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情境教學
A. 為什麼熱衷小學英語情境教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
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
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版意想不到到的
效果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
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
讓學生走入情境、
理解情境、
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
言觀。
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
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用一個好的開端令學生
帶來親切的感覺,
留下難忘的印象,
富有藝術性的開端,
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
的情境,並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學習。
所以教師能夠通過語
言、動作、表情、色彩、音樂、圖像等手段,創造具體、形象、直觀的審美教學情景,對優
化的學生英語學習過程有著巨大的作用。
B. 英語情境教學在小學階段應用中都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情境教學的一般步驟都有哪些
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廣或有的學生思維不夠靈活,不能很好適應這種教學模式。
1.情景回導入,最好能結合舊知自答然而然
2.學習新知,沒什麼可說的,每一課可能都不一樣,可以用Ppt或卡片,讓學生好理解
3。鞏固練習,用各種讀的方式掌握後再做點習題
4.總結,用填空形式讓學生自己總結今天所學。
自己的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C. 淺談小學英語情景教學的幾點做法
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吃力,尤其是在語言的聽說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著運用情景教學法,創設一定的社會情景,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能夠及時運用,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本文中,筆者將從情景教學法的優勢入手,具體分析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近幾年英語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由於其符合認知發展規律,符合語言獲得規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聽說水平,因此受到了廣大英語教師的一致歡迎。那麼情景教學法具體有何優勢呢?我們在教學中又該如何運用呢?下面筆者將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情景教學法的優勢
(一)符合認知發展規律
認知發展學認為,兒童在4-7歲已經開始從想像思維向運算思維進展,7歲以後進入具體運算階段,這種思維的運算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有些問題在具體事物的幫助下才能運行。兒童認知結構的這一特徵決定了該階段教育模式的創建應傾向於具體性、直觀性、靈活性。而情景教學法中,一般的情景都比較真實、直觀、靈活多樣,正好符合這一發展規律。
(二)符合語言獲得規律
關於語言獲得的環境論認為,兒童不是在隔離的環境中學習語言,而是在交往中學習,社會交往說代表人物布魯納也強調了交往對語言獲得的決定性影響,所以,我們在進行語言教學中就應該遵循它。情景教學法正好符合這一規律,由於課堂上我們創設了具體的語境,所以學生能夠在運用中學習語言,進行交流,深化認識,這樣就能免除母語中介,不僅能提高外語教學的效率,而且能直接建立學生的外語思維,為學生牢固地掌握外語提供必要條件。
(三)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聽說水平
在情景教學法中,我們創設了符合英語教學內容的情景,比單純講授知識點更為直觀、有趣,可以激發學生愛玩、愛表現的心理,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情景學習中掌握更多的交流技巧,寓教於樂,提高聽說水平。
二、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
(一)創設直觀情景
小學生思維還缺乏一定的抽象性,偏向於直觀思維,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創設直觀的情景,利用這種最直接的方法令課堂趣味盎然。直觀情景主要是一些實物或者圖片,比如水果、文具、卡片等實物,或者一些圖片,在教學那些單詞時指給學生看,使學生聯系實物與圖片,加深印象。比如,在教表示色彩的形容詞時,設制一個會轉動的可固定在牆上的小圓卡,裡面有不同顏色的小扇形,並固定一個始終不變方向的指針,撥動小圓卡讓其轉動,停住後讓學生說出指針所指的扇形區的顏色。教師問:What colour is it? 學生答:It's green/red...既直觀又明了。
(二)注重趣味性原則
小學生年齡較小,喜歡有趣的、新鮮的東西,所以我們創設情景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趣味性原則,為他們創設一些有趣的情景,如游戲等。比如,在教學人體器官名稱的時候,單詞很多,又難以記憶,學生學習起來缺乏興趣,於是我創設了游戲情景。首先,請一排同學起立,然後用英語發出口令:「Touch your nose/hand... please!」及時按照口令摸對身體部位的學生可以坐下,摸錯或者沒有反應過來的學生繼續站著,由後面的同學對其進行監督,然後請第二排的同學起立,根據口令作出相應動作,由後排同學監督,以此類推。到最後依舊站著的同學再聽老師口令作出相應動作,由全班同學監督,如果依然做不對或者沒有作出反應,則要接受小小的懲罰――唱英文歌。如此,一堂課下來,學生准確地記住了身體各部位的單詞,並能很快做出反應。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情景
很多情景是我們在生活中無法創設或者不便於創設的,也有的情景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藉助於多媒體,使學生根據多媒體創設的情景來加深對某個句型或詞彙的理解,聯系多媒體情景深化認識。比如,練習聽力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英語對話的視頻,配合著動作、表情、場景,學生即使聽不懂,也能猜到一二,多聽幾遍,就能加深印象,並會躍躍欲試。
(四)把課堂變為微型社會,使情景深入人心
