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英語閱讀理解
① 哪些英語名著在中國比較有名
作者:簡·奧斯汀 by Jane Austen
德伯家的苔絲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作者:托馬斯·哈代 by Thomas Hardy
基督山伯爵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作者:大仲馬 by Alexandre Dumas Pere
茶花女 La Dame aux camélias (Camille)
作者:小仲馬 by Alexandre Dumas fils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作者:劉易斯·卡洛爾 by Lewis Carroll
魯賓遜飄流記 Robison Crusoe
作者:丹尼爾·笛福 by Daniel Defoe
湯姆·索亞歷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作者:馬克·吐溫 by Mark Twain
哈克貝里·芬歷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作者:馬克·吐溫 by Mark Twain
嘉莉妹妹 Sister Carrie
作者:西奧多·德萊塞 by Theodore Dreiser
娜娜 Nana
作者:左拉 by Emile Zola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作者:傑克·倫敦 by Jack London
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作者:霍桑 by Nathaniel Hawthorne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作者:D·H·勞倫斯 by D·H·Lawrence
寶島 Treasure Island
作者: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
八十天環游地球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作者:儒勒·凡爾納 by Jules Verne
尤利西斯 Ulysses
作者:喬伊斯 by James Joyce
另外看書時遇到不會的單詞,不要不管它,也不要查字典,通過上下文的意思去揣摩。如果還是不明白的話,那就帶著疑問去繼續閱讀,等到這個詞在文中第二次出現時,在按照上面的步驟去做,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記住一個詞的多種用法,還可以弄明白這個詞的應用環境。我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上學,這個辦法不僅可以適用於英語,還適用於其它外語的學習。
② 介紹你學習英語的感受
學習英語的最大的感覺就是單詞不好記。我們中國人學習外語其實最為重要的就是這點,其它的沒有什麼問題!
只要多多的背背單詞就好了!
語法其實並不重要!
③ 深圳版暑假生活七年級上英語答案
是寒假還是暑假啊?
④ 托爾斯泰燈 閱讀題答案
托爾斯泰燈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取決於他的閱讀史。只有閱讀能最有效的培育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培養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最早這是一盞大號的煤油燈,吊掛在圖拉州托爾斯泰故居的屋頂上。燈罩巨大,比燈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張直徑近兩米的圓桌,桌面上等距離地立著十幾塊隔板,隔板直接與燈罩連接,均勻地平分了燈光。
——這就是矗立在19世紀俄羅斯文學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爾斯泰的發明。
孩子長到三四歲就要開始識字讀書,怎樣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並從閱讀中發現快樂?當了父親的托爾斯泰就構思這盞「連桌燈」,或者叫「桌連燈」。最初這張大桌子上只有3塊隔板,寬寬敞敞地坐著他們夫婦和一個孩子。後來他的夫人陸續地為他生下了13個孩子,其中有兩個夭折,到最後這張大桌子上均勻地分布了13塊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須都坐到這同一盞燈下開始閱讀,可以讀《聖經》,讀課文或其它自己喜歡的書,找不到書讀的孩子就得讀托爾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義不全在內容,而是教育的手段。這捎帶著也是一種測試,看哪些孩子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或不喜歡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說的手稿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或者相反。
