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英語閱讀
㈠ 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20世紀50年代在婆羅洲的許多雅克人身患瘧疾,世界衛生組織採取了一種簡單的也是
(1)蚊子屬於昆蟲;昆蟲的主要特徵是: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內一容般有兩對翅;足和翅是運動器官;體表具有保護作用的外骨骼.
(2)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叫做恆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叫做變溫動物;在所有的動物中,只有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是恆溫動物.壁虎和老鼠這兩種生物,老鼠是哺乳動物,屬於恆溫動物.
(3)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聯系就是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任一環節若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即使對人類有害的蚊子,若將其捕殺,那麼與蚊子相關的食物鏈就會遭到破壞,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可見,動物對維持生態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為:(1)頭、腹 3;2;(2)老鼠;(3)生態平衡.
㈡ 爆發瘧疾病毒的英語
Ebola sparks fear, and protests demanding stronger and smarter government actions.
埃博拉散播著恐懼,而且出現了要求政府更為強勢,更為明智舉措的抗議聲。
It's spread by contact with blood or other body fluids of infected people, which is why it has killed scores of medical workers and forced some hospitals to close.
這種疾病經過接觸血液或其他感染者的體液傳播,這就是為什麼它造成數十名醫務工作者死亡及一些醫院被迫關閉的原因。
Moody's credit rating service says the costs of fighting Ebola will strain national budgets, while the slowdown in commerce will cut tax revenues and could make measurable cuts in each country's annual GDP growth. Experts say this outbreak is hurting the economy more than previous ones in Africa because it is in a more populated area.
穆迪信用評級服務公司表示抗擊埃博拉一役將為國家預算帶來壓力,而商業上的放緩將使得稅收及每個國家的年度GDP增長減少。專家表示這次比以往在非洲的疫情更傷害經濟,因為它是在一個更密集的區域爆發。
㈢ 英語閱讀
1.C
2.A
3.D
4.D
5.C
㈣ 閱讀短文,完成下列問題瘧疾病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早在兩千年前,瘧疾病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許多科
(1)從科學家征服瘧疾病的歷程來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2)瘧疾的病原微生物是瘧原蟲,瘧疾病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之一,18世紀,一位義大利科學家通過大量觀察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蚊子傳播了瘧疾病.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澤地里的水,就可以消滅蚊子的幼蟲,消滅了蚊子就可以消滅瘧疾病.又過了若干年,一位英國醫生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設.他讓蚊子去叮咬體內有瘧原蟲的麻雀,再解剖發現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瘧原蟲.這樣人類終於弄明白了人體患瘧疾病的原因,知道了蚊能傳播瘧疾,並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療和預防瘧疾病的方法.
(3)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瘧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的生存與傳播與許多環境因素有關,如水、蚊子等.
(4)由資料可知,保護環境,防止水污染等是本地區預防瘧疾病的主要辦法
故答案為:(1)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2)瘧疾是一種由蚊子來傳播的傳染病,而蚊子的幼蟲在水中滋生,沼澤地水中可能含有蚊子的卵;
(3)水、蚊子等;
(4)保護環境,防止水污染等是預防瘧疾病的主要辦法.
