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在英語閱讀理解實踐效果
❶ 我高三了,詞彙量一般,考試英語閱讀理解總是做不好,著急啊!請問怎麼能有效地提高呢謝啦!
❷ 如何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如何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摘要:閱讀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的提高和理解力的增強,通過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精讀與泛讀的統一運用、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和閱讀語感等一系列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在有扎實的基礎的前提下,通過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能力、方法、閱讀實踐
閱讀是一種書面交際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獲得閱讀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從閱讀入手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經驗,獲得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當今社會,國際交往頻繁,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知識更新極其迅速,人們常需要用英語閱讀書刊、雜志、信函、電傳、電報、報告、使用說明書及廣告等。並且,計算機網路使人們獲取信息和交往的方式和速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英語是國際互聯網上使用最多的語言。所以,只有具備用英語獲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於閱讀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更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更多的終身受教育機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制約呢大家的閱讀能力,進而影響整個英語水平。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逐步積累的漸進過程,閱讀是英語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明確閱讀能力,改變觀念,注重方法。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的提高和理解力的增強。這都要通過必要的、大量的練習和專門的訓練。考生不但要大量閱讀涉及各種學科領域、各種題材的讀物,擴大知識面,而且要有意識地讀一些附有練習題的文章,並進行限時閱讀,以便檢查、測試自己的閱讀能力。熟悉各種題目類型,從而在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提高應試能力。那麼如何在日常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我們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
1.在閱讀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1教師更新觀念
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1.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創造者,學生的變化是學習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學生們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系起來,才能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有了強大的英語學習動力,才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去。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文章提出問題或是對內容質疑,學生提出的疑問可能僅是一些簡單膚淺的問題,老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問題寫下來,讓同學們大家分組討論合作探究解決,教師及時給予支持鼓勵,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1.3「授人以漁」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學生討論之外,教師還應該給予學生閱讀技巧上的一些指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閱讀效率,節省時間,以期更快,更有效地進行閱讀。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始終貫穿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這一思想,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的訓練,增大閱讀量,並持之以恆。例如,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帶的初171班,堅持要求學生每天都做一篇閱讀理解或是完型填空,並且利用早自習的時間進行檢
查落實;而為了對比起見,我所帶的初174班,我只要求學生每周做一次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一學期下來,在閱讀競賽中,171班的學生獲獎人數比174班多了一倍。可見增大閱讀量對閱讀訓練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加強閱讀要從平時做起。
2.在扎實的詞彙基礎上,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
首先要講究閱讀的效率,而效率體現在閱讀的速度和閱讀能力兩個方面。閱讀速度過快會使閱讀流於形式,影響我們閱讀的最終目的,欲速則不達;閱讀速度過慢就不能大量閱讀,提高不了閱讀能力。一般應以每分鍾50—60詞較為合適。其次,應培養猜測能力和理解讀物的深層含義的能力。有時,文章的語言並非都是一目瞭然,有的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有的曲折迂迴,需要推理。所以,學生應培養自己的猜測能力和深層理解的能力,學會從上下文猜測整個句子的意思,領悟文章的內涵,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步驟可以如下:
2.1速讀通覽全文,搞清中心大意。弄清故事的主要人物(who);發生的時間(when)和地點(where);原因(why)及如何解決問題(how)等。
2.2掌握內容主線,首尾加以串聯。要先從宏觀入手,掌握中心意思,幷注意說明中心意思的主要事實和細節,抓住關鍵性詞語。
2.3了解全文大意,細心推理分析。要細心地加以「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偽存真」的推理分析,在全文的大意基礎上判斷詞語的確切含義。
2.4吃透作者意圖,歸納中心大意。
2.5培養良好習慣。排除口腔發音動作,通過視覺直接接受文字信號,一目十行,以意群或片語尾單位,注意力集中於關鍵詞、主題句等。
3.培養良好習慣,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任務,一些學者發現,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應該要求學生掌握領讀習慣,劃讀習慣,摘讀
習慣,詢讀習慣,注讀習慣,比讀習慣和議讀習慣。要培養學生這八方面的良好習慣,只能從學生年齡特徵出發,根據閱讀教學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逐漸培養;只有注意閱讀中的一點一滴,持之以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最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閱讀習慣。閱讀時要去掉雜念,心緒安定,精神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心理,造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像閱讀中文小說一樣,遇到生詞難句是在所難免的,切不可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而要從容不迫,泰然處之,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包括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力兩個方面。許多學生在閱讀外語時速度很慢,這是由於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所致。例如:
一見到生詞就要停下來查字典,不會聯繫上下文猜測詞義。 用手指或筆尖指著文章逐詞閱讀。 在心中默讀或小聲地逐詞朗讀。
需要把每句話在心中或口頭譯成漢語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不會用外語思維,直接理解句子的意義。
以上幾種不正確的閱讀習慣不但影響閱讀的速度,而且影響對文章大意和主旨的正確理解。
提高閱讀能力,還必須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有效的閱讀技能。一般說來,學生應根據不同的目的,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下面介紹三種基本閱讀方法。
3.1快速瀏覽,也叫略讀 (Skimming)
略讀就是快讀。目的是通過草草通讀和瀏覽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對文章的內容有個總的概念和印象。具體地說,就是略去細節部分,不要花時間琢磨難句和生詞,重點閱讀開頭段、結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結尾句。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和主題思想以及結論。多數情況下,每段的首
句或結尾句就是該段的主題句。如果文章有題目或小標題,首先就要通過讀題目或小標題思考一下,從中可以猜到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內容。
3.2快速尋讀,也叫查讀 (Scanning)
尋讀或查讀的目的是要有目標地去找出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回答閱讀理解題所需要的事實或依據。因此,查讀時,也要以很快的速度掃視文章,注意與答題內容有關的詞句;與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可一帶而過。運用這種方法,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例如,在車站尋找某次列車或汽車的運行時刻,在機場尋找某次班機的飛行時刻,在圖書館查找書刊的目錄,在文獻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數字或號碼等,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尋讀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尋讀的准確性。具體地說,尋讀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問題的答案。例如:在以下閱讀理解中
( )1. If you go to Baker』s Coffee House and Cybercafe on Tuesday evening, you can .