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下來,煤油燈曾改成汽油燈,再後來有了電,燈就更亮了。即使托爾斯泰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圍著他們的母親閱讀,父母都不在的時候自己讀,他們「常常是充滿期待地等著晚上的全家共同閱讀」。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盞燈,人不是由於決心才有毅力,應該是由於習慣而有毅力。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取決於他的閱讀史。只有閱讀能最有效地培養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培養性格,性格決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於性格的培養。
這需要有「長性」。而托爾斯泰正好是個有「長性」的人,他從12歲開始寫日記,直到82歲去世,沒有一天中斷過。他的後人因得益於他的教育,至今還興旺發達地生活在俄羅斯和歐洲。
1.「托爾斯泰燈」有怎樣的演變過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4分)
2.「托爾斯泰燈」具有怎樣的豐富寓意?請結合全文內容作答。(6分)
3.文章說「閱讀培養精神生活習慣,好的習慣培養性格,性格決定人生」,文章中有哪些內容可以印證作者的這些感悟,試做簡要闡述。(6分)
4.作者認為孩子性格的培養需要「長性」,這種「長性」在文章中體現在那些地方?你從中受到怎樣的啟發?(4分)
1、①最早是一盞懸在屋頂上的大號煤油燈,後來換成了汽油燈,後來又換成了電燈。(2分)②都懸在屋頂上,且都通過隔板與桌子相連,是一種「連桌燈」(或「桌連燈」)。(2分)
2、它喻指托爾斯泰高明而獨特的教育方法,是托爾斯泰的智慧之燈;它又喻指托爾斯泰用來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生路燈——人類的智慧——書籍。(答對一點得3分。)
3、起初全家人必須坐到燈下閱讀,這是生活習慣的有意培養;(2分)後來這成了孩子們的自覺行動,孩子們常常充滿期待地等著全家的共同閱讀,形成了熱愛閱讀享受閱讀以此為樂的性格;(2分)至今托爾斯泰的後人們還興旺發達地生活在俄羅斯和歐洲的其它地方,這是性格決定人生。(2分)(原文中有「必須」「充滿期待」「興旺發達」等詞語,可作為答題依據。)
4、若干年如一日,托爾斯泰家的燈下閱讀從不間斷;(1分)托爾斯泰自己則身體力行,以身作則,70年寫日記不缺一天。(1分)
啟發:可以圍繞「堅持不懈,必有所成」或「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優良的環境,科學的方法及持之以恆」等方面來寫,內容合理,語句通順即得2分。
⑤ 作文:《我眼中的托爾斯泰》
2004年9月25日,乘車前往參觀位於莫斯科郊外的托爾斯泰故居。初秋的莫斯科郊區,樹木層林盡染、秋割後不久的麥田一望無際,淡淡的彩雲襯在藍天上,像一幅俄羅斯傳統寫實油畫。
托爾斯泰故居也稱博物館。我們一行到達時,現任館長尼古拉·基塔里科在故居門口迎接,簡單寒暄後,安排大家將雙腳統統套上厚厚的毛氈鞋套。穿著這樣特製的鞋,在這幢建於十九世紀極普通的俄羅斯二層小樓里行走,基塔里科館長低沉的講述格外凝重。館長的介紹十分特別,不加修飾,著重介紹實物,格外吸引人。
托爾斯泰夫婦生了13個孩子,5個夭折。為了孩子的安全,托爾斯泰動手將支撐樓梯握手的小柱子增加了近一倍,通過增加密度,防止小孩在樓梯上玩時發生意外。由於不是"原配",不難發現出自托爾斯泰之手的小木柱,與原裝貨高矮粗細都不盡一致。這幢有16間屋子的房子,共有兩架樓梯,均作了特殊處理。
托爾斯泰自己動手為孩子們製作了大量玩具。目前保留下來的包括搖籃、旱冰和冰鞋、布娃娃、棋盤等。
托爾斯泰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他經常帶領孩子參加田間勞動。目前,家中屋樑上仍掛著"木乃伊"相的南瓜、大麥、蔥頭等。他鼓勵孩子起居有序,早起健身,每晚6點准時就餐。牆上的鬧鍾都作了特別設定。冬天,托爾斯泰總要在後院的一塊平地上潑水成冰,讓孩子們進行冰上活動。
他還親自安排孩子的教育。全家經常在晚餐後,繼續圍在餐桌旁,輪流誦讀詩歌、散文和小說,大家一塊評論和欣賞。托爾斯泰為讓孩子了解外部世界,專門將英語和法語教師請到家中,教授孩子。托爾斯泰的大兒子謝爾蓋音樂造詣極高,大女兒達吉亞娜成了畫家,家中仍掛著達吉亞娜為妹妹畫得像。
基塔里科館長說,托爾斯泰熱愛家庭生活,且非常投入。為了防火,托爾斯泰將廚房與房屋的其它部分分開。19世紀末期開始用電後,托爾斯泰一直沒有安裝用電設備。家裡取暖主要通過自己修改的爐灶,利用煙道供暖。為保護地板,托爾斯泰常會抽出一天時間,為地板上蠟。托爾斯泰生活簡朴,晚年戒煙、戒酒,並開始素食。
