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美國老師如何上大學英語閱讀課

美國老師如何上大學英語閱讀課

發布時間: 2021-01-04 20:46:12

⑴ 美國高中英語課怎麼上(轉貼)

我在美國高中的第二年,也是高中最後一年,終於和同年級的同學坐進了同一個英語課堂。私立高中的英語課和美國大學英語課設置類似,同一等級的課程分成很多專題,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己選。莎士比亞、戰爭文學、存在主義、詩歌和小說寫作……一眼掃下來,若不是親眼在課表上看到,很難相信這是高中英語教授的內容。
害怕自己眼大肚子小,我選了一門看上去比較淺顯的主題為「文學中的物質主義」的課程,老師是我宿舍樓層的舍監(很多美國私立高中的老師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有個七八歲一頭金毛的可愛兒子,平時總是笑眯眯的。然而在開課前,學校臨時發現她的課程時間排不進我的課表,於是將我分到另一門課里。課時是每天下午讓人昏昏欲睡的第六節,課名叫做「自白式記敘」。
在Deerfield的兩年,與跟在美國求學的這七年一樣,令我最難忘的經歷總是來得陰錯陽差,而經歷的過程常常有如一場艱難的長跑,站在起點時往往並不會帶著歡欣鼓舞的心情。
第一天的課程結束後,我找到老師,告訴他我一點都沒聽懂他關於詹姆斯·喬伊斯作品的講解,然後沉默地等著他開口,勸我換到別的班級。
Dr. Driskill有一頭花白的頭發和雪白的絡腮胡,年齡似乎在五六十歲,具體歲數難以估計。他摘下眼鏡,看著我靜靜思考了一會兒。「我晚上會在英語教學樓一層的大書房看書,」他若無其事地說:「我們可以聊聊。」
晚上八點鍾,我來到英語教學樓,大書房的門半開著,高高的天花板下,棕紅色木壁前懸掛著一圈歷代校長的畫像。Dr. Driskill坐在房間正中央一張長木桌的盡頭,看到我微微點了點頭。
我一本本地列出來。有《殺死一隻知更鳥》、《麥田裡的守望者》、《紫色》、《老人與海》等。在英文文學里,每一本都以文字簡明出名。而這學期Dr. Driskill課表上的書則艱深晦澀,又帶著濃重的時代背景,似乎每一本都是這些書的反義詞。
聽了這個單子以後,Dr. Driskill出乎意料地看上去很滿意。用不疾不徐的語速,他開始解釋這學期要讀的書: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的主人公其實和《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帶著類似的困惑,都是渴望能夠掙脫身邊生活禁錮的年輕人;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和《老人與海》一樣,描述的都是主人公為了追尋某物而踏上的遙遠征程;莫里森的《寵兒》則反映和《紫色》類似的社會話題:美國歷史上的黑人在社會歧視下做出的掙扎;《洛麗塔》,他頓了頓,可能是唯一一部比較大的閱讀挑戰,不過——我至今記得他的表情,雙眼微微瞇著,好像單提到小說的名字就把他拉回到了那些令他著迷的詞句間——「太值得一讀了」。
第二天,我回到了Dr. Driskill的課堂,或許是由於他對我的「閱讀恐懼」漫不經心的態度,或許是由於他在文學作品中的牽線搭橋使那些「面目猙獰」的書變得不再高不可攀,或許還有其他說不清的原因。總之,在那個學期的每天下午兩點鍾,在英語教學樓的二層的一張圓桌旁,我和十幾位同學一起穿越時間和空間,窺探了一位又一位英文作家私密而引人入勝的「自白式記敘」。
Dr. Driskill帶著我們分析一本書,如同在用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快速切換著輪流審視作品。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學流派的介紹為我們勾勒出理解作品的大框架,逐字逐句的審讀和關鍵詞的分析幫助我們理解作者字里行間的藝術。一節課有時一掃幾百年的美國歷史,有時辯論幾句對白中體現的人物性格,很有大學課堂不拘一格的風格,一路聽下來非常過癮。而考試的形式往往是建立在整本書之上的當堂小論文,不會為平時的課堂教學加上框框,因此一本書十位老師可以教出十種風格,而同一位老師每一年的授課內容也會根據自己的心得調整,不盡相同。如同俗話說的:「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中國的語文課堂以課文為單位,老師習慣指出大綱上列出的詞句,帶領學生按部就班地分析:我記得在北京高中時,老師曾花了半節課的時間為我們講解《孔乙己》的最後一句,應該如何理解「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中「大約」和「的確」的沖突。所問的問題也大多已經暗示著標准答案的方向,比如:「孔乙己的悲劇反映了當時封建科舉制度怎樣的特徵?」而Dr. Driskill的課堂上則是另一種風景。他常常在每節課開頭隨意問:「那麼,大家對上一周的閱讀感覺如何?」然後靠回椅子里,聽學生七嘴八舌的看法。討論如同前行的船隻,由學生的興趣和臨堂辯論產生的激流推進,而老師僅偶然拋出幾句評論來推動討論,使船隻不至於偏離航道太遠。
Dr. Driskill從不害怕提出一些對十六七歲的學生聽來高深抽象,無邊無際的問題。在講解《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時,他鼓勵我們探討「主人公對藝術的看法和對宗教、家庭、學校、祖國的看法有哪些區別?為什麼他會在藝術中尋求解脫?」他也從不避諱聽上去有些離經叛道的問題:「《洛麗塔》整本書是否包含了任何道德教訓?作者有沒有打算通過這本書傳達任何道德教訓?」久而久之,雖然讀書仍要翻著字典,我對這些問題慢慢不再懼怕,也不太擔心自己答案的片面和幼稚,畢竟最終的答案總是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語當中慢慢成形,而許多問題最後總是沒有答案的。
盡管每次的閱讀只有短短幾十頁,課堂上幾十分鍾的討論卻往往不能窮盡其中豐富的內涵。於是,在每周二Dr. Driskill晚上在宿舍值班的時候,我常常造訪,在一棟低年級男生宿舍樓一層的公共客廳里,周圍十四五歲男孩打鬧嬉笑聲中,和他繼續探討課上沒有聊完的話題。
在這些談話中,我和Dr. Driskill有時會躍過書本,聊到各自的生活。他是愛爾蘭裔美國人,大學上到一半,徵兵被徵到了越南戰場上,曾在那裡擔任了好幾年飛行員。回到美國後,在加州伯克利大學讀了文學博士,開始了當老師雲游四方的生活,在義大利、香港、日本、西班牙的國際學校都曾當過英語老師。或許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他為我們布置的閱讀書籍中,有愛爾蘭裔代表作家喬伊斯,有以寫越戰小說出名的Tim O』Brien,也有幾位以英語作為第二甚至第三外語創作的作家。
正如在課堂上,我學著在每本書的語句和片段中捕風捉影,揣摩作者的意圖,通過Dr. Driskill布置的書籍,也可以閱讀出他的思考、信仰和一生的閱歷,以及一些他從不願開口談起的回憶。
最後一節課,Dr. Driskill背著吉他,拿著一罐雪碧來到教室。「其實我根本不愛喝汽水,」他乾笑了一聲,啜了一口雪碧潤潤嗓子,撥動琴弦,開始演唱他為越戰當中死去的士兵兄弟們創作的歌曲。教室安靜得出奇,只有窗外樹葉沙沙的響聲。我努力捕捉他的歌詞,但在吉他的伴奏下,很難聽懂。甚至比第一節課上,他關於詹姆斯·喬伊斯的講解還難聽懂。
然而我仍滿心感激。Deerfield是我所接觸過校規最嚴格的學校,生活中處處是條條框框。然而在課堂上,學校卻給予學生完全的信任,天高任鳥飛,相信不諳世事的我們也可以吸收文學世界中的精華。對我的自我懷疑,Dr. Driskill漫不經心的態度如同一支鎮定劑,因為他也同樣相信,哪怕借著磕磕絆絆的英語,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國女孩也一定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讀懂西方文學巨匠們的「自白」;而通過這些文字,以及他的琴聲歌聲,她也能夠理解一位足跡遍布世界的越戰老兵的「自白」。
或許正如同他說的,這一切都「太值得一讀了」。
高雨莘是自由撰稿人,現居北京。

