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理解
❶ 如何進行英語閱讀課的評價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摘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因此,對學生的評價要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些基本理念展開。形成性評價是教與學的雙向評價,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能促進教師全面、深入和細致地總結課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從而找出改進教學方法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靈活多樣,不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內容也是豐富多樣,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和發展,筆者嘗試將形成性評價逐步引入閱讀課堂教學中。
NSEFC教材中的任務和項目不同於機械性的語言練習。例如,學習了有關唐山等城市發生地震的材料後,NSEFC的「項目」中就提出地震災區如何重建家園的設想,要求學生收集資料,采訪調查,分析和歸納,表述和交流,擬定出最佳方案。NSEFC教材還設計了一些探究性的閱讀後活動,比如,學習了How Life Begin on the Earth後,學生要弄清生命進化的歷程;了解了Isaac Newton, Albert Einstein 和Stephen Hawkings 關於萬有引力的觀點後,學生要弄清這三位科學家觀點的變化和發展。這類活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是形成性評價的好形式。筆者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評價。
(一)基礎知識評價
知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性的認識系統化的結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基礎知識不僅包括具體事實或現象、字詞、語法、概念、法則、原理等內容,還包括在此基礎上所反映出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對學習者來說,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提高能力、發展智力的必要前提。因此,在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體現能力培養的要求。為達到這一目的,基礎知識的教學要努力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基礎知識的評價,就是從素質教育出發,評價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評價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認識能力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的速度和程度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基礎知識的評價,重在評價學生認識能力。認識能力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學生認識過程中,不僅對所學材料的感知、識別、記憶、加工和理解,而且對自己的各種認識活動進行積極的監控和調節。
評價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也是評價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重要項目。理解能力一般指解釋判斷能力。解釋判斷能力,是把接受到的信息加以必要的排列與組合,找到這些信息中重要的東西,進而據此注釋與判斷。無論什麼課程,人們最關心的是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學習的內容。理解力是對所學內容的內部關系的洞察或徹底把握內部關系的能力。理解是思維活動的過程。它能把事實或現象歸入某一范疇,把特殊的、具體的事例歸入相應的概念,進而解釋事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理解能力評價要求把理解的問題抽出來加以檢測,然後將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加以分析,即可達到評價的目的。筆者採用的檢測理解能力的方法有:閱讀論述題考試以及客觀檢測中的選擇題、簡答題等。因此搞好閱讀理解能力評價,會促進學生在每項學習活動中都力求甚解,這是理解能力評價的重要功能。
閱讀能力的評價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不僅給學生提出了閱讀能力培養的方向,同時會糾正學生在閱讀能力形成中的錯誤和不足。近年來,我在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評價方面作了一些嘗試,收到了一些效果。
❷ 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略讀教學
在新課改來的進程中,小學源英語教師要擺脫傳統觀念的影響,利用新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積極參與,和教師進行有效互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英語閱讀,通過閱讀形成語感,掌握英語思維模式,有效提高英語理解能力。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如何構建高效英語課堂,使英語閱讀教學取得實效是每個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1、老師要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教師要給學生親善、和藹之感。且莫過於嚴肅,讓學生覺得教師嚴厲,不好接近。交流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和贊賞學生,以便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信力。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要有鼓勵性的評價。
2、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這節課,杜老師設計的學生的活動有活力,使得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是多樣的,人人都參與,學生動腦、動手、動耳、動口,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
❸ 教師怎樣進行有效英語閱讀教學
教師怎樣進行有效英語閱讀教學?
