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研究心得
① 做英語課外閱讀訓練心得體會500字
個人認為,英語的學習歸根到底就在於2個詞:一是堅持,二是興趣。
怎麼樣堅持?就是要一天學一點,一天進步一點,緊緊咬住,不要荒廢。而在學英語的各個環節中,無論聽說讀寫,如果單詞量不足的話,就會感覺寸步難行,因此背單詞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中心環節。最好就是給自己規定個短期目標,一天要記多少個單詞,完成為止。也許學其他的科目可能還有捷徑可以走,但要學好英語真的沒有捷徑。有不少朋友問我,怎麼樣才能快速學好英語?我都只能搖頭,沒有辦法,只能堅持:讀,聽,看,背,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不過,相比於其它科目,學英語也有一個優勢,就是不需要整塊的時間,我們可以在排隊等候的時候、在其它零碎的閑暇時間裡面,記上幾個英語單詞或知識點,既利用了時間,又填補了空閑,也不失為一舉兩得。
但背單詞畢竟是枯燥的,這就需要一種激發自己興趣的辦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興趣不單單從考試的角度出發,而是通過對英語的熟練和語感越來越好,逐漸體會到它音韻和形式的美,從而產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的願望,對英語的興趣自然會水漲船高的。比如,可以玩玩英語游戲,看看英語MTV或英語原聲電影,參加英語沙龍,或者到英文網站閱讀英文新聞等。由於英語統考的時候不需要考聽和說,我們從事醫療工作的,平時一般也缺乏聽說英語的機會,因此我是以閱讀為主來提高自己的英語興趣和水平的。可以閱讀的英文學習資料非常多,主要是要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的材料,以讀起來有點吃力,但不影響對整篇的理解為適宜的難度。在有不懂的生詞存在時仍然能夠領會文章的意思,這是我們必須訓練出來的能力。當你發現英語也成為你通向豐富知識的路徑時,你自然而然就會體驗到駕馭這門語言的樂趣。
在英語統考的時候,第一卷是選擇題,其中語法和情景對話的單選題考的是知識點,我認為對於這部分關鍵是要快,即快速做出判斷,不必鑽牛角尖。閱讀理解是得分大戶,考的是整體的理解,我覺得在閱讀理解上多花一點時間來斟酌相對比較值得。第二卷是翻譯和作文,雖然只有30分,但如果拿不到18分以上,即使全卷過60分也要被判為不合格。做漢譯英的題最害怕的是被個別詞卡住了,這個時候,就要避免在一個詞上空耗時間,而是盡快找個意義近似的詞或片語來代替。另外就是作文的問題。短時間內提高英語作文能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背熟若干篇範文,然後在考試時用題材相似的範文的格式和句型去套。但我認為平時多練習英語寫作還是很重要的,最好每個星期寫一兩篇,除了訓練作文這一塊外,對提高漢譯英的能力,對英文語感和興趣的培養也大有裨益。
以上是我個人學習英語的一點心得體會。大家在學習上都是久經考驗的好手,每人都有自己的獨門功夫。但願我的方法能夠再帶給大家一點幫助。
②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現狀與研究
提高英來語閱讀能力,需要平自時多加練習,英語閱讀理解每天至少練習一篇。
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快速的閱讀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題效率。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其原理在於激活「眼、腦」的潛能,培養和提高閱讀速度、整體感知、歸納理解、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能力,對應於閱讀理解方面的幫助很大。快速閱讀的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掌握快速閱讀後,可以快速的對文章的關鍵信息進行提取,提高做題效率和准確性,同時可節約大量的時間,做到游刃有餘。
做英語閱讀理解的時候要注意: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也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
③ 論文題目是淺談英語閱讀技巧和能力的培養。
閱讀是一個運用語言知識、背景知識、邏輯推斷進行推測、糾正的過程,是最重要的語言交流手段之一。英國閱讀理解考核分值近幾年不斷上升,在大多數省市中考試題中,閱讀理解分值已佔筆試總分的30%以上,新頒布的《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教師讀本》也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作了分級定位,其中包括「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五級),「能根據閱讀目的使用不同閱讀策略」(六級),「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圖」(七級),「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八級)等。對即將參加中考的廣大中學生來說,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能直接提高英語學科的成績。然而目前的閱讀教學現狀是:即使是那些程度較好的學生,雖然記住了一定量的詞彙,由於方法不當,知識面窄,對語篇的理解也多限於詞彙意義的堆砌,對所讀文章的要點無法進行有效的推斷,不能正確把握文章的脈絡,對文章整體意義的理解則顯得支離破碎,從而影響了了理解的准確率。那麼怎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一、閱讀理解的涵義及其訓練目的
