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英語課外閱讀量是多少
㈠ 小學生閱讀量是多少
根據2011年調查數據顯示:
一、小學生圖書閱讀率達84%
調查數據顯示,小學生在上一學期(指年下半學期,全文同) 「課外圖書」閱讀率達到84.0%,期刊閱讀率為69.7%,報紙閱讀率為64.7%。小學生人均每學期閱讀「課外書」11.76本,閱讀期刊6.35期,閱讀報紙6.80份。
二、超過半數的小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量「一般」或較少(含「比較少」或「非常少」),48.0%小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量「很多」或「比較多」
調查數據顯示,有37.9%的小學生人為自己的閱讀量「一般」,有14.1%的小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量「非常少」或「比較少」,另外,分別有19.7%和28.3%的小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量「很多」或「比較多」。
三、「學習壓力大」成為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障礙
近四成(36.6%)小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大,沒時間」是他們課外閱讀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有56.7%的小學教師也認為「小學生學習壓力大,沒時間」 是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因素。
四、小學生課外閱讀呈現功利化傾向,提高學習水平成為小學生的主要閱讀目的
針對上學期讀過「課外讀物」的4—6年級小學生,我們在調查中詢問了他們讀課外書的目的。數據顯示,在這些小學生中,有近八成(78.0%)的學生將「為了提高學習」作為課外閱讀目的之一,有約六成(59.6%)的學生是為了在課外閱讀中「得到樂趣」,也有約三成的學生是「為了和同學、朋友有共同的話題」而進行課外閱讀。另有近一成(8.1%)的學生是「為了得到爸媽或老師等人的表揚」而進行課外閱讀。
五、在「卡通動漫」類課外讀物閱讀選擇上,小學生與老師存在明顯分歧
在上學期讀過課外讀物的小學生中,有半數以上(54.6%)的學生表示,在上一學期讀得比較多的課外讀物是「兒童文學」。表示經常讀「科普/網路」、「卡通動漫」類課外讀物的學生分別有43.9%和43.3%。
在小學教師問卷調查中,有84.9%的老師希望小學生多讀「兒童文學」類課外讀物,82.6%的老師希望小學生多讀「科普/網路」類課外讀物。但希望小學生多讀「卡通動漫」類課外讀物的老師很少,只有27.5%,這與學生的喜好存在明顯分歧。
六、互聯網和手機已經成為小學生的重要閱讀渠道,但網路使用的娛樂化傾向值得警惕
本次調查發現,小學生上網率達到63.6%。在4—6年級小學生網民中,網路游戲是多數(55.6%)小學生網民的主要網路活動之一,網路使用的娛樂化傾向較為明顯,另有46.7%的人把「看書/看報/看期刊」作為自己的主要網路活動之一。
小學生的手機閱讀率為31.3%。高年級小學生的手機閱讀率達39.5%,低年級小學生的手機閱讀率也有22.9%。
七、小學生普遍希望設立閱讀課或閱讀時間
70.2%的小學生表示所在的年級開設了專門的閱讀課或閱讀時間。在所在年級未開設閱讀課或閱讀時間的小學生中,近九成(86.4%)學生希望(「非常希望」或「比較希望」)開設閱讀課或閱讀時間。
八、校園閱讀活動亟需提高趣味性,並增加閱讀活動數量與種類
在關於學校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學生的參與情況調查問項中,在4—6年級小學生中,有84.7%的小學生表示所在學校舉辦過不同種類的閱讀活動。有六成以上(62.9%)的學生認為應「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另外,有55.8%的學生認為應「增加活動舉辦次數」,有51.3%的學生認為應「增加活動種類」,有37.5%的學生認為閱讀活動應「能夠讓更多的人真正參與」,有35.9%的學生認為應「增加活動的互動性」。
在小學教師問卷調查中,在表示所在學校舉辦過閱讀活動的小學教師中,約有八成(80.3%)的老師也認為應「增加活動趣味性」,另有七成(69.9%)的老師認為應「讓更多的人真正參與」,有近六成(57.4%)的老師認為應「增加活動種類」,還有54.0%和44.3%的老師認為應通過「增加活動互動性」和「增加舉辦次數」來改進校園閱讀活動。
九、小學教師普遍認為課外閱讀有利於促進小學生學習、提高素質
在小學教師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老師認為課外閱讀有利於促進小學生學習,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素質。具體來說,有94.1%的老師認為小學生課外閱讀「有利於促進學習」,有87.2%的老師認為小學生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生素質的重要因素」。而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持負面態度(如「課業太重,會增加學生負擔」、「影響學生學習,不贊成」等)的老師只有極少數(總計不足一成)。
十、應當設立專門的閱讀時間、開展閱讀活動促進小學生閱讀已成多數教師的共識
在小學教師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及應通過什麼方式促進小學生閱讀時,有81.7%的老師認為應「設立專門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閱讀」,72.5%的老師認為應「舉辦校園讀書節或其他讀書活動」,71.1%的老師認為小學生「家庭內應該營造讀書氛圍」,62.5%的老師認為應「安排閱讀指導老師,引導學生閱讀」。而建議採用其他方式(如「免費發放課外讀物」、「改革應試教育體制」等)促進小學生閱讀的老師比例均超過四成,但不足半數。
㈡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小學一至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是多少