館長還介紹說,托爾斯泰將生活分為體力、腦力、手工和交際等四個部分,體力勞動和一些體操及啞鈴等多安排在早晨,上午是腦力活動,主要是寫作,其餘多為是手工勞動和交際。托爾斯泰67歲學會自行車,82歲還騎馬。他一生健康,極少就醫。
看來,托爾斯泰比較推崇他的朋友契可夫的生活哲學。契可夫在《櫻桃園》中說,人體本身就是一架很好的機器,用好了,就無需要吃什麼葯。
館長還介紹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愛倫堡父親曾作過一啤酒廠老闆,而這家酒廠就在托爾斯泰故居旁。兩人曾見過。愛倫堡一生的信條是,學習跳舞越早越好,寫作卻越晚越有利。
最早看到托爾斯泰這個名字是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1925年2月23日發表在《語絲》周刊第15期)中談到破壞與創新時寫道,"……尼采、托爾斯泰、伊孛生等輩,若用勃蘭兌斯的話來說,乃是`軌道破壞者`。其實,他們不單是破壞,而且是掃除,是大呼猛進,將礙腳的舊軌道不論整條或碎片,一掃而空,並非想挖一塊廢鐵古磚挾回家去,預備賣給舊貨店。"
魯迅後來又在《藤野先生》(1926年10月12日)中提到托爾斯泰。魯迅說,托爾斯泰寫信給俄國和日本皇帝,開首即引用《新約》"你改悔吧!"。
不久前,我注意到,魯迅好友、唐 先生在《論咬文嚼字》(1936年1月5日)文中稱贊托爾斯泰道:"蘇聯新一代作家對過去古典作家致力於自己作品的推敲,是很推崇的。托爾斯泰把《戰爭與和平》改寫了七次……"
有關外國人對托爾斯泰的評價主要是從劉國柱編著的《托爾斯泰傳》(2001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中了解到的。
列寧說,"在歐洲,有誰能夠同他並肩媲美呢?一個也沒有。""在這位伯爵以前,文學中就沒有一個真正的農民。"托爾斯泰"無情地撕下一切假面。"
高爾基認為,"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這是人類為自己建立的三座豐碑。"
羅曼·羅蘭稱《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現代的《伊利亞特》。"《安娜·卡列尼娜》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稱為"藝術之神"。
這次參觀托爾斯泰故居前,也曾粗淺讀過部分托爾斯泰的作品,但對他的認識抽象、空泛。一旦走進托爾斯泰故居,這位令俄羅斯民族驕傲的名人才顯得十分鮮明、生動、具體。
托爾斯泰在政治上勇於創新,反對戰爭。在創作中勤奮、認真。在生活中熱愛自然,愛惜生命。托爾斯泰是一位"最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和文學巨匠。
希望採納(*^__^*) 嘻嘻……
⑥ 列夫·托爾斯泰的簡介(成就,作品,偉大事跡)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公歷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合儒略歷1828年8月28日-1910年11月7日)俄國大作家,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視作經典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還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托爾斯泰小時候雙親即去世,他由親戚撫養大。1844年他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與東方語言,但是從未取得學位。1847年他中斷學習回到庄園,希望經營庄園同時自行安排學業,但隨後就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的社交場所中,終於欠下了一大筆賭債。1851年托爾斯泰和他的兄長一共前往高加索當兵,此時他可以嘗試寫作,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1852年他參加了一場戰斗,表現勇敢,且發表了小說《童年》
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並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這段時間他繼續分析自己的成長歷程,寫成了《少年》和《青年》成為研究他思想成長的重要資料。並將自己的戰爭經歷寫成《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發表之後很受歡迎,他開始在文學界小有名聲,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對他抱有很高希望。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回到聖彼得堡,這一段時間他很矛盾,他重新投入娛樂圈子,酗酒好賭,而同時他自己又清楚的覺得不能再如此,並對別人類似的行為大加撻伐。這種偏激的個性使得他很快不被文學圈子所容。最典型的就是他與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性情溫和,對托爾斯泰抱有一種父輩的感情,非常贊賞他的天賦,希望他不要虛度光陰,認為如果他不浪費自己的天才的話將比任何人都有成就。青年的托爾斯泰有時候和對方相處很好,但是也常發生激烈的爭吵,最終導致兩人1861年的長達17年的決裂,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屠格涅夫令人厭煩。……他才華橫溢,但他就像一個依靠管道送水的噴泉,你始終擔心他會很快斷水枯竭。」