⑵ 美國小學生怎樣上閱讀課

沙漠上課鈴響了,孩子們跑進教室,這節課老師要講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師先請一個孩子上台給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孩子很快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後開始向全班提問。老師:你們喜歡故事裡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學生:喜歡辛黛瑞拉(灰姑娘),還有王子,不喜歡她的後媽和後媽帶來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愛,漂亮——後媽和姐姐對辛黛瑞拉不好。老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學生:辛黛瑞拉會變成原來臟葬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呀,那就慘啦!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裡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要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更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作昏倒狀,全班大笑)。好,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後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喲!學生:(過了一會,有孩子舉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後媽,我也會阻止她去參加王子舞會。老師:為什麼?學生:因為,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我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後。老師: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後媽好像是不好的人,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孩子們,下一個問題,辛黛瑞拉的後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麼能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學生:因為有仙女幫助她,給她漂亮的衣服,還把南瓜變成馬車,把老鼠變成馬——老師:對,你們說的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沒有得到仙女的幫助,她是不可能去參加舞會的,是不是?學生:是的!老師:如果老鼠不願意幫助她,她可能在最後的時刻成功地跑回家嗎?學生:不會,那樣她就可以成功地嚇倒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師:雖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幫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幫助還不夠。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請你們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後媽不願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學生:不會!那樣的話,她就不會到舞會上,不會被王子看到,認識和愛上她了。老師:對極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參加舞會,就是她的後媽沒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沒有用的,是誰決定她要去參加王子的舞會?學生:她自己。老師:所以,孩子們,就是辛黛瑞拉沒有媽媽愛她,她的後媽不愛她,這也不能夠讓她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尋找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樣有一個不愛她的後媽,你們要怎樣?學生:要愛自己。老師:對,沒有一個人可以阻止你愛自己,如果你覺得別人不夠愛你,你要加倍地愛自己;如果別人沒有給你機會,你應該加倍地給自己機會;如果你們真的愛自己,就會為自己找到需要地東西――沒有人能夠阻止辛黛瑞拉參加王子地舞會,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當上王後,除了她自己。對不對?學生:是的。老師:最後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學生:(過了好一會兒)午夜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老師:天哪,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孩子們歡呼雀躍。——這,是美國一所普通小學的一堂閱讀課。我當時就在他們當中。

⑶ 淺談如何上好大學英語閱讀課

閱讀歷來被看作是語言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內力一直是外語教學的主容要目標。那麼,應該如何上好大學英語的閱讀課呢?筆者提出精泛結合;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鞏固發展語言能力;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同學們閱讀的良好習慣等一些做法和建議,希望通過這些做法和建議,能夠使大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且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能夠用英語來交流和獲取信息。

⑷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1. 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老師要深入鑽研授課內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識和能力既深入淺出又扎扎實實的傳授給學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很好地掌控課堂,面向全體,有層次,深入淺出地指導學生學習。

  2.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等方面的因素,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自己的主見於主動發展中。

  3. 情景教學設計: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獲,在課堂設計上也盡量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計一節學生能接受的而且最好是比較新穎的教學情境。

  4. 教學過程中注意發揮小組合作的效用:以一帶一或一帶二,讓每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用英語對話,體驗到說英語的樂趣,從而慢慢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4)美國老師如何上大學英語閱讀課擴展閱讀

  1. 學習英語的方法:到英語國家要想練成一口「洋腔洋調」的英語口語,到英語國家去練習是最有效的辦法,這樣可以直接與英語本族人交流。但是這也是最昂貴的方式,只是少數人的選擇。

  2. 到英語角:如果去英語角的目的是學習就不對了。其實應該把那裡當作練習英語表達的地方,在那裡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說英語的信心,鍛煉自己與不同的人說英語的膽量和能力。去那裡要的是一種志同道合的氛圍。如果沒有時間去,你還可以自言自語,把自己想像成兩個人在對話。

  3. 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在國內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口語跟出國效果差不多,但費用會省很多。現在中國外國人很多,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外國人隨處可見。可以主動上去跟他們用英語交流,或者花錢找一個外教一對一專門陪練口語。

  4. 多進行口語練習:目前大部分目前還無法出國或者找外教學習英語,而傳統英語角在時間、地點、形式上的局限,限制了一部分人學習英語的熱情。 為提高英語口語的練習,可以試試電話英語角、網路英語角等形式的練習平台。

英語口語好的人都有這樣的同感:從練發音(對腔和調進行大量練習)開始效果甚佳。不要總想著這句話怎麼寫,怎麼翻譯。這些都會妨礙口語學習。最後,經驗證明,選擇好的導師、好的教材,加上科學、理性的學習方法,學說英語沒有不成功的!

