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慣
Ⅰ 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從老師講課來說。將文章作為任務型閱讀,讓學生熟讀文章,之後提出關於文章內內容的問題讓學生回答。以及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復述課文,不求背誦,只求理解性復述就可以了。也能提高閱讀技巧。
從自身,可以多看一些英文的影視作品、英文雜志等,培養語感和學習興趣。
Ⅱ 怎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how to form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英語作文,要有6句話,初一水平!
Every day except the homework, we must read a few pages of books.You can see some four name, or related to study data book.Ago did this habit, at first on the first use of force method, is that every day a few pages, such as the 10 page. Do not read is not sleep! the family supervision.Adhere to a few months later, you don't read a book a day will feel what things were not done, also could not sleep.Still had better keep a diary, regardless of length, sometimes nothing to write, write a line to write. Is to insist on doing every day.
Ⅲ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閱讀是全面考察學生閱讀能力、包括識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對英語的直專接運用屬的綜合性試題.它是一種在熟練的基礎上形成的習慣,同時英語閱讀又是一種書面交流形式.從小學生看到第一個英語字母的時
閱讀是全面考察學生閱讀能力、包括識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對英語的直接運用的綜合性試題.它是一種在熟練的基礎上形成的習慣,同時英語閱讀又是一種書面交流形式.從小學生看到第一個英語字母的時刻起,閱讀就已經開始了.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吸取豐富的語言知識,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科學技術、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增加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擴大詞彙量,促進聽、說、讀、寫的能力的發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Ⅳ 怎麼樣培養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英文版
不要以中國的思維來讀。
Ⅳ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摘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自如運用各種策略,閱讀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關鍵詞】外語教學 閱讀 效率 閱讀是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筆者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得出如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了解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 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語言知識、認知技巧、個人經歷、世界知識等等。語言知識包括詞彙、語法、語篇等不同層次,是理解語言的基礎。讀者在閱讀時不能一個詞一個詞地理解,有效的閱讀,應該更多地關注關鍵詞或語意群。背景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已有知識、經歷、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緒以及其他種種非理性因素構成了學生的認知圖式,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從而使讀者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著差異。
Ⅵ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理解與記復憶的效果需要制通過朗讀來檢查,在英語學習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手段,能夠訓練學生的發音、節奏和語調,提高英語的表達與聽力能力;會話需要朗讀來奠定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朗讀習慣,就很難用英語進行會話,此外朗讀對學生語言的培養也非常重要。當然,朗讀並不是機械性的重復,朗讀需要帶著目的性去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尋找答案,最終實現提高閱讀的效果。
Ⅶ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在小學階段,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豐富小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意識。利用閱讀材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這些對小學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閱讀能力,通過閱讀習慣的形成,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論述小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培養。
1、注重課堂引導
閱讀的效率受閱讀習慣的影響較大,由於小學生正處於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對閱讀的方法還沒有掌握,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而閱讀習慣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針對、有計劃的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陋習進行糾正。
1.1引導學生大聲朗讀
理解與記憶的效果需要通過朗讀來檢查,在英語學習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手段,能夠訓練學生的發音、節奏和語調,提高英語的表達與聽力能力;會話需要朗讀來奠定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朗讀習慣,就很難用英語進行會話,此外朗讀對學生語言的培養也非常重要。當然,朗讀並不是機械性的重復,朗讀需要帶著目的性去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尋找答案,最終實現提高閱讀的效果。例如,在早讀課上,可以先告訴學生在閱讀之後需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這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會帶有目的性去朗讀,才能達到朗讀的目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