一、閱讀前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閱讀前,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喚醒他們關於文章的知識和體驗,做好鋪墊,使學生處於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的狀態。
2.預測文章內容。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上的插圖或問中的標題要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文章內容進行預測。
3、正確處理好詞彙。在大多數閱讀材料中都有較多的詞彙,教師在閱讀前要對閱讀材料與詞彙做個分析,對一些重要的引起理解障礙的詞彙,教師可以在閱讀前設置一定的語境引入。
二、閱讀中
1、明確閱讀時間,布置任務。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教師主動積極參與閱讀,要學生明確閱讀時間,教師要布置好任務。
2、整體把握,注重語篇閱讀。教師要學生務必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不要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比如學生可以邊讀邊注不理解的內容或重要信息為之後的深入閱讀做好准備。教師可以出示沒有教的單詞,要學生快速找出這個單詞,並學會根據上下文猜測這個單詞的意思。
三、讀後
1、提出問題,深化閱讀內容。在學生閱讀後,教師還可就文章中的某個觀點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既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也可鞏固閱讀材料,使閱讀材料得到延伸,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
2、精講重難點,鞏固閱讀材料。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 使學生掌握一些詞彙和固定短語的用法和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句,還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3、抓好文章的朗讀、復述和背誦工作。復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脈絡,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口頭復述閱讀材料。也可要學生筆頭對閱讀材料進行縮寫,提高寫作能力。朗讀和背誦更是一種提高學生語感有效的手段。
❹ 如何理解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
如何理解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
一、引言「教什麼」是一個關於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問題。英語教師寫在教學計劃中的教學目標不一定就是他們實際實施的目標,也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教學目標。只有仔細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教學行為及其結果,才有可能發現他們真實的目標傾向和對教學內容的實際理解。本文將圍繞兩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案例展開討論,試圖回答兩個問題:①兩位英語教師的主要課堂教學活動涉及哪些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②教師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選擇是否能反映教師對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的理解?二、案例分析與討論1.教材內容介紹和編者意圖分析以下是兩個高一英語教學案例,兩位教師(以下分別簡稱「教師A』,和「教師B」)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NsEFC Stu-dent,5 BookZ(2007年4月第2版)。兩位教師的教學內容都是必修二第5單元翔壓『ic第一課。教材內容主要包括: (l)熱身活動:呈現八種不同音樂風格的圖片及相應單詞(。玩sie習musie,roek』n』roll,orchestra,raP,folk music,jazz,eountry musie,ch。司),以及與音樂、音樂風格和個人音樂喜好
❺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主要以辨析、分類、概括、推斷、分析等方式呈現。這些思維品質都可以通過英語學科教學來提升,而閱讀則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活動的設計來引發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引導學生辨析、概括文本信息,建構新的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判斷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促使學生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縱觀現今的英語閱讀教學,雖注重以任務為載體,以活動為依託,課堂已從沉悶走向了活力,但是經過理性觀察與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熱鬧的課堂背後,大多數老師還是把閱讀教學的視野局限於「淺閱讀」狀態,沒能引領學生走進深度閱讀,不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設計的閱讀活動思維含量過低,學生長期處於「思辨缺席」的閱讀課堂中,其思維必定會受到抑制,尤其是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很難得到有效訓練。
LQ閱讀表演教學法
為了推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改革,引進北美閱讀教學法,90年代開始美國汲全國人力財力通過研究閱讀的過程打造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內外通過大量全面泛讀的方式汲取知識,專業教師通過用精讀的方式完成課標,並通過完成任務單布置的任務、動手探究、演講等方式引導學生能夠深度高品質自主學習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法。
LQ教育結合中國學生學習狀況,汲取教育心理學和腦科學的成長規律,並針對中國教學重課本,不重視閱讀、動手實踐、拓展教學。重聽、寫,輕說、讀,導致中國孩子欠缺表達、實踐創新、批判性思維的特點。也考慮到北美教學過程中,教師配合過程中訓練環節缺失、訓練強度不夠,造成K12階段學習成績堪憂,創造性地提出了著重開發聽說讀寫問創演七大能力環節的閱讀表演教學法,並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再分配了教學載體和資源,標准化了課件和教學環節,融合了中西課程和文化,打造了學習和教學自主學習環境,把方法環節、內容和學具的銜接融合,打造了能夠自主學習的聽說課程、讀寫課程、形式多樣的問創演課堂,更完美的實施七大能力訓練的教學方法。除了標准化的聽說讀寫基礎性教學課程設計,還添加了個性化問創演拓展性教學課程設計。
讀中活動,訓練思維
讀中活動是核心部分,是閱讀教學的輸入和理解環節,在該環節,教師需要巧設活動,引導學生使用有效的閱讀技巧,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理解。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文本的內容及語言特點,靈活設置任務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借用思維導圖設計教學活動
在這張思維導圖中,所填的信息不僅僅只限於文本規定的范圍之內,還給思維導圖增添了若干空白信息條,以引發學生展開更多的信息聯結,激發發散思維,保證了思維的流暢性和獨特性。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
從培養思維角度看,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個性化表達,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使所學內容變得條理化,這是語言學習中的遷移運用,同時這一活動也達到了助人為樂的道德情感的積極遷移。
閱讀後活動形式多樣,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篇章的特點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思維特點,准確把握學生思維的維度和節奏。在讀後環節緊扣閱讀主題,搭建各種必要的支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篇章主題,引起思考,激起表達慾望,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互相交流。
