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英語繪本需要背裡面的生字
① 孩子三年級只讀繪本,需要讓他背單詞嗎
他會更容易掌握這些單詞的拼寫,精美的英文繪本對孩子學習外語有很大幫助內,孩子會更容易學會,孩容子更容易學會。能學以致用孩子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源於生活,因此如果父母都會英語,營造學習的語言環境。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之大,孩子喜歡的繪本內容配上英文對話,不知不覺中:豐富學習的途徑,父母也用英語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交流:要讓孩子在生活中也能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英語的環境中。如果日常生活中。英語是一種語言。其次,想要孩子願意背單詞,不防在家也用英語和孩子做簡單的語言交流,在語言環境的影響下,並用於生活,就要先讓孩子喜歡上英語:需要常交流,自然水到渠成。 首先,一邊讀給孩子聽。最後,會激發更多的學習興趣,互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平時父母有意識地指著單詞讀給孩子聽。比如可以使用繪本學習,或是大人一句小孩一句。同時父母可以配合孩子在常見的食物或物品上寫上相對應的英文單詞,更能激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家長一邊給孩子講故事內容,孩子掌握的東西就越來越多了,形成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關鍵詞教育是英語純英文教學
② 你是如何帶孩子閱讀英語繪本的
😄我買英文繪本都是帶音頻的那種,自己先學習,然後在和娃一起聽和跟著讀,自己不懂英語,真後悔上學時候沒好好學習,現在帶娃超級費勁的
③ 英語分級閱讀需要和什麼繪本一起看
一說起英文繪本的親子閱讀,很多媽媽都感覺頭疼。目前來看,主要是幾大問題:
發音是一大問題,怕自己發音不準影響孩子的人不在少數。還有的媽媽英語水平不高,看到滿眼的英文單詞連不成句,就算是不考慮發音,自己讀都費勁,所以也不敢給孩子讀。
而有的媽媽,英語好些的,敢為孩子朗讀,但是往往又按照自己以前的模式,一定要把每句話翻譯成中文說給孩子,好讓孩子理解。
其實,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尤其是流利閱讀的能力普遍都很差。就算是在國外的中國人,能夠聲情並茂地把繪本讀的和英語母語的媽媽一樣好的也不多。
那是不是這些孩子就沒有辦法享受英文繪本的親子閱讀了呢?
我覺得,媽媽的英語水平高低會影響孩子,但是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就好比會彈鋼琴的媽媽,孩子就一定彈得好嗎?很多媽媽自己不會彈,但是卻能夠找准孩子的問題,尤其是能夠找出一套激勵孩子興趣、讓孩子自主學習的好方法。
英語學習也是一樣。很多媽媽,自己水平不錯,於是在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總是在自己心裡定一個標准和計劃,總是在要求孩子通過一本書達到一個什麼程度。而且,因為自己水平高,對於孩子的一些錯誤也看得清楚,所以也總是急於糾正,總想把自己知道的這些東西都教給孩子。但恰恰是這些做法,剝奪了孩子做主的權利,讓孩子有挫敗感。最後,直接導致孩子的興趣喪失。這樣的媽媽,可能還不如一個不怎麼會英語的媽媽對培養孩子興趣方面的正向作用。
在討論如何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之前,我覺得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第一,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用中文的親子閱讀來理解。有些人,目的很直接,就是希望讀書能夠讓孩子多認字。覺得如果沒有把一本書中的字認好,書就浪費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沒把認字作為閱讀的目的。書讀得隨意,最後,認字不但成了副產品,水到渠成,孩子成了真正的愛書人。
用同樣的思路思考英文繪本,是不是一定要把每個字的意思都弄懂?是不是要把全部的文字都給孩子讀出來才算是有效利用了英文繪本?親子閱讀到底是為了馬上學會英語的具體知識,還是通過英文圖書搭建孩子的英語思維,進而提高孩子持續的學習英語的能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求知慾?
第二,中國人在英語朗讀方面的普遍問題在哪裡?是單個詞的發音不準確,還是整個的韻律節奏不對?判斷這個問題很簡單,聽老外讀一本書,然後我們重復--都是最簡單的我們都認識的單詞,但是,我們能不能讀出來人家的感覺?讀不出來差的是什麼?如果韻律節奏的問題是大問題,那麼單個詞的發音就不那麼重要了。單個詞發音好的,韻律節奏和原版的也沒法比,那誰和誰的差別還能有多大呢?因為發音不好而糾結,是不是沒有意義了呢?
