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做英語親子閱讀
㈠ 如何與孩子進行英文親子閱讀
可以從給孩子閱讀英文的童話故事開始。 逐步變為和孩子一起品讀英語文學著作。 當然,這需要家長的耐心,時間以及基本的英語閱讀能力。
㈡ 如何有效做親子閱讀,辨識字母
其實對兒童的早期語言發展來說,親子閱讀非常重要。家長可以陪孩子一回起聽繪本的原聲音頻,聽完之答後,讓孩子指認或用筆圈出某一頁或整本書中的某個目標字母。家長還可以任意指著一個字母,讓孩子說出字母名或字母音。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㈢ 想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可是英語基礎太差了怎麼辦
我的英語也不太好,總怕給孩子教錯,後來買了小彼恩WIFI版的好餓的毛毛蟲點讀筆,里邊的發音很規范,音質比較清晰,陪孩子一起讀很靠譜!
㈣ 如何有效進行親子英語繪本的閱讀
親子閱讀的方式無定勢。媽媽英語好、孩子程度高的,可以多些英語少些中文輔助。但是,即使媽媽孩子程度都不高,一樣可以讀出來趣味和收獲。而且,每一遍的讀法都會有所不同。比如上面這本書,孩子對圖畫理解的差不多了,以後就可以簡化看圖環節,讓他自己看圖,然後逐漸增加英文的量。不管哪種方式,通過和大人一起讀,能讓孩子喜歡並且有慾望去讀,就是好方式。親子閱讀作為一種過度方式,真正的價值是在孩子和書籍之間做個橋梁。這個橋梁不用多麼精美,也不需要特別多的規矩,能夠傳導一種對閱讀的熱愛並讓孩子有動力去自己探索世界,就足夠了!
㈤ 孩子什麼時候該開始學習英語,親子閱讀具體要怎麼做
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時候學英語這種問題 學校要求除外 還是需要的時候再學最好 基本上忘都忘不了 學東西是要有目的 如果不知道為了學學來幹嘛過會就忘了 那豈不是白費
㈥ 如何讓孩子享受英文閱讀
們都知道,想讓孩子享受閱讀,家長就先要放鬆自己的心情,擺正自己的心態。如何放鬆心態,從而讓孩子也能聽得放鬆,進而享受閱讀呢?我想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建立自信。
家長們總是擔心自己的英文不夠好,發音不不標准,怕影響了孩子的語音。這點我反復說過,沒有必要。從流利程度上來講,只要你能把一個故事順暢地讀下來,不至於磕磕巴巴,就可以給孩子讀。從發音角度上來講,幼兒幾乎是天生具有分辨發音好壞的能力,只要你給TA從其它方面輸入的都是更加標準的英文,比如原版兒歌和動畫、跟故事書搭配的mp3,當然也包括我和Emma的節目(哈哈毫不謙虛),並且輸入的時間超過了你給TA講故事的時間,那麼就不用擔心,TA的發音不會被你帶跑。
並且,我一直認為國人對發音太過糾結。我在做電台主播的這些年裡,收到過很多充滿贊揚的聽眾反饋,但也有聽眾毫不客氣地批評我發音不好。好吧,我對自己發音的評價是:比較標准,但不夠地道。可是擁有那麼地道的發音干什麼呢?讓別人誤以為你是歪果仁嗎?語言的第一目的始終是交流。在我們嘲笑印度人、新加坡人、香港人的英文發音時,他們正在和英語世界進行有效的對話和交流,並且從這種交流中獲取了有益於自身的科技、文化和價值體系。我並不是說沒有必要在英文發音上下功夫,而是說,不要因為擔心發音不好而在啟蒙的道路上裹足不前。
二:加強中文親子閱讀。
這個有點奇怪,我們不是要學英文嗎?可是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把母語學好的孩子才更有可能學好外語。雖然中文和英文屬於完全不同的語系,但語言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交流、閱讀,記錄等等。學習母語和外語完全可以齊頭並進。如果家長先把中英文對立起來,非要讓孩子讀外語而剝奪TA閱讀母語的快樂,那孩子能覺得享受嗎?另外,父母完全可以把讀中文故事時自然流暢的感覺和親子互動的方式帶到英文閱讀當中,消除讀外語造成的不適感。
三:在家裡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固定時間,比如每天晚上;閱讀時排除周圍的干擾,比如Emma做了一個請勿打擾的牌子,每次英語時間到時就掛在門上;設立兒童圖書角,把書放在孩子能輕松取到的地方,可以考慮中英文書混著放,讀過和沒讀過的書混著放,我和Emma喜歡這樣的無序,找書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驚喜,當然也可以讓孩子按自己的喜好分類擺放。
四:不需要太過糾結於理論和體系。
