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爭光英語閱讀
Ⅰ 英語作文
我喜歡的體育運動
My Favourite Sport
Everyone in this world has their own favorite sport, so do I. My favorite sport is football. I often pla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 I like football because it is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I began playing football when i was XXX years old. Tt is just so fun! There are many worldwi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football. One of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in football is the World Cup organized by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The star I admired most in football is 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 who is a former Brazilian football player and thought by many to be the finest player of all time.
Well,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football is my favorite sport. I wish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I learnt teambuilding, discipline as well as teamwork through playing football.
Ⅱ 反映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資料,要簡短的,並且不要太長,最少要3個故事!急!謝謝^_^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Ⅲ 我想從0學習英語,目標:能聽懂,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
1/2分步閱讀
想學好英語,首先要培養對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巨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喜歡的事,就容易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而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
2/2 練好基本功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
沒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就談不上繼續學習,更談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實,必須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講,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課堂上應聚精會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腦要始終處於積極狀態,思維要活躍、思路要開闊,心隨老師走,聽懂每一句話,抓住每一個環節,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多聯想、多思考,做到心領神會。
二、「手到」。學英語,一定要做課堂筆記。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過目不忘,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常言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做好筆記很有必要。英語知識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學到的每一個單詞、片語以及句型結構,都記在筆記本上,甚至是書的空白處或字里行間,這對以後的復習鞏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專心聽老師對知識的講解,而且要認真聽老師說英語的語音、語調、重音、連讀、失去爆破、斷句等發音要領,以便培養自己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聽見聽懂老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在頭腦里形成反饋以幫助記憶;理解領會老師提出的問題,以便迅速作答,對比同學對問題的回答,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而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雙眼緊隨老師觀察老師的動作、口形、表情、板書、繪圖、教具展示等。大腦里形成的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相結合,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五、「口到」。學習語言,不張嘴不動口是學不好的,同學們最大的毛病是讀書不出聲,害羞不敢張嘴。尤其是早讀課,同學們只是用眼看或默讀,這樣就只有視覺信息,而沒有聽覺信息在大腦里的反饋,當然記憶也不會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鍛煉,也就很難練就一口純正的英語。
Ⅳ 初中英語同步聽力與閱讀訓練8A閱讀答案江蘇美術出版社第2單元
TestA1.DCFAE
2CCBCC
3BCCCB
4ABBAC
5對錯對對對
我都聽過
Ⅳ 我是中國人閱讀答案
( )是中國人,( )朝鮮人,美國人,一到國外,思鄉的感情就顯得特別強烈.總愛滔滔不絕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國家.我就是一個典型.我常常會興奮地向被人介紹中國的長城,漢字,我的家鄉--上海......
在美國,每節課都有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時,在黑板上寫中文字是我最大的樂趣和享受.我常和陳院琴一道,大搖大擺地走到黑板前寫起來.內容可豐富呢,有古詩,名家,名言,家鄉的風景點......
有一次 我在黑板上寫了 我愛你--中國 幾個大字 老師很有興趣地湊過來 問我門寫什麼 "我愛你--"我很嚴肅地說:"什麼?"老師瞪大了眼睛,顯得十分驚奇."中國!"老師恍然大悟,緊握我們的手說"好!"
在這里,友好的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發生.
幾個月前,我們進行了一次地理測驗.快下課了,老師要我們把一張有選擇題的的紙交上來.那時,我還不知道英語的"選擇題"是怎麼說的,以為他說的是地圖,( )我交上了一張地圖.
當我知道交錯了後,便去解釋.( ),( )怎麼解釋,( )是徒然,他總是搖頭,不理睬,( )在測驗卷上給了發」C」.老師為什麼不信任我?為什麼不聽往往解釋?我很氣憤,( )沒有發作,只是咬了咬干澀的嘴唇......
打那以後,我每次小測驗( )得滿分,大測驗也得了「A」。要知道大測驗得「A」是寥寥無幾的。我以為我超過美國人而驕傲。我感到自豪,感到揚眉吐氣!
