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校本教材研究
㈠ 初中英語如何搞校本教研
初中英語校本教研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
一、課前溝通。溝通的目的在於了解獻課教師的課程取向,並就觀課、議課的主題、方式和時間達成一致意見,以便獲得共同的議課話題。議課的主題可以是兩個主題,也可以是多個主題,如果是多個主題,那麼應明確誰負責哪一個主題。溝通前強調每位英語教師都要單獨認真備課,這樣就避免了獻課教師獨立承擔備課工作而其他教師投入較少或不投入、對教材鑽研不深、對一些實質性的問題缺乏深入的交流和討論、使教研活動流於形式等現象。
二、課堂觀課。根據觀課的需要,觀課者應隨身攜帶相應的觀課工具進入課堂。觀課者應坐在學生之間而不是統一坐在教室最後,以便直接了解和認識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精神狀態。觀課者只有深入學生中間,才能圍繞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提出更有價值和意義的討論話題或問題,才能使觀課議課活動真正達到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根本目的。
怎樣觀課呢?觀課應以學論教。所謂以學論教就是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的焦點,它要求把觀課的焦點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把重心從關注教師的教學活動轉移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從關注教育過程轉移到關注課堂情境。在觀課活動中,觀課者要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預先設定的主題上,圍繞相關主題盡可能全面收集課堂信息,梳理「行為、效果、關系推測、意義」等內容。
三、課後議課。議課議什麼呢?議課還是要以學論教,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議課的焦點。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討論教師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來討論教師的教學狀態,根據學生的學習質量來討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考察教師的教。
一要議聯系。課堂教學是教師整體專業素質的體現。在課堂上,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念支撐和影響教的行為,教師教的行為會引起和轉化為學生學的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則直接導致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議課要議論上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設計、教的行為與學生的學的行為以及學生學的效果之間的具體聯系,討論採取怎樣的行動完善其中的不足之處來優化課堂教學。
二要議更多的教學可能性,拓展可能性空間。教學可能性空間是多種教學路徑、方法、行為、效果等發展變化的可能性集合。教學受多種因素影響和控制,具有發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沒有唯一,只有多樣。議課不僅要認識已經發生的課堂事件只是一種可能,而且要討論潛在的多種發展的可能性。議課的任務不是追求單一的權威的改進建設,而是討論和提示更多的發展可能以及實現這些可能的條件和限制。議課的過程是參與者不斷拓寬視野、不斷開闊思路的過程。議課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和認清更多教學選擇,使教師以後可以自主選擇更適合自己、更適合學生、更適合教學內容和情境的教學方式和行為。
三要議日常教學行為。課堂教師的教學行為總是教師自我選擇的結果,有的選擇是深思熟慮的,有的是過去的選擇並形成了習慣,有的則是應急性的。對於深思熟慮的選擇,我們就一定要想清楚為什麼要這么做,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對於未加思索的選擇和行為,分析和改進的價值更大,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會經常不自覺地使用。英語課堂教學講解詞、固定句型時經常要舉例子,所舉的例子應該是深思熟慮的。我們還要考慮這例子是否恰當,還有沒有更適合課堂、適合學生生活學習的例子,而且這些例子是否對學生有德育教育作用?這些我們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怎樣議?我認為根據以下四點原則來議課。1.議課要直面問題。直面原則不僅是觀課議課取得實效的前提,而且是推進工作的困難所在。我們一定要培養教師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師能始終對自己的教學不滿意並立志改進,激發教師發展自己專業的動機。2.不能把教師在議課中的上課表現和議論中的意見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准,因為沒有問題和困惑的課堂是不存在的。否則的話,議課只能導致人人自危,人人只說好話。3.要獨立平等對話。議課是一種對話,對話要求獨立、平等,議課時要充分視教師的參與需要,創造良好的有利於圍繞問題對話交流的環境。對話者既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獨特性,不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又要尊重他人,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理解他人的立場和觀點。4.學校要形成優良的教學教研風氣。學校要致力於建設合作互助的教師文化,培養教師的對話交流能力,議課時只針對現象,與人為善,赤誠待人。
四、行動規劃。每學期英語教研組應制定計劃,負責策劃,組織觀課議課活動的實施。參與者要反省觀課議課活動,明確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從中選擇自己改進行動,或者針對觀課議課中出現的新問題和困惑選擇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或者就相關的問題再准備下一次的觀課議課活動。
觀課議課強調以課堂為平台,檢視自己,反省自己,改進自己。它所議論的課是普通的課、平常的課。它幫助教師認識教育觀念、教學設計、教的行為、學的行為和學的效果之間的具體聯系,從而改進英語課堂教學,促進廣大英語教師整體的專業發展。
㈡ 初中英語課外輔導一般用什麼教材好
53/新概念2
㈢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讀後活動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讀後活動有效性
一、閱讀教學的低效現象
1.教學理念上.許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閱讀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沒有認識到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判斷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2. 日常教學中.許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能體現新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純粹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單詞,片語等書面字元提供的語言信息,忽視閱讀者儲存的非語言信息的作.,注重對詞義、句子、語法結構等表層的教學,誤導學生在閱讀時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林」的尷尬境地.偏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束縛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有甚者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劃片語,對對練習答案.學生自讀後僅了解一下故事情節.由於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教師、學生均感到課堂枯燥乏味,沒有閱讀興趣,他們的閱讀能力很難得到鍛煉.