1862年托爾斯泰與別爾絲結婚,有十三個孩子。對他和妻子的關系至今仍有爭論,別爾絲說:「他愛我,但只在夜裡」。可以確認的是大部分時光他們過得不錯,他妻子幫助他管理庄園,使生活井井有條,這使得托爾斯泰可以將全部時間用於文學作品的精雕細刻,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進行謄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但是托爾斯泰將記錄自己年輕時代行為的日記交給了妻子,內容讓別爾絲大為光火。另外托爾斯泰晚年激進的思想也讓夫妻產生很大隔膜,82歲高齡的托爾斯泰最後離家出走,躲在一個三等火車車廂里,客死在一個小車站的木房裡。
1863年托爾斯泰發表了中篇小說《哥薩克》,這是他早期創作的總結提出自己貴族平民化的觀點。
小說
《童年》(Детство,1852年)
《少年》(Отрочество,1854年)
《青年》(Юность,1856年)
《一個地主的早晨》
《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Севастопольские рассказы,1855年–1856年)
«Севастополь в декабре месяце»
«Севастополь в мае»
«Севастополь в августе 1855 года»
《哥薩克》(Казаки,1863年)
《戰爭與和平》(Война и мир,1865年–1869年)
《高加索的囚徒》(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1872年)
《謝爾基神父》(Отец Сергий,1873年)
《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1875年–1877年)
《懺悔錄》(1882年)
《伊凡·伊里奇之死》(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1886年)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Много ли человеку земли нужно,1886年)
《克萊采奏鳴曲及其他故事》(Крейцерова соната,1889年)
《霍斯托密爾:一隻馬的故事》(1864年, 1886年)
《為什麼》
《盧塞恩》
《舞會以後》
《復活》(Воскресение 1899年出版)
《哈吉·穆拉特》(Хаджи-Мурат 1896年-1904年撰寫,1912年出版)
散文
《什麼是藝術》(1897年)
《天國在你們心中》
《到底怎麼辦》
《當代的奴隸制度》
《回憶錄》(未完成)
《給自由主義者的信》 (英語,1898年)
戲劇
《黑暗的勢力》(Власть тьмы,1886年)
《教育的果實》(1889年)
《活屍》(Живой труп,1911年)
編著
《啟蒙讀本》
《生活之路》
⑦ 高一上學期無努力,往後如何學習!
大一的老人家路過...
我覺得這個時候的你有危機意識是很不錯滴,如果高三才來呼天搶地…100天啊…鐵定救不回了。
當年上了高中後,我也花了很長時間來適應。初中是在普通中學的重點班,感覺自己隨便學,半吊子在那也可以保持全級前30就很馬虎對待,基礎不扎實,特別是理科。太好的環境有時候是會麻痹人的。現在的你置身於一個很有競爭力的環境中,如果你是一個上進的人,這顯然是可以助你成長的。
後來到了重點高中的普通班,第一次考試就潰不成軍…… T T ……理科是越拖越爛……物理連考三次57 …… 數學40多也考過 ……哇塞,人生是灰暗的啊。而且在普通班,很多老師連我們名字都不記得。不受重視的感覺會讓人很失落,這點要注意克服~!!
But,不管怎樣被成績打擊到,我還是一直堅持聽老師講課哦(鄙視老師是很愚蠢的行為,切記切記)。我覺得能夠做到每節課都投入地去聽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種努力。努力不是非得頭懸梁錐刺骨的,量的積累才是質變的前提。如果你可以做到認真聽課,吸收消化,學得輕巧玩得舒坦也不是不可能。
感覺自己越扯越像裹腳布,就此打住,以下是具體科目的建議。
英語:我很佩服語法好的人……因為我是語法白痴。但是考試的題目不是單考語法的。單詞覺得難背就放棄?到高三你會欲哭無淚的哦……有時間和精力的話,可以把每個單詞做成小卡片,隨拿隨背,背熟一張丟一張;多點讀課文,不論是為培養語感還是熟悉單詞句型都很有益;雖然很廢但我還是建議勤做閱讀和寫作文——英語嘛,你多點愛她她就會愛你的啦~!