參考資料網路——如何學習英語

⑸ 國外大學都是怎樣上課的

給你看這個: 海 洋 之 心
我是一個「痛恨」中國現行教育的父親,有一個正在這種教育中備受折磨的女兒。往日我從女兒嘴裡聽到的最多的口頭禪是「吐了,我要吐了」。問怎麼啦?「背到什麼時候才算完哪!」
有時候,女兒也讓我拿著那些語文或歷史課的「標准答案」幫她背。這是一些什麼「標准答案」哪,通常女兒還沒背完,我已經受不了了,也想吐,還伴著萬丈怒火那真是一種生理上的厭惡。想到千千萬萬中學生腦子里,塞滿這些不經思考只為通過考試然後便棄之如敝屣的「標准答案」,內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懼靠「背功」,能培養出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嗎?!
在女兒剛開始上高三的時候,有了一個去美國的機會。我當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脫離中國教育是一個極大的冒險以女兒的成績,考上國內一個不錯的大學還是可以的;可去美國,驟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英語教育體系,命運難以逆料。反復權衡之後,我說明種種利弊,讓女兒自己選擇。她毫不猶豫地選擇「走」。
決心「走」,我和女兒其實各懷鬼胎,女兒是為了「減負」,說美國學生多輕松呀;而我是為了讓女兒能得到所謂「創造性教育」的訓練。盡管我以往讀過不少關於美國教育的書籍和文章,心嚮往之,但那「創造性」到底是什麼模樣,怎麼出來的,如果不浸潤其中,仍是隔靴搔癢,實際上不可能有真切的體會。
我萬萬沒有想到,美國教育的「創造性」,竟會使我這個遠在萬里之外的老爸一度寢食難安。
女兒到美國第四天,便進入波士頓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學。首先讓我詫異的,是女兒說不清她上了幾年級。原來,這所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除了課任老師之外,還有一個「指導老師」,負責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提出每門課進入哪一個年級學習的建議。結果,女兒的英文、化學在12年級,數學和美國歷史在11年級,法語在9年級每一門課,女兒都在不同的同學們之間「游盪」,她確實搞不清自己是幾年級的。
我原來認為,女兒在美國首先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語言,只要語言過關,理科課程有國內的底子,可以「後來者居上」。沒學過的課中,最容易的應該是美國歷史,「區區200年歷史有多少東西呢?」我在給女兒的電子郵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幾千字就把美國歷史的脈絡講了一遍。「就這么點東西,橫趟!」
結果,讓我大跌眼鏡的,恰恰是這門「最容易」的美國歷史。
僅僅十幾天過去,女兒就發來「緊急求援」郵件,一連十幾個驚嘆號。女兒從未學過美國歷史,一下進入11年級,兩眼一摸黑是可以想見的,把一本英文的美國歷史讀一遍至少也要個把月呀。我這個老爸,先當兩個月的「拐棍兒」自是義不容辭。可是一看美國老師留的作業,我就傻了這是中學生的作業嗎?
「公民權利」研究論文
要求:在3到5頁紙之間,列印出來,要雙空行,至少用3種資料來源(如網上,書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
對比以下四人關於黑色美國(BLACK-AMERICA)的觀點:BOOKERT.WASHINGTON(布克•華盛頓,W.E.B.DUBOIS(杜伯依斯),MARTINLUTHERKING,Jr(馬丁•路德•金),MALCOLMX(馬爾科姆•X)。
在你的論文里,應該控制關於他們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讀傳記。但是,需要把每個人介紹一點,還必須納入貼切的材料在你的論文中。然後,討論他們關於黑色美國的觀點,要把你的想法寫進去。還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來源列出來,比如某某網頁,某某書。
女兒在郵件中說:「那幾個人都是黑人,但除了金之外,我都不知道怎麼翻譯……」
面對這個作業,我深感慚愧。說起來,我對美國歷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讀過幾十本名家專著,多位美國重頭總統的大部頭傳記,全部總統的列傳,還有難以計數的文章。可是,這個中學生的尋常作業卻讓我「暈菜」了。什麼叫「黑色美國」呀?
這時我才體會到,研究必須閱讀,而閱讀並不等於研究,研究必須寫作。以往在閱讀時,哪裡會想這些問題呢其中兩個人我甚至毫無印象!
為了幫女兒適應這種學習,老爸必須應付這個挑戰。在兩三天的時間里,我生平第一次開始「研究」美國歷史。幸虧關於美國的藏書甚豐,於是瘋狂閱讀,書房裡擺滿了一本本夾著許多紙條的美國歷史著作、不列顛網路全書和《美國讀本》這類的原始文獻,外加網路搜索。等這4個黑人領袖的資料搜集得差不多時,我開始仔細對比他們的觀點和實踐,行文時材料取捨頗費躊躇,反復推敲觀點,從早上一直寫到深夜。此時,女兒在大洋彼岸竟一次借了10本書,也在瘋狂閱讀。
後來,女兒說「部分」採用了我的觀點,但結構對她很有啟發:「原來論文是這么寫啊!」我們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美國老師的「判決」。這對我們父女倆都是第一次!
老師的評語下來了:「哇!極好的努力的結果和論文。你的關於這幾個人的聯系展開得非常好,准確而且讀起來非常有意思。好樣的!」評分:A。
這個評語讓我孩子般大叫起來!
我以為這種難度的作業不會太多,可「求援」郵件一個接著一個,每一次都讓我先暈半小時。在這些「研究寫作」中,我感覺補上了許多知識漏洞,並且這些獲得的知識,都在寫作中與自己的觀點形成了「孿生」關系,難忘。
現在我列舉兩個作業題目,各位一看便知道這些作業的分量了!
關於南北戰爭:
1.你是否同意林肯總統關於美國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聲明?解釋。
2.解釋為什麼北方白人反對奴隸制,南方白人擁護奴隸制,但他們都感覺他們在為自由而戰?
3.自由對於黑人意味著什麼?
4.林肯總統和格蘭特將軍表示在內戰後,南方不應被粗魯地對待。為什麼這是一個聰明的政策?解釋。
5.在內戰期間,女人開始擔任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你能對由於內戰造成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沖突的問題做出怎樣的概括?
構造一個爭論,運用歷史證據來支持或反對下面的觀點:美國內戰是地區差別不可避免的結果。
菲律賓問題:
1.什麼樣的美國人可能會同意JosiahStrong的「我們的國家」?什麼樣的人會不同意?他們為什麼會同意或不同意?
2.Bryan如何將「帝國主義」同獲得西班牙領土聯系起來?你認為他聯系得對嗎?為什麼?
3.Lodge對獲得菲律賓這件事的辯詞是如何反映了美國的傳統政策的?
4.你認為有比麥金利總統以控制菲律賓來處置菲律賓的命運更好的選擇嗎?
這兩個作業,讓我重讀了一遍《林肯傳》和《南北戰爭史》,捎帶把菲律賓史也過了一遍。按中國的標准,我認為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也會感到費勁兒。女兒吃得消嗎?會不會望而生畏?
女兒在郵件里說:「這個菲律賓問題是屬於我們學的『帝國主義和進步主義』一章內的一個問題。我們歷史也有教科書,但老師上課從來都不講,都是讓自己回家看。他上課有時給我們放錄像,講的東西都是教科書上沒有的東西。作業就是給我們好多材料去讀,然後回答問題或找重點,還通過讓我們做一些有意思的作業來記住知識。比如自己編單詞填詞游戲,劃時間線,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圖、海報之類。工作量特別大,但有興趣。」
女兒不僅沒有在美國教育中「減負」,而且經常一夜只睡三四個小時,有一次竟只睡了一個小時因為遇到了一次匪夷所思的作業。
正當女兒的「求援」郵件開始稀疏的時候(這意味著她已經開始不大需要「老爸拐棍」),突然又接到一個「雞毛郵件」。看到美國學校里竟有這樣的作業,我愣了半天
製作你的家譜:寫出從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親屬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這個作業不僅讓我也讓我的朋友們大為感嘆,這是在培養「尋根」意識呀,別忘了祖宗!別忘了「你從哪裡來」!