1.聯繫上下文在( )中填上適當的關聯詞。
2.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恍然大悟: 揚眉吐氣:
徒然: 驕傲:
3.在第3段中補上標點。
4.「我很氣憤,( )沒有發作。只是咬了咬干澀的嘴唇」含有的意思。
5.如果把4到6段合為一段,它是圍繞哪件事來敘述的
6.課文以「我是中國人」為題,全文充滿了情感。請你仔細閱讀文章,寫出兩種情感,再說說你是怎麼體會到的。
1).不僅,而且,所以,然而,無論,也,並且,但是,不但
2).恍然大悟,釋義: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裡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揚眉吐氣,釋義:揚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後高興痛快的樣子。
徒然,釋義:白費事,形容做了很多也是白做。
驕傲,釋義:正面意思,形容通過某件事感到很自豪。反面意思,形容很自負,高傲自大。
3).(,)(:)(")(")(,)(。)
4).說明了我看到美國人這樣對我心裡的不平,感到很氣憤,立志要超 過他們,證明自己。
5).圍繞「我」在黑板上寫「我愛你中國「而被老師誇獎,和「我」因不知道規則而做錯事,被美國人誤會而他們不聽我解釋,我感到心裡氣憤這件事來寫的。
6).感情1:通過我在異鄉的自豪與氣憤之情,突出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感情。
感情2:作者自身作為一個中國人,立志要比別人好,說明了一個中國人的堅強不屈為國爭光之情。
我是通過這幾件事體會到的。
Ⅵ 五個科學家的故事
1、導彈之父錢學森
還有一個故事,一次導彈發射的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當時的天氣很壞,到底能發不能發,試驗基地的司令員、參謀長和錢學森的意見不同。按照當時的規定,每次發射報告上面必須有三個人同意的簽字,然後再請示聶榮臻元帥的批准。
可是當時司令員和參謀長都說不能發,而錢學森卻非常有信心的說能發射,這樣就形成了2:1的局面,於是就把只有錢學森一個人簽字的報告送給了聶帥。
沒想到,聶帥很爽快地批准發射,並說要是只有那兩位簽字而沒有錢院長的簽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這發導彈發射成功沒?結果是這一發導彈還真的打成功了。
2、數學家蘇步青的故事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可對祖輩從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陽帶溪村的蘇祖善家來說,那是一件難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賜福。蘇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倆笑得合不攏嘴,終於有了世代務農的「接班人」。
可蘇祖善夫妻倆從未上過學,嘗夠沒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龍心切,於是給兒子選取「步青」為名,從此,蘇步青頭戴一頂父親編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親手縫的粗布衣,赤腳騎上牛背,鞭子一揮,來到卧牛山下,帶溪溪邊。
蘇步青家養的是頭大水牛,膘壯力大,從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裡。有一次,水牛脾氣一上來,又奔又跳,把蘇步青摔在剛剛砍過竹的竹園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幾根竹根中間,未有皮肉之苦,逃過一劫。
放牛回家,蘇步青走過村私塾門口,常被琅琅的書聲所吸引。有一次,老師正大聲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他聽後,就跟著念了幾遍。此後,他竟記住了順口溜,放牛時當山歌唱。
蘇祖善常聽兒子背《三字經》、《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見兒子在私塾門口「偷聽」,為父的心終於動了,夫妻一合計,決定勒緊褲帶,把蘇步青送進了私塾。
3、無線電之父馬可尼
馬可尼出生於義大利一個富裕家庭,從小喜歡讀書,愛做實驗。他自己裝備了一個小實驗室,先做化學實驗,後來做電學實驗。他看到有線電報架設線路非常費力,就想:能不能用電磁波來傳送電報呢?1895年,20歲的馬可尼在自家花園里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傳遞實驗。
實驗規模逐漸擴大,為了尋找經費來源,22歲的馬可尼來到英國,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繼續進行研究。1897年,他和助手在英國海岸進行了跨海通訊實驗。他們把發射機裝在海岸上的一間小屋子裡,屋外豎起一根很高的桿子,上面架設了用金屬圓筒製成的天線。
開始時把接收機放在距海岸4.8公里的一個小島上,通訊效果良好。然後又把距離擴大到14.5公里,同樣獲得成功,以後幾年,馬可尼一邊改進通訊裝置,一邊增大通訊距離。1901年12月,馬可尼實現了從英國到加拿大長達二千多英里的跨洋通訊,這一天標志著無線電已成為全球性事業。
4、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1665至1667年間,牛頓已在思考引力的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麼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開普勒的三定律。
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陽具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5、自行車的發明者德萊斯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慾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製造自行車。
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製作用的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17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遊,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後幾十年中,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
Ⅶ 九年級B牛津英語課文A success story
一、背景
上海市最近出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意見》,其中強調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生命教育」,要通過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發展。因此在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這一現代教育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接受並在課堂中實施。
牛津英語教材(上海版)九年級第二學期的Chapter 3 的A success story 講述的是一名在孤兒院長大的Mary Chueng 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成為香港小姐的,以及她在成為香港小姐之後如何繼續奮鬥成為化妝品公司的經理,並為慈善事業作貢獻的真實故事。文章內容豐富、充實,對於具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初三同學來說,理解課文的內容和用簡單的英語進行表達並沒有很大的困難,但現在的學生對於成功的看法各不一樣,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成功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才能獲得成功的是這堂課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過程
(一) 出示畫面 展開討論
教師首先在屏幕上出示四位同學所收集成功的人士:Bill Gates(比爾蓋茨),Jacky Chan(成龍, Mother Teresa, Guo Jingjing (郭晶晶) 的圖片,接著問學生:
1) Do you think they are successful? (你覺得他們成功嗎)
2) In what ways do you think she is successful? (他們在哪方面成功?)