三、提高有效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是復現、鞏固學生所學語言知識,進一步活用詞彙、語法、句法,並學習新詞彙,擴大詞彙量,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對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對發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英語教材在編排上,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准,針對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要求,可適量增添一些必要的課外閱讀材料.如選擇符合本校特點並具有新課程理念的閱讀教材,或者通過網路、21世紀英語報等優秀報刊文摘廣泛收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原汁原味的閱讀資源,自編練習.如:Junior Book3 lesson70《Because it』s there. 》,敘述了有關登山運動員(如George Mallory)攀登Mt Qomolangma的事件及體現的精神,課外我從網上查閱了有關電影《垂直極限》的英語故事介紹,並編成了練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人文精神再一次震撼了學生.再則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因素,可在開發校本閱讀課程方面做一些探究工作,積累一些材料.例如有關文娛、運動,飲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遊勝地,外國音樂,常用典故和俗語等閱讀材料.因這些材料有實際意義,所以既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素養,全面規劃,保障閱讀教學順利實施.
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課本閱讀材料、校本課程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閱讀課程的計劃、目標,每周確定閱讀課時間(不一定是整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閱讀訓練.從而在課時、組織上對英語閱讀的訓練提供有利保障.
(四)、加強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JEFC教材的每個單元都編排了閱讀課,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這些訓練來提高閱讀能力,教師應圍繞此目的,充分利用好閱讀課文這個載體,精心研究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使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較好地發揮.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導——讀——練」的閱讀課文教學三步法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
果.
1、導---感知教材
這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導,即導入新課.指的是以教師為指導,對學生的閱讀實踐給予巧妙的導入.課文的導入,實質上就是課文最初呈現(Presentation),也是課文教學的「序曲」.巧妙而恰當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准備,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興趣和求知慾,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新內容的教學.導入部分應力求做到新穎別致、簡練到位.課文導入後,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還可以趁熱打鐵,在學生興趣得到激發時,進行「讀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y)為正式閱讀做准備(Preparation for reading).
針對中學英語教材課文類型較多的特點,我們可採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設計恰當精煉的導入語進行課文的導入.新課導入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教師往往運用啟發手段,如問答、討論、聽有關材料,看有關插圖或片段並提問等引入本課話題.
如:Junior Book3 lesson70《Because it』s there. 》,可開門見山,然後步步靠近主題.首先,精心挑選出與課文中所提及的Mt Qomolangma特徵相符的圖片,然後提出三個問題:
1. Do you know what』s in the picture?
2. What』s its name?
3.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t Qomolangma?
問題1點擊主題;問題2自然教單詞Qomolangma;在學生回答第三個問題前組織一個小小的討論,同時在圖片上顯示height, location, scenery, 並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三個關鍵詞的意思,使學生在討論中不迷失方向.在收集學生的答案後,可歸納如下:
height: 8850 meters
location:between Tibet and Nepal
scenery: be covered with snow a misty mountain mist
在指出location時可截取相關地圖具體顯示其位置.這時,學生對Qomolangma已有了深刻印象.
T: You know Mt Qomolangma is so beautiful and amazing that it attracts many people to climb every year. Here is one of the climbers.
此時,顯示從網上搜索到的Mallory真實圖像,形成懸念.為調節課堂氣氛,
T:Is the man strong ? Is the man handsome?
