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閱讀創設情境
㈠ 英語課如何創設情境
以下這篇論文你可作為參考:
創設英語教學活動情境,培養學生創新個體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要改革、創新,必須培養和提高全民族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學習主體的高層次表現,是高素質人才應具備的必要條件和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一個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個過程,要從小培養其形成具有創新能力的個性品質,那麼,在基礎教育階段,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發展其創新能力,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我認為要從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入手,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一、質疑情境,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索」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學生被束縛在教師的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性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創造質疑情景,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
1.提出問題激發思維----創設疑問情景,強化動機,採取懸念激發的手段,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例如,學了SB.III.L22 「Under the sea」後要求學生思考:What can you find under the sea?How important is the sea to our life?
2.鼓勵質疑創新觀點----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敢於挑戰權威,提出創新觀點。在做了課後閱讀「The Necklace」後,只有一個女學生提出了與眾不同的問題,而這個女學生恰恰被老師和同學們認為是一個「聰明、不認真、別出心裁」的學生。我到現在還忘不了她與眾不同的問題(盡管英語形式有錯的地方,表達也不太老練):「Why we think Mathilde was a not good woman?She want to be beautiful.Is it wrong?If she didn't lose the necklace,she was not wrong at all,but she returned Jeanne necklace.At last she could get some money from Jeanne,because her necklace was much more expensive than Jeanne』s.Do you think she could live a good life now?」
從這個課堂閱讀實例的教訓中,我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上做得太差了,反過來,恰恰是這位女學生的創新個性給了我深深的啟發。
3.探究性質疑:遇事好問、勇於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為目的僅停留在獲取初步探索的結果上,要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永不滿足,這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點,充分運用教材里現成的材料將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繼而提出探究性問題,這是創造個性的具體表現。我們要倍加愛護引導。例如,SB1B, Lesson61的Fire Notice中有這樣一個句子:Consider every fire alarm to be a real fire.對學生掌握其字面意思並不難,但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隱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使他們能透過問題的表面看到其本質的聯系,列舉出諸如: 「Maybe a naughty boy can sound a fire alarm to play a joke,and some people won』t believe that a fire has broken out till they have seen it themselves.」之類的情形,為培養其探究性思維品質營造好的學習環境。
4.批判性置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呈現出異彩紛呈的語言現象,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獨立思維的天地。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評價、觀點、意見或證據等,並做出自己的判斷或決定。例如:講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時,馬上給出一道選擇題:
He often practises English.
A 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試題一給出,大部分學生會立刻作出反應,認為D是正確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維定勢,教師進一步暗示學生此題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導他們對那三個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置疑,許多學生很快會發現C也完全正確。此時如果再讓學生朗讀:「He i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學生定將興趣濃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這兩個表達式,我們也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品質,而這種批判性思維一旦形成,學生在實際運用英語時就會盡力避免固有的思維定勢。審慎思考,全面考慮。
二、創造想像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學生歸國說: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10個中國學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國學生中,10個人或許能講出20種不同的答案,雖然有些想法極其古怪離奇。這個例子說明,我國的教育比較注重學生求同思維的培養,而忽視其求異品質的塑造。有人說: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的空間,挖掘發展想像力的因素,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 向「多向思維拓展」。
1.再造想像拓展思維
閱讀中學生藉助語言材料在頭腦中建立圖象,並對圖象進行選擇加工,不斷擴展思維的范圍,把記憶系統中的信息進行重心組合、加工。因此,我們注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
例如,有一次我在「歸納動詞不定式」的一節課的後面部分,要求學生結對子活動,盡量用動詞不定式討論對英語學習的看法,然後進行全班討論,有一位學生在班上交流的原話為: English is not easy to learn ,but it is important to do so.In order to study it well ,we get up early to read English in the morning .In class we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and do what she wants us to do.It is useful to remember words and phras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we like to sing English songs very much ,and we like to listen to them ,too.Do you want me to tell you my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it is to become an English teacher just as Miss Xue.
