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初中英語說課
『壹』 初中英語說課哪些內容
你參考這個說課稿吧
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說課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單元圍繞談論過去的經歷,學習使用現在完成時態。通過對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些娛樂場所(fun places)的描述,反復運用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I』ve never been to…. 來激發他們使用本單元所學單詞的興趣。教材中提供的所有活動都以現在完成時態為中心,通過一系列的聽、說、讀、寫的訓練,來加深對現在完成時態的理解,明白英漢兩種在結構及表達方法的一些異同點。從而提高他們運用所學語言的綜合能力。
2. 教材的結構
本單元分Section A 和Section B 兩部分。Section A 中通過所設計的各項任務呈現了兩篇聽力課文和一篇閱讀理解。Section B則安排了一篇聽力和兩篇小短文,用以加強對目標語言的理解。Self Check 部分是用來檢查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目標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單元後的語篇訓練旨在通過目標語言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
3.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1) 知識目標:
學習單詞:Section A----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boat, water park, theme park, neither;
Section B----English-speaking country, language, flight attendant, tour guide, used, improve;
Self Check----understand, decide, rent, show, special
掌握句型:Section A----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I』ve n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
Section B----I want to understand English language movies.
I want to study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t』s fun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I have to.
I want to travel.
2)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3)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學會與別人分享快樂,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從而樹立正 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興趣,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4. 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掌握本單元的目標語言Have you ever been to…? / I』ve never been to….
2) 記憶本單元的主要單詞。
難點:1)比較現在完成時態與一般過去時態的異同。
2)聽力課文中關鍵單詞、短語及句子的理解。
3)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課文中的難句。
二、 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重視師生互動、倡導合作學習;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注重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1. 任務型教學法: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用中學,學中用」。 例如,將Self Check中的表格整合到第一課時中,完成1c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調查,培養學生運用目標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情景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藉助多媒體手段呈現一些圖片、動畫及資料,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合作探究法:例如在Section B中,圍繞Why do you study English?組織學生共同探討,鼓勵學生們給出各自不同的答案,總結出學英語的重要性。
4. 新舊知識對比法:在語法教學中採用傳統的問答方式,讓學生體味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的異同,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目標語言的理解。
三、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要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關鍵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 預習法:課前安排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找出重難點,提出問題。並帶一些去各地遊玩的照片,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來加深對目標語言的理解。
2. 合作法:通過分組練習,使得人人開口說英語,用英語,培養他們積極參與,善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3. 角色表演法:例如在Section B中,設計一次互相采訪,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味目標語言的真實性。
四、 說流程
1. 總體設計及課時分配:
1) Section A涉及兩篇聽力課文及一篇閱讀理解。按先輸入,再輸出的原則,以Have you ever been to …? / I』ve never been to. …為知識中心設計一系列聽、說、讀、寫的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談論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娛樂場所,使學生學會運用現在完成時來談論過去的經歷。計劃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1a-1c)以key vocabulary 和理解Present Perfect Tense 的結構為主來設計任務。從單元的整體框架來看,這部分是一個介紹和導入部分,主要的目標語言及話題在這一部分呈現。可採用以舊帶新的方法來呈現現在完成時的結構。所選材料來源於現實,為學生所熟悉,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課本上所提供的問題及畫面能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起他們的求知慾。
第二課時(2a-2c)通過對上一課的回顧,以一幅城市的旅遊地圖開始設計任務。以三小段聽力談話為中心,使得目標語言在這一部分得以延伸。加之適當的語法總結和語言點的精講,能使學生對Have you ever been to…? / I』ve never been to… .更加清楚。將Pairwork部分設計成一任務能更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目標語言。
第三課時(3a-4)這是一篇長課文「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著眼點並不是對文中語言點的講解,而在於整體掌握文章的結構及基本的寫作手法。可根據文章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自主去尋找、發現答案。通過組織Pairwork和Groupwork來傳授目標語言在語篇中的運用。
2) Section B包括一篇聽力和兩篇短文。設計一次采訪任務的角色表演和小組合作學習探討的模式,從而加深學生對現在完成時在具體真實語境中的理解。擬2課時教完。
第四課時(1a-2c)第一部分以Why do you study English?為話題,鼓勵學生給出不同的有趣答案,充分調動課堂學習氣氛。而第二部分的聽力,讓學生捕捉目標語言在真實語境中的具體運用,以及與其它時態的對比。擬用Pairwork來設計一次采訪任務,這對學生則充滿著挑戰。可通過適當的引導,給出問題,化難為易。
第五課時(3a-4)有兩篇短文。重點應放在使用目標語言的寫作能力訓練上。3a可設計成限時閱讀競答,把學生分成幾大組來搶答課文中的8個問題。然後通過多媒體適當呈現文章中的一些重、難點,強化記憶。可將4調到3b-3c之前為3b-3c的寫作掃清一些障礙。該寫作練習有點難,但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即時使用目標語言及詞彙寫作的習慣。
3) 淡化語法不等於不講語法,所以在Self Check中設計成一堂語法與寫作課,比較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異同,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目標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此為第六課時。
4) 最後一篇閱讀理解仍然以目標語言為話題,教會學生一些閱讀策略。1課時可完成。
2.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1)導人:利用多媒體展示自己在一些地方遊玩的照片,如長城、故宮、上海等,每次都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引導學生集體回答Yes, I have./ No, I haven』t. I』ve never been to… 這樣的熱身活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即將要學的目標語言有個初步預知。然後導入本單元課題,切入本堂課的三項任務:Remember Key words; Present Perfect Tense; Listening and Pairwork.
