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與英語閱讀跨學科整合
1. 如何看待語文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的
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滲透,希望能給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語文學科;其他學科;整合滲透
一、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滲透的背景
葉聖陶先生曾經就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閱讀與表達,這是其他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2013年貴陽市中考開始在綜合性考試中設置「學科滲透」題型,設置「學科滲透」內容的目的是為了遵循「大語文」「注重語文實踐」「語文的學以致用」「彰顯語文工具性」等理念。簡言之,就是運用語文能力來幫助解決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
二、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必要性
《語文課標標准》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新課標進一步突出素質教育中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學科不僅限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便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做好准備。它還有向學生進行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的的德育價值,具有向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發展學生智力的智育價值,具有向學生進行文化藝術的教育和審美教育等等,要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價值,也只有在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的實踐中才能得以完成。
三、通過學科整合培養學生能力
1.整合其他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僅與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內容相融合,也與歷史、地理、政治等社會內容相通,實現對學生課外閱讀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鄧稼先》引導學生閱讀「兩彈」的物理學相關內容和我國研發「兩彈」的歷史背景。在教學《看雲識天氣》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和查閱我國傳統諺語知識。在教學《春望》《石壕吏》《公輸》等課文時,引入相關的歷史背景的介紹。
2.整合其他學科,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的整合,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音樂、視頻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四、貴陽市中考中學科滲透與學生能力考查典型題例及分析
一般立意新穎,思維角度多元化,答案靈活,呈開放性特點。綜觀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題,主要是與其他學科及社會知識和能力的滲透。考查的題型多種多樣,有選擇題、填空題、圖表題、概述歸類題等;主要藉助多學科知識的應用來提升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1.語言的表述
正確規范嚴謹與錯誤殘缺隨意(基本概念表達不準確,個人觀點表達不清,答非所問,不嚴謹等而造成的答題失誤往往屢見不鮮),重視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完整性和語言的組織能力。要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徵、本質及規律,表述要具有嚴密的科學性。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2.邏輯思維能力
促進學生發展最重要的是智力的發展,智力發展根本上是思維的發展。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周密性、批判性、獨立性與深刻性。語言的邏輯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語言本身要准確、精練;二是語言條理清晰,前後一致,層次清楚。這就要求學生的表述要嚴謹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3.篩選提取主要信息
善於篩選提取中心句、關鍵句和關鍵詞。往往各學科中一些概念、定律總是需要用較長的語句、較長的篇幅才能正確無誤地表達清楚、完整。學生要善於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篇幅中提煉精華,總結規律,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中考中的學科滲透已經囊括了初中階段各學科,考核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五、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整合對教師的要求
語文教師通過學科滲透整合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自身的綜合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
1.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學科整合的自覺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能為單純學語文而教語文,各學科要有整體觀念,把語文課本看成綜合性課本,基礎性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整合滲透其他知識,提高學科整合和滲透的自覺性。
2.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教學素質和水平。一是堅持在職進修,提高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二是要關注其他學科教材改革動向,為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提供「源頭活水」。三是要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上網查找資料,因為網路是一部真正的大網路全書。
3.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提倡跨學科聽課和小綜合教研。從其他學科獲得語文教學法的啟示。譬如數、理、化、生等學科的圖文轉換,公式與文字的轉換以及數字與文字的轉換,英語學科的完型填空,各學科所共有的演繹、歸納等,都能給語文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給語文教育帶來生機和活力。
六、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以學為主,教與學兼顧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核合策略開發,其目的在於引發最佳學習效果。要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就要做到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兼顧,但要考慮以學習目標為焦點。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建構更需要時間的保證,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少講。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才符合課程整合的最初目的。
2.學科的整合要避免喧兵奪主
由於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遍應用,語文課也早已打破了一本書一支粉筆闖天下的局面,尤其在跨學科的知識教學時,往往藉助多媒體。如果稍一疏忽就可能適得其反。課程與課程的融合一定要服務於內容。如果偏離這一主旨,語文課就有可能變味。
3.注意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素養,能基本了解多方面的知識。對於課程的整合,語文教師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如果教師自己對所整合的知識一竅不通,那麼要很好地完成整合任務就變得不太可能。
當然,教無定法。對於教材的處理,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豐富的知識,我們應有足夠的重視。加強語文學科跨學科的學習,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整合,讓學生增加知識,加深感悟,拓展能力,這應是每位語文教師所共同的追求。
2. 閱讀在語文和英語中有重要
您好,其實我覺得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在我們的學習中,沒有了語法就算有內再好的詞彙量都容難以彌補,例如我們之所以要閱讀文章閱讀著作,就是為了要弄清楚文章當中的句法以及語法通順點。可以說閱讀是相當重要的,再者,如果沒有閱讀就很難體現出人們當前的學習狀況,所以閱讀也不失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項目;最後,如果一個人他不去閱讀自己所喜歡的書籍,那麼他絕對算不上是一個感性的人。我認為閱讀對於培養一個人的性靈上可以說是很重要的。
如果對您有所幫助請點贊,謝謝!