這一段話雖然有錯誤,但它包含了11個動詞不定式短語,是通過討論後形成的,該學生創造性的使用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主體性。
2.遙遠想像變通思維
動物病理學教授貝弗里奇說:「獨創性常常在於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研究對象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沒有關系。」這種使兩個原來不相乾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學家稱之為「遙遠想像能力」,它是創造力的重要指標。讓學生在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進行想像,如同給了學生一塊馳騁的空間。
例如,教完中學課本SB III L78 「Standing Room Only」我讓學生討論: 「The..population..problem」,學完SB III「A great inventor」後,我讓學生命題作文「Edison」,寫出學生所熟知的各種發明,學完新教材SB III L10後,我讓學生談談「The pollution problem」……遙遠想像,訓練了學生突破空間進行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更具有跳躍性。
三.創造交流情境,變「個人競爭」為「集體協作」
青少年具有好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磨擦與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台。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有利於其思維的活躍。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爭論、辯論,有利於創造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改變「喂養式教學」格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創設多種形式、多種目標的交流情境,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
1.一問多解時交流學習
一問多解是培養學生橫向發散思維的一種方式,是訓練學生拓展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開拓學生創造思維的主要途徑。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最容易出現一問多解的精彩局面,由於同學間的相互啟發,思維由集中而發散,由發散而集中。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系,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思路開闊;而集中式思維則具有普遍性、穩定性、持久性的遷移效果,是學生掌握規律性知識的重要思維方式。因此,在這一交替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與靈活性都有所發展,能夠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若注意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則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便會得到加強。例如SB III L5讓學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Qing?」時,引導學生不要局限「Yes ,I have .」「No ,I have not.」,要廣開思路,要求每個學生在作肯定或否定回答時,附加不同的句子,這樣才會得到以下極富生活氣息的回答,:「No,never.」「Not yet.」 「Yes,only once」
Yes ,I have .It i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 .
Yes ,I have .I will never forget it.
No ,I have not .How I wish to go there .
No ,I have not.But I wish some day I could go there.
又如,SB L37,主題是關於sports 的對話,因為學生年輕活潑,愛好運動,盡可能的說出一些體育用語,如tennis,badminton, relay race ,wrestling,balance beam,shooting,track and field 等。
2.突破難點時合作互動
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和腦在一塊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學中,尤其在英語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則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在合作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而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路,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初中階段,學生進行看圖說話(talking about pictures )一般感到很有困難,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礎上,讓學生先幾個人一組進行准備,這時,學生會你一言、我一語,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吸取了其他同學的思想後,每個學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用英語表達好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課文後,讓學生進行總結性表演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動」,把課文內容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
當然,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僅停留在創設這些教學情境上是不夠的。教師首先要具有創造精神,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真正樹立了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創造意識才能得以培養,其創造個性才能得以弘揚
㈡ 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
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學習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被人們理解和專接受。教屬師若能把呆板的語言同生動的情境結合起來,產生動感和美感,無疑會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正如布魯姆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重視創設英語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呈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實現語言的感知、理解、內化、運用,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英語。
㈢ 高中英語課堂可以創設哪些有效教學情境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實施新課程以來,傳統的教學理念逐漸淡出教學課堂,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得到應用。一直在探討新課程與舊課程在課堂教學中的不同之處,以及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如何才能得以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中,情境至關重要:課堂導入需要情境,過程教學需要情境,語言知識點解讀需要情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需要情境。
關鍵詞:高中英語 有效性 情境創設
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工作時間,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發揮各種各樣的聰明才智,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例如,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所在這些都要考慮周到;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給學生充分發言和表達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創設與運用問題情境、視頻情境與圖片情境等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較為普遍的,這種方法是很有效果的方法之一。
一、運用問題來創設教學情境
英語課程是比較特殊的課程,可以說它是語言課,也可以說它是訓練課。要讓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必要的掌握,光靠教師不斷的教授是做不到的,同時還要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比較全面的訓練才能做到。因此,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要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進行必要的多樣化的訓練。對學生而言,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展現自己能力機會,但是如果教師給予的問題的難度比較廣泛,或者教師給予的問題的難度比較大的時候,學生就沒有想表現自己的願望。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同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或者生活經驗來設計問題,進行恰當的提問,創設良好的對方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比如,譯林牛津版高中英語必修(1)的第一單元School life為例,我在進行閱讀課的教學時就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了與他們緊密相關的一些問題,如:
1. Do you have any good friends?
2.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your good friends out of trouble?
