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2-31 21:00:05

⑴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

閱讀能力是英語語言能力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英語學習手段。無論對於學生將來應試還是未來的生存發展,閱讀都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小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那麼,在新課標下,如何在小學有效地開展英語閱讀課教學呢?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准備。
二、有效參與——提供閱讀實踐活動的保障
課堂導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篇章結構、主題思想、細節信息到文章寓意等多方面地理解課文。這一程序由以下三個環節組成:
1.引入新課引入新課就是把課文的主題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提供的語言情境中來,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對於不同課文,教師應採用不同形式導入新課,常見導入新課形式有:提問、講故事、設置懸念、介紹背景、觀看影片、唱歌等。
2.作出預測,預測就是預先推測或測定。 預測是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故事的題目或圖片去預測故事的主要內容、可能用到的詞彙,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所給的主要詞彙預測故事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句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輸出,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培養了自主學習、自主參與的能力。
3.設計任務英語閱讀。教學必須在主體參與方面解決問題,增加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的機會和時間。英語閱讀教學形式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式」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活動,就是讓學生作為閱讀實踐活動的主角,並使閱讀活動作為一種主動的、探索式的認知體驗。在「任務式」活動中,教師應多層次,多形式設計閱讀活動。
三、有效練習——拓展閱讀能力的空間
閱讀課後,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課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展其說和寫的能力。課後練習有多種多樣,要針對不同的閱讀課而設計練習形式有表演文、縮寫、改寫課文、復述故事等。在關注課後練習的同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能,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後閱讀,延伸課堂閱讀。閱讀後可以以手抄報或英語讀書筆記的形式展出。給學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語學習風采和獲得成功感的平台。
四、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活動的氛圍
閱讀環境是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閱讀的場所。
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如文字材料、書籍、英漢雙解詞典,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教師按學生層次的不同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與支持,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協作和支持。閱讀應當被促進和支持而不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與支配;閱讀環境則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意味著給學生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充分發揮學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資源的自覺性、選擇性。
五、師生角色——有效閱讀的策略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請學生做「老師」,解釋句子,分析文章結構和段落,綜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分析、綜合教材,難度是比較大,教師有必要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修正、補充和評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雖然學生未必能夠對課文中的句、段做出令人滿意的分析,但這一過程實踐和鍛煉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交流,使原來由教師來解決的問題在討論中共同求解,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體現。學生在自導與互補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學習的能力。
六、學生主體——多樣的閱讀模式
發揮學生主體性並不等於教師喪失了作用或者擔子輕鬆了,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戰性。教師要創造一種積極的氣氛讓學生得以充分調動、充分發揮,這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擔負的協調作用所要求的。

⑵ 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教學設計

正當今抄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飛速發展。英語作為傳輸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水平高低往往決定了個人吸收有用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一、培養良好的"讀"的習慣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和習慣的養成卻是非常重要