閱讀理解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既要對詞彙和語篇進行理解,又要對句子進行分析和解碼。要正確理解一篇文章,不僅要識別它的書寫符號,還要根據語境賦予書寫符號以適當的涵義,並且要充分運用語言的與非語言的知識與作者在思想感情上進行溝通,以達到理解、欣賞或評價的目的。因此,一個熟練的讀者在具備一定的詞彙量和語法知識後,還要有比較廣泛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和一邊閱讀一邊進行猜想、推斷、分析、歸納和演繹等綜合本領。可以說,閱讀理解並不是一個單一的能力,而是包括推斷、分析等多種能力共同起作用的思維過程。這些能力相輔相成,一種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可以提高另一種能力的發展。總的來說,閱讀理解訓練的目的有如下兩點:
1、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閱讀能力,即懂得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包括獲取具體信息的能力,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推理與判斷的能力以及對閱讀內容給予評價的能力。閱讀是為了理解,閱讀能力是正確理解的基礎,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深化。
二、理解的層次和閱讀方法
閱讀理解按照從低到高的要求可為三個層次:
1、這面理解層次。這是一種淺層次理解,這種理解僅限於閱讀材料的表層理解,如了解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人物特點以及它們與事件的因果關系等。
2、推斷性理解層次。這是一種深層次理解,是根據文章結構及作者提出的觀點,從字里行間推斷作者沒有明言的含蓄內容。
3、評價性理解層次。這是一種高層次理解,是讀者憑自己的價值觀和經驗對閱讀內容作出分析與評價,這是閱讀理解中最高的層次,實際上是讀者與作者在思想觀點上的交流和交鋒。
按照不同的閱讀目的,需要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具體閱讀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1.掃描式閱讀(scanning)。即粗讀,其目的是尋找某種資料或信息,對於無關部分可以忽略。
2.略讀或瀏覽式閱讀(skimming)。即速讀,其目的是為了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大意,不求甚解。
3.詳細閱讀(thorough reading)。即細讀,其目的是對閱讀材料作深入、透徹的了解,包括細節內容。
4.尋讀(searching reading)。其目的是針對某個問題直接到文章中尋找答案或有關線索。
5.評價性和批評性閱讀(evaluating or critical reading)。其目的是對文章作者的思想、觀點、立論依據以及傳遞的信息作綜合性分析與評價。
三、閱讀理解三種模式
1.自上而下模式。即從整篇文章入手,按標題、紅習題等對文章作出推斷或預測,在文章中的文字表達相矛盾時,才去作詞義和結構的研究。其過程表現為:取樣——預測——證實——排除或修正。這是從語義、語篇等客觀處入手,然後逐漸擴展到段落、句子、短語、單詞、語音等各個層次,通過語言較高層面上的理解幫助語言較低層面的理解。
作者: 222.175.186.* 2008-3-2 22:59 回復此發言
--------------------------------------------------------------------------------
2 英語閱讀技巧及能力培養
2.自下而上模式。即從最小的語言單位(語音或單詞)開始,在逐漸擴大到短語、句子,最後到段落和篇章,即由字母——單詞——短語或從句——句子——全文。這種模式表明,只要你會讀並理解文章中的每個詞,那麼你最終會理解文意,其學習方式是通過語音和拼寫形式對語言意義進行機械解碼,這種方法能使同學們獲得較為扎實的語言知識基礎以及良好的自動識別技能。這種理解模式的缺點是忽略了對語言意義整體的把握,此外,逐字逐句閱讀也導致閱讀速度的減慢,有時甚至導致理解意義上的偏差。
3.相互作用模式。針對以上兩種模式,相互作用模式認識只有兩者結合,才能提高閱讀效率。相互作用模式在強調背景知識的預測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強調准確理解文章詞句的重要性,其程序是:(1)用眼部動作尋找主要的書面信息輸入大腦;(2)大腦整合此信息與已有背景知識;(3)合理預測;(4)進一步證實、修正、預測。
四、閱讀理解過程中常見的一些不良習慣
不同的讀者有著不同的文化水平及不同的生活經歷,即使同一年級的學生也由於學習方法、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差雖使得閱讀理解的實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常見的不良習慣有以下幾種:
1.逐字逐句閱讀。這是缺乏經驗的讀者的普遍做法。他們認為不如此不足以全面透徹地理解閱讀的內容。但這樣做大大地降低了閱讀的速度,還妨礙了真正的理解。因為過分強調每個詞的理解必然會忽略詞與詞的搭配關系,以及詞與句、句與句之間的有機聯系,也無法理解詞彙在特定語境中的涵義。用這種方法獲得的信息是支離破碎的,在理解上有時甚至會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比如在「He cut corners in building his house, and it didn』t stand up well.」中的cut corners這個短語「偷工減料」與cut corners的詞面意思相差甚遠。這就是學生們常常有的體會:即把一個片語拆開來,每個詞的意思都懂,但是把他們「組裝」起來以後就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2.過分重視細節,忽略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往往一篇文章讀完,能夠講出人物、事件和情節,但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提出了什麼值得思考的問題卻一無所知。人們常說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這個意思。
