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自主閱讀好處
Ⅰ 如何幫孩子打開英語自主閱讀之門
孩子自主閱讀是比較重要的,尤其在英語方面,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主要就是培養孩子版的興趣,年齡大一些權的孩子,對以後聽力/口語方面也是有好處的。
繪本館對孩子英語方面是非常有好處的,尤其是才開始接觸英語的小朋友,在中國,繪本館是比較少的,在國外是比較普遍的,繪本的材質/排版/內容更都是特殊的,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進而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能夠參加一些純外教的課程是比較好的,以上純屬建議,供選擇
Ⅱ 求一篇「閱讀英語報刊有什麼好處」論文的提綱
摘要] 初中畢業生的英語寫作與我們的培養目標相差遠。雖然師生在英語寫作這方面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效卻甚微。新課程的實施,為這一難題提供了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利用新課程這一堅實平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 新課程,課程改革,寫作水平
一、問題的提出:初中畢業生的寫作現狀令人擔憂
近兩年來,我市(泉州市)初中英語中考題增加了書面表達,筆者認為這對於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書面表達是一種能反映學生表達、傳遞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語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語言測試手段。它對學生素質的提高、素質教育的推進,必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但這對畢業班的師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近兩年來師生在書面表達即英語寫作這方面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效卻甚微。形成了「學生見書面表達就怕,教師批改書面表達就頭痛」的現象。這一現象在去年(2002)的中考書面表達題中也得到同樣的體現。去年的中考題是:一幅不算太復雜的學校平面圖。如果學生在審題的時候能找到一個立足點並能熟悉地運用there be 句型和一些方位介詞,筆者認為拿一個及格的分數應該不成問題。而考試的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有非常多的學生這題得1-2分,不少平常實力不錯的學生只得4-5分,能夠得7-8分的可能算是「佳作」了。這一現狀與我們的培養目標相差甚遠,它既給高中英語銜接教學帶來許多實際困難,也給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帶來重重壓力,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初中英語教師的高度重視。
二、問題的分析
為什麼書面表達對初三年的學生來說如此難呢?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
⑴在新課程實施之前,中學教育(特別是農村中學)基本上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忽視學生對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應試教育注重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得高分,而忽視對學生的觀察,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試教育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活動時間和空間不能得到合法保障。學生在這樣的學生環境下連最基本的「說話」的自由都被剝奪了,更不要談什麼綜合語言能力的運用了。⑵中學英語教育重視筆頭訓練,忽視口頭操練,重筆試,輕口試,(甚至有的學校到現在還沒有把口試列為評價標准),口語基礎普遍薄弱,這也是學生寫作能力不能提高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試想一下,一個連話都說不好的人,怎麼可能要求他寫出好的文章呢?(3)教師在初一,初二年普遍忽視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到了初三年後,只有靠「臨時抱佛腳」。這嚴重違背了寫作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循序漸進的規律。
三、問題解決的契機
新一輪課程改革:它以人為本,關注個體發展,以情為重,貫徹素質教育。它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為目的。教育部頒發的《國家英語課程標准》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它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平台。這種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當然也就包括寫作能力。
四、問題解決的途徑
筆者前二年擔任初三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也曾為「書面表達」焦頭爛額。雖說有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書面表達)消得人憔悴」的決心,但問題終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本學年擔任初一年的教學工作,有幸參加初一年的課程改革。在堅持以口語為切入點的同時,我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堅持點滴積累,循序漸進。我驚喜地發現:經過堅持不懈地練筆,到初一年下學期結束前,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就能寫出語句通順,結構完整的作文來。這基本上已達到了初三年優秀學生的寫作水平。下面我就談談具體的做法,希望各位同行能提出寶貴意見。
