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模式初探
A. 如何做好高中英語報刊閱讀
經典句式背誦
熟悉文體體型
掌握內在邏輯
注意標題、首尾句、中心句等等。
和語文是一樣的,只比語文簡單啦
B.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報刊閱讀
如何有效實施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究其原因,也並非與老師完全無關,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更側重於語篇的分析理解、語法知識點的講解,而對於閱讀方法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象。多數學生採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另外,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於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其興趣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一、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出的要求1.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2.能讀懂簡單的故事短文並抓住大意;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理解簡易讀物中事件發生的順序和人物行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4.能讀懂說明文等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和簡單的個人信件。5.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6.五級目標要求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可見,在閱讀教學上,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應該增加課外閱讀量。二、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1.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如初一、初二的閱讀材料,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如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閱讀材料中,人文情感、社會責任、道德倫理深深隱含在其中。另外,多選擇一些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強化課內學習。2.做好閱讀前的必要鋪墊和激發興趣工作。3.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口頭的或者書面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此外,老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會學生粗讀文章,以了解大意,並能夠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會學生分段細讀,抓住主要事實、關鍵語言點,明了文章結構,深度理解。4.學生平時閱讀英語文章、報刊雜志以及各級各類考題中的閱讀理解部分,務必要做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學生在做閱讀的時候一開始總是信誓旦旦,下決心要把文章讀懂讀透。但是在這種觀點的指引下,閱讀往往就會走入誤區,因為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而忽視了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如何學會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首句很關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每段的最後一句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一種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麼,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麼寫。然後你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當然,在考試中,為了節省時間,猜測這一環節可以省略。)接著再往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這樣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又節省了閱讀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5.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學生不會使用工具書,遇到生詞,先問老師。乍眼一看,閱讀課進行的轟轟烈烈,學生不懂就問,閱讀積極性高漲,殊不知,這樣的閱讀不科學也低效。我們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逐步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老師注重並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是指導學生獨立閱讀的保障。另外,在閱讀過程中老師也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詞彙障礙,遇到生詞時,如果不影響語義的理解,跳過它,繼續閱讀,這有利於提高閱讀速度,不打斷閱讀思路。有時可以通過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詞彙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搬詞典。6.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閱讀質量和速度。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如用手或者筆指讀、出聲讀、以單詞注視點閱讀、回視等。課堂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老師可以教材中的文章為例運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7.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組織適當的口語和筆頭訓練,引導學生背誦幾個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學要求復述文章(選擇有價值的文章復述,否則只是增加學生負擔)。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所以指導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是很必要的,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下有價值的生詞、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對文章大意的歸納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老師要查閱筆記,科學及時地給予評價。為了調動積極性,引導學生更用心地去進行英語閱讀,評價可以只是以認真程度、努力程度來進行,不以好壞而論。
C.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如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726-1-1.html 閱讀教學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725-1-1.html 改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712-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自主探究學習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674-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673-1-1.html 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策略的應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632-1-1.html 議交際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622-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策略與教學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573-1-1.html 探析報刊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551-1-1.html 淺探報刊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548-1-1.html 高中英語文學作品的任務型欣賞閱讀教學初探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541-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522-1-1.html 高中英語任務型閱讀課教學分析——「任務型」專題說課實例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521-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初探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468-1-1.html 以培養英語自主性閱讀能力為主旨的教學評價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448-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探討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425-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413-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新探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410-1-1.html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篇教學法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3049-1-1.html 高中英語閱讀選修課的選材及教學方法的新嘗試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952-1-1.html 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改進英語閱讀教學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793-1-1.html 淺談高中新教材(SEFC)閱讀課文教學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789-1-1.html SEFC閱讀課教學初探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768-1-1.html 分析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749-1-1.html 語篇分析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733-1-1.html 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趨勢與探索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697-1-1.html 素質教育下的農村英語閱讀教學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641-1-1.html 閱讀的心理機制以及英語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612-1-1.html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實踐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546-1-1.html [中學英語]利用閱讀課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42477-1-1.html
麻煩採納,謝謝!
