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英語課外閱讀
㈠ 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小課題新浪博客
【摘要】閱讀理解題是中考的必考題型之一,所佔比例較大,分值較高(包括任務型閱讀佔50分)。它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能力(1)。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普遍較差,勢必影響中考成績,乃至影響到高中的英語學習,所以培養和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任務。在新課程理念下,研究農村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現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探討了目前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現狀及教學對策。
【關鍵詞】 農村初中生 閱讀能力 現狀 教學對策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生讀的要求明確指出1.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4.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2)。對初中學生英語「讀」的方面提高了要求,閱讀理解最能反映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英語聽、說、寫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決定著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另一方面,農村初中教師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視遠不如高中教師,沒有運用好正確的教學策略,所以針對農村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現狀採取有效的教學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一、目前農村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現狀
1、 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基礎差,對閱讀理解題有畏懼心理。
由於農村學生英語基礎差,詞彙積累不夠,很多學過的單詞沒有記牢,在閱讀時一些原來學過的單詞都變成了新單詞,加上原來閱讀課文的部分新單詞,整篇閱讀課文在學生看來相當一部分單詞是新單詞,導致學生對閱讀理解題產生畏懼心理,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是似懂非懂,對文章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段落的過渡、銜接、文章結構、寫作風格很難理解,就採取猜答案,蒙答案,以至於閱讀理解題得分率低,這樣惡性循環,學生遇到閱讀題時,個別學生連文章內容都不看,就隨便選擇答案。
2、課外閱讀量少,知識面窄,閱讀理解能力低。
因為農村初中學生缺乏閱讀實踐,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所以大部分農村初中學生閱讀量少,對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有關的背景知識知之甚少,學生知識面窄,學生不能在特定的背景知識和環境下理解課文,在閱讀中學生沒能在具體的背景和情景中掌握知識,無法根據相關知識理解材料,影響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3、農村初中學生沒有掌握閱讀技巧,得分率低。
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比較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點的講解,如講解詞義、短語和句法,閱讀課變成了語法分析課或單詞講解課,遇到生詞的時候,教師主要以講解為主,忽視訓練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斷詞義的技巧,略讀和跳讀、預測等其他必要的閱讀技巧。導致學生沒有掌握閱讀技巧,得分率低。
二、鑒於農村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現狀,根據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平時的教學實踐、研究,解決農村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現狀,我想應該採取以下一些教學對策:
1、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重視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教學。
針對農村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現狀,重視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教學,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閱讀,為今後學生自我閱讀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2、結合教材中的閱讀課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克服閱讀畏懼心理。
讓學生把「閱讀」變成「悅讀」,教師應注重閱讀課教學形式的趣味性,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興趣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階段來培養。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只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有了興趣,就會對英語的閱讀產生興趣。《英語課程標准》強調任務型教學,我在教每一section時,也經常運用了任務型閱讀教學,先讓學生用5-8分鍾左右進行快速閱讀,同時做對話或課文的理解題,或自己設計幾個與文章有關而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完成,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課堂當中來。然後,再按精讀要求,讓他們自己找出語言點,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並採取課堂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無定法,應該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也是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另外,利用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英語報刊雜志、原聲影像作品等也能豐富英語課堂,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可以提高英語基礎,克服閱讀畏懼心理。