1、堅持以口語(聽和說)為基礎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以口語為基礎,這點我們可以從兒童學習母語得到啟示。語言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初學語言者開始階段,一般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輸入並通過內部語言系統進行理解,吸收和加工,進而轉化為一定程度的外部語言,通常第一性口頭語言的比重要超過第二性的書面語言,進而逐步增加書面語言的輸入。「聽說領先,讀寫跟上」這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必須遵循的規律,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時候更不能違背這一規律,布里頓(Britton,1970)指出:「學習口語的句型結構和表達方式往往是他們學習寫作的基礎。」塔天(Tough,1977)不僅強調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重要聯系,並且指出「教師必須在教授寫作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和豐富其口頭表達的技能,因為口頭形式往往包含了大量近似書面語的結構和措詞。」實際上,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寫作水平也較高。教師可以採用課前三分鍾的值日生報告、課堂的情景交際、課外的English corner及英語辯論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進行筆頭訓練之前,可以先進行口頭作文,這樣可以降低寫作的難度,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2、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練習。古人雲:「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寫作是「細活」,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長,只有堅持不懈,勤奮練筆,才有可能「水到渠成」。對於初一年的學生,我們可以從連詞成句、造句、閱讀文章後回答問題、填表格、看圖寫作、改寫或縮寫課文、根據所提供的詞彙復述課文、模仿寫作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3、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⑴教科書是我們最主要的課程資源,它從初一年第七單元起,就開始向我們提供訓練寫作的機會。這些訓練對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必須指導學生認真完成。對於學生的習作,我們應該及時批改,及時講評。我還經常把學生優美的、創造性的語句,用波浪線劃出來,並加上鼓勵性的評語。最後,可別忘了成果展示:我經常把學生的優秀習作張貼在牆報或學習園地上。期中或期末之前,我還會把學生的優秀作品匯編成冊,人手一本。這對於學生來說,也許是最好的禮物和最難忘記的情感體驗。
⑵鼓勵學生經常上圖書館借課外讀物(如簡易英文讀本),報刊雜志,指導他們定期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等。我還和他們一起征訂了《中學生英語周報》、《英語畫刊》、《中學生英語》等輔助學習材料,並把這些材料放在班級的圖書櫃里,學生在課外時間可以隨時翻閱。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古人說的「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就是這道理。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們的時代已經進入了網路時代,利用網路查找資料快捷方便;同時,學生還可以在網上發電子郵件或電子賀卡。在發E-mail的過程中,學生為了更好地表達思想,不斷的修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義。在E-mail的寫作交流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得到很大的提高。
4、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聽,說,讀,寫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學生的交際行為,貼近有目的綜合運用語言的活動。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我們必須遵循「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的原則。例如,在學完第三單元後,我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是:製作一張有關自己個人資料的小卡片。我沒有嚴格限定格式,學生的習作真是五花八門:有的學生在完成卡片之後,還不忘show一下自己的繪畫功底,在卡片旁邊畫了一個可愛的Carton;有的同學把Polly也帶上,並捎上這樣一句話:I』m a lovely boy, don』t forgot me! 有的同學用電腦進行製作,並把自己的照片也掃描進去,有的還是孩提時代的呢,看了真令人忍俊不禁。而這些卻正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啊!事實證明,貼近學生生活的寫作題材,有利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的學習態度。
5、要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在學生的書面表達中,我們發現最具代表性的錯誤就是中文式的英語。這除了學生口語基礎不過關,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由於母語習慣定勢對外語學習有很大的負遷移作用。為什麼正常兒童能很快掌握一門語言?因為他用那種語言進行思維活動,從咿呀學語開始,一直就用那種語言進行思維活動的練習和實踐。原蘇聯外語教學心理學家別亞科耶夫指出心理語言學的根本原則:掌握外語的過程,就是學慣用外語來思維,也即掌握用外語來形成和表達思想的手段和能力的過程。那麼在教學的過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呢?
