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整合教學初探
1.通過閱讀培養寫作興趣
許多寫作水平高的學生的創作興趣都是從閱讀文學作品中開始萌發的。書中那些深刻透徹的人生領悟,生動形象的文學描寫,具有文採的修辭語句,精巧新穎的個性化創作,都吸引著學生,使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讓學生明白作文是一種精神產品,這種產品就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有新的創意,能充分展示個性,而非人雲亦雲的東西。既然如此,那就必須寫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同時也讓別人感動。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不說假話、大話、空話,不寫虛情假意的文章,要讓學生認真用眼睛去觀察社會、感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認識美,進而用筆表現美。讓他們關注社會、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美的感受,痛苦的經歷,執著的追求通過文章反映出來。有了強烈的創作動機,一篇又一篇優秀的文章才能產生,以讀促寫,寫而促讀,讀與寫產生了良性循環,閱讀與寫作才能給學生帶來樂趣。
2.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是廣闊無垠,無比豐富的,猶如一座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為寫作素材就必須學會觀察。學生觀察生活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意觀察,一種是無意觀察。有意觀察要「授之以漁」、「授之以法」。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引導學生重點揣摩「雪地捕鳥」幾個動詞後,要求學生學習准確而形象的使用動詞,我讓學生觀察上體育課「跳遠」、課間操「升旗的過程」,午餐時同學「插隊搶飯的過程」,分別寫一片斷,大部分學生通過親眼觀察,能用准確而形象的動詞描繪出來。
3.通過閱讀借鑒寫作技巧
只讀不寫只會讓思維停頓。因此在擴大閱讀視野的同時加以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不失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高語文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可以說,閱讀是間接生活之「源」,課本是憑借,是「例子」。學生的閱讀是吸收,是認識生活;寫作則是表達,是反映生活。寫作是一種智力勞動。當學生沒有從讀寫結合的角度掌握這種勞動時,往往會有畏難情緒。但當他們領悟了讀和寫的關系,能夠模仿範文寫作後,寫作便成了一種樂趣。寫作的樂趣又會促使他們更有興趣去閱讀,這樣就形成了讀寫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㈡ 如何將初中語文課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新課標語),而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則成為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成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能夠不斷的地豐富自己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通過寫作,可以使其用文字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傾吐自己的思想情感。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不斷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一、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的重要性
閱讀與寫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只有大量積累和理解閱讀素材,才能在寫作的時候對這些閱讀信息充分地進行利用,使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使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更加細膩。寫作時,學生經常出現表達一種情感卻欲罷不能,是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的主原因之一。究其原因是學生的閱讀量小,沒有大量的知識積累,造成寫作時的「無米之炊」,無法表達。為了使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平時要求學生多閱讀、多積累,通過大量閱讀文學作品,積累信息,豐富自己的見識。這樣不但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更能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表情達意。通過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於學生對語文教材的掌握,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對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方法
1.對現有教材的有效利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的語文教材,通過認真研讀細細品味文本的寫作技巧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行教材是文道統一的佳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典型案例。如果教師對語文教材的案例深入地剖析,讓學生體會文章的開頭結尾、構思立意、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就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收集課文素材,分類攫取。
在教材梳理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取課文的主旨,同時將其轉變為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素材,指導學生分類攫取,如分類為「創新篇」、「挫折篇」、「勵志篇」、「親情篇」等等(可以因人而異),把各種範文材料隨時記錄下來,運用到各種寫作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隨時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例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中,我指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後,學生們自己梳理出了「創新篇」等主題,自覺地把「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羅蘭·布歇內爾發明游戲機」的創新事例記入「創新篇」。這樣在遇到類似的寫作主題時,就可以將課文的典型事例作為素材應用到寫作中。
