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對英語閱讀理解負遷移
⑴ 英語負遷移的例子
1. 漢語拼音對英語字母學習的影響
2. 漢語拼音的讀法對英文單詞中字母發音的影響
如:i,e,u等內
3. 漢語語容法對英語語法的影響
來點直接的吧,可以從網上搜相關的例子,寫論文就是要大量手機資料,也是自己學習的一個過程,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我剛剛在網上幫你找了一下,有好多相關的材料
如:http://wenku..com/view/8466dd6ab84ae45c3b358c73.html
請及時採納滿意答案,和樂意與你繼續討論
⑵ 如何在外語學習中充分調動母語正遷移的作用
如何在外語學習中充分調動母語正遷移的作用
如何在外語學習中充分調動母語正遷移的作用
鳴謝 7-8
中文摘要 8-9
英文摘要 9-10
1 問題的提出 10-23
1.1 當前中國的英語學習狀況 10-13
1.1.1 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 10
1.1.2 教師的教學狀況 10-12
1.1.3 中國學生英語水平過關存在的問題 12-13
1.2 當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收效較低的症結之一——母語遷移和英語學習的關系 13-15
1.2.1 中英語言形式不同是形成英語學習的干擾 13-14
1.2.2 中英文化差別是形成英語學習的障礙 14-15
1.3 母語遷移的表現形式 15-16
1.4 母語遷移理論的相關研究及評述 16-20
1.4.1 遷移的定義研究 16-17
1.4.2 國外母語遷移理論的研究及評述 17-19
1.4.3 國內母語遷移理論的研究及評述 19-20
1.5 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結構——辨證看待母語遷移和英語學習的關系 20-23
2 在外語學習中母語遷移的影響 23-49
2.1 母語負遷移對外語學習的影響 23-37
2.1.1 母語負遷移的理論依據 23-25
2.1.2 母語負遷移的語言形式 25-35
2.1.2.1 語音負遷移 25-26
2.1.2.2 詞彙負遷移 26-29
2.1.2.3 句法負遷移 29-35
2.1.3 母語負遷移的文化語用形式 35-37
2.1.3.1 詞彙的文化內涵不同 35-36
2.1.3.2 文化習俗不同 36
2.1.3.3 價值體系不同 36-37
2.2 母語正遷移對外語學習的影響 37-49
2.2.1 母語正遷移的研究意義 37-39
2.2.1.1 外語教學中不能排斥母語的作用 37-38
2.2.1.2 外語教學中母語幫助學習者形成用目的語思維的能力 38-39
2.2.2 母語正遷移的理論依據 39-43
2.2.3 母語正遷移的調查依據 43
2.2.4 母語正遷移的語言形式 43-46
2.2.4.1 語音正遷移 43-44
2.2.4.2 詞彙正遷移 44-45
2.2.4.3 句法正遷移 45-46
2.2.5 母語正遷移的語用形式 46-49
3 如何在外語學習中充分調動母語正遷移的作用 49-62
3.1 語言形式上利用正遷移 49-51
3.1.1 語言方面 49
3.1.2 詞彙方面 49-50
3.1.3 句法方面 50-51
3.2 在外語教學的不同階段中抑制母語語言形式上的負遷移 51-54
3.3 如何在外語學習中利用母語文化正遷移 54-56
3.4 如何正確對待外語學習中的發展性錯誤(語內語言偏誤 56-62
3.4.1 語言錯誤,一部分為發展性偏誤,並非都是母語干擾的結果 56-60
3.4.1.1 錯誤分析的理論基礎 57-58
3.4.1.2 產生語言錯誤的原因 58-60
3.4.2 如何糾正外語學習中的發展性錯誤
⑶ 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 近5年國內外的研究成果!!