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
T:You are right, but he has a strong mind , because he climbed Mt Qomolangma. Today we are going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him.
直觀形象的導入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又能對文章的理解更快、更准,閱讀也會變得輕松.
2、讀---理解教材
這同樣是輸入階段.讀,即指導學生閱讀.閱讀訓練不僅僅是讓學生看懂文章,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如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訓練他們的閱讀技巧等.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更新教學觀念,靈活處理教材,仔細尋求文章內容與學生思維相關的切合點,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開展各種思維活動,如預測、想像、推論、判斷、歸納、總結等,激活學生思維,有效延伸知識.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即按「整體、局部、整體」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一步:略讀(Skimming):布置任務,理解大意,把握整體 .通過閱讀文章列出提綱、找出線索,根據線索來把握文章的整體性,了解課文大意和輪廓.如L70文章內容分三大塊(1)介紹George Mallory 這個人物(2)以時間為線索介紹George Mallory 登Mt Qomolangma的經歷(3)George Mallory的思想及蘊涵的精神 .
㈣ 初中階段英語的課外閱讀的書有哪些
小書蟲的都不錯,還分了適合初一、初二、初三讀的,可以擴展詞彙量.
㈤ 英語初中有哪些適合的課外教材
21世紀英語報吧,一周一份,當作課外材料閱讀不錯
㈥ 初中英語教材鏈接閱讀作業是什麼
一、英語作業布置的現狀分析
目前,
許多教師已擺脫了傳統的英語作業布置方法,
不再把機械
地抄寫單詞、
片語甚至是課文放在首要位置,
重視了英語閱讀和技能
的訓練,
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來獲取知識和能力,
避免了使學生成為
一台「機器」而處於學習的被動地位。因此,在作業布置的總量上較
以往有了明顯的改觀,
注重作業效果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發展學
生的思維能力,避免使學生形成對英語的厭學情緒。而且,在英語學
科中,大量的作業是口頭作業,依賴於學生的朗讀和記憶。每天,老
師會布置一定量的口頭和筆頭作業,並根據學生的學習時間加以調
整。例如,逢雙休日、節假日作業的總量要多於平時。
從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按時完成教師的要
求,及時背誦和做練習。但學生做作業的自覺性不夠,抄寫的作業能
完成,動腦筋的作業極為馬虎,多有一「抄」了事的現象。這就使得
教師不能及時正確地了解學生的學,
教學工作難以開展。
如何杜絕此
類現象,
除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的發揮、
班主任及其他教育教學手段
的運用外,
探索初中英語教材的作業布置方法,
想方設法,
認真鑽研,
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無疑是一種
很好的求得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嘗試。
二、英語作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所謂研究英語作業布置,
即優化英語作業設計,
從最基礎的英語
作業入手,改革傳統的英語「題海戰」方式,認真研究學生的作業規
律,切實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語作業「高耗低效」現象,通過嚴格
控製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的方法來實現既減少學生過重作業負
擔,又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
、英語作業的研究內容
1
)英語作業的形式:
但凡英語作業,均可分為兩大類: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口頭作
業包括聽錄音朗讀、背誦、
聽錄音復述和自編復述等。書面作業包括
抄寫、練習和寫作。
2
)英語作業的時間
a.
口頭作業時間:每項口頭作業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鍾以內,放
於課後回家完成。
b.
書面作業時間:每項書面作業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鍾左右,練
習類作業盡量放於課堂內完成,
不出現於回家作業之中,
以杜絕抄作
業現象的出現。寫作類作業限於課內指導,然後在課外完成。
3
)
英語作業的內容
a.
口頭作業內容:口頭作業的內容多是背誦或朗讀當天所學的
單詞、片語及課文。大量的新單詞在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從被接收
到被掌握還有一個認識過程。
英語單詞是認識的初級階段,
只有熟練
掌握基礎,才能在更高層次上認識和掌握。現行教材每冊配有錄音,
學生可以自己聽錄音邊學習邊訓練聽力。
必須讓學生養成每天聽錄音
的習慣,這樣學生既培養了自學能力又提高了聽力。
b.
書面作業內容:
抄寫類作業全部在課後完成。
練習類書面作業多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形式出現。
內容是當天英語
教學中所出現的語法功能項目。
每天出現典型題十題,
盡量在課內或
自習時完成。
寫作類作業都與所學課文有關,
可在每篇課文學好之後布置,
讓
學生自己創作,以獲得創新的快感,激發學習興趣。
2
、英語作業的布置方法
1
)分層次布置英語作業
英語作業的設計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
每位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
識面前不可能人人等同,處於同一水平。在英語作業布置中,分檔地
布置作業可以解決這一矛盾。
a.