3、加強課外閱讀訓練,擴寬操練面,發展學生綜合閱讀技能。
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理解各種題材和體裁的書面材料的能力以及從各種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3)。《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畢業生語言技能中讀的要求是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語言學規律表明,英語教學中語言輸入要充足,信息量要大。要從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切入口來展開。因此,必須加強課外閱讀訓練,指導學生在課外有效開展閱讀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選擇一些題材和體裁廣泛性、實用性,內容趣味性讀物讓學生閱讀,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成為一種快樂的學習過程。我經常利用多媒體上課,讓學生多接觸一些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短文、廣告、海報等英語讀物。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學期訂《英語周報》、《英語輔導報》、《中學英語園地》等內容廣泛、豐富、實用性、趣味性強的英語報刊、雜志,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語言材料,積極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多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傳統,發展學生積極主動思維的能力,擴展他們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經歷。同時鼓勵學生多留心一些公共場所的中英文結合的溫馨提示或公告的內容,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4、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技能,提高閱讀題的得分率。
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首先要遵循英語閱讀策略,掌握解題技巧:(1)A.解題時先了解篇章的體裁並把文後的題目要求快速瀏覽一遍,弄清考查要點和題目類型,帶著問題去閱讀,做到有的放矢。B.快速閱讀,把握文意,理清層次關系。C.在了解大意後,還要注意具體細節,輔助性圖片、表格、背景知識、標題里隱含的觀點。D.認真審題、仔細推敲,著手進行答題。(2)掌握《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中要求的詞彙,教給學生一些猜詞技巧。《英語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初中學生掌握的詞彙量比較有限,詞彙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閱讀速度,影響對文章理解的准確度。所以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英語課程標准》要求的詞彙。在閱讀時,我們往往會碰到生詞,尤其在考試時,既不能查字典又不能互相討論,所以學會猜詞就顯得十分重要。猜詞一般利用上下文線索、構詞法等。一個單詞雖然通常有不同的詞性和意思,但是它在所處的具體語境中或上下文中就只有一種意思。我們可以通過語境或上下的意義聯系來猜測詞義(4)。例:He let a little air out of the tires.從所給例子中我們根據上下文內容就容易地猜到tires是「輪胎」的意思。答題完之後還要認真檢查,提高閱讀題的得分率。
5、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保證(5)。因此,平時課內教學中就必須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A、養成限時閱讀習慣。試卷中英語閱讀題量的增加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閱讀速度的提高體現了對閱讀能力要求的提高,所以必須強化閱讀訓練,提高單位內的閱讀效率。每課時抽出10分鍾進行快速閱讀訓練。根據不同的年級情況,選擇難度適中的短文,再加上4-5個理解題,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迅速閱讀全文,完成閱讀理解題,然後檢查閱讀速度和理解准確率,進行輔導、講評。B、養成默讀的習慣。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初中學生仍然會有聲閱讀。在基礎階段,選擇一些精彩的對話、短文或廣告進行朗讀背誦,這當然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考試時,有時間限制,則需要默讀。因為讀出聲會影響速度。C、養成「悟意 」的閱讀習慣。即根據文章的上下文或語言結構來猜測並確定生詞的詞意。有的學生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一方面浪費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邊學習邊查字典,有時難免忘記了文章的某些意思,甚至不得不回讀文章。D、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有的學生喜歡逐詞閱讀,從一個單詞「爬到」另一個單詞,這樣的閱讀方法既浪費時間又無法掌握中心信息,無法對材料進行判斷和推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逐詞閱讀的方法,養成成組視讀習慣。例:Computers/ need/ regular/ maintenance/ in/ order /to /perform/ at/ their/ best.按照逐詞閱讀方法,不僅速度慢,而且很難一下子抓住全句的中心意思。如果分成Computers need regular maintenance/ in order to/ perform at their best.幾個部分閱讀,就很快理解句子的意思。