語際遷移主要有兩種,正遷移和負遷移。凡是母語對外語學習有促進作用的,我們稱其為正遷移,凡是母語對外語學習產生干擾作用的,為負遷移。而一個人,一旦掌握了第一種語言,母語,這種語言就必將成為他終身離不開的工具,所以,一個人學習外語,尤其是學習外語的初級階段,即在學生對外語語言體系熟悉之前,母語是可以吸取經驗的唯一語言體系,這樣一來,很容易就把母語的語言規則和結構運用於外語學習,也就是說,不可避免的…
語言遷移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學生在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試圖藉助於母語的語音、結構、語義和文化來表達思想,就會產生語言遷移現象。語言遷移分為兩種:正遷移(posi tive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當母語的某些特徵同目的語相似或完全一致時,往往產生正遷移。例如,英語和漢語的基本語序均為S+V+O(主語+謂語+賓語),「我說漢語」(IspeakChinese)這個句子中,漢、英兩句語序完全一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學生就藉助於母語的語序用英語詞彙構成一句正確的英語句子。
論母語遷移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1)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fore language learners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have been using their mother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so that they have been very familiar with the rules of mother language.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when they learn a new language, they transfer those rules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unconsciously, and then transfers appear. However,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in their usages, rules and so on. For that reason, two kinds of transfers form. They are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This essay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definition of transf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mother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n it discusses the reason that causes transfer. Next, it illustrat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ransfer i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ulture separately in detail. In language knowledg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English letter』s learning, phonetic, lexical, grammar and discourse. In cultur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two areas: lexical meaning and pragmatics. Finally, this easy will giv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of the right treatment to the mother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mother 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language knowledge; English teaching
【摘 要】 語言遷移是二語習得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在語言學習者學習語言之前,他們就一直使用母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因而,他們對於母語的規則已經非常熟悉。又由於語言學習之間存在著共性,所以,在學習者學習外語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將母語的一些習慣遷移到他們所學的外語中去。而後,遷移就發生了。然而,兩種語言之間在使用習慣,規則等眾多方面存在著異同。這就使語言在遷移過程中發生了兩種變化:正遷移和負遷移。本文首先對遷移的定義以及母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性進行闡述。然後討論了遷移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分別就遷移可能出現的兩大方面(語言知識方面和文化方面)進行詳細的描述。在語言知識方面,從五個方面描寫母語的遷移的表現:英語字母的學習,語音方面,詞彙方面,語法方面和語篇方面。在文化方面,則從兩個方面來描寫:詞彙文化方面和語用方面。最後,本文提出一些認為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的正確對待母語遷移的方法。
摘 要 本文依據長期的教學和大量的觀察,從遷移的角度出發,探討分析了福建方言對方言區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發現方言語音與英語語音存在著很大差異,構成了方言區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因素。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福建方言區的英語教師的教學和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將有所裨益。
關鍵詞 福建方言,英語語音,負遷移,語言學習焦慮
一、遷移理論
在心理學中,遷移指的是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發揮作用的心理過程。[1]在外語學習研究領域中,遷移是指母語知識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許多語言學家和心理語言學家所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
1957年美國語言學家Lado在《跨文化語言學》中認為:在外語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廣泛依賴已經掌握的母語,傾向於將母語的語言形式、意義和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外語學習中來。奧得林(Odlin)[2]把遷移定義為:遷移是一種影響,它來自於已習得語言(可能是錯誤習得)與目的語之間的共性與差別。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將母語遷移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正遷移、負遷移、迴避和過度使用。由於本文主要討論負遷移現象,所以這里介紹一下此理論中的正負遷移兩個方面。
1、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 :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相同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這時母語規則能夠減輕外語學習的負擔,減少外語學習中的錯誤,促進外語的學習。這時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是積極的,這種影響叫正遷移。
2、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有差異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母語便會干擾外語的學習,此時母語對外語的影響是消極的。這種影響稱為負遷移。
由於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在語音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因此,在中國學習者的發音中普遍存在著漢語發音的負遷移現象;由於地區差異,又存在著方言語音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現象。依據上述遷移理論,本文將具體探討一下福建方言在方言區大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
二、福建方言與英語語音