3)When you say a person is successful , what do you mean? (當你認為某人成功的話,你覺得它是什麼?)
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說因為Bill Gates(比爾蓋茨)非常有錢,所以他很成功;有的說成龍拍了許多人們喜歡看的動作片而成為著名的電影明星,因此他也很成功;有的說郭晶晶是奧運跳水冠軍為國爭光,所以她也很成功;有的說Mother Teresa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所以她也很成功……對於同學們的回答我都做了肯定。接著我又問:Who else do you think are very successful? 頓時學生馬上活躍了起來,有的馬上說姚明,有的說劉翔,有的說毛澤東,有的說布仕,還有的說自己的父母親的,等等。同樣我接著讓學生說出:Why do you think they are successful? 同學們說出了一大堆的理由,但大多數同學的回答也只停留在事實問題上,如姚明因為是籃球明星,所以他很成功……
(二) 通過討論 引出課文
在學生的討論之後,他們對「成功」意味著什麼有所了解了,我接著就讓學生看幻燈上的圖片,讓他們看著圖片上的文字猜出我們今天所要學的課文中的女孩是誰?接著出示問題:
Is she successful? In what way do you think she is successful? 聽完錄音後 ,學生很快就能回答:Yes, she is. Because she entered the Miss Hong Kong Contest and won it .緊接著我馬上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In what other way is she successful? 由於文章篇幅較長,因此我就讓學生打開課本快速閱讀,在文章中找出回答該問題的句子。有的學生說:She was once in a cosmetics business as a manager,等等。 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以不同的話語進行了一番表揚,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和肯定。
(三)尋找詞彙 突出主題
v 接著我就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How could she be so successful? 讓學生在文章中尋找體現她成功的詞彙。通過閱讀尋找,同學們找出了這些詞:learn to be independent,ambitious, not lose her burning desire to develop herself, devoted a lot of her time to photography…… 然後讓學生用這些詞彙組成句子,如: When she was young , she learned to be independent. She won the Miss HongKong contest, because she was very ambicious,……通過他們的組句,對Mary 是如何會成功的問題作了較為完整的回答。此時,我就抓住這個契機,馬上有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How to achieve a successful life? (怎樣才能獲得成功的人生)?並給出一些片語如learn to be independent(學會獨立)
v feel confident of ourselves(感到自信)
v be ambitious(有理想有抱負)
v never lose our burning desire to develop ourselves —learn more and study harder(要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慾望——多學習,更努力)
v care for others(關心他人)
同學們就學會用文章中的詞說了很多:We should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just like Mary. We must have an ambition and we must work hard now in order to achieve it. We mustn』t give up our desire when we meet some difficulty…...等等。
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們除了掌握課文中的單詞、片語以及語法結構即達到了語言知識目標和能用簡單的英語句子表達與主題有關的觀點即達到了能力目標外,更多的收獲則是達到了情感目標即對成功的含義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形成了個人對成功的看法,並產生了獲得成功人生的積極願望。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回答和討論,他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珍惜和珍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是對自己和社會的一種責任,對他人及社會的愛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三、 反思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每一環節中都體現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來看待,促進學生的發展,寬容個體差異,應使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讓他們在課堂中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我覺得課堂上我應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肯定,以鼓勵學生開口說話的積極性;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充分的討論,以便有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表達他們對「如何獲得成功」的看法並應非常耐心地傾聽和引導。
現在的學生盲目追星,這節課通過對成功的界定,使學生對生命的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珍惜和珍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是對自己和社會的一種責任,對他人及社會的愛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Ⅷ 幫忙寫一篇英語作文!!