A. listen to live music B. eat delicious homemade chips C. get poetry readings
本題只要求得知on Tuesday evening所能做的事情,別的信息我們可以忽略不記。按照尋讀法的要求,我們只需要從文中獲取這一個具體的信息點,其他的可以略去不讀,所以我們從文中得知:poetry readings on Tuesday evening。所以答案選C。
3.3細讀 (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
在含有所需信息的段落或句子中要找到准確的內容,不但需要進一步重點細讀有關的詞語 和句子,理解其表層意義,還需要對句子進行分析、歸納、推理,
從而了解句子的真正內涵,做出符合邏輯的判斷,回答較為復雜的問題。在細讀中遇到不熟悉的詞語,可通過聯繫上下文,根據有關常識、背景知識以及利用構詞規則來猜測詞義。如果遇到難以理解的或結構復雜的長句,可藉助語法知識,通過分析句子的結構,搞清主謂關系、指代關系以及修飾與被修飾關系等,從而達到更為深刻准確的理解。
4.掌握語言知識是形成良好閱讀能力的重要條件 4.1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
4.1.1突破英語詞彙關。詞彙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英語詞彙非常豐富,單詞量大,包括大量的短評和科普詞彙。要讓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過多的詞彙是不切實際的,但英語中最常用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及一些常見的結構詞(指介詞,連詞等)必須訓練掌握;還要掌握一些構詞法,如詞綴,合成,轉化等。此外,詞義反映了一定的客觀世界和社會實踐,它們還隨著社會文化,民族習慣,語言環境等因素發生一定的變化。
4.1.2突破語法關。語法是詞彙構成語言的規則。掌握英語語法,並能把自己的英語語法 知識熟練地應用到英語閱讀實踐中去,這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英語語法核心主要指句子的基本結構,詞類的用法,動詞的形式,時態和語態等。社會發展到今天,英語語法也發生了某些變化,特別是句子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在閱讀中經常碰到。
5.激發學習英語閱讀的興趣
興趣就是動力。正如心理學家皮來傑所說:「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產生了儲存內心的力量。」中國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與「樂」實際上就是指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過程中應當選擇一些饒有趣味的英文讀
物,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漸地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快樂的情緒,真正地讓他們認識到閱讀並非空洞乏味的活動,而是一種既可增加知識,又能令人愉快的活動。真正做到「為學所樂」,自覺地克服閱讀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從而以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進取的精神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
6.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教育與指導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著閱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如果教師只注重傳授英語知識,不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心理,閱讀習慣等,容易使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急躁,焦慮,恐懼,惱怒等負情感體驗,它們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閱讀的效果,從而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產生干擾作用。如果這些負情感體驗持久地存在於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勢必將影響閱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教育與指導是完全必要的。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途徑:
7.閱讀時要注意培養語感
所謂語感,是指人們對語言中詞語搭配及句型結構的熟練程度。語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強,視讀的速度就快。閱讀時要留心詞語的搭配,即慣用法,必要時可做點標記。讀多了,語感自然會好起來。讀完一篇文章後,要再回味一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論點論據等,做到心中有數。對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看幾次。要留心關鍵詞句,注意弦外之音。在細讀文章時,可以邊讀邊用筆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等劃出來,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來,看完一數,有幾個圈就是幾個人,一目瞭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養英語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它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使學通過大量以理解為中心的閱讀訓練(如讀後筆答,選擇,判斷,填充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閱讀技巧與能力,以此推動學生的概括與抽象,分析與綜合,推理與判斷的思維
能力的發展。只有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實質所在並採取相應的對策,不斷實踐,勇於探索,才有希望使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水平和綜合理解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參考書目:
1.肖建芳.影響英語閱讀效率的因素及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8(3).