「語言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聲音符號的習慣系統』……只有人發出的有意義的成系統的聲音才是語言」[3]。可見語音在語言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語音、詞彙、語法在區分漢語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等的。相對來說,語音應該是區分漢語方言的主要標准」[4]。可見方言是按照語音來劃分的。
1、福建方言
「方言是民族語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語言。」[5]方言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個是從結構去看,一個是從功能去看。社會語言學側重從功能方面去給方言下定義,「認為它是一種交際功能受到地區限制,其發展未達到標准化的語言變體。」[6]方言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福建省是漢語方言最復雜的省份之一。全國各大方言區中,福建占著5種。分布最廣的是閩方言。閩方言分為邵將、閩北、閩中、閩東、莆仙、閩南、瓊文7個次方言,之間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漢時代漢人南侵時與當地的閩越語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結果。除分布最廣的閩方言之外,閩西有大片客家方言,閩西北有贛方言,浦城縣有吳方言,還有一些地方有官話方言島。福建省境內的方言不但品種多,而且內部差異很大。像連城、尤溪、順昌等地,一個縣內就有幾種、十幾種不能相通的話。福建方言區的學生,由於福建方言的影響,英語發音會遇到一些特殊困難,因此也可以從母語方面探究原因,尋求解決方法。
本文針對在校福建籍大學生方言的語音特點,做一個淺顯的分析、總結,結合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方言的語音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並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以資參考。
2、英語語音
語言首先是由語音組成的,語言的作用首先是交際,交際的首要形式是口語交際,口語交際離不開語言的發音。英語語音是英語使用者所必須遵守的約定俗成的東西,個別語音可以有變化,但是變化不能超出該音音位變化所允許的范圍,否則就會引起發音錯誤。方言區的學生由於受方言影響根深蒂固,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又以應試為主要目的,大多沒有受過系統的語音訓練,因此把方言中的語音遷移到英語語音中來,由此造成的語音方面的錯誤是非常突出的,下面具體討論福建方言在英語語音中的負遷移現象。
三、福建方言在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
英語學習中,本族語語音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早已有人論及。「從語音上看,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語言中的音去感知不熟悉的語音」[7]。學習一種外國語的人,尤其是成年人,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受他本族語發音習慣的影響,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本族語的一套發音習慣搬到外國語中去。
這種影響對於那些普通話不標準的學生而言,是十分明顯的。如福建各地對/n/,/l/,/r/基本不分,在上大學英語Focus Listening的第一冊第一課中,對於平行的兩個班,我們在上課時先給一個班講述這三個音的發音特點、舌位,然後做辨音練習,而另一個班我們先不做區分,直接聽音,結果發現第一個班的效果要比第二個班好得多,而第二個班中,城市學生比地縣學生區分得清楚。這就充分說明了受方言語音影響較小、普通話水平較好的學生,其本族語對英語語音的影響就小,而那些方言很重,普通話很不標準的學生,本人方言語音對英語語音的影響就大。
綜上所述,語言具有表意性,「語言的表意性就是語音傳遞說話者用詞彙概念表達的一系列思想」。[8]當語音無法正確地傳遞說話者的思想,或聽者無法用已有的語音知識去感知說話者的詞彙概念時,這種語音肯定會對說話者或聽者帶來一定的影響。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觀察到,方言太重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著焦慮情緒。根據心理學家的解釋,「焦慮是個體由於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9]。這種語言學習焦慮對英語學習產生影響如下:
1、英語學習焦慮
福建籍學生由於很多人方言重,無法准確地拼讀單詞、朗讀句子課文,往往面臨一種尷尬的局面:自己讀的材料別人聽不懂,別人讀的東西自己不明白,寫出來大家都明白。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但語音問題是毋庸置疑的。如a moon-lit night,福建籍學生由於n、1不分,是不太可能聽明白什麼意思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學生以英語為學習目的語,很多新生剛入大學很難適應課堂活動,逐漸產生焦慮心理,進而影響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對他們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這種影響可從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觀察到。有這種學習焦慮的學生,常表現為「語音變調,不能正常地發出語言的語音和節奏,站起來回答問題有凍僵的感覺,忘掉才學過不久的詞彙,甚至根本不說話,只是保持沉默不語」[9]等。他們回答問題以及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很小,傾向於迴避比較復雜的句子,或者經常抱怨課程進度太快,學習太難,需要更多時間去學習。
2、交際畏懼
根據McCroskey(1978)的解釋,交際畏懼指的是個人對於與他人的真實或者預期交際產生的恐懼或者焦慮程度。語音、語調太差的學生由於擔心無法感知他人話語,或者別人不能聽懂自己傳遞的信息,往往不願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有壓力和焦慮,不願坐前排,上課低著頭,迴避與老師的目光相遇,即使被迫進行交際,也是寥寥幾句,不願深入,或是說聲「sorry」結束。這些都是典型的交際畏懼表現行為。他們的交際經常是被迫的、很勉強的。他們對自己的英語能力的自我評估很低,有些學生甚至不認為英語學習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不願為此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因而學習效果很差,效價不高。
3、負評價恐懼
實踐證明,受方言影響大、語音差的學生往往很在意老師、同學對自己語言水平的評價,過於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其行為方式傾向於使可能出現的不利評價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經常有意識地迴避或盡早結束交際。對自己今後的英語成就期望不高,在學習和交際過程中常有「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這種經常性的提醒會威脅學生自尊需要的滿足,挫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增強焦慮傾向。
四、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以上論述證明,福建籍學生,很多人由於受方言影響,英語語音掌握較差,英語學習存在一定障礙,產生語言焦慮。根據有些學者的研究,語言焦慮可能對動作行為產生兩種完全相反的影響:一是「促進性焦慮」(Facilitating anxiety);二是「抑制性焦慮」(debilitating anxiety)。[10]前者有利於外語學習,而後者則相反,而完全缺少焦慮感與焦慮感過強都不利於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為此,在英語教學中,對於由於受方言影響而產生的語言焦慮可採取一些措施予以有效控制。
1、英漢語音分析對比
成人學習英語和兒童學習話語的心理基礎是不一樣的。兒童在客觀環境作用下,通過同化和適應來習得語言,其語言習得的過程和智力成長的過程是一致的。成人學外語時其智力已發展成熟,因此他是從已知的事實出發,採用相應的方法去學習。要克服其本族語的干擾,最好的辦法是進行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這在語音上已證明有較明顯的進展。[11]因此,對於剛入校的大學生,在語音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參照普通話語音特點,指出學生方言中的語音失誤並與英語語音進行比較,有目的、有意識地強化訓練,逐漸減少其方言的干擾,提高他們正確發音、拼讀的語言能力。
2、創造輕松、愜意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