第三,翻譯中文和用中文輔助理解的區別在哪裡?在國外的圖書館,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咱中國人在簡單的兒童讀物上,把一些不常見的(是我們在中國課本上基本看不到的但是人家國外的孩子常用的)詞標上音標和中文意思。我們不贊成翻譯,主要是避免孩子去自覺不自覺地對應兩種語言的字面含義,並用中文的字面含義去找可搭配的英文單詞,最後就會出現很多笑話。但是從理解場景的角度,對於一個聽力詞彙不多、英語思維沒有建立起來的孩子,你一定不去用書中的語言來描繪這個場景,孩子就會不理解。不理解的結果就是喪失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就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到底是興趣重要還是眼前的知識重要?知識是有難易程度之分的,不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即使你想讓孩子學知識,最後也會徒勞無功。所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去幫助孩子理解,提高他的認知能力就更為重要。
說到底,中文閱讀也好英文閱讀也罷,都不是為了馬上認字而來。書籍本身是孩子提高自身認知能力、完成內在建構的一個途徑。只要能滿足這個功能,不管是什麼語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認字的事情,尤其對適合拼讀的英文,是水到渠成的。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讀物的分級。記得以前我轉過一篇某的小學生中文閱讀書目。當時一位博友就說,她這書目不科學,你看他說6-8歲孩子讀的書,我孩子才三歲就讀過了。我問,是自主閱讀嗎?說不是,我給她讀。這也說明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級別的關系。
目前,國內的孩子能夠自主閱讀英文的不是很多。很多孩子年齡上夠了,但是因為沒有系統的學習閱讀方法,所以即使簡單的讀物也難以完成。所以,在親子閱讀階段,在選書的時候,重點還是要看孩子對主題的興趣度。只要對主題感興趣,書的讀法可以因人而異,同一本書每次和每次讀法都可以不同。而孩子,從不同的讀法中獲得的收益並不少。
比如昨天我看到一本書,就是下面這本:I don't like to read! 出版商的年齡是5-8歲, Level-2。但是這本書三歲的小寶和我一起讀的津津有味。
先看和他一起封皮,誰啊?一隻老鼠,好像很生氣哦!後面的兩個人(動物就當人吧),也生氣嗎?不是,他們很高興地在看書呢--這些都可以用中文。如果為了突出一些孩子能理解的英文,可以根據情況增加。而提問,有些人說提問會讓孩子緊張。其實這個問題關鍵是看方法,提出問題一定要孩子回答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自問自答也可以啊!
然後進到裡面去,看圖,這些人在干嗎呢?前面站著個大熊,下面坐著好多小朋友?大熊是誰啊?老師吧--本來說黑板,結果小寶不知道黑板,沒見過,我就說你們幼兒園上英語課的老師用的那個,嗯,那是投影儀,和這個不一樣。這個是可以寫字的,看他們寫了點啥?恩--January、February、March 、April ,這些他都知道的,自然可以用英語說。
接下來繼續引導他看圖,大熊老師坐在椅子上,大家圍著他干嗎呢?哦,講故事--這個和學校能對上。然後下面呢?哦,做作業--小寶最近看過一張數學的字卡,和姐姐一起玩,知道這是數學。
這個時候借機把下面的文字帶出來,甚至可以重復,然後順帶說句:這mouse在學校還干不少事呢!
再看下頁圖,大家都在干嗎呢?哦,reading!那老鼠呢?對他的名字叫henry,henry mouse--以前在親子班學過一首歌,叫做jenny mouse,順帶著就把那首歌給唱了幾句,這時候孩子就特別高興。大家都在reading,mouse呢?小寶說:也在看書。嗯,也拿了本書,但是眼睛在看嗎?小寶說:沒有。他這樣看著前面呢,邊說還學著做了個動作。
翻到上面一頁的時候,我故意很誇張的喊了一嗓子:哇,這是誰啊?干嗎呢?小寶馬上說,倒立呢。哦?倒立還可以看書嗎?緊接著,就把這句話讀出來,說,嗯,倒立還真是能看書啊!
