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輔助英語閱讀教學
① 如何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教師應注意:(1)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愛的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慾。教師親切的教態、愛撫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2)把成功帶給學生--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學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種種誘因或手段,成就動機則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種,它應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並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於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解題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於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② 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
如何運用多媒體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語言氛圍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能較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創設最佳情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嶄新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去,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如:高二下冊課文Life in the Ocean,教師如果利用多媒體先向學生展示海底奇觀及海底奇異生物的圖片並配以英文解說,以此引入課題,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第二冊第一單元Disneyland這一課,老師可直接放映動畫片《唐老鴨與米老鼠》、《白雪公主》、《三隻小豬》、《灰姑娘》等片段,讓學生在笑過之餘更迫切地希望了解Disneyland的歷史。 多媒體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從不同的感官刺激學生,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語言氛圍,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2.促進聯系,強化聽說訓練,培養讀寫能力 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聽力練習打到屏幕上,錄上聲音,反復播放,如還有困難可把聽力內容也打到屏幕上,看懂後再重新聽,學生見到文字內容並理解了練習,難題降低了難度,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益。 教師上閱讀課時,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或錄像一邊聽課文錄音。此舉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下一步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在加強閱讀訓練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根據課文回答問題的練習打到屏幕上,如果沒有生詞,學生可以順利地讀懂,也很容易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有困難,答案也可隨後顯示出來。 對話課的教學中採用多媒體能大大激發學生說的慾望。高中第一冊Unit 4 Lesson 13的主要內容情節是准備乘飛機去旅遊,高中第二冊Unit 1 Lesson 1是迪斯尼樂園的鍾樓附近問路,Unit 10 Lesson 37是在商店與售貨員交涉,節取這樣的視頻圖像是較方便的。在「扮演角色」的對話中,大屏幕又起到了舞台背景的效果,使表演真實可信,增強自信心。 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加強學生寫的技能訓練。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創設場景並提示Key words,要求學生先說後寫,或在閱讀訓練後安排這樣的練習。採用多媒體技術可把學生的典型錯誤顯示在屏幕上,針對錯誤分析講解,一目瞭然,學生便能得到整體提高。 3.增強感知,突破學習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利用多媒體可以用圖形、圖像、動畫等表現一些口述和板書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化解教學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可利用不同的色彩、字體和符號突出重難點,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大幅度地增加實踐練習的數量,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語言信息的活動強度。講解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區別時,教師若設計幾組對比圖片:a falling tree/a fallen tree, the rising sun/the risen sun boiling water/boiled water讓學生觀察理解將會獲得較好的效果;講授單詞用法時,我們可以利用現成的教學軟體,通過技術處理,提取該詞在各課中出現過的典型句子進行匯編作為例子,讓學生通過例子進行總結,得出單詞用法。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密度,實現單元的整體教學,或跨單元跨學期的對比教學。教高二Einstein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聯系高一Abraham Lincoln KarlMarx進行對比教學,挖掘文章的共同點,幫助學生總結寫人物作文的方法。這樣,通過前後聯系擴大了課堂容量,使學生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接觸到多篇課文,增加了知識的輸入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4.豐富刺激,培養觀察能力,促進創新思維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一個廣闊視覺的空間。大量的圖文信息,多姿多彩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激發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觀察認真,感受豐富,對課文理解才有深度,語言表達才能貼切。 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有的放矢地補充恰當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並長期堅持不懈地組織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學高二課文First Aid時,教師可展示一些需要採取急救措施的場景資料,如:遇火災,車禍,有人落水等,要求學生自由發揮想像,討論並陳述急救方案;教課文Saving the earth 時則同樣可以展示一些環境污染之類的素材,要求學生觀看後發表見解。資料通過用多媒體手段來表現,會更直觀、形象、生動,更有利於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活躍和激發思維,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英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把握好「度」的問題,要找准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的最佳切入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要避免過多地使用多媒體。如果刻意地追求現代化,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教師就成了「放映員」,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很濃,但實際上變成了老師搞「雜耍」,學生看熱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無意注意過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 2.