福建籍學生語音基礎普遍差,學習中存在語言焦慮,如何將這種焦慮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輕松、愜意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十分重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一樣重要。輕松、愜意的課堂氣氛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其對英語學習持一種積極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學質量,增強課堂信息反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鼓勵學生朗讀、背誦英語材料
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材料的積累,朗讀、背誦英語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理解內容,另一方面可使學生充分感知語音特徵。提高對語言形式的敏感可以幫助學生注意所輸入語言的特徵,並且注意所輸入語言和輸出語言間的差距,從而更好地掌握語音知識。正確的發音不僅有助於學生聽力、口語的提高,而且也可幫助他們正確拼寫單詞,使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7.
[3]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綱要[M] .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2. 145.
[4]王福堂.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M] .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9. 46.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
[6]陳松岑.社會語言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7]申小龍.社區文化與語言變異:社會語言學縱橫談[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8]潘諾夫、王仲宣.信號、符號、語言[M].何純良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
[9]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10]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11]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ujian Dialects i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ts Revelation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Zhang Shu
(a 2004 graate student in College of E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view of transf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Fujian dial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which, according to large amount of observation and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makes a point that grea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dialect and that of English, and hence, the factor of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dialect speaki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formed. It will be of extraordinary value not only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but also to English learners』 study metho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n it in Fujian.
Key Words: Fujian dialec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negative transfer,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⑷ 母語負遷移用英語怎麼說,急啊!!!!!!!!!!!!
Negative Transference of Mother Tongue.
⑸ 什麼是母語的負遷移
娶了媳婦忘了娘.學了外語,卻沒學好母語,然後母語外語都沒學好.
⑹ 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The language border migrates mainly has two kinds, is migrating and negative migration. Every mother tongue has the promoter action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we said that it for is migrating, every mother tongue has the interference effect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for negative migration. But a person, once has had a good command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e mother tongue, this language will certainly to become the tool which he lifelong cannot leave, therefore, a person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particularly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the initial stage, namely, in the student is familiar before the foreign language language system, the mother tongue is may absorb experience's only language system, as the matter stands, very easy utilizes mother tongue's language rule and the struc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i.e., inevitable…** the language migration is the second language custom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ne kind of common phenomenon. The student when uses the goal language carries on the human relations, attempts with the aid in mother tongue's pronunciation, the structure, semantic and the culture express thoughts, will have the language transport phenomena. The language migration divides into two kinds: Is migrating (posi tivetransfer) and negative migrates (negativetransfer). When mother tongue's certain characteristic same goal language similar or is completely consistent, often proces is migrating. For example, English and the Chinese basic word order is S+V+O (subject + predicate + object), 「 spoke Chinese」 in (IspeakChinese) this sentence, the Chinese, the British two word orders are completely consistent. In this case, the Chinese students draw support in mother tongue's word order constitute a correct English sentence with English glossary.
⑺ 一開始學語言學得很好 結果去學英語就混淆是屬於正遷移還是負遷移
屬於負遷移,表示母語對二語學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