D.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 總體要求
1) 充分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強調課堂專教學的實效性和可操屬作性
2)盡可能多地安排有效的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策略的培養
3) 注重學生學習興趣、情感態度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並且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大力運用「三七」自主課堂教學思想,
二、傳統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忽略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教學目標單一
2.偏重語法教學,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3.囫圇吞棗式的閱讀教學,不作必要的語言分析。
4.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不能有效的檢測閱讀效果。
E. 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新課標的具體要求
《江蘇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教學要求》七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
2. 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
3. 能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
4. 能通過文章的線索進行推理。
5.能根據需要從網路等資源中獲取信息。
6. 能閱讀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或雜志。
7.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23萬詞以上。
八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徵。
2. 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長句和難句。
3. 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
4.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多種媒體中獲取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
5.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
6.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
「英語閱讀不但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而且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手段。」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
閱讀能力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理解程度,即閱讀理解;二是讀速快慢,即閱讀速度。閱讀不是被動的接受型語言活動,它不僅涉及語音、語法、詞彙這些語言因素,還有非語言因素,如背景知識、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等,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對文章進行猜測、證實、再猜測、再證實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些心理活動過程,達到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理解與速度是主次關系,理解是主,速度是輔,速度的快慢以理解為標准而進行調節。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費賴博士認為:「一個中等水平的英國人或美國人,閱讀速度可達到250詞每分鍾(wpm),或者更快一些,閱讀理解的准確率為70%左右」。新課標要求我國學生的閱讀速度達到60-100wpm,理解准確率達到70%。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抓住英語閱讀課堂教學
影響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即學生的英語水平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如對詞彙、句型、語法的掌握,為學生實施進一步閱讀活動奠定必要的語言基礎。
基於語言的兩種功能――用於表達內容的事務功能與用於表達社會關系與個人態度的交往功能,語言課堂應包含以下兩種活動:解釋領會語言點的活動與實踐語言點的活動。換句話說,課堂教學應該為達成語言點學習活動與交際活動的融會貫通提供平台。閱讀課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文本這一融語言點與語境於一體的媒介,加強對語言基本功的夯實與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達到「教學做合一」。
牛津教材每單元reading後Exercise D是訓練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生詞的含義,在完成此題後,教師可以進一步設計語境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鞏固對他們的理解,最後可要求學生以課文為基礎,對這些詞彙進行拓展性造句或復述課文。
(二)精心組織、指導學生泛讀
要達到《課標》對讀的要求,單靠教科書是遠遠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的,沒有一定的輸入量,就無法保證一定的輸出量。因此,我們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泛讀。學生在泛讀時,不僅僅在提高閱讀的流利程度,還在增加著新詞彙,加深著舊詞彙,鞏固著語法知識。另外,泛讀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及聽力和口語。更重要的是泛讀能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積極態度,提高英語學習的動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英語原著、中學生閱讀教材、專業報刊雜志或網路資源等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選擇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1)聯系性原則,指材料的選擇應考慮與課文、句型、語法、詞彙教學的聯系,考慮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2)專題性原則,指閱讀同一話題的若干篇文章,其優點在於隨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某一話題的了解和背景知識的積累,他會相對容易地了解相關話題的文章;(3)時效性原則,指選取的材料要貼近現實和社會,能放映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等;(4)趣味性原則;(5)難易度適中原則,一般認為,選材時應對詞彙和語法進行嚴格的控制,生詞不超過總詞彙量的2%,新句型不超過5%,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基本無語言障礙。
2. 幫助學生有效激活圖式
由於讀者頭腦中先存的知識(背景知識)及知識結構(圖式)在閱讀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就要以激活學生的相關圖式為目的,通過對文章標題、插圖、關鍵詞等線索的討論,迅速調動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理解閱讀中碰到的新內容,以提高閱讀速度。預測(讀者藉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及相關詞彙進行猜測)是激活圖式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預測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成功的預測能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一步的閱讀與理解做好導向性的鋪墊。
F. 如何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對語言學習者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中國人,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的表達都有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這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還會對他的英語學習產生某種制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
由於文化的多樣性,所以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熟練地掌握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對目標語文化持有一種正確的態度和評價立場,同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具體說,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1關聯性原
