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英語閱讀障礙
『壹』 如何破解高考英語閱讀障礙如破解高考英語閱讀障礙如何
我猜你來是被今年高考那又長又多又源難的閱讀題嚇到了才問這個問題吧,是這樣的,根據本人經驗,我覺得應該這樣:首先要擴充詞彙量,這樣才不會遇到閱讀障礙。要擴充詞彙量就要靠平時的積累,做一個有心人。然後要培養語感,是閱讀流暢。語感是在平時的閱讀中鍛煉出來的,當你看到一篇英文文章就像看到中文一樣時,說明你的語感已經相當好了。最後要精通語法。不懂語法同樣會帶來閱讀障礙,英文與中文的語法規則不同,所以會讓熟悉中文的中國人感到英文難以接受,這也是很多人學不好英語的原因。 總之就要多積累,多練習
『貳』 閱讀障礙症請是什麼症狀,該如何解決
閱讀障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表現為閱讀習慣不良,例如,朗讀時,搖頭晃腦、情緒不安或讀著讀著不知讀到何處,或用手指著字讀,或捧書太近或太遠,或頭部歪斜、書本歪斜。二、表現為朗讀聲音過高或過低、音色單調、聲調過高或過低、不能清晰地發音。三、表現朗讀錯誤,朗讀時添加字詞、遺漏字詞、重復字詞、某些字詞用其它字詞代替、經常自己錯了又糾正等
。閱讀障礙的主要表現是 :
文字朗讀困難
遺漏字,如把「她唱歌唱得非常好」讀成「她歌唱非常好」;
加字,如把「兔子鑽進洞里不見了」讀成「兔子一鑽進洞里就看不見了」;
念錯字,如把「衷」讀成「哀」,把「不朽」讀成「不巧」;
替換字,如把「揍了一下」讀成「咬了一下」;
朗讀速度過慢、長時間猶豫停頓和頻繁地猜測如何讀某字,甚至因言語構音障礙導致別人難以聽清和聽懂等。
閱讀內容理解困難
不能理解所閱讀的內容,不能從所閱讀的材料中得出顯而易見的結論,如閱讀「龜兔賽跑」後得不出也不理解「驕傲使人失敗」的道理;
不利用所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回答針對閱讀,材料提出的問題,只能用一般常識來回答,如閱讀「守株待兔」故事後問「為什麼逮不到兔子?」,則答「這里沒有兔子」等。
解決方法主要還是需要及早有 針對性、有計劃地進行閱讀訓練,不求速效,但求漸進。當有進步時應給予贊揚或獎賞,中途退縮或遇到困難時應 給 予鼓勵和激勵。
『叄』 中學生英語閱讀的障礙有哪些
中學生英語閱讀障礙及對策
【摘要】如何培養和訓練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本文從如何排除學生閱讀障礙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指出中學生在閱讀中存在心理障礙、詞彙障礙、語法障礙、語篇障礙、技能障礙和文化障礙,教師只有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 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 英語閱讀; 障礙; 對策
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 筆者發現學生在閱讀中存在心理障礙、詞彙障礙、語法障礙、語篇障礙、技能障礙和文化障礙。對此, 筆者提出幾點解決對策, 希望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幫助。
一、心理障礙及對策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當人們在閱讀時如情緒處於緊張焦慮狀態, 就容易產生恐懼心理, 其閱讀理解能力就不能正常發揮。不少學生在閱讀時缺乏信心, 急於求成, 心情急躁, 這些不健康的閱讀心理客觀上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對策: 重視非語言因素的培養,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不但要傳授英語知識, 而且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心理, 消除他們的急躁、恐懼、惱怒等消極情感體驗, 排除干擾。因此, 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教育與指導是完全必要的。另外, 興趣就是動力, 正如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 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 它的加入能產生存儲內心的力量。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發育的年齡段, 他們的求知慾極強, 為了滿足他們的這種要求, 教師在取材時, 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 盡量避免文章題材單一、內容枯燥。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笑話或幽默故事, 還可以對閱讀材料進行分類, 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心理。例如: 教師可以根據Fun with English 教材的閱讀課文進行分類, 大致把它們分為寫人、記事、科技文章和寓言故事等。寫人的文章一般是寫人的愛好、特點、個人成長的經歷和突出貢獻; 記事的文章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經過; 寓言故事的趣味性強; 科技文章比較枯燥, 但教師能向學生講清楚文章的特點, 這類文章是以一系列的數據和調查結果說明問題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各種文章的類型,掌握文章的特點, 對於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速度都有很大的作用, 讓學生體驗成功,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詞彙障礙及對策
詞彙障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閱讀材料中加註中文的生詞。調查表明, 這類詞在學生實際閱讀中同樣存在一定的干擾。尤其在篇幅較長的材料中, 當該詞在下文再次出現時, 學生會誤以為是生詞。另外, 這類詞的派生詞在後來的材料中也不作生詞對待; 已學詞彙的派生詞,這類詞在閱讀材料中有很多; 有新義的熟詞, 這類詞與學生已經掌握的意思完全不同, 實際上就是生詞; 課標允許在閱讀材料中存在的約3% 的生詞。 對策: 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詞彙量
l. 通過構詞法來增加詞彙量
英語現有的詞彙大部分是通過構詞法結合的。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英語中常見的三種構詞法: 轉化法、合成法、派生法。通過分類比較, 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最常用的前綴和後綴的含義及用法, 使他們能夠由已知的詞「猜出」它的派生詞及其詞性, 從而達到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目的。
2. 通過文中所給的信息猜測新詞的含義正常情況下, 對於文中的新詞, 出題者會給以相應的提示, 使學生可以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