到了右邊這張圖,我問了句,大熊老師這是幹嘛呢--一般我問的時候都是自言自語,他要是回應就一起來了,不回應我就自言自語。小寶這時候特別大聲地來了句:踩字母!我沒明白,什麼是踩字母?我看到的怎麼是他那本書給大家讀呢。小寶理直氣壯地指指圖:你看,這不是踩字母嗎--原來他看到的是熊用腳踩著地上的字母呢!他在溫哥華親子班、幼兒園都玩過字母的玩具,說不定也是踩著玩的呢! 這也說明,孩子總是對自己有過體驗、有點接觸和了解的東西,最容易立即進入視野、產生興趣。所以說,有些親說我的孩子對英文的什麼都不感興趣,那一個原因是以前太難的經歷讓孩子產生了抗拒,另一個就是沒有找到和孩子自己的經歷有點相似的圖畫的繪本。
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孩子對細節的觀察了。你看,henry mouse 好像不那麼生氣了?然後回頭找前幾頁的圖,一頁一頁地看,sad、sad、sad!那為什麼這個時候他就不生氣了呢?哦,原來是he liked listening to stories at shool! 第一遍可以不用really,第二遍加上,加重語氣,突出一下!
後面這頁,at home 對嗎?嗯,他是自己喜歡讀還是聽別人講啊?哦,還是喜歡聽爸爸媽媽講。這個時候同樣可以引導孩子觀察環境的變化。
接下來,又回到到學校了。黑板上寫的那些字給他讀出來,他都知道。看到cloudy,自己就說出了rainy,邊說還邊笑,說bee house有這個--bee house 是他在溫哥華的幼兒園的名字。
繼續引導他看圖,哇,大家干嗎呢?舉手是吧?查查幾個人舉手,1、2、3、4,哈哈,還有個人舉個腳巴丫!說到這,小寶狂笑不止。笑過一通之後,那再看看henry mouse吧。他干嗎呢?他不舉手,還是有點sad。
這張圖之前,還有些內容,就是說他還是不喜歡讀書的表現。後來老師問他為什麼不喜歡讀書,就有了上面這張圖。小寶看到了這些字母說,怎麼亂七八糟的。我說,嗯,他也覺得亂七八糟的。然後把句子讀一遍。
接下來,就是老師安慰小老鼠,說沒關系,你需要額外的幫助。於是老師開始單獨教他一些拼寫,回到家他也開始抽時間和媽媽一起讀書。很快,再見到字的時候,小老鼠就很開心地去認。
下面圖片的flakes和stop sign,都是小寶很小的時候經常見到的。曾經有段時間,看到stop sign就要指出來,什麼正面紅色的背面銀色的都要說出來。回國後看到了還說,中國也有。所以在書中看到這些,都讓他很興奮。
這一頁的後面就是一些老鼠喜歡上閱讀並且一發不可收的情節了。最後,老師再說誰想讀請舉手的時候,小老鼠第一個把手舉了起來。這裡面用了個raise hand,他們一般都用hands up。所以我開始用了個
hands up,他馬上把手舉好高。然後又換成raise hand。最後問他,這回小老鼠是happy 還是 sad啊?小寶非常舒心地指指小老鼠的紅嘴巴,說happy!很如釋重負的樣子!
其實這本書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孩子不願意讀書的時候,一定是有問題在的。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要找出問題幫助孩子解決。解決了問題,孩子就會快樂地閱讀了!
親子閱讀的方式無定勢。媽媽英語好、孩子程度高的,可以多些英語少些中文輔助。但是,即使媽媽孩子程度都不高,一樣可以讀出來趣味和收獲。而且,每一遍的讀法都會有所不同。比如上面這本書,孩子對圖畫理解的差不多了,以後就可以簡化看圖環節,讓他自己看圖,然後逐漸增加英文的量。不管哪種方式,通過和大人一起讀,能讓孩子喜歡並且有慾望去讀,就是好方式。親子閱讀作為一種過度方式,真正的價值是在孩子和書籍之間做個橋梁。這個橋梁不用多麼精美,也不需要特別多的規矩,能夠傳導一種對閱讀的熱愛並讓孩子有動力去自己探索世界,就足夠了!