小學六年這段快樂時光馬上要結束了,迎接我的是初中的大門。回首六年快樂時光,我又收獲了什麼呢?收獲友誼在這六年中,我最忘不了與同學們深厚的友誼,總有一股暖意湧上心頭。在友誼中,我知道如何去體諒別人、理解別人;在友誼中,我學會了寬容、善良,從別人身上尋找閃光點。從而,我發現自己真的長大了,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收獲知識老師孜孜不倦地傳授給我們知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從簡單的加減法到深奧的抽屜原理,從孔融讓梨的故事到中國四大名著,從字母ABC到英語會話……,讓我知道了數學的奧妙,漢語言的豐富,英語的有趣。正是這些知識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給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收獲快樂如果把所有的收獲濃縮為一個詞,那就是「快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顏如玉」,六年來我用心體會「快樂學習法」,寓學於樂,寓樂於學,做到玩得開心,學得快樂!解決一道數學難題,我體會到了迎難而上天道酬勤的快樂;投進一個3分球,我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為班爭光的快樂;幫助他人,我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忘不了那深厚的友誼,忘不了那寒窗苦讀,忘不了那曾經的快樂。雖說我即將告別母校,但是我忘不了這六年的收獲。小學,再見!初中,加油吧!!
㈢ 從出生到高中畢業,英語課外閱讀量應達到多少詞
其實閱讀量是沒抄有明確的標準的
只是一些專家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標准來閱讀定下來的 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還是有一個最低的標准
由於中學生負擔過重,如果課外閱讀量過大,成為學生的又一個負擔,不利於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閱讀量不足,則難於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閱讀量應適中,6年讀30本書是中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最低限度
但英語的閱讀量有明確的標准
高中畢業生必掌握的3334個核心詞彙
㈣ 小學畢業時課外閱讀總量不低於多少字
這算什麼來啊,計劃閱讀? 喜歡讀源就讀咯。對小孩子別那麼認真。太認真就是逼迫了。應該循序善誘地教導,或跟小孩子一起閱讀。
如果你是名家長,你該懂得跟孩子交心是很容易的,譬如讀讀書跟他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㈤ 英國小學生年均閱讀量多少字
英國小學來生自的閱讀量
英國小學生具體每個年級的閱讀量主要是根據他們的個人學習需求決定的。用分級閱讀訓練得來的的主幹能力,帶動旁枝末節的知識面拓展。
課堂老師帶著讀,課後學生獨立拓展閱讀,再加上泡在圖書館的時間,平均一個英國小學生每周也能達到2-3本圖書的閱讀量。
㈥ 中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量標准出爐了嗎
據報道,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升級,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突破英語教育的瓶頸由聽、說轉移到閱讀上。順應英語閱讀教學時代的到來,一份界定中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量標準的計劃16日出爐,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全國中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領讀計劃》由全國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協作體發布,該協作體是由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發起,並由外語教育教學研究專家、教研員和教師志願加入。該計劃倡議全國中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有規劃地安排英語課外閱讀。
資料圖
少兒英語教育的相關培訓機構也認同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並在課程設置上有所傾斜。讀伴兒創始人、瑞思學科英語董事長王蘭柱說,英語學習的下一個重點,是提升孩子「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能力,讓孩子真正能把語言用起來。言之有物,就要求孩子基於英語形成對世界基本概念的體系化認知;言之有理,則要求孩子對自己所獲取的信息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辯。而這一切,僅靠看動畫片、讀故事繪本或者練口語很難解決,系統化的閱讀是英語教育必須重視的部分。
徐濤是一名6歲孩子的父親,也是英語閱讀的忠實實踐者。多年來,他堅持與孩子一起做親子閱讀。他說,孩子的成長受益於此,因為閱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今後開展成功社會交往的基礎。交往依靠表達,而表達不僅包括淺層次意義上的生活溝通,還有基於知識的深度思想交流,這必須依靠閱讀來構建。
㈦ 英語專業閱讀量應該有多少,讀哪些內容
如果是英語專業的話,一個月應該讀一本文學著作,比如像小說之類的
㈧ 《語文課程標准》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是多少萬字以上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知識與技能 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過程與方法
目標: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過程與方法貫穿於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全過程,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觀察、實驗、製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結論,表達與交流七個環節。不同的環節採用不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㈨ 小學畢業詞彙量一般多少,最多最少
新課標規定,小學畢業英語水平要達到二級,詞彙量600~700詞。)
㈩ 《語文課程標准》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是多少萬字以上
《語文課程標准》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是145萬字以上。
詳析:《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是這樣要求的:
第一學段(1—2年級):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10)小學畢業英語課外閱讀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語文學習的階段目標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