注重課件的實效性 課件的製作是為了教學,不是單純吸引學生,課件的製作重在實效。許多教師希望多媒體課件「好玩」一點,「檔次」高一點,特別是用於公開教學或評優活動時,講究畫面背景復雜一點,按鈕多一些,令人目不暇接。事實上,我們不能不考慮實際效果而片面追求「技術含量」。面對眾多按鈕,教師可能會被搞得手忙腳亂,紛繁復雜的背景往往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結果反而事倍功半。 英語教師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恰當地進行選擇和運用,注重多媒體的實效性,使其能最佳地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3.注重課件的啟發性和結合應用 我們不能強調「學生——計算機」的關系而忽視「教師——學生」的關系。多媒體無法取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用英語進行的交際操練,更無法取代學生的思維訓練。 同時我們還要避免用投影屏幕取代黑板。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隨時根據教學進展需要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從而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且優秀的板書不僅精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隨時調整、修改板書內容,這些作用是多媒體所不能取代的。
③ 怎樣利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搞得轟轟烈烈,在課堂中隨時可以看到:用英語說、講、唱、演的場面,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英語非常感興趣.看到這些成就我們感到欣慰.但同時,困惑也隨之而來,表現一:閱讀資料初級階段側重聽、說技能得培養而忽略了對詞彙得認讀和拼讀,導致了高年級時接觸篇幅長得閱讀材料,一遇到單詞或新句式,立即產生了畏懼感.表現二:學生閱讀策略培養得方法單一,把閱讀教學當成一般課文教學,如講解生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厭其煩分析語法等.表現三:補充閱讀材料,由於小學生使用英語環境面狹小、頻率低、手頭資料少、課外補充閱讀難以控制,導致學生閱讀能力遠遠沒有得到提高,閱讀興趣不濃.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標 英語是傳輸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個人英語閱讀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他吸收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新課標》指出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在閱讀訓練中,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收獲信息,培養能力,養成良好掌握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例談 1、從生活實際入手,中高年級課本中已經出現了let』s read,Fun house繞口令等閱讀材料,同時所列功能項目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內容,突出了語言學習與學生生活經歷相聯系,突出「用」字.2、層層推進,逐步操練.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抓住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使學生產生閱讀的慾望,實現訓練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解決閱讀材料少的問題,同時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3、視聽著手,解決問題.問題推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感知整體的閱讀材料.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課本圖片,通過多媒體得方式呈現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錄音,遵循循序漸近得原則,盡量做到:提問、誘發學生感興趣問題;提問設計須有「度」;提問設計應「巧」.4、過程指導,適當調控.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小學生剛接觸英語,要靠老師正確得指導,具體培養方法有:默讀、根據意群認讀、猜詞的習慣,最終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5、滲透異國文化,擴展閱讀空間.語言具有豐富得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通過文化背景滲透來培養文化意識,有助於學生真正學好、用好英語. 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還需注意問題 1、要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 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 2、要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括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 3、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得目標之一. 總之,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技能,提升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④ 如何利用多媒體優化英語閱讀教學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版作業等方面的優化權.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⑤ 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使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表現內容的專豐富性,表達方式的屬直觀性等優點,一改傳統教學單調僵化的面孔,集動畫、音頻、視頻為一體,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為動態,給學生以全新的感覺;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趣味化、形象化,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交互環境,將英語教學帶入了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益的新天地。但是,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筆者也發現,多媒體教學雖然有著傳統教學方法不能比擬的優勢,卻也存在著一些局限,它忽視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揮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多媒體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那麼,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恰當地使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真正發揮多媒體的功能,是值得教師思考的一個現實問題。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筆者有如下一些體會,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
⑥ 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小學英語教學