④ 看繪本是否要背下來_南京少兒英語
繪本閱讀不以背誦為目的,孩子理解了故事情節、理解了語言與情境的對應關系、知曉了當這種情境再現時可使用的語言就可以了,跟讀、背誦都應以孩子意願為前提,不應勉強,尊重孩子的興趣,才能長久保持對英語的熱情。
當然,有些性格外向的孩子或處於模仿敏感期的孩子,會主動跟讀、模仿和背誦,享受「我能讀」「我能說」的成就感,譬如想想,學會的句子喜歡說出來,學會的兒歌喜歡唱出來,這就另當別論了。
⑤ 我讀英語書時,很多生字不明白,如翻譯出來後該怎麼辦,有什麼可以快速提升我的英語的辦法
多做練習,在閱讀中增加知識量,在閱讀中增加詞彙量並且了解句子的試用方法
⑥ 轉載:如何閱讀英文繪本
最近頻繁有媽媽對我說,寶寶過了一歲半,給他們用英文讀繪本,他們會本能表現出反感。為什麼我的英語很好,但我不會給孩子讀繪本呢?產生這種現象,原因很簡單:孩子的理解力還遠遠不及大人。這些英文語音符號傳遞到寶寶大腦中,不能及時轉換成相應的畫面。孩子看繪本,本是期待著我們指引他們更好地去探索裡面的世界,但我們傳遞出來的卻是一些沒有意義的聲調。站在寶寶們的角度上想一想,會出現拒絕英文的現象,就很容易理解了。如何把英文的語音符號,用寶寶喜歡的方式,或者說用一種有親和力的方式,有效傳遞給寶寶們,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相應的畫面,甚至讓他們還能容易牢記和復述,才是其中的關鍵。用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舉例子: Eric Carle的這本經典書,是很多媽媽給寶寶啟蒙英文的開始。如果對平日接觸英文並不太多的孩子一句一句地念: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孩子很可能會跑開。他們不理解什麼是what do you see, 什麼是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也沒有耐心去等爸爸媽媽讀完整本,然後自己無師自通地總結出: 哦, what do you see是這個意思,looking at me是這個意思...其實給小寶寶講英文繪本,他們如果對繪本里的動物,人物,情景感興趣,我們無需按照英文書里的原話去一字一句地讀。只要順著他們的興趣點,帶著韻律的方式去講,就會順暢地多:brown brown bearred red birdyellow yellow ckblue blue horse...為什麼這種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呢?孩子天生對韻律就很敏感。中文環境的孩子,會無師自通地說貓貓,狗狗,鴨鴨,車車,畫畫...等等,都是韻律的體現。我們用韻律的方式教孩子的越多,他們接受地也越多,而且對培養語感和樂感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樣的畫面,通過韻律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解讀方法。 比如第一頁的熊,我們還可以說:brown brown bearblack black eyesblack black noseblack black paws大家可以試一試,看孩子是不是能更好地接受這種方式。在我們帶著韻律去閱讀時,孩子是不是更容易去復述我們的話,而不是轉頭跑開。再比如每個動物的耳朵,形狀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長長的, long ears. 有的是尖尖的, pointy ears. 有的是圓圓的, round ears. 還有的耳朵位置很隱蔽,幾乎看不到,叫hidden ears. 我們可以一邊翻頁,一邊對孩子說:round round earshidden hidden earspointy pointy ears在Eric Carle的筆下,每個動物似乎都是動態的: 散步的熊,飛翔的鳥,搖搖擺擺的鴨子,低頭吃草的馬... 以下兩種表達方式,你會選哪種呢?第一種:This is a bear! It's brown!The brown bear is walking! 這是熊,熊在走路 - walking! This is a bird!It's red bird. Red! 紅色的。It's flying. 鳥在飛!Can you fly?Show me where is the red bird...第二種:(邊帶孩子做動作邊說)a walking walking bear a flying flying bird a wobbling wobbling cka munching munching horse ... 繪本是孩子童年時期經歷的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把這些語音符號傳遞到他們腦海中,轉換成他們能夠理解的圖像,引導孩子們去探索去體驗,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不是為了學英語,為了求某種結果,為了達到某種語言學習的水準,而帶著壓力去讀這些美好的繪本。最近看了一個媽媽上傳的視頻,內容是她如何給兒子讀英文繪本The Wheel on the Bus. 每讀一頁,都強行要求3歲左右的兒子指出where is blue, where is yellow, where is red, where is xxx, where is xxx... The Wheel on the Bus, 本身就是一本極富有韻律的書,如果父母打破韻律節奏,每讀兩句都要讓孩子指指這個,指指那個,確保「學習成果」,那麼,孩子童年的樂趣在哪裡?我們可以問孩子,看看他們到底掌握了多少,但不是在讀繪本的時候。我們帶孩子外出時,遇到合適的機會,可以指著路上的巴士問孩子,看看他們是不是很喜歡這種問答方式。
⑦ 英語繪本的名字有哪些
英語讀物有很多,像我買的最多的是英語街和繪英語。你可以自己去大的書店逛逛,挑選一下自己喜歡的英語繪本就可以了。
⑧ 如何教零基礎的孩子閱讀英語繪本
您好,如果孩子剛上小學,由於小孩理解不了,就要從基礎開始,先背26個字母,回再教音標,這就像是答學中文的拼音一樣重要,這樣每天連發音至少練三個月,就算如門了.