我又一次慚愧:因為兩歲時便離開了我的祖父,直至他去世再沒見過,我甚至不能說出他的名字!我無法完成這個作業……
無奈,我們全家開始「總動員」,依據一份不夠完整的家譜,開始「作業」。直到這時我才發現,中國的家譜記男不記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點甚至連名字都沒有,以××氏記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沒有生卒年份,只有男性姓名。幸虧女兒的爺爺健在,80老翁憑記憶一個個推算出是咸豐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緒多少年什麼的,奶奶則抱著一本中西2000年對照歷找出公元年份。最後,由女兒的二叔總其成。當我看到這份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譜時,一種家族的歷史感油然而生!
當我把這份作業傳到美國後,女兒大為興奮,竟說要再還原為中國朝代紀年,「我要用中國文化鎮老師和同學一下!」因為她還要解釋什麼是中國紀年以及為什麼中國傳統「記男不記女」。所有這些,都要畫在一張大紙板上。為此女兒幾乎一夜沒睡。
第二天,同學們的作業擺在班裡,互相觀摩,驚嘆聲此起彼伏。老師走到我女兒身邊,拿起這份特殊的作業說:「這是我最感興趣的一份!」然後開始結結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國名字……女兒這個樂呀!
「歷史」就說到這兒吧,我要強調的是,所有這些作業,沒有需要「背功」的時候,更沒有「標准答案」。你獲得什麼等級的評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沒有獨特又言之有據的觀點你不必擔心「對」還是錯」。
英文(語文)課有沒有這樣的創造性?我讓女兒發給我幾篇英文寫作的題目以及老師的評語。
女兒回復說:這個學期的英文課是文學。我們老師新開辟了一個領域,研究美國黑人文學。要讀很多美國黑人的作品,還要寫論文。我們上學期學的是興趣寫作,有以下題目:
1.本性獨白。
評語:希望你生活中快樂的時光可以幫助你渡過困難的時期。
2.未解開的疑惑寫一件發生在你或你周圍人身上的事,要求是一件讓人不敢相信或無法解答的真事,不能是你做夢。
評語:你的「令人無法解釋」的經歷可真是聳人聽聞而有趣呀!(天哪,女兒竟有聳人聽聞的經歷?!)
3.書信論文。要求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一件事,可以是兩個人來回通信,也可以全是出自一人之手的信,但必須是一組信件,四五封左右。
評語:年輕的愛是很美的事。(女兒寫了初戀吧?我很想看到。)
4.給校長的一封信。可以反映你對學校的不滿或肯定,或問一些你一直想問的問題。校長會讀每一封信,然後到班裡和你們討論。
5.本性獨白(2)。要求用一件事來反映你的個性,把重點放在心理描寫上,全文用心理描寫。
評語:比賽之前的那種緊張是每一個運動員都要經歷的。(女兒一定寫了競賽心理,在國內,她是校運動會三塊金牌獲得者。)
6.詩。寫十種不同形式的詩:五行詩,美國五行詩,重復記號詩,HAIKU(一種不押韻的日本抒情詩),離合詩句(就是每一行的第一個字母可以拼成一個單詞),字母詩(詩中包括所有的26個字母),政治詩,有形詩,每一節用「若是……但是真的……」、「沒有人知道……」為開頭的詩。(中國乃詩歌大國,可學生們什麼時候寫過詩?)
評語:你做了個非常好的作業,Stephanie(女兒的英文名)。你的詩展示了你過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進步,祝你在第二學期幸運!還有,請記住,任何時候你感覺需要聊天,我都會很願意傾聽的。
這都是一些多麼有趣和富有挑戰性的題目呀!而老師的評語,會怎樣激發女兒的寫作熱情!
與女兒一無所知的美國歷史課不同,女兒只要求我寫一下以「沒有人知道」為開頭的這首詩,因為前面的詩已經讓她「腦仁兒都裂開了」。結果,我和朋友一起謅出的「詩」,女兒竟沒看上,只起到一點啟發作用,「看了你的,我自己就有詞兒了!」
女兒說:「我的英文老師特別特別好,我很多事都跟他說,我們倆的兩次長談,我都差點哭出來。其實已經哭了,但沒讓眼淚流下來。」我的眼睛也發熱在國內,直至上高三,女兒竟從沒有一次與老師長談的願望和機會……
有人會說:「你這算什麼?給女兒做作業,這不是越俎代庖嗎?」問題也許沒有這么簡單。我想,父母應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孩子的「學習伴侶」,可以互相討論,可以指導孩子閱讀,告訴他從哪裡可能找到相關的資料,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可是,所有這些在國內教育中是「奢想」,孩子從來沒有與我討論過任何學習問題,因為只要狂背「標准答案」就足以應付考試。我也主動看過幾次作文的題目,那些題目平庸且缺乏想像力,令我頓失「參與」熱情,逃之夭夭。
女兒赴美只有短短3個月,變化很大。通過電子郵件,我開始領教什麼是創造性教育,這比我看過的任何一本書都來得真切。「求援」郵件好久沒有了,可我這個老爸,竟開始希望能接到這樣的「求援」這種「研究」,真是令人著迷的游戲!
「我以性命擔保她行」
如果在幾年前,你問我「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我會斬釘截鐵大言不慚地回答:「恐怕在20萬個父親中,你才能找到一個像我這么了解孩子的人!」說這樣的大話是有根據的。在女兒的整個初中階段,我們父女倆之間經常進行有趣的談話,老謀深算的我,常使女兒驚訝地大叫:「怎麼我心裡想什麼你都知道呀?」
女兒進入高中後,我算是領教了什麼叫「高考戰車」。每天5點半,她就要起床,自己匆匆吃點東西,6點多就出門了。晚上,我們只有晚飯的十幾分鍾可以聊聊,吃完飯她就回到自己的房間,關門,做作業直至深夜。我和女兒從容談話的時間急劇減少。
我漸漸感到「信息短缺」,以往「特別了解」女兒的信心開始動搖。事實上,除了議論一下每次測驗考試的成績,我們幾乎來不及再聊點別的。在女兒上高二時,沒有和我商量,她告訴我「要分文理科班了,我報了文科」。
我心頭一震,心想「大事不好」,這意味著女兒對自己的理科前景作出了否定評價。
在理性上,我是堅決反對中學分什麼「文」、「理」班的(我甚至認為大學本科階段也應該是「通才教育」),誰有權這么早就強迫一個孩子只能學什麼呢?憑什麼這么早就認定一個孩子不具有多種發展的可能呢?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怎麼可能對自己「適於」學什麼作出正確判斷呢?
我小心翼翼地問女兒:「你為什麼這樣選擇呢?」女兒說:「老師說我沒有數學腦子……」
這話讓我怒火中燒,一個為人師者,怎麼可以這樣摧毀學生的自信呢?「再想想怎麼樣?我認為老師說得沒有道理,你很正常,並沒有偏科……」「你說沒用,反正我得選一個!」我默然。
家長和學生,竟這樣只能屈服於現存的教育制度而毫無反抗餘地哪怕它是如此荒唐!
我讀過不少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深知「評價」和評價的方式在一個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因此,哪怕孩子在某次考試中成績不好,我也總是說:「這沒關系,沒准兒比全對還好,因為錯過的東西印象更深!」但是我也感到,家長的鼓勵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小,因為你不「專業」、不「權威」,孩子做不出來的題,你通常也做不出來;你指導的作文,通常還會被判低分。
很明顯,在學校里,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有時我深感恐懼:我幾乎已經完全不了解女兒了每天能和她有效相處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她一天要在學校呆10個小時,要說「了解」,恐怕沒有人能比老師更了解孩子了。可是很遺憾,無論是每學期一兩次的家長會,還是學期結束時老師給孩子的評語,都絲毫不能增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我相信與我有同感的家長很多,那家長會實際上就是「動員會」,動員家長與學校一起來給學生施加壓力,無論哪一科的老師講話,都是形勢多麼多麼「嚴峻」,希望家長「督促、督促、督促」每次家長會後,都有幾個悲慘地被點名留下的男人女人,那篤定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每個學期結束後,成績單上照例有老師的評語,本來這是一個使家長了解孩子的大好機會,可惜,每次都是那寥寥二三十個字,幾乎是年年相同的套話兩三個詞兒的優點和兩三個詞兒的缺點有一次的評語絕對是學生的字體,看來老師自己根本就沒有寫評語的興趣,乾脆讓學生幹部代勞了。