如:
①通過文章中的同義詞或反義詞來猜詞義。如: Influenzais sometimes called flu or a bad cold.(根據上下文可以猜出, Influenza 是a bad cold 的同義詞, 意為「流感」) Most dentists』offices are drab place, but Emilion』snew officeis a bright and cheerful place. ( 根據上下文可以猜出drab 是cheerful 或bright 的反義詞, 意為「死氣沉沉的, 陰暗的」)
②根據語法結構、標點符號等猜測生詞詞義。如: Thescientists who study insects are called entomologists. ( 根據定語從句提供的線索可以猜出entomologists 意為「昆蟲學家」) 。
③根據普通常識來猜測生詞詞義。如: The OlympicGames were to be competed in good spirit. The idea was toparticipate and not to win . ( 根據常識, 可以判斷participate有「參與」「參加」的含義。因為「奧運會提倡良好的比賽精神, 其宗旨是參與而不是論輸贏」。)
3. 廣泛閱讀, 擴大詞彙量
要學生記住這樣一句話: 「To build a strong vocabulary,you need to read well.」大量的閱讀不但可以使學生重復、掌握已學詞彙, 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接觸新詞, 獲得新知, 它是擴大詞彙量的有效途徑。閱讀材料(書目)可由教師推薦和學生自選相結合, 材料要足量、真實、新穎且題材廣泛, 以滿足學生各自的閱讀興趣。
閱讀過程中,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留心那些反復出現的關鍵詞、固定搭配及句型, 並將自己所感興趣的新詞或句型摘錄下來; 要鼓勵學生運用讀書筆記等形式加以鞏固。在教學中通過開展一些趣味性詞彙聯想活動, 可以激發學生興趣, 達到鞏固和加深印象的目的, 如讓學生按單詞首尾字母連續不斷說出(或寫出)一連串詞彙, 比一比誰連得多且詞語新。這種「詞語一條龍」通常按首尾一個字母展開, 如: worker → rewrite→ email → latest → tough → harvest → ..., 也可按兩個字母展開, 如: rewrite → telegraph → photo → total → alone→ neat → attention → ...等。
三、語法障礙及對策
縱觀近幾年各省中考閱讀材料, 不難發現一個顯著的特點: 閱讀材料的語言地道流暢, 語法結構復雜, 運用了大量的復合句、省略句、倒裝句, 語言表達富於變化, 隱含信息分布廣。考生即使讀懂了表面文字, 但如果缺乏深厚的語法功底, 那麼要想迅速領悟語篇的意思而准確答題也是不太可能的。
對策: 鞏固學生的語法基礎知識, 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語法知識在閱讀中起著不可忽視的輔助作用。掌握一些語法知識能幫助學生對句子進行適當的分析, 搞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准確理解一些長句、難句的意思。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藉助語法分析, 找出句子的主幹, 即句子的主語和謂語; 找出句子的修飾成分, 即句子的定語、狀語及補語, 使學生經過逐級逐層的分析, 就能如同皰丁解牛一樣, 把疑難的句子變得迎刃而解。同時, 筆者認為這里對語法知識不能進行過細過深的分析, 要使學生自覺地把語法作為一種閱讀的手段, 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達到化枯燥為趣味的境界。 四、語篇障礙及對策
語篇障礙表現為: 歸納能力不強。許多學生可以理解單個句子, 但無法歸納文章的中心、作者的立意以及行文線索, 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推理能力薄弱。拘泥於文章的淺層表徵, 不能對多個相關陳述點進行有效推理以揣摩出作者的真實意圖, 把握文章的深層含義; 感受能力欠缺。感受不到作者的心聲, 發現不了文章背後的美。
對策: 重視語篇分析, 強化學生的語篇意識要消除學生閱讀時的語篇障礙, 首先必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長期以來, 在英語教學中, 處於主導地位的教師往往過多地重視對語法知識的講授, 採用由部分到整體、自上而下的以語法為線的教學模式, 這不僅不利於對學生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 導致學生不能把握語段以及語段之間的語義關系直至整個語篇的中心, 而且也由於脫離了生動真實的語境而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得不到落實和鞏固。為此, 教師在課文教學以及對閱讀理解題的講評時一定要解放思想, 引導學生從篇章分析入手, 運用已知的語言知識獲得對全篇的整體理解, 並進而分析段落大意和主旨。在此基礎上, 再將材料中的語言難點置於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語法分析, 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語篇、語用意識以及語篇、語用能力, 同時又能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語言知識。
1. 幫助學生建立語篇圖式
圖式對文章的語篇結構乃至內容的理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是線性結構, 應注意該文的時空順序、主要情節及其發展; 如是層次結構, 則可引導學生尋找主題句、分主題句、用於支撐主題的事實。教師應盡可能使用一些直觀手段, 如板書、投影、顯示歸納全文內容的圖解、表格、簡筆畫等, 幫助學生構建較詳細的語義圖像, 再讓學生根據圖式, 結合關鍵詞句, 用自己的話把文章的主要情節和內容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內容畫出相應的圖式。
2. 話題討論
現行英語教材在編排單元教學內容時確立了「一個單元, 一個話題」的模式。閱讀教學第一步應該從圍繞本單元話題的「熱身」開始, 活動的形式可不拘一格, 豐富多彩,如: 看圖說話, 自由辯論, 以小見大, 以大見小, 小自個人、家庭、班級、學校, 大到國家、社會, 古今中外無不能容。話題討論活動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 又能「軟化」本單元教學內容中的「硬骨頭」, 還能使課堂學習氣氛轟轟烈烈, 富有生機。話題討論的走向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精心設計。其中,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符合學生實際, 要圍繞著主題來進行討論。只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想像, 他們就能根據所學的知識信息, 將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通過討論可以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等, 挖掘文章的亮點。