2)Remember Key words 將課本中的娛樂場所剪切到屏幕上,通過看圖、領讀、齊讀、背誦、默寫,給學生形成強烈的感官刺激,強記本節課的關鍵單詞和短語,為後面的兩項活動做好鋪墊。
3)Present Perfect Tense 展示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結構,學生在第六單元已經學習了現在完成進行時,所以對所給出的現在完成時應不太陌生,通過幾幅圖片的展示及例句的講解,使之明白可以使用現在完成時來談論過去的經歷。為後面的Listening and Pairwork掃清語言結夠上的障礙。
4)Listening 播放聽力前要求學生對課本圖畫上的對話進行朗讀與強記,化解了聽力中的難點。這時再播放兩遍聽力,一遍聽,二遍做,完成1b已變得十分輕鬆了。這同時也為接下來的Pairwork所需語言結構提供了模式。
5)Pairwork 將活動1中的圖片調出反復播放,按1c要求做 Pairwork. 此時教師可深入學生當中,解決他們交流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然後請幾組學生按展示的圖片進行Role Play。該活動的目的是從口語和聽力上再次強化了學生對本單元目標語言的理解。
6)Make a Survey 將Self Check中的表格整合到這節課,考察學生運用目標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小結與作業 調出屏幕上本節課的三項活動圖片,總結本堂課內容,強調重難點,使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線有個總體的掌握。布置復習與預習的作業,要求他們下節課帶到各地遊玩的照片,為下節課的活動做好准備。
8)板書設計
Uin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Task 1 key words Task 2 Present Perfect Tense Task 3 Listening and
space museum have / has + P.P Pairwork
amusement park I have ever been to…
aquarium Have you ever been to…?
zoo Yes, I have./ No, I haven』t.
water park I』ve never been to…
五、 教學反思
以導入為突破口,精心設計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當中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掌握本節課的目標語言。據此設計了記憶單詞、目標語言呈現以及聽力與分組練習三項具體的任務。一個任務的完成是下一個任務的前提條件,由易到難,前後相連,層層推進,從而形成了本節課一個完整的任務鏈。從教材的安排體系來看,似乎是以聽力材料為中心,但我認為著重點還應落實在Pairwork上。本著聽說領先的原則,將Selfcheck中的活動2整合到該課時,以期達到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目的,真正做到「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以致用」。
同時一些傳統的學習方法仍是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如朗讀、背誦、默寫等等,應予以充分重視。因為沒有一定量的語言知識的輸入,任務型活動無疑是座空中閣樓。
任務型教學不應僅停留在為設計任務而設計任務的層面上,教師應從「學」的角度來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貳』 初中英語說課
JEFC Book 3 Unit 8 Merry Christmas!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浙江宏達學校 羅敏江 版權所有,引用請註明出處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
本單元中心話題為談論「節假日活動」 (Festivals, 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主要交際功能項目為聖誕節及新年的節日問候,表達祝願及應答,語言項目為動詞不定式與疑問詞連用及作定語的用法和been to 與gone to 的區別。在教學中,我們著重突出以話題為綱,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結構,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去完成教學。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提高他們的跨國文化意識,並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29 課首先是通過談論節日這一話題導入本單元的主題,採用任務型學習活動中的列舉法(Listing),通過列舉學過的節日,引出聖誕節。然後用激情聯想法(Brainstorming),設想自己在英國和一位英國朋友過聖誕節,如何過,再過渡到第一部分的對話。第一部分的對話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和第二部分的根據對話問答,都圍繞本單元的主題進行。所運用的結構是so…that…句型、What do you mean by…? 這一句型以及系動詞sound/look/smell的用法。教學中應注意中西方在重大節日及文化意識上的差異。在本課中LIN TAO就問到: What do you mean by 「decorate the tree」? 節日期間的活動是不同的。
Lesson 29
Topic to 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Function Talking about how to 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and the activities of Christmas
Structures What do you mean by …? That sounds / smells /looks….To be here at Christmas time is…. A dream that has come true.so…that… I』m so happy that…. Me, too.
