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品格與英語閱讀的關系
『壹』 數學文化與英語有什麼關系
沒有很大的關系。數學是理科思維,英語是文科思維。
如果一定要說一個關系的話,那麼應該是,外國的數學家很多用的是英語,所以數學文化的發展與英語有點聯系。。。
『貳』 閱讀與學好英語的關系
一、從英語的聽力方面來看英語詩歌具有強烈的韻律美、節奏美,抑揚頓挫的語調讀起來朗朗上口,使讀的人和聽的人都有種音律的美感,陶醉其中,使人能領略英語詩歌的魅力,享受詩歌美的審美樂趣。二、從英語的說的方面來看英文詩歌具有音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最能體現朗讀技巧的體裁。英語詩歌中的詞彙是非常精煉的,相比較死記硬背的那些枯燥的單詞,學生更喜歡在朗誦詩歌中記憶單詞,因為更容易記住。學生記憶的單詞越多,他們的英語語感便會越強。英語知識信息有了一定量的儲備,自然就會產生想表現的慾望,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便會明顯高漲,要脫口而出的想法也會更強烈。學生在嘗試說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反過來又促進學生的學習。任何話題他們都會躍躍欲試,敢於開口,這樣就達到了不斷鍛煉學生開口去說,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學生平時也就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及與英語相關的課外活動。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慾望、交流慾望得到了釋放,成功感得到滿足,自信心便會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得到全面的積極的培養和提升,反過來更能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終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三、從英語的閱讀方面來看詩歌是語言藝術的精髓所在。英語詩歌也是一樣,短小精悍,語言高度凝練,寓意深刻,細致嚴謹的結構,或描境狀物,或抒情言志,或贊美諷喻,或達人策己。能用簡潔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感情,在格式上很有講究,如押韻等,有著優美的音韻和嚴格的格律。閱讀詩歌,仔細體會詩歌中的各種意象,鍛煉想像力和聯想力,通過對詩歌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性格等的了解來理解詩歌,從段到句到詞的仔細研磨,必定會提高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力和英語閱讀的整體理解力,這樣反而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會變教師要求讀為學生自願讀,其閱讀效果顯而易見。四、從英語的寫作方面來看寫作是語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考查學生組詞造句,活用語言材料和連句成文的能力。詩歌語言精煉,所用的每個詞語都是經過精心考究的,換個詞語則往往意思和情境都差之千里。詩歌中的文字一般都承載著英語國家韻豐厚的語言知識、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滲透著英語民族大量的思維方式、文化意識和價值取向。通過詩歌教學,有益於我們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使用。學習詩歌,也等於學習英語文化,那麼在英語寫作方面就會靈活運用,寫的東西就會更地道。
『叄』 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開題報告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主要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創新和努力實踐為內目標;以獲容取知識、運用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為基本內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課型以開放式為組織形式。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分析歸納和處理信息等實踐活動來學會學習,學會合作,了解社會,關心現實,關注人類發展,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科學態度和研究意識,提高實踐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課文The sea(人教版高二教材Unit 16)時,教師提出以「海洋探密」為題的學習任務,然後讓學生分組進行搜集資料、分析研究、製作課件等活動,最後,讓每組的「傑作」在課堂上展示。通過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對海洋的探索精神,加深了對海洋的了解。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而且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得到培養。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問題。學生在深入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所以,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肆』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教材進一步豐富了文化教學的內容,包括我們的民族文化,英語國家的文化和非英語國家的文化,通過文化內容的學習,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思想會更豐富,思維會更活躍,交流會更得體。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是「特定社會中成員所擁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風俗習慣、行為方式、社會習慣等的總和」。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有利於學生進行文化交流。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於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不是靠單純灌輸語法知識的傳統外語教學模式就能有效開展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英語課標》中指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於接受屬於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於培養國際意識。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文化導入,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文化,發展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要想充分擴大學生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范圍,必須採取多種方式。
1通過英語詞彙,進行文化對比。
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廣,如日常見面時的問候、稱贊、致謝、道歉以及委婉語、禁忌語乃至身勢語言等,教師應該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比較,。西方人認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聽別人的經濟收入、年齡、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狀況等是一種侵犯,因為那些是屬於與提問者無關的內容。而通過用談論天氣的辦法來打開與西方人談話的話題是非常明智的。所以當在教學有關天氣的內容時,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出這一文化背景,並告訴學生談論天氣的方法多種多
樣,如Lovely day,isn』t it? It』s a fine day, isn』t
it?等等。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內涵的詞彙,教師就適當提醒學生。中西方人給動物和顏色的文化附加意義也不是一樣的,如在中國,有人聽見You are a lucky
dog必然生氣,但在英語中lucky dog是「幸運兒」, 「clever dog」 意為「聰明的人,「It rains cats and
dogs」意為「下傾盆大雨」,「愛物及烏」的英語表達是Love me,love my dog;「人人都有得意之時」的英語表達是Every dog has his
day。在美國,狗作為寵物對人們極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紅色」在我們漢語文化中象徵「歡樂、吉祥、喜慶、熱烈」,是一個褒義詞,然而在英語文化中「red」
卻與「危險、暴力、流血」相聯.紅茶在英語中叫「black tea」,而非red
tea.數字「thirteen13」在中國沒有什麼,但是在西方國家卻是不祥的象徵。原因是西方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而在最後的晚餐上第十三個人的出現,出賣了耶穌,使耶穌蒙難,因此13
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徵。一般來說西方國家門牌號,沒有13號,電梯也沒有13層。九年級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專門講到了西方人見面的文化禮儀,談論不同國家的風俗禮儀,學會尊重他人。日本人和韓國人第一次見面「bow」,巴西人和墨西哥人第一次見面「kiss」,美國人第一次見面shake
hands,而我們中國人第一次見面 「shake hands」.從而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餐桌禮儀table
manners的學習,了解不同國家的餐桌禮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能懂有關不同國家的飲食eating
habits,生活習俗customs,提高對文明生活的認識。詞彙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在英語詞彙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英語詞彙的正確讀音和意義,還應教詞彙的文化意義,讓學生充分掌握英語詞彙與漢語詞彙的不對應文化現象,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通過節日文化,介紹背景知識。
節日文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師應該巧借這個話題,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如九年級的第二單元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介紹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Mid autumn Festival 及西方的萬聖節Halloween
。這是一個典型的節日文化單元。聖誕節是為紀念耶穌誕生而在12月25日舉行慶祝活動的節日。12月24日晚上被稱為聖誕夜Christmas
Eve,是家庭團聚,共進晚餐,互贈禮品的時間。孩子們還會期待著聖誕老人Santa
Claus在聖誕夜送來禮物。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死後復活的重大節日。復活
『伍』 淺談英語學習與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
當然可以啦,任何語言都根植於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特定的文化內容。實際版上,英語學習中,語權言的學習與運用就是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靜止孤立地學習某種語言,只能得到語言知識的皮毛,不可能獲得語言能力,不可能得體地運用該語言。所以,要學好和使用好英語,就要了解產生、使用這種語言的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文化習俗,才能在實際應用中表達正確、符合習慣。否則,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必然導致交際障礙、沖突和誤解。
『陸』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什麼是來文化品格?李紅恩在《論英語課自程的文化品格》中對文化品格進行了如下闡釋:"文化品格就是指人或事物(或某一類人、某一類事物)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氣質、風格、特點與特徵,它既是對人或事物的文化屬性的規定,也是其...
『柒』 從文化知識到文化品格,英語教學怎麼做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並使之應用到日常的工版作和生活當中權。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縱觀我國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教師們已經普遍認識到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本文對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的文化意識加以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