(2)分析技巧,模仿寫作。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寫作也如此。如果為了閱讀而閱讀,不去思考,那麼課文信息永遠是別人的,自己不會對文字產生感悟;如果只去思考,而不去通過寫作檢驗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那麼思考也只是存在於理論中,兩者的動機永遠是「空中樓閣」。語文學習的高級能力是寫作,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經典的文章,是寫作的典範,只有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學以致用,化為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指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白描」寫法時,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父親車站買橘這個細節描寫的句子(「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提問道:①父親的動作描寫有哪些詞語?②父親的背影描寫運用了哪種寫法?語言特點怎樣(不施濃墨,不用重彩,朴實,白描)?③以此為例,請大家寫出一段親人的熟悉背影。經過一連串的範文閱讀和寫作指導,學生們懂得了細節描寫、白描技巧的運用。
㈢ 初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實施方案
(1)閱讀教學挑戰分來析自
傳統的英語閱讀課通常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型結構和語法等基本知識目標上,認為學生們有了基本的語法和詞彙就可以形成閱讀能力,而且這種教法在以往的教學中也使學生獲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在使用新教材後,面對新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許多老師們突然發現原有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不起作用了;而學生們更是被動應付,課堂上無聲無息,毫無語言教學的激情與互動。新教材詞彙量大,不允許也不可能一遇生詞就翻詞典。學生在初始接觸閱讀材料時,往往易被一個或幾個生字詞影響自己的閱讀和閱讀速度,同時也打亂了閱讀時的良好心境,難以快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2)寫作教學挑戰分析
寫作一直是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寫作教學在外語整體教學中嚴重滯後,以致形成了"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習作教師頭痛"的現象。新課標與以往教材相比,在寫作的形式、內容到作用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更加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必須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更加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二是寫作題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時代感很強。讓學生有話去寫,有感而發。三是寫作內容更加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選擇性,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㈣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閱讀與寫作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塊,它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其中寫作教學的內作用更加凸顯。容然而,對於初中生而言,普遍面臨著英語寫作難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表現為不自信和恐懼。因此,本文對於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探討對於初中英語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1.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關聯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均是一項長期工作,且需要扎實的基礎,若學生參與的閱讀活動較少,則閱讀能力的提高將變成空談;
㈤ 怎樣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好象閱讀和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服務於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葉聖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由此可見,作文離不開閱讀,作文得益於閱讀,因為閱讀為作文提供了「怎樣寫」的範例,作文運用了閱讀中詞句積累和關於素材整合的知識。
其實閱讀與寫作是相互聯系的,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在寫作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從低年級開始,就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訓練和發展。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准》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穿插閱讀教學 ?
我們又應如何利用語文課文,尋找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點,很好地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閱讀教學方面
1、讓學生充分預習,初步感知教材,預習中查找資料,弄懂字詞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並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課上交流、匯報。
2、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講,側重感受揣摩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讀、想想、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律,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那些語句。文章這樣寫好在哪裡?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寫?這些都讓學生自己體會出來。
3、概括文章的寫作特點。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於其他文章的個性,通過概括是對文章的整體回顧,又是為今後的寫作做好充分的鋪墊。
4、積累內化訓練。課文講完以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讀或背誦,在讀中明意,讀中感悟,讀中吸收,並把好詞、句、段,積累下來,日積月累,詞彙豐富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充實了。
5、閱讀教學後進行仿寫。說說自己在寫同類文章時,可以借鑒的地方,這是閱讀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下一步讀寫知識遷移的一個起點。 閱讀教學是教給學生方法,作文教學則是讓學生如何應用。