總之,通過改變閱讀課的教學觀念,採取正確可行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克服閱讀的畏懼心理,培養農村初中學生閱讀能力和掌握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一定能夠逐步提高農村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為高中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包天仁:《英語奧林匹克》八年級(2008年版)
(2)、《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年版)
(3)、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 福建教育出版社。
(4)、楊金昌:如何越過閱讀障礙――猜詞義,《中學外語教與學》,2005年第5期
(5)、、楊大亮. 基礎階段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之我見. 中華現代教育,2007.10
㈡ 「她決定參加一個課外閱讀志願者項目」用英語有幾種
她決來定參自加一個課外閱讀志願者項目。
She decided to take part in a volunteer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rogram
She determined to take part in a volunteer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rogram
㈢ 重點短語 翻譯:課外閱讀項目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roject
㈣ 課外閱讀習慣培養方面的有什麼研究課題
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人類邁進了二十一世紀。她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世紀,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她也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要求現代社會公民必備終身學習能力;她更是一個信息化時代,閱讀將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她對閱讀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在小學階段養成這個習慣,將成為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提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去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博覽群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深層交流,不僅具有人與人的言語交際特徵,而且突出地反映了人與文本的對話。因此,學生在讀文章時對文章的感知、理解、體會、反思、運用更是體現為一種深層次的能力,為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日倍增,教師應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為了讓孩子從小開始發展語言文字,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僅需要學校創設氛圍,也需要家庭環境,社會因素的影響。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是一項系統的,重要的,持續性強的工作,經常訓練,逐步培養,教會學生學會大量閱讀有益知識,讀後有所收獲。
當前,受應試教育、多種媒體、功利化閱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教師、家長對學生閱讀的目的持功利性觀點或否定態度的居多,大量的書寫作業占據了學生的時間,導致可供其獨立支配的閱讀時間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電視媒體的消極影響,缺乏正確完整的閱讀習慣培養體系指導,導致學生讀書興趣不濃、數量偏少、閱讀習慣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現象。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學校閱讀習慣培養的資源,針對學生現狀,開辟多種途徑,積極培養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改變目前小學生「做題多、讀書少、興趣淡、能力差」的狀況,逐步達到課程標准。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選擇有意義的材料進行閱讀,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使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伴侶。
三、現有研究水平
課題負責人曾經進行過相關課題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經驗,研究能力。參與本課題研究和實踐的都是年輕老師,他們負有激情,充滿朝氣,有做好本項工作的強烈願望,在加上他們觀念比較新,方法比較多,這為本次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強有力准備。
四、可行性分析
學校具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全體學生家長支持,具有閱讀時間,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理論水平比較高,授課基本功比較扎實,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比較超前,工作熱情比較高,相信他們能夠團結在課題組周圍,認真負責地、出色地完成這次研究任務。
五、過去一年所做的工作
(一)教育教學通力合作,進行資源整合
學校為高效率地開展工作,將能夠整合的工作進行整合。閱讀工程與習慣培養進行整合,就是其中之一。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教育活動的開展、學校宣傳陣地的建設,圍繞同一主題進行,減輕了班主任的壓力,使教育教學工作形成一盤棋。
(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學校針對學生閱讀空間小的現狀,進行科學規劃,設計了閱覽室、讀書吧、讀書走廊。最大限度地開辟開放式的閱讀空間。
(三)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
1、班級圖書角
學校根據現有的條件,每學期把圖書室的圖書下發到各個班級,建立圖書角,各班選派圖書管理員,對圖書進行管理和閱讀登記。學生則利用午間、課間、自習的時間進行閱讀。每學期圖書更換一次。這樣一來,解決了學校閱讀空間小的難題,學生小幹部也得到了鍛煉,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閱讀。每學期末,學校根據學生讀書情況評選校級「讀書小狀元」,進行表彰。