很多教師創設情景都是僅限於上課時,而且是十分需要創設情景時才會隨便創設一些情景,這樣的話雖然也是有效的,但畢竟是短期的、暫時的,在學生長久的英語水平的提升上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從日常入手,把課堂變為微型社會,處處皆場景,使教學情景深入人心。如:布置教室以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或是在自己的課桌、文具上貼上相對應的單詞句子,以讓學生受更多的英語熏陶。還有就是充分利用好教室里的宣傳欄、黑板報,讓學生在黑板上輪流著寫自己收集到的「英語新發現」,教師可以為學生集體錄制一些有關英語學習的新信息及有價值的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氛圍。
三、結語
以上,我們從「符合認知發展規律」「符合語言獲得規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聽說水平」三個方面分析了情景教學的優勢,又從「創設直觀情景」「注重趣味性原則」「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情景」「把課堂變為微型社會,使情景深入人心」四個方面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景創設的方法。總之,我們要創建一種開放、和諧、積極互動的語言活動氛圍,努力產生浸潤性的效果,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環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吸取和操練,增強語感,不斷提高英語能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D. 怎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
1、利用實物、模型、多媒體等創設直觀情境
如在教授教室里的東西時,我請學生們指著自己身邊的東西來一一跟讀chair, desk, teacher等單詞,利用身邊的實物使抽象的聲音與形象得到很好的結合。當在教授學生打招呼時,我又利用了多媒體這一資源,用動畫生動呈現了「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的場景。
來幫助學生理解。在操練階段,出示了很多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學生在一聲聲地驚嘆中操練了很多遍的「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他們總是迫不及待地跟那些人物用學過的語言來打招呼,有效的情境充分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2、利用游戲、角色扮演等創設生活情境
如在教授「What time is it?」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老狼、老狼幾點了」這一兒童常做的游戲。先由教師當Mr. wolf,其他學生一同來問:What time is it? 學生根據Mr. wolf回答的不同時間來做不同的事情,再由學生來扮演Mr. wolf進行游戲。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漲,這一新授句型的練習率和面都很廣,整節課都在學生大聲地問答中進行,效果非常理想。
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在教授2AUnit2 Snack Bar中的購物對話時,我用多媒體出示了商店的場景,又製作了「營業員」的工作胸卡,請學生來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的角色,每個人都躍躍欲試,學生就在生活體驗中完成了一次次的對話練習,理解和掌握了對話的內容。
3、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等創設心理情境
教師親切而充滿肯定的目光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課堂上,教師要注意鼓勵和表揚學生。當學生聽不懂時,教師要輔以身體語言的解釋;當學生說錯或者答不出時,教師應該寬容地告訴他:「Please follow me again.」。在教師語言的調節下,兒童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這種融洽的情境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得到和諧與發展。
4、通過趣味游戲教學創設情境
(1)、趣味導入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開場白,生動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錄音機等所承載的視聽材料、影視歌曲、電影錄音剪輯等,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民族小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句型 :I like basketball 的時候,我一邊走進教室一邊拍著籃球,並跟著節拍唱著 I like basketball 。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吸引過來,部分學生還不自覺地跟著我哼了起來。我再把籃球換成了乒乓球和足球,所有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2)、歌曲教學法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我們英語教師應針對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好唱的特點,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創造快樂的學習方法。唱歌曲可以滿足學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穩定、持久,思維活躍。
(4)小學英語閱讀情境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情境就其廣義來說,是指作用於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從狹義來說,則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於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外顯的教學活動形式,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
教學情境可以貫穿於全課,也可以是課的開始、課的中間或課的結束。在傳統課程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強調以教學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課堂教學過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內容和順序進行,學生以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教師基本不需或很少創設與教材不同的教學情境,因而,創設教學情境在傳統課程的條件下還不是教師必須掌握的專業能力。