有一次女兒回家後很不情願地告訴我,班主任老師讓你晚上10點鍾給她打電話。我誠惶誠恐地掐著表准點打過去,不出所料,那是一大堆「必須及時改正」的缺點!老師大義凜然,刀刀見血,聽得我頭皮直發麻!
女兒問「老師說我什麼了」,我猶豫了一下,「嗯,沒什麼了不起……」考慮到老師對家長說話多少還會客氣一點,我難以想像這些話當面對女兒說出來時是個什麼氣勢,我不能再雪上加霜。
盡管我對女兒很有信心,覺得她是一個心智很正常的孩子,品行也沒有什麼必須矯正的缺陷,但她的理科成績確實有江河日下的趨勢,老師對女兒的評價開始影響我,「也許女兒真是缺乏理科方面的才能?」「也許她真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也許她學習真的不夠努力?」我自己都能感到在給女兒打氣時有些言不由衷了。
終於有一天,女兒遲疑地對我說:「爸,我厭學了……」
「是嗎?」我沉默無語,內心湧起一片可怕的絕望。我明白錯不在女兒,是什麼讓她苦苦掙扎到高三,卻突然喪失了自信和學習興趣?!她曾是一個多麼快樂和不甘人後的女孩兒呀……
所有這些,大概就是當有可能脫離這種教育的機會來臨時,我和女兒都沒有猶豫的原因。
幾乎喪失了學習自信的女兒,在美國會怎麼樣呢?她在陌生的英語教育環境中將遇到巨大困難,這是我可以想見的,也許她一開始就會淪為班上成績最差的一名,美國老師會對這樣的學生作何評價呢?我簡直不敢想下去,並且做好了女兒再上兩年高中的思想准備。
彷彿在驗證我的預計一樣,進入美國高中沒兩天,女兒就在郵件中告訴我,「大量的單詞聽不懂,所有的計算、作圖都用計算機,我都不會……」第一次美國歷史課考試女兒竟得了個「F」。我心情沉重,但別無退路,「這是正常的適應期,你一定會挺過去的!」聽天由命吧!
不久,似乎奇跡發生了。女兒那邊好消息不斷傳來,「突破」先從法語開始,女兒首次得了滿分!女兒說,一次法語課,有別的老師進來找我們的老師,我們老師正忙著,她就跟我聊了兩句,我們老師過來以後說「她剛從中國來」。那個老師說「我知道」。我們老師又說「剛來,法語就已經得100了」。那個老師感嘆:「Jesus(耶穌呀)!」這聲驚嘆讓女兒心花怒放。
很快,她的化學又開始頻頻獲滿分。女兒給我的信寫道:今天化學考試又得了100。老師判完了卷子以後,拿給別的老師看,然後說:「班裡沒別人這樣,這都能當標准答卷了。」正好有別的班的人來問問題,他就跟那人說:「問Stephanie(斯蒂芬),她什麼都知道。」
女兒的每次郵件,都要寫幾句老師對她的評價。讓我驚奇的是,這些評價無一例外是贊揚,而且往往是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地贊揚,「你們要努力呀,否則將來你們都要給斯蒂芬打工去了」等等,女兒說「我都不好意思了」。
這些贊揚有點像興奮劑,不知為什麼,女兒開始自信得讓我感到陌生,一些我原來並未發現的特質似乎開始呈現。我不大有把握有資格「指導」她了。
果然,3個月過去,女兒不經我同意,乾脆地告訴我「准備今年就申請大學」,她甚至已經試著考了一次「托福」。我愣了一會兒,覺得女兒有點好高騖遠,「托福」能考個四五百分就了不起了,她什麼時候見過這個世面呀!
不久,成績出來了,著實讓我大吃一驚,她竟考了600多分。這個成績申請美國大學富富有餘。
女兒真的開始申請大學了。她告訴我其中一個必要程序是中學老師的推薦信。與中國的「一考定終身」完全不同,美國對申請入大學的學生採用復合評價,不僅要看你「大學入學資格考試」(SAT)的成績如何,你平時的成績也佔一定的比例,還要看你有什麼特長,甚至做過多少時間的社會公益工作,中學老師的評價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我大大地擔心起來,以往國內老師對女兒的評價言猶在耳,剛剛在美國學校里呆了幾個月,美國老師怎麼可能了解一個中國孩子呢?
女兒似乎忘了這件事。其後一段時間的郵件里,她絕口不提老師的評價是什麼。我想糟了,美國是個信用社會,老師向大學推薦學生關繫到自己的聲譽,絕不會像中國人通常認為的是個「人情」,揀好話說就是了。也許,美國老師是否願意推薦女兒都是個問題女兒不提,我也不好問。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接到厚厚的一封信,是女兒從美國寄來的。打開一看,是4件美國老師給大學的推薦信!我迫不及待地開始讀,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油然而生
法語老師的推薦信
在過去的5個月中,我很高興認識斯蒂芬。她去年10月到沙龍高中讀書時,我教她法語。法語對她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她的第二外語),同時她不得不掌握英語(她的第一外語),還要適應新的文化氛圍,但所有這些都沒有難倒她。
斯蒂芬是個非常聰明的學生。她在沙龍高中的第一周,就問是否可以放學後留下,讓我教她以前沒有學的功課。令我驚奇的是,斯蒂芬在一個小時內就都學會了。她不時地展示她的語言天賦,在班裡成績最好(從開學第一天起,她的分數沒有低於A的)。她對細節和微妙的語法差別有敏銳的目光,能成功地記住新詞彙並在文章中創造性地運用。出語輕柔的斯蒂芬能輕松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對她適應困難的法語發音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斯蒂芬學習勤奮、自覺,總是認真完成作業,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確超出我的預期。
斯蒂芬是成熟、友好的女孩。她的同學大部分像大一新生,只有她像大四學生。她在小組中做得也不錯,我經常看見她給同學講解難題。另外,我們課下經常交談,她既和我分享她的經歷,又喜歡問我有趣的問題。
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學里會繼續在個人學術方面取得進步,獲取成功。對你的2005班(畢業班)來說,她是寶貴的財富。我毫無保留地推薦她。
凱瑟琳•M•特納
親切、自然和對學生細致的觀察,竟使我這個看慣了「套話」的人一時間感到既新鮮又溫暖,評價可以這樣寫的呀!
數學老師的評語
我很高興寫這封信,並以我的名譽擔保,斯蒂芬今年參加了我的初級微積分課程的學習。學習期間,我發現斯蒂芬不僅勤學好問,而且富有同情心。她總是努力、認真地完成作業。她在數學和解決難題方面有顯著特長。
斯蒂芬經常以自己優雅而且具有創造性的方式解決難題、完成數學證明。斯蒂芬也常常幫助身邊的同學做難題。在校期間,斯蒂芬為了得到問題答案,通常比別人回家晚,有時候她也在學校里幫助別的同學。
學生們尊重她的文靜和才智以及她解釋問題時的耐心。顯然,她在享受著幫助同學的樂趣。有斯蒂芬做學生我很高興,她在任何校園都會受到珍視。為上述及更多原因,我向貴校推薦斯蒂芬。
讀完這些老師極具個性的評價,那個「沒有數學腦子」的、只能上文科班的、垂頭喪氣感到「厭學」的女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看起來正全面獲得進展、甚至有點出類拔萃的女兒!僅僅三四個月過去,女兒的學習狀態和自信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是什麼起了如此奇妙的催化作用?
我想說,是不同的評價標准使然!一個孩子如果總是受到負面評價,就會產生自我的「負驅動」,自暴自棄。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就像一杯沒倒滿的水。在中國老師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國老師那裡,卻總是看到「一半是滿的」前者否定,後者肯定,哪一種會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呢?當然是後者,這早已被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所證明僅僅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一部分學生就會比另外的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這難道不是我們的教育應當反省、深思的嗎?
盡管相隔萬里,我還是想大聲對這些了不起的美國老師說聲「謝謝」,他們做到了我這個父親力不從心的事,讓女兒重新「起飛」。我已不在乎這些評價對大學錄取女兒產生什麼影響,但我問女兒,是不是永遠不會忘記,曾經有一個叫科林斯的老師在評價自己時說「我以性命擔保她行,對此一秒鍾都不應該懷疑!」
女兒熱烈地回應:「Yeah!!」