⑴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來進行交流與溝通。
⑵經常性地給學生作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
⑶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固定用法,經常性地做些漢譯英的練習,注重一句多譯,這對於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大有幫助。
在這里,也許馬克思關於學習外語的忠告對所有英語學習者都是很有啟發的:
When a person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he must not always be translating everything into his own language.He must be able to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 forgetting all about his own.
五,應該注意的事項
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聽、說、讀、寫這四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決不可以因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其它能力的培養。總的說來,在起始年段,聽、說、讀的比重比寫的比重要更大。
2、不可以因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佔用他們大量的時間,以至影響他們的全面發展。培根曾這樣說:「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邏輯和修辭使人擅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名言告訴我們:任何一門學科都是構成學生基本素質的一部分;任何一門學科對一位學生來說都不是全部。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跳出英語學科的局限。既要為具有英語特長的學生的全面發展考慮,也要為不具備英語特長的學生的全面發展考慮。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平台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Ⅲ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英語自主閱讀能力
多記單詞,最好從身邊的小物件記起 溫州新苗
Ⅳ 少兒英語原版閱讀有什麼優勢
少兒原版閱讀的過程可以分成「啟蒙期」、「入門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啟蒙期
從幼兒園階段(3-4歲)就可以開始了。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孩子建立對英語語音較好的感知能力,同時發展對英語閱讀的興趣。這一階段家長可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和動畫片來「磨耳朵「,通過大量模仿有聲讀物或國外卡通片里的腔調,讓孩子產生對英語句子的韻律、單詞的拼寫和發音規則產生一定的直覺認知。這一階段,除了讓孩子接受必要的培訓外,父母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這個階段我們不建議涉及任何英語語法,一切都以感知覺為主。
二、第二階段:入門期
大約從小學二三年級可以開始了,大約到四五年級結束。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完成從依賴聲音和圖像的閱讀到基於文字的閱讀這一歷史性過渡,建立起基本的英語句子結構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從依賴於聲音和圖像的閱讀發展到依賴於文字的閱讀這個過程需要掌握一個漸進的過程。。關於這一階段的語法學習,建議無需進行系統學習,對語法的講解以幫助理解,掃除閱讀障礙為主,無需展開。
三、第三階段:成長期
大約從四五年級開始到八九年級。這個階段的目標是養成基於文字的閱讀習慣,開始閱讀各種文體,並掌握英語的語法體系,適應英語的表達習慣。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學生英語閱讀好習慣的養成。邊讀書邊做讀書筆記,記錄下自己認為值得記錄的詞彙、好句或者關於內容的任何感想。這一階段的閱讀要開始強調語法和句意詞意的精確理解,不可囫圇吞棗。在復述故事時,也可以逐步加入自己的評論和觀點。
四、第四階段:成熟期
這個階段從9年級開始到12年級甚至終生。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擴大詞彙量,通過大量閱讀徹底掌握英語語法並形成強烈准確的英語語感,擴大知識面的同時培養批判思考能力,成為一個成熟的讀者。這一階段一定要注意閱讀理解的准確度,學生應該學會欣賞文字之美,體會讀者與作者思想交匯的妙處,培養高雅的情趣品味。
Ⅳ 兒童英語分級閱讀的益處有哪些
按年齡段進行分級閱讀,是分級閱讀中最常見、最有針對性、最有效的做法,也是閱讀細化、深化的具體體現。按年齡段分級閱讀,按照人的成長規律,大體可以分為4段:
第一階段是嬰兒段,年齡在0歲至3歲左右。
這一階段的嬰兒閱讀,以「玩」、「看」、「聽」為主。「玩」就是玩具讀物,「看」就是大畫面的色澤艷麗的嬰兒類畫報讀物,「聽」就是嬰兒廣播等,主要功能就是通過嬰兒閱讀培養嬰兒的動手能力、視覺、聽覺、色感。
第二階段是幼兒段,年齡在3歲至7歲左右。
這一階段的幼兒閱讀,是嬰兒閱讀的繼續和深化,是親子閱讀的最好時期,玩具讀物可以添加數字啟蒙、文字啟蒙的元素。幼兒閱讀可以轉入圖文並茂的圖畫書閱讀、動漫圖書閱讀。同時進入「立體閱讀」和多媒體閱讀,少兒廣播、少兒電視將深受幼兒的歡迎。
第三階段是小學生段,年齡在7歲至12歲左右。
這一階段閱讀開始引入文字閱讀,少兒書、報、刊成為主體閱讀媒介,同時電視閱讀和網路閱讀對他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第四階段是中學生段,年齡在12歲至18歲左右。