新課程的實施,課程功能和目標的調整,使傳統教學模式面臨著變革。基於問題情境,以問題研究為平台的建構性教學成為課堂教學主流,教師的「創設教學情境能力」也隨之成為重要的教師專業能力。
E.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創設問題情境
英語中的情境是指一種生活場面。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然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許多教師對創設情境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創設的情境價值不大,有效性不高。本文就我在教學實踐中碰到的若干情境創設無效的案例作些分析,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 一、把握實──應創設自然生動、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 案例:《where is the ?》(導入環節) 2.學生從教師的動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大部分學生困惑,茫然。 反思: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和學習語言。我以為英語教學更應該在真實二字上下工夫,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和運用語言。只有當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時,才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迅速投入到所創設的情境中,准確地體驗和理解語言。案例中的情境創設,教師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實物,讓學生從教師的表演中理解語言,這種情境創設簡單、方便。但這種情境的創設基本是從教師的主觀願望出發,它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真實。因為教師自己剛把鋼筆放入學生的筆盒後馬上就開始尋找鋼筆,而且有個別眼尖的學生已經看到鋼筆就擺在筆盒裡,而教師仍找得滿頭大汗,這與現實生活脫節,不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致使學生誤解,答非所問。如果把這一情境改創為:(課件或表演)冬冬:mum,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mum:ok, but you must come back earlier.(畫面)冬冬滿頭大汗地尋找籃球,邊找邊說:where’s my basketball?這個情境,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我的籃球在哪裡。故創設情境必須貼近現實,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觸景生情,誘發學生英語思維的積極性。 二、注意趣──應創設新穎有趣、順應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 案例:《i love animals!》 t: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邊說邊演示課件)小精靈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就想請大家幫忙,他這里有不少動物的叫聲和它們喜歡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種動物嗎?(教師開始演示課件,並指名回答。) 這時有同學小聲議論又是猜動物,一點也不有趣,教師似乎聽見了,但還是堅持一一指名回答。 反思:創設情境的目的之一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故我們所創設的情境就應該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突出童趣。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現時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如以上這個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采購員、小小設計師等,但如果重復次數太多,同樣會使學生生厭。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數過多,就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致在課堂上出現多情反被無情惱的尷尬。 三、追求活──應創設信息豐富、能拓展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 案例:《there is a 》 (教師出示畫面) t:can you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there ia a to say a sentence?反思:創設情境應能促進學生思考。上述案例畫面生動,顏色鮮艷,但僅僅以畫面吸引學生,而不是以知識本身的思考性、開放性、挑戰性來吸引學生,不利於引導學生探究,所創設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創設情境應蘊涵豐富的信息量,一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二是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在獲得、鞏固知識的同時,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學好英語的願望。上述案例可將情境改創為:在一個房間里擺放不同的物品,先讓學生觀察幾分鍾,而後將畫面切換為空白,以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憑記憶說出房間內物品的擺放,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同時由於相對性的原因,一種位置關系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表達,可去掉案例中的箭頭,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教師要從現實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這四個維度來創設有效的情境,盡力提高情境創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筆者前不久聽了一堂《numbers》的英語課,短短四十分時間里,教師創設了五種情境:動物運動會熱鬧的操場動物打靶游戲空間模擬購物,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學生開開心心。但我們不禁要反問:學生在這堂課中學了哪些與英語有關的知識?英語能力、素質、思維有沒有得到提升?僅僅停留在情境上,以致丟失英語課必須具有的英語味,這樣的情境創設是否有價值?