3. What qualities do they have?
4. 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
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通俗易懂,促使學生想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想法及時表達出來,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將自己在學校里的生活表達出來,從而在課堂上不斷鍛煉自己的口語水平,自由進行表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促使學生教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視頻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社會逐步發展,知識更新速度逐漸加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只是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要收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視頻來輔助教學。但是光有這些視頻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這些視頻能夠較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比如在高中英語必修三中對《 Back to the past》進行教學時,可以在結合書本知識的同時,通過尋找相應的影視資料來輔助教學。當學生在欣賞這些影片的時候,結合書本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在影片中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大概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大致印象。教師在給學生觀看了相應的視頻之後,引導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這時候學生帶著影片中的知識進行學習,會感到比較輕松,同時也可以讓知識點完全被學生理解,掌握。比如在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Unit 2教學過程中,「with which you were to buy dog food」 是定語從句, 當關系代詞是介詞賓語時,介詞常放在關系代詞之前。在教學中,就是要把定語語法同課文進行最大程度的銜接,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對這些相關的語法進行系統的學習。但是,光在書本上對這些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會感覺比較枯燥,這時就可以通過視頻對相應的知識進行展示。
三、利用圖片創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圖片的教學模式來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英語知識涉及到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圖片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的被激發出來。圖片情境的創設是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之一,通過圖片可以將英語知識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促使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圖片教學法,能夠將知識性、思想性、情感性融為一體,充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比如在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對賓語從句的學習,就要通過大量的題目來練習,掌握語法的具體情況。賓語從句在復合句中作賓語。引導賓語從句的連詞that一般可省略。例如: I hope (that) everything is all right. 介詞之後的賓語從句,不可用which或if連接,要分別用what或whether。例如:I』m interested in whether you』ve finished the work以及I』m interested in what you』ve said.在學習這樣枯燥的語法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創設情境。教師將關於定義從句的英語句子寫在紙片上,同時配以一定的圖片,給學生逐一展示出來。或者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在音樂開始的時候讓學生傳遞圖片,音樂結束的時候讓接到圖片的學生進行具體英語知識點的講說,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圖片能夠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學生能夠通過圖片看出英語知識的結構,銜接關系等等。圖片的輔助作用能夠讓學生較為深刻地對英語知識進行認識和理解,從而進行必要的掌握和鞏固。
總之,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有效地創設和運用問題情境教學,運用視頻情境教學以及圖片情境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最大程度激勵學生表達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課堂的有效性得以很大的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樣新的教學理念將會發揮它更好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㈣ 如何給學生營造英語閱讀情境
對多年的來閱讀教學實自踐進行反思,探索如何給學生營造適切的英語閱讀情境。基於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從閱讀材料的選擇、材料的整合、活動引領、教師陪讀、創建閱讀論壇等方面詳細論述英語閱讀情境的創設,以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主動閱讀。
㈤ 如何創設高中英語教學情境
高中英語教學實施新課程以來,傳統的教學理念逐漸淡出教學課堂,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得到應用。一直在探討新課程與舊課程在課堂教學中的不同之處,以及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如何才能得以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中,情境至關重要:課堂導入需要情境,過程教學需要情境,語言知識點解讀需要情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需要情境。
關鍵詞:高中英語 有效性 情境創設
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工作時間,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發揮各種各樣的聰明才智,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例如,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所在這些都要考慮周到;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給學生充分發言和表達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創設與運用問題情境、視頻情境與圖片情境等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較為普遍的,這種方法是很有效果的方法之一。
一、運用問題來創設教學情境
英語課程是比較特殊的課程,可以說它是語言課,也可以說它是訓練課。要讓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必要的掌握,光靠教師不斷的教授是做不到的,同時還要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比較全面的訓練才能做到。因此,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要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進行必要的多樣化的訓練。對學生而言,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展現自己能力機會,但是如果教師給予的問題的難度比較廣泛,或者教師給予的問題的難度比較大的時候,學生就沒有想表現自己的願望。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同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或者生活經驗來設計問題,進行恰當的提問,創設良好的對方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比如,譯林牛津版高中英語必修(1)的第一單元School life為例,我在進行閱讀課的教學時就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了與他們緊密相關的一些問題,如:
1. Do you have any good friends?
2.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your good friends out of trouble?
