下的那對孿生兄妹董海和董丁。他們在15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他們就像是魚,越過太平洋之後,「魚本會游泳,只是河水換成了海水,魚失去了水性,不會游泳了。」當這對兄妹在苦苦的掙扎中終於融入所謂的美國主流社會之時,他們一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小作家的眼裡,美國學校頹廢而富有活力。這部小說的名字叫《不會游泳的魚》,感興趣者不妨一閱。 也許你會說,小說里的故事都是虛構的,美國哪有那麼可怕?我非常遺憾地告訴您,某些移民孩子的實際生活也許比小說描寫的還要殘酷。否則,怎麼會有綴學,自殺和離家出走的移民孩子呢? ★數學好就是王牌嗎? 無庸諱言,中國孩子扎實的數學功底舉世皆知,就連鋼琴才子郎朗來美國讀高中,他的數學成績都可以在班級名列前茅。由此可見,初來美國的中國孩子,確實可以用驕人的數學做為引人注目的第一張牌。可是在美國學校,只靠數學一張牌是遠遠不夠的。而其它的那些牌,既是美國人注重的強項,又是中國孩子相對的弱勢。要想擁有學校所有或大部分的王牌,移民來美國的中國孩子一定要花大氣力不可。所以,我要說,中國孩子到美國讀書並不輕松! ●中國孩子想要成功的關鍵★擁有白活的本事 詞語解釋:「白活」即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新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是白活的成功典範)。 在拙文「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的最大區別是什麼」中我提到,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會白活。這種白活的本事,在美國生活中至關重要。白活的能力,除了和孩子們的性格有關,它與中國孩子的英文表達能力密切相連。不管中國孩子在國內的英文水平如何,到了美國,中國課本里那些古板的語法和非美式的口語表達方式,會讓孩子們無所適從。就連我們成人留學生,即使能以高分通過托福考試,初來乍到時和美國人交流,還是經常會找不到北。筆者認為,為了盡快和美國孩子們打成一片,中國孩子一定要先從抓英文做起,而不是用自己的數學成績沾沾自喜而裹足不前。 ★學會英語才能讓「芝麻開門」 美國前勞工部長趙曉蘭八歲從台灣來美國時,英文水平爛得一塌糊塗。她補習英文的方式是,不管聽懂聽不懂,把老師寫在黑版上的東西,一字不落地抄下來,回家繼續消化。在爸爸每晚耐心的輔導下,一年後的趙曉蘭居然可以參加班上的演講比賽。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的細心輔導教育對孩子的進步是多麼的關鍵。確實,當不識水性的孩子在異國的游泳池裡亂撲騰時,父母應該就是托起孩子的救生圈啊。非常遺憾的是,很多新移民家庭,由於父母要在忙忙碌碌的日子中謀生,常常會忽視對孩子必要的培養。當孩子長大成人一無所獲時,大人悔之不及。 ● 引以為戒★實例一:比爾為什麼被開除? 8歲來美國的比爾,現在被美國某大學勒令退學。來美國前,比爾在國內某重點小學就讀。同時,教英文的姥姥還天天給比爾吃小灶。按理說,八歲來美國的中國孩子,又有國內的英文基礎,即使上不了哈佛,怎麼也能到美國重點大學走一遭吧。可實際呢,高中畢業那年,比爾勉強上了最一般的大學。在大學校園不到兩年,他因多門功課考試不及格被學校清理出門。孩子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到底怪誰呢?比爾初來時,他的父母因為工作太忙,又採用了某些美國人對孩子的大撒把政策,不僅比爾的英文水平進步不大,就連孩子的交友和課外活動都大打折扣。這些,就是我前面所言的除了數學之外的其它「牌」。當美國孩子把花花綠綠的幾張牌握在手中游刃有餘時,中國的新移民孩子顯得是那樣的孤單無助。 ★實例二:漢森為什麼離家出走? 10歲的漢森來美國時,他的父母正在美國大學做最廉價的工作。為了節省開資,他們住進了租金便宜的公寓。在漢森就讀的學校,有一個專門欺負外國孩子的小團伙。下課後,這幫惡作劇的美國小男孩一擁而上,把漢森拉到廁所里,強行把漢森的頭硬往便器里推壓。你想想,十歲的孩子怎麼能受得了這樣的欺辱?兒時在小學的痛苦經歷,給漢森的心裡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上中學後,他變得時而暴怒時而沉默寡言,功課更是一瀉千里。高中畢業時,他連大學都沒上,最後離家出走。你看,漢森的經歷和小作家筆下的董海,到底誰悲慘? ●關註:★硬體建設更重要 關注度:★★★★★ 當我們討論中國孩子來美國讀書是否輕松時,別忘了,讀書並不是中國孩子在美國學校唯一的內容。