Task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 and learn to decorate before Christmas
Culture The Christmas festival (decoration at Christmas time)
Vocabulary merry, decorate, angel, circle
Grammar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第30課閱讀課文Christmas Day是講聖誕老人的傳說及西方人慶祝聖誕的活動方式,同時涉及對聖誕精神的理解。課文呈現了本單元的重要語言項目:動詞不定式。課前的第二和第三個問題可放在課堂導入這一環節中用,第一個問題可用來組織學生略讀,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Lesson 30
Topic Christmas Day
Function Talking about Christmas activities.
Structure Merry Christmas. as wellOf course not. … is based on … It is said that…Even though…, … can』t wait to … … spend doing …
Task The students learn to celebrate Christmas.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it.
Culture The Christmas festival (preparation and celebration, Father Christmas)
Vocabulary eve, stocking, pet, as well, kind-hearted, chimney, base on, real, shy, hang, fireplace, dry, though, even though, live on, relative
Grammar The Infinitive (what to do, )
第31 課第一部分的對話是Lin Tao問Jim 有關聖誕的問題,創設情境,較自然地操練疑問詞與動詞不定式的連用。第二部分在一個簡短的對話中,巧妙地讓學生鞏固區分gone to 和been to的用法。第三部分談論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慶祝方式,並可以和聖誕節作對比,分析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遷移能力。
Lesson 31
Topic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ulture
Function Talking about different festivals
Structure …how to do…, …when to do…, …where to go…, …what to do…
Task To compar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get ready for the report
Cultu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Vocabulary greet, western, traditional, similar
Grammar have / has gone to and have / has been to, the Infinitive
第32課的聽力是Mrs. Green 的獨白,講述聖誕前的准備活動。第二、三兩部分是先看圖答題,再以書面表達方式輸出,主要描述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情形。閱讀文章Jesus Christ,講述了聖誕的來源(耶穌基督出生的故事),並重現了本單元的重點語言項目:動詞不定式作定語及疑問詞與動詞不定式的連用。
Lesson 32
Topic the derivation of Christ
Function Talk about the derivation of Christ.
Structure wait for, according to, not… until, …where to go, give birth to,a place to stay
Task To learn the derivation of Christmas, make a handbook of festivals.
Culture the derivation of Christmas
Vocabulary once upon a time, special, at last, owner, give birth to
Grammar the Infinitive, been down( to) and gone to
二、教學設想
1.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以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為設計理念,具體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法(Situation Approach),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整體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Teaching)等。人們使用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活動,是讓學習者通過運用語言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學習者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
根據交際教學法的理論,外語教學必須與社會實際需要和學生興趣愛好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動力,主動地學習。導入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重視多元導入,景趣交融。
⑴、自由談話式導入。 如Lessons 29, 30, 31。
⑵、直觀導入。具體的實物、圖畫卡片、簡筆畫、照片、錄音等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如Lessons 29中,可展示學生列舉的和聖誕相關的物品,而在Lesson 30課的教學中,導入時可由一學生扮演聖誕老人展示聖誕禮物、聖誕樹、卡片等進行復習中完成導入。
⑶、問題導入。教師可單刀直入,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與新授課重點、難點有關的問題,達到發現新知識並解決新問題的目的,將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如Lessons 30,閱讀前的提問。
⑷、以舊帶新導入。主要選擇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舊知識,這符合溫故知新的原則,通常運用提問復述和課堂口、筆頭檢查等教學手段。如Lessons 32,復習單元要點:動詞不定式。
⑸、音樂欣賞。根據單元教學需要,讓學生欣賞有關聖誕的音樂、歌曲,並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單元的主題思想。努力做到重、難點分散。如Lessons 31,當然在本單元其它幾課的不同環節中還可適當安排欣賞或教唱聖誕歌曲。
不管哪種形式,都盡量讓學生盡快動起來,進入到學生狀態中,讓學習發生。
認真把握好課型,結合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L29和L31主要是採用「情景教學法」,L30和L32主要是運用「閱讀課的整體語言教學法」等。無論採用那一種教學方法,都圍繞 「以學生為本」這一宗旨,其目的都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重視提倡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方式。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做中學,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單元中任務的設計注重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並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並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
2.對話課教學
對於對話課的教學,我們採用的原則與方法為 「在模仿操練中強化」、「在交際情景中生成」、「在合作討論中創新」。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聽說活動加深對語言的理解,使理解和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根據單元整體內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通過pair work和group work進行話題訓練。在訓練前必要的示範和操練。然後通過圖片或投影片圍繞某一話題訓練。
2、 通過跟讀模仿進行語音語調訓練。
3、 通過編寫對話,進行活用性訓練。
4、 通過設置真實的情境,進行交際(非操練)訓練。有時還可復述對話對學生進行講一段話的訓練。
本單元的口語教學主要在L29(及L31課)。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和教材內容相似情境的做法,驅動學生去完成較容易的小任務,分解語言難點。後階段可創設學生需完成綜合任務的情境,先讓學生通過pair work 和 group work,在有充分的安全感的環境中進行交際,再作口頭匯報(表演)。如:L31中第二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掌握been to 和gone to的用法。教師先設置這樣一個情境:請一名學生去辦公室拿字典,然後與學生們進行問答:
T: Where is A? Ss: 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 office.