3. What qualities do they have?
4. 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
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通俗易懂,促使學生想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想法及時表達出來,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將自己在學校里的生活表達出來,從而在課堂上不斷鍛煉自己的口語水平,自由進行表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促使學生教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視頻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社會逐步發展,知識更新速度逐漸加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只是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要收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視頻來輔助教學。但是光有這些視頻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這些視頻能夠較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比如在高中英語必修三中對《 Back to the past》進行教學時,可以在結合書本知識的同時,通過尋找相應的影視資料來輔助教學。當學生在欣賞這些影片的時候,結合書本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在影片中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大概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大致印象。教師在給學生觀看了相應的視頻之後,引導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這時候學生帶著影片中的知識進行學習,會感到比較輕松,同時也可以讓知識點完全被學生理解,掌握。比如在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高一(必修一)Unit 2教學過程中,「with which you were to buy dog food」 是定語從句, 當關系代詞是介詞賓語時,介詞常放在關系代詞之前。在教學中,就是要把定語語法同課文進行最大程度的銜接,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對這些相關的語法進行系統的學習。但是,光在書本上對這些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會感覺比較枯燥,這時就可以通過視頻對相應的知識進行展示。
三、利用圖片創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圖片的教學模式來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英語知識涉及到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圖片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的被激發出來。圖片情境的創設是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之一,通過圖片可以將英語知識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促使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圖片教學法,能夠將知識性、思想性、情感性融為一體,充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比如在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對賓語從句的學習,就要通過大量的題目來練習,掌握語法的具體情況。賓語從句在復合句中作賓語。引導賓語從句的連詞that一般可省略。例如: I hope (that) everything is all right. 介詞之後的賓語從句,不可用which或if連接,要分別用what或whether。例如:I』m interested in whether you』ve finished the work以及I』m interested in what you』ve said.在學習這樣枯燥的語法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創設情境。教師將關於定義從句的英語句子寫在紙片上,同時配以一定的圖片,給學生逐一展示出來。或者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在音樂開始的時候讓學生傳遞圖片,音樂結束的時候讓接到圖片的學生進行具體英語知識點的講說,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圖片能夠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學生能夠通過圖片看出英語知識的結構,銜接關系等等。圖片的輔助作用能夠讓學生較為深刻地對英語知識進行認識和理解,從而進行必要的掌握和鞏固。
總之,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有效地創設和運用問題情境教學,運用視頻情境教學以及圖片情境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最大程度激勵學生表達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課堂的有效性得以很大的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樣新的教學理念將會發揮它更好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㈥ 如何創設情境 讓高中英語課堂快樂起來主題研修報告
創設懸念情境。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與心理特點等,在新課引入時,依據教學內容創設製造懸念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㈦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教學
如何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情境
內容摘要:創設一種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直觀生動、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情景,是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最關鍵、最有效的條件。第一,尊重學生,倡導平等對話。第二,利用英語歌曲,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第三,用直觀教具,創設情景。第四,開展趣味性的游戲,創設趣味情境。第五,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