English is a very important tool to help us succeed in our careers today. Since my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I have made a study plan in order to catch up with others.
First, I will spend 20 minutes to memorize new English words everyday to enlarge my vocabulary. I believe this will help me to read and write better. Also, I will do some practice questions and read some English articals everyday. Moreover, I'm going to communicate with my classmates in English more often in school. This would really improve my English speaking skill. In addition, I think it will be very helpful if I can utilize the Internet and study English online every Sunday.
I believe if I put my plan into practice, I will enjoy learning English and be good at it soon!
Ⅸ 閱讀關於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祖國爭光的文章或書籍,寫一篇讀後感。要了解這個人的!!
沒辦法 ,發了這么多,上面全部都是我發的唉!大家別吵呀,要記住,是竹林小學,6(1)李豪發的。
感謝上天造就了人類,但人又有很多種:有偉人、好人、壞人……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敬佩的人。我敬佩的人就是像詹天佑這樣的人。而且我也會努力做一個像詹天佑一樣的人。
今天上語文課時,我們學習了《詹天佑》這篇課文。從我讀完這篇課文開始,一種敬意從我的心裡由然而起。我敬佩他是因為他不怕困難;我敬佩他是因為他不怕嘲笑;我敬佩他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想知道為什麼我這么敬佩他嗎?下面就請聽我慢慢道來。
《詹天佑》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在這之前,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他還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並且設計了「人」字型線路。
詹天佑這個有著豐功偉績的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他遇到困難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則,不但若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再想想我自己,如果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想,也不退縮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
詹天佑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
做一個認真的人
——讀《詹天佑》有感 3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所感動了……
《詹天佑》這篇文章記敘了詹天佑,這位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不畏帝國主義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築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京張」鐵路。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著一種寶貴的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他常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我想,詹天佑這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不正是那些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嗎?
其實,說實話,我做事時,也是一個十足的「馬大哈」。在平時,「寫作業堅決不檢查」是我的個性。為此,爸爸媽媽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勸我,寫完作業後一定要檢查、檢查、再檢查,可我卻把這些忠言逆耳當作耳旁風,還振振有辭地說:「爸,媽,你們不懂!某些驕子曾曰:『作業,乃越檢查越糟也!』」
《詹天佑》觀後感
詹天佑——廣東南海人,於美國畢業,是我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京張鐵路是由北京到張家口的一條通路,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
1903年我國清政府計劃修建京張鐵路,英俄兩國想插手,但由於中國人民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1905年清政府決定自立修築,但缺乏自信心。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築工程。對此,詹天佑毫不畏懼,站起來推薦自己作這次鐵路的總工程師。而面對外國人的譏諷,他以大無畏的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尋找地點。
原本清政府拿出800萬兩去修築鐵路,但是經過英國人的評估後,清政府把開支降到500萬兩。對於此事,詹天佑請求政府官重新考慮,但是所有官員並不相信詹天佑真的會修成京張鐵路,所以處處為難他,而且認為只有英國人才能修成,所以最終費用還是只有500萬兩。最後政府官員給詹天佑5天時間考慮,如果放棄修築就請英國人幫忙修建。
詹天佑回去後和他的留美同學相討此事,他的朋友希望他回老家。原本他也決定會老家,但是看到英國人在報紙上所說的話,他回想起在美國學習時老師教過的「永不後退的精神」,詹天佑重新站起來,繼續修建京張鐵路。
由於費用降低,為節儉費用,詹天佑重新尋找路線,最終採用「折返線
」原理修築鐵路。而修築鐵路時一件辛苦的工程,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並不怕辛苦,築路人員所乾的粗活,他也一起干,在員工的心中,他時一位沒有架子的人,所以他們很尊敬詹天佑。
而沒能修建京張鐵路的英國人,不僅從中破壞還出言不遜。英國人對鐵路一事表示:「中國人可修建京張鐵路事在做夢,就算不是做夢,至少也要50年。」得知此事的官員不斷向詹天佑施加壓力。對於英國人的諷刺與政府官員的壓力,詹天佑只是從容面對。
這是過了幾天,工地就發生「礦石危工」,兩名員工被困。其他員工立即報告此事給詹天佑。趕到事發地點的詹天佑馬上加入搶救工作,拿起錘子敲打落石。另一方面,政府官員得知「礦石危工」馬上派人傳達指令要求詹天佑立刻解決此事並給一個合理的交代。