以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為宗旨的閱讀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鍛煉學生的思考方式;不是向學生解釋什麼是對的或是錯的,而是把「對、錯」交給學生,並協助他們獨立做出判斷。有效的活動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腳手架,在教學活動思維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有序進行文本解讀和思維訓練,達成理解文本、拓展內涵、發展思維的閱讀教學目標,逐步提升自我思維品質。
❻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問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激發興趣、鍛練思維、發展個性、培養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英語閱讀量要達到累計10-12萬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對於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聽說基礎之後,就要不失時機地加強閱讀教學。簡單機械的復現和輸入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如何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很多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 1, 如今的小學英語教材種類繁多,都有相相應的配套錄音,很多教師上閱讀課時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讀上,英語是需要反復操練的,但重要的是如何興趣地讀。有的教師上課時讓學生跟錄音機讀,跟教師讀,然後是小組或個人讀,如此簡單的重復,興趣被慢慢磨掉,使讀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對閱讀就失去了興趣。內容過於單調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2, 英語學得好的同學,一般來說,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教師對閱讀材料中出現的語言點給予過多的重視,花大量時間講解和操練,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學生感覺不到閱讀的樂趣,進而失去了對閱讀的喜愛,反之只有閱讀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教師注重知識的講解,忽略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又一問題。 3, 有教師這樣說:每次讓學生閱讀材料後,提出問題總是得不到學生的積極響應。有如「一潭死水」,有的乾脆就不看,好象閱讀與英語學習無關。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這正是由於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問題的設計把握不到位而造成的。首先,問題過於簡單,有的問題只要學生回答「YES」,「NO」,「OK」,「Right」,學生們並沒有真正地思考,問題一晃而過,並沒有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半點印象,看似效果不錯,其實學生並沒有真正進入思考狀態。其次,問題難度較大,小學英語是起始階段,小學生的英語詞彙量有限,知識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對復雜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容易產生挫敗感,一旦失去興趣就會嚴重影響學習英語的興趣。再次,有的問題是針對優等生的,卻忽略了差等生。閱讀理解對差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問題一提出來,優等生搶著舉手回答問題,教師也習慣讓優等生回答問題,看似圓滿成功,皆大歡喜,可實質上差等生仍舊未得到任何的提升,久而久之,會打擊差等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見問題的設計在小學英語閱讀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教師的問題設計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引導作用,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 如何讓問題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需要:首先,提問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回答。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某一類學生。只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才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師應當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其次,教師在設計提問時,盡可能的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在關注基礎薄弱學生的同時,也積極創造條件,滿足有更大學習潛力的學生的需要。例如:《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Recycle2 part6 Let』s Read部分,教師可以設計關於背景知識的問題:Are they having a parting? What』s the name of the party?學生會說出很多party的名稱,如:A Christmas Party, A New Year』s Party, A Birthday Party, A Farewell Party等。此時,教師可以追問:Why are they having the party?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如:The new year is coming. It』s Ben』s birthday today.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人們可以用舉辦晚會的形式慶祝一些特殊的時刻。這篇閱讀材料中講到了劉雲由於生病而不能去參加聚會,所以打電話向教師請假,在電話中教師說道:Don』t be sad. We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這是一個很關健的句子,教師可以根據這個句子設計有深層內涵的問題:Can you guess what the surprise will be? Why will the teacher and other students give Liu Yun a surprise?通過這樣的提問向學生傳達了師生情誼和同學友誼。 如何利用問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合理設計問題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學生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2 A new house 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回答:Who live in a new house? Where is the new house? Do they like the new house? 通過這樣設計提問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回答就能夠對本課加深印象。 現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都配有相應的插圖,插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就插圖中的情境或角色設計問題。例如:《PEP小學英語》5A Unit6 In a nature Park中的閱讀材料都突出了用There be 句型對環境的描述。教師可以根據插圖設計問題,例如:Is there a river/lake/bridge,,,,,in the park?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 What can you see beside the river?