㈤ 誰呢幫忙翻譯下2007廣東卷英語閱讀c
瘧疾,世界上寄生蟲引起的傳染最廣泛的疾病,每年有3百萬人死於這種疾病,大部分是非洲5歲以下的貧窮兒童。多年來,盡管具體的數字大多數人不知道或沒有關注而無法准確評估,但有5億多的病例死於這種疾病。對於一個年收入只有200多美元的家庭,花費4分之一的收入去治療瘧疾這並不現實,而且這些人經常失業。像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甘比亞這類國家,沒有家庭,農村,醫院和工作場所能長時間的維持健康狀態。
瘧疾發病很突然,伴隨著暴寒,同時又高燒,和頭痛。隨著寄生蟲的成倍繁殖,它們占據了整個身體,瘧疾蟲依靠吃它們感染的紅細胞而生存。它們能依附在血管上進而到達大腦。如果你沒有死亡,瘧疾會每年反復發作。這種疾病通過母蚊子和4分之一種的寄生蟲來傳播。蚊子和寄生蟲和在一起,是地球歷史最致命的一對,並且是最成功的。瘧疾蟲有5千個基因,並且它能很快的改變基因從而保護自己,抵抗那些新的幾乎自己不能控制的葯物。研究表明,蚊子能夠更快速的傳播病毒,而且更容易在人口龐大的城市爆發。部分疾病的傳播是由於全球變暖而導致的。
數十年來,在非洲治療瘧疾的首選方式是使用葯物氯喹寧,這是一種非常便宜並且容易生產的化學製品。不幸的是,世界大部分地區,瘧疾蟲開始變得能夠抵抗這種葯物。成功的其他地方葯物已經可用了,但是它們供應緊缺,並也很貴。如果這些葯物也失效了,沒有人知道接下去會怎樣。
(部分地方意譯,但原意沒有改變)
㈥ 一個英語閱讀題
貼裝翩吐蕃:個案研究
皮納圖博火山位於菲律賓,火山區,讓大洋地殼滿足了歐亞板塊的大陸地殼。菲律賓群島欠他們過去存在的熔岩的噴發超過數百萬年。然而,當他們被一個熱帶安寧火山噴發在1991年破滅,皮納圖博火山是一個相對模糊的科學界已知的只有極少數的地質學家。
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因為沒有人,因此1380年居住在該地區不再認為這是一個危險。數百年來,從早期噴發火山灰和熔岩安然成肥沃土壤,對水稻生長的理想選擇。到了20世紀末,人們不再認為皮納圖博是一個危險。以上的高山,埃塔作為島內原住民居民認識到,實行較低的自給農業斜坡,而附近的丘陵地帶是洛杉磯迅速發展的城市,與美國的空軍基地和海軍站在一起。
皮納圖博首先開始出現在早期1991年6月,幸運的可以爆發的跡象的時候,從洛杉磯數千人疏散人員和15000名來自美國的空軍基地。經過6月9日的數量和規模的增加,終於爆發,6月12日,一個巨大的爆炸發出的蒸汽雲和火山灰進入大氣層30公里 - 第三大爆發在世界任何地方遇到本世紀。高達50厘米的火山灰落在附近,並在10公里范圍內的600厘米。爆發了,典型的,由地震和暴雨伴隨著 - 除了雨水與灰相結合,以厚泥下跌。灰摧毀了附近的農田作物和所有的重量造成建築物倒塌,其中包括20萬個家庭,當地醫院和許多工廠。電源被切斷了三個星期,把被污染的水供應。為救援行動受到阻礙,許多道路和橋梁無法通行成為被摧毀。
報告所說的恐慌,因為人們與他們的財物及以上的下降灰路滑牲畜逃離。難民戴著空氣孔和窺視孔紙板箱,以保護灰,這是使空氣中的厚,在中午與駕車人士和經營,以清除雜物風笛手駕駛自己的車頭燈。
厚厚的火山灰下降,不僅破壞了1991年的收成,而且使種植1992年是不可能的。超過100萬牲畜死亡,許多是通過飢餓,因缺草。數千名農民和他們的家庭不得不在大城市避難。其中大多數人被迫尋求食品和棚戶式的難民營避難。疾病,特別是瘧疾,水痘,腹瀉,火勢迅速蔓延,醫生們對治療呼吸和胃部問題數百人。
火山爆發和其後遺症是造成約700人死亡。其中只有6人相信是一種火山爆發本身的直接結果。超過600人死於疾病和進一步泥石流70。
火山爆發後,大量的灰3,000英里(4,800公里)雲和硫化合物月環繞地球。氣象學家現在使用的術語「皮納圖博效應」來形容火山灰和碎屑,如果他被遣送到大氣足夠高,可以影響數年後的溫度和天氣。
在皮納圖博火山爆發的主要幾個星期,撤離人員從受影響地區的群體開始考慮他們未來的選擇和他們的下一步行動。埃塔部落的一些成員決定不返回他們的家園,而其他人就回去了。對他們來說,山坡,雖然很大的變化,仍然和他們的家在山區生活困難的方式是最好的城市生活的外國習慣。
問題1-7
做下面的語句與在讀通道信息是否同意呢?