⑶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幾乎都是在課堂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究其本身而言,對於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起著巨大作用的。但,如果沒有經過精心的策劃,其效果可能就會與教師的設計初衷大相徑庭,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綜觀許多英語課的教學,有些教師對於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並如何有效實施還存著諸多的迷惑,以至於課堂氣氛著實熱鬧,然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整堂課變成了活動的堆積,形式大於結果,教學效益低下。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追求全人的發展,所以,英語課堂上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除了要達成顯性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之外,還應該注重隱性目標的達成,比如: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掌握學習英語的策略方法等。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活動,不僅要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還要拓展學生的視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發展良好個性,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於課堂教學活動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之分。
廣義的教學活動指
在以任務為驅動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謂活動就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做的具體事情,也可稱為步驟。
本文中提出的教學活動指狹義概念上的教學活動,即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達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採取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的教學步驟。
參考多種教育文獻,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際,本人以為要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一、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
按照一般教育理論書籍較一致的提法,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活動時,必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作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期望學生有什麼語言或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然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不可能窮盡一堂課所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因為其特殊性,有著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比如,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時更加順暢,而有的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比較明確地預見到活動前和活動後,學生的區別會有哪些等等,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教學效益也高。
活動案例1
教學內容:Oxford English 1BU3 Colour
教學活動:故事講述
活動時間:15分鍾左右
活動目的:通過故事<The greedy fish>給學生創設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 有效落實語言知識目標:學習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復習句型What is it?/What colour is it? 學會聽或說新句型Please make me red/strong. 同時,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
活動描述:
教師自編了一個故事『The Greedy Fish』,講述了一條貪婪的小魚和一條大魚外出遊玩,遊玩途中看見各種顏色的東西而想要變色的故事。兩條魚之間的主要對話內容如下:
The greedy fish: What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a banana/an orange….
The greedy fish: What colour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yellow/orange….
The greedy fish: I like yellow/orange…. Please make me yellow/orange….
在此故事中,教師將學生已學過的顏色詞和將要學習的顏色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過這條貪婪小魚的不停想要變換顏色的情節發展非常自然地學習了新單詞,並能聽懂或模仿學說Please make me red/blue.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不斷重復What is it?和 What colour is it?這兩個問句,這是學生曾經學過的句型,也是教師在後面的第三個活動(post-task procere)中將要用到的主要句型,在教師有意識的極富感情的不斷述說中,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在故事的後半部分,不知不覺地隨著教師重復著這兩句問句,這就為後面的活動三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olors. 「What is it?」 「What color is it? 」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活動分析:教師通過本故事的講述,既完成了對red, yellow, blue, green, pink, orange 這六個單詞的復習,又在學生喜愛的故事中慢慢地引出、落實教學四個新授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教師把復習和新授溶於一個故事中,不僅完成了語言知識目標,而且該活動也是後兩個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教師在設計本教學活動時,她的目的極為清晰,既要較好地達成語言知識目標,更要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並且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激發並保持學生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觀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整個班級的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新詞時興趣盎然,踴躍參與,效果良好;尤其是隨著故事情節的漸漸發展,孩子們隨著貪婪小魚的神奇經歷,不時發出「噢!」「噢!」的驚訝聲。而在故事的後半部分,部分學生輕聲和著老師一起講述故事,其投入程度可見一斑。老師的另一個活動目標「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達成,體現了教育的無痕化。

⑷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一、閱讀前——引復出話題,激發興制趣
這一階段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導入新課」。在這一階段,為了激起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根據不同的閱讀教學內容,可以設計看圖說話、猜謎游戲、觀看錄像、歌曲或歌謠引入等方式,進行有效的預熱。這是對即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的一種概括,也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背景知識。這些直觀的表現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這對下面的課文閱讀理解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閱讀中——理解教材,整體把握
本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取較詳細的篇章信息,了解和熟悉課文中的生詞、短語、結構等語言現象。在閱讀中,老師可以優化組合各種閱讀訓練的方式,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⑸ 如何進行閱讀課教學設計

閱讀課教學設計應該做到:

⑹ 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活動設計

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活動設計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較難把握的方面. 因為閱讀教學既要讓學生讀, 又要適度講解,我就針對閱讀方面來談談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 1. 閱讀的准備階段(preparation for reading )或閱讀前的活動(pre-reading activities) 閱讀的准備階段( 或閱讀前的活動( ) 這一部分可被視為新課的「導入」(introction) .在這一部分,應充分鼓勵學生利用「自上而 下」(Top-down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 首先構建全文的語義圖象,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 者的意圖,然後,再在教師的幫助下,用較高語言層面上的理解幫助較低語言層面的理解, 如段落、句子、單詞等.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啟發手段(elicitation) ,如問答、討論等引入 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內容,同時,應使用提問策略(question strategies)調動 學生, 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 問答和討論旨在激活學生永久記憶中相關的知識網 絡,使他們產生閱讀的願望和心理准備. 指導性問題同樣可以「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話題內容和梗概,讓其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 語義圖象,幫助學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機制.由於學生剛開始熟悉課文,並不具備 運用課文中語言的能力, 因此,在設置指導性問題時應注意: 1)涉及課文的主題或最重要的事實. 2)回答的語言簡潔,無需贅述. 通常在閱讀前可以用一些設問來激發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或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等等,

⑺ 怎樣上好小學英語閱讀課

小學英語閱讀課應該很簡單,孩子需要掌握一小撮詞彙量,然後一個詞一個詞的閱讀,到句子的理解,這樣很有利於基礎打牢。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