3. 分角色表演
教師可以視閱讀內容而定, 讓學生將文章內容改成對話形式, 再加上動作表演出來, 會使他們有親臨現場的感覺。
4. 閱讀後的書寫鞏固
心理學家認為, 書寫是大腦神經和手部肌肉相結合的一種運動。進一步鞏固已獲取的語言信息, 對學生的記憶訓練、思維訓練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 把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結合起來, 靈活設計筆頭練習,可以是對話填空, 可以是聽寫填空, 也可以是根據首字母完成單詞填空以及縮寫、改寫、續寫課文或其中一段, 以便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語言。
五、技能障礙及對策
所謂技能障礙, 是指閱讀者因不良的閱讀習慣或缺乏正確的語篇閱讀技巧所造成的閱讀障礙。如, 不良的閱讀習慣, 表現為逐詞閱讀, 有的輕聲口讀或用筆尖點讀, 缺少以意群為單位通過視覺直接接受文字信號的能力。這樣的閱讀阻礙了對語句、語段的直接理解, 以致反復不斷地回讀, 這種徘徊式閱讀方式會使閱讀質量及其速度大打折扣; 缺乏必要的語篇閱讀技巧, 包括: 如何猜測詞義, 如何進行語法分析, 如何識別各種句子的功能並利用邏輯承接語, 如何尋找文章脈絡、准確找出並理解材料細節, 如何根據不同的語篇類型找出主題句、判斷主旨和大意等。
對策: 重視閱讀習慣與技能的培養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主要是通過閱讀。要提高閱讀水平, 首先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次就是掌握必要的閱讀技能。
1. 效率優先, 限時閱讀
每讀一篇文章都要限定時間講求效率。培養學生進行嚴格的限時閱讀訓練, 要求學生用眼和腦快速掃視閱讀, 視幅要寬, 視時要短, 要一目十行, 只求抓住文章大意,不追究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選擇難度相當的材料給他們進行系統訓練, 由易到難, 逐步加深。只有達到一定的閱讀速度, 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 學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成就感。這里要注意兩點: 一是材料難度應稍高於學習者的閱讀水平;二是要有理解題, 便於學生自測, 若錯誤率偏高, 應適當調整讀速。
2. 講究技巧, 科學閱讀
首先, 告訴學生那種出聲讀、用手指閱讀的方法會分散注意力, 影響閱讀速度, 要使他們深切地體會到要「改革」自己的閱讀方法。
教給學生幾種常見的閱讀方法, 如:
( 1) 略讀、查讀、跳讀等。培養學生快速查找並認知題目所要求的對象;
例如:
①在下列每一組單詞中快速找出一個與括弧內單詞相同的詞。(father) fatter further fartherfaster farmer father feather rather;
②在下列各組單詞中快速找到兩個相同的詞。white waiter water wanderwonder waiter winter wetter.
( 2) 猜測詞義。如從上下文提供的同義詞、反義詞、語法結構(如同位語、定語從句等)、標點符號(如破折號等)、常識、構詞法等猜測生詞、諺語及習慣表達。
( 3) 掠讀。比如如何尋找主題句( TopicSentence) 。
3. 持之以恆, 天天閱讀
每天堅持閱讀, 並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通過閱讀英文報刊等自己感興趣的時文, 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六、文化障礙及對策
閱讀實質是一個交際過程, 是讀者通過閱讀提取所需信息、填補與作者之間原有的「信息溝(Information Gap)」的交際過程。在閱讀過程中, 由於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存在,因此讀者往往可能因為文化背景障礙而影響閱讀。
對策: 鼓勵學生多多涉獵課外讀物, 拓寬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篇文章, 總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作者的身份、地位、觀點立場。所以, 對不同國家、地區的風俗、習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心態方面知識的了解程度, 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語言知識, 而且要教文化知識。目前我們使用的教材, 涉及的題材廣泛, 可從多方面進行背景教學, 如: 人物背景、歷史背景、風俗背景、地理背景等。同時, 學生自己也要廣泛地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 達到拓寬自身背景知識的目的。泛瀆教材的選擇在整體安排上要做到從易到難, 難度適中, 體裁多樣; 材料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和目的性; 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 並有利於教學的循序漸進。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只有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實質所在並採取相應的對策, 不斷實踐, 勇於探索, 才有希望使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肆』 為什麼你很少聽說閱讀障礙
一個全世界閱讀障礙者共同的故事:一個聰明的孩子,假設是個男孩子,進入學校時滿懷生命力與熱情,和其他孩子一樣努力學習閱讀,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似乎學不會閱讀。父母告訴他,試著再努力一些,老師說他「沒有發揮潛力」,其他孩子則說他是「智障」或者「笨蛋」??兒童如果有好幾年不斷失敗的經驗,常常會對生活感到恐懼??成年後無論他贏得多少獎項,或擁有多少車子和飛機,他仍然無法真正認同自己,童年的夢魘實在太長了。――節選自《普魯斯特與烏賊》
在中國,閱讀障礙的發生率,並沒有官方公布的數據只有學術論文中的抽樣調查:台灣地區的數據顯示,漢語的平均閱讀障礙發生率在7.9%,而對北京學齡兒童的調查則顯示,發病率大約在5%-8%之間。
「按每個班級30人算,平均每班有兩人以上?」
一位參與調查的專家肯定了我的猜測。這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班裡總有那麼兩三個不愛讀書的孩子。他們有的被評價為,聰明卻不愛讀書;有的則被直接安排到教室的最後一排,無人理睬。
那是我的一個初中同學。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有著黑黑的袖子與長長的鼻涕。各科都差,唯一存在的意義就是被文藝委員抓去為班級的黑板報勾邊。對,他擅長畫各種花邊,還會用粉筆畫各色美人兒。沒人知道他從哪裡學的。不出意外的,他沒能考上高中。我並不知道他算不算這7.9%中的一個,也不知道他現在正在以何謀生,他還會畫畫嗎?