T: Why did he go there? Ss: He went there for a dictionary.
T: What has he done there? Ss: He has been to get a dictionary.
通過問答,讓學生感悟兩者間的區別。然後操練教材中提供的對話,再假設某個時候某人不在(如假設一位同學到加拿大去了),進行小組對話表演,最後教師再進行語言分析,進一步區分兩者的不同用法。
此外,教師還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口語活動,如:集體朗讀,個人朗讀,扮演角色朗讀或表演等,增強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的習慣,並通過合作學習後,讓學生可以互相糾錯。通過小組活動,還可給學生足夠的安全感,通過小組匯報表演,展示不同的風格和他們的風采,給他們成就感,激起他們學習英語持久的源動力。
本單元所涉及到的語法現象是動詞不定式的兩種用法和been to與gone to的區別。對於這一些語法要點,讓學生在對話課教學中感悟。在完成任務後,適當給學生做一些必要的解釋。因此,對於語法要點,我們始終堅持在情景中生成,在表演中鞏固,在交流中運用,在操練中強化。
如本單元的動詞不定式與疑問詞連用這一語法項目的教學: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編這樣一個小對話:
J: Lin Tao, can you help me 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
L: Sure. Where shall we put the tree?
J: Over there. Near the window.
L: How can I put up the Christmas lights. The tree is too tall.
J: Look, do it like this. It』s easy.
L: Oh, I see. Thanks. By the way, when will we go to the Christmas play tonight?
J: After the Christmas dinner at about 11:00 p.m.
然後以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示範後改成學生問學生):What did Lin Tao ask? 接著幫助學生用帶疑問詞的動詞不定式進行回答,再用第一部分進行強化。
3.閱讀課教學
關於閱讀課,我們的指導思想是:主動閱讀,自主發展,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理論依據是語言習得理論。堅持採用整體語言教學的方法。閱讀課主要解決詞彙認知,背景介紹,理解教材內容,掌握閱讀方法和培養閱讀技巧等。主要按以下步驟進行:
3.1、閱讀導入。包括背景知識介紹。例如在教Lesson 30時可先介紹一些關於中外節日的知識,然後讓學生分別列出中國和英語國家的重要節日,再進行知識的分享,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experience),對課文的內容進行預測,並就有關的話題開展討論。然後,讓學生通過閱讀驗證自己的推測,吸取信息,掌握新的知識,豐富經驗。這樣還可以適當降低閱讀難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2、目標閱讀。對學生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控制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學生可以通過跳、略讀等閱讀方式發現答案,做出推理和判斷,充分理解作者的意圖,培養學生的略讀(skimming)能力。如本課的教學中,可提出這樣的問題:Who is Father Christmas based on? What do people do on Christmas Day? 也可以是課前的問題(When is Christmas Day?)。
3.3、分析閱讀。可通過細讀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細節,分析文章與段落的組織結構,尋找主題句,理解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篇章的整體理解。
3.4、導讀及朗讀。有些詞語可以讓學生在閱時根據上下文推測出意思來,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在學生猜測詞義的基礎上,再通過實物、圖片、簡筆畫、體態語、投影片等方法設置情景來呈現詞彙、句子等,使學生在直觀的情景中感知詞彙和句型,掃除障礙,疏通課文大意,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對文章或對話內容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聲地讀,讓他們讀得流利,朗朗上口。選擇部分段落,可讓學生進行對話與陳述的互相轉換,然後進行表演或復述等。
3.5、泛讀。根據教學情況,在課堂上可採取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原則。適當補充一些讀物,並提出閱讀要求和任務,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速度,擴大詞彙量,在閱讀中掌握閱讀技巧。
寫,也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語言的交際和閱讀是分不開的。它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除了一些常用的練習外,在日常交際用語中鼓勵學生使用已學過的語言不僅做課堂里寫的練習,而且引導他們在課外「寫」一些真實的情況。如L31課的第三部分,先回答問題,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寫一則故事,基礎較好的同學,還可讓他們寫出春節和聖誕的異同。教師應保證學生在寫之前懂得要求他們做什麼,進行必要的寫前指導,或在寫之前先進行口頭訓練,然後再進行筆頭訓練,這樣可以減低難度,讓學生保持和提高願意寫的興趣。先說(討論)後寫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教師還應經常提供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本單元中,除了寫各種賀卡外,還可設置這樣一個單元項目(project)任務:以小組為單位製作節日手冊。先指導學生進行小組成員分工,通過報刊、網路等多種途徑,搜集各種節日資料(可先確定一個英語國家,如英國或美國等),列出西方國家的節日,再進行第二次分工,明確各成員的任務,如資料的再搜索、主筆、美工等,完成節日手冊的製作。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在做中學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同時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當然,也可用英語製作一本中國節日手冊,向西方國家介紹中國的節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完成這一項目,同時也在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是在真正地運用英語,而不是為了作業而作業,為了操練而操練。