接下來需要大人把小孩課本里的中點句型找出來讓小孩重點記並且造句,
至於涉及到的語法可以簡單提一下,但不能太深入,再就是背單詞了,其實只要音標學好了記單詞就容易得多了!發音都是有規律的.
如果是即將伸初中的孩子還是先音標再單詞,只是一定要把語法學好,因為學好了語法就像是構建了一個骨架,單詞,句子不過是肉而已,有了一定的語法基礎才能更好的運用英語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當然對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簡單的就這些,具體的太多還需要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總結.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⑨ 我們剛開始學習繪本,孩子用不用背單詞呀,、、 應該怎麼背 有什麼好的方法沒有
一、 詞彙學習中的1+1 < 0的現象:不能孤立背單詞
1)先說1 = 0現象:就是學了等於沒學。比如, 學了nose
一詞,會中文意思,會英文拼寫,好象什麼都會了,其實,離真正掌握還遠著呢,可以說學了等於沒學,因為小學生在口語中是不會說出類似「This is my nose」這種句子的,寫作中一般也不會單獨用到nose。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句子,比如:「我流鼻涕了」、「我流鼻血了」、「我鼻塞」、「別挖鼻孔」等等,卻沒有人教他。所以,學了nose就是1=0。
2)1 + 1 = 0現象:學了nose, 學了run,但還是不會說「流鼻涕」,不知道簡簡單單的My nose is running. 就是「我流鼻涕」,那麼,學了nose和run,就是1+1 = 0。
3)1+ 1 < 0現象:學了basketball(籃球)、 football(足球)、flute (笛子)、kick(踢)、hit(打)、blow(吹),那麼,學生很容易受母語的干擾,說出hit the basketball(打籃球)、kick the football(踢足球)、blow the flute(吹笛子)這樣錯誤的片語來(這里動詞均應用play才正確),這就是1 + 1 < 0,因為不但學了等於沒學,還出了錯。
二、英語學習的最大誤區:單詞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越高
我聽不少家長這樣著急地抱怨過:
孩子聽力不好,是因為詞彙量不夠,才聽不懂;
孩子口語不好,是因為詞彙量不夠,不知怎麼表達;
孩子閱讀跟不上,是因為詞彙量太少,看不懂;
寫作不行,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詞彙量!
好像詞彙,就代表了英語學習的一切。其實,恰恰相反,不是詞彙量不夠大影響了聽說讀寫,而是聽、說、讀沒有充分發展,制約了詞彙的積累和活用。
對於很多單詞,孩子只要熟悉其聲音(能聽懂),熟悉其形狀(看到單詞能讀出來)、熟悉其意思就行了,大可不必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硬背。今年寒假,我帶女兒去了6家少兒培訓機構聽過課,這些機構無一例外地在花大量時間講解語法,並要求孩子課後背大量的單詞。一次課多的要背50個,少的也要背20個,其中包括根本不用去背的cassette (磁帶)、hemisphere (半球)、compact(壓縮)、 submarine(潛艇)等等。試想,是寒假集訓班,天天要上課,意味著每天要死記硬背如此多無用的單詞,孩子們所受的折磨,令我痛心不已!