在網路上,我找不到這一類人發出的聲音。想想也沒錯,這些孩子中的大部分,在勉強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在工地上找一份工作,他們的一生終於可以不再和讀寫有任何聯系了。一位醫生告訴我,「這些孩子,不會發出聲音了。」
極少數在網路上發出聲音的閱讀障礙者,一般都有海外留學經歷。在西方社會,閱讀障礙是個全民熟知的概念。在那裡,對閱讀障礙的早期識別與干預深入人心。
一位「一直被老師各種責罵,最後讀到博士」的學霸吐槽,在美國,他的導師建議他去參加測試――「你錯得這么離譜,已經不在正常范圍了」。結果,他被檢出確實患有閱讀障礙。回想自己的小時候,他說,在考試中,因為閱讀障礙,他的平均出錯率在百分之十左右,努力檢查縮減到了百分之五,但死活不能再低了。「我一直以為大家都這樣,後來才發現,就我自己是這樣。」
我試圖去理解閱讀障礙者閱讀時的感受。
「文字在跳舞,是像坐在顛簸的三輪車上看報紙嗎?」
「也許吧。」
那「閱讀如同沉入深海」、「讀一會就頭疼」、「很容易疲倦」,是怎麼回事兒?
「想想你在讀一本原版的莎士比亞戲劇」,有人提醒我。
通過研究者,或是在網路上,我到處尋找,希望能找到閱讀障礙者的病友組織,或是焦慮的家長們組成的聯絡群――家長們最愛抱團取暖了。
然而,這次的搜尋,幾乎無果。「我們跟家長提到孩子的情況時都會比較謹慎」,一位進行過閱讀障礙兒童篩查的心理學博士告訴我。家長們的態度很矛盾。一方面,他們渴望有辦法可以幫他們改變現狀;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希望孩子被貼上閱讀障礙的標簽。
在一個相對活躍的貼吧,我找到一個閱讀障礙干預機構的電話。當我打通電話,對方告訴我,「歡迎前來進行免費檢測,我們這里有美國引進的先進方法??」(而專業人士告訴我,象形文字下的閱讀障礙與拼音文字下的閱讀障礙之間存在很多不同,想把字母文字的訓練方法直接用在漢語閱讀障礙的孩子身上有很大的困難)。
這些閱讀障礙孩子的家長們是什麼樣子?
舒華告訴我,「很多家長很痛苦,很多人幾乎放棄。那些孩子在學校根本沒法學習,老師對孩子也沒什麼辦法。而孩子自己,最初可能只是語文學不好,後來就變成全都學不好,甚至體育也不好。整個情緒、狀態、個性、與人交流的方式都變了,老被人瞧不起嘛。」
舒華是北師大認知神經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在她剛剛接觸閱讀障礙的研究時,認為漢字不存在閱讀障礙的錯誤說法還在流行。當時的研究者們在爭論:漢字究竟是「好學好用,難學好用,還是難學難用?」
在網路上,關於閱讀障礙的個人故事大多是孩子們長大後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孤獨與無助,他們身上普遍的標簽是:「粗心」、「不認真學習」,「腦子不好」,「天生不是學習的料」??
所有這些故事中,我幾乎找不到家長們對自家有個閱讀障礙孩子的關注,更沒有各種或勵志,或充滿愛心的日記故事。在一堆吐槽學校與原生家庭的故事中,皮醫生的故事顯得尤為突出。那是一個媽媽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了閱讀障礙的故事,就像大多數相關的研究者和醫生告訴我的,在目前的中國,在幾乎沒有政策性幫助,也缺乏專業機構,「閱讀障礙的孩子,能走出來,大概只能靠他們的媽媽」。
你見過哪個小孩不到10歲會畫器官解剖圖譜?
皮醫生故事的開頭說:「總有一些人,存在的意義是襯托隔壁家孩子的聰明。我的意義,大概也是如此。直到8 歲,我還是個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下來,全靠畫。」
小學美術課上,這個婦科醫生的兒子很認真地為美術老師畫了自己最熟悉的「陰唇」――媽媽的婦科圖鑒,他看得最熟了。孩子被斥之為流氓,老師向媽媽告狀,媽媽回家問孩子,你還會畫什麼?孩子拿筆從女性生殖系統一路畫到了骨骼肌肉??