我在走上英語啟蒙這條路之後,看了很多國外的研究,以及韓國、中國的媽媽們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分享,直到現在我也還在不斷學習中。但這是因為我希望消化吸收之後,能把各方理論轉化成操作性更強的、大家都能明白的內容。普通的家長,如果太過糾結於各種理論,反而可能會在實踐中變得更加小心翼翼。很多事情,去做就好了。在做的過程中,自己就會有心得、有判斷了。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自己喜歡讀這些繪本和故事嗎?還是覺得這些童書太幼稚,只是把給孩子讀書當成任務來完成?如果你恰好也被這些故事所吸引,流連於每一幅插畫,或迫不及待想要看到結尾,那毫無疑問,孩子也會喜歡讀。
親子閱讀是一條有趣且收獲滿滿的路。我們付出的不過是時間,收獲的卻是孩子的愛和重拾自己童心的快樂。哦,順便還學了點英語。
㈦ 18個月孩子如何親子閱讀能否加入英文閱讀
加入英文閱讀必須有個發展配
景和
外語條件。
如果你在
日常生活上已經和孩子開始
說英語
,那就可以,也很需要。如果沒這種環境條件,那還是
漢語閱讀
,先讓孩子好好享受閱讀樂趣吧。
㈧ 英文繪本如何親子閱讀
一說起英文繪本的親子閱讀,很多媽媽都感覺頭疼。目前來看,主要是幾大問題: 發音是一大問題,怕自己發音不準影響孩子的人不在少數。還有的媽媽英語水平不高,看到滿眼的英文單詞連不成句,就算是不考慮發音,自己讀都費勁,所以也不敢給孩子讀。 而有的媽媽,英語好些的,敢為孩子朗讀,但是往往又按照自己以前的模式,一定要把每句話翻譯成中文說給孩子,好讓孩子理解。 其實,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尤其是流利閱讀的能力普遍都很差。就算是在國外的中國人,能夠聲情並茂地把繪本讀的和英語母語的媽媽一樣好的也不多。 那是不是這些孩子就沒有辦法享受英文繪本的親子閱讀了呢? 我覺得,媽媽的英語水平高低會影響孩子,但是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就好比會彈鋼琴的媽媽,孩子就一定彈得好嗎?很多媽媽自己不會彈,但是卻能夠找准孩子的問題,尤其是能夠找出一套激勵孩子興趣、讓孩子自主學習的好方法。 英語學習也是一樣。很多媽媽,自己水平不錯,於是在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總是在自己心裡定一個標准和計劃,總是在要求孩子通過一本書達到一個什麼程度。而且,因為自己水平高,對於孩子的一些錯誤也看得清楚,所以也總是急於糾正,總想把自己知道的這些東西都教給孩子。但恰恰是這些做法,剝奪了孩子做主的權利,讓孩子有挫敗感。最後,直接導致孩子的興趣喪失。這樣的媽媽,可能還不如一個不怎麼會英語的媽媽對培養孩子興趣方面的正向作用。 在討論如何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之前,我覺得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第 一,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用中文的親子閱讀來理解。有些人,目的很直接,就是希望讀書能夠讓孩子多認字。覺得如果沒有把一本書中的字認好,書就浪費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沒把認字作為閱讀的目的。書讀得隨意,最後,認字不但成了副產品,水到渠成,孩子成了真正的愛書人。 用同樣的思路思考英文繪本,是不是一定要把每個字的意思都弄懂?是不是要把全部的文字都給孩子讀出來才算是有效利用了英文繪本?親子閱讀到底是為了馬上學會英語的具體知識,還是通過英文圖書搭建孩子的英語思維平台,進而提高孩子持續的學習英語的能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求知慾? 第 二,中國人在英語朗讀方面的普遍問題在哪裡?是單個詞的發音不準確,還是整個的韻律節奏不對?判斷這個問題很簡單,聽老外讀一本書,然後我們重復--都是最簡單的我們都認識的單詞,但是,我們能不能讀出來人家的感覺?讀不出來差的是什麼?如果韻律節奏的問題是大問題,那麼單個詞的發音就不那麼重要了。單個詞發音好的,韻律節奏和原版的也沒法比,那誰和誰的差別還能有多大呢?因為發音不好而糾結,是不是沒有意義了呢? 第 三,翻譯中文和用中文輔助理解的區別在哪裡?在國外的圖書館,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咱中國人在簡單的兒童讀物上,把一些不常見的(是我們在中國課本上基本看不到的但是人家國外的孩子常用的)詞標上音標和中文意思。我們不贊成翻譯,主要是避免孩子去自覺不自覺地對應兩種語言的字面含義,並用中文的字面含義去找可搭配的英文單詞,最後就會出現很多笑話。但是從理解場景的角度,對於一個聽力詞彙不多、英語思維沒有建立起來的孩子,你一定不去用書中的語言來描繪這個場景,孩子就會不理解。