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小學英語教學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它為我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資源加速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我國著名的科學 家錢學森先生曾經對未來教育做了如此的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路。」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我們當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福音。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談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決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確強調指出:這次小學英語課的開設,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別是要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事實證明:在現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的時代,單單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的需求,只有讓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我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來,才能豐富我們的英語教學形式,優化我們的英語教學過程,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
《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學過程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隨著現代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越來越多的英語老師喜歡運用英語組織教學過程,以便於更好的用全英文與學生進行交流。但是,我們的學生都是剛剛開始接觸英語,既不會說一口漂亮的英語,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不同的時間或情形中使用不同的語調;而且他們的詞彙和表達能力也被限制。這些種種困難使得我們在英語課堂上用全英文交流難以實現。此時,依據學生現有的水平和實際的情況,使用多媒體技術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也是關鍵所在。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實現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發展趨勢,能夠更好的使教師具體、生動活潑地展現所要教學的內容,還能用直觀、具體、形象的手段去感染學生,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課的教學實效,改善我們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松地學好小學英語這門功課。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指出:學習最好的激勵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激發創新的源動力。興趣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敗,只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啟迪他們的智力潛能。我校的英語課一般都安排在下午最後兩節,此時學生的身心都處於疲勞狀態,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上課一開始,教師就要採取一切可行的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強烈願望,使他們迅速投入到英語的學習當中去。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car,plane這兩個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單詞時,我就在多媒體中設計了兩個不同的人物,他們因要去不同遠近的地方旅遊,從而要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的情景。一開始我先設計同學A要在春節時去西藏旅遊,從而談論要使用的交通工具,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學內容plane,學生也不會感到很別扭,學起來也輕松,更便於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接著,電腦畫面上出現了同學B坐在自駕車里的照片。一下子同學們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了,自然也牢牢記住了所使用的交通工具:car。讓我教起來很有成就感。又如,我在教授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這一內容時,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的歌曲,畫面中的動漫小子根據歌詞的內容指著身體的各部位「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 eyes, ears」,學生一邊聆聽歌曲一邊欣賞動畫,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色彩鮮艷的畫面、動聽悅耳的歌聲所吸引,也就不知不覺地跟著音樂邊唱邊動,很快就融入到學習英語的氛圍中,同時欣賞歌曲為下面的新知識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教學英語字母時,我就會通過多媒體技術來製作一些動畫,把靜止的、平面的字母變成會動的、立體的彩色字母,並且給他們配上動聽的聲音,從而來激發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初次見面的字母有了深刻的印象。如當字母A發出甜美的聲音:「Hello,I』m letter A.」時,字母A 隨著滑鼠的點擊馬上跳動出現在屏幕上,這時我就要求學生跟著聲音讀字母;又如當在屏幕上出現字母E的某個側面,就讓學生來猜猜:「Who is coming?」如果學生猜對了的話,就點擊掌聲的圖標,然後發出熱烈的掌聲來,並且讓字母E「正式」與大家見面打招呼。但是假如學生猜錯了的話,就點擊一下哭臉的圖標,發出「Come on」的聲音。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很高,各個都爭先恐後地參與進來。既能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他們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突破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興趣
學生對學習和掌握新知識,一般都是從感知開始的。豐富的感知,能為進一步形成概念、理解知識和掌握學習的規律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英語教材中有些知識,光憑教師的口頭講解,是無法讓學生全然接受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只要遵循學生的這一認知規律,利用好多媒體技術的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色彩變化等特點,結合我們所教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就能輕而易舉地突破所學知識的重難點,並且能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把枯燥的操練興趣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一目瞭然、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如:我在新授ck等單詞時,運用多媒體點擊一下,屏幕上就出現了一個色彩鮮艷、形象逼真的畫面:鴨子一搖一擺地上台說道:「I』m a ck.」「嘎 嘎 嘎」 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它給吸引住了。這時,我就趁機教學What』s this? It』s a ck.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單詞的拼讀,而且理解了單詞的含義,還掌握了What』s this? It』s…的句型。通過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學生的學習內容由抽象變形象,由枯燥變生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如我在教學「on, in, under, near」等介詞時,我藉助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首先,我先設計一個漂亮的房間,房間里有chair、bed等傢具,還有toy car、ball等一些實物,一個小男孩推門進來找東西,配音「Where is my toy car?」引導學生回答「I t』s on the bed.」 「Where is my ball?」 「It』s under the chair.」隨著滑鼠的點擊,玩具車、皮球等隨即出現在床子上、椅子下,清晰的卡通畫面加上充滿童趣的標准美式發音,學生興趣一下子被提了起來,最後學生能輕松自如地掌握了介詞及其具體使用情境。