三、教學手段與評價工具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與教材配套的教學掛圖、錄音帶、VCD、投影片、練習冊、閱讀訓練、多媒體軟體等,並以此作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重視使用一些先進的現代技術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主要以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密度,提高教學效率。在使用多媒體時,應提倡適當使用,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而使用,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注重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避免把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應發揮其主導作用,注意多媒體運用的頻度,注重各類媒體的結合應用,避免只重多媒體而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避免把投影屏幕當成黑板,注重 「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製作課件時,我們不妨進行一番 「換位思考」。其一,把老師置於學生的感知角度,體會他們的學習情緒和學習心理,去感知教材和訓練語言交際能力,以此來找准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從而落實教學目標和重點;其二,把學生置於課件主人地位,使學生在不斷地語言訓練中理解並掌握教材,進而運用,達到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境界。
根據《課程標准》,強調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評價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及表現出的發展潛能等,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該評價體系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有很多課堂情形需要教師對學生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單純的筆頭考試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就。尤其象英語課,對於學生的評價,除了單純的筆頭考試外,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口語,朗讀與聽說,閱讀,等各種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通過觀察學生的實際行為,對學生作出相應的評價,進行適時的反饋。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給學生足夠的成就感,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驅動力。這種形成性的評價要求學生能夠展示他們能做什麼而不只是說他們要做什麼,而且也能使學生有機會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無論是哪種評價方法,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評價工具,即要有一定的評價技術。常用的評價工具有:(1)教師自製的單元測驗;(2)各類標准測驗;(3)行為觀察的現場反饋或記錄;(4)問卷調查;(5)交談法;(6)作業(任務報告)分析;(7)表演;( 個案分析; (9) 學習效果自評;(10)家長反饋;(11)各類獎懲。
在教學評價的具體實施中,評價的組織形式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只有民主的教學環境才能促使學生充分、自由地發展,這應該體現在教學的民主化方面。因此,教學評價的組織形式也要體現出這個思想。在總體安排上,可提出教師——學生——家長評價的相互結合,充分依靠這些評價主體的力量,尤其是學生的力量,使評價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因此,在評價時,可以「他評」和「自評」相結合,其中「他評」中「教師評」「學生評」和「家長評」三種形式可結合起來。在通常的情況下,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占居多數。但是,學生評價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應該成為評價的主人,我們盡力創造條件,讓學生也擔負起評價的責任。學生參與評價可分為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的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活動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當然,在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中應強調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發現別人的優點。在評價的組織形式中應強調教師——學生——家長系統的共同評價。家長參與評價需要作好動員及明確評價的要求與方法,注意評價的客觀性和鼓勵性。
1. 對學生口頭匯報的評價
(1) Physical Expression.
隨時關注學生的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主要觀察姿態,面部表情,是否保持良好的目光交流等,並注意適時的反饋(吸引學生、提醒學生)。
(2) Vocal Expression .
對於學生的聲音表現,如發音是否正確清晰、聲調變化、音量、停頓等。
(3) Verbal Expression.