2. 汪榕培.詞義變化的社會和語言原因[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3). 3. 劉善良.頂尖英語強化訓練[M].哈爾濱出版社,2001. 4. 朱純.外語教學心理[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5. 朱葡初.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
❸ 【怎麼學好英語】提高詞彙量與閱讀理解能力(一)
提高詞彙量與閱讀理解能力?很多人把詞彙量直接理解為背了多少個英語單詞,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真正掌握一個詞彙,不僅是理解詞彙的含義,還包括靈活運用詞彙進行正確表達的能力。小笑話。老師正在考一個號稱背完整部字典的學生,問:How are you 什麼意思?答:怎麼是你?老師很驚訝,繼續問 How old are you 呢?答:怎麼老是你。老師差點暈倒。這雖然是個笑話,卻足以說明詞彙量絕對不等於背了多少個單詞。令我驚奇的是,不少的英語教育名家也熱衷於出版如何巧記巧背英語單詞的書,而且在市場上還很暢銷。珠海IBS倡導一種通過多閱讀,多深度閱讀,不斷反復閱讀的方法來真正提高詞彙量。通過多閱讀,讓我們在實際的語境中不斷學習新詞彙;通過深度閱讀,讓我們掌握正確使用新詞彙進行表達的方式;通過不斷反復閱讀,讓我們經常能鞏固自己學習過的詞彙與表達,實踐孔夫子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的治學名言。衡量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兩個要素:詞彙、語法。這里的詞彙可不僅僅是指一個單詞,它包括單詞,和由單片語成的固定短語、習慣用語、諺語俗語、流行用語等。語法雖然刻板而令人生厭,但簡單的語法完全可以在短期內掌握,一旦學會,終生受用。詞彙雖然易學,但英語詞彙量非常龐大,又存在一些與單詞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習慣用語、俚語等,這往往令人難以捉摸。說到底,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還是在於平時多閱讀,多深度閱讀,不斷反復閱讀。據GLM官方統計,英語詞彙已於2006年突破100萬大關。不過,大家不要被這個數字嚇到,就拿英國人來說,極少有人能掌握超過3萬個詞彙,受過高等教育的平均詞彙量在2萬左右,日常交流詞彙只不過3000個左右。有些網友抱怨說:我已經堅持學習了很多篇文章了,怎麼考試時英語閱讀理解成績還是沒有提高啊?那你不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1、堅持了多久,學習了多少篇?如果只是區區幾十篇,連100篇都不到,怎麼能夠就指望閱讀能力會有顯著的提高呢?2、平時閱讀只是走馬觀花?走馬觀花似的閱讀,僅能幫助你擴大知識面,對語言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這就像你看了非常多的好萊塢電影,但英語水平卻沒有提高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你只是沉迷劇情而己,根本算不上學習。3、是否看完就扔?看完就扔,扔了必忘,忘了就是白學!應該經常去復習,以克服遺忘。如果我們深度品讀英語文章,能收獲的又何止是文章主題知識?我們更能學到新單詞、新短語、新句式,新表達等,這對提高英語水平都極有幫助。下面與你分享一種深度英語閱讀實踐方法精讀練習。精讀練習步驟:1、在你的電腦上新建一個word文檔作為精讀練習的電子筆記本。如果你列印很方便的話,那就更好了,你可以把文章列印出來,然後再准備好真正的筆記本。2、閱讀第一遍:快速掃描閱讀。只要求掌握文章的大致主題內容,不要糾纏任何細節。閱讀完後,嘗試用自己的話簡短復述文章的內容;3、閱讀第二遍:開始逐段精讀。在筆記本中記錄你閱讀時遇到的以下幾個問題:(1)不理解的單詞;(2)不理解的短語;(3)不理解的語法;(4)不理解的句子。4、開始解決你遇到的問題。在筆記本中補充完整你對問題的解答:(1)不理解的單詞:查英語詞典,找出這個單詞在文章環境中的詞性、英文釋意、例句;(2)不理解的短語:查英語詞典,看看這個短詞會不會是習慣用語,俚語或者其它有獨特意思的短句;(3)不理解的語法:查語法手冊,看到能不能為你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4)不理解的句子:認真思考究意是哪個關鍵的地方讓你無法理解,將你的疑問和思考一並寫出來。 5、閱讀第三遍:復習與知識挖掘。仍以逐段方式閱讀,一方面是復習剛剛學到的新詞彙,新語法,另一方面是用心挖掘文章中使用的好的短語,好句型,經典表達等,這些都可能在你將來進行英語寫作時套用。請務必將你的挖到的知識記到筆記本,這相當重要;6、整理並發布你的學習筆記。文章閱讀了三遍之後,你的筆記本應該記錄了你的很多收獲,請整理你的筆記本,使它看起來是下面的形式。筆記整理好後,發表在UNSV.COM英語學習論壇相關論壇版面里,與網友們分享你的學習筆記,邀請其他網友共同討論疑難問題,同時也欣賞一下其他網友的學習筆記,並盡力幫助其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7、定期復習你的筆記本。由你自己親自打造的筆記本記錄了你的整個學習過程,是你的英語知識財富,也會是將來你對學英語的美好回憶。它將是幫助你提高詞彙、閱讀、表達等綜合能力的重要資料。每篇文章的學習筆記,至少安排復習3次。用心去學,每學一篇,都感受進步,讓自己對學習充滿信心。不貪多,不貪快,並且長期堅持,想不成功都難。