當被派人員找到詹天佑時,他已經連拿錘子的力氣也沒有,員工叫他去歇息,他也不聽不理,只是與那釘子的人對換。直到發現一塊腐蝕的石頭,才停下來,提醒其他員工注意這種石塊。自己開始用手挖,就算手指頭出血,他還是繼續挖,直到挖出一個小洞才停下工作。其他員工把洞口擴大救出被困的兩名人員,但詹天佑並沒有立刻去休息,他把全部員工集中一起,討論這次事件的原因。
詹天佑舉起剛發現的腐石,問在場員工為什麼發現這種石頭石沒有立即報告。被困的其中一員說:「我們來到的時候上幫的人都走了,我問他們去哪了,副工說他們都請假。」頓時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到副工身上,他說:「是頭工把上幫人員帶到英國人工地幫忙。」聽到這事後,詹天佑表現得十分激動,隊員工們說了許多內心話,其中最讓人深刻得話是:「我們中國的事情,我們做好,不***英國人,也不向英國人下跪,不管出現多少的困難,我們也要齊心為國爭光。」這句話深深得震撼著員工得心,從此之後員工更加努力工作,京張鐵路於1909年開通。
從詹天佑修築鐵路這事中,我也被他所說的話深刻感動。他的永不後退得精神是我們面對困難是應具備的,不管面對重重困難,我們也不應該退後一步,我們要力爭到底。還有在他抱病時,還曾說過:「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哪怕只剩下一隻胳膊;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夢想,哪怕殘疾得不能行走。」這句話將會深深的埋藏在我心裡。
回答者:匿名 9-20 17:47
詹天佑》讀後感
《詹天佑》一文描寫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國工程人員獨立修築鐵路干線「京張鐵路」。在英俄等多數帝國主義國家的要挾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築京張鐵路的艱巨任務。
在勘測過程中,詹天佑常勉勵工作人員:「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開鑿隧道時,山頂的泉水往隧道里滲,詹天佑身先士卒,帶頭提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那些帝國主義國家估價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話語,一個個片段充分表達了詹天佑對工程的負責,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顆愛國心。
再想想我們自己,如果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有毅力,也不退縮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如果我們也像詹天佑一樣事事為國家,為集體著想,身邊會有多少活雷鋒出現呢?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像詹天佑那樣有著精密的要求,還會有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么?
雖然我們不能像詹天佑那樣有那麼偉大的業績,但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他的優秀品質,讓「中國近代工程師之父」——詹天佑的偉人事跡和他那不屈不撓,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傳下去。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詹天佑帶著人民的希望去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詹天佑對工作一絲不苟,他夜以繼日的工作,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們欽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張鐵路全線貫通了。詹天佑終於憑著自己和工作人員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己修築的鐵路。不僅給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還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我們要象詹天佑那樣,熱愛祖國,把愛國主義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因為只有熱愛祖國,才能全身心的報效祖國,只有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只有熱愛祖國,長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樣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已高高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 李豪發
Ⅹ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達到語言輸入與輸出的一致性
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 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 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情感態度的培養則成了現代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要目標 之一.鑒於這一點,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就成了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興趣是一種行為動機. 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從而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願望和需要.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能夠引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和藝術 魅力,並充分運用電教手段,發揮電教媒體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和多種感官參加活動等長 處,就可以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達到在樂中學 的目的. 過程: 我所任教的是春暉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今天我主要對自己在去年上的一堂閱讀課進行 分析與反思.上課的題材來源於高一上冊人較版Unit 8: The Olympic Games.我們在上課鈴 聲響之前有兩分鍾的預備時間.為了有效地把學生的思維快速調到英語上來,同時也為了學 生能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感性認識,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下載了動物奧運會運動項目 的flash.整個flash 生動活潑,音樂節奏感強,同時一個一個的畫面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奧 運會的運動項目.為時兩分鍾的 flash 一下子吸引了學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 即將要學的知識產生了一種嚮往,也就是說,為上課的內容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效果.