1.2引導學生韻律朗讀
可以將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詞句進行編排,形成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的兒歌,然後讓學生大聲跟讀與聯系,不但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也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The Mounse and the Cat一文的學習中,根據教學任務,對需要完成的單詞與句型設計一段朗讀,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1.3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小學英語教材中,大多數文章都是在不同場景下,不同年齡、心情、職業的人物的對話,這就為分角色朗讀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的人物進行分角色朗讀,感受任務的情感色彩,體會不同句型的用法,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例如,在不同人物的交際對話中,可以讓學生模仿老人、小朋友等不同年齡階段的聲音去朗讀,也可以讓學生用愉快、煩惱、輕松、憂愁等情感下的聲音去朗讀,從而激發起學生愛讀的特點,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2、注重課外指導
首先,應該指導學生克服不好的閱讀習慣,如出聲、擺頭、復視、指詞及不斷的查生詞的閱讀方法,這些都是不好的閱讀習慣,不利於學生對文章主旨大意的掌握。其次,多種閱讀方法並用。在不同文章的閱讀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和需求,用略讀、跳讀等方法進行閱讀,在短時間內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學生閱讀的實效性。第三,自我檢測閱讀。學生可以定期適合自己水平的短文,不能查字典,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並通過做題檢測自己的閱讀水平,可以逐漸縮短閱讀時間,長此以往,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第四,製作個性化的閱讀生詞本。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生詞,可以整理到生詞本中,每天記憶5-10個,能夠擴充學生的詞彙量,由於詞彙量大小直接影響閱讀質量,因此,建議學生先泛讀文章了解大意,然後在精讀的過程中通過查字典的方式將生詞摘錄下來。
3、激發閱讀興趣,注重閱讀評價
3.1在閱讀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方面入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不斷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學習中,培養閱讀習慣。對於教師而言,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困難中感受成功的經驗。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的去探索知識,才不會猶豫怕出錯而放棄閱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激發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渴望,為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奠定基礎。
3.2提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將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和文字以及閱讀後的感悟等記錄下來,這些內容都可以在班級內進行相互交流與學習。而教師應該為學生搭建這樣的交流平台,對做的好的學生要及時給與表揚和鼓勵,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成就感,在教師的支持和肯定下,學生不斷的會有交流和表達的願望,也更願意去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更好的詞句和片段摘錄下來,從而逐漸形成認真閱讀、認真做好讀書筆記的習慣,對英語學習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學生英語能力的形成及英語技能的掌握起著關鍵的作用,也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與發展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只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持之以恆,激發學生自身對英語閱
Ⅷ 該怎樣來培養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英語閱讀中的「一要四不要」 來源:交大昂立新課程
在「聽、說、讀、寫」四大英語技能中,閱讀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閱讀理解也是中考、高考和其他各類考試的必考題型。但是在日常的學習中,有不少同學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大大影響了閱讀的效率,長期下去還會挫傷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要想提高閱讀水平,首先要看有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還沒有,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
養成默讀的習慣
許多同學在閱讀的時候都有讀出聲的習慣。出聲閱讀的主要弊病就是使自己的閱讀速度和效率受到說話速度的限制。因為,正常默讀速度幾乎要比出聲朗讀的速度快兩倍以上。另外,出聲閱讀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有時僅僅是無聲地動一動嘴唇,有時甚至連嘴唇也不動,只是舌、喉在活動。嘴唇的活動無疑會影響眼睛掃視文章的速度。一個有效率的讀者能夠只看到印刷符號就直接獲得意思,而不經過聲音階段。因此,為了克服這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就要訓練自己養成通過眼睛直接感知文字元號的視讀能力。
克服心讀的習慣
心讀是一種很難觀察到的閱讀習慣。心讀時,人體的任何部位,不論嘴、頭或聲帶都沒有動,只存在一種說話的內在形式:閱讀者在內心裡始終自言自語,清晰地發出並聽著每個字音。這種毛病亦是一種很壞的閱讀習慣,它直接影響到閱讀的速度和效率,並且矯正起來還比較困難。採用強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又強制自己加快閱讀速度的方法,一般能逐漸克服這種壞習慣。
克服指讀的習慣
指讀是指用手指、鉛筆或尺子等指著文章的一個個詞進行閱讀。指讀是單純機械運動,不僅會減慢閱讀速度,而且還會把注意力引向錯誤的方向。一個高效率的閱讀者不會注意單詞的位置,也不會在每個單詞上平均花費時間,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闡明的思想內容上。有指讀習慣的同學實際上妨礙了眼睛運動並限制了大腦的快速活動能力。因此,必須克服這種不良的閱讀習慣,逐漸養成用腦瞬間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克服復視的習慣
