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德育滲透案例
⑴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
在英語教材中,就蘊含著很多的德育教學內容和案例,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引導和重視,通過有效的整合教學內容,必然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教學效果。如,在學習「 A Christmas Present」(聖誕禮物)的課文時,英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向 Edith(伊迪絲)學習,孝順父母,做好德育教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搞空洞的說教,形而上學的一套,也不能以德學沖談語言教學。德育滲透要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來進行,以「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靈,這樣才不失英語課特色,並能有機地將授知與育德結合起來,有機地將指導英語學習活動與培養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結合起來。針對英語課上學生的德育教育來說,牽扯的東西很多,有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歸屬感的教育、奉獻精神教育及擔當意識的教育等等。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必須要有效的結合英語教學內容和學情的變化,與時俱進。面對著新形勢的變化,英語老師要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教學。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情感的教育,結合學習內容,可以設定一定的情形,讓學生通過小品等形式,讓他們表演如何做好小主人,感悟父母的付出和家庭的愛,讓他們自覺愛上家務勞動,孝敬父母,因為這是他們歸屬感和責任感的體現,也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⑵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生活動的大量時間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把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指導學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識,也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崇高理想,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作風,頑強意志等道德品質修養。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的有機結合呢?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以及所觀所感,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利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休戚相關、無處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語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A Farming Pioneer」———JiaSixie》一文中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各種情況和農業技術,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增長勞動意識,珍惜勞動成果,為生長在我們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世界聞名的農業大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My Teacher》一文讓學生學習本文主人翁身殘志不殘,自強、自立和她的老師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認真理解,培養學生助殘為樂的思想品德,幫助殘疾人樹立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的精神。《At the Tailor』s Shop》讓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社會所具有的以貌取人的虛偽性和金錢至上的丑惡性,教育學生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Albert Einstein》和《Madame Curie》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獻身科學事業,熱愛和平,以及他們從事科學事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毅力和獻身精神,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願望。
英語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文,切不可脫離課文,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英語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為了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教師備課時要認真鑽研教材,細心深入發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
二、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德育滲透。
我們作為教語言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並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三、深入鑽研教材,挖掘隱含的德育因素,寓德與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講授SB I Unit 10 sports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結合我國申奧成功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地位的提升,綜合國力的增強,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具,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教學如果一味地採用老師單調的講解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會感到乏味,更談不上德育滲透。而使用多媒體,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於一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講授War and peace時,屏幕上那一幅幅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歷史戰爭畫面與那一幀幀壯麗山河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再配上富有感情的演說錄音,就能激發學生對侵略戰爭的仇恨、對侵略者的憤慨,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世界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課堂氣氛熱烈,學生進入了意境,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⑶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對於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來說,應該包含於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針對目前的德育教育有效形式來說,應該是德育與各科課程有機結合,英語教學當然也是義不容辭。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能力的學習,也負有德育教育的責任。教學大綱中指出「英語教學應該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也追求三維的教育目標,其中就包括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
一、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改善德育教育方法
在英語教材中,就蘊含著很多的德育教學內容和案例,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引導和重視,通過有效的整合教學內容,必然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教學效果。如,在學習「 A Christmas Present」(聖誕禮物)的課文時,英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向 Edith(伊迪絲)學習,孝順父母,做好德育教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搞空洞的說教,形而上學的一套,也不能以德學沖談語言教學。德育滲透要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來進行,以「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靈,這樣才不失英語課特色,並能有機地將授知與育德結合起來,有機地將指導英語學習活動與培養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結合起來。針對英語課上學生的德育教育來說,牽扯的東西很多,有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歸屬感的教育、奉獻精神教育及擔當意識的教育等等。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必須要有效的結合英語教學內容和學情的變化,與時俱進。面對著新形勢的變化,英語老師要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教學。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情感的教育,結合學習內容,可以設定一定的情形,讓學生通過小品等形式,讓他們表演如何做好小主人,感悟父母的付出和家庭的愛,讓他們自覺愛上家務勞動,孝敬父母,因為這是他們歸屬感和責任感的體現,也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如何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案例