英語報刊中的內容非常廣泛,信息量也極大,反映的是英美國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教學的最理想的材料。面對這樣一種材料,要使自己的教學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在海量的新聞中選擇那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聞作教材,要注意它與目的語文化的關聯性。在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將與目的語文化有關聯性的新聞作為教材,只單純地直接向學生講西方的文化或生活習俗,就會破壞課堂教學的連貫性,會使教學內容顯得不著邊際;另一方面,也會使教師的關於文化的講授顯得空洞與枯燥。因此,重視關聯性,就成了英語報刊選讀課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
2引導性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矛盾,一直是教師在探討的一個問題,而引導性恰恰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的重要標志。尤其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常常要鼓勵學生重視教材中相關事件或論述的文化背景。但文化背景是十分寬泛和復雜的,大至人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小至人們的言談舉止和風俗習慣,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的。因此,在如此豐富的領域中,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學生也更不可能自主地將報刊中的相關材料與其文化背景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其引導性作用。可以通過提問式、討論式或啟發式等方法來引導學生,使之逐步形成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的習慣,使之能自主地選擇相關的信息並將其向相關的文化背景延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語思辨能力。
3交際性原則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英語國家的新聞媒體,其特點決定了對它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使學生在接受大量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的同時能學會更好地運用英語來達到成功地與人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在英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應側重於引導學生理解各種文化現象之間的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並將之與自己的母語文化作對比,也能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文化現象的敏感性,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如此才能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英語文化,直至將自己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之中去,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靈活應對,從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文化休克」的狀況。
4層次性原則
文化有其層次性,因此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也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這也就是說,語言文化知識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教師不可能通過一次或若干次的關於文化的講解就能讓學生對異域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有選擇地、分階段的講解以使處於初級層次的學生首先打好英語語言的基本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的介紹應限於其淺層文化,如詞彙、術語、專有名詞、諺語、成語和習俗等。而在較高級的階段,則要從交際需要的角度出發來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上的誤解和沖突。另一方面,貫徹層次性原則還要求教師要考慮同一學生群體中不同學生對語言文化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這一因素。考慮到這一點之後,教師在文化引入的選擇上,就會設法既使程度稍差的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又使層次稍高的學生也能從中受益。
二、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內容
在英語報刊中,新聞報道的題材包羅萬象,詞語浩如煙海,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教育等廣泛的領域。面對如此狀況,教師不可能也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相反,必須根據對學生進行的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需要而有所選擇。筆者認為,這種選擇很重要,選擇應以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為重點:
1思想意識
思想意識中包括英語國家人們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社會風俗等。例如,宗教代表著英語國家某個時期人們的思想情感和信仰
,同時也體現出了那個時期、那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基督教、聖經及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對歐美國家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該國的新聞媒體中的成員,其記者在寫新聞或介紹他們的某些政界人士的
政見或講話時,引用一些宗教經典就是很自然的。如,the writing on the
wall(出自《聖經》,意為「災禍將至的預兆」);再如Pandora』s
box(意為潘多拉的魔盒。該典出自希臘神話,比喻「災難之源」或「是由於不明智的干預而引起的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
此類詞彙或短語常常會見諸英語報刊。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如果我們只從字面上對之加以解釋,那就會造成誤解。
2政治歷史背景
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無論是其中的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都與該國的歷史發展和政治制度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英語報刊中,政治總是其中的重頭戲;而在關於政治新聞的報道中,新聞工作者又常會針對自己的讀者群而大量地使用一些有特定文化含義的表達方式。如,meet
one』s
Waterloo(1815年,由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德、荷等國聯軍,在滑鐵盧與拿破崙決戰,結果法軍大敗,拿破崙從此一蹶不振,被放逐到一個海島上,結束了他的一生)。這個成語是大敗或遭到決定性的慘敗的同義詞,如果我們對該歷史事件有所了解,那麼我們就能很准確地理解其中的含義;反之,則不可能對之有準確的理解。
3文學藝術
無論是英語國家還是其他國家,都有其源遠流長的關於文學藝術的歷史。傳統逐漸積累沉澱,就形成了他們的語言中的某些詞彙所特有的文化喻意。英美報刊文章中常包含著英美國家深厚的關於英美等西方文學尤其是其中的古典文學的底蘊。例如,美國《時代》周刊曾把尼克松訪華說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原為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一部英語史詩,該史詩描寫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後所經歷的一段漫長而艱難的歷程。在這篇報道中,作者如此表述,則是意在用來喻指中美關系正常化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過程的。對此,如果我們不了解Odyssey在這兒是「漫長歷程」之意,那麼我們就難以理解Nixon』s
Odyssey to China的真正含義。
三、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方法
雖說是教學應因材施教,雖說是教無定法,但在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運用恰當的方法,就肯定能激發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肯定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1對比類比法
對比類比法是指將中國文化與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相同與不同。英語報刊中的新聞報道均具有時新性,反映的是其最新的時政動態。所以,將中英文化的比較自然地滲透到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的意識,有助於化解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誤解。例如,對「吳老師」的稱呼,絕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按中國的習慣總會使用teacher一詞,中國老師也會認為這很自然,可英語本族語者對此則會很反感,認為這是不禮貌的。teacher是一種職業,不能作為稱呼。我們可以說Mr.Wu,但不能說Teacher
Wu。Sir可以被作為尊稱來稱呼老師,如Thank you,sir類似的還有madam,Miss,Mrs.和Mr.