又如我在教「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rainy.」句型時,我設計了一段有趣的短片,「人物」就是書本上每單元都會有的一隻熊Zoom和一隻松鼠Zip,Zoom與Zip很高興地准備著行囊,想一起去外面旅遊,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來,Zip就用自己剛學的句型問Zoom:「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Zoom?」 Zoom望著窗外的大雨,吐著舌頭很無奈地說:「It』s rainy.」他們只好打消去旅遊的念頭,乖乖的呆在家哪都去不了。學生觀賞完這一短片後,馬上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並能模仿與運用。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樂於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操練。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 句型時,我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創設了三個時間段的語言交際情景:breakfast, lunch, dinner每個情景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物或動物在吃各種不同的食物。學生可以任選一個場景,運用自己已經學過的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或者What would he /she like? He/She』d like some .... 在小組合作、角色扮演和情景對話中進行簡短的英語交流對話,從而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又如在教學What are you doing ?這一句型時,我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創設了以下五個地點的語言交際情景:At Sarah』s home、In the zoo、In the teacher』s office、In the garden、On the farm,每個情景中都會有各種不同的人物或者小動物在做各種不同的事情。學生可以任意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情景進入,再運用自己所學的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 am … 或者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進行一問一答。在四人一小組的大力合作、情景對話和角色扮演中進行簡短的英語交流甚至是富有想像的對話,從而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英語單詞的教學
對於剛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最大的困難在於對單詞的發音及其拼寫的掌握。個別學生因記不住單詞,導致他們一開始就對學習英語失去了興趣,最終對此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態度。由此看來,掌握單詞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所在。在此多媒體所具有的色彩、動畫、聲音的優勢及時地幫助我解決了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例如:我在教學單詞「eight」時,在學生會跟讀這個單詞之後,我就開始慢慢地訓練他們的認讀能力了,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單詞eight放在別的很多學過的單詞中間,然後讓學生開始主動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單詞,等他們找到之後,就把這個單詞里的5個字母的順序打亂,並且讓他們在屏幕上不停地跳動,先讓學生說出這個單詞的讀音,再將正確的順序說出來,最後,利用多媒體技術隨機讓單詞的某一個字母消失,讓學生說出是什麼字母,這樣重復做幾次,學生基本上就能記住這個單詞了。將這樣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其他單詞的教學中,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多媒體技術為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具有很強的融合性,可以將大量的媒體資料有效地結合起來,它能使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進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它能真正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⑦ 有效提高多媒體輔助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
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圖片與閱讀材料相結合的方法
⑧ 標准下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1、老師要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教師要給學生親善、回和藹之感。且莫過於嚴肅,答讓學生覺得教師嚴厲,不好接近。交流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和贊賞學生,以便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信力。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要有鼓勵性的評價。 2、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這節課,杜老師設計的學生的活動有活力,使得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是多樣的,人人都參與,學生動腦、動手、動耳、動口,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
⑨ 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一、巧妙創設情境, 優化教學環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與深入, 情境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創設情境的有效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課堂教學, 可以給學生提供文字、圖片、有聲讀物、動畫和視頻等形聲結合、圖文並茂的學習材料, 創設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並茂的情境。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模式, 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也變得豐富而生動, 學生從無興趣轉化為有興趣,從抑制狀態轉化為興奮狀態, 必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
在英語教學中, 單詞的學習是相對枯燥乏味的。對於單詞的學習, 傳統的方法往往是教師領讀或用錄音機播放, 學生跟讀, 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運用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教學, 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以冀教版英語SB1 Unit 6 中的lion 為例, 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伴隨著一聲洪亮的獅吼, 一隻威武的雄獅出現在屏幕上, 接著醒目的黑色字體lion 出現在圖片下方, 同時播放出單詞清晰的發音[lain], 最後通過畫外音提問: 「What』sthis in English?」學生齊答: 「It』sa lion.」學生很快就能被這「形神兼備」的畫面和聲音吸引, 興趣十足地跟著大聲朗讀並很快記住這些單詞。