❹ 如何在實踐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如何在實踐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提高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不通過出聲,僅用視覺來完成對文章大意的把握及細節的處理。同時,也把閱讀當成是件樂事,選擇難度適中,生動有趣的文章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信心,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二)訓練閱讀速度,通過對文章難易的判斷後,來規定具體時間,如3min 完成短片文章,5min中篇較難的文章,7min難度大的文章。長期堅持這種習慣,閱讀速度能不斷提高。
(三)增加詞語積累。詞彙量大小直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這好比造房子要磚瓦材料,詞彙就是閱讀英語的磚瓦材料, 沒有相當的英語詞彙,閱讀英語是無法進行的。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要著重對重點詞,片語的拓展,運用,以及詞性,詞形的強調和變化。
(四)拓寬學生知識面,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英語被廣泛運用於許多國家,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拓寬知識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十分重要。語言交流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的各個方面,擁有較廣知識面的人,看到各類文章都能夠讀得懂。讀懂還不夠,還要與文化背景相結合,只有深刻了解文章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經過分析、判斷、推理,才能夠更好地准確把握文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摘錄一些內容與學生們討論,交流,讓他們能更多的了解文化的差異。?
(五)培養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是閱讀教學中重點,精讀與泛讀的巧妙結合,對文章細節的捕捉,就精讀細讀到段到句。對於與段意,文意的掌握相關的題目,就通過泛讀的方式獲取。尋讀,顧名思義,就是根據題目來尋找答案,這種技巧很直接,通常是任務型,如,人名,地點,時間,原因。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略讀的要點就是有側重性,當我們要確定文章的主題,作者的觀點,文章的風格等,我們可以選擇略讀這種閱讀技巧。猜詞技巧可分為以下幾種:利用上下文意,利用構詞法,如前綴-un,-in,後綴-able,-ful,-ness。利用定義線索,如文中出現which means,be called,that is 等標志性的詞。
(六)閱讀思維的培養。與其說是培養閱讀思維,不如說是培養語感,英語閱讀中,語感很重要,語感來源於大量的閱讀積累,只有大量的涉獵課外書籍,才能達到語感的質的飛躍,如英語周報閱讀版,21世紀報,中國日報英文版,慢慢來,從易到難,從簡到難,關鍵是對英語閱讀興趣的培養,漸漸的會發現自己的語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
培養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是教學中應該長期堅持,且只有經過不懈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將此項工作不斷在教學中總結、完善和提高,力爭探索出一種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迅速提高的最佳方法。
❺ 怎樣快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
大量輸入
❻ 英語閱讀怎麼提高
平時抄多看一些英文讀物,比如CHINA DAILY和CRAZY ENGLISH等.看得時候不要每遇到一個生詞就停下來查一個,連貫地讀下來,知道大體意思即可.如果遇到太難的就不要硬去鑽研.平時有空的時候多讀一下,最好背誦一些文章,這樣能增強語感,對寫作也有好處. 很多人都問過你這種問題,但相當多的人還是在原地踏步,無論別人的方法是什麼,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堅持!!!