不理解的結果就是喪失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就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到底是興趣重要還是眼前的知識重要?知識是有難易程度之分的,不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即使你想讓孩子學知識,最後也會徒勞無功。所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去幫助孩子理解,提高他的認知能力就更為重要。 說到底,中文閱讀也好英文閱讀也罷,都不是為了馬上認字而來。書籍本身是孩子提高自身認知能力、完成內在建構的一個途徑。只要能滿足這個功能,不管是什麼語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認字的事情,尤其對適合拼讀的英文,是水到渠成的。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讀物的分級。記得以前我轉過一篇某出版社推薦的小學生中文閱讀書目。當時一位博友就說,她這書目不科學,你看他說6-8歲孩子讀的書,我孩子才三歲就讀過了。我問,是自主閱讀嗎?說不是,我給她讀。這也說明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級別的關系。 目前,國內的孩子能夠自主閱讀英文的不是很多。很多孩子年齡上夠了,但是因為沒有系統的學習閱讀方法,所以即使簡單的讀物也難以完成。所以,在親子閱讀階段,在選書的時候,重點還是要看孩子對主題的興趣度。只要對主題感興趣,書的讀法可以因人而異,同一本書每次和每次讀法都可以不同。而孩子,從不同的讀法中獲得的收益並不少。 比如昨天我看到一本書,就是下面這本:I don't like to read! 出版商的推薦年齡是5-8歲, Level-2。但是這本書三歲的小寶和我一起讀的津津有味。 先看和他一起封皮,誰啊?一隻老鼠,好像很生氣哦!後面的兩個人(動物就當人吧),也生氣嗎?不是,他們很高興地在看書呢--這些都可以用中文。如果為了突出一些孩子能理解的英文,可以根據情況增加。而提問,有些人說提問會讓孩子緊張。其實這個問題關鍵是看方法,提出問題一定要孩子回答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自問自答也可以啊! 然後進到裡面去,看圖,這些人在干嗎呢?前面站著個大熊,下面坐著好多小朋友?大熊是誰啊?老師吧--本來說黑板,結果小寶不知道黑板,沒見過,我就說你們幼兒園上英語課的老師用的那個,嗯,那是投影儀,和這個不一樣。這個是可以寫字的,看他們寫了點啥?恩--January、February、March 、April ,這些他都知道的,自然可以用英語說。 接下來繼續引導他看圖,大熊老師坐在椅子上,大家圍著他干嗎呢?哦,講故事--這個和學校能對上。然後下面呢?哦,做作業--小寶最近看過一張數學的字卡,和姐姐一起玩,知道這是數學。 這個時候借機把下面的文字帶出來,甚至可以重復,然後順帶說句:這mouse在學校還干不少事呢! 再看下頁圖,大家都在干嗎呢?哦,reading!那老鼠呢?對他的名字叫henry,henry mouse--以前在親子班學過一首歌,叫做jenny mouse,順帶著就把那首歌給唱了幾句,這時候孩子就特別高興。大家都在reading,mouse呢?小寶說:也在看書。嗯,也拿了本書,但是眼睛在看嗎?小寶說:沒有。他這樣看著前面呢,邊說還學著做了個動作。 翻到上面一頁的時候,我故意很誇張的喊了一嗓子:哇,這是誰啊?干嗎呢?小寶馬上說,倒立呢。哦?倒立還可以看書嗎?緊接著,就把這句話讀出來,說,嗯,倒立還真是能看書啊! 到了右邊這張圖,我問了句,大熊老師這是幹嘛呢--一般我問的時候都是自言自語,他要是回應就一起來了,不回應我就自言自語。小寶這時候特別大聲地來了句:踩字母!我沒明白,什麼是踩字母?我看到的怎麼是他那本書給大家讀呢。小寶理直氣壯地指指圖:你看,這不是踩字母嗎--原來他看到的是熊用腳踩著地上的字母呢!他在溫哥華親子班、幼兒園都玩過字母的玩具,說不定也是踩著玩的呢! 這也說明,孩子總是對自己有過體驗、有點接觸和了解的東西,最容易立即進入視野、產生興趣。所以說,有些親說我的孩子對英文的什麼都不感興趣,那一個原因是以前太難的經歷讓孩子產生了抗拒,另一個就是沒有找到和孩子自己的經歷有點相似的圖畫的繪本。 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孩子對細節的觀察了。你看,henry mouse 好像不那麼生氣了?然後回頭找前幾頁的圖,一頁一頁地看,s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