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回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答;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⑸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滲透
即開展課堂演講,創設課堂活動,注重課外閱讀,重視英美文化知識,開設英語第二課堂等,以期豐富學生的英美文化知識,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⑹ 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肓滲透教學實例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語言文字的同時,必須結合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德、智兩方面均得到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內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以教師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現將在教學中積累的幾點體會淺談如下:
一、潛移默化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寓教於樂。
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中總是承載了大量的思想內容。其思想內容大多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而逐步深化和發展。例如革命愛國主義的內容,初一上期以《最後一課》為代表。這是法國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過小學生弗郎士幼稚的心靈和眼光,直觀地表現出教師韓麥爾對自己母語的愛,實際上寄寓了對自己祖國的深切的愛。小學生弗郎士的經驗,使課文顯得淺顯易懂。而到初三年級,愛國主義的內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達方式也復雜起來,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沁園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後者向我們展示了魯迅先生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但在日本期間的見聞,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給別人示眾的材料,從而使他毅然棄醫從文。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如何傳達給學生,是需要教師認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要藉助於感情。一種經驗要成功地向別人傳達,也必須藉助於感情。所以,初中語文課中的思想內容多數呈現為經驗形態,決定了語文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時必須注重相應的情感教育。
再者初中語文思想內容的載體極富形象性,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初中語文教材所選課文總是通過對特定情感的表達、事實的敘述、景物的描寫、故事的展開,來寄寓特定的思想內容。楊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楊禮贊》,葉聖陶的《蘇州園林》等課文,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新生活的嚮往,對某種品格的贊美和對美的熱愛。《生命的意義》和《鞋》等課文,既是對保爾和大個子軍人這兩個英雄人物的描寫和贊美,又表現出一種生命哲理的思考,使讀者的思維受到一次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迪。初中語文課這種形象性的特徵,完全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也決定了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時必須採用形象化的方式,以活潑、直觀的手段達到思想灌輸的目的。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內容,應當是潛移默化,寓教於樂。它既包括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又包括愛國思想、集體觀念、奉獻精神等,從而使學生既有知識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把握學生心理特徵,在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
初中學生的年齡大致在1316歲之間,這是一個特殊的年齡層次,在身、心兩方面都呈現出自身獨有的特點。既具有相對獨立的個性心理,具有初步的價值觀念,又缺乏較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覺的人生設計、理性分析的能力,因而,語文課的思想教育必須重視這些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掌握學生心理特徵,激發興趣,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在教俄國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義》一課前,我先布置了一項作業:請同學們以《我的願望》為題寫一段文字。有位學生這樣寫道:我的願望是以後設計電腦游戲,因為電腦游戲太有趣了。這位學生平時就喜歡玩電腦游戲,並因此影響功課。上課時,我讀了幾位同學寫的文章,其中就有這位學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學聽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學也意識到了什麼,頭埋得很低。我趁機說:大家不要笑,這電腦游戲並不是人人都能設計的,他其實就是想成為一名電腦軟體設計師,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實現你的理想,就必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你們有足夠的信心嗎?接著,我給他們講了《生命的意義》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故事,當我講到保爾在身體殘疾、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以非凡的毅力堅持寫作時,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剛剛那位低著頭的同學,也許他在暗暗下決心吧!此時,我讓大家齊聲朗讀保爾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義的這段話: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呢?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你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這樣,在你臨的時候,你能夠說:我的全部生命和整個力量都已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從同學們鏗鏘有力的朗讀聲中,我已感受到了他們為實現理想的高昂情緒和堅定信念。
冰心作品《小桔燈》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仍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她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寫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來了,我一篇篇地讀著: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麼幸福啊!不必說整天麵包、牛奶、巧克力,也不必說生日大蛋糕,單是過年的一個個大紅包,就夠小姑娘一家一年的開銷了 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小姑娘相比,我的自理能力實在太差了,也從來不會照顧別人和小姑娘相比,我感到很慚愧, 平時稍有不順心,就對爸爸媽媽發脾氣,太不體諒他們了同學們的這些肺腑之言,更讓我感到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責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僅要培養他們樹立崇高的目標,還要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
三、利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使學生收到實效。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四、名言警句的積累和理解。
在初中教材中還含有一些文情並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時就是通過其中的一段話來體現的。對於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例如講解《岳陽樓記》,不僅要讓學生領略作者對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寫,同時也要讓他們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講解魯迅小說《故鄉》,不僅要分析閏土的藝術形象,同時也要學生理解和背誦最後的句子: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勵學生: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應有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由於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簡意賅的特點,學生易記、易背,把它抽出來重點講解,這對學生思想健康成長,無疑是注入了有益的營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構思與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為關鍵的是,構思與傳達的主體這源頭必須活水長流!也就是說,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去領略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殿堂里一幅幅閃耀著人類理性光輝的美麗圖畫,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