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設計
㈠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教學設計
目前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 教案 教案是課堂教學思路的提綱性方案。 什麼叫做有教案?什麼叫做沒有教案? 一個確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拿到一節課的題目時,在頭腦中立即就形成了一個教學思路方案,即使當時沒有能夠寫出來,那也是叫做有教案! 一個徒有虛名的教師,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教師,即使利用很長的時間,拼湊出了一個五花八門的二、三十頁的教案,或者是什麼教學設計,但是心裡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正確的教學思路方案,這也叫做沒有教案! 教案是常規教學中所設計使用的,是寫出來的教學思路方案。不是上課時,老師自己看的,更不是給學生看的!也不是用來進行教學交流的。撰寫出來的教案,主要是給教學領導檢查看的。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一個更加詳細的、加強版的教案而已。 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礎上,添加了「指導思想、學情分析」等欄目。其中,有的一些項目等的內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寫出來的。 如:學情分析。自己的學生,自己應該很清楚。可以不用每個教案都寫一遍。寫出來就是一個詞——啰嗦。 教學設計通常是在區級研究課、教學交流展示時用的。將任課教師平時在教案中,不用寫出來的項目寫出來。 如:「指導思想、學情分析」等。為的是給不了解您的思路的聽課老師、專家、領導們看的。因為他們不會像孫悟空鑽到鐵扇公主肚子里那樣,鑽到您的腦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當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分別完成的所有的教學目標時,這節課的教學工作也就結束了。不是嗎 隱含的教學目標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寫出來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隱含目標的內容就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果將隱含目標在教案中寫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目標產生混亂,以至於不知道是哪一個學科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因為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處於核心位置,它決定著教學行為,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且是教學的歸屬,同時還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倘若確立教學目標這個環節出了毛病,必將導致教學活動的偏差或失誤。因此,必須十分重視目標制定這項工作。
㈡ 如何確立小學英語課的教學目標
1.閱讀課標和課標解讀,明確課標的要求。 我在設計教學牛津小學英語Unit7 這一課時,我先查閱了新課標中對三年級學生學習英語應達到的目標,然後確立了學生在本節課中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掌握表達自己喜歡的食物以及為別人提供或請別人吃東西的日常用語: I like … Have some…2.認識5個表食品的單詞: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2.認真鑽研教科書要在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此,我們要根據學情設計教學。比如,我所任教的三年級這個班,個個活潑天真,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對於這門學科充滿了新奇感,這對老師教學這門學科有著獨具的優越性,但是若老師不能很好的利用學生的這一年齡心理特點,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學習英語的經歷,這對學生以後學習英語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在教學設計中確立教學目標時我就為學生精簡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學習目標,以此讓學生學習起來輕松愉快,有好的學習效果。 3.細致分析學情,做到有的放矢。分析學情,一方面是要分析學生的學習准備情況,了解學生在知識、技能、認識能力、學習動機、現有的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情感、價值觀現狀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便根據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是要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徵,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確定教學目標。
㈢ 如何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
讓孩子意識到學習英語的好處
如果孩子不曉得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家長和老師沒有很好的給他們灌輸這樣的意識,那麼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就沒有目標,從而覺得可學可不學,沒有太花精力去搞好這門課程。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了解到學習英語可能會帶來的各種好處。
向左轉|向右轉
向左轉|向右轉
㈣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一、閱讀前——引復出話題,激發興制趣
這一階段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導入新課」。在這一階段,為了激起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根據不同的閱讀教學內容,可以設計看圖說話、猜謎游戲、觀看錄像、歌曲或歌謠引入等方式,進行有效的預熱。這是對即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的一種概括,也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背景知識。這些直觀的表現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這對下面的課文閱讀理解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閱讀中——理解教材,整體把握
本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取較詳細的篇章信息,了解和熟悉課文中的生詞、短語、結構等語言現象。在閱讀中,老師可以優化組合各種閱讀訓練的方式,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㈤ 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活動設計
讀中活動是英語語篇教學的主體,也是英語語篇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經過閱讀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緒,從而獲取文本的詳細信息或細節性信息。這一過程中,教員能夠依據篇章構造、言語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句法、詞彙等設計一些帶有整體性、層次性、梯度性等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而協助學生由表及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地解讀語篇,探求語篇的意義。
1. 導讀型問題。英語語篇教學倡導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學習和了解所學言語資料。導讀型問題是在整體呈現語篇之前,教員依據完好的語篇情節提出的概括性和整體性問題,用來協助學生快速把握語篇的宗旨大意,從而培育學生整體閱讀的習氣。
2. 梳理型問題。梳理型問題是在學生整體初步感知語篇的根底上,教員依據本人的教學思緒,緊緊抓住語篇的主線而設計的一些主幹性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是協助學生理清語篇脈絡的關鍵,是學生全面、深化了解語篇內容的前提。這些問題要層次清楚,邏輯性強,注重學生的認知開展過程,有力地撐起了語篇的「骨架」,使得整個語篇主幹清楚,全文的言語與情感有了向心力,許多貌似系統的信息被這些問題串連在了一同,協助學生理清了了解語篇的思緒,提升了記憶語篇的效果。
3.細節型問題。由於小學英語語篇內容大都簡單,思想情感也比擬粗淺,所以許多教員常常只注重整體性問題和主幹性問題的設計,疏忽細節型問題的設計,招致設計的問題粗心大意,從而使得語篇的了解淺層化。細節型問題是教員依據語篇中的一些細小而關鍵的字、詞、句提出的一些關鍵性、蔭蔽性的問題(如以what, who, when, why, how等提出的問題),旨在培育學生靜心閱讀,捕捉文本的細節信息,引領學生正確控制語篇內容,從而到達全面透徹天文解語篇的目的。
㈥ 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三個重要目標是什麼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發育的重要時期,如何實施閱讀教學,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言語智慧,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是任何教師的分析都代替不了的閱讀實踐。為此,閱讀教學的目標設置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著眼於學生的全程發展,全面發展,從學生實際出發。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與大家商榷。
閱讀教學中,全身心投入學習、體驗學習情緒、感悟語言情趣、陶然於學習全程的行為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所以我認為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能促使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需要來進行,從學生能力發展的角度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從學生學習語、感悟情味的角度來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處理教材、制訂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體現得比較多的還是老師個人的主觀願望,不能完全代替學生。讓學生參與學習目標的制訂,把課堂上有限的學習時間投入到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樂意從事的學習手段上去。但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不可能獨立承擔重任。可以事先徵集學生意願,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然後提出疑難問題,指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語段,或自己最想解決的問題。老師就依據學生這些實際存在的困難和學習語言的需要,來最後確定學習目標;或課後收集學生意見,在每節課的最後幾分鍾,讓學生說說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感受或體會,既是對剛才學習過程的及時總結、反思。閱讀教學中,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想,這些能力是需要在課堂中扎扎實實進行落實的。思想教育的滲透,思維能力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等,也是閱讀教學中不能忽視的教學任務。所以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合理篩選,確定恰當的課時學習目標,集中、扎實、深入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是十分有效的。
同時我們必須顧及到目前我們教師掌握和理解目標的實際水平,必須從我們學生可能接受和到達程度的實際出發,盡可能用通俗明白的語言對各個領域的級次目標進行稱謂和界說。只有我們擺正閱讀教學的位置,正確的閱讀教學目標,就能完成閱讀教學的任物,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