⑹ 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英語閱讀課

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教英語閱讀課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大綱》 英語閱讀課 教學模式 進入高中以後,英語閱讀課是每個單元教學的重心。我們經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這樣的教學模式:先教生詞,再講語法,逐句講解,朗讀背誦,大量模仿,彷彿閱讀課文只是為了掌握詞彙和語法。新的高中大綱強調: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說,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掌握一些閱讀的技能技巧。現在我們正在使用的牛津譯林版新教材閱讀文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知識點多,用以往的老教法來教新教材,顯然是行不通的。那麼面臨著新課程改革下的更富有挑戰性的英語閱讀課,我們應該怎樣有效地組織教學呢?我根據一輪教過來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教學體會。一、精心備課,並充分發動學生,做好課前的准備 1.尋找背景知識介紹等相關的補充素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篇文章總會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立場觀點。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的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識了解,將有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增強跨文化意識,減少閱讀障礙。2. 吃透課文,精心准備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完幾個單元後,便以為掌握了閱讀課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參,不查資料,不作教學設計,步步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題材不同,體裁各異,閱讀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教法。我們同樣也可以發現,有不少有經驗的教師,教學過程銜接有序,教學目標明確,方法得當。有的在上課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設計一個表格,或畫一幅圖,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並以此為線索,組織學生復述或復習課文。雖然他們的課看似上得很輕松,但課前卻作了大量的准備。因此,在教課之前,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好閱讀課文的基礎。3. 預習指導。牛津譯林版教材閱讀文章考慮到中學階段的基礎性,為學生以後的閱讀作準備,所選擇的材料包括各種題材和體裁,具有內容新、時代感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預習課文,不僅有助於學生課前了解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而且能使他們發現問題,提高興趣。二、教學模式1.速讀(Fast-reading) 採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章,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採用自上而下模式正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採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填圖表等檢測形式來檢測學生的理解。例如:牛津英語模塊八第三單元閱讀課文「Visiting the masters」,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後,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Which countries has Li Ming visited on his trip? 2. How many days did they spent in Paris? 3. Where are they going next?2. 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就課文內容情節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間的聯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學過的生詞和習慣用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去推斷。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細讀課文。可採用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2)、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3)、閱讀析評。可採用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3.復讀(Re-reading activity)在速讀和細讀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或作者的思想,鞏固文章的內涵和語言點,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步驟既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進行。目的是將課內所學到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完成」Visiting the masters」閱讀後,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As studen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Van Gogh』s life experience? 2.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n』t we do while visiting the art museums? 三、強化練習,不斷鞏固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提高閱讀技能的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和補充閱讀理解訓練題型對學生加以訓練,課外閱讀也是提高學生詞彙量和閱讀量的有效途徑,教師可為學生介紹一些英文方面的報刊和讀物,鼓勵學生用英語寫日記、辦簡報等活動。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閱讀技能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好閱讀課,既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即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既定目標,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通過將閱讀策略與技能培訓、思維訓練相結合,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變得更聰明,同時又可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進行閱讀課文教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1.《高中英語教學大綱》2. 杜萍.「高中英語閱讀策略與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年第四期