語文:……知識點很瑣碎,瑣碎到我不知從何談起。重要的還是積累(很廢的一句話SORRY)。不過建議你盡早找出適合自己寫的文體,作文這部分是可以拉比較多的分數的。基礎的話,乖乖聽老師話,該背啥背啥,一股腦堆到高三來背累死你……
數學:略(不是不考,是沒立場說)
物理:略
化學:略
生物:略
.....為啥那麼無聊?因為姐姐我是混文科的……被理科逼到去選政治的某人……
PS:高一的時候我找過化學和物理的老師補課,結果……但這當然也因人而異。
所以我覺得,找三兩個好友,形成良性競爭,會有益一些。
anyway,要加油噢~!才高一嘛,前途大大的有~!向混過的時光說BYE BYE~~
⑧ 屠格涅夫 列夫托爾斯泰 林清玄 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
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培根作品《新工具》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除,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論說文集》最能體現培根的寫作風格:文筆優美、語言凝練、寓意深刻。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熏陶指導。如:
「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
「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葯,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思想中的疑心就好
培根作品《論說文集》象鳥中的蝙蝠一樣,永遠是在黃昏中飛的。疑心使君王傾向專制,丈夫傾向嫉妒,智者傾向寡斷和憂郁。」
「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培根一生在學問上成就很大,然而作為政客他飽嘗了仕途之艱辛。做女王掌璽大臣的父親去世後,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當政,他才逐漸得到升遷,先後擔任過法院院長、檢察長、掌璽大臣等,還被封男爵、子爵等貴族尊號。然而,後來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職。成為平民之後,培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問研究中,他最終成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創始者。1626年4月培根離開了人世。
[編輯本段]經典名言
知識就是力量。
名言解說 這是培根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來,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駕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即認識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地生活。
(附註,在英文中,「力量」也譯為「權力」,所以,這句話……)
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類別:人生
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類別:人生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類別:事業
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類別:修養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類別:科學
內容豐富的言辭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子。真正聰明睿智的卻是言辭簡短的。 類別:道德
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類別:人生
一般來說,青年人富於「直覺」,而老年人則長於「深思」。 類別:青年
因結婚而產生的愛,造出兒女;因友情而產生的愛,造就一個人。 類別:友情
機會先把前額的頭發給你捉而你不捉之後,就要把禿頭給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兒給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滾圓的身子給你,而那是很難捉住的。
在開端起始時善用時機,再沒有比這種智慧更大的了。 類別:智慧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准 類別:時間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陡然令人贊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 類別:人生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類別:思想
在一切大事業上,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看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類別:事業
美貌倘若生於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慚形穢,遠自遁避了。 類別:人生
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劃,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類別:人生
由智慧所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本性。 類別:智慧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類別:思想
殘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為他們有缺陷,使人樂於寬忍他們的成功。也常使潛在的對手忽視了他們的競爭和挑戰 類別:成功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節約
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度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郁使人致病。俗語說:人總是樂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可以治療這個毛病。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忠告:一是關於品行的,二是關於事業的。 類別:事業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時間
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類別:教育
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 類別:人生
真正迅速的人,並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類別:成功
實踐中的失敗主要由於不知道原因而發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兩種企望:對知識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類別:失敗
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類別:人生
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類別:人生
最好的辦法是把青年的特點與老年的特點在事業上結合在一起。從現在的角度說,青年可以從老年身上學到他們所不具有的優點,而從社會影響角度來說,有經驗的*老人執事令人放心,而年青人的干勁則鼓舞人心,如果說,老人的經驗是可貴的,那麼青年人的純真是崇高的。 類別:事業
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類別:修養
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類別:人生
使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是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類別:真理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類別:教育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類別:道德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類別:工作
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度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郁使人致病。俗語說:人總是樂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可以治療這個毛病。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忠告:一是關於品行的,二是關於事業的。 類別:友誼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時間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抑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難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類別:道德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贊美的。 類別:修養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後更加猛烈。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類別:人生
人們大半是依據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據他的學問與見識而談話,而其行為卻是依據他們的習慣。 類別:人生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斯世不過是一片荒野;我們還可以用這個意義來論「孤獨」說,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說是來自禽獸*而不是來自人類。 類別:友誼
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類別:人生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結局是不幸的。 類別:智慧
人們說得好,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類別:真理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類別:讀書
人們大半是依據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據他的學問與見識而談話,而其行為卻是依據他們的習慣。 類別:思想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嚴密,物理學家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學使人善辨;凡有學者,皆成性格。 類別:讀書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贊美的。 類別:人生
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劃,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類別:青年
金錢像肥田料,如不散布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類別:人生
愛情就像銀行里存一筆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就像補充收入;容忍對方缺點,這是節制支出。所謂永恆的愛,是從紅顏愛到白發,從花開愛到花殘。 類別:愛情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類別:修養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類別:人生
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類別:真理