寫TRUE,如果是真實的信息根據短文
假如果是虛假的信息根據短文
如果信息是不是在通過給不給定
1。在1991年之前,很少有科學家知道皮納圖博。
2。當地居民多年來一直知道,有一個爆發的危險。
3。城市的人口正在擴大在1991年爆發的時間。
4。司機能見度差24個小時後爆發。
5。大多數的死亡是由於燃燒的熔岩。
6。有一個醫生短缺對待所有受災害影響的人。
7。這個名字皮納圖博效果現在用來形容的火山噴發特徵。
問題8-13
完整的說明如下。選擇一個或兩個從每個答案通過關鍵詞。
6月上旬1991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爆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當地居民)。
1991年6月12日:非常大噴發
地面覆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層(10)
結果:
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物和建築物)。
升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周可
升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㈦ 中考關於屠呦呦的英語作文帶翻譯
是,不可擋 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2011年度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以表彰其對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研究所作出的貢獻。這是該獎項設立65年以來,首次頒給中國科學家,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大獎。 消息一出,各大媒體像炸開鍋一樣,開始追蹤報道屠呦呦的獲獎背景,研究專業,以及生平記事。 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有多重要? 我們先回到上個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戰爭時期。當時作戰士兵常常被瘧疾所累,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於是,多國政府都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瘧葯物的研發上,但都一籌莫展。 1967年5月23日,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聚集北京,就瘧疾防治葯物和抗葯性研究工作召開了一個協作會議,就此啟動了代號為「523項目」的計劃。該項目的短期目標是要盡快研製出能在戰場上有效控制瘧疾的葯物,長遠目標是通過篩選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葯葯方與民間療法來研發出新的抗瘧葯物。 國家對「523項目」十分重視,特設仿造西葯或製造衍生物、從中葯中尋找抗瘧葯、製造驅蚊劑等幾大課題組,組織了來自60多個研究機構和單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研發,這其中就有來自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醫葯協作組,主要從中醫角度開展實驗研究。 實驗的過程漫長而復雜。光調查收集這一個過程,屠呦呦和她的課題組成員便篩選了2000餘個中草葯方,並整理出了640種抗瘧葯方集。他們以鼠瘧原蟲為模型檢測了200多種中草葯方和380多個中草葯提取物。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素是來自一種菊科艾屬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它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可達68%.但這個抑制率十分不穩定,甚至在後續的實驗中,抑制率顯示只有12%-40%。對此屠呦呦猜測,低抑制率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濃度過低的原因造成的。於是她著手改進提取方法。通過翻閱古代文獻,特別是東晉名醫葛洪的著作《肘後備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意識到常用煎熬和高溫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壞了青蒿有效成分。 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溫提取後,研究人員如願獲得了抗瘧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製取青蒿提取物,並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後才出現的。」這一步,至今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後來,為了獲證青蒿素對人體瘧疾的療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實驗效果十分喜人。隨後,屠呦呦課題組深入到海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瘧原蟲的患者身上試用之後,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臨床效果非常成功。 青蒿素對惡性瘧疾、腦瘧強大的治療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飽受瘧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稱之為「中國神葯」。「在人類的葯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如此評價發現青蒿素的意義。 屠呦呦因此被稱為「青蒿素之母」,並得到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的嘉許。 因為拉斯克獎還有一個「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別稱,人們便激動地預測,屠呦呦很有可能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兩個美國人和一個法國人。雖然希望落空,但這也不影響人們給屠呦呦加冠另一個頭銜——離諾貝爾最近的中國女人。 