⑺ 老師如何上大學專業英語聽力

上課休息時間(都是了兩節連上)放音樂 電影(因為上聽力科有很多翹課的學生 這樣大家內會留下老師是一容個容易相處的人 不枯燥)

不能總是在聽力之後念答案 讓學生自己來主持幾堂課 個人認為 聽力不一定非的把大學每學期的聽力課都聽完 那樣時間緊張 效果不好 可以抽取一半聽力上課 另一半直接放棄(但答案要給出來) 節約下來的時間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 和 能力

一句話 要想課上的好 老師不能是唯一的主角 要讓學生參與進來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推動力 (學習壓力不是長久的 大學生能力都不差 自學都可以考試過關 所以壓力不取)

⑻ 淺談怎樣上好英語閱讀課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大量接觸英語的主要手段,又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重要方面。那麼在課堂上我們應如何上好英語閱讀,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善於提出導讀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我們要善於提出引導性問題,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目的性。閱讀導入包括提出問題,引出主題和交待閱讀任務。在學生閱讀前,我們要根據文章的話題,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導入。例如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文章,可以採用主題談話法導入文章。在閱讀前老師可間接引出文章的主題,提出一些有關問題,讓學生發表看法,使他們對問題既感興趣,又能正確回答。這樣就把文章由遠而近交給學生閱讀。對於學生一般了解的話題文章,在閱讀前我們可讓學生根據題目或圖片來推測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進行簡短討論,以此指導他們帶著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基本問題去閱讀。對於學生比較生疏的話題文章,老師可以直接明確地提出「導讀問題」,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讓他們在閱讀前帶著問題去讀。

二、第一次閱讀要限時閱讀,培養學生略讀和猜讀。

限時是保證學生快速閱讀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求學生在第一次閱讀文章時要限時快速默讀或略讀。例如老師在堂上可這樣提出:「I』ll give you~mintues根據文章的難度及長短適當給出相應的閱讀時間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quickly.Then you should decide which of the three titles is the best for the passage.You can start now.」在限定閱讀時間結束時,老師可向學生提示:「Time is up.Now tell me which one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然後讓學生整體回答或個別回答。在學生得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後,再讓他們回答導讀問題。

⑼ 老師如何教好大學英語課

成功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多維度、形式多樣,融趣味性、人文知 識性、互動性和時代性一體的。
一、趣味性。
愛好是獲得知識的第一步。學問必須合乎 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接收的語料應當 是生動、有趣、即時的。語料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可以減少學生 焦慮,激發學習興趣。
1、笑話。
平日里會多渠道收集一 些通俗易懂的英文笑話,並利用課前幾分鍾或即時即興的植入 課文講解中。一則鍛煉學生薄弱的聽力神經,二來調節活躍氣 氛,輕松愉快中開始全新的英語探索之旅。
2、故事,寓言。
哪 里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注重將很多 與文本相關的、具有啟發性的益智小故事穿插其間,以期點燃 學生熱情,深化學生記憶。比如在講解《應用型大學英語教 程》的一篇文章《別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想》時,在課文 結束時講了一隻失聰的小青蛙堅持不懈最終爬上高塔登高望遠 的寓言來作為整篇文章的濃縮翻版使得學生印象深刻,既深化 了主題,激發了想像,又升華了感情。在課後討論 「是否每 個有夢想的人都能實現它以及如何將你的偉大夢想轉化為現 實」 時,筆者又適時的將於丹教授講述的關於機遇和「千刀 萬剮才成佛」的寓言來補充總結學生討論,效果頗佳,引起學 生共鳴。
3、歌曲。
在優質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利用英文 歌曲,對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很好的 促進作用。如果在課堂上教學生唱經典的英文歌曲,諸如雪 絨花,鈴兒響叮當,你是我的太陽等。另外聽歌曲填歌詞也不 失為良策。筆者精選節奏舒緩,吐字清晰的 FATHER AND SON (父親和兒子)來作為素材讓學生填歌詞,既練習了聽力又享 受欣賞了悠揚曼妙的音樂。另外,在講解該書第五單元第三部 分的英語Rhythm(節奏)時,聲樂知識結合,將一些 大家耳熟能詳的簡譜曲調與英語句子對比,深入淺出的探討歌 曲的音符長短,強弱拍與英語單詞的音節長短和重讀、非重讀 的共通性,直觀地展示了英語語言的節奏感和獨有的音樂性。
4、游戲競賽。
設計別致的競賽式小游戲和小測試也不妨一試以 寓教於樂。單詞回譯、句子回譯、單詞接龍、故事接龍、動物 接龍和繞口令和你來比劃我來猜都可進行嘗試。
二、人文知識性。
語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地根植 於民族文化之中,並反映民族的價值觀、信仰、習俗等,所以 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和文化相互交 融,語言教學即是文化教學,所以在外語教學中還應挖掘與教 材內容相關聯的更廣泛的語言文化知識。
1、歷史典故,人文 景點。
講授第一節課時,面對大學生活充滿無限憧憬的新生, 筆者首先用英語向他們介紹了當地的歷史典故,名勝古跡,特 色小吃,然後又介紹了大學校園文化,既貼近學生實際生活, 又學到了生活化的表達。人文知識潛移默化得以傳授,何樂而 不為?日常授課中,筆者亦不失時機的穿插該類的講解,並鼓 勵學生去景點旅遊時注意記錄學習中英文對照的景點介紹。
2、 詞彙知識背景。
可以通過語言的各個層面進行文化教 學。譬如在詞彙層面,追蹤溯源,通過了解詞彙的文化內涵來 習得目標語言的文化,使這些呆板的詞彙富有鮮活的生命力。 例如單詞echo(回聲),筆者與學生分享了希臘神話中Echo 女神的愛情故事,echo 已不單是一個無生命的字母組合,一 個深情痴情因愛殉情的美貌女子形象躍然紙上。再比如講解運 動品牌NIKE 時,藉助希臘神話故事中勝利女神NIKE 切入拓展,又與世界盃獎杯大力神杯上NIKE 女神相聯系,課 堂竟是生機勃勃。除希臘神話故事外,聖經也是很理想的材 料,可用來拓展相關詞彙和短語。
3、詩歌。
在講解該書第一篇 課文《別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想時》,引用Langston Hughes 的詩歌Dreams 來導入,既貼合中心主題,又朗朗上 口,通俗易記,激發鬥志。在課文講解中筆者亦會 「見縫插 針」。例如提及巴特勒·葉芝時,筆者將其獻給茅德·岡最為 著名的愛情詩When you are old《當你老了》饕餮學生,既 拓展了視野,又增長了文化知識。
4、節日起源。
節日文化是一 種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 和發展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寓意。所以筆者會給學生講英美 國家重要的節日起源、特色、儀式等。比如愚人節,情人節, 聖誕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
三、互動性。
在當代外語教學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 體,在課堂上具有較大的思考與實踐空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 下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大學英語課堂應增進學生的主體性 以及師生之間積極的良性互動,注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 識的能力。具體地說就是要真正還課堂於學生,通過課堂互動 實現提高課堂效果的目的。
1. 課前Presentation。
課前會讓學生有五到十分鍾的Presentation, 內容可涵蓋英 語學習方法、人文知識,笑話故事,舞台秀等。這樣適度的增 進了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
2、課堂互動。
讓學生分角 色朗讀課文,角色表演,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於童心未泯而 又有表現欲的大學生而言,也不失為一小佐料,同時也檢查了 學生的學習情況,可謂一舉兩得。另外不太重要的課文會將全 班同學分小組翻譯,討論,總結。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 用,又訓練了其思維能力。該形式還有助於學生克服怯場情 緒,增強自信,更好地運用英語與人交流。 四、時代性。Everything changes, only changes never changed (事事在變,唯獨變化長存 )。
大學英語教 學應當增強其時代性。在目前的信息大爆炸時代,大學生們思 想活躍、觀點新穎,他們在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基礎之上,更樂 於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更新理念, 將英語這門學科的時代特性有效滲透到授課過程中。
2 0 世紀 計算機的出現標志著信息時代的開始。在此大背景下,英語教 學不可避免地要訴諸多媒體教學。筆者會介紹非常棒的英語學 習網站,促使學生發掘網路資源。在課堂上播放豐富多彩的英 文幻燈片,組織學生課下觀看經典英文電影。另外筆者將每月 的網路熱詞的中英文對照版定期盤點給學生。鼓勵學生訂閱中 英文版的手機報CHINA DAILY(中國日報)。每日更新的新聞 播報也解放了學生視野,使學生不脫離社會實際,時時保持對 時政現實的敏感和關注。 總結:筆者深感教學不僅是門藝術,有時更是需要花些 出其不意的小心思。綜上的方法只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之「一斑」。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應該具備扎實的語言 基本功外,還應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進行有效教學。在課堂上 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精彩的授課藝術 是不可或缺的。總之,大學英語課堂應該是多彩紛呈的世界, 是英語教學與應用的大舞台,只有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推陳出 新,才能使其充滿魅力,成為學生獲取滿足感、教師獲得成就 感的樂園。