學生所注意力就會集中到插圖上,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整篇文章。人教社《英語》(靈通版)第四冊中有一則題為The mail mouse 的連續性故事閱讀材料,講述的是Mr mouse環游世界的趣聞軼事,教師可以以這樣的問題切入:Which country is Mr mouse going to visit? What will Mr mouse see? What will happen to Mr mouse? Will Mr mouse get presents from his friend?這些問題能幫助學生在故事情節之間建立聯系,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而且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如何提出點拔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攻克重點和難點:寓言故事《The dog and his bone》,這個故事中的關健詞是greedy,在學生初讀故事的基礎上,圍繞單詞 greedy ,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How do you know it was a greedy dog?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讀故事,找到了很多描寫小狗心理活動,顯示其貪婪本性的句子:Oh!what if another dog sees me? No, I will not, I will not share my bone. It is all mine! Where can I hide my bone? Now, my bone is safe. Hey, who is that? That gog has a bone too. Hmm,His bone is bigger than mine. And his bone still has meat on it! Bark! Bark! Give me that bone! 通過朗讀和感悟這些句子,學生不僅理解了greedy這個詞的意思,而且明白了故事蘊含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在《PEP小學英語》Uite1 Public signs 單元教學中「Be quiet 」這一標語時,教師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共鳴,提出問題:Where should we be quiet? 學生在回答 We should be quiet in the classroom/ library/ hospital,,,,,的同時,使學生了解在公共場合應舉止文明,意識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如何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及閱讀理解能力:在故事 The monkey with many friends 中小猴子認為自己有很多的朋友,但真正需要幫助時,卻沒有一個朋友來幫助它,許多學生對小猴子的朋友不去救它產生了疑惑。這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Why didn』t the monkey』s friends help him? 促使學生帶著疑問和好奇閱讀故事,通過自身的閱讀結合自己的理解給出了多種答案,如:Because they were not good friends. Because the monkey』s friends were scared of the hunter. 教師此時接著提問:Did the monkey have true friends? 此時學生都已明白:小猴子並沒有真正的朋友,教師進而提出 What is a true friend? 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深刻思考。教師在黑板上寫下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通過適時的問題引導,使同學們在閱讀理解這個故事後感悟到這一道理。對於孩子們來說,好朋友的概念可能就是學習上,生活上互相幫助的人。此時,教師繼續提問學生或鼓勵學生提問: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at do you like to do together?
❼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朱鳳田 山東菏澤市牡丹區解元集中學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究其原因,也並非與老師完全無關,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更側重於語篇的分析理解、語法知識點的講解,而對於閱讀方法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象。多數學生採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另外,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於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其興趣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一、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出的要求 1. 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 2. 能讀懂簡單的故事短文並抓住大意;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理解簡易讀物中事件發生的順序和人物行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4. 能讀懂說明文等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和簡單的個人信件。 5. 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 6. 五級目標要求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可見,在閱讀教學上,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應該增加課外閱讀量。 二、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1. 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如初一、初二的閱讀材料,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如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閱讀材料中,人文情感、社會責任、道德倫理深深隱含在其中。另外,多選擇一些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強化課內學習。 2. 做好閱讀前的必要鋪墊和激發興趣工作。 3. 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口頭的或者書面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此外,老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會學生粗讀文章,以了解大意,並能夠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會學生分段細讀,抓住主要事實、關鍵語言點,明了文章結構,深度理解。 4. 學生平時閱讀英語文章、報刊雜志以及各級各類考題中的閱讀理解部分,務必要做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學生在做閱讀的時候一開始總是信誓旦旦,下決心要把文章讀懂讀透。但是在這種觀點的指引下,閱讀往往就會走入誤區,因為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而忽視了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如何學會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展開。首句很關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每段的最後一句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一種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麼,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麼寫。