這一階段的閱讀,是經典閱讀、名著閱讀和全媒體閱讀階段,閱讀的自主性、自由度充分顯露,也是開始通過閱讀影響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階段。
望採納
Ⅵ 怎樣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自主閱讀能力
初中生,自來控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自的,如果英語能力也一般,讓他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建議可以先上英語閱讀班。英語深度閱讀班,以小說為教材,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在上閱讀課程的同時,家長也要監督孩子,自己每天看1-2頁的英文原著,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上2期左右,孩子的閱讀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了。
Ⅶ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自主閱讀能力
⒈教材閱讀:著眼教材、重視整體、逐步推進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我們知道要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產生清晰的表象,就要指導學生對學習的對象進行周密細致的整體觀察,然後在觀察它的各個部分幾個部分之間的聯系,最後形成有關學習對象的清晰表象。因此我們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是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整體教學的原則,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指導學生進行整體感知、表層理解,再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大力度,循環加深,最後整體推進,深層理解,真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注重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會內容的語言想像,並結合這些語言現象,廣泛地向學生傳授文化、語言、認知、問題等方面的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語言知識的教學必須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詞彙造情造景,使語言材料在具體的句式中、語境中表達具體、確切的含義。同時要聽、說、讀、寫全面兼顧,整體訓練,即達到閱讀課文的教學目的,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為以後高層次的閱讀奠定基礎。
⒉課外閱讀:科學指導、激發興趣、學會讀書
我們應多挖掘可以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閱讀材料,或者教師自行改編材料,用適合學生理解的語言介紹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習慣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現在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較為敏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不滿足於教科書上的知識,不想把英語作為一門死記硬背的知識來學,他們希望學到知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內容,獲取信息,培養能力,拓展事業,豐富人生,因此閱讀課僅限於課文閱讀教學是不夠的,而是要結合學生興趣、特點、接受力和表達力,從英文報刊、雜志、有生讀物和式聽讀誤競選閱讀材料,開設英語拓展課閱讀。
Ⅷ 英語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為什麼是閱讀
得閱讀者得天下!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反之,也只有讀得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不少學習英語的人卻未必明白。時下,很多人都熱衷於做題目,以為這是學習英語的正確途徑。結果做的練習冊一本又一本,試題集一套又一套,做得頭昏眼花,興趣全無,英語水平卻並沒有實質性提高。
學習英語的確要做適當練習。但歸根結底,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不是做練習「做」出來的。「讀」出來的英語是地道的、自然的,因為使用者依持的是「語感」;「做」出來的英語往往流於生硬,因為使用者是依賴「語法規則」硬「做」的。
一談到閱讀,人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苦讀」。如果把這兩個字理解成讀書需要花功夫,倒也有理。但如果認為閱讀一定是很苦的,很少有歡樂,那就大錯特錯了。然而,目前的很多英語學習者都視英語閱讀為苦事,常常是不得已而為之。教師讓學生讀點英語材料,就像給孩童吃中葯,需要捏著鼻子硬灌下去。自然效果也不會好。
閱讀英語應當輕松愉快,也可以輕松愉快。要做到這一點,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也就是說,要選擇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啟發心智的材料(或書籍)。這類書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一、可讀性很強,讓人立即產生閱讀的慾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來了,不會感到學英語是沉重的負擔了。二、容易讀,不大會產生閱讀障礙。三、有助於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