就拿《海燕》這篇經典的散文詩來說吧,文章里有很多生動形象的句子可以讓我們學生積累並仿寫,還有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如象徵,對比等,都可以讓學生去認真體會,慢慢消化,通過對一些字詞以及語句的理解,從而理解整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二、寫作教學方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指導是寫作的鑰匙,在學生寫作前,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方法。如寫人要抓住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特點進行觀察,用人物自己的動作、語言展示人物性格;寫動物要從外形特點、生活習性、活動特點等方面進行觀察等等。通過觀察,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只有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寫出來的文章才真實、感人。
1、組織材料。
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後,要求學生圍繞中心去選材,思考選擇什麼材料才新穎而又有說服力,哪些材料需詳寫,那些需略寫,都讓學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然後說出來,讓大家評說選材有沒有說服力,幫助不切題的那些同學重新選材。這樣長期訓練,學生就知道寫文章時,要圍繞中心認真選材,避免離題。
2、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有的學生會選材,但詞彙貧乏,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吸引力,於是要從說話訓練做起。上課時,給學生足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運用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說話訓練。如讓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中得到感受,得到新知,還可以讓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評說。天天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注重作文的講評。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讓學生先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然後在講評作文時同學互評互改,最後拿出一篇典型文章同學生一同修改,使學生的文章在字、詞、句、段乃至標點上更趨完善,提高習作質量。
再拿《海燕》這篇課文來說吧,作為學生就應該把它當作一篇範文來學習,去分析體會並思考作者高爾基當時是怎樣來構思這文章的,要不斷去揣摩,這樣寫作水平才能提高。
三、在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方面:
1、在閱讀中激活寫作的靈感
一篇意境優美、語言優秀的經典文本,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讀好了這篇經典範例,感悟了文本生動的語句、詳實的內容、豐富的情感、領悟了作者匠心獨運的素材整合和表達方法、感悟了詞句的表達效果,對學生是一種成功的美的熏陶與享受,能瞬間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並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萌生了學生創作的慾望,有了自己也想寫上幾段的動機。學生一但有了這樣的閱讀興趣和寫作靈感,定能寫出內容充實、具體、生動的作文。
2、仿寫練習。
鼓勵學生仿寫是幫助學生強化閱讀教學中習得的表達手法的有效手段。比如學習完說明文,學生感受了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好處,這時,讓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在習作中介紹自己感興趣的不同種類的鯨,如白鯨、藍鯨等。在介紹中鼓勵學生也能運用習得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引人入勝。這樣的訓練,使習作訓練真正達到效果。
3、加強復述文本的訓練
在閱讀感悟中,學生把對文本感悟的內容,清楚、明白、連貫地復述下來,能使學生積累詞彙、積累語言、激發創作靈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節感人、情感濃郁、語言優美、故事性強的文本,抓住這些文本,訓練學生創造性的復述、補敘復述、概括復述,從量變到質變,逐漸掌握文本素材整合的方法,掌握運用詞句表達效果的方法,以指導自己作文。
4、加強讀寫訓練
教師充分發揮文本的示範作用,根據文本素材整合的方法,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作者使用語言的表達效果。現在的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可抓住機會讓學生模仿範例的某些特點進行寫作訓練,使學生在作文中得到啟發和借鑒。
5、抓住文中空白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引領學生發現空白,填補空白,能縮短學生與文本的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從而排除閱讀障礙,使學生深入文章的內核,正確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涵,為學生營造自由想像的氛圍,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之閃現智慧的火花。可以說,「補白」是文本解讀的一個獨特的視野,是文本解讀的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補白」式文本解讀能給學生打開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6、加強做讀書筆記
尤其是課外閱讀,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無論是提綱、摘錄,還是讀後感,都積累了作文語言、作文素材和作文素材整合的方法。教師應有意識引導學生把讀書筆記積累在一起。再與記日記相結合。建立開放式的作文素材庫,促使學生閱讀和作文雙豐收。
還是拿《海燕》來說吧,既然它的語言,語句很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寫作手法又是那麼靈活,那麼它就是我們學習的一篇佳作,我們應把閱讀這文章與我們平時的寫作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應該把這篇文章中一些好的修辭、語言、寫作方法及技巧用到我們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去,這樣我們的閱讀能力慢慢增強了,而我們的寫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這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閱讀與寫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要同等視之,不可偏指,方能使學生讀寫能力穩步提高。閱讀與寫作教學對於一位年輕的語文教師,可謂任重道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學習、用心思考,虛心地向各位老師學習,爭取能在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從而使學生在語文成績上有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