基礎類作業:
面向全體學生,包括了所有的口頭作業及書面作業(十題精選
題),每生必做。重點布置與教材有關的最基礎知識和最基本技能的
訓練。在作業布置中,一不要求全,一次落實一項訓練,從宏觀上控
製作業量。
二要有精品意識,
教師對所設計的作業中的每一項能達到
怎樣的目的要有清楚認識,避免出題的盲目性、隨意性,確保一題對
應一個教學目標、
一項對准一個訓練重點,
真正從微觀上控製作業的
量。
b.
提高類作業
面向學有餘力的學生,
屬機動性作業。
這是為了顧及少數特殊學
生、優等生,而特意補充的一些難度較大的附加題。學生可隨意選擇
一些力所能及的綜合題。這樣就激勵、挖掘、發揮了學生的智力因素
和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
優生滿足了更高的求知慾,
感到了學習有味道;
中差生減輕了心理壓力,
有了跳一跳也能摘到
「桃
子」的機會;差生也能天天按時完成作業,增強了學習信心。
如八年級第二學期
Lesson 11
分檔作業可如此設計:
基礎類:(
1
)抄寫並背單詞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public (school), private
(school), ecation, receive, government, (go to) college,
university,
graate,
expense
—
expensive,
pay
—
paid
—
paid
for,
go on doing/with
(放於家庭作業,二十分鍾內完成)
(
2
)
用投影片出示練習題
10
題
a. Most children go to ____ schools in China. (public,
private)
b. I
』
ll wait for you ___ six o
』
clock. (
填寫介詞
)
c. After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he went to bed.
(同義
句)
He ___ ___ to bed ____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d. I spent 5000 yuan on this colour TV.
(同義句)
I ____ 5000 yuan ____ this colour TV.
This colour TV ___ ____ 5000 yuan.
e. She wasn
』
t able to catch the early bus because she got
up late.(
就劃線部分提問
)
____ _____ she able to catch the early bus?
f.
Many
college
students
work
ring
the
holidays
in
order
to make money for their college ___(expensive).
g. Most students go 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en
they leave ____ school.(second)
h.
My
father
started
to
work
when
he
was
sixteen
years
old.
(同義句)
My father ____ working ____ ____ ____ ____ sixteen.
i.
Yesterday
Mary
got
a
letter
from
her
cousin,
Jane.
(同
義句)
Yesterday Mary _____ a letter _____ her cousin, Jane.
j. The old lady was too tired to go on ____(walk) .
(
放於課堂教學活動中,十分鍾內完成
)
提高類:
(1)
Oral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y
students
work while they studying. Do you think it a good idea?
(2) Written work:
a. Must I finish the work now?
—
No, you ____ ___ ____.
b. Mr. Wang graated fro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He
is a ____ of it.
c. Write a few sentences about ecation in China.
(學生
可做可不做,有較大隨意性)
應該注意的是,
對所設計的作業要有兼容性,
既要有剛學到的
「新
知」,也要有已學過,需要進一步鞏固的「舊知」,要注意作業內容
的梯度性、啟發性和思考性。這種分檔作業的設計,題題目標明確,
生生學有所得,激發了學生的認識,擴展了學生掌握新知的內涵。
2
)運用學習策略,指導記憶方法,布置口頭作業
口頭作業的完成取決於學生本身。
教師所起的作用便是激發學生
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不是單純傳授知識,
而要注重指導學生的學習
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a.
對於某些形相似的單詞,可採取機械識記與有意識記相結合
的方法。如:
mouth-
嘴(嘴要裝東西,所以開口向上
--u
)
month-
月
(「月」字與
n
開口均向下)
b.
對於一些意義易混淆的內容,可採取挖掘其內部相關聯的方
法,
創設情境記憶,
從而使學生能自由操縱語言。
如:
pot-
茶壺
(
「泡」
茶要用壺「泡」的)
top-
頂(「抬」頭看「頂」)
c.