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類別:人生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 類別:人生
沒有可傾心相談的知交的人們,是個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類別:友誼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類別:時間
真理之川從它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像萌芽一般,在一個真理之下又生一個疑問,真理疑問互為滋養。 類別:真理
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 類別:學習
當命運微笑時,我也笑著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類別:人生
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秘以友誼對於人世間生,真像*煉金術所要找的那種「點金石」。它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成金。 類別:人生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類別:科學
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類別:人生
愛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類別:智慧
諺語可以體現一個民族的創造力,智慧和精神 類別:智慧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准。 類別:時間
嚴厲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譴責,也應當莊重而不應當侮辱嘲弄。 類別:人生
使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是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類別:科學
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 類別:愛情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類別:智慧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類別:人生
由智慧所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本性。 類別:人生
誓言是否有效,必須視發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發生力量。 類別:人生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論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類別:人生
命運如同市場。如果老待在那裡,價格多半是會下跌的。 類別:人生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 類別:道德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准。 類別:事業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類別:道德
一個人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凈純粹。 類別:友誼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類別:修養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類別:愛情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類別:真理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類別:人生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類別:讀書
科學的真正的與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 類別:科學
在富人的想像里,財富是一座堅強的堡壘。 類別:人生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類別:讀書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准 類別:事業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快捷方式通常是最壞的路。 類別:人生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 類別:人生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抑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難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類別:修養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類別:教育 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類別:修養
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後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類別:人生
與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於真理中。 類別:真理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類別:人生
世上友誼本罕見,平等友情更難求 類別:友情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類別:時間
只要你想想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務是不能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誼有多少益處了。 類別:友情
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類別:友誼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德。 類別:人生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節約
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秘以友誼對於人世間生,真像類別:友情
我們的語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驕傲;有時也應當說幾句婉轉的話,但切忌虛偽輕浮與油滑。 類別:人生
友誼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 類別:友誼
友誼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於使人心中的憤懣抑鬱得以宣洩、弛放。……對一個真正的朋友,你可以傳達你的憂愁、歡悅、恐懼、希望、疑忌、諫諍,以及任何壓在你身上的事情。 類別:友誼
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易於發現真理。 類別:真理
除了一個知心摯友以外,沒有任何一種葯物可以治療心病。 類別:友誼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 類別:人生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 類別:修養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類別:智慧
時間是不可佔有的公有財產,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會愈益顯露 類別:時間
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類別:友情
一次不公正的審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還要尤烈,因為犯罪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敗壞了水的源頭。類別:法學
只有對於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歡慰。 類別:友誼
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無拘無束。 類別:人生
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類別:智慧
[編輯本段]生平
培根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傾向進步,信奉英國國教,反對教皇干涉英國內部事物。母親安尼是一位頗培根作品集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的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他對傳統的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
培根隨筆《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名人姓名:培根
出生年代:1561~1626
名人職稱:散文家、哲學家
名人國家:英國
相關介紹:
弗蘭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 《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首次發表於1620年。培根本計劃寫一部大書,名為《偉大的復興》,分為六個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成。 從 《培根隨筆集》的 「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讀書的名言
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2.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培根(英國)
3.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英國)
4.有些書只需品嘗,有些需要吞咽,還有少數的應該細嚼。---培根(英國)
5.人類智慧和知識的形象將在書中永存;它們能免遭時間的磨損,並可永遠得到翻新。---培根(英國)
6.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培根(英國)
7.在讀書的時候,我們與智者交談;在生活的事務中,我們通常都是與愚人交談。---培根(英國)
培根
Bacon, John
(1740.11.24,英格蘭 倫敦∼1799.8.4,倫敦)
英國新古典派雕刻家,曾使某些雕刻技巧臻於完善。1754年在倫敦蘭貝斯(Lambeth)一家瓷器廠當徒工,學徒期間曾改進人造石雕像的方法,後又使這一工藝達到完善地步。1763年左右開始嘗試用大理石雕刻,並改進了照模型雕刻大理石的方法,為此發明了一種比較完善的儀器,這種儀器比較精確,能准確衡量各個方向的尺寸,裝在小羅盤內,既可用於模型,又可用於大理石。1769年榮獲皇家美術院為雕刻頒發的第一枚金質獎章,獲獎作品是描繪埃涅阿斯(Aeneas)逃出特洛伊城的淺浮雕。1770年展出戰神鵰像,榮獲美術協會的金質獎章,並當選為皇家美術學院的非正式院士。西敏寺中的一些紀念碑也是他的優秀作品。
[編輯本段]著作
《學術的進展》,1605年
《新工具論》,1620年
《論說文集》,1624年
《亨利七世本紀》
《論事物的本性》
《迷宮的線索》
《各家哲學的批判》
《自然界的大事》
《論人類的知識》
《培根人生論》
⑨ 尋求安徒生,列夫托爾斯泰,笛福的資料,
1
http://ke..com/view/2140.html
2
http://ke..com/view/69129.htm
3
http://ke..com/view/10306.htm
⑩ 列夫.托爾斯泰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內文學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贊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顆鑽石》《跳水》《窮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學語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