❼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有效地教學詞彙
著名語言學David Wilkins指出,「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詞彙教學也很重要。Go for it初中英語教材的Reading板塊是每單元的重點,文章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是學生接受英語語言信息的重要環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感受真實、地道的英語,還可了解現實生活。由於篇幅長、閱讀中的大量詞彙給教學帶來了挑戰,如果詞彙、語法詳細講解,課時不夠;如跳過不講,又怕學生閱讀困難。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詞彙教學成為提高課堂實效的關鍵所在。平時閱讀課的詞彙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目前初中英語閱讀課詞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前,「領讀」教學詞彙——重「孤立講解」,輕「創設語境」
閱讀前,教師讓學生翻到課本詞彙表,對Reading里將出現的詞彙進行面面俱到地領讀和教學。這樣雖為閱讀掃清了障礙,學生讀得容易,但存在以下弊端:(1)脫離語境呈現單詞,學生印象模糊,詞彙鞏固成了「負擔」。(2)先教生詞,再閱讀,不挑出生詞,不能讀文章。(3)忽略閱讀策略滲透,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能力欠缺。這樣的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對學生的閱讀生涯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這與新課程標准「要求初中學生能夠閱讀含有3%的生詞量的英語短文」的明確規定背道而馳。
2、閱讀中,「舍棄」教學詞彙——重「閱讀教學」,輕「詞彙教學」
很多教師利用早自修,集中領讀與講解生詞,並要求學生背誦,甚至有的在課前已默寫過了,熟悉詞彙後再進行閱讀教學。教師為了片面地追求閱讀的「整體理解」,閱讀中舍棄對詞彙教學,忽視了詞彙在語篇中的特定含義。語篇以詞彙為基本單位,詞彙又依託語篇產生特定的語境意義。有時對一個詞彙的誤解會導致對一個段落甚至對整篇文章理解的偏離。
3、閱讀後,「集中」教學詞彙——重「詞彙教學」,輕「閱讀教學」
閱讀後,教師設計幾個判斷題或問答題來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接著教師往往把「泛讀」 課上成「精讀」課,逐句講解,遇到生詞就詳細講解。這樣導致課時緊張,課堂上教師一言堂,氣氛沉悶。這種閱讀教學走過場的「填鴨式」詞彙教學,不利於學生把握學習重點,「使用型」單詞練習強度不夠,「認識型」單詞耗費大量時間,事倍功半。
那麼,究竟該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地進行詞彙教學呢?筆者結合自己的閱讀教學實踐作了以下嘗試:
二、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詞彙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一定程度上弱化生詞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心理上解除對生詞的戒備,閱讀課中的詞彙教學應結合閱讀內容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活動,把詞彙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把詞彙學習貫穿於閱讀過程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三個階段落實詞彙教學,從而達到結合閱讀有效教學詞彙的目的。
1、閱讀前:掃除閱讀障礙,巧學「讀前詞彙」
在備課時,教師將單詞根據「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要求分類區別處理。這里所謂的「讀前詞彙」是指影響課文理解且不可通過上下文推測其意的詞彙,或對理解文章起關鍵作用的重點短語。此類詞如不在讀前及時處理,會影響學生閱讀。處理此類詞彙時盡量呈現該詞彙在該課中的意思,避免引發歧義。另外,學習時間最好控制在8分鍾以內,以免影響閱讀課其他環節的實施。具體可採用以下兩種呈現方式。
1)、利用圖片,引出詞彙
閱讀前,不妨藉助文中圖片,導入Reading話題,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在此過程中理解所學詞彙。如:Go for it九年級Unit9Reading部分需要學生讀前接觸與學習的詞彙有:equipment, hoop, backboard, court等,這些單詞的教授可通過呈現圖片來引出,達到教學的目的。
2)、創設情景,教學詞彙
創設情境進行詞彙教學是指根據單詞的意義需要,創設學生熟悉日常情景進行詞彙教學。在情景中,學生可以准確理解詞義、用法和搭配等。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閱讀材料,熟悉重點詞彙,努力創設相關情景,引出重點詞彙。這種方式使學生對所學詞彙的關注度較高,為下面閱讀奠定基礎,掃除了閱讀障礙。如:在教授Go for it八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3a時通過介紹自己的last day off來呈現生詞。T : On my last day off I went to Shaoxing, I bought ... (在屏幕上出示圖片,並引導學生說出該物品的英文名稱) I was happy at that time because it was very cheap. But on my way home it began to rain. I didn』t take an umbrella(出示雨傘的圖片), so I was sad. But luckily I bought a raincoat(出示雨衣的圖片), so I didn』t get wet. Do you know 「get wet」?