2、發揮宣傳陣地作用,搭建展示平台
學校通過紅領巾廣播,開辟了好書推薦欄目,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有意義的圖書,介紹給大家,共同分享。學校少先隊建立的隊刊《心蕾》是奧運之前建立的校園刊物。奧運之後,學校將它作為宣傳陣地之一,刊登學生的優秀作文、讀後感,為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提供空間。
3、召開主題班會
為配合閱讀工程的開展,德育處組織各班召開閱讀興趣、習慣為主題的班會。各班以讀書成果匯報等形式開展活動,促進了閱讀工程的開展。
4、與災區小朋友共讀一本書活動
暑假期間,三里屯小學組織全校學生參與了遠洋之帆基金會開展的「北京、四川災區學生共讀一本書」活動。學生在暑假中閱讀有意義的圖書,撰寫讀後感,並將讀後感寄給災區小夥伴。學校為鼓勵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對上交的讀後感進行了評選,獎勵優秀的學生,在開學典禮上進行了全校的展示。這也是本學期學校讀書工程的良好開始。
(四)培養師資力量
學校於2009年1月組織教師到香港呂明才小學進行學習考察。在手拉手學校,雙方校長進行了閱讀活動的交流匯報,教師走進班級聽課,走到學生中間聊天,了解了西方閱讀教學模式,對學校開展閱讀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學期開學,教師收集整理了各自的閱讀教學故事,學生閱讀的案例,對現有資源進行了整理。
六、新學年的工作
在過去的一年中,學校為學生搭建了閱讀的舞台,促進了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但是,如何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還需要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因此,在幸福村學區的指導下,學校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制定了研究計劃。下面,我將我校下一階段將要開展的工作進行匯報,請專家給予批評、指導。
(一)創設閱讀氛圍,完善學生閱讀空間
本學期,學校將在本校、分校分別建立學生閱覽室和閱讀走廊。完善校園文化,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
(二)系統研究課題,做到科學嚴謹
1、研究內容
(1)調查、了解研究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等。
(2)對每個學生進行定性分析(具有閱讀習慣成因、類型;不愛閱讀成因、類型),並制定有針對性引導方案。
(3)實驗班主任做好實學生方面的指導工作。
(4)對評價指標展開調查及數理統計,並對實施效果鑒定。
2、研究對象及評價指標
對象:三里屯小學全體學生
評價指標:各班學生閱讀量統計;各班學生閱讀時間統計;學生閱讀種類統計;學生讀後感統計;學生摘記字數統計;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統計。
3、研究方法
行為研究法
調查法
觀察法
4、研究步驟(研究周期:一學年)
(1)准備階段(2009.9-2009.10)
A、理論學習
B、制定研究計劃
C、課題申報
(2)實施階段
A、通過調查、訪談,了解研究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參與課外閱讀的學生數、閱讀時間、閱讀書目、讀書筆記記錄情況等)。
(2009.10.1-2009.10.15)
B、對參與實驗學生進行定性分析,並制定有針對性指導方案。
(2009.10.15-2009.11.1)
C、試驗班級實施方案,矯正方案,並對相關資料數據進行積累和記錄。
(2009.11.5-2010.7)
D、對評價指標作數理統計、撰寫結題論文和報告。
(2010.8-2010.10)
5、研究成果形式
本課題在實踐研究的同時,重視有關材料、典型事例及數據的積累和採集,最後以研究報告形式結題,並附課題組人員工作體會與總結、學生讀後感等有關材料。
6、研究組成員及分工
朱勇哲 課題負責人 把控、指導課題組進行課題研究的計劃、實施、總結工作。
沈春燕 課題負責人 指導課題研究,協調課題組成員工作,督查研究開展進度與效果。
李鴻麗、趙軍、侯海濤、章錦 課題負責人 負責制定、調整研究計劃,實施方案設計,階段性研究報告,結題研究報告,結題論文匯總和撰寫。
佟艷宏 王秀梅 協助制定研究計劃、撰寫論文。負責理論學習,負責資料采編與積累。
實驗班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現狀以及優化方案,對閱讀效果等作定性分析,積累資料以備研究。
7、研究經費
學校為購買相關理論書籍及實驗用品、邀請專家等進行資金保障。
(三)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舞台。
㈤ 課題題目是(課外閱讀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的研究)
1.明確課外閱讀與課本知識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關系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版慣,發現、解決、探究問題權的能力。 3.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語感。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認知結構變數。非智力因素:動機水平、歸因類型、焦慮水平、學習風格。 1.學生對研究問題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已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 3.擔心課外閱讀影響課本知識,很少安排課外閱讀。 4.不明確課外閱讀有及時性的特點。 5.不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㈥ 去年邁克決定參加一個課外閱讀項目的選拔。英文翻譯
英文翻來譯是自:
Mike decided to take part in a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rogram selection last year.
take part in,參加
extracurricular,課外的
㈦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1、激來起需要,形成興趣
需要是對源事物的慾望或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通過課外閱讀活動而逐漸形成的。
2、優化環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3、加強指導,培養興趣。
無意注意是小學生的主要特徵。
4、開展活動,鞏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