三、 家長、培訓機構為什麼如此重視背單詞
老師和家長如此重視孩子拼寫單詞,其目的好像是應付考試中的寫作。其實,仔細一想,也許並非完全如此。人人都知道,聽說是基礎,三四年級孩子目前英語的聽說能力,絕對比不上他們兩、三歲時的漢語水平,請問:我們會讓兩、三歲的孩子去學寫漢字嗎?肯定不會,而是會讓他們進行大量漢語的聽說。
其實,學習英語,也是同樣的道理。那麼,為什麼到了學英語上,大家就犯糊塗了呢?其實並不一定是糊塗,而是條件不具備——老師和家長均不具備練習孩子聽說的能力。且不說中教發音不標准(我自己發音也不算標准),他們同時還不具備隨心所欲表達英語的能力,有的離這個標准相去甚遠。有的中教課,聽起來,是全英文授課,家長很滿意,其實,仔細一聽,那些英文,絕大多數是課文內容和一些常用的課堂用語而已,中教要離開這些事先准備好的東西,再擴展表達些別的內容,就會在語法、用詞等方面頻頻出錯,這點我已領教過很多次。我在聽中教上課時,總是替他們捏一把汗,而聽外教上課,僅從他們的發音和能夠用恰如其份的詞語隨心所欲地表達這一點上說(當然有的外教水平也不行),聽外教上課真的是一種享受。雖然都是全英文授課,但其質量相差甚遠。
相比較而言,對於背單詞、講語法這些比較死的東西,家長老師「有勁能使得上」,比如,孩子背一個單詞,家長可以拿著書對一個,能夠輔導得上,並且頗有成就感,短期效果看得見摸得著,我想,這也許是大家重視背單詞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可是,家長們的這一「使勁」,倒霉的卻是孩子們。
四、 高頻詞的靈活應用:以不變應萬變
我從網上找到比較權威的100個最高頻英語詞彙統計表(請點擊該網頁http://www.boislc.org/EcationWatch/First100Words.html)。該表格前面的那段英文意思為:前25個高頻詞構成了英語所有印刷出版物1/3的文字內容,前100個高頻詞構成了英語所有出版物中1/2的文字內容,前300個高頻詞構成了英語所有出版物65%的文字。那麼,也就是說,孩子們應付考試寫作需會背拼寫的詞彙是少之又少的,絕對用不著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背上述諸如cassette (磁帶)、hemisphere (半球)、compact(壓縮)、 submarine(潛艇)之類的單詞。
單詞背再多,不會把它們組成正確的句子,背了不去使用,再好的記性也不管用。相反,詞彙量少,但能活學活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為什麼美國三歲的小孩,其表達能力比我們高中生,甚至有些大學生還強,是他們的單詞量大嗎?不是,是因為他們能夠把使用頻率最高的單詞運用得最熟練罷了。
哪怕孩子在口語交流或寫作考試中,真的碰到不會說、不會寫的單詞,只要口語能力強,足可以用非常簡單的單詞達到表達的目的,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這里我舉一個研究生考試的例子。
1998年碩士研究生英語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為看漫畫寫作。漫畫的內容為:一隻母雞下蛋後十分驕傲的表情,並吹噓到:「本母雞下的蛋沒有稜角,保證有蛋皮,蛋清和蛋黃」。很多大學生被「蛋黃」一詞難倒了,其實你即使不知道yolk一詞,完全可以用the yellow part of the egg(雞蛋中黃色的部分,其中的part就屬於前100個高頻詞里的)來替換,閱卷老師是不會扣你分數的。
所以,對於小學生,乃至初中生而言,要記住拼寫的,其實只是那幾百個常見詞而已,這幾百個常見詞,可以足以應付高考的寫作。而且,既然是常見詞,閱讀中看到的機會就很多,經常見面,何愁記不住?!對於其他次常見詞,只要知道發音(所以「聽」很重要)、見到能認出來並知道大致意思(所以「閱讀」也很重要),就完全可以了。
在此,我要再一次強烈地呼籲:孩子,請你不要背單詞!
⑩ 適合閱讀識字的繪本
書店裡面都有很多閱讀識字的繪本,她裡面會有很多圖片,然後字也會有讀音之類的,很適合小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