當華人家長瞪大眼睛關注孩子的功課時,別忘了美國學校也有欺負人現象,更有無法言喻的潛規則。說的好聽一點兒叫同學間的壓力「peer pressure」, 。更嚴重的那些事件,如果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這種學生中的惡霸現象叫bully。中國孩子來美國讀書,不僅僅要應付功課,更要和周圍的環境打成一片。這些硬體建設,遠比功課要難得多! ★讓孩子遠離孤獨 關注度:★★★★★ 筆者一家去年經歷了一次跨州搬家。搬家最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工作升遷的成人,也會影響面臨轉學的孩子們。剛來新城市不久的一天,在清理孩子們的房間時,我在地上撿到一張紙團。我打開一看,紙上寫的幾個字讓我頓時淚流滿面。一向嘻嘻哈哈的已經上初中的女兒在紙上寫道,」我來這里都三天了,一個朋友都沒有。就連中國孩子都不理我。我好孤獨!!!」。孩子的幾個驚嘆號讓我吃驚不已。在我們原來城市的學校,女兒可謂是人見人愛的小領袖。不管是美國孩子還是中國孩子,女兒都可以毫不費力地把她們指使的團團轉。沒想到,橫跨兩州搬家,孩子就有了如此大的震撼和不解。這讓我這個成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女兒在美國出生長大,換個學校她都感覺不適應。以此推理,飄洋過海從中國來美國讀書的孩子們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們確實像不識水性的孩子,被父母直接推倒游泳池裡亂撲騰。為人父母者,應該充分理解孩子們的不易,而不是盲目的樂觀。 ★學好英語非常重要 記得多年前,我在國內學過一段偉人的語錄說,外國語是人生斗爭的武器。現在,我很想把這句話送給有志來美國讀書的中國孩子們。為了在他鄉異國好好地生存,孩子們,你們一定要把英文先學得滾瓜爛熟。只有這樣,當外國孩子欺負你的時候,你才可以盡情地述說你的憤怒。當別人譏笑你的膚色時,你才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回應他們的目光短淺。 ●關鍵★讓孩子成為手執金鑰匙的人 學好英文,並不像愚公移山月中折桂那麼難。前面提到的趙曉蘭英文學習法很值得借鑒。勤能補拙,終會讓夢想開花結果。另外,幾乎在美國的所有城市,都有一個很有名的叫KUMON的英文補習班。這個學習班既可以為美國孩子拔高兒,也可以為初來乍到的中國孩子們做英文充電練習。筆者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孩子,現在也在這個英文班裡學習拼寫和閱讀。短短的幾個月下來,我六歲孩子的閱讀和拼寫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讓閱讀打開英語的窗口 高中生來美國讀書,不妨借鑒一下鋼琴才子郎朗補習英文的經驗。在他的自傳」千里之行「里,郎朗提到,他來美國讀高中時,專門輔導他的英文教授建議他從苦讀莎士比亞劇本下手。一個以彈鋼琴為生的孩子,要啃下莎士比亞,這得多大的耐力啊。郎郎能做到,別的孩子能做到嗎?對於美國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提高英文水平不僅僅是為了聽說,而是為了應付大大小小的作文。就像郎朗提到的那樣,」英文課對我很難。當我讀到其它同學的作文時,我們的想像力讓我很驚訝「。美國孩子的想像力,就來自他們多年閱讀的積累。 ●貼心告誡 貼心程度:★★★★★ 對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全面的一分為二來對待。歸根結蒂,中國孩子來美國讀書輕松嗎?筆者的拙見是,如果中國孩子想在美國全面開花力爭上游,來美國讀書並不輕松。如果只是來應付學校的功課,中國孩子來美國可能會覺得比國內輕松。 在美國,除了父母,美國老師肯定不會像中國老師那麼苦口婆心地管孩子,更沒有像家訪什麼的這種事。養不教,父之過。如果移民家長對孩子大撒把,你的孩子多年以後就有可能成為我文中的比爾和漢森。我說這些並不是危言聳聽,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這里暫不列舉。此外,即使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中國孩子,他們的教育也是華人父母除了工作之外的頭等大事。 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國的孩子們,不管在哪裡,誰都不容易啊