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 地吸引住.在上課第一環節中,我叫了四位學生進行上台表演.我事先准備好12 張卡片, 每張卡片上註明了一項運動項目的名稱.根據我給出的運動項目,每位學生現場表演三個運 動項目,然後在座的學生根據他(她)的動作猜測這是一項什麼運動項目,緊接著再叫一位 學生用英語把這項運動項目寫在黑板上.整個教學環節十分緊湊,節奏感強,學生也能很好 地配合老師的教學設計.大約3-4 分鍾的表演讓學生產生了一種興奮感,激發了學生對進一 步運動項目的慾望. 接著進入上課的第二環節,我在新課導入上設計了幾題關於奧運會的正誤判斷題.由於 題目比較簡單所以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地分辨出哪題正確哪題錯誤以及錯在何處,這讓學 生能產生一種成就感,同時也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由於學生對本課課文的題材比較熟悉,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安排學生進行自己3-4 分鍾的快速閱讀.相反,我讓學生邊聽錄音邊注意課文的一些數字.聽完錄音之後,我把整 個班級分成四個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競賽.在比賽前我明確了比賽的規則:屏幕上出現一 個數字,在我說「stand up, please」之後哪組學生先站起來哪組就有回答題目的機會.通 過這個比賽活動,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托爾斯 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 積極參與,努力為本小組爭光,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也進行了很好的德育教育. 在對文章有了一個基本了解的基礎上,整個課堂進入了第四個環節:對文章提到的五次 奧運會進行描述.由於上一環節的鋪墊作用,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許多學生能獨立完成對每 次奧運會的細節描述.因為高一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是有限的,再加上在好多學生身上存在著 「啞巴英語」的現象,好多學生善於筆頭表達但對口頭表達比登山還難.為了能較好地鼓勵 學生獨立完成對每次奧運會的描述,我就每一次奧運會給出了相應的提示,讓學生能根據我 給出的關鍵詞獨立成章.在幾個關鍵詞的提示下,好多學生膽子放大了,有些學生自告奮勇 地舉手回答.其中有2 位學生的表演讓人震驚,他們不僅流利地描述了本次奧運會的狀況而 且加上了自己的思想觀點.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增強了學生對自己英語學習的自信,也激發 了學生口頭交際的願望. 至此,學生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結構與內容.基於這一點,我讓學生用一句話對整篇文 章進行概括.許多學生馬上聯繫到文章的題目,基本上能用一句話將整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清 楚地表達出來.這給了許多學生一種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將會轉化成一種學習的動力,推 動著每位學生在英語學習旅途中的健康成長. 新課程目標要求以本為本,但同時又必須超越課本,使學生能把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 識較好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真正做學以致用.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 三題討論題.第一題:從文章最後一段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人民具有哪種品質,那麼作為學生 我們應該具備哪種品質呢?第二題:如果作者還要續寫這篇文章,他將寫些什麼內容呢?第 三題:2008 年奧運會即將來臨,如果要你寫一句祝福語,你會怎麼寫?為了讓全班學生都 能對三個問題有一個了解,我把整個班級分成三個小組.討論的形式採用以四個學生為一個 單位進行討論.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基本上能做到人人參與,討論後得出的結論也很有創意. 學生積極的討論聲就證明了學生對這個教學環節的濃厚興趣. 從課本到課外,再從課外回歸到課本.2008 年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民相聚在北京,而2005 年我們相聚在春暉中學,我們應該珍惜這個機會.為了讓學生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 感,我讓學生朗讀了一首詩歌,詩歌的題目是「The More We Get Together」,詩歌的主題 是關於我們相聚一堂的樂趣.這首詩歌把整節課帶入高潮也對本節課拉下了帷幕.從學生大 聲朗讀聲中,我看到了學生那種回味無窮的樣子. 課堂課後一條線,課後的加強對知識的鞏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英語知識的應用也能夠 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了延續課堂上對2008 年奧運會祝福語的討論,我讓學生用 書信的形式向春暉中學的校長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為:為春暉中學即將到來的84 校慶表達 自己的祝福之情. 反思: 整節課下來,許多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但是在有些教學環節中學生 的參與性並不是很高.同時,有時我談到某一個話題時扯開去的內容過於脫離課本知識,教 學用語有待於進一步的加強,對學生做出的回答應該有各種各樣的鼓勵性和表揚性的語言, 而不是一味地說「Good; Very Good」等平乏的詞彙.此外,在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上還值 得進一步的思索.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 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種需要一旦 被滿足,學生將會煥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因此,作為教師,在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時必須 充分考慮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充分地給予調動.「興 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師生互動才能得以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和教師的主導性地位才能達到實效.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就 能在每一堂課上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