F. 如何運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是一個較新的研究課題。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電化教學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日益普遍。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是英語教學發展的新趨勢。怎樣運用多媒體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已成為英語教學研究中的一個新的熱點。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與研究,必然會引發對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學生參與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一、 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合理運用。
多媒體是指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自美國於1959年生產出第一台用於輔助教學的計算機到現在,CAI的理論基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次是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時間為二十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第二階段是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屬於發展階段,時間為二十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三階段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成熟階段。時間為二十世紀90年代至今,其中以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為代表,在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成為CAI的主要理論基礎,為CAI的普及和推廣運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是中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教育環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來說,往往是抽象和隱性的。利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不但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加大教學密度,而且能創造生動、形象、交互的教學環境,有利於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目前,CAI的研究開發和實踐運用在國際上受到普遍的重視。我國在多媒體教學方面的研究的運用已處於起步階段。這些研究和實踐都預示著外語教學發展的一種趨勢。因此,我們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了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是勢在必行。
二、 多媒體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1.多媒體計算機能集成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及動畫,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它創設的情景,就比錄像、投影更為生動、形象、逼真;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易於呈現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興趣。具有比其它媒體更加優越的綜合效果;多媒體的運用還能為教學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式。使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可以產生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2.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對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多彩的顏色已及逼真的聲音來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身心愉悅的掌握知識,避免讓學生在緊張心理狀態下被動地學習。如果學生既能聽到聲音又能看到畫面,再有自己的語言相互討論、交流,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
4.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到學生習題都由教師實現安排好,學生只能被動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在多媒體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知識水平的聯系,使計算機像學習夥伴一樣和自己進行討論交流。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大大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5.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對國外的很多東西不甚了解。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進教師教學的主動性,教師可以把國外的大量資料,包括電影、小說、戲劇、繪畫等掃描、存儲在電腦中,把與所學內容有關的國外人文、地理、自然風情,以畫面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多種方式同時作用的刺激和新的交互性自主學習的機會。
三、 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為更好地創設語言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信息轉變成為語言交際的直接參與者,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十分明顯,從而真正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
1.充分利用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在詞彙教學中,首先向同學們展示大屏幕上的各種食物和飲料的圖像和英文拼寫。這樣生動、逼真的圖像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消除了他們對生詞的陌生感,緊接著就以屏幕上的一種食物為例,根據屏幕內容讓一個學生編出一組對話,並切換屏幕,應用新的對話。然後學生以大屏幕上的提示,在教師的引導下,用這些詞來組成對話,在這種比較真實的情景下,學生對生活中有關食物的飲料的背景知識就被激活了,尤其對於那些他們平常很少見到的如coffee,hamburger.potato chips等純英語國家的食物和飲料,通過畫面呈現,就能使他們感到更加易於理解接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增強課堂刺激的新穎性。
2.選准主要媒體,多種媒體結合
在英語課堂教學,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中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並不等於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課堂教學應講求媒體組合。充分組合並利用好教學手段,根據不同的課型選用好媒體,才能達到信息量大、師生配合默契、學生最大限度吸收的效果。只有結合使用,才能取長補短,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著名的心理學家特瑞赤拉在1967年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過視覺,11%是通過聽覺,1%是通過味覺,1.5%是通過觸覺,3.5%是通過嗅覺獲得的。人們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信息占所獲得的所有信息的94%。可見,在學習過程中同時使用視覺和聽覺,能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視聽多媒體教學恰恰以色彩艷麗、生動形象的畫面等提供給學生多種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以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教師,選用的主要媒體要恰當,媒體的演播和教師的講解應密切配合,適當用多種媒體工具予以輔助。做到演播適時,講解恰當,教師切忌成為一味的放映者和操作者,使學生成為熱鬧的看客。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Walt Disney》一課中,通過Walt Disney的最有名的卡通片Donald Duck and Mickey Mouse 、Snow White、 Lion King 的部分精彩片段。在播放過程中,適當的講解。學生看著畫面,經過老師的指點,都能積極地用英語簡單介紹這些故事的概要,並能提出不同的問題、觀點和見解。真正體現了視聽與思考的一體性,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3.精心製作、合理運用課件,提高教學效果