語言表現,如用詞是否准確、達意、是否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意義表達是否完整,信息組織是否有邏輯性,結論是否能切中要點等。但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客觀地評價每位學生,幫助每位學生獲得成功。注意糾錯的方式與藝術,進行有效的監控,但不過分的挑剔學生表演過程中所犯的語言性錯誤,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
2. 對於學生英語聽說課的評價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調查,以便於我們了解或掌握學生在英語課上的聽說情況。
Which speaking, listening activities did you participate in this week?
Which did you enjoy /dislike? Why?
In which speaking activity do you think you did your best?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What type of speaking activities would you like to do better? etc.
3. 對於學生閱讀的評價
對於學生的閱讀評價,我們不妨經常用下列問題的調查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
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e passage you read? Were you exciting or ll ?
Can you understand the passage easily? How long did you spend finishing it?
Do you meet with any difficulties?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
Do you read more passages after class? (What kinds of passages do you often read?)
4. 對於學生寫作的評價
How did you go about writing this piece?
What problems did you encounter?
Do you solve the problems now? How?
What goals did you set for yourself in this piece?
How well did you accomplish them?
What are your goals for your next piece?
What did you do for your handbook?
提倡學生作文的形式的多樣化,如寫周記、調查報告、對外交流的e-mail等。鼓勵學生交換閱讀,互相取長補短。鼓勵學生多寫,並把好的文章進行展示、廣播、投稿等,展示時也盡可能多給學生機會,如可分最佳書寫、最佳創意、最佳描述、綜合最佳等。
5.對於學生小組活動中的合作表現評價
教師用小組活動中的合作表現評價表觀察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主要觀察學生在小組活動時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精神、是否注意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是否給予他人機會發表意見、是否按時完成任務等。可用下表進行評價:
Assignm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me: ________________ Da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d you
1. listen to other people?
2. respond to other people's ideas?
3. help to organize the talk?
4. help others in the group?
5. explain your ideas clearly?
6. understand the ideas?
7. enjoy the discussion?
Did everyone in the group
1. join in?
2. listen to each other?
3. help each other?
l Has the talk helped you to understand the subject?
l Has the groupwork made you think?
l What parts of the assignment did you do best?
l What parts of the assignment did the group do best?
l How would you improve this assignment if you had to do it again?
l How could you improve your own groupwork?
l How could your group improve its work?
l Please use the back of the paper to add further comments if you wish.
通過一單元的學習,教師還可對學生進行一次測試性評價(測試卷另附),並再作一些定性的評價,以求評價的全面性。如:
Teacher Comments
You do a good job of /This student can
And you can improve/This student need
Student Comments
I did well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plan to improve by ______
Parents Comment
『叄』 初中英語說課稿
初中英語說課稿為來方便查閱,按年級以單自元順序為單位其中初一精選了12個優秀說課稿,初二精選了11個優秀說課稿初三精選了8個優秀說課稿,主要講述英語說課的內容要求、說課的類型和說課的基本要求,(1)教師可按照上面教法中講到的交際方式和學生對話,要照顧到不同位置的學生,可進行五、六次。(2)學生與學生自由對話,人人都要開口說話。4.鞏固驗收階段,根據英語大綱規定,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
初中英語說課稿
初中英語說課稿http://ufae81.chinaw3.com/JiajialeL1/JiajialeL2/gkxx.html
初中英語說課稿
『肆』 初中英語閱讀課說課稿
閱讀說課稿
給學生展示這樣兩幅圖片: 一個平衡的杠桿上,一些人在左,我們的地球在右;第二張圖上左邊新增的人使杠桿不再平衡。之後問學生:看了這兩幅圖,你會想到什麼?又是什麼引發了這個問題?學生會表達一些自己的見解,這時不論他們的見解是否正確都要給與鼓勵和表揚,然後問學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時每分鍾每秒鍾全世界會新增加多少人口?學生會很有探究答案的慾望,這時很自然地讓學生打開書去閱讀50課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並找出我給出的這張表格的答案。由於本課是以大量數據為主反映人口問題的,因此如果學生能順利完成此表,那麼全文的重點內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認為採用圖片導入法遠比直接讓學生翻書閱讀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獲取知識。 3、拓展與鞏固 通過講解我指導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如猜詞悟意法、略讀掃讀法、找中心句和關鍵詞等方法,之後要檢驗一下學生是否掌握此方法,於是我問學生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會引發那些嚴重問題呢?在學生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後為,我再給學生一篇文章進行快速閱讀,這也是本節課的課堂檢測,我會當堂進行面批面改。然後對於這篇關於人口急速增長帶來的一些後果的文章,我讓學生來進行講解,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4.合作與發展 接下來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組關於由於人口太多而導致資源匱乏、污染嚴重、食品短缺、空間擁擠等的圖片,看著這些圖片問學生:你們對哪一方面感觸最深?你還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師們的看法?以這種方式充分把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將其分成6個小組,先組內討論發表個人見解然後鼓勵他們去采訪在場聽課的英語老師。