關鍵詞:教學情境 平等對話 英語歌曲 直觀教具 游戲 多媒體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的精神生活的世界,應當是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樂園。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一個精神的、直覺的情感世界中進行,學生才會體驗到成長的真正快樂。所以,成功的英語教育教學的關鍵就在於教師為學生創設積極、主動、生動、活潑、有效的學習條件。創設一種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直觀生動、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情景,是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最關鍵、最有效的條件。那麼,怎樣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情境呢?筆者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思考,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尊重學生,創設平等對話的情境。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主張「以
學定教」,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創新,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尊重中與學生展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意識和人文精神。師生平等對話,意味著動態生成:讓學生在活動中能說真話、表真情,只有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才能將孩子們富有個性色彩的知識經驗、思維、靈感等調動起來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教學「動態生成」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而這樣的「動態生成」需要建立積極的「生態環境」,即建立在師生雙方真誠、平等基礎是的民主對話。
第二,利用英語歌曲,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課前播放一些英語歌曲,在這種氣氛中,學生容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身體適度放鬆,頭腦注意力集中並准備接受新信息。實踐證明,音樂能幫助學習者放鬆,並能加快信息收集,增強記憶。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易學易懂的英語歌曲,並且多數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基於這一點,我從不忽視英文歌曲的學習和運用。將音樂與英語教學融為一體,創設有聲語言環境,能使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氣氛中解脫出來,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每節上課之前,我都安排一首與前一節課學習內容或即將學習的知識有關的歌曲,與同學們隨錄音機共同歌唱。這樣一方面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不知不覺進入英語語境,同時還可以在優美的旋律和押韻的歌詞中使所學內容能得以復習。
第三,用直觀教具,創設情境。
心理學上說:「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直觀的教具可以讓他們記住一些單詞和句子。如掛圖,卡片,實物等。例如在教學Family members一課時,我讓學生從家裡帶來全家照,與班級同學在一起介紹自己的家人,學生很樂意,為了讓自己介紹的好,他們很認真地學習家庭成員的英語單詞,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另外,教室本身就是最直觀,最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在教學門、窗、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時,教室的擺設就是最好的教材。教表示顏色的詞彙時,我讓學生談論各自服裝、學慣用具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飲料、運動、課程、動物等詞彙時,我讓學生運用這些詞彙進行對話,互相介紹,彼此了解各自的愛好,既加深同學間的感情,又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四,開展趣味性的游戲,創設趣味情境。
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現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也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問題是頭等重要的問題。它是英語學習變得容易的前提。而對於小學生來講,活潑好動使他們學習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設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常常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如在學Is this a„?時,為避免明知故問,教師可以蒙住一名學生的眼睛,將一個實物,放在其手中。問:「Is this a„?」該學生則通過觸摸來判斷,用「Yes,it is.」或「No,it isn』t.」來回答。然後把提問的任務交給在座的學生們。這個游戲情境的趣味性就在於用不蒙住
眼睛,孩子們對此會充滿神秘感和參與欲。然後教師建議一名學生到前面來充當老師的角色,學生們在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活動中,已感知了教學內容,並得以運用和練習,也使學生體會到課堂氣氛的輕松活潑、樂趣無窮。
第五,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此,教師要注意課堂的趣味性,做到生動活潑,多用直觀教具,電教設備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由此可見,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接受新知識時有一種新鮮感,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語言實踐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之中,課堂教學畢竟不是真正的社會語言交際與實踐。隨著小學高年級的教材內容的加深、會話容量的加大,思想性的增強,情境交際更難設置,但是,多媒體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錄音機、幻燈片尤其是錄像、VCD、投影儀、電腦等,可以把語言、人物、環境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聲像和語言組成的「三維式」立體教學,學生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積極參加,眼看、耳聽、口說、手寫、腦動的學習活動。有時,可在學生翻開書之前,先放兩遍錄音,訓練他們的耳力,也讓他們對會話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然後開始放錄音,但把聲音消掉,利用暫停鍵,讓學生根據錄像畫面,也就是人物的表情、動作來給錄像配音。這樣,學生就好像身臨其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所以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總之,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濃郁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插上愉悅的翅膀,帶著渴望的心情,步入英語語言的交流與學習中,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已成為我們英語老師所追求的目標。要做好這一點,我們需要准確地把握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運用正確的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選擇和調整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並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研究型的教師。