非,池中物 屠呦呦獲獎後,在一片叫好聲中,人們漸漸發現了這位卓越的女科學家區別於傳統意義中獲獎者的獨特之處,她既沒有博士學位、留學經歷,也不是兩院院士,只是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員。 這讓人們不禁揣測猜疑,於是,一些針對「三無」教授的非議接踵而至。 縱觀輿論,關於屠呦呦的非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她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不是兩院院士,青蒿素歸屬之爭。 說到諾貝爾獎,這是中國人的軟肋。人們始終憧憬每年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能夠出現中國身影,包括當年屠呦呦的這次落選。 「諾貝爾的獎項發展到今天,更多是用來對科學家一生的貢獻做總結性表彰,而不僅僅是表彰近期的成就。」當時,《新京報》還專門發表文章《不必為屠呦呦落選諾獎而失望》評判屠呦呦與諾獎的擦肩而過,文章從諾貝爾獎的表彰性質切入,講道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在獲獎領域的決定性成果獲得承認,都比屠呦呦早得多。與之相比,青蒿素取得階段性成果也好,獲得業內和國際承認也罷,並無時序上的優勢可言。 如果說,諾貝爾獎的表彰性質是客觀因素,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原因。那麼,徜徉在中國坊間的另一種說法,只能讓人啞口無言,那就是青蒿素的歸屬之爭。 由於「523項目」是在援外備戰的背景下提出,具有軍事機密的性質,項目的研究結果不允許向外公布。加之「文革」期間,科研工作者不能公開發表科學論文。種種原因導致這項工作在當時並不被「523項目」以外的人所知。 沒有文獻,沒有出版記錄,便無從證明:屠呦呦是發現青蒿素的主要貢獻者。即使後來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還是有很多人站出來想要分一杯羹。畢竟,實驗發現是課題組團結合作的成果。人們紛紛抗議,獎項應該為集體所有,而不能只歸功於一人。 對此,輿論眾說紛紜。 而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饒毅在其一篇名為《中葯的科學研究豐碑》得文章中給出了比較中肯的觀點。雖然對於青蒿素的歸屬問題爭議不斷,但有三點毋庸置疑:首先,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對於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其次,具體分離純化青蒿素的鍾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組的成員;此外,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瘧作用以後進行的,獲得純化分子也晚於鍾裕容。 讓饒毅感到不平的還有:「他們(屠呦呦和張亭棟)作出的貢獻,在我看來,值得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他們在國際國內的認可都遠低於他們的實際貢獻。兩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從未被推薦過。」 在傳統觀念中,院士身份是評判一位科研工作者成就的一張有力的名牌。而聞名國際的屠呦呦並未得到這張名牌。這與上文提到的青蒿素的歸屬爭議有關,還有來自街談巷語的「人品說」「權力說」等等。 返璞歸真,無論蜚語再多,屠呦呦的科學貢獻都無法泯滅。正如饒毅所說:最重要的是,這些葯物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我們應該推崇他們的工作、肯定他們的成就。科學,有著客觀的標准,通過爭論可以將我們帶近真理。
㈧ 瘧疾的英文,瘧疾的翻譯,怎麼用英語翻譯瘧疾,瘧疾用
Malaria
英[məˈleəriə] 美[məˈleriə]
n. <醫>瘧疾; 瘴氣; 瘴癘; 痁;
[例句]They are already battling to eradicate illnesses such as malaria and tetanus
他們已經在努力消滅瘧疾、破傷專風等疾屬病。
㈨ 用英語翻譯她在青蒿素治療瘧疾方面做出了貢獻
She has made a contribution in terms of artemisinin for malaria treatment
㈩ 一篇英語閱讀,求大神翻譯成中文
時間是當人們在貧窮國家過於飢餓和勤勞是肥胖,他們買不起香煙,而且大多死在中年時期的疾病。非傳染性疾病是一個發達國家的問題。沒有任何更多。富裕與城市化帶來的是新的類型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中國家已經承擔80%以上的慢性疾病的負擔。
他們的份額將grow-at老年疾病的時候仍然是窮人。在印度五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的2/5,然而肥胖症正在迅速成長。主要反對黨的領袖,尼廷•加德是最新的公眾人物是配備了一個胃帶。
新老疾病相互復合。糖尿病患者的三倍合同肺結核。伯基特淋巴瘤是非洲赤道地區的一種常見的惡心腫瘤,與瘧疾。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更高患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預計非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5%在2010年到2020年之間,跳躍的超過20%在非洲和東南亞。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到2025年將增加一倍。即使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慢性疾病可能會超過孕產婦、兒童和2030年傳染病是最大的殺手。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自糖、脂肪、煙霧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但他們也包括鐮狀細胞病、血液病,是非洲兒童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最大殺手。它很容易治療,但幾乎總是被診斷出來。
有關國家遠遠沒有做好准備。他們的醫療系統是專為嚴重問題,尤其是因為這就是外國捐助者支付。不到3%的援助健康慢性疾病。許多病人沒有醫療保險延遲治療,直到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