2擴展性
教師在講解某一詞彙或介紹某一背景知識時,不應僅僅停留在對該詞或該背景知識的表面意義的講解上,而應該擴展該詞的文化內涵,或應對該背景知識加以延伸。詞彙構成了語言的物質外殼,而在其物質外殼的後面則隱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history一詞,由其構成可以擴展到英語語言和文化中的性別歧視問題;而當談到數字「13」時,就不應該只講「13」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厄運,而應該將其擴展到中英數字文化中的異同中去。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利用多種教學媒介和教學手段
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傳統教學資源是紙質教材和英美報刊,資源的局限性造成了教學手段的單一性,也造成了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等問題的出現。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報刊,其特點是它的時效性和時新性。由於傳統的紙質教材的局限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能使用的往往都是「舊聞」,這也導致學生無法把握英語語言文化的發展。目前,互聯網的普及不僅可以使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手段變得豐富多樣,同時也能消除傳統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存在的總在使用「舊聞」的尷尬狀況。首先,教師可以登陸英語國家各大權威報紙的官網,取得他們最新的新聞報道。其次,教師還可以針對自己要閱讀的報刊文章或新聞報道,收集一些與該類報道相關的英語國家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圖片、電影、電視、幻燈和錄像等資料,以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G. 如何在高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的反思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涉及到的不僅是閱讀能力的培養,也牽動著學習者的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眾多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藝術審美等社會文化素質。那麼,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談幾點思考:
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故事類文章時,可以先對故事細節、實事等向學生進行由表及裡的回答,最後提問推斷歸納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推想出課文中沒有寫到但又與之關系密切的若干內容,能使學生加深和拓寬對課文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激起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索。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慾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按韓愈說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陶行知先生也說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並使學生受益終身。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准備走進課堂那麼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麼,學生就聽什麼;教師演示什麼,學生就看什麼。這樣的學習有什麼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並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准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這樣,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入課堂,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以前在課堂上是學生盲目地跟著老師跑,現在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譬如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思維,為閱讀奠定了基礎。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准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於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應該說,高中每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生習慣等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於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里,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做法之一: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列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後閱讀,並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做法之二:在高中開設英語作品選修班。首先從材料的選擇上下功夫,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材料,也可採用一些有聲讀物和視聽讀物(VCD,MTV,Videotapes,etc)。這些材料的特點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且能把握時代特色,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滲透人格教育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於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反思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反思(3673字)
新課標實施以來,高中英語教師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師沒能把握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側重點,訓練方法較為單一,過度依賴應試型強化訓練模式,沒有足夠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這在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高考試題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來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針對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綜合,推測詞義脫離語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斷看不出線索與事實的關系;理解結構找不到句與句、段與段的邏輯關系。
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通過閱讀獲取和吸收英語書面信息,從而實現書面交際的能力。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英語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綱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鍾50—70個字的速度,獨立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科普小品等內容的材料,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達不到這一要求。根據教學實踐中的觀察和調查,我發現學生閱讀理解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詞彙量有限。對詞彙理解和掌握是影響閱讀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詞彙量是成正比的,詞彙儲備不足,又會導致學生閱讀障礙重重,喪失閱讀興趣。2.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與技巧。有的學生不懂得閱讀技巧,他們在閱讀時往往從前讀到後,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體的文章,而不是根據不同的文體採取不同方式獲得主要信息,這樣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虧不討好;也有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試圖記住所有的內容,習慣於逐字逐句地看,試圖記住每個句子的意思,時間與精力過於集中於一些非考點的細節,而不善於通過整體閱讀去把握文章觀念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