然後你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當然,在考試中,為了節省時間,猜測這一環節可以省略。)接著再往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這樣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又節省了閱讀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 5. 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學生不會使用工具書,遇到生詞,先問老師。乍眼一看,閱讀課進行的轟轟烈烈,學生不懂就問,閱讀積極性高漲,殊不知,這樣的閱讀不科學也低效。我們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逐步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老師注重並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是指導學生獨立閱讀的保障。另外,在閱讀過程中老師也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詞彙障礙,遇到生詞時,如果不影響語義的理解,跳過它,繼續閱讀,這有利於提高閱讀速度,不打斷閱讀思路。有時可以通過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詞彙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搬詞典。 6. 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閱讀質量和速度。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如用手或者筆指讀、出聲讀、以單詞注視點閱讀、回視等。課堂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老師可以教材中的文章為例運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 7. 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組織適當的口語和筆頭訓練,引導學生背誦幾個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學要求復述文章(選擇有價值的文章復述,否則只是增加學生負擔)。 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所以指導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是很必要的,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下有價值的生詞、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對文章大意的歸納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老師要查閱筆記,科學及時地給予評價。為了調動積極性,引導學生更用心地去進行英語閱讀,評價可以只是以認真程度、努力程度來進行,不以好壞而論。
❽ 淺談怎樣上好英語閱讀課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大量接觸英語的主要手段,又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重要方面。那麼在課堂上我們應如何上好英語閱讀,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善於提出導讀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我們要善於提出引導性問題,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目的性。閱讀導入包括提出問題,引出主題和交待閱讀任務。在學生閱讀前,我們要根據文章的話題,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導入。例如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文章,可以採用主題談話法導入文章。在閱讀前老師可間接引出文章的主題,提出一些有關問題,讓學生發表看法,使他們對問題既感興趣,又能正確回答。這樣就把文章由遠而近交給學生閱讀。對於學生一般了解的話題文章,在閱讀前我們可讓學生根據題目或圖片來推測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進行簡短討論,以此指導他們帶著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基本問題去閱讀。對於學生比較生疏的話題文章,老師可以直接明確地提出「導讀問題」,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讓他們在閱讀前帶著問題去讀。
二、第一次閱讀要限時閱讀,培養學生略讀和猜讀。
限時是保證學生快速閱讀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求學生在第一次閱讀文章時要限時快速默讀或略讀。例如老師在堂上可這樣提出:「I』ll give you~mintues根據文章的難度及長短適當給出相應的閱讀時間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quickly.Then you should decide which of the three titles is the best for the passage.You can start now.」在限定閱讀時間結束時,老師可向學生提示:「Time is up.Now tell me which one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然後讓學生整體回答或個別回答。在學生得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後,再讓他們回答導讀問題。
❾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老師要深入鑽研授課內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識和能力既深入淺出又扎扎實實的傳授給學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很好地掌控課堂,面向全體,有層次,深入淺出地指導學生學習。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等方面的因素,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自己的主見於主動發展中。
情景教學設計: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獲,在課堂設計上也盡量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計一節學生能接受的而且最好是比較新穎的教學情境。
教學過程中注意發揮小組合作的效用:以一帶一或一帶二,讓每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用英語對話,體驗到說英語的樂趣,從而慢慢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9)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學習英語的方法:到英語國家要想練成一口「洋腔洋調」的英語口語,到英語國家去練習是最有效的辦法,這樣可以直接與英語本族人交流。但是這也是最昂貴的方式,只是少數人的選擇。
到英語角:如果去英語角的目的是學習就不對了。其實應該把那裡當作練習英語表達的地方,在那裡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說英語的信心,鍛煉自己與不同的人說英語的膽量和能力。去那裡要的是一種志同道合的氛圍。如果沒有時間去,你還可以自言自語,把自己想像成兩個人在對話。
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在國內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口語跟出國效果差不多,但費用會省很多。現在中國外國人很多,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外國人隨處可見。可以主動上去跟他們用英語交流,或者花錢找一個外教一對一專門陪練口語。
多進行口語練習:目前大部分目前還無法出國或者找外教學習英語,而傳統英語角在時間、地點、形式上的局限,限制了一部分人學習英語的熱情。 為提高英語口語的練習,可以試試電話英語角、網路英語角等形式的練習平台。
英語口語好的人都有這樣的同感:從練發音(對腔和調進行大量練習)開始效果甚佳。不要總想著這句話怎麼寫,怎麼翻譯。這些都會妨礙口語學習。最後,經驗證明,選擇好的導師、好的教材,加上科學、理性的學習方法,學說英語沒有不成功的!
參考資料網路——如何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