㈧ 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創設情景的體會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向縱深發展,英語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要達到交際的目的,就必須依靠一定的語言環境。簡單地說,語境就是具體語言形式出現的環境。要營造良好的外語交際環境,提供盡可能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首要任務。交際功能也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學習英語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即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中即席地使用語言或話語規則進行言語交際活動。
正如布魯姆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巧妙生動的語境設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在輕松活潑、真實可信的語境中操練語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之一,能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正確地設置語境,培養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就顯得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詞彙教學與語境設置
美國《時代》周刊對各界成功人士做過調查,發現他們共同的特點之一就是詞彙量特別豐富。如果教師孤立地去教單詞,進行繁瑣的講解,而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死記硬背,這樣不但起不到效果,還很有可能成為「學習的障礙」。我在教學中遇到,學生看到好就是good,好心——good
heart, 好棒—— good stick等等錯誤。
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翻開書本,學生看著單詞表,老師領讀幾遍,再把他們的本意講一遍。當然這種教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學得比較沉默,沒有興趣,提不起精神。如果在教單詞詞彙時穿插一些情景,使他們直觀形象地活起來、動起來、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就學有興趣達到牢固記憶。比如教單詞snack bar ,order ,聯想到上海熱播的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裡面的咖吧,讓學生從snake 和bar二個字構成snack bar,小吃店,猜想咖吧,是coffee bar,想到咖吧,學生們很容易想到那個阿德哥,我讓學生造句:我到了咖吧(coffee
bar),看見了阿德哥(barman),叫了一杯咖啡(order a cup of coffee),學生在大笑中很容易記住了這些單詞,教師也從中得到了樂趣。通過實物情景的展示、聯想,使學生在接觸課文前就已經在情景中對詞彙進行生動形象的感性操練。同時在情景操練中,老師在點撥有關。
當然教師還可以嘗試利用非語言手段進行詞彙教學,作為語境因素之一的語言輔助手段包括面部表情、身體的姿勢、伴隨語言的動作等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的導入、演示還是學生的操練或實踐活動,非語言手段都在起著傳遞信息的作用。英語詞彙中很多動詞、動詞短語和表達喜怒哀樂的形容詞都可藉助非語言手段進行教學。例如我在教高二(下)第三課裡面的片語:on tiptoe, glance at時候,讓一個同學walk into the classroom on tiptoe and glance at a student, and then make faces 學生從他的動作表情中學生很容易記住和活用了這2個片語。
二、創設環境情景,引導學生操練交際會話。
情景是語言交際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配合錄音機、幻燈機、乃至多媒體,創設較真實的交際情景,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直接感知教材,盡快掌握所學內容。老師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集中精神聽、觀察、模仿。通過快速反應,或是句型替換,或是看圖敘述等,進行模擬對話、表演等形式進行操練。老師精心設計與實踐有關的問題,創設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讓學生根據情景進行交際練習。生動形象的情景能促使交際雙方理解,激發交際信息的願望和興趣。加快傳遞信息的交際過程。這樣能不斷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精心鑽研教材,尋找、挖掘和活化篇章本身的語境,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進行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從而把教材上凝固的文字轉化成聲情並茂的語言實踐活動。比如在getting lost裡面,我就讓一些學生扮演警察,肉店老闆,小吃店店員等,然後指導一個到城市裡購物的學生回到原來的地方,這樣既復習了課文,又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豐富了課堂的學生主體參與活動。
三、介紹異國文化,可使語境的設置更為地道。
文化的習得是語言習得的一部分。我們有必要在創設情景時向學生傳授文化背景知識,以消除障礙和失語。這樣能使我們在語境中操練的語言形式恰當和得體,也使設置的語境更真實有用。比如在高一的English manners一課中,我為了是學生更加了解中英文化的差異,選擇了同學進行小品表演,西方人以談論天氣作為話題的開始,中國人往往是問你飯吃了么開始,然後讓學生找資料,在互相矛盾的表演沖突中學生得到了樂趣,增長了知識。
四、創設假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和抽象思維
如果說真實情景使學生觸景生情,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那麼假設情景能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和抽象思維。比如在dead sun ,dead world里,supposing that the sun were no longer exists, what would you do then? How were the world like?同學與同學之間還要展開爭論。對於這種假設情景學生興趣亦然,發言踴躍,學生思維積極,他們會搜尋各種所學過的英語詞彙和句型來表達自己的想像。用這種方法讓學生體會到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成功感,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思想素質和思維品質。
通過研究,總結出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產生彷彿置身於英語世界的感覺,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地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加深了語言信息輸入,產生語言內化,做到了學以致用,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創設情景,實行情景教學是可行的,也是有成效的,同時也是勢在必行的。情景教學法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學的好方法。學生在切合實際的、生動形象的、充滿情趣的環境中理解、學習、記憶、思維,這樣能使課堂教學發揮其最佳效果。