3)創設語境,品味詞義
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詞彙量明顯增多,一節課出現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新詞彙。如果把這些詞彙簡單羅列,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為了易於學生掌握,筆者採取創設語境法,即把詞彙組合起來,創設一定的故事情節,編成一篇小短文。但文章要精簡,便於學生理解。可利用多媒體邊聽老師的口頭講解邊投影出的相應畫面,如:九年級U1的閱讀材料(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中新詞彙多達 20幾個,筆者就編了下面這個故事,自然地引出了「problems」這個話題,也巧妙地穿插了新詞彙。T:Nowadays, we are doing many bad things to the earth. It』s unfair to her. Of course, it also affects our daily life. It』s not eas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However, we needn』t worry about it. We can regard the problems as challenges. For example, we don』t go to school by car. Instead, we can go to work by bike. We should believe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s. The earth will become worse and worse unless we do more good things to her. Anyway, it is our ty to protect the earth.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興趣濃厚,精力集中,不知不覺地輸入了新單詞。把詞彙放在語篇中教學,做到了「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要求。
2、閱讀中:點撥學習策略,教會猜詞悟義
閱讀的主要任務是理解文本,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即使是詞彙學習也應該為這個目標服務,可以在生詞自然出現時介紹詞彙的意思,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去感受詞彙,去體驗詞彙。
1)、借用構詞,推測詞義
新課標對初中生的詞彙量有了更高要求,學生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似曾相識的詞彙,它們往往是由熟悉的單詞前綴、後綴或合成而來的。前綴一般只「改變詞義,而詞性不變」。如,un-,im-,dis-,是初中最常用的幾個前綴,如學生對此有一定了解,那麼教師對「unhappy ,impolite, dislike」等詞彙就不必當生詞來處理了。後綴則只改變詞性,卻保留原意,如-ly, -y,-ful, -ness, -er等。遇到此類詞彙,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構詞法知識來推測其詞義。如:Go for it八下Unit 1閱讀部分有20多個生詞,其中的everywhere, earthquake, toothbrush, housework是合成詞,unpleasant, impossible是派生詞。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就能根據已知輕松記住這些詞彙。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如能適時給學生提及構詞法的有關知識,既便於記憶,還能提高猜詞能力,對學生的閱讀有很大的幫助。
2)、英英釋義,以舊帶新
所謂英語釋義法(paraphrase)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通過「近義詞、反義詞或語句」的形式用英語來解釋,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習慣。如Go for it九年級Unit 8閱讀部分有這樣一句:「Because I can』t use my arms or legs well, normal things like answering the telephone, opening and shutting doors or carrying things have always been difficult for me.」 此句中的生詞「shut」教師可簡單地一句帶過,「shut」 here means 「close」。此方式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功效。
3)依託語境,判斷詞義
所謂語境猜測詞法就是根據該詞前後的詞或句的內在聯系或邏輯關系(即上下文語境)來猜測詞義的方法。「一個詞和片語,一旦用於具體的語篇中,它就形成了整個語篇結構的一部分,與其它詞語構成一個有機的編碼系統及上下文,並和特定的語境相關聯。所以,詞彙意義不是由詞典決定的,而是由語境及上下文決定的」(李運新1998)。詞義必須依靠語境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來確定。這是一種常用的閱讀技巧,如進行有意識訓練,可大大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如:八下U4(Reading)中有這樣一個句子:Her village was 2,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at first the thin air made her feel sick. 在此句中,thin的意思當然不可能是「瘦的」,因為「空氣」不可能「瘦」,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就可推斷出「稀薄的」之意。當然,對於上面2)中的生詞「shut」,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從前面的並列動詞open及後面緊跟的賓語doors推斷出是「關」的意思。又如在Go for it 八下U3 Section A 3a的閱讀文本中出現了「experience」這個生詞,在教此單詞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語境:Mr Li is our science teacher. He taught it about thirty years ago. He experienced many different things in his teaching career. so I think he has a lot of experiences and he has enough experience in teaching.顯而易見,從此話語語境中學生不難猜到「experience」有動詞「經歷」之意,還有可數名詞「經歷」和不可數名詞「經驗」之分。
3、閱讀後:設計不同題型,應用鞏固詞彙
對學生來說,知識從理解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讀後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成果,拓展語言知識運用;對教師來說,讀後活動設計可起到檢測前兩個教學步驟的教學效果,能了解學生對文章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於學生可以依託文本語境理解的詞,在讀後教師應多設計不同的「產出型」(proctive)練習加以鞏固。把「語言操練和閱讀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詞彙的理解和記憶,增強運用能力。常見的有效的詞彙鞏固練習有:
1)、藉助圖片或關鍵詞,復述課文
在閱讀後,教師可以藉助圖片或關鍵詞讓學生進行課文復述,以達到檢測的目的。如筆者在上Go for it 八上U3 Section A3a時就用此方法,效果不錯。
2)、挖空目標詞彙,理解填空
在讀後,教師可以對該閱讀材料的目標詞彙進行挖空,進行理解填空,也可創設類似語言情景進行填空。如Go for it 八下U3 Section A的3筆者設計了該讀後練習,來鞏固目標詞彙。
I often takes my five –year –old son to the Children』s Park. Last Sunday, we went there as usual. But I had an unforgettable_____(experience).A terrible accident ______(happen) to me. He loves fishes. So when we went to the lake, he stopped to have a look. But I didn』t know about it. While he was watching, I was walking to another place. The park was _____(crowd)and I couldn』t see him _____(somewhere). When I _______ (shout) his name, some people looked at me but my son didn』t hear me. Then I _______(call) the police. While I was _____ (talk)on the phone, an old grandma told me: 「you should look for your son outside the park. I saw a little boy ______(cry) outside when I _____ (come) in.」I rushed outside, there I saw two boys_______(play) happily. One of them was my son.