⑽ 如何上好一節英語閱讀課

初中英語教學逐漸由重知識教育轉化為重運用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強調能懂會說的學習效果。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閱讀課就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同時閱讀能力也是考試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充分開發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課的重要性每位老師基本上都已認識到,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恰當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些教師似乎還有些模糊,或者說在理論上沒有明確地認識。不少教師對如何上好閱讀課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閱讀課上應當講些什麼。要麼僅僅是把文章翻譯過來,成了翻譯課,使學生感到很枯燥,要麼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子意思和語法等基礎知識上,成r講解課。而對於其他方面,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學生語感的培養等等,似乎並沒有認真細致地考慮。那麼,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語閱讀課呢?筆者從教英語二十多年,現在以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為例<he used to o.a&use a lot of trouble為例,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根據現代教學理論,一般的閱讀文章講解分課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三個過程。閱讀前是閱讀課的第一步,也是閱讀的導入階段。
i rereading
一、巧妙導入.激發興趣
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點,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妙招。一個好的導入,會使學生懷著期待的心情,盼望新課的開始。例如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he used to cause a lot.of trouble以播放閻維文的<母親這首歌開始,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老師走下講台問:when is mother’s day?have y.ou remembered how your parents helped you in your daily life?藉助一首歌曲和兩個問題把學生的興趣調動了起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說:生活中你們的父母給予你們愛,給予你們關心,但是你們想了解一下另外一位偉大的母親嗎?便導入新課。這樣的導入意圖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營造了一種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while--reading
二、巧設問題。點燃求知慾
通過導入這個步驟,使學生的上課狀態已達到了無比興奮的程度,這時老師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馬上出示設計好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第一環節:速讀。
1.how old is martin
2.what made his life become di虢rent
3.what trouble did he use to cause
4.what made him change一
5.what is martin now like
學生帶著問題,懷著一顆求知的心情進入閱讀狀態。幾分鍾之後學生便很快的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通過對五個問題的回答之後,學生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脈絡,這時老師把問題的答案寫在黑板上,自然過渡到教學過程的下一環節:復述課文,這時,挑選學生根據答案簡單介紹文章大意,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這樣的設置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課堂結構合理。惜時增效
一節課四十分鍾的時間,不可能從頭到尾都讓學生處於高度興奮狀態,這樣容易使學生疲勞,降低課堂效率。但是課堂結構布置合理,這一現象便不存在。
首先由新課的導入到課文的問答練習,環環相扣,順理成章。這時便步入閱讀的第二環節精讀。精讀課文是閱讀課的一個中心任務,因此老師要大膽放手,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靜下心來去細讀,默讀這篇文章,老師在一邊給予指導:1.通過閱讀讓學生完成課後習題。2.通過閱讀讓學生總結本文章的語言知識點。這樣設計的目地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利用上下文信息詞來猜新單詞和學習新詞彙的能力。
afterreading
四、抓住時機.滲透德育教育
一般的英語老師都認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師的事,這是一個認識的問題。德育教育人人有責.我們英語老師也不列外。學生通過對這篇文章的整體掌握之後,為了讓學生放鬆心情。我便插入這樣一話題:discussing:why did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讓學生展開討論,於是把感恩這一話題滲透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學會感恩,讓學生珍惜身邊的一切。
五、畫龍點睛.使文章升華
當這一節課結束時,讓學生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學生感動了,最後英語老師意味深長地說:my dear children,mother isgreat,mother’s love is the most unselfish!love your mother!一節歡快愉悅的閱讀課結束了。
總之,上好一節閱讀課不容易,我們應本著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引導學生參與、體驗英語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英語課程標准所提倡的。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