㈨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的精神生活的世界,應當是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樂園。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一個精神的、直覺的情感世界中進行,學生才會體驗到成長的真正快樂。所以,成功的英語教育教學的關鍵就在於教師為學生創設積極、主動、生動、活潑、有效的學習條件。創設一種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直觀生動、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情景,是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最關鍵、最有效的條件。那麼,怎樣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情境呢?筆者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思考,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尊重學生,創設平等對話的情境。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主張「以
學定教」,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創新,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尊重中與學生展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意識和人文精神。師生平等對話,意味著動態生成:讓學生在活動中能說真話、表真情,只有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才能將孩子們富有個性色彩的知識經驗、思維、靈感等調動起來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教學「動態生成」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而這樣的「動態生成」需要建立積極的「生態環境」,即建立在師生雙方真誠、平等基礎是的民主對話。
第二,利用英語歌曲,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課前播放一些英語歌曲,在這種氣氛中,學生容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身體適度放鬆,頭腦注意力集中並准備接受新信息。實踐證明,音樂能幫助學習者放鬆,並能加快信息收集,增強記憶。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易學易懂的英語歌曲,並且多數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基於這一點,我從不忽視英文歌曲的學習和運用。將音樂與英語教學融為一體,創設有聲語言環境,能使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氣氛中解脫出來,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每節上課之前,我都安排一首與前一節課學習內容或即將學習的知識有關的歌曲,與同學們隨錄音機共同歌唱。這樣一方面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不知不覺進入英語語境,同時還可以在優美的旋律和押韻的歌詞中使所學內容能得以復習。
第三,用直觀教具,創設情境。
心理學上說:「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直觀的教具可以讓他們記住一些單詞和句子。如掛圖,卡片,實物等。例如在教學Family members一課時,我讓學生從家裡帶來全家照,與班級同學在一起介紹自己的家人,學生很樂意,為了讓自己介紹的好,他們很認真地學習家庭成員的英語單詞,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另外,教室本身就是最直觀,最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在教學門、窗、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時,教室的擺設就是最好的教材。教表示顏色的詞彙時,我讓學生談論各自服裝、學慣用具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飲料、運動、課程、動物等詞彙時,我讓學生運用這些詞彙進行對話,互相介紹,彼此了解各自的愛好,既加深同學間的感情,又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四,開展趣味性的游戲,創設趣味情境。
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現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也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問題是頭等重要的問題。它是英語學習變得容易的前提。而對於小學生來講,活潑好動使他們學習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設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常常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如在學Is this a„?時,為避免明知故問,教師可以蒙住一名學生的眼睛,將一個實物,放在其手中。問:「Is this a„?」該學生則通過觸摸來判斷,用「Yes,it is.」或「No,it isn』t.」來回答。然後把提問的任務交給在座的學生們。這個游戲情境的趣味性就在於用不蒙住
眼睛,孩子們對此會充滿神秘感和參與欲。然後教師建議一名學生到前面來充當老師的角色,學生們在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活動中,已感知了教學內容,並得以運用和練習,也使學生體會到課堂氣氛的輕松活潑、樂趣無窮。
第五,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此,教師要注意課堂的趣味性,做到生動活潑,多用直觀教具,電教設備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由此可見,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接受新知識時有一種新鮮感,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語言實踐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之中,課堂教學畢竟不是真正的社會語言交際與實踐。隨著小學高年級的教材內容的加深、會話容量的加大,思想性的增強,情境交際更難設置,但是,多媒體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錄音機、幻燈片尤其是錄像、VCD、投影儀、電腦等,可以把語言、人物、環境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聲像和語言組成的「三維式」立體教學,學生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積極參加,眼看、耳聽、口說、手寫、腦動的學習活動。有時,可在學生翻開書之前,先放兩遍錄音,訓練他們的耳力,也讓他們對會話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然後開始放錄音,但把聲音消掉,利用暫停鍵,讓學生根據錄像畫面,也就是人物的表情、動作來給錄像配音。這樣,學生就好像身臨其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所以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總之,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濃郁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插上愉悅的翅膀,帶著渴望的心情,步入英語語言的交流與學習中,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已成為我們英語老師所追求的目標。要做好這一點,我們需要准確地把握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運用正確的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選擇和調整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並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研究型的教師。