❽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詞彙的處理
在閱讀教學中詞彙教學也很重要。Reading板塊是每單元的重點,文章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是學生接受英語語言信息的重要環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感受真實、地道的英語,還可了解現實生活。由於篇幅長、閱讀中的大量詞彙給教學帶來了挑戰,如果詞彙、語法詳細講解,課時不夠;如跳過不講,又怕學生閱讀困難。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詞彙教學成為提高課堂實效的關鍵所在。平時閱讀課的詞彙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目前初中英語閱讀課詞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前,「領讀」教學詞彙——重「孤立講解」,輕「創設語境」
2、閱讀中,「舍棄」教學詞彙——重「閱讀教學」,輕「詞彙教學」
3、閱讀後,「集中」教學詞彙——重「詞彙教學」,輕「閱讀教學」
二、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詞彙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一定程度上弱化生詞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心理上解除對生詞的戒備,閱讀課中的詞彙教學應結合閱讀內容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活動,把詞彙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把詞彙學習貫穿於閱讀過程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三個階段落實詞彙教學,從而達到結合閱讀有效教學詞彙的目的。
1、閱讀前:掃除閱讀障礙,巧學「讀前詞彙」
在備課時,教師將單詞根據「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要求分類區別處理。這里所謂的「讀前詞彙」是指影響課文理解且不可通過上下文推測其意的詞彙,或對理解文章起關鍵作用的重點短語。此類詞如不在讀前及時處理,會影響學生閱讀。處理此類詞彙時盡量呈現該詞彙在該課中的意思,避免引發歧義。另外,學習時間最好控制在8分鍾以內,以免影響閱讀課其他環節的實施。具體可採用以下兩種呈現方式。
1)、利用圖片,引出詞彙
2)、創設情景,教學詞彙
3)創設語境,品味詞義
2、閱讀中:點撥學習策略,教會猜詞悟義
閱讀的主要任務是理解文本,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即使是詞彙學習也應該為這個目標服務,可以在生詞自然出現時介紹詞彙的意思,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去感受詞彙,去體驗詞彙。
1)、借用構詞,推測詞義
2)、英英釋義,以舊帶新
3)依託語境,判斷詞義
3、閱讀後:設計不同題型 ,應用鞏固詞彙
對學生來說,知識從理解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讀後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成果,拓展語言知識運用;對教師來說,讀後活動設計可起到檢測前兩個教學步驟的教學效果,能了解學生對文章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於學生可以依託文本語境理解的詞,在讀後教師應多設計不同的「產出型」(proctive)練習加以鞏固。把「語言操練和閱讀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詞彙的理解和記憶,增強運用能力。常見的有效的詞彙鞏固練習有:
1)、藉助圖片或關鍵詞,復述課文
2)、挖空目標詞彙,理解填空
3)、利用相關文章,拓展閱讀
總之,在英語閱讀課詞彙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的原則,分讀前、讀中、讀後三個階段進行詞彙教學。這樣,既不會產生因強調閱讀而淡化詞彙教學的現象,也不會因詞彙學習而弱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地處理了閱讀教學與詞彙教學之間的關系。不僅積累了學生的詞彙,還陪養了其良好閱讀習慣,形成了正確的閱讀策略。當然,在閱讀中進行詞彙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敢於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合適方法大膽實踐,化解學生詞彙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詞彙學習的質量。願我們閱讀課的詞彙教學能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❾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詞彙教學
影響英語閱讀理解活動成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詞彙位居主要因素的首位.大量的實踐證明,學生的詞彙量越大,其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另外,閱讀能力的a加強一樣會反作用於學生掌握和擴大詞彙量.課文閱讀有三個層次.首先,課文是信息的載體,要學會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其次,課文也是知識的載體,要學會處理詞彙、語法等知識問題;最後,要學會利用課文的信息,通過所學的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與自己的思想進行交流.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詞彙教學根據需要分別安排在讀前、讀中和讀後三個階段,從而達到結合閱讀材料有效教學詞彙的目的.
一、讀前的詞彙接觸與學習
需要在讀前讓學生接觸和學習的詞彙一般是影響課文理解且不可通過上下文推測其意義的詞語,或對理解文章起關鍵作用的重點短語.在處理這類詞彙時盡量呈現該詞語在該課中的意思,避免引發歧義.另外,接觸與學習的時間最好能控制在8分鍾以內,以免影響閱讀課其他環節的實施.具體可採用以下兩種呈現方式.
1. 圖片引出詞彙
《英語(新目標)》九年級Unit 9閱讀部分需要學生讀前接觸與學習的詞彙有:equipment, hoop, backboard, court等,這些單詞的教授可通過呈現圖片(見圖1)來引出,達到教學的目的.