不論是對話課,還是閱讀課,我們都可以利用新穎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通過電教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生動而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去猜測、去思考、去期待,從而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求知探索的心理環境,把他們的注意力逐步引向課堂教學目的中來。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鍵在於課件。離開課件,再好的硬體設施也只能成為擺設的花瓶。因而課件必須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為學生所適應的教學風格。所以在設計課件腳本的過程中,教師應親自創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風格融入到課件中,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讓學生易於接受,而不因使用多媒體了,把本來簡明的,非要搞得花里胡哨、 「枝葉」繁雜。這樣只能使學生滿頭霧水,不知所措,也就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 「輔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合理運用各種媒體、課件,如果刻意地追求現代化,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教師就成了 「放映員」,就會帶來過猶不及的後果。
4 採用人機交互方式,培養自學能力
英語教學要更新觀念,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目標要著眼於未來,要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善於思考,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汲取多方面的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講述對話內容,而是使用計算機演示幾個問題,如「Shall we go to the theatre by bus?""Is this bus for the theatre?""How do we go there?"等等。充分發揮計算機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師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帶著問題去學。學生使用根據對話內容製作的互動式計算機課件,通過人機對話進行模仿、跟讀、對話等練習。為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進行互動式學習時,教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互動式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便於深層次學習。學生可以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並馬上得到反饋信息。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這是在傳統的課堂中難以做到的。
5.及時准確的反饋評價,體現多媒體的優越性
反饋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多媒體輔助教學也不例外。學生反饋的過程就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只要有學生的反饋,就得有教師的評價。而評價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或引導或調控或鼓勵。對於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重新播放畫面,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直到學生完全理解掌握;對於重難點,教師可以用慢速播放、循環播放、暫停播放等方式引起學生注意。《Walt Disney》一課播放其著名卡通片Snow White 時,當狠毒的皇後一出場,立刻點擊一下畫面使之暫停,問學生: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queen? 學生經過思考,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後又接著繼續播放,必要時就暫停問學生問題。這樣學生邊看邊思,反饋評價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四、 使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首先要把握好運用多媒體的"度"。"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雖有不少的優點,但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計算機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仍是學生活動,多媒體的設計和運用始終都要把學生這個主體放在第一位。
2.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要緊扣教材內容,充分把握好教材重、難點,找准多媒體與教學內容的切入點,並注意遵遁學生的思維規律、體現教學策略,採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創設出各種必需的交際情景突出多媒體集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及動畫等多種信息和功能為一體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充分體現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在製作課件時,我們不妨進行一番 「換位思考」。其一,把老師置於學生的感知角度,體會他們的學習情緒和學習心理,去感知教材和訓練語言交際能力,以此來找准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從而落實教學目標和重點;其二,把學生置於課件主人地位,使學生在不斷地語言訓練中理解並掌握教材,進而運用,達到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境界。
3.多媒體的運用要把握好時機。教學過程中媒體的適時運用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慾望最強烈、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運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啟發和點拔,這樣才能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總之,多媒體英語教學無疑是一種先進的輔助教學手段,其前景是無限廣闊的。要想合理使用這一手段,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給廣大英語教師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同時又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從「守攤型」向「開拓型」發展。也就是說,我們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業務功底,還要具有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育理念,勇於向新科學技術挑戰,以便於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巨大優勢,有的放矢,合理使用。我相信,經過我們持之以恆的探索和積累,在不久的將來,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更加大方光彩,真正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G.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結合教師的特點、學生的特點、教材的特點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內素質健康協調的發展呢容?下面試從以下三方面談一點粗淺的體會.一、角色互換,體驗情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興趣的源泉還在於運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要注意給學生提供把課內獲得知識初步形成的能力運用於語言交際的機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他們學好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積極性.在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理解掌握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與教師進行角色互換,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