3.依賴詞典查找詞義,而忽略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能力訓練。不斷翻詞典,好像很「勤奮」,其實是一種「勤奮」的懶漢的做法,因為他用手的動作代替了腦的思考。比如在「Half a year of her marriage, Mrs Smith learned that she was with child.」這句中「with child」這個短語在一般的詞典上是查不到的,但是只要細心揣摩,便會知道是「懷孕了」的意思。
另外還有死扣語法、有聲閱讀、心譯、手或筆指讀、不斷復視等不科學的閱讀方法,它們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程度,必須加以改正。
五、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
a.要培養猜測重要詞語涵義的能力
首先,要抓住核心詞(keywords)。人們在思維的過程中,由於修辭學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使用一些作用不大或意義不十分明顯的詞,這種現象叫語言的冗餘現象。閱讀理解過程中,要學會透過這些「冗餘」抓住關鍵。
其次,要學會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猜詞能力是閱讀理解中能力的一種,具體說猜詞有兩種方法:一是上下文分析法,包括推理、經歷、因果、實例、同義、反義、實義和解釋等;二是通過對詞根前綴、後綴的分析猜測生詞的含義。例如在「The old woman was strange for she kept over 100 cats in her house. The villagers all called her an eccentric lady.」這段文字首先認為老太太strange,因為她家中養了100多隻貓,所以村民們稱她是「an eccentric lady」。可以斷定生詞為的同義詞,這便是同義法。再如在「Oasis is a piece of hand in the desert where there is water and grass.」中對Oasis 下的定義是:沙漠中有水和草的一塊土地,故譯為「綠洲」。
作者: 222.175.186.* 2008-3-2 22:59 回復此發言
--------------------------------------------------------------------------------
3 英語閱讀技巧及能力培養
其三,從主人公的職業身份去判斷詞語的恰當解釋。例如:「Bill Fuller, the postman, whistled cheerfully as he pushed his bicycle up the hill toward old Mrs Dunley』s house ,his work for the day was almost finished; his bag, usually quite heavy when he sets out on his round, was empty now except for the letter he had to deliver to Mrs Dunley.」文中有些部分比較難理解,但從主人公postman 身份來判斷,set out 之前「his bag usually quite heavy」就毫無疑問是指沿著固定的路線發送郵件。照此類推,「The doctor is on his round.」就是醫生在「查房」;「The policeman goes on his round.」就應該是警察去「巡邏」。
其四,從文字描寫的排比、對偶關系來判斷新詞的涵義。比如:「The world into which world usually is. It had war and it had peace; it had rich and poor; it had love and hate; it had happiness and misery.」中學生沒學過misery這個詞,但由於在句中與happiness處於相對應的位置上,因而它的詞義「悲慘;痛苦;不幸」就不難猜想出來。
其五,要注意新詞是否附有間接解釋性的文字。例如:「A lot of people drive their own campers to camp. That』s a camper the man driving it has his family with him.」這里的camper一詞,是driving 的賓語,顯然不是露營者,而是指供露營使用的一種汽車——露營車。
其六,有時從事態發展的邏輯推理,也可以幫助查找詞語意義。
第二是要找出每篇文章及文字中的主題句。在多數文章中,開篇的首句或開頭幾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而每段的句首或句末為該段的主題句。
第三是要具有相關的社會文化能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英語需要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等,這就是社會文化能力。社會文化能力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文化知識的缺乏是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不了解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折射現象就不可能很好理解英語文篇。例如:在「When Bill』s team lost four games in a row, he saw the handwriting on the wall.」如果不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學生就可能把該句翻譯為:比爾的球隊連輸4場時他看到了牆上的字。這樣的譯文顯然令人不得要領,因為句中的the handwriting on the wall是源自聖經的一個小故事,意思是「大難臨頭」。據此該句應譯為:比爾的球隊連輸4場,他知道完了。如果閱讀前介紹與文章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無疑會對學生順暢閱讀有所幫助。因此,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也是比不可少的。