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位媽媽就下定了決定,一定要讓自己地兒子上大學、做醫生。從那時候起,每當孩子的老師告訴這位媽媽,這孩子的智力有問題,這位「彪悍」的媽媽就回答:「我兒子很聰明,你們見過哪個小孩不到10歲就會畫器官解剖圖譜的?只有我兒子!你要教不通,我們自己教。」
媽媽給孩子補課學拼音。因為集中注意力非常困難,學十幾分鍾,孩子就去外面跑一陣再回來繼續,用了半年的晚上,孩子終於學會了拼音。因為對文字的記憶力實在太差,孩子覺得「背課文就像用鈍刀子割我的肉一樣要命」,媽媽自創了把課本畫成圖畫的辦法。這樣,看到圖,孩子便可以記住課本中的梗概了。「讀中學時記的內容全是媽媽畫的圖,因為,我只能記住圖片」??靠著圖形化教科書的本領,他考上了醫科大學,並如願成為了皮醫生。
很多年後,已經成為皮醫生的那個孩子遇見了一位心理醫生。他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是不是弱智,為什麼讀書於我,就像被凌遲處死的感覺?」醫生告訴他,他的症狀符合發展性閱讀障礙症的臨床定義。
這個診斷凝結成了皮醫生在自己的公號「Skin 與性」中的一個插圖,畫面是個跳舞的小人兒,旁邊粗體字寫到,「自從知道我有病,整個人輕盈了不少」。
閱讀的真相
專業的解釋說,發展性閱讀障礙症(Developmental Dyslexia)大多表現為認字與記字困難重重。剛學過的字馬上忘記,難以理解所讀文字。常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辨析距離、方向時困難,記憶力差等症狀。
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中,塔夫茨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一位閱讀障礙男孩的媽媽沃爾夫提到了那個全世界閱讀障礙者共同的故事:「一個聰明的孩子,假設是個男孩子,進入學校時滿懷生命力與熱情,和其他孩子一樣努力學習閱讀,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似乎學不會閱讀。父母告訴他,試著再努力一些,老師說他『沒有發揮潛力』,其他孩子則說他是『智障』或者『笨蛋』。」她說,閱讀障礙者身上兼具強悍和極度軟弱的特質。「兒童如果有好幾年不斷失敗的經驗,常常會對生活感到恐懼??成年後無論他贏得多少獎項,或擁有多少車子和飛機,他仍然無法真正認同自己,童年的夢魘實在太長了。」
我問一位相關實驗室的博士生,「你們實驗室研究閱讀障礙?」對方告訴我,「其實,我們研究的是閱讀。」
剝去所有的文化內涵,與語言、手勢類似,讀和寫也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信息交流的方式。這種方式出現得比較晚近,以至於人類大腦中並沒有一塊隨著年齡自然成熟的專門負責閱讀的區域。
閱讀過程非常復雜,視覺信號首先被識別,解碼,轉換為聲音信息。然後這個信息被傳送至包括被稱作布洛卡區的語言相關腦區進行解讀。
閱讀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調動所有儲備的知識並將其應用到眼睛讀到的文本上。熟練的閱讀者在進行閱讀時,大腦內部專門化區域的運轉速度非常高,並且可以達到自動化的程度。而觀察幼兒閱讀時的腦成像圖就會發現,他們的大腦激活並沒有成人那般集中。
關於大腦的這項復雜運動,普魯斯特說過一句很美妙的話。他說,「閱讀是一個在全然的孤獨之中,仍令人心滿意足的溝通奇跡。」
在希臘三傑的時代,蘇格拉底曾強烈反對人們在未經指導的情況下就隨意使用文字;柏拉圖用文字把那位老師的話忠實地記錄了下來;而年輕的亞里士多德很早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蘇格拉底反對閱讀。他認為,雖然閱讀極大地提高了文化的集體記憶,但付出的代價是個體記憶力的降低。我們記筆記究竟是為了記住什麼,還是為了不記住什麼?