復視指的是讀完一個句子或段落後回過頭去重復閱讀。閱讀能力差的同學往往有復視的習慣。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的辦法是讓自己閱讀大量難度適宜的讀物。在先了解閱讀要求的情況下,用眼睛快速掃描答案。這樣就不會因遇到生詞或不太懂的短語、句子或段落而回過頭來再看,以致養成復視的習慣。
克服閱讀時頭擺動的習慣
有的時候,我們在閱讀時頭部會下意識地左右擺動,這也是閱讀的一種壞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有些同學往往盡量使自己的鼻尖對准正在讀的每一個字。這樣,當他順著一行字往下讀時,他就會輕微地擺動頭部,而當他通過頭的擺動來閱讀下一行時,他就會很快轉回去以便使鼻尖再對准閱讀文章的左邊。這種頭部擺動的過程,自己往往意識不到,而正是這種不必要的動作對閱讀的速度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必須克服這種毛病,養成閱讀時只移動視線不擺動頭的習慣。
還有其他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閱讀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有的用手或筆比劃著,逐行地向下移;有的一面閱讀一面玩弄著筆、尺子、鑰匙等物,不時地發出響聲;有的愛抖動雙腿;有的過多地進行語法分析;等等。這些不良習慣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思路,降低閱讀速度,因此應及時糾正。
Ⅸ 如何養成(develop)良好的讀書習慣 初中英語作文100詞
Nowadays, every student pays enough attention to study habit because of its importance. As for me, I have three ways to improve my study habits.Firstly, make a plan for my study. The plan, I think, should include both the timetable, the regular and extra practice items. And the plan should be updated 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my study from time to time. Once the plan made, I follow it strictly.Secondly, make full use of the time in the class. I take notes of the important points of every class. I do not talk about anything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lass. More importantly, I pay all my attention to the class and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Thirdly, critical study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t means that we should not accept anything blindly and with careful thought. Everything is not absolutely correct in the world and everything is changing. We can find many answers to a question. If we think critically, we may find many possibilities to solve a problem.
Ⅹ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習慣
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人生道路是漫長的,但緊要之處卻只有幾步。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哲學家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好還是壞,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專家認為行為教育的 「最佳期 」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充分利用這段 「最佳期 」來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一、什麼是習慣?
1、《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說:習慣——是在長期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
2、心理學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有些習慣是無意識多次重復的結果,還有許多習慣是通過自己有意識地反復實踐而形成的。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後或游戲後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為他們的需要。
良好習慣的主要內容
良好習慣的內容包括很多方面。為了操作方便,我們把良好習慣分解為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具體內容如下:
①生活習慣——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飯前、便後、游戲後洗手;吃飯安靜、節約、衛生;按時午睡,不影響他人休息;衣著整潔;節假日生活安排科學合理有規律;物品擺放整齊、有序等。(勞動習慣、衛生習慣和生活規律習慣等都屬於生活習慣。)
②行為習慣——強調「遵守秩序,講究公德」。要求孩子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好;乘車排隊、安靜、有序,在公共場所講文明,有安全意識;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行,懂謙讓;愛護幼兒園環境,看見垃圾能主動撿起;活動時不追逐打鬧、大聲喧嘩、參與文明健康的活動等。(文明禮儀、言行舉止等都屬於行為習慣。)
③學習習慣——我們根據年齡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兒園培養注意傾聽、回答問題聲音洪亮、大方得體;讀書、握筆姿勢正確、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懂就問(語言習慣、思維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書寫認真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等都屬於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提到在日常生活中「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做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才能保持起碼的健康。
二、培養習慣的關鍵期