第四是要掌握一定量的詞彙和語法。
詞彙是閱讀技能的要素之一。詞彙對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影響。掌握的詞彙越多,閱讀的速度就越快,理解的程度也隨之加深。生詞往往被喻為「攔路虎」,所以,教師應仔細選編閱讀材料,生詞率適中才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大量的泛讀又可以對學生所學過的大量詞彙進行再現,以達到加強鞏固記憶的目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還要有豐富的語法知識和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
俗話說:熟能生巧。培養提高閱讀理解水平的途徑有很多,上述方法只能作為參考,最重要的是大量閱讀,反復實踐,逐步提高,除此之外並無捷徑可循
④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課題總結
小學生由於剛剛開始學習英語,所學知識內容的有限,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知識的發展。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彙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能為英語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使學生從英語閱讀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那麼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英語閱讀上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探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讀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閱讀興趣的影響,閱讀興趣高,閱讀動機就強。教師的任務就是引發學生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這是順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根本保證。對英語學習者來說,如果沒有詞彙,聽、說、讀、寫任何方面都談不上。掌握詞彙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更是進行閱讀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詞彙的學習和積累。單一的讀讀寫寫的學習方法激發不了學生認讀識記單詞的慾望,只有增加詞彙學習和識記的趣味性,才能使學生真正願意並樂意去積累詞彙。在平時的詞彙教學中,我將兒歌、游戲等多種形式帶進課堂,在學習的同時完成詞彙的積累。
⑤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經驗交流總結
《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學期初,根據我所教班級的基本情況,確立了本學期課題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並在學期初制定了自己的小課題研究計劃,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踐研究,現將總結如下:
本課題以《英語課程標准》為理論依據,以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為根本目的,從實際出發,通過研究實踐,探索出英語閱讀的有效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提高。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與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即: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為學生以後的閱讀奠定了基礎。
一、Pre-reading 的活動設計
Pre-reading 活動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掃除部分閱讀障礙,為接下來的閱讀學習做好適當的心裡和知識准備。
二、While-reading 的活動設計
While-reading環節除了幫助學生理解所要閱讀的內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訓練學生跳讀能力(scanning)、略讀能力(skimming)、查讀能力等。
語言學家Eddo Williams 曾經說過:「一般來說,讀中活動應先把握整體,再深入到詞句段落的理解。」因此在閱讀中環節可以分為三步走:整體粗讀,了解文章大意;分段細讀,注意細節,解決問題;反復重讀,深層理解,體會語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