而今天的研究者,譬如沃爾夫則更強調,「閱讀不僅反映了大腦超越原有設計結構的潛能,也反映了讀者超越文本或作者所賦予內容的潛能。」這可能也是為什麼讀者們總是在抱怨書籍翻拍的影視作品不如原著的主要原因。
然而,所有這一切,閱讀障礙者很難體會。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患有閱讀障礙,除了學業受到影響,你也無法去體會一本真正的《戰爭與和平》。
不需要閱讀的國度
閱讀障礙與多個基因相關。其發病既有遺傳的原因,也有環境的原因。而閱讀本身又是一件與整個社會的生態密切相關的活動。
網路上,一份初中語文模擬題讓孩子們就兩份材料發表自己的感想。
材料1 說:北京師范大學的舒華研究員說: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由閱讀問題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閱讀困難,嚴重的已經發展成閱讀障礙,閱讀困難不僅會使孩子的語文學習產生困難,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材料2 說:隨著音像製品的迅速普及,「讀圖」已逐漸成為未成年人獲取知識的重要形式;有關媒體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中學生用影視、漫畫來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對圖像產生依賴心理,逐漸降低乃至失去了對文字閱讀的興趣。對圖像的過量攝入,導致了語言表達能力的大幅下降。
我拿這份材料咨詢了一位研究閱讀障礙的姑娘。她告訴我,根據香港大學神經語言學系的譚力海教授2012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一份覆蓋了2800漢語兒童的研究報告,孩子們的閱讀水平確有降低,但原因在於拼音輸入法的使用和書寫的減少,卻並非讀圖。
而另一方面,孩子的閱讀水平與他們的家庭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過去的幾十年,關於子女閱讀能力與家庭中語言環境,乃至家庭經濟狀況的研究已有很多。孩子三歲時,家長在餐桌上討論的內容,所用的詞彙會對子女二年級的閱讀能力有很大影響。
而舒華課題組在今年6 月發表的一份8 年多的跟蹤研究顯示,早期的家庭語言環境,只能解釋5 年紀識字能力差異的20%-34%,這是個讓人振奮的結果,由家庭語言環境導致的語言能力落後有可能在學校教育中被填補起來,只要我們的學校注重閱讀。
利用一套精妙的工具,西方的學界把閱讀分為解碼閱讀、流暢閱讀等閱讀階段。而那位只是閱讀「有點慢」的孩子被認為是「處理速率」型閱讀障礙,他們難以達到流暢閱讀的水平,所以需要得到特別的幫助。
在沃爾夫的書中說,卡在流暢閱讀前夜的孩子大概佔美國兒童的40%。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同樣需要干預。在書中,她提到了一個例子:對於一個被學校老師認為是「閱讀能力很好,只是有點慢而已」的孩子,沃爾夫的同事在正式測試後評價道「從未測試過這樣的兒童,在認識字母和閱讀單詞上需要花如此長的時間??智力和他的閱讀測試成績之間的落差相當驚人」。
而中文的閱讀也會區分這些階段嗎?「並沒有,我們沒有劃分」,相關研究者回答我。
閱讀給大腦帶來刺激,讓你調動全部的知識和經驗去重構文字所構建的那個世界,讓大腦的思考一次比一次深入。而那些不會閱讀的孩子,就如同「不會游泳的小烏賊」,我們得教會他們游泳,即使他們游不快游不好。
在歐美,保護這些閱讀障礙的孩子,幫助他們體會閱讀的樂趣早已被寫進了法律。
根據法規,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費和無偏見的測評,及免費的特殊教育服務。這其中包括:
一個專業醫生的定期指導;
考試時,比正常孩子更長的時間,甚至可以派人幫忙閱讀題目;
對閱讀障礙的孩子,整個社會的氛圍是關注、幫助,而不是嘲笑、放棄,那裡有著隨處可及的篩查系統,隨時准備著提供幫助。
而在這個曾經「敬惜字紙」的國家,從奧數、英語掛帥的教育體繫到天上飄著風口上的豬的整個社會,那種一次比一次更深入的思考成了奢侈品。我們的閱讀經驗越來越少,我們似乎越來越不需要閱讀。
於是,我們想不到要找辦法教孩子們閱讀。在中國,只有很少的干預機構,幾乎沒有規范的干預方法。
舒華教授告訴我,目前的狀況下,閱讀障礙症的確診是件讓家長尷尬的事情。他們希望找到問題(成績差)的原因並努力解決。然而,結果往往是原因找到了,卻由於種種條件的制約――包括家長的,經費上的,專業人員上的――孩子最終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
游得不快的烏賊們為什麼可以活下來?
沒有應對方法,閱讀障礙為孩子們帶來的,是「放棄」。先是老師放棄了,然後家長放棄了。最終,孩子自己也放棄了,接受了自己作為一個「笨」且「不認真」的差生。
不放棄這些孩子,最功利的一個原因可能是:閱讀障礙者那顆不同於常人的大腦在導致閱讀障礙的同時也蘊藏著獨一無二的優勢――這推測也許有道理。想像一下,游得不快的烏賊們為什麼可以活下來。
埃舍爾在「不可能的世界」中,利用視覺錯覺,做出了很多第一眼看上去一般,細思卻絕無可能發生的噴泉、樓梯與建築。威斯康星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曾找了一批人,讓他們辨識混在一塊兒的「不可能」的三維圖像與合理的圖像,他們驚異地發現,有一批人對這類圖像的辨識速度遠高於一般人。而且在這些可以快速發現「不可能世界」的人中,閱讀障礙者佔有相當高的比例。
一個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找來了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的大學生,以及作為對照組的普通學生。兩組人都需記住一批類似 X 射線的模糊圖像――這種特質在科學與醫學中是非常有用的。再一次,閱讀障礙組在這個視覺任務中表現出優勢。
在 NHK 拍攝的紀錄片《閱讀障礙》中,他們請到了一位只需徒手一轉,就能想像出精妙的空間構型的建築師,一位極其擅長從恐龍化石推導出有血有肉恐龍的科學家??紀錄片總結道,多數閱讀障礙者有超乎常人的空間想像力。
喬布斯在傳記中提到,自己小時候曾困擾於閱讀障礙。根據一些存世資料,人們推斷,愛因斯坦、達芬奇、等人小時候也曾受閱讀障礙症的困擾。而在美國耶魯大學的閱讀障礙與創造性中心的網站上,列出了一大批曾困擾於閱讀障礙的在世名人。除了藝術家與醫生、科學家,裡面還有5 位律師和11位記者作家。
基於這些事實,有人甚至大膽地推測說,因為對圖形和空間維度更敏銳,在未來的數字時代,面對聲光電為載體的信息,也許閱讀障礙者會比適合文字信息的普通人更容易適應。
然而,「這些孩子最困難的階段是小學」,舒華教授說:「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他們渡過――就是讓他們跟著大家走,不要要求太高,但也能夠湊合過去――他們上中學,特別是高中、大學後,會找到自己的訣竅,找到策略來對付這個問題。此時,他們的特長,繪畫或是口才,便可以發揮作用了。」
舒華教授講起她碰到過的一個孩子,在北京的公立學校讀不下去,去了國際學校,孩子的媽媽很小心地幫助他讀到了中學,保持了他的自信心。
「那孩子口頭表達能力非常好,他高中去了加拿大。在那裡,這個讀寫困難,卻擅長口頭交流的孩子如魚得水。每周有專門配備的心理老師與他見面,進行交流,提供幫助。那裡有專門為閱讀障礙者提供的字間距特別大的書,有豐富的有聲讀物資源,還有相應的軟體幫助他提高拼寫能力。此外,他還能享受到部分作業免交以及考試時間延長的待遇」。
目前,這個孩子申請到了芝加哥附近的西北大學,他還時常與舒華教授的實驗室聯系,希望將來畢業後可以幫到中國的閱讀障礙兒童。
在考上醫科大學後,皮醫生像小時候一樣把教科書畫成畫兒,他幾乎可以用一張圖畫出一個病所有的臨床表現,「看過我畫的麻風病人,沒有不說惡心的,但都覺得形象」。最終,他選擇了皮膚科,成了一名皮膚醫生――對於一個擅長讀圖的孩子,那是一個再適合不過的科室。在人工智慧領域,使用圖形識別技術診斷皮膚疾病正是當前的熱門方向。
『伍』 我覺得我有讀英語的閱讀障礙者!