所謂教育的「關鍵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學生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據專家研究,人類的動作十有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初中為輔,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比較聽話,好訓練,因而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容易見效。因此,養成教育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抓住「關鍵期」,對各種良好習慣進行培養,以便為學生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幼兒時期和小學階段,就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習慣培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培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就像熔化了的鐵水,它可以澆鑄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等孩子長大了,就像冷卻了的鐵水變成了鐵塊,再改變就困難了。
在我33年教育經歷中。看過很多孩子的成功也看到一些孩子的失敗,很多成功的孩子在幼兒園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很有一套成功的方法,多年以後發現這些孩子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行為習慣都很好,他們考上了好學校,有的出國深造、有的到了重要的工作崗位。有些孩子由於家庭的緣故,使鮮花般的年齡走上歧途,我園有個孩子在幼兒園時父母之間鬧矛盾,孩子就是出氣筒,孩子犯了小錯誤,父母因為心情不好,對孩子非打即罵,這個孩子在幼兒園每天不是打這個,就是咬那個,老師批評他,就以摔椅子,扔飯碗來發泄,上學以後打架斗毆,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成了問題少年,結果近期聽說這個孩子因偷竊被抓。由此可見「關鍵期」的重要性。為了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 一般採用以下方法:
三、培養習慣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1)習慣培養最主要的方法是訓練,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訓練要反復、嚴格,還要貼近生活,具體而有實效。只有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這是人的生理機制所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種方式來進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過:「習慣彷彿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任何行為習慣的養成,都需要訓練乃至強化。我的孩子從1歲半開始,我每天堅持晚上睡覺前給他講故事,在每天做飯的空隙有意識的提問讓孩子回顧所講的故事內容,逐漸孩子愛上了閱讀並養成習慣,四歲半他參加全市舉行的幼兒故事大賽獲得前20名的好成績,上小學時由於閱讀的知識面很廣泛,班上老師曾問我,孩子是不是上過學,怎麼什麼都知道,那時由於條件有限,我給孩子的獎勵都是書,(十萬個為什麼、植物奇觀、西遊記等)當時學校也很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書包的整理總是大書放後面小書放前面,做事很有條理,一直到現在每次考試也好,辦大事也好,在別人看起來很麻煩的事,他都做得井井有條,小升初是以全區第一的好成績考取南外,現在已掌握三種語言(英、德、日)而大學的專業是信息工程專業,我深深的感到,是好習慣鑄就了孩子的好成績和井井有條的辦事風格。現在我們家長回去以後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自己的空間,(專用的櫥櫃、房間,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
(2)即說服教育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主要是正面引導,用講故事、看圖片等生動形象的辦法提高認識。中班可以給予典型示範,用榜樣去激發他們養成良好習慣的自覺性。大班孩子自我意識較強,給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價值判斷,同時配合說服教育。
(3)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孩子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因此,家長應當嚴於律己,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能只靠說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如:要求孩子書寫認真,家長做事做到認真,孩子說話,要認真傾聽,把眼神給他們等等,另外,家長要樹立教育意識,什麼可以當著孩子說,什麼不可以當著孩子說,要有所區別。一個新習慣訓練必須循序漸進進行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進行榜樣教育,各種各樣的傑出人物都有好習慣。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很守時,他怎麼守時?他的表都是撥快十分鍾的。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剛入園時就要求孩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家長就要堅持每天送孩子入園,要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訓練中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榜樣的作用在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起著不容小視的作用 作為家長,首先應給孩子一個看得見的 「旗桿」 ,在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中耳濡目染的都是好習慣,孩子年齡小,可塑性,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孩子的行為習慣就容易得到正強化。同時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反復現象,這樣,平時的督促就是顯得更為重要,要通過經常性的督促檢查,使孩子在不斷的實踐中養成自覺的習慣。
只有家長的嚴格沒有學生的積極性往往產生 「 逆反情緒 」 ,你越嚴我越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一天在與家長的聊天中得知這樣一件事,家長為孩子的不好好吃飯頭疼,一位家長說,孩子不吃就打,結果一段時間孩子吃飯很老實,一天突然聞到家裡廚房有餿飯的味道,到處找,終於在水池的角落,發現前些日子家裡吃過的飯菜,原來是這個孩子每天將飯菜偷偷倒在這里,家長還以為孩子最近吃飯好了呢?所以訓練中一定要注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要批評孩子一個缺點,首先要表揚他兩個優點,這樣孩子會樂於改正缺點。首先,家人要有要求一致的目標、標准,切忌朝令夕改,會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4)針對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游戲比賽活動,用游戲口吻和孩子說話,更能起到訓練良好習慣的效果,在在游戲活動中培養良好習慣,是養成教育重要的方法之一。對不吃飯的孩子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冷處理:有的孩子為了達到不吃飯的目的是又哭又鬧(不吃可以餓一頓連零食也沒得吃)
(2)給孩子請一個吃飯好的榜樣、和她一起進餐。
(3)家長可以說再吃十口就不吃啦(家長心裡清楚基本上10口可以吃完)
印度諺語說的好:「播種一種信念,收獲一種行動;播種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信念變成了行動,行動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廣大家長要重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