3. 如何將英語和語文學習互通
明確英語語法與語文語法里的相同和不同點,搞懂母語的基本語法,深入理解後再作用到英語中是好方法的
4. 什麼是真正的跨學科整合
是側重於對那些外來圍領源域和文學關系的研究來研討文學的本身,因此,跨學科研究又稱「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類研究」等。跨學科研究主要探討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如美術、音樂、雕塑、影視、建築等),文學與文人社會科學(如哲學、心理學、歷史學、宗教、語言學等),文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它是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其他藝術門類聯系的良好途徑。
要有對專業的興趣、耐心和時間,不一定要通過大量閱讀各個不同學科的文章,從身邊小事開始留意,從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開始培養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即可。
5. 如何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
如,我們這堂《黃復河制啊!永生的母親》的實驗課,共有八位不同學科教師參與,這其中有語文、數學、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大家一起進行綜合學科教學,我在其中擔任音樂部分的教學。這和以往的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別,過去各學科之間缺少聯系,互相不了解對方的教學內容,相互聽課的機會也很少,以至於同一個知識點重復出現在多學科的教學中。反復的授課,讓學生聽得乏味,失去了渴求知識的興趣,這既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思維的發展,又浪費了教師不必要的備課時間和學生的聽課時間。而像《黃河》這種綜合學科教學則避免了這一點。
6. 現在做語文和英語的閱讀理解,讀完之後和沒讀一樣,沒有印象,怎麼辦啊
我建議你讀著就隨手畫著關鍵詞,到時候就算忘了可以直接看這些,不用再浪費時間看原文;至於英語的閱讀理解,建議你隨手錶標段意,畫畫統領句==試試吧==很管用的
7.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進行資源整合淺談
課程整合已經在我校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兩年,而我,做為一名南奧新人,也正奮力走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盡力追趕課程整合的步伐。
而《初中語文整合教學研究》恰在這時出現在了我的面前,使一籌莫展的我猶如在沙漠中看到了一片綠洲,帶來無限生機。
通過閱讀該書,我明白了課程整合是未來教育的趨勢,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我校卻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端,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實驗探索了,看到此,不由為我校領導者的前瞻意識而折服,更為自己能搭上這一課改的列車而欣慰!
那麼語文教學資源整合的優勢體現在哪裡呢?語文教育的目的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多功能性;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決定了語文閱讀內容的多樣化特點;語文教學文本的豐富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跨學科性。無論是語文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還是語文教學的文本都為語文課程整合提供了基礎。
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最好最有效的課程整合體現在閱讀教學上。在教學過程中,可將閱讀教學與人類文明教育整合:(1)與人文歷史整合。「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識,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巧用歷史知識教學,嘗試整合歷史教育、整合時政教育,以尋求共贏空間。例如在講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作品時,可以與歷史老師配合,背景介紹可由歷史老師講解,既清楚透徹,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2)閱讀教學與道德教育整合。「文以載道」的一篇篇文章,總是「文」與「道」交織在一起的,教學時可以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變化及作品所體現出的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啟發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崇高精神。例如《散步》《鄧稼先》《偉大的悲劇》等作品教學時便可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3)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中學語文教材具有多樣性、人文性、時代性等特點,很多文章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真、善、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態度。《再塑生命的人》《心聲》等課文教學時便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對待生活。
同時,在閱讀教學中還可與藝術教育整合:(1)語文閱讀教學與影視文化整合。借用影視的課堂閱讀教學能夠以真實逼真、生動活潑的形式,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教學中的一個亮點,讓學生真正成為資源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任何教科書和其他多媒體課件所無法代替的。例如中外名著的教學上,可適當選取相關電影片斷引入課堂,可更直觀的理解課文。(2)語文閱讀教學與音樂藝術整合。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引入音樂,讓音樂流動的觸角去撥動學生靈感的琴弦,不僅讓學生感受了作品,而且他們的人格也得到陶冶和升華。教學《秋天的懷念》《音樂巨人貝多芬》時可適當播放背景音樂,通過音樂的渲染去打開學生的情感之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閱讀教學還可與繪畫藝術整合。詩歌講究畫面感,因此在教學詩歌時,可嘗試與繪畫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將文字表達的東西運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同時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其實,語文閱讀教學還可與自然科學教育整合。語文教材中為數眾多的科普類作品,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美、數理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與自然科學等學科結合,引導學生熱愛科學,運用科學。
總之,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社會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使得語文教學時可與多學科、多領域整合,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充分與各領域的有機結合,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前進,尋求語文學科的整合方式,達到最優教學效果。
8. 語文課外閱讀和英語的水平如何提高
有時候語文多做閱讀題還是有用的,因為答題的模式一般都是一樣的
你可以先做一遍題 然後對照答案 不要看過一遍答案就過去了
看答案的時候要想 為什麼標准答案是這樣的 自己的答案有哪一方面不一樣或者欠缺的
多思考一下標准答案的思路是什麼樣子的 跟著它走
多做一些題之後你就會發現好多題的問法可能不一樣 但是答案的套路都是一樣的
久而久之 就會看到一個題就知道應該怎麼答 從哪一方面答題會給分 這是我們語文老師給我們講的 確實是蠻有用的
而且答題的時候 最好閱讀的時候邊讀邊劃下來重點詞重點語句
比如有的說明文里的 「首先 然後 再而」這種詞語 有助於你的分析
還有比如記敘文里得一些動詞 劃下來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一般閱讀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
所以劃下來重點語句是很有用的
對於英語來說 如果光看語法看一會就回頭大了
因為英語的語法是很難的 畢竟很枯燥無味 多看一會就煩了
所以其實不必要刻意的學語法 我覺得多背誦還是很有用的
把自己喜歡的英語文章來背一背 或者課文背一背
聽英語聽力也是很好的方式 每天聽15分鍾 哪怕你是在干別的事情
把錄音放到旁邊都比不聽要好得多 聽聽力不僅提高你的聽力 也提高你的英語水平
也可以邊聽便跟著讀 讀得多了 語感也就多了 語法這種東西記下來是很難的
多聽多讀多背英語也是會好的 就像我們中國人學中文也沒有記語法 就是聽得多了 讀得多了就會了
我也推薦可以去多看看美國電影 對英語也是有幫助的
下來也沒什麼說的了 希望這些對你可以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