其餘諸如語法項目中要識記的內容,
可採用下法。
如:
true
變
成副詞
truly
,
以及
terrible
—
terribly,
這兩個單詞
「真的可怕」
,
可怕在哪?得去
e
加
ly
。還可以運用構詞規律指導學生記憶單詞,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absent-----absence;
different---difference; important
—
importance
等。這樣,由於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想方設法創設精境,喚起了學生好奇的心理,
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自身覺得不滿足。由於學而知不足,
反過來又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切實落實了口頭作業的完成。
3
)創設情景,傳授知識,布置書面作業
把書面作業分散在課內完成,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每課的
作業題,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規律性
的知識,並能舉一反三,去解決今後的英語學習中會遇到的問題。具
體方法如下:
a.
先布置作業題,後傳授知識
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
教師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先給出十題典型
題,布置好作業,讓學生思考。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知識
加以分析和推斷,然後教師再進行知識點的講解。
如:
interested
與
interesting
的用法區別便可用投影儀出示
幻燈片。(如下圖所示)
interested
感興趣的
or interesting
有趣的
The TV is ____ (interest)
The boy is ____ in it. (inerest)
接著教師便可進一步出示有關
interested
與
interesting
區別
的題目,如:
Tom is____ in science.(key: interested)
This story is very _____ .(key: interesting)
又如:在教
Lesson Seven
時,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就布置出以下
兩題作業題:
Could you ask her to call me when she ___(get) back?
I
』
ll tell her as soon as she ___(get) in.
學生通過聽錄音、觀察、對比,很快給出了
gets
這個正確答案,
然後教師再講解時間狀語叢句必須注意的問題。
這種先做作業,
後傳
授知識的方法,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提高學習效果。雖然
有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答案,甚至是錯誤的答案,但這並不重要。重要
的是學生開動了腦筋,啟動了思維,獲得了一種滿足感與愉悅感,使
得學生愛學、樂做。對於這種類型的作業,難易要掌握在「跳一跳,
能摘到果子」的程度。教師必須要獨立鑽研,一一回答。因為只有教
師自己摸索鑽研過,才知道怎樣正確地引導學生去學、去做。
b.
邊授課,邊布置作業題
教師在授課時,
為了能及時了解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
及
時採取對策,隨機出題。如
Lesson
7
中,有這樣一句
: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在授課時,可抽掉單詞
say
,布置成這樣一個
作業:
Could
you
please
____
that
again
?/
Could
you
please
____
that?
(
say,
repeat
)這種方法,加深了學生對語言內含的理解,從
整體上把握住了作業題的內部結構,將聽、說、讀、寫熔為一爐,從
而使學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訓練。
其中更可以防止學習成績較差學生由
於解題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
而形成錯誤概念或知識。
有利於他們養
成自覺作業的好習慣。
這類作業,
其中有許多都是學習課文內容和加
深知識的過渡點,教師只要認識鑽研,會有不小收獲的。
c.
創設情景,傳授知識,後布置作業題
教師在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時,
可靈活創設學生中的情景。
如在進
行
put on
與
wear
的比較時,可請一位視力不好的學生站起來,邊
聽教師發指令邊做動作。「
Please put on your glasses, and then
you can see the words clearly. Now look at him, he is wearing
his
glasses.
」
然後為了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布置作業題。
It
』
s cold outside. Please _____ your coat. /The men ____ a blue
T-shirt is our class teacher.
這時,學生大腦中已經接受了大量
的信息,
這些零亂分散的信息要得到系統地整理和鞏固
,
他們可以根
據知識得出正確答案
put on
和
wearing
。
又如在講解對比完
stop to do sth.
之後,
stop doing sth.
便出現作業題:
Class begins. Let's stop ____ (talk). / Class
is over. Let's stop ____ (talk).