多做這類問題的聯系,不要一直想著自己有閱讀障礙。同時集中精力,出現這種問題多是注意力分散的結果。多練慣用心學就會好的
『陸』 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和失語症
因為閱讀障礙的研究主要在英語世界,因此在八十年代,學者們普遍認為作為漢字的表達寫作,閱讀障礙率非常低。
雖然證明了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但許多人仍然持有這種觀點,甚至有些人把它作為一個漢語是一種高級語言的證據,這種錯誤觀點增加了閱讀忽視國內障礙。
『柒』 我發現我有英文閱讀障礙, 文章怎麼看都看不進去, 怎麼辦啊 看一篇文章:單詞很多不認識的然
首先,單詞一定得認識才行,要多背單詞。如果不想背單詞可以直接看每段的開頭和結尾,略過中間,對長難句進行語法分析。如果是做題的話,可以先看題目再看文章。我的經驗是,其實一句話我只看幾個單詞,剩下的內容全靠腦補,看中文其實也一樣,只是你沒有察覺罷了。比如你看我寫的這段話,你肯定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看的吧。
『捌』 閱讀障礙症請問誰知道是什麼症狀該如何解決
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的最主要類型,佔到所有被診斷為學習障礙兒童的%以上。據研究,英語國家中有閱讀困難的兒童高達10%-30%。學漢語的兒童中患有閱讀障礙的人在3%-5%左右。
閱讀障礙的表現特徵有以下幾方面:
識字方面
*認字與記字困難重重,剛學過的字就忘記;
*錯別字連篇,寫字經常多一畫或少一筆;
*經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視」與「祝」弄混;
*經常搞混音近的字;
*學習拼音困難,經常把Q看成O;
*經常顛倒字的偏旁部首。
閱讀方面
*朗讀時增字或減字;
*朗讀時不按字閱讀,而是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閱讀;
*聽寫成績很差;誗閱讀速度慢;
*逐字閱讀或以手指協助;
*說作文可以,但寫作文過於簡單,內容枯燥;
*書面表達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難,抄寫速度慢。
行為方面
*行為反應表現得不集中或無組織,對於所看到或聽到的刺激,僅能掌握一小部分;
*掌握事物的順序很困難,如數學公式、乘法口訣等;
*幾乎做每件事都表現得反應過度;
*在辨析距離、方向時顯得有困難;
*在理解時間概念時顯得有困難;
*在整理自己的書本、紙張、玩具時顯得有困難,寫字時很難掌握空間距離;
*手腳笨拙,走路時腳步不穩,經常跌倒、被絆倒或撞倒傢具;
*同一時間對所有的聲音、人、事同時作反應,不懂得在同一時間對某一件事作反應;
*很快就從一個活動或想法跳到另一活動或想法;
*完成讀寫作業非常容易疲勞。
造成閱讀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簡單地說,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生物學方面的因素。閱讀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因為閱讀幾乎涉及了所有的心理功能。有人把閱讀比作彈鋼琴,意思是說,閱讀需要多種心理功能的協調,就像彈鋼琴需要種種心理功能的合作一樣。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發揮視知覺的作用,視知覺的分辨與記憶都需參與進來。同時,閱讀需要對聲音的辨別與記憶,閱讀是一個對所看到的字的聲音的反應過程,只有熟練的讀者,才能進行默讀。通過對字形、字音和字義的聯系,我們獲得對字詞的理解。
幾乎所有的文字都是音、形、義的聯合,缺少其中的某一個環節,人對字詞的認知與學習就會出現困難。例如,視覺功能障礙,眼球振動不平衡,就造成讀書時跳字、串列等;聽覺功能障礙,造成讀而不聞,讀而不懂;另外如失語症、大腦麻痹、智力遲鈍和運動失調等大腦神經功能障礙,也會造成閱讀困難。
其次是情緒因素造成的。長期以來,存在閱讀障礙的人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尤其是在兒童時期,這樣的兒童常常被家長當作是愛玩的孩子,學習不專心或懶惰的孩子,他們不僅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反而蒙受著不公正的批評。久而久之,這些孩子變得自卑和自棄,自認為無論如何努力,就是在學習上趕不上別人,以致於許多具有閱讀障礙的人一生事業無成。例如有的孩子有嚴重的膽小、自卑情緒,不敢在課堂上朗讀,結果越不練就越有障礙。還有的孩子非常敏感,對別人的評價特別在意,生怕讀錯了引起同學笑話,所以朗讀時憂心忡忡,不能輕松流暢地閱讀。
第三是教育方法問題。對於那些智力或能力低的孩子,如果家長和老師一味地逼著孩子練習閱讀,而不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特殊訓練,長時間不見成效,孩子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對閱讀更加有抵觸情緒,甚至產生厭煩心理。而對於智力和能力高的孩子,如果仍然讓他們重復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變得敷衍了事。
閱讀障礙的治療