Ⅳ 我是一名大一的英語專業的學生,想通過閱讀英語小說提高英語,所以求幾部英語小說,原版的,不要中國人...

可以先從世界名著看起,比如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伍專爾夫的《達屬羅薇夫人》《遠航》等等。你還可以讀古英語著作。英國、美國作家說都說不完,作品更是多得沒法說。你應該先去你們學校圖書館找找。

Ⅳ 持美國護照的孩子從中國回美國讀中小學需要通過什麼考試走前需要特別的英文訓練嗎

你先來生母語是英語吧?我自給你講講我知道的幾個跨文化/國/語言家庭:

1。規定在家父親說英文,母親說中文(就是孩子想和爸爸說話必須用英文,和媽媽說話必須用中文)。周末/暑假上外文班。但是這個家庭在美國,而他們的2個語言差別沒英文和中文之間那麼大(這家人是英文+德文,孩子2個都會)。在中國的話,光一個家長說英文夠不夠?

2。在家完全說英文,幼兒園小學去普通中國學校上(小的時候語言容易學,剛開始累一點但是很快就好了),然後初中轉回國際學校。因為孩子以後肯定是要上美國大學的,而申請美國大學,高中表現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議初中就開始讓孩子適應美國學校的教學環境,這樣高中回來的時候稍微容易適應一些。我認識一家人,他們美國人在日本生活,就是這么做的-小學上日本學校,之後上國際學校,現在兩個孩子雙語流利,大兒子在美國某著名大學了

家裡一定要有很多適合小孩年齡閱讀的英文書,方便/鼓勵他閱讀。

還有要注意小孩別受小學英語老師影響(一般小學都沒外教)把發音給搞砸了。因為發音很小的時候就基本定型了,你也希望小孩以後中英文口音都地道不是?

我是美國出生長大的(竟然還會說中文?!),對這方面比較感興趣,願意的話可以hi/email我。

Ⅵ 翻譯英語閱讀

1.親愛的編輯,我曾是一家地方醫院的兒童科醫生。有時侯我會治療到那專些因為吃家裡大人屬們葯物而中毒的孩子們。孩子們可以很容易的打開現在我們中國正在使用的葯瓶。幾天前我和一個美國人討論到葯物問題。他給我看了一個「防止孩童」的塑料葯瓶。瓶子的設計太簡單了簡單到我確信我們中國的工廠能輕易的生產出來。瓶蓋是鎖住的,但邊向下按邊旋轉就可以打開瓶子。這對於大部分小孩來說很難做到但大人卻可以毫不費力地打開瓶子。我相信製造這種瓶蓋成本肯定很低。作為一個醫生,我是喜而樂見(生產這種瓶蓋)的。而且大多數家長都會很感激。

2.大部分美國家庭都比其他國家的家庭要小。大多數美國家庭有一個或兩個叔叔,然後每個叔叔有一個或兩個孩子。美國的孩子長大後會離開家長。他們通常會住的離家長很遠因為他們想找到好工作。他們經常給家長寫信或打電話。並且假期的時候他們會經常探望父母。家長們通常會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工作。美國人認為讓一個年輕人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被要求做一些家裡房子附近的工作。在許多家庭孩子們做事會得到報酬,由此他們才能學到怎樣掙錢以供自己花銷。

自己翻譯的,望採納,謝謝~

Ⅶ 在線閱讀書籍.美生中國人(american born chinese )

找不到哦,只有簡介了,試了很多引擎都沒在線的,pdf的也沒有

《美生中國人》的襯頁上,列著它在美國得的22個獎,而作為一部華裔作品、一部漫畫書,這本書能在2006年的《紐約時報》年度排行中出現,更說明這本寫華裔少年的書,打動的不僅僅是美國的少數民族族群,它也同時贏得了其他各階層讀者的認可。

楊謹倫,是個已經不懂中文的二代華裔。他在訪談裡面老老實實地說,歡迎中國孩子讀這本「美國漫畫書」,一語道破天機:這本以孫悟空開頭的書,寫的其實是美國。所以書的結論也美國得緊,讓大部分中國移民糾葛一生的身份難題原來如此簡單:你當然已經不再屬於中國,但是你肯定也沒法屬於那群幾乎沒有民族傳統的白人,那你到底屬於哪兒呢?找到心中那個「自有者」,你會發現你自己就是你自己。

來看看故事吧。《美生中國人》由好幾段平行發展的故事交疊組成。首先是美猴王的故事,這故事和《西遊記》裡面寫的差別不大,不同之處在於猴王不能進入神仙的序列是因為神仙們看不起猴子,即使他穿上人類的鞋子、練就所有神仙都比不上的功夫也不行。放在美國人眼裡,這大概就是個神話版的種族歧視現象吧。後來猴王造反,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鎮壓著他的符咒上寫著三個字,「自有者」,這,就是打開猴王心結的鑰匙了。