5、交流與分享 讓學生推選各組代表組成專家團坐在教室前,選一名同學以記者的身份采訪「專家們」,使其把個小組的討論結果與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組成員可以作為後援團補充些觀點,這樣既可以使口語較好的同學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讓口語較弱的學生也有參與的機會並能向他人學習。最後按事實豐富、語言准確、表述清晰程度評出最權威專家和最積極後援團,通過這種方式可讓學生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6、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當學生慷慨激昂地探討完這些現狀後,我會問他們,面對這種現狀,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以此為題寫一篇作文。我布置這項作業的依據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寫作需有明確的動機和積極的態度,寫作的題目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是他們具有寫作的願望這樣他們才能了與寫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為了應付教師而做的作業。
『伍』 初中英語說課的大致范圍
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說課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單元圍繞談論過去的經歷,學習使用現在完成時態。通過對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些娛樂場所(fun places)的描述,反復運用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I』ve never been to…. 來激發他們使用本單元所學單詞的興趣。教材中提供的所有活動都以現在完成時態為中心,通過一系列的聽、說、讀、寫的訓練,來加深對現在完成時態的理解,明白英漢兩種在結構及表達方法的一些異同點。從而提高他們運用所學語言的綜合能力。
2. 教材的結構
本單元分Section A 和Section B 兩部分。Section A 中通過所設計的各項任務呈現了兩篇聽力課文和一篇閱讀理解。Section B則安排了一篇聽力和兩篇小短文,用以加強對目標語言的理解。Self Check 部分是用來檢查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目標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單元後的語篇訓練旨在通過目標語言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
3.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1) 知識目標:
學習單詞:Section A----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boat, water park, theme park, neither;
Section B----English-speaking country, language, flight attendant, tour guide, used, improve;
Self Check----understand, decide, rent, show, special
掌握句型:Section A----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I』ve n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
Section B----I want to understand English language movies.
I want to study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t』s fun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I have to.
I want to travel.
2)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3)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學會與別人分享快樂,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從而樹立正 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興趣,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4. 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掌握本單元的目標語言Have you ever been to…? / I』ve never been to….
2) 記憶本單元的主要單詞。
難點:1)比較現在完成時態與一般過去時態的異同。
2)聽力課文中關鍵單詞、短語及句子的理解。
3)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課文中的難句。
二、 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重視師生互動、倡導合作學習;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注重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1. 任務型教學法: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用中學,學中用」。 例如,將Self Check中的表格整合到第一課時中,完成1c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調查,培養學生運用目標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情景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藉助多媒體手段呈現一些圖片、動畫及資料,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合作探究法:例如在Section B中,圍繞Why do you study English?組織學生共同探討,鼓勵學生們給出各自不同的答案,總結出學英語的重要性。
4. 新舊知識對比法:在語法教學中採用傳統的問答方式,讓學生體味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的異同,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目標語言的理解。
三、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要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關鍵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 預習法:課前安排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找出重難點,提出問題。並帶一些去各地遊玩的照片,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來加深對目標語言的理解。