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兒童期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早期閱讀教育是學前期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兒童的閱讀能力、閱讀量與世界發達國家兒童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中西兒童閱讀教育交流與研討會上一些專家指出,中國兒童8歲才開始進入自主大量閱讀階段(而西方為4歲),即使在北京,兒童閱讀障礙發生率也高達6%至8%。所以應該及早對閱讀障礙進行治療。
對於較嚴重的閱讀障礙,比如兒童神經生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需要由專門的教師和心理醫生採用特殊的方法進行矯治,如多感覺通道法,強調運用學生的多種感覺通道,諸如視、聽、動、觸等;神經組織矯正法,對閱讀障礙的兒童通常採用視覺描繪練習和眼手協調練習,以促進大腦半球優勢能力的發展;對於有情緒障礙的兒童,則需先經心理咨詢人員矯治其心理問題。
下面著重談一下與智力因素和教育有關的閱讀障礙的矯正問題。教師可通過有針對性的擴展詞彙訓練、閱讀技巧訓練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對兒童的閱讀障礙加以矯正。
*對詞彙貧乏的矯正
首先選用難易程度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應重視要求理解文章大意的練習。為了鼓勵兒童快速閱讀,應採用基礎讀物來擴展兒童的詞彙,而且在這一治療過程中,所運用的材料都必須使兒童感到容易。還可以在沒有意義背景條件下進行快速認字訓練,如速示法。
*閱讀習慣的矯正
每個人的閱讀習慣都會有所差異。有的人閱讀時一字一字從頭到尾的讀,讀完之後不知所雲;有的人則能迅速略讀,並很快抓住主題;而有的人邊讀邊寫筆記。閱讀習慣的不同往往導致閱讀效率的差異。對此的矯正可以從兩方面進行。
第一,教師應培養學生在閱讀時動手做標記或批註的習慣,如在重要的詞語下劃橫線;不懂的地方做批註。這樣,就能幫助學生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促進邊讀邊思考。
第二,教師應培養學生迅速略讀的習慣。人們在閱讀時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以同一種方法去閱讀不同的資料。
傳統的「咬文嚼字」的方法已經不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要通過訓練,發展兒童閱讀速度的自我調節能力,使之能夠根據材料的類型、閱讀的目的選擇閱讀速度,既能精讀又能略讀。
在我國,對閱讀障礙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為了更有效地幫助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早日學會閱讀,還需要更加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http://www.cxxkn.com/Html/ydza/2006-6/20/0662016304180875.html
『玖』 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
一個原因是,公眾對這方面了解少。很多患有閱讀障礙的孩子被簡單地歸因專為笨或不想學習。屬
第二個原因,漢語圈內這種病症的患病率本來就比英語圈內少。英語國家兒童閱讀障礙症患病率在20%至30%,漢語圈國家只有10%以下,差不多是英語國家的一半。這個是由於文字本身的特性導致的。很多患有閱讀障礙症的兒童圖畫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都較常人為高,在讀寫英語的時候這些能力基本沒用。但漢字是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表意文字,讀寫漢字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圖像和空間能力。於是閱讀障礙症兒童在讀寫漢字的時候,他們的這些高能力會抵消掉一些劣勢,所以對他們來說讀寫漢字相對容易。因此,有一些輕度閱讀障礙的中國兒童可能並不會表現出任何症狀,頂多也就是語文成績中等而已。只有那些患病比較嚴重的中國兒童才會受此困擾。因此,中國人的閱讀障礙普遍少於西方人。
『拾』 哪些名人有閱讀障礙症
達芬奇,愛迪生,愛因斯坦、肯尼迪。
他們在兒童時代都被認為成績極差的「笨孩內子」,最後科學家發容現他們都屬於閱讀障礙症的典型例子。它的表現特徵主要反映在識字閱讀方面,其原因也是復雜而多面的,但兒童時期可以進行科學的矯正。
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的最主要類型,佔到所有被診斷為學習障礙兒童的70%以上。據研究,英語國家中有閱讀困難的兒童高達10%-30%。學漢語的兒童中患有閱讀障礙的人在3%-5%左右。
(10)聽英語閱讀障礙擴展閱讀
對於較嚴重的閱讀障礙,比如兒童神經生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需要由專門的教師和心理醫生採用特殊的方法進行矯治,如多感覺通道法,強調運用學生的多種感覺通道,諸如視、聽、動、觸等。
神經組織矯正法,對閱讀障礙的兒童通常採用視覺描繪練習和眼手協調練習,以促進大腦半球優勢能力的發展;對於有情緒障礙的兒童,則需先經心理咨詢人員矯治其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