和美猴王故事平行的,是華裔少年王謹(他的名字和楊謹倫有點像呢)的故事,他在學校里不合群,鬱郁寡歡,直到和台灣少年孫為臣相遇。他們成了好朋友,也各自開始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但在聽到同學們不但恥笑自己,還因此恥笑自己的女友時,王謹崩潰了。他幾乎瘋狂地與孫為臣決裂,一心一意想融入美國同學們的世界。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現在我們遇到的是另一個故事,美國少年丹尼的故事。他是個籃球天才,在學校裡面混得很開,惟一的遺憾就是,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個中國表哥欽西(英文裡面中國佬的意思),每年都要到他家裡來度假,而且每次都要鬧出無數笑話,讓他丟盡面子,不得不一年轉學一次。

看看欽西做了什麼,這個居然還拖著根長辮子的傢伙,在課堂上搶答所有問題,然後嘲笑他人的無知,他看上了丹尼的女朋友,當面說要給她裹上小腳娶回去做老婆,他像孔慶祥那樣放歌,惹得所有人驚懼不已,他甚至還偷偷把同學的可樂換成了尿……這么說吧,欽西讓丹尼忍無可忍,終於引發了一場兩個人之間的戰爭。

到這時候,故事終於進入了高潮,所有的線索也都交融在了一起。原來討厭的中國人欽西,就是美猴王的化身,而丹尼,則是少年王謹意欲融入美國社會之後變身而成的樣子(這當然少不了變形金剛和巫婆的幫助),在這個變身過程中,他丟失了作為中國人的靈魂。讓人有點驚奇的是,另一個男孩,孫為臣,他居然是孫悟空的兒子,本來是到人類世界修行,但在與王謹決裂之後,他迷失了方向,不再相信人類。

故事的最後當然是和解,一個好萊塢式的結局,孫為臣和王謹像「後舍男生」那樣合唱,他們找到了自己,也就融入了美國,並且,真正長大了。

這個看上去俗氣不已非常值得拍成動畫片。到那時候,不但美國孩子會跟著抹眼淚,全世界的孩子們大概也會被感動:為了猴子尋找自身的艱苦努力、為了王謹深深的迷茫、為了兩個好朋友最終的相聚和成長。確實,找到自己就能長大,雖然書裡面的道理是那麼地俗套,但放在讓美國華裔揪心的背景之下,我們分明能感覺出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哀傷,也為了楊謹倫這代人而高興,雖然他們已經不再能說中文,但美猴王,還是能把中國人的心連在一起。

Ⅷ 假如一個中國小孩,被美國人收養了,會說英語

用不著擔心,半年以後英語就呱呱的了
十歲以下的孩子,倒是不會說中國話了

Ⅸ 美國孩子是怎樣學習母語的

美國孩子學英語與中國孩子在中國學校學習方式一般是不同。我是本土美國人,有上小學的孩子。我的美國emicview公司有專門為培訓外國小孩子學英語達到母語程度的課程。以下作為父親和老師的一點看法。

美國孩子有英語環境,最先是在家裡/生活中學會日常用語。孩子上學校學前班(一年級前),老師主要教孩子認字母,把字母的發音和字母聯系起來。孩子根據字母發音,猜書上單詞句子的意思,開始學讀書,寫作文,天天都有讀書作業,至少要讀一本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書。一年下來,孩子至少讀過上百本書。美國教育資源豐厚,從學校或當地圖書館可免費借到大量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書。美國學生的閱讀量與中國學校比非常大,這也是美國學生人文課程較領先的原因。與中國孩子學英語很大的不同是中國孩子花大量時間記單詞。美國孩子主要在學習按字母的發音規律閱讀和寫作。美國孩子到三年級以後,老師會開始注意訂正孩子的拼寫單詞錯誤,開始要求單詞拼寫的准確度。總體上,美國孩子花大量時間閱讀和寫作,中國孩子花大量時間干記單詞。

談到美國人學外語。美國一般大學都有外語要求,否則不能畢業。美國小學也開設外語。好的私立中學開設上百種外語,只要有學生選。美國外語老師多以該外語為母語的老師。美國是移民國家,尋找各種母語外教相對容易。美國學生學習外語,學校常常提供去該國學習交流的機會。

我有自己的博客,可從公司網站找到,重點探討與美國教育相關的問題。如果感興趣,請把你關心的問題告訴我。我可以更詳細的探討你的問題。另外作為父親,我認為家長積極參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影響。

Ⅹ 我是美國人,我有問題。我想在中國做個老師。那一個地方最需要美國老師或翻譯員

最需要的自然是我們國家的西部地區,哪裡相對落後,很需要老師,尤其是英語老版師。權

中國國內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很多學校都沒有外教,這樣對學生學習英語是很不利的,搞不好他們畢業後講出來的英語,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也聽不懂。

如果你願意的話,應該很多學校會搶著聘你。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