2. 情境引出詞彙
有教師在教授《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3a時通過介紹自己的last day off來呈現生詞.
T: On my last day off I went to Shaoxing, I bought ... (在屏幕上出示DVD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說出該物品的英文名稱) I was happy at that time because it was very cheap. But on my way home it began to rain. I didn』t take an umbrella(出示雨傘的圖片), so I was sad. But luckily I bought a raincoat(出示雨衣的圖片), so I didn』t get wet. Do you know 「get wet」?
該教師在教讀這些生詞、短語之後,又讓學生使用以上呈現的生詞和短語完成下列句子的填空練習.
1)I like staying at home and watching _____.
2)It』s raining outside, put on your _______ or take your _______.
3)After doing a lot of sports, my T-shirt __________.
4)On my way home it began to rain. I was sad. ________, I had a raincoat with me.
由於教師把詞彙放在了語境中講解,讓學生在實際語境中正確理解、記憶和運用,因此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正確的答案:a DVD, raincoat, umbrella, got wet, Luckily.
二、讀中的詞彙揣摩與理解
閱讀的主要任務是理解課文,獲取信息,閱讀教學中須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即使是詞彙學習也應該為這個目標服務,可以在生詞自然出現時介紹詞彙的意思,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去感受詞彙,去體驗詞彙.
1. 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
這是一種常用的閱讀技巧,如果在閱讀中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掌握的語言技能之一.教師備課時應注意選擇課文中有推測依據的詞,才能夠根據上下文內容和情境進行推測.比如《英語(新目標)》九年級Unit 8閱讀部分有這樣一句話:「Because I can』t use my arms or legs well, normal things like answering the telephone, opening and shutting doors or carrying things have always been difficult for me.」這句話中的生詞shut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前面的並列動詞open及後面緊跟的賓語doors推斷出是「關」的意思.
2. 用構詞法推測詞義
學生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似曾相識的詞彙,這些詞彙往往是由熟悉的單詞派生或合成的.學生遇到這類詞彙不必去查詞典,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構詞法知識推測其詞義.比如,《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下冊Unit 1閱讀部分有20多個生詞,其中的everywhere, earthquake, toothbrush, housework是合成詞,unpleasant, impossible是派生詞.教師只要稍微進行點撥,學生就能知道並且記住這些詞彙,而且也豐富了他們的構詞法知識,有效擴大了學生的詞彙量,降低了閱讀的難度.
3. 利用圖文結合學習詞彙
改變單一的文字表現形式,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使閱讀的形式更加活潑,內容更加豐富,讓學生在圖文對照中學習,使學生對詞彙的記憶更加深刻,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比如,在教學《英語(新目標)》九年級Unit 14閱讀部分第三段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找出那些表示他們所經歷活動的動詞短語,接著展示圖片(見圖2、3、4),通過詢問「What do they do ring the journey?What do they do in their ancestors』 village?」讓學生描述圖片中的內容.這樣藉助圖片不僅有助於理解還有助於應用和鞏固目標詞彙,體現了由輸入到輸出的轉變.
三、讀後的詞彙鞏固與運用
對學生來說,知識從理解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充分的讀後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成果,拓展語言知識運用;對教師來說,讀後活動的設計可以很好地檢測前兩個教學步驟的教學效果,能了解學生對文章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採取的練習形式有選詞填空、看圖復述課文、根據文章結構改寫課文、讀後的討論活動等等.以《英語(新目標)》九年級Unit 3閱讀部分為例,在讀後環節教師可以開展以下幾個活動.
1. 英語釋義法
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文本後根據上下文語境找出文中重要詞彙相對應的英語釋義(見圖5).
這樣處理不僅能復現剛剛學過的詞彙,還訓練了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彙的能力.
2. 詞彙造句練習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熟悉這些短語意思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造句,這不僅能檢查學生的短語掌握情況,而且能培養學生積極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也自然地運用了本節課的閱讀策略.
3. 復述課文
讓學生設想自己是 Liu Yu,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詞彙向他們的同伴描述自己的煩惱,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有利於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運用,還有利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此外,為了更好地檢查學生對所學詞彙的運用情況,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書面復述.
4. 課文拓展閱讀
讓學生閱讀課外短文「Parents should make important decisions for their teenagers」,並設計相應的題型來檢測他們的閱讀理解情況,對課內閱讀進行延續和擴展.這樣不僅能拓展他們的視野,而且能更進一步讓學生在閱讀中鞏固、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以上活動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做好了鞏固環節,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有機會練習剛學的詞彙,達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寫作能力.
上述讀前、讀中、讀後三個階段中的詞彙教學,既不會產生因強調閱讀而淡化詞彙教學的現象,也不會因詞彙學習而弱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地處理了閱讀教學與詞彙教學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