二、遵循注意規律, 突破教學難點,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心理學家認為, 調節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節奏, 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及其積極因素, 可以最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提高學習效率。對於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 若單純依靠老師的講解會顯得很抽象, 利用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使一些抽象難懂的概念變成形象、直觀的畫面、圖形, 而且還能夠動態地演示它們的變化過程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演繹、綜合、歸納等抽象思維活動, 從而形成概念並掌握事物與現象的原理及規律。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 可以將抽象晦澀的文字變成生動易懂的圖像畫面, 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並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 進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並掌握教學內容。例如, 學生對於英語動詞時態的區別及應用有一定的難度, 筆者在教學中適當應用了多媒體課件,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區分「David is playing football.」和「David plays football .」這兩個句子時, 為了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 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 筆者利用電腦顯示首先呈現一個男孩正在操場上踢足球的動態畫面, 然後問大家: 「Look! What is David doingnow?」學生們很自然地作出回答: 「He is playing football.」當涉及到一般現在時時, 就連續設計出現幾幅圖, 呈現男孩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後都去踢球的情景, 讓學生們經過仔細觀察, 再提問: 「What does David usually do afterschool everyday?」藉助畫面學生基本上能正確地理解並運用一般現在時態。接下來, 屏幕上再連續播放不同動作畫面, 讓學生根據圖片迅速造句, 並通過和正確句子的對比來查找自己的問題, 引導他們思考並總結這兩種時態中動詞、頻率副詞和時間狀語的區別及使用。最後, 筆者再呈現事先做好的對比圖和看圖說話練習加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通過多媒體教學, 學生能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地學習, 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了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三、提供背景知識, 加強語言、文化溝通, 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它反映了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的綜合, 了解說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然而, 在教學實際中, 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存在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而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把抽象事物具體化, 縮短時空差距, 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媒體課件具有重現力, 它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把各個不同時代的歷史故事和異地風情的記錄內容重現。同時, 多媒體課件也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它可以對事物與現象過程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進行擴大與縮小, 藉助視頻展現其緩慢的變化過程與現象。
筆者在講授冀教版《英語( 七年級上) 》Unit 8 MyCountry and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時, 學生需要了解一些有關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基本知識。但是, 學生都未曾去過這些國家, 對其文化背景了解甚少。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獲得感性的知識, 對這些國家能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筆者搜集大量有關這些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藝術、宗教建築、節日慶典等文化的圖片、文字和音樂資料, 並利用這些資料製作成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充滿異域風情的多媒體課件, 使學生在欣賞音樂和精美圖片的過程中了解Sydney Opera, Buckingham, theRockyMountains, the Statue of Liberty 等。
四、增加知識容量, 增大信息密度,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資源傳播的效率, 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具有發現性、探索性、交互性、個別性、創造性的學習環境, 有益於學生智力、能力和心理的發展, 實現主體教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大量地接觸英語。因此, 教師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存儲和顯示功能, 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在課堂上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信息、畫面、聲音以及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本以外的內容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
例如: 在講聖誕節「Christmas Day」時, 教師可以先追溯到聖誕節的起源, 通過感人的畫面給學生講基督耶穌降生的宗教故事、聖誕老人的動人傳說, 然後進行古今對比, 讓學生了解現代西方人是如何過聖誕節的。同時, 教師選擇一些精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和形象生動的動畫來展示聖誕歌曲、聖誕樹和聖誕禮物等,給學生展示出一個動人的情境: 在皚皚的白雪中, 慈祥善良的聖誕老人歡快地唱著歌兒, 駕著雪橇從寒冷的北極趕來。由於中西方文化不同, 教師還可通過節日進行中外對比, 並設計出多種不同的題型來進行知識能力的鞏固和練習。
五、結語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可以有效地增加課堂知識的容量和信息密度, 優化教學環境, 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 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枯燥乏味、費時低效的教學模式, 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盡管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如此多的優勢, 然而, 它也不是萬能的, 它只是一種必要的技術輔助手段, 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必須要遵循「實用、適時、適度」的原則。因此, 在具體的語言教學實踐過程中, 教師只有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 才能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和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進而體現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⑩ 怎樣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