㈩ 高中英語課堂中如何有效的創設情景
如何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情境
內容摘要:創設一種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直觀生動、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情景,是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最關鍵、最有效的條件。第一,尊重學生,倡導平等對話。第二,利用英語歌曲,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第三,用直觀教具,創設情景。第四,開展趣味性的游戲,創設趣味情境。第五,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
關鍵詞:教學情境 平等對話 英語歌曲 直觀教具 游戲 多媒體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的精神生活的世界,應當是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樂園。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一個精神的、直覺的情感世界中進行,學生才會體驗到成長的真正快樂。所以,成功的英語教育教學的關鍵就在於教師為學生創設積極、主動、生動、活潑、有效的學習條件。創設一種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直觀生動、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情景,是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最關鍵、最有效的條件。那麼,怎樣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情境呢?筆者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思考,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尊重學生,創設平等對話的情境。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主張「以
學定教」,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創新,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尊重中與學生展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意識和人文精神。師生平等對話,意味著動態生成:讓學生在活動中能說真話、表真情,只有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才能將孩子們富有個性色彩的知識經驗、思維、靈感等調動起來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教學「動態生成」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而這樣的「動態生成」需要建立積極的「生態環境」,即建立在師生雙方真誠、平等基礎是的民主對話。
第二,利用英語歌曲,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課前播放一些英語歌曲,在這種氣氛中,學生容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身體適度放鬆,頭腦注意力集中並准備接受新信息。實踐證明,音樂能幫助學習者放鬆,並能加快信息收集,增強記憶。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易學易懂的英語歌曲,並且多數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基於這一點,我從不忽視英文歌曲的學習和運用。將音樂與英語教學融為一體,創設有聲語言環境,能使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氣氛中解脫出來,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每節上課之前,我都安排一首與前一節課學習內容或即將學習的知識有關的歌曲,與同學們隨錄音機共同歌唱。這樣一方面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不知不覺進入英語語境,同時還可以在優美的旋律和押韻的歌詞中使所學內容能得以復習。
第三,用直觀教具,創設情境。
心理學上說:「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直觀的教具可以讓他們記住一些單詞和句子。如掛圖,卡片,實物等。例如在教學Family members一課時,我讓學生從家裡帶來全家照,與班級同學在一起介紹自己的家人,學生很樂意,為了讓自己介紹的好,他們很認真地學習家庭成員的英語單詞,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另外,教室本身就是最直觀,最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在教學門、窗、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時,教室的擺設就是最好的教材。教表示顏色的詞彙時,我讓學生談論各自服裝、學慣用具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飲料、運動、課程、動物等詞彙時,我讓學生運用這些詞彙進行對話,互相介紹,彼此了解各自的愛好,既加深同學間的感情,又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四,開展趣味性的游戲,創設趣味情境。
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現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也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問題是頭等重要的問題。它是英語學習變得容易的前提。而對於小學生來講,活潑好動使他們學習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設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常常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如在學Is this a ?時,為避免明知故問,教師可以蒙住一名學生的眼睛,將一個實物,放在其手中。問:「Is this a ?」該學生則通過觸摸來判斷,用「Yes,it is.」或「No,it isn』t.」來回答。然後把提問的任務交給在座的學生們。這個游戲情境的趣味性就在於用不蒙住
眼睛,孩子們對此會充滿神秘感和參與欲。然後教師建議一名學生到前面來充當老師的角色,學生們在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活動中,已感知了教學內容,並得以運用和練習,也使學生體會到課堂氣氛的輕松活潑、樂趣無窮。
第五,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