根據所學知識,學生經過仔細
推敲之後,便能給出答案
talking
與
to talk
。這種新授結束後,讓
學生做與教學重點相關的書面作業,
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
有利於教
師重點地復習某一知識點。
學生通過對習題中語法點的相同與不同之
處進行仔細分析和比較之後,
提高分辨力,
同時也加深了對語言內含
的理解。這類作業,要求師生共同努力,按習題的深層結構對習題進
行分類,看似簡簡單單的一道題,卻包含有很大的思維訓練價值。它
解決了許多學生放學回家之後遇到作業上困難時的抱怨,
讓學生對學
習充滿了信心,對學習成績較差學生更是如此。
4
)擴大閱讀量,拓展課外學習內容,培養寫作能力
現在,
每個學校都在使用不同的教材,
而考試時卻使用一本大綱,
一份相同的試卷。
對於統編教材的學生,
如何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問題
也是作業布置中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因此,
在學習每篇新課文的時
候,適時增加相類似的閱讀材料,以彌補所用教材的缺陷,是教學中
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例如在教學
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
時,就找來兩篇初三練習中曾出現的相似內容地閱讀理解讓
學生課內完成練習,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擴展詞彙,提高閱
讀水平。
長期堅持不懈地在每篇新課文上完後補充兩篇課外閱讀材料
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這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對於那些學有餘
力的同學,
每天自覺地背一定量的牛津單詞也是迅速提高閱讀能力的
一個有效方法。通過自學、
自主閱讀以提高學生的能力,並堅持讓學
生完成一定量的寫作內容,
可以養成學生英語的寫作習慣,
並在批改
中加以鼓勵,
讓學生在作文中自覺地運用新單詞新詞彙,
以提高英語
的寫作能力。
通過以上過程的展開,學生不僅學了新知識,完成了作業,而且
促進了邏輯思維的發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需
要說明的是,
在具體操作中,
模式並不是固定的、
例題化的、
不變的,
應講究一種最佳的選擇與結合。
而作為教師,
必須要有一種奉獻精神,
傾注很大的心血,
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去備課,
並千方百計地選取精
典習題留給學生去做。這樣訓練才會得當,教學任務才能當堂完成。
從而形成一種學生學得有勁,練習負擔也不重的局面。
三、作業布置研究的效果與分析
採用此種作業布置之後,
效果比較好的原因除了學生學習能力自
然增長,
班主任及其他學科教學等因素外,
作業布置起了不可忽視的
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為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有
內在的興趣。」通過精選題目,回家不布置書面作業等方法,提高了
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求知慾,使學生在學習上贏得了主動。
現代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指出:
「未經過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
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
由於它不能撥動人的心弦,
很快就會被遺
忘。」由於作業題數量減至每天「十」題,撥動了學生樂學的心弦。
而練習題的難易程度掌握在讓學生
「跳一跳,
能摘到果子」
的水平上,
使學生產生了成功感。
這種成功感,
不僅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超強記憶
力,而且能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心理潛能。
對作業完成得不好的學生,
堅持給以思想教育,
正面引導並熱心
幫助,從而杜絕學生怕學、厭學的抵觸情緒。
研究效果表明,研究英語作業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我們
努力去做,
「提質減負」是完全能實現的。在實施英語作業布置的過
程中,還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繼續提高綜合知識能力,利用
「提質減負」的大氣候,積極探索,使作業布置逐步得到完善。
㈦ 淺析如何開發好英語校本教材
【論文摘 要】為了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執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職業學校中進行學分制試點工作意見》,大部分職業學校實行了學分制下A、B分層教改,為了這一教改的需要,許多學校開發了英語校本教材,本文就英語校本教材開發中出現的問題,闡述本人的建議。 由於英語校本教材的開發者主要是由本校老師組成,且時間倉促,這使必導致校本教材質量無法真正達標,普遍存在這樣的通病:缺乏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缺乏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缺乏學科知識的邏輯性。 一、對參與編寫校本教材的人員進行培訓 教材的優劣決定於它的編寫者,要想編寫出一本高質量的英語校本教材,必須有高素質的人員參與,因此對編寫人員的培訓是必要的。 1.明確英語教材編寫的方向 (1)英語教材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本英語教材不可能三年兩頭變換,這不利於保持教學的連貫性,也不利於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和學校的持續發展是校本教材的根本。它要求校本教材編寫的一切活動必須從「聯系」、「整體」、「和諧」的觀點出發,在縱向上要處理好教材「前」、「後」的漸進關系。在橫向上要協調好英語與各科之間的相連關系。要追求長遠目標。 (2)英語校本教材編寫要一個民主開放的過程。英語校本教材編寫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學生、學校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並促進其發展。它必須貼近學生,貼近學校、貼近社會。因此它的參與者除了教師外,最好包括學生、企業。使教學內容與工作的客觀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樣的教材既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也能真實地反映社會職業崗位對英語人才培養的要求,真正地達到我們職教的教育目的。 2.了解英語教材編寫要求 (1)符合本校學生的發展需求。以本校學生為本,強調本校學生的發展,滿足本校學生需求是編寫英語校本教材的出發點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