2. 合作法:通過分組練習,使得人人開口說英語,用英語,培養他們積極參與,善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3. 角色表演法:例如在Section B中,設計一次互相采訪,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味目標語言的真實性。
四、 說流程
1. 總體設計及課時分配:
1) Section A涉及兩篇聽力課文及一篇閱讀理解。按先輸入,再輸出的原則,以Have you ever been to …? / I』ve never been to. …為知識中心設計一系列聽、說、讀、寫的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談論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娛樂場所,使學生學會運用現在完成時來談論過去的經歷。計劃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1a-1c)以key vocabulary 和理解Present Perfect Tense 的結構為主來設計任務。從單元的整體框架來看,這部分是一個介紹和導入部分,主要的目標語言及話題在這一部分呈現。可採用以舊帶新的方法來呈現現在完成時的結構。所選材料來源於現實,為學生所熟悉,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課本上所提供的問題及畫面能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起他們的求知慾。
第二課時(2a-2c)通過對上一課的回顧,以一幅城市的旅遊地圖開始設計任務。以三小段聽力談話為中心,使得目標語言在這一部分得以延伸。加之適當的語法總結和語言點的精講,能使學生對Have you ever been to…? / I』ve never been to… .更加清楚。將Pairwork部分設計成一任務能更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目標語言。
第三課時(3a-4)這是一篇長課文「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著眼點並不是對文中語言點的講解,而在於整體掌握文章的結構及基本的寫作手法。可根據文章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自主去尋找、發現答案。通過組織Pairwork和Groupwork來傳授目標語言在語篇中的運用。
2) Section B包括一篇聽力和兩篇短文。設計一次采訪任務的角色表演和小組合作學習探討的模式,從而加深學生對現在完成時在具體真實語境中的理解。擬2課時教完。
第四課時(1a-2c)第一部分以Why do you study English?為話題,鼓勵學生給出不同的有趣答案,充分調動課堂學習氣氛。而第二部分的聽力,讓學生捕捉目標語言在真實語境中的具體運用,以及與其它時態的對比。擬用Pairwork來設計一次采訪任務,這對學生則充滿著挑戰。可通過適當的引導,給出問題,化難為易。
第五課時(3a-4)有兩篇短文。重點應放在使用目標語言的寫作能力訓練上。3a可設計成限時閱讀競答,把學生分成幾大組來搶答課文中的8個問題。然後通過多媒體適當呈現文章中的一些重、難點,強化記憶。可將4調到3b-3c之前為3b-3c的寫作掃清一些障礙。該寫作練習有點難,但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即時使用目標語言及詞彙寫作的習慣。
3) 淡化語法不等於不講語法,所以在Self Check中設計成一堂語法與寫作課,比較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異同,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目標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此為第六課時。
4) 最後一篇閱讀理解仍然以目標語言為話題,教會學生一些閱讀策略。1課時可完成。
2.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1)導人:利用多媒體展示自己在一些地方遊玩的照片,如長城、故宮、上海等,每次都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引導學生集體回答Yes, I have./ No, I haven』t. I』ve never been to… 這樣的熱身活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即將要學的目標語言有個初步預知。然後導入本單元課題,切入本堂課的三項任務:Remember Key words; Present Perfect Tense; Listening and Pairwork.
2)Remember Key words 將課本中的娛樂場所剪切到屏幕上,通過看圖、領讀、齊讀、背誦、默寫,給學生形成強烈的感官刺激,強記本節課的關鍵單詞和短語,為後面的兩項活動做好鋪墊。
3)Present Perfect Tense 展示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結構,學生在第六單元已經學習了現在完成進行時,所以對所給出的現在完成時應不太陌生,通過幾幅圖片的展示及例句的講解,使之明白可以使用現在完成時來談論過去的經歷。為後面的Listening and Pairwork掃清語言結夠上的障礙。
4)Listening 播放聽力前要求學生對課本圖畫上的對話進行朗讀與強記,化解了聽力中的難點。這時再播放兩遍聽力,一遍聽,二遍做,完成1b已變得十分輕鬆了。這同時也為接下來的Pairwork所需語言結構提供了模式。
5)Pairwork 將活動1中的圖片調出反復播放,按1c要求做 Pairwork. 此時教師可深入學生當中,解決他們交流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然後請幾組學生按展示的圖片進行Role Play。該活動的目的是從口語和聽力上再次強化了學生對本單元目標語言的理解。
6)Make a Survey 將Self Check中的表格整合到這節課,考察學生運用目標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小結與作業 調出屏幕上本節課的三項活動圖片,總結本堂課內容,強調重難點,使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線有個總體的掌握。布置復習與預習的作業,要求他們下節課帶到各地遊玩的照片,為下節課的活動做好准備。
8)板書設計
Uin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Task 1 key words Task 2 Present Perfect Tense Task 3 Listening and
space museum have / has + P.P Pairwork
amusement park I have ever been to…
aquarium Have you ever been to…?
zoo Yes, I have./ No, I haven』t.
water park I』ve never been to…
五、 教學反思
以導入為突破口,精心設計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當中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掌握本節課的目標語言。據此設計了記憶單詞、目標語言呈現以及聽力與分組練習三項具體的任務。一個任務的完成是下一個任務的前提條件,由易到難,前後相連,層層推進,從而形成了本節課一個完整的任務鏈。從教材的安排體系來看,似乎是以聽力材料為中心,但我認為著重點還應落實在Pairwork上。本著聽說領先的原則,將Selfcheck中的活動2整合到該課時,以期達到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目的,真正做到「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以致用」。
同時一些傳統的學習方法仍是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如朗讀、背誦、默寫等等,應予以充分重視。因為沒有一定量的語言知識的輸入,任務型活動無疑是座空中閣樓。
任務型教學不應僅停留在為設計任務而設計任務的層面上,教師應從「學」的角度來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