如何運用多媒體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語言氛圍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能較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創設最佳情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嶄新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去,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如:高二下冊課文Life in the Ocean,教師如果利用多媒體先向學生展示海底奇觀及海底奇異生物的圖片並配以英文解說,以此引入課題,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第二冊第一單元Disneyland這一課,老師可直接放映動畫片《唐老鴨與米老鼠》、《白雪公主》、《三隻小豬》、《灰姑娘》等片段,讓學生在笑過之餘更迫切地希望了解Disneyland的歷史. 多媒體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從不同的感官刺激學生,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語言氛圍,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2.促進聯系,強化聽說訓練,培養讀寫能力 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聽力練習打到屏幕上,錄上聲音,反復播放,如還有困難可把聽力內容也打到屏幕上,看懂後再重新聽,學生見到文字內容並理解了練習,難題降低了難度,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益. 教師上閱讀課時,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或錄像一邊聽課文錄音.此舉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下一步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在加強閱讀訓練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根據課文回答問題的練習打到屏幕上,如果沒有生詞,學生可以順利地讀懂,也很容易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有困難,答案也可隨後顯示出來. 對話課的教學中採用多媒體能大大激發學生說的慾望.高中第一冊Unit 4 Lesson 13的主要內容情節是准備乘飛機去旅遊,高中第二冊Unit 1 Lesson 1是迪斯尼樂園的鍾樓附近問路,Unit 10 Lesson 37是在商店與售貨員交涉,節取這樣的視頻圖像是較方便的.在「扮演角色」的對話中,大屏幕又起到了舞台背景的效果,使表演真實可信,增強自信心. 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加強學生寫的技能訓練.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創設場景並提示Key words,要求學生先說後寫,或在閱讀訓練後安排這樣的練習.採用多媒體技術可把學生的典型錯誤顯示在屏幕上,針對錯誤分析講解,一目瞭然,學生便能得到整體提高. 3.增強感知,突破學習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利用多媒體可以用圖形、圖像、動畫等表現一些口述和板書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化解教學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可利用不同的色彩、字體和符號突出重難點,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大幅度地增加實踐練習的數量,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語言信息的活動強度.講解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區別時,教師若設計幾組對比圖片:a falling tree/a fallen tree, the rising sun/the risen sun boiling water/boiled water讓學生觀察理解將會獲得較好的效果;講授單詞用法時,我們可以利用現成的教學軟體,通過技術處理,提取該詞在各課中出現過的典型句子進行匯編作為例子,讓學生通過例子進行總結,得出單詞用法.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密度,實現單元的整體教學,或跨單元跨學期的對比教學.教高二Einstein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聯系高一Abraham Lincoln KarlMarx進行對比教學,挖掘文章的共同點,幫助學生總結寫人物作文的方法.這樣,通過前後聯系擴大了課堂容量,使學生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接觸到多篇課文,增加了知識的輸入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4.豐富刺激,培養觀察能力,促進創新思維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一個廣闊視覺的空間.大量的圖文信息,多姿多彩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激發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觀察認真,感受豐富,對課文理解才有深度,語言表達才能貼切. 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有的放矢地補充恰當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並長期堅持不懈地組織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學高二課文First Aid時,教師可展示一些需要採取急救措施的場景資料,如:遇火災,車禍,有人落水等,要求學生自由發揮想像,討論並陳述急救方案;教課文Saving the earth 時則同樣可以展示一些環境污染之類的素材,要求學生觀看後發表見解.資料通過用多媒體手段來表現,會更直觀、形象、生動,更有利於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活躍和激發思維,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英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把握好「度」的問題,要找准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的最佳切入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要避免過多地使用多媒體.如果刻意地追求現代化,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教師就成了「放映員」,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很濃,但實際上變成了老師搞「雜耍」,學生看熱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無意注意過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 2.注重課件的實效性 課件的製作是為了教學,不是單純吸引學生,課件的製作重在實效.許多教師希望多媒體課件「好玩」一點,「檔次」高一點,特別是用於公開教學或評優活動時,講究畫面背景復雜一點,按鈕多一些,令人目不暇接.事實上,我們不能不考慮實際效果而片面追求「技術含量」.面對眾多按鈕,教師可能會被搞得手忙腳亂,紛繁復雜的背景往往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結果反而事倍功半. 英語教師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恰當地進行選擇和運用,注重多媒體的實效性,使其能最佳地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3.注重課件的啟發性和結合應用 我們不能強調「學生——計算機」的關系而忽視「教師——學生」的關系.多媒體無法取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用英語進行的交際操練,更無法取代學生的思維訓練. 同時我們還要避免用投影屏幕取代黑板.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隨時根據教學進展需要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從而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且優秀的